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幸福武侠-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
杨时四人自然知道程颐问的是什么。
“老师,这本论语正义,我虽然只看了连二成都不到,可看得出从学术上来讲,此书的价值之高,《论语》注疏之中,不作二人想,即便与三大主编版的《论语正义》比,也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杨时说到这里心中很是感慨。一本一万字左右的《论语》,在被自己和程颐等人,刘琴、秦仙傲等一而再,再而三的作注。本来在他想来,没什么可写了。
可是段海峰不仅写了,而且写得……
不说那些考据,训诂,义理。分析……的繁复严密,就说里面新的注解,就多得让杨时震憾。
程颐面无表情的点点头:“段海峰的能力,若以前还有人怀疑,但此书一出,显露无疑,此人无论他将来如何做,青史必有他一席之地。”
“只是学术价值高,但某些地方……”杨时迟疑着。
程颐眼睛一亮:“这次来,不是为段海峰歌功颂德的。有什么想法别蹩在心里,都说说吧。”
游酢、谢良佐、杨时、吕大临对视一眼。
“老师,这段海峰是故意弄得复杂繁芜,倘若照他这样读书,一本《论语》便要读一辈子,尚且未必能得真意,哪里还用读其他书?”
“嗯。他这本书中看似考据遍地,处处求合理,处处求索本源,实则走了歪路。故意将人引入歧途,此子可恨!”
“圣人之意被他这么一解,已是支离破碎,此人写《论语正义》并非为扬天地正气。实为明褒暗贬。”
“此人用新体例写书,只能蒙蔽不明真相的人,看似严谨,实则歪曲圣人真意,当真可恶!”
……
四人一个个接连说道,一连说了十多条。才住嘴不说,眼睛都看着程颐。
程颐沉默片刻,微微一叹,脸上有些落寞悲凉之意。
“段海峰之才,天下少有,可惜……这天下百姓有难了!”程颐声音悲沉而寂寥,“经书上说世有三时代,佛陀入灭后有正法五百年,相法一千年,而后是末法时期,我读此经时一直不以为然,如今看了段海峰的《论语正义》始知经中所言不假。”
“末法时代魔强法弱,魔王一天比一天扩大,佛的势力一天比一天缩小,至而魔坐莲花以说法,妖为罗汉菩萨,真作假时假亦真,无人能分魔佛,天地物欲横流,人们醉生梦死,妖魔鬼怪横行于世,看似繁华,实则堕落,天地至此灵气大失,修行不再。”
“我听经中说,此魔从天外天而来,是来毁灭世界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等之道在存天理,灭人欲,魔反其道而行之,在灭天理,扬人欲,以五色惑之,以六味诱之,以权、色、光、财……七邪九欲,助长天地邪气,邪气升,正气少,魔力长,佛力哀。”
“段海峰此子,当为天地第一魔王。”
“秦仙傲此子,为第二魔王。”
“秦显豪为第三!”
……
“舍此三人外,天地间还有着无数妖精鬼怪助长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性本善1万分,而性本恶却是4万分,是以我写《论语集注》抵不过刘琴的《论语集注》,更比不过秦仙傲等人的《论语正义》,更比不过段海峰《论语正义》,非我无能,而是道比不过魔,道是创造,是建设,如一栋房子,如一花一草,成长,建造起来何其之不易,然其摧毁,只需一把火,这火便是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欲是无穷的。”
“昔日屈原说世人皆醉我独醒,这醒有时也是痛苦的。”
程颐说到这脸色更加落寞悲凉。
杨时四人对视一眼,眼中都有些着惊骇。
末法时代来临,段海峰、秦仙傲、秦显豪等人都是魔?都是来毁灭世界的天外之魔,他们可是知道程颐修养过人,从来都是好脾气的,不然也不会获得这么多的拥戴,像这样口头上进行人身攻击,还是第一次。
“老师,你还是先吃点东西,这灭魔存道的事,急不来,这天下清醒者不多,我们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来。”杨时沉声道。
游酢也说道:“老师,中立说得对,天下百姓都是愚昧的,此魔我们若不阻止,您老人家若不担重任,谁担,谁来阻止他?”
程颐微微点头,揭开食盒。
与此同时。
司马光将看了三成的新《论语正义》放在桌上。
“康儿,你怎么看?”司马光看着旁边安坐的司马康,这一次不限购,司马光在看《论语正义》时,司马康也在看,两人看了一天,也都看了近三成的内容,已经能够评价一本书了。
“厉害,很厉害!”
