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幸福武侠-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确实写了些东西,要在报上发表。”王安石向旁边仆人使了个眼色,那仆人连从身上拿出一封信,“吴先生。这便是我家老爷写的稿,麻烦了。”

“哦?”

吴奥眼里都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报纸办了这么久,虽然因为李恪非首先在报上刊文,打开了路子,如今每天都有无数来稿,可是这些来稿普通读书人居多。真正的学者,以及身有官职的还是很少的。

最让人无奈的是,李恪非也只是登了一篇《环溪园记》,之后便再无稿子上报,而迄今为止来稿者。不算《论语》打擂那一件事,官职最大的也比李恪非低了一品。

王安石虽然已经辞官归隐。

可是他在大宋读书人中的地位,是与司马光、程颐等人平级的。

若是得到他的文章登报。

吴奥一个冲步便来到了仆人身前,双手恭敬接过信封。

“王相公,我这便和洛阳主部联系,您如果不嫌弃的话,也可以来看看。”

“看看?”王安石看着吴奥。

吴奥连忙说道:“是这样的,我们通过一样装置。可以直接与洛阳那边的人对上话,那种装置我想王相公一定很有兴趣见到。”

“什么?”

王安石一瞪眼。

直接与洛阳对上话?王安石可是看过《神仙国游记的》,神仙国游记里便记载了一些通信设备。作为一个有学识,见多识广的智者,王安石与所有武道界的人一样,一直将《神仙国游记》当成是秦仙傲胡乱编写出来,用来推销他自己学说的书籍,并不认为里面的一切都是存的。

可是这一次。

王安石眉一挑。似笑非笑的看着吴奥:“可是神仙国里的手机?”

“王相公明鉴。”吴奥恭敬道,“神仙国里的手机。那种技术,太过高级。不是短时间能够弄出来的,秦公子这装置唤作电报,有些功能与手机也有相似。”

“电报?”

王安石眼微微一眯,立起身来:“也罢,我便随你走一遭。”

电报房并不远,没几步路,吴奥带着王安石来到了一间房前。

“嗯?”

王安石眼很尖,一眼便看到这间房门与别的房门都不同,上着锁,而且这锁的式样他王安石从未见过。

“王相公,电报这东西是我报社的机密,从不为外人所知,秦公子说了,这东西就是司马相爷来了,也不会让他们知道。”

“司马光也不让知道?”

王安石疑惑看着吴奥,现在司马光可是如日中天,万民拥戴,其名气不比他王安石低,而且司马光是当朝宰相,王安石不过一闲居在家的落魄老人。

吴奥笑说道:“没错,阿朱、阿碧小姐是这么说的,她们说王相公变法虽然失败,但不失为一条豪杰。”

“豪杰?”

王安石脸色怪异。

“阿朱、阿碧小姐说司马相公虽然品德无亏,可是为人迂腐透顶,老是和他们家公子爷秦公子作对,阻碍进步,所以她们不喜。”吴奥开了锁,推开门,“王相公,跟我进来。”

王安石跟着吴奥走进房内。

这房内靠墙放着数个柜子,特别是其中一个十分巨大,这柜子一看便不像是正常人家装东西的柜子式样。

“这些都是电报机。”吴奥指了指那些大柜子,“洛阳总部定稿后,便是通过这电报机传文给我们,而后在我们这自己印刷,再向外面发行。”

“是么!”王安石沉着脸走到那柜子前。

“吴先生,这柜子能否打开,可否为我详细介绍?”

“自然可以。”吴奥连一一打开柜子,露出里面奇形怪状的丑陋机器。

“就这东西能千里传讯?”王安石沉声道,目光咄咄逼人的射向吴奥,“这是何原理?可否教教老夫?”

吴奥苦笑道:“这些我也只知道用,至于为何能千里传音。制造原理却是不懂的,却是不能为您解惑了,不过您若真想知道,可以询问秦公子。”

“这东西是秦仙傲做的?”

