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春-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像是方才,她又如何不知,这些闹事的士子们大多还是私心为重,可瞧见乖官那模样那嘴脸,她又忍不住要去批评阻拦对方。

一时间她心思沉重,而映雪华跌坐在地,半晌也没听见小姐出来替自己分辩,一时间悲从心来,却是连哭泣都止住了,只是浑身有一种冰凉刺骨,似乎连骨髓都凉了。

“小伯爷何时跟颜小姐成了兄妹了?”乖官忍不住,还是问了一句,李如柏一怔,当即道:“卑职授业于青藤先生……”

乖官恍然大悟,原来是徐文长的弟子,这个时代,同一个老师的关系有时候比同一个爹还亲近些,称一声舍妹,倒也正常。

闹清楚了这关系,他倒是有些服气颜清薇那个丫鬟,居然能自己创出一个师少爷的称呼来,真是有才,当下微微摇头,略一沉吟,就笑说:“小伯爷,如今我兵部调令在身,不方便说话,就请你把令妹领回去严加管束罢!嗯!这珠子,我很喜欢。”

他后面加了一句话,终究还是存了安抚对方的心思,李成梁在后世名气比起戚继光来小了许多,可在当世,却是一时名将,连戚继光也要逊色三分,要知道,开国封公侯伯,这还好说,承平二百年还能凭借军功封伯,当真了不得,公侯伯入则可掌参五府总六军,出则可领将军印为大帅督,终明一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这爷孙两个在位的时间占据着大明三分之一长,可封爵的只有两个,新建伯王阳明和宁远伯李成梁,新建伯一代大儒不说,宁远伯也是有功名的,四十岁以后才承袭世职做了武将。

虽然今次苏州府闹粮的事儿,背后未尝没有宁远伯的影子,可是,能不撕破脸的情况下,乖官还是不愿意撕破脸的,难不成真的把天下所有的文臣武将都得罪干净么?何况人家卑辞厚礼,一口一个大都督自称卑职,你要再不给人家面子,做事也未免太不上道了。

李如柏听了这话,顿时有些欢喜,他老爹李成梁手握重兵,历来是文臣们忌惮的对象,自宋朝以降,文臣士子们历来都是虎视眈眈认为武将手上有权柄就会造反,这也是唐末藩镇之乱和五代十国为祸太剧烈,五十年间换了十几个朝廷,导致天下大乱,几乎每一个读书人读史至此,都会下意识认为武人当政为祸剧烈,也导致了后面上千年的文贵武贱。

在辽东,李家的确很吃得开,可朝廷上清流们对于宁远伯爷的弹劾从来就没停止过,不得不说徐文长把李如柏教授得很好,他几乎一瞬间就做出了决断,卑辞厚礼讨好郑国蕃。

至于他老爹李成梁大肆收购山东河南地界的粮食导致南直隶购不到粮,可以看做是作为辽东总兵官对即将新上任的蓟镇参将单赤霞的一种忌惮,倒并非就真的和郑家作对,当然了,这里头的关节,靠郑乖官是想不通的,还是颜山农提点了乖官,朝廷么,就是那么一回事,今儿是敌人,明儿未必不是朋友,任何有太强烈的善恶观和正邪喜好的,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就像是号称卖艺不卖身的妓女一般,你若真以为卖艺就不卖身,那便大错特错了。

“大都督能喜欢,卑职倒是高兴。”李如柏满脸的笑,他自视甚高不假,可这也得瞧对象是谁,该做人的时候做人,该做狗的时候就得做狗,这其中道理,即便再过五百年也未尝变过,花旗国有一条'巴菲特规则'称富人该多缴税,也不知道多少竞选议员时候振振有词要为民做主的家伙再一次振振有词,认为多收富人的几千亿税对财政赤字于事无补,这和申时行申阁老为苏州老家大户们不肯掏银子修城墙而上的奏章'大户既穷,小民立槁,固不可为矣'简直如出一辙,不管隔着几百年,这种又会做人又会做狗的,总是活的最好的。

至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注定是当不得官了。

男女之间的喜欢,大多是出自想象,这种欢喜极不可靠,绝对比不上多出入几次牝来得感情深,像如今映雪华,亲眼瞧见神仙跌落在凡尘滚落成一条狗,一颗芳心悲痛欲绝,终于明白,小姐和王孙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那是戏文唱词里头的东西,眼前的现实就是,她在师少爷眼中,不过一个不识抬举的奴才罢了。

这种欢喜来得快去的也快,她双手一撑地就自个儿站了起来,心中冷笑,拿手背就胡乱擦拭了一下眼睛,默不作声站到了颜清薇身后去。

眼瞧那丫鬟这般做派,乖官修眉微挑,却不做声,李如柏也识趣,瞧见他不说话,晓得该是自己告辞的时候了,当下弯腰行礼,然后便对颜清薇道:“师妹,郑都督如今兵部调令在身,你不合在这边掺和,和我先告退罢!”