司马康眼里闪着光。
“我一直知道这段海峰绝不可小觑,我以为这一次他还是能够写一些新意出来的,可是……”司马康沉声道,“可是这不是一些新意,而是狂风暴雨,山洪决堤,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因为受世界大潮流所引响,很多高产作物,西方的一些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的工具,进入明清,再加之千年以来水利设备越发完善,明清总体生产力是越来越高的,因此,明清时期的读书人有某些时候是比宋朝要更多,知识眼界也更宽。
读书人更多,知识更多,教育条件更好,造成明清时期看似学问界不行,实则是有不少真正的牛人的,与明清相比,后世就更不用说了,明清,再加后世对《论语》的研究。
这造成的结果是很震憾的。
“父亲,此人当为大理第一人,其才华不亚于秦仙傲。”司马康道。
司马光点了下头。
“何止大理第一人,光从《论语正义》上看,秦仙傲也被他比下去了,他……”司马光眉一挑,眼里似乎闪过一丝精光,“他说不准还是天下第一人!此人人皆称之为‘颠覆魔王’,被称为‘魔王’,虽然是贬义,但何尝也不是赞叹?好了,你继续。”
“父亲,段海峰的才华不用说,可是他此书,我只看到他炫耀才华,却没看到他有自己真正的思想,似乎这是一大缺点。”
“哦?”司马光眉一动,“你真认为他没自己真正的思想?”
“这……康儿愚钝。”司马康道。
司马光微微一叹:“康儿,这论语我也读了不下千遍,能背得滚瓜烂熟,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深入骨子里,可是……可是我从没想过这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还能像这样解释。”
司马康微微低头,心中也是无限感慨,他学《论语》师从家学,《论语》造诣也算是天下属一属二的,可是看了段海峰的才知道,自己懂得多少渺小。
论语中开篇第一句话,简简单单的‘学而时习之’,这么一整句话,三本书中各有解释,特别是段海峰的,可以说,把三人对‘学而时习之’这一整句话的注释内容合在一起,都能写一本书。
“解释是多,可多了,便乱了,这便是他的用意,他的思想并不在于注解圣人言,而在于注毁圣人言。”
“而这便是颠覆!”
“这个颠覆魔王,不仅是颠覆性本问题,不仅是颠覆气理问题,更是一切!”
“我本以为,这一次《论语》注解,他不可能颠覆,只是没想到,他不仅颠覆,而且还是用这种手段来颠覆!”司马光胸口起伏,眼中精光闪闪。
对段海峰这样将《论语》夸上天的颠覆方式,司马光是既佩服,又愤怒甚至无奈。
“这一次三本书,刘琴,三大主编,再加这段海峰,将好好一本《论语》……”司马光长声叹气,“这一本《论语》好好的金玉之言,被弄得乌七八糟,还如何育人?如何教化天下?”
司马康一颤,瞪眼看着司马光。
确实,《论语》字简义丰是优点,可是注释太多了,这样说是对的,把意思反过来说也是对的,这算什么?
第五卷天龙寺第三十六章迷惘
司马康脸色沉凝下来:“父亲,抹黑圣人之学,有一则有二,一旦纵容,以段海峰之能,恐怕……”
“师出无名呀!”司马光低低叹息,“我现在虽然掌权,可凡出兵,大义为先,而这段海峰写此书时光明正大,书中的道理也大多导人向善,而且这本书与诸书不同,借着报纸这股东风,一出书,便天下疯抢,全天下的读书人,至少有二成都已经拥有此书。”
司马康沉默。
书已经被卖到了整个天下,大城市的读书人,几乎人手一本,这个时候发布禁令也没用,只能直接全天下查抄书籍,发动大型文字狱,而这……宋太祖留下的祖训是‘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现在却因一本书,一本注解《论语》,而且这一本《论语》并误,反而是一本学术价值极高的书,而进行全天下查抄书籍运动。
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这本《论语正义》背后的阴谋的。
而且即便查抄又如何,这本《论语正义》写得如此之好,不用说,只要一两天,大宋周边国家辽国、高丽、西夏、吐番、大理、交趾等都会有这些书,你查抄得了大宋境内,却无法令这本书绝迹。
“我唯其担心的是段海峰不除,一本《论语正义》还只是个开端,将来类似《论语正义》这样用来抹黑圣人言论的书籍还会层出不穷。”司马光沉声道,“再加上内有秦仙傲胡来,又有慈航静斋等不甘寂寞,要跳上前台的小人与女子,群魔乱舞,这天下怕是得乌烟瘴气,乾纲颠倒了。”
司马康再次沉默,对于父亲一向谨慎的主张言论想法,司马康岂会不知道。
书房。
王安石缓缓放下手中斩新的《论语正义》,他站起身微微在房中渡着步子。许久一声长叹:“段海峰,好一个段海峰,人皆说我王安石雄辩天下无双,可依老夫看。这段海峰才真是雄辩无人能及,好好的一篇圣人之言,到他嘴里,要圆便是圆,要方便是方。可长,可短,可瘦,可胖,尽在他意,此子若早生二十年,我必招他为部下,可惜,可惜!”