王安石收回瞪着吴奥的视线,打量着机器。眉头微微皱着。

“吴先生,你先联系洛阳看看。”王安石说道。

“稍等。”吴奥连走到一个摆在桌子旁的柜子前,先是打开王安石的稿件,这才拉上那机器侧面一个拉匣,而后按上机器上面一个按钮。

“嘀~嘀~”

嘀嘀嗒哄声音响起。

“果然如此。”王安石脸色阴沉。

吴奥按了几下,便停了下来。等了大约几个呼吸。

莫名的。

嘀嘀嗒嗒声音响起。

“王相公,这是那边收到信息的回应。我这便将您的稿子传过去。”吴奥说着一边观看着王安石的稿件,一边有一下没一下的按着那按钮,许久吴奥停下按钮。“王相公,您的稿件已经发到那边了。您请稍等。”

“无妨。”

王安石目光落在那些机器上,如果是王安石的熟人一定会发现,那是一种鄙视不屑和怀疑的目光。

此刻洛阳报社。

“是王相公的文章!”乔琏看着刚从江宁发来的电报,文章最后的署名眼睛瞪得大大的,而后连拿起写好的报文连冲出了电报房。

不远处郭媛媛放下手中的稿,走到窗前。

“盛朝来电说要给我惊喜,他能有什么惊喜?”郭媛媛想着月前秦朝的来电便是好奇,秦朝在外面修炼。想感悟天地,甚至在为如何修炼道心种魔*头痛这事郭媛媛是知道的,可是感悟天地。修炼道心种魔*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一个月还不回洛阳。”

“我花间派嫁人,别人都是去当太太,舒服得很,偏偏我和柔娘两姊妹都不得安生……”

如今郭媛媛除了要完成那一次的合长生诀外,还要兼任报社总编,甚至偶尔还在给《武林风》去稿。和段海峰打嘴仗,可以说忙得很。

“郭总编。江宁来电,王安石投了文章。”声音响起。

“王安石投文章?”郭媛媛精神一震。连一个飞身出了房间,“嗖!”郭媛媛出现在奔跑而来的乔琏身前。

“啊?”王琏吓了一跳,郭媛媛刚刚的出现快得就像鬼影一样。

“这郭娘子,好厉害的身手。”王琏心中乍舌。

“给我看看。”

“是,郭总编。”王琏递上稿子。郭媛媛接过,一个闪身又进了屋子,这才目光落在稿纸上,只见当先第一行写着:“改良刍议。”

郭媛媛脸色一下凝重了。

“这王安石平时让他说半句话都欠捧,想不到这一次一来,好像就来了个大的。”郭媛媛连认真读起了这篇文章,越看神色便越发凝重,王安石的文笔那是不用说,这篇文章真正可怕的是内容。

“改革语言,实行新规则,重内容去形式,这王安石所说倒是与盛朝向来提倡一致,只是……”郭媛媛拿着稿出了门。

江宁报社电报房。

“嘀嘀~”

电报响起,吴奥连分析着电报的内容,忽然他眉头皱起。

“吴先生。”王安石目光落在吴奥皱起的眉头上,“是不是那边传讯,三大主编都不在?”

“啊,王相公您真是神算。”吴奥转过头歉意看着王安石,“洛阳那边确实三大主编都不在,只有总编在,而您的文章,总编无法做主,必须等三大主编商议过后才能给您回信。”

王安石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意味。

“他们什么时候能给我回信?”

“这……”吴奥有些迟疑,“三大主编都有自己的事,报社的文章,如今他们已经不是很管了,只有在他们觉得有闲时才会来看一看,所以这时间快则盏茶功夫后就有消息,慢则数天,实在难以确定。”

“这样啊。”王安石眉一挑,脸上泛着红光,“无妨,我等得起,对了,段海峰不是说将他发明的新印刷术给了你们,老夫很有兴趣。”

“这印刷阿朱、阿碧也说了,任王相公您观看,请随我来。”吴奥连领着王安石往后面的屋落走去。

“电报?手机?这秦仙傲真是一点也不老实。”王安石脸上笑意盈盈,眼里闪着明亮的光芒,“千里传讯,顷刻而就,就通过那坨铁?哄小孩也没这么哄的,电报是假的,不过那印刷术应该是真的,本来这一趟也是为了印刷术,这次可得好好瞧瞧。”

可以说自吴奥说起电报,王安石便没相信,即便是进了电报屋,看着那些机器,王安石也是打心眼里一百个不相信。

而后吴奥的说法‘三大主编’不在,可以说都在王安石的预料中。(未完待续)

第五卷天龙寺第六十一章与王介甫的通话

背着手。

秦朝看着窗外的飞鸟。

“改良刍议?是巧合还是天意?”秦朝脑子里回响着刚刚看到的电文,王安石投稿,稿子的标题竟然与后世胡适、陈独秀等人发起的白话文运动时所发表的文章标题是一样的。

“改良,白话文运动,早该发起了,不过这王安石虽然有气魄,但眼光还是差了点,他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地方没点到。”