颜清薇听师兄这么一说,就拿眼睛瞧了一眼乖官,她美目盼兮,可乖官转头过去却不看她,忍不住就心头一黯,可若说就这么走了,心中又不甘心,况且,那新结识的姐姐柳氏还在,就这么走了怎么成!当下她就低声道:“师兄,小妹新结识的姐姐和姐夫如今还深陷此事,小妹……小妹不能走。”说着,就走到了柳氏身边,那柳榆英瞧见她这般讲闺阁姐妹义气,一时间,感动得眼泪扑哧扑哧地往下掉,“妹妹,你这是何苦。”

李如柏当下跌足,这不是自找难堪么!可是,颜清薇作为他的同门师妹,他又不得不救,不得已,只好再次低头恳求,“大都督,卑职能否保……”

“不行。”乖官断然,“这些人挑唆造反,罪无可赦。”

李如柏顿时满脸为难瞧了一眼颜清薇,颜清薇看看周围,就咬了咬贝齿,大声说:“郑凤璋,我担保……”

“你小胳膊小腿的,能担保什么?拿什么担保?拿你们颜家满门老幼的姓命么?”乖官冷笑着打断了她的话,随即对李如柏道:“小伯爷,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听了这话,李如柏顾不得避嫌,快步过去一把拽住颜清薇拖了就走,“师妹,不要任性,老师也会被你连累的。”

“等等。”乖官叫住了他,“祸不及妻儿,把这位女子也一并领走罢!”

那柳氏倒是比颜清薇理智,虽然脸色苍白身躯在寒夜中摇摆抖擞,听了这话却依然能迈开步子走路,起码她明白,自己走出去,才能想法子救夫君,若不然,夫妻同时陷身,才更加悲惨。

或许,自己可以找夫君的老师近溪先生的老师山农先生,那位山农先生据说如今就在宁波府,自己只要多方设法谋救,终究能把夫君救出来。

故此,她却是坚毅地对丈夫盈盈拜倒,然后起身,拽着颜清薇就往外走去,倒是让李如柏一怔,心说师妹结交的这个女子倒是好城府。

到了院子外头,就听见院内那少年大声道:“诸位,如今可以细细说了,这撺掇造反之事,谁打头,谁胁从,总有个章程,又或者是,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撺掇你等……”

听到这番话,柳氏扑哧扑哧就掉泪,这分明是让旁人去指认夫君啊!一时间,她恨不得转身回去和夫君同生共死,可理智又告诉她,应该在外头多方筹谋,方才救得了夫君。

李如柏这一队人前来,可谓铩羽而归了,街头的治安岗亭有一些苏州府的执夜的捕快衙役,瞧见方才这些鲜衣怒马的人垂头丧气往回走,忍不住就远远地幸灾乐祸,正是人情冷暖。

牵着马走了一截路,那家丁骑兵中宋小乐忍不住就道:“二公子,这……这也太丢面子了,就那么把李头儿的马给打死了……”他年轻气盛,也领着六品的官身,虽然明知道对方是国舅爷,行大都督事,在南京长江江面上也见识过那位国舅爷的威风,可看二公子的那位师妹颜小姐一副怏怏不乐的表情,忍不住胸中一涨,大声就说了这番话来。“闭嘴。”李如柏顿时沉声呵斥他,宋小乐偷眼看了看那位颜小姐,低着头,满脸全是忧伤,忍不住继续说道:“二公子,我手上有一份东西,说不准能让那位国舅爷丢个面子。”

李如柏一怔,这时候宋小乐赶紧就把南京礼部教坊司的文书拿出来,“这是应天名妓郝文珠在礼部教坊司的文书,当初京畿粮房科的马主事说是送给伯爷的,那郝文珠以文采著称一时,伯爷身边不是正缺一个整理案牍的女子么!”

听了这话,李如柏一把抢过那文书,看了几眼,忍不住一脚就踹在了宋小乐的肚子上,把他踹翻在地,满脸怒色道:“这么明显的嫁祸江东之计,这东西你也敢收?传出去了别人怎么说?宁远伯爷和郑国舅抢妓女?宋小乐,你是不是在京营待久了,忘记了李家的规矩?”