……
程颐、司马光、王安石、文彦博、苏轼……一个个看着新版《论语正义》,心中震憾。
这一晚。无数鸿学大儒炳烛夜读,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段海峰版《论语正义》对文字、历史、注释等等的考据论证比之三大主编版的更加繁复复杂,要读通这本书比之三大主编版更加要花费大精力,司马光、程颐等人读这本书整天都读不了多少,而天下读书人又有几个有司马光、程颐等人的深厚学问功底。
购书者虽如潮涌来。
可是一个个购得书的真正读书人,都闭门苦读,出外游逛议论好坏的却不多。
一天!
二天!
……
时间流逝,渐渐的一个个读书人大体读完了这一版《论语正义》,而后整个世界便热闹起来。
“读了这么多年论语。我今天才算是第一次知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指的对像是我。不是你,是说我四肢不再适合劳动,而不是你四肢不劳动……”
“这个‘习’,可不指是学习,而是践习,实践。解释为‘学习’只是处于表面,只有践习,才能真正深入骨子!”
“这本书当真是……当真是,一句话,我从没想过居然能够给出如此多种不同的解释。”
“给出不同解释也罢,重要的是有些句子,给出的解释完全相反的。”
……
现代很多研究国学的大师便说过,《论语》中每一个句子都有争议,此刻一个个读书人看了段海峰版《论语正义》,那些颠覆他们一直以来脑子里正常注释的新奇注释。
像“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
这些句子很多以前一直都只有一个意思,可是到了段海峰版本中,正着解释也对,意思完全相反的解释更是对的,偏偏你还无法反驳。
冲击!
不可思议!
真正爆炸式的冲击!一个个读书人都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论语》千年来很多地方都一直解释错了,而且这些错造成的影响
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直以来正统解释是‘让老百姓听从驱使,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种愚民思想,造成了千年以来历朝历代的愚民政策。
可是这书中,却将解释反了过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稍微改动一下断句,孔子不但不是鼓吹愚民,反而提倡开启民智,这个时代大力提倡开启民智,不是变相助人造反?引起天下变乱?
而且更离谱的是,通过对这一句话使用不同的断句方式,这一句话的释义,尽然多达五种之多。再加上字义的变法,实际上的释义竟然有十三种。
而‘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造成的影响更不用说,现在段海峰却推翻了孔圣人歧视女子的意思,认为‘女子’通‘汝子’,孔子的思想中并非歧视女子。
……
讨论,无尽的争议,而这些争议中最大的便是‘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三句话。
而有一些读书人则是产生了一种迷茫。
“为何?”
“为何《论语》能随意解释,好也是它,坏也是它,正说也是它,反说也是它?而且还不止一处……”
“孔圣人倒底说的是什么,儒家的思想如何才是正确的?”
“《论语》如此,那其它呢?其他四书五经又会是怎样?我们千年以来,一直膜拜孔老夫子,一直膜拜儒家学问,可是这么一个儒家学问……”
……
随着争议的扩大,迷茫,不解的读书人反而越来越多。
院子内,秦朝正与一个卷发碧眼大汉交流着。
“呼!”
一道身影从空中飘然而来,落于院中,秦朝连向那大汉露出歉意一笑:“卡马斯大哥,这次到此为止吧。”那大汉瞥了一眼落在院中的碧衣俏影,瞳孔一涨,而后连低下头,转身恭谨离开。
“高仙子,这次又有何事?”