王安石《改良刍议》与胡适、陈独秀等人提出的建议差不多,当然王安石的内容更多,比如说提议写文必须用标点符号,提议全国办报,倡导四年制义务教育,让教育平民化。

但是秦朝看来,王安石缺少了最关键的一环逻辑学。

“前世,很长一段时间西方都说中国人有病,叫中国人为东亚病夫,这有个病,不是身体有病,是指脑子有病。”

因为脑子有病,所以才会发生特殊时期那种荒谬透顶的事,因为脑子有病,所以日本几乎期期有人拿诺贝尔奖,印度也有不少,反而中国十几亿人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

所以就算到了21世纪,依然有一些人都认为中国人思想出了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别的,就是指中国人不讲逻辑。

其实不是中国人不讲逻辑,而是没有对事物进行规范定义,所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文艺复兴,有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教会人们怎么去说话。”

秦朝眯着眼,西方的文艺复兴开启了整个社会的大变革,科学因此而发展,文艺复兴其他方面对东方来说没什么大的借鉴意义。可是其中的讲话,论证必须讲逻辑,对事物的描述必须体系严密化,甚至数据化,实证化,在秦朝看来才是真正东方所需要的。

“我现在抛出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真实的目的就是逻辑,可是……”

秦朝很有些想不通,王安石这样的人居然没看到《工具论》讲的就是逻辑。

“秦公子。”怜妙玉开口道,“王安石的《改良刍议》不正是你所想的么,我觉得可以发表。”

“妙玉,你别乱来。”君月如微微一皱眉,“别人写这东西可以发表在报上,可是王安石,那是万万不能的。”

“秦公子。你看?”怜妙玉看向秦朝。

秦朝摆了摆手:“发电看看,王安石还在不在,在的话,我跟他说说。”

江宁城报社印刷作坊。

王安石走在作坊中。

“王相公,这些我们称之为‘活字’,只要把这些字一个个放入模板,涂上墨,便能印刷。”吴奥介绍着。

“有意思。”王安石饶有兴致的看着一个个工人忙碌着。对于印刷王安石并不陌生,也曾去过印刷作坊看过。

可是那些作坊。光是雕刻便耗时无数。

而这里根本不需要雕板,要印什么,只需要对照着稿纸,快速取字模装字模,别人雕刻一板要上数天的时间,在这里缩短到数柱香。

“吴先生。这字模……”王安石拿起一个字模,仔细观看着,“老夫感觉不像是铜,也不像是铁,这是何金属制作而成。如果用铜或者铁代替,亦或用陶字,木字难道就不行?”

“木活字就算用最好的梨木、枣木、杨柳木,其木料纹理也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沾水后变形,与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更遑论其它。”吴奥连把自己从阿朱、阿碧那里打听来的话说了出来,“至于陶字,沾墨是个大问题。铜字太贵,铁字制作麻烦,而且无论铜字、铁字、木字、陶字沾墨性都不好,刻印的字迹不够饱满清晰,太小号的字是印不了的,至于这些金属是用什么金属,这个连我也不知道。吴奥兴奋的介绍道。”

王安石点点头,漫不经心道:“这些墨莫不是也有奥妙?”

“王相公果然慧眼如炷。”吴奥说道,“这些墨确实是段海峰公子研制出的独家墨汁,专为这活字印刷而制作,如果采用时其他印刷作坊的墨汁,是无法印刷得清晰可见的。”

……

作坊中王安石兴致勃勃,不时发问,吴奥也是把一切自己知道的都讲了出来。印刷坊其实没什么太多好看的,可是王安石还是在里面转了一圈又一圈。

“这段海峰倒是奇思妙想。”

王安石心里很兴奋,经过这么详细的观看,他看得出这种方式比之传统的印刷术,不说质量,单说速度就快上十倍以上,再加上人力也少上十数倍,用这种方式去印刷书籍,只要书籍量大,那成本比起传统印刷术不知要减少多少。

“对了,吴先生,司马君实的《资治通鉴》可用你们这种印刷术印制?”王安石询问道。

“这……我倒没听说。”

“那就是没有了。”王安石眼里闪过一道光,“看来这司马君实虽然没取缔报纸,可内心还是很反感秦仙傲的动作的,说不定已经在做工作,想取缔报纸。”