高天籁深深看着秦朝:“秦公子,这次的书,你还真是会给人惊喜呀!哪里哪里。”秦朝手一搓,仿佛有些不好意思,“本公子也就这么一个缺点,让高仙子见笑了。”
高天籁仿佛没听到他的说笑,淡声道:“秦公子,天籁很想知道,是不是我有什么得罪你了,或者不让你放心的?”
“高仙子这是什么话?”秦朝瞪着眼,一拍手,“你是说《论语正义》的事?这可不能怪我,上一个版本拖到那时给你们,也是为了你们好,你看,这一逼,你们慈航静斋对《论语》的研究水平不是一下子便上了一个台阶么,而段海峰版的,我一直都说写好了,只是你们不信,而且就算有隐瞒,也是因为没办法嘛,你可别说这个版本,我将定稿给你看后,你不是会删节,或者阻止出版。”
高天籁眉一挑,确实,段海峰版本拿到手后,刚看只是震惊于秦朝的才学,可是心情平息下来,她们便与程颐、司马光一样,感觉到此书如此放出去,确实不妥,如果事先她们看过后,一定会阻止发行的。
“我不说这个,我想问你,你这书是什么时候定稿的,为何印刷得如此巧夺天工?”高天籁淡淡道。
“两个版本是同时定稿的。”秦朝咧嘴一笑,“至出印刷,我不是在报上说了么,新的发明,很快便会应用到报纸印刷领域。”
高天籁深深看了秦朝一眼:“秦公子,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可天下危机,不是你一人能挽救的,我希望你能多和我们交流交流。”
“高仙子要交流哪一方面,我随时奉陪。”秦朝手一伸,做了个请的姿式,“我们去屋内边喝茶,边交流吧。”
“不必,我这次来,是有一篇稿子,希望你同意在报上发表。”
“哦?”秦朝疑惑,他现在不是很管报社的事,正常情况稿子要不要上报都是由高天籁、冯小婉、郭媛媛,甚至阿朱阿碧决定的。
“是冯姐姐和媛媛不同意你上传么?拿来看看。”
高天籁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好的纸,拇指一弹,纸飞向秦朝,秦朝连抓过,拆了开来。
“段海峰《论语正义》七宗罪?”秦朝微微一笑,一眼扫过数万字的文章,便折好,“多大的事,高仙子,我跟你走一趟。”
“你同意发表?”高天籁看着秦朝,这一篇文章是怦击段海峰版《论语正义》的,而且批评得很严厉,在高天籁看来,秦朝定然会不乐的,可是秦朝拿着纸,只是笑眯眯扫了一眼,脸色都没变一下。
“是媛媛和冯姐姐还有阿朱、阿碧不同意发表吧,她们也真是的,不过一篇文章而已,用得着如临大敌?”秦朝走向外面。
ps:(这一更过后又是周一,多来点推荐票吧,谢了!)
第五卷天龙寺第三十七章大宋又赢了
社报。
“秦公子,你真的要发表?”冯小婉眼睛瞪得滚圆。
郭媛媛、阿朱、阿碧也是不解的看着秦朝,这篇‘七宗罪’尽管在她们看来是胡说八道,可是天下真正静下心来研究《论语正义》的不多,很多人都是人云亦去,可以说,这文章一旦发表,对新《论语正义》的伤害之大,难以想象。
“不是我要发表,而是某些人慌了神!”
秦朝瞥向高天籁:“高仙子,如果我不同意的话,会怎样?”
“秦公子,天籁虽然添为这一代慈航静斋传人,可也不是事事都能打包票的。”高天籁说着,微一停顿,“你将一本好好的《论语》给解读成这样,毁儒家根基,毁天下信仰,你知道这惹怒了多大的势力么,惹祸了多少人么?虽然我想保你,但这一次,保不住,所以……”
房中微微沉静。
意识形态和理念之争,向来是你死我活,血流成河的。
秦朝这一次打了个偷袭,下手又太狠辣,儒家各派,各种拥趸者岂能不反击?若秦朝不愿意在报上让他们占上风,恐怕更是各种极端手段迭出,以儒家如今拥有的权利,一旦逼急了,不顾一切的反击,根本不是他们所能应对的。
“秦公子呀,这次姐姐可爱莫能助了。”冯小婉叹道。
“其实这也未必是坏事。”秦朝手腕一抖,手中稿件落入那一堆将在印刷在报上的稿堆里。
“现代媒体,有保守派,也有激进派,往往一个争议点,两派会相互攻击,甚至同一张报纸,今天登正方观点,明天登反方观点,相互怦击。现在全天下就我一家报纸,所谓理不辩不明,这篇‘七宗罪’登上又如何?”
对于高天籁非要让这篇文章上报,秦朝虽然明白她的想法。心中却也不是特别在乎,毕竟政治有时需要妥协。
很快新一期报纸出炉,而这一期报上登头版的是一篇《段海峰论语正义七宗罪》的文章。
七宗罪?
无数读者顿时关切起来,一些正攻研《论语正义》的也连放下手中书,买来报纸看了起来。
这篇文章先是简单夸赞了一下书。而后便说段海峰固然才华不错,但治学不谨,为人轻浮,此书不妥之处太多,本人总结了一下,总计七大条:
1、体例不善!
2、裁断不明!
3、引征不确!
4、辨析不精!
……
全篇洋洋洒洒数万字,将七大不善之处一一点出,而作者署名则是‘屈原魂’。
无疑这篇文章真正的有识之士都能够看出,是典型的你穿白衣,说穿得淡了。穿红衣又说艳了,绿的便是俗了……鸡蛋里挑骨头。
可是真正懂的。
肯去自己思索,比较的毕竟太少。再加上这《论语正义》读得懂的不多,能完全分析明白的更不多。这种情况下,要说书好书坏,众人自然不会自己去得出结论,只能靠权威,所以,这篇文章一出,没有别的文章下。而且又是报上登出来。
后世都有很多人对媒体所言十分笃信,甚少怀疑,更何况这时。
于是乎,这便成了权威。
文人自古相轻。
段海峰版的《论语正义》越是写得好。就越是有文人嫉妒,醋味浓浓之下,先前因为大势所趋,大家都说书好,他们不好去强烈怦击书。
如今有人打破了第一扇窗户,那还等什么?
于是乎一涌而上。
当然有批判的。也有真正品德高尚,为段海峰《论语正义》鸣不平者。
争议!
由以前的争议《论语》释义,变成了争议‘七宗罪’。
也就在这时新一期报上又登了一则采访稿,难得的程颐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对段海峰《论语正义》发表了不少意见。
“伊川先生如何看待‘段海峰论语正义七宗罪’这篇文章?”
“七宗罪这篇文章首先肯定了《论语正义》这部书很不错,这是老夫认为可贵的地方,因为《论语正义》确实下了工夫,段海峰这个大理人,能将《论语》钻研到如此地步,也确实值得人佩服。至于七宗罪文中,将《论语正义》的不妥之处,归纳为七大条,这七大条老夫稍微看了一下,并没有多做研究,只能说些表面看法。”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此文对《论语正义》的批评过份了点,七条大罪我不是说他说得没道理,有没有理,白纸黑字,天下人看在眼里。而是段海峰是大理人,我们作为一个宋人,不应该对他如此严苛,我们应该提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这篇七宗罪的作者署名‘屈原魂’,屈原有一句有名的话叫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想必此人是见天下皆在为段海峰《论语正义》狂欢,将之捧为经典,字字认为是金科玉律,故而不忿,方才写此文以警醒世人,因此,他写得过份,我们也无可厚非。”
“伊川先生此言是大体肯定了‘七宗罪’所言?”
“老夫能说的刚刚已经说了。”
“那伊川先生自己如何看待段海峰先生的《论语正义》?”
“后生可畏,段海峰能写出这么一本《论语正义》,老夫第一眼看到,便是极度惊讶,此书水准极高已无需老夫赘言,老夫只说一句,这本书与刘琴版的《论语集注》,秦仙傲等人的《论语正义》一样,都不是一时片刻便能成功的。”
“您认为写成这么一本书,大体需要多长时间?”