……

王安石出了印刷坊,又在吴奥的带领下整个报社各个流程都看了个遍,其中颇有些新鲜的,让王安石眼前一亮的做事方式。

“外人皆说秦仙傲办报社,是亏钱买吆喝……”王安石正要告辞。

“吴当家,秦公子来电报了。”声音响起。

吴奥顿时大喜,连看向王安石道:“王相公,是秦仙傲公子来电报,可能是答复您的稿件的,不知……”

“哦?”王安石眉一挑,眼中闪过一丝莫明意味,他微微一笑:“我正想与秦公子交流交流。”

很快电报房。

“嘀嘀嗒嗒~”声音不断响起。

电报机前,一人正用笔记叙着,声音停息后,吴奥拿起那人记叙的文字,递向王安石:“王相公。这是秦公子发来的,向您问好。”

“是么!”

王安石声音有着一丝莫名笑意,接过纸,这篇电报除了问好,表达了秦仙傲对王安石的敬仰外,又写了一大篇:

“庸医治病。止标不治本,良医治病,标本兼治。然则,何谓标,何谓本?”

“我大宋之弊病,无非三冗二积,一为经济,一为军事,经济上:冗官、冗兵、冗费至而造成积贫局面。军事上策略失当。造成积弱。”

“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一则是阶级关系上,表现在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统治集团的矛盾尖锐。”

看到这王安石脸色一下凝重。

秦仙傲来电中前面的话都是废话,人人都会说,可是后面点到‘阶级矛盾’。

虽然‘阶级’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这个时代,但王安石什么人,岂会听不明白什么意思。

“好一个阶级矛盾。”王安石眯着眼。

阶级矛盾现代人自然是很容易明白,可在这个时代根本没人会想到这一点。但是王安石脑子一想,便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矛盾。

“其原因在于我大宋纵容土地兼并。使大量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兼并,自然……”

这里讲叙的是阶级矛盾的原因、后果,以及早期大宋上层,比如说范仲淹、欧阳修等的解决方式。

王安石完全沉入进去。

秦仙傲并没有做太多说叙,所有都是点到即止。

“此种种即为天下人眼中所大宋积弊的标与本。”

“我认为,这‘本’之后还有‘本’。”

“人病倒。是因为阴盛阳虚,但阴盛阳虚便是‘本’么?良医眼中这便是‘本’,神医眼中,这后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譬如生活习惯。譬如家中无钱买衣食,譬如好吃某种食物……”

“我大宋积弊之本后本,在于文化,在于士大夫读书阶层。”

“千年以来以儒家治国,以士大夫治国这种文化氛围造成了现在的制度,造成了现有的种种弊病。”

“生活习惯不改,贫穷不改,病治好了,终究还会复发。文明方式,文化不改,大宋的病治好了也会再犯。”

“而先生提及的《文化改良刍议》,便是找对了根子,找到了大宋积弊的本后之本。”

王安石眼睛里闪出无穷的亮光。

“没错,饥寒交迫使人病,即便治好了,饥寒的穷病若不去,病依然会来,千年以来文化不改,思想不改,治好了大宋的病也不过一时而已,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王安石眉飞色舞,一口气将后面的看完,这才看向吴奥:“吴先生,你发封电报过去,就说我想问问秦先生对于我的‘积极开源’如何看待。”

“是!”

嘀嘀嗒嗒声音响起。

没一会,这边的电报人员停下发电报动作,也就几个呼吸时间,电报机自动响起,收电报的人员连用笔快速写了起来。

片刻后。

“王相公。”吴奥递上纸张,王安石连看了起来。

“王相公询问的应该是对您的改革富国之法的看法。司马相公持‘节流’之法,这是消极的,他只看到了改革会引起混乱,动乱,可是这种动乱,他不该怪在您身上,而应该怪在那些国家蛀虫身上。要想不犯错,最好的方式就是缩起头来不做事,他这种怕事的作风并非我所喜。”

王安石一挑眉,脸上笑容谁都看得出。确实,改革说到底,就是与人作对,而且是与社会最大的力量阶层,即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作对,这得罪的人自然多,自然严重,那些人反对,一起兴风作浪,王安石岂能不出事?