“比刘琴版的《论语集注》,秦仙傲等人的《论语正义》只多不少,甚至老夫有一个怀疑,此书早已经印刷好。”
“早已印刷好?可是段海峰说是这两个月印刷的?不知您如何解读。”
“我不知道段海峰是什么意思,以老夫的见识,印刷一本书,尤其是像他《论语正义》这样的一本书,没有一年时间是难以成功的,这事。在印刷界是共识,而且你看他那书雕板极佳,字字不比黄豆大,却字字清晰入目。这所费功夫就更大数倍,因此老夫对他的说法很是迷惑。”
……
程颐的话虽然并没有直接肯定七宗罪的观点,但只是不是脑子进水的,都能从他的话里看出,他是认同七宗罪对《论语正义》的七大条批评的。
如果说‘屈原魂’还有人怀疑。
有人认为是秦仙傲的笔名。秦仙傲不好明着去怦击段海峰,故而用‘屈原魂’的名义来怦击。
可程颐却是权威,即便最近《论语》注疏一再打他脸,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数十年声望,数十年累积的人脉关系,数十年治学,讲课,桃李满天下,再加上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人的吹捧所得来的影响哪里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程颐这一炮。
便如吹响了怦击、批评《论语正义》的冲锋号一样。
顿时群情涌动。很多原本不屑于七宗罪文章观点的,也开始反思,怀疑是不是自己真错了,也开始转变口风,批评起《论语正义》来,而那些原本就酸溜溜,嫉妒段海峰的文人更是一个个如同打了鸡血,以前怦击《论语正义》还有些心虚,可这里却成了大义凛然。
“大理小国,终究是不如我大宋。小国养不出真正的文曲星,尽管他已经是大理第一人,而且背后的师门,长辈们花了几百年时间。可拿出的《论语正义》还是差了火候,这一点火候就是致命。”
“可惜了,这《论语正义》本来是能够成为真正经典的,可惜大理文风再繁华,终究是偏僻小国,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弄出来的东西,缺少大气。”
“好端端的圣贤之言被注解得乱七八糟,当真是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环境使然,段海峰再聪明,终究是难得圣贤真意呀!”
……
读书人都开始大量倒向支持七宗罪这一边,那些普通的,自己不能辩别,研究《论语正义》的就更不用说了,一下子整个大宋天下,一个个读书人,市井小民,百姓都开始扬眉吐气这一次文坛擂台,终究还是我大宋赢了,不过大理国也算是不错,那段海峰的《论语正义》虽然错误很多,但能写成这样,还是有些水准的,我们不能太过得理不饶人。
而这时
“此书混杂经注,不分是非,意在存人。”
“此书沿袭三大主编之劣习,更将之发扬光大,以古人不经意之事,而蹈隙乘瑕攻之,不过以其名高耳……”
“我在为这天下担心,此书博而无断,广而不精,看似弘扬我儒家文化,实则是巧妙的打击。”
……
司马光、程颐、文彦博、李恪非、赵挺之、吕公著、吕大防、刘挚、范纯仁、韩忠彦、曾布……这些名字在天下百姓耳中如雷贯耳的文人大臣也少有的开始接受阿朱、阿碧的采访,甚至亲自发稿至报社批评段海峰《论语正义》更是让天下读者都疯狂了。
“连司马相爷都来说两句!”
“曾大人,吕大人,范大人可是以前从不接受采访的,这一次居然……”
“还有文大人,言辞很强烈,仿佛读此书就是受毒害一样……”
……
“不知段海峰看到会怎么想?”
“是啊,段海峰也是可惜,生错地方了,若是出生在我大宋,以他的资质,随便拜苏大人也好,司马大人也,伊川先生为师也好……可惜,缺少名师裁培,好好的圣贤书被解读成歪魔邪道……”
……
怦击、批评声中很多人也好奇段海峰为什么销声匿迹,不再出声,是自知错误,羞愧得无颜见人,还是执迷不悟,心有不甘?
一天,二天……时间流逝,再怎么热烈的争议话题,也慢慢淡了下来。
而很多读书人也开始冷静下来。
段海峰的《论语正义》虽然怦击多,可确实也写得很好,司马光、文彦博等人即便怦击,可会说几句此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再加上书籍文字印刷得优美至极,是从未有过的。
自然很多读书人没事便会翻着看。
这一翻着看,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冷静下来读书,没了偏见,又有了时间沉淀,真理便自然明朗。很多读书人渐渐发觉事实可能不是那么回事,段海峰的《论语正义》似乎并没有那些人说的那么不堪,那七宗罪似乎有些严苛得过份,甚至断章取义,强辞夺理……
怀疑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天,新的报纸发行,而报上第一版大标题显示着:“段海峰首次接受采访,论《论语正义》。”
第五卷天龙寺第三十八章谁敢应战?
“段先生,不知您看过七宗罪这篇文章否?”
“看是看了,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