“这‘做事才会犯错’这句话倒是说得好。”王安石继续往下看。

“至于您所持的‘积极开源’,其方式与段海峰的印刷术是一个道理,同样是印刷书籍,只要调整得当,一者印《资治通鉴》要五六年,一者只需要一两个月,孰对孰错,不必多说。”

“好,好一个孰对孰错不言自明。”王安石点头,王安石的理财方式‘积极开源’,就是在国家社会上实行各种手段,提高生产力,优化资源分配,电报上说与段海峰改革印刷术是一个道理,也是说得通的。

“吴先生,你再问问秦先生,他认为我的新政成功还是失败?”王安石说到这心里有些紧张,毕竟,对于自己的新政,王安石看得太重了,其他人评论王安石不在意,可是……

电报发来。

“我认为变法的巨大成就在于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积贫的局面……”

“1、改变积贫局面……”

“2、抑制兼并……”

“3、改变积弱局面……”

……

“进步性则表现在……”

“1、变法措旋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

“2、变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

“3、能够对大宋的积弊进行……”

……

“其失败在于……”

这一次整个电报很长,一条条对变法成功与失败的叙述,鞭鞭见血,针针到肉,王安石越看面色便越沉重。电报中并没有简单的说是成功还是失败,而是指出了成功之处,更指出失败的地方,看到成功的地方王安石很欣慰,可是看到失败的各种描述则是心情格外沉重。

许久王安石走出了报社。(未完待续……)

第五卷天龙寺第六十二章效用渐显

花驴晃悠悠的出了城,驴背上的王安石脸色始终很沉重。△↗,

“老爷,吴先生所说的电报是真的么?”旁边的老仆低声询问。

王安石瞟了老仆一眼:“印刷术是真,电报么,理智告诉老夫是假的,可是……”王安石心中暗叹,如果电报是假的,那说出那些话的人又是谁?

王安石可是清楚的知道。

与他对话的那个人,能说出那些话,其水平有多高,绝不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扑朔迷离,扑朔迷离呀!”

“还有那人最后说的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我真有没想到的?”

王安石的文章并没有发表,而是放在报社等合适的时期,当然秦朝也委婉提醒王安石,这《改良刍议》虽然已经尽善了,但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内容,更加的完善。

转眼又是两期报纸时间。

百通园。

赵挺之扫了下面众弟子一眼:“这个问题,回去好好想想,别下次又说出这么可笑的理由。”

“是,老师!”

一群书生脸色都有些难看,却恭敬的离开。

“秦仙傲是人,段海峰也是人。”赵挺之心中摇头,“同样是人,我这些弟子,有些都三四十了,却连秦仙傲、段海峰一半都差得远。”想着先前和众弟子对辩的话题,赵挺之便忍不住叹息。

屋外一群书生沉着脸进了一处屋子,这才露出脸上的愤愤之色。

“毛师姐,你说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明明我们都是对了,到了老师那就说我们错了。”

“是啊,这一次可是大伙儿都已经达成了共同的答案,我们全都认为是正确的,可到了老师那……”

“偏偏老师说的好像也有些道理,这还真是见鬼了。”

……

一个书生个个义愤填慵,这种事他们遇到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毛文秀轻轻一叹,这种情况一而再发生。她一直有些模糊的想法,可也只是模糊想法,并未重视,直到最近一个月的报上那部书出现。

“各位师兄弟们。”毛文秀一开口。众书生都静了下来,毕竟论才智,毛文秀他们中最高的,即便是那个杨得,也远远不如毛文秀。

“原本师妹我也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但是最近有了答案。”毛文秀沉声道。

众书生一愣。

毛文秀微微一笑,一指一个地方:“答案就在那。”众人连看过去,只见她手指处,是一张书桌,桌上放着一些书,文房四宝,还有一份报纸。

“你是说在那些书中?”一书生连问。

毛文秀笑而不答。

“难道是报纸?”

“不是报纸,不是书,难不成还是那些纸墨笔砚?”

……

一个个疑惑,忽然其中一个书生眼睛一亮:“我知道了。是报纸,是报纸上那连载的文章,来自神仙国度的那些文章。”

“神仙国的那本书?”

一些书生还在苦思,一些则是看向毛文秀,可也有一些聪明的,对《工具论》研究得比较多,比较透彻的,甚至应用过《工具论》中的方法来做事的,也拍起手叫了起来。

“没错,就是那篇文章。”

“我也想起来。就是《工具论》。”

“对,《工具论》中讲的不就是说话么?”

……

这些人一说开,其他一些对《工具论》熟悉的也觉得有些道理。

“对,假如我们跟老师讲这个道理的时候。先是遵循《范畴篇》,把定义搞清楚,规定好,堵死一切引起歧义的地方,事情就是另外一回事。”

“没错,如果我们讲时也该按《解释篇》来讲。”

“至于道理的推理方式。可以按其中的《分析篇》来。”

……

一个个发言。

亚里士多德是个全能人才,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其中一个便是他是逻辑学之父,而开创逻辑学的书籍便是《工具论》,这本书主要讨论了命题、范畴、三段论等问题,阐述了证明、定义、演绎等方法。

这些东西平时感觉不到它有多重要,只有在思想混乱一团时才感到其必不可少。

商容派毛文秀等感觉到了《工具论》的真正作用是让人讲逻辑,大宋天下,其它书院,各个阶层很多受《工具论》影响很大的,或多或少也开始感觉到书中所讲的各种整理思维的方法的好处。

“哈哈,原来如此。”

“这个东西本来我怎么也想不通,按神仙国书中方式一梳理,轻而易举便答案清晰了,好,好一个神仙国的书,看似没用,其实有大作用,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呀!”

“这套书籍,就算神仙国是秦仙傲捏造的,我也认了,这道算学题我可是十年没弄清,每次一看到就头晕,可这一次,只是拿着《工具论》里的方法试一试,没想到就这么试出来了,这还真是……”

“这《工具论》的作用原来是告诉我们真正该如何讲道理。”

……

虽然查觉到了《工具论》的真正作用,可是这些人反而藏着揶着不告诉外人,自然更不会写文章投到报社说明此事。

很快《工具论》已经载完。

汴梁城宰相府前。

“秦公子,我家相爷说了,他事情很忙,没有空,您请回吧。”

“又没有空?”秦朝脸色很难看,这已经是他第七次拜访司马光,除了第一次见了面外,每一次都被拒绝了。

深深吸了一口气,秦朝离开了宰相府。

改良,单是靠我是不行的,可这司马光……

秦朝脑中出现了一幕,那是第一次拜访司马光,司马光沉着脸接待了秦朝,可是那一次。

“荒谬,你用白话文办报,用白话文写文章,写诗词。我没有禁止取缔已经是很给你面子了,还想让我支持你全面实行白话文?”

“老祖宗不好的可以扔,可是好的东西,宝贵的财产我们怎么也当垃圾一样抛弃?”

“我若当真如此做。死后也没脸见列祖列宗,我便是千古罪人,死后要上书的。”

“秦仙傲,老夫劝你,扎扎实实做学问。你的聪明才智用在正途,才是国家社稷之福!”

“那个什么神仙国,如此荒唐,老夫都不知该怎么说你,宁可直中取,莫向曲中求,年轻人做事不要急,要一步一个脚印。”

……

司马光根本不与秦朝辩理,而是自说自话,说完后直接将秦朝给赶了出来。

“司马光说王安石是拗相公。他自己比王安石更拗。”秦朝苦笑,七次求见,只见一次,那一次司马光仿佛知道辩理未必辩得过秦朝,所以根本不与秦朝说理,而后秦朝写了三封信给司马光,都没有收到回信。

“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韩忠彦、范仁纯、吕大防、刘挚、曾布……”

凡是司马光一党有名望的,地位较高的秦朝都去拜访过,投过信。可是都不怎么理睬秦朝,甚至反劝秦朝不要搞什么白话文,搞什么标点符号。

“呼!”

一道身影落于秦朝身边。

“秦大公子,我早说过。司马光、文彦博那帮人是老顽固,你是劝不动的,吃亏了吧,我看你还是算了,别白费心机了。”怜妙玉笑说道。

君月如也出现在秦朝身边:“秦公子,你别听妙玉她胡说。你之所以劝不动他们,主要还是你的信中虽然说了一大堆理由,可是这些理由不够,无法真正证明白话文改革真比文言好。变法向来就是大事,王安石只是在治政方针,理财方面作一些改变,都遭到如此大的反对,而你这是……从思想上变法,这危害的严重性可比王安石要严重千万倍不止,他们哪里敢轻易答应你?”

“我知道。”秦朝苦笑,天下事哪里是那么容易证明的,能证明的,即便是一个小道理,比如说一条数学定理,都往往能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正是因为难证明,后世中国治国才用‘摸着石头过河’这法子,而不是计划经济。

白话文与文言文谁优谁劣,秦朝能说出一大堆理由,可是那些理由要想完全没有漏洞中的证明,根本不可能。

“欧洲文艺复兴前与文艺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