他破口大骂了宋小乐一番,犹自不解气,转头就对颜清薇道:“师妹,如今多事之秋,我父亲正在想法子保举老师出山为官,你也要收敛一些,你这丫鬟,明儿找个人牙子来,发卖了罢!”

虽然老徐一辈子也没考上进士,但以徐文长在朝野的声望,尤其他当年帮闽浙总督胡宗宪平定过倭寇,加上举人为官的祖制,虽然做不到多大的官儿,可若做个清流领袖,马马虎虎也合格的,李成梁这一辈子,被清流弹劾的狠了,自然想捧个清流起来,老徐和他够那份交情,就是为人有些狂涎不靠谱儿。

一直默默跟在颜清薇身后的映雪华,听师少爷说要找人牙子发卖自己,顿时一咬唇,一阵腥咸夹杂着剧痛……

第288章 老爷长命百岁

这一夜,注定不会平静,五军都督府行大都督事郑国舅带着手下全城大索,抓了上千的读书人和各衙门官员,一时间,士林大哗,苏松巡抚梁文儒吓得带着儿子跑到拙政园,腆着脸儿说带儿子来给一等诰命艾夫人磕头,乖官心中有数,这胆小鬼是怕士林闹事,苏松巡抚衙门也不知道被冲击多多少次,近二十年来,光衙门的大门,就换过无数次了,都是被士子们砸烂的,不过,这话自然只能摆在肚子里头,笑着给他在园子里头安排了一处僻静院落,又领着梁公子前去拜见了姨母艾梅娘。

按说,梁公子和他年岁也差不多,只是乖官权柄极重,单单只是他一个人让九州宣慰司率众来投,这便是泼天的功劳,天下哄传,虽然也有人酸溜溜说,不过苏秦张仪之流,可肚子里头却依然极羡慕的,国朝近百年来,只听过刀兵打天下,至于海外番邦率众来投的,那得是永乐年的事儿,那时候的大明,动不动便要把蒙古鞑子'远逐漠北数千里',安南蛮子铩主夺位,英国公大军一到,'悉斩之,首级垒京观',大太监马三宝七下西洋,宣国威于海外……那时候真是纵横睥睨,武功无敌于天下。

故此,谁敢把这十四岁的少年等闲视之,那些上串下跳的,全是些不知轻重的纨绔,像是那柳庄妃的弟弟柳下挥国舅便是如此,可真正的政坛老狐狸,一个个全然不动,为何,就是因为忌惮,对方是少年不假,可能做出这番事情的少年,能等闲视之么!

即便是东厂督公张鲸,本意也是让侄子张彪到南直隶来寻国舅爷,想结一个善缘,偏生他侄子在北直隶桀骜惯了,以为自己东厂掌刑千户别人就得让他三分,这才磕得满头鲜血。

这梁公子缓缓走路的时候倒颇有些老成持重的模样,只是容易害羞,艾梅娘瞧了,再看看自家姨侄,心里头忍不住就叹气,所谓人比人,气死人,按说梁文儒的公子算得不错了,可跟乖官一比,自然什么都不是了,艾梅娘自然恨不得把所有女儿全嫁给姨侄才好,可她心知肚明,天下绝无是理,能让若依若常嫁过去,就要谢天谢地了。

乖官正笑盈盈瞧着梁公子在姨母家常话下面红耳赤,突然外头菅谷梨沙匆匆进来,“殿下……”

他赶紧跟姨母告了个罪,匆匆而去,到了外头,孙应龙匆匆过来,低声道:“国舅爷,南京右都御使到了。”

乖官先是一怔,接着,顿时反应过来,是海瑞海刚峰。一时间,不敢怠慢,就往外面走去,边走边询问孙应龙。

海瑞实际上昨夜便到了,便宿在城外船上,等他早晨起来,手下匆匆来报,说那郑国舅一夜大索,抓了无数士子和官员,全部绑在拙政园外,说了一半,欲言又止。

《海忠介公年谱》上说海瑞临死前身边还有'二媵四仆奉侍',两个小妾,四个仆人,这在大明官场上,和妻妾成群仆奴如雨的一比,的确已经是奉公克己的典型了,要知道大明的清官不值钱,像是修拙政园的那位御史,居然也是清官,清官修得起这么豪华的园子么?还是请一代大才子文征明亲自设计的。

有明一代,海瑞的确是屈指可数的清官,可若说他穷的自己动手种菜剁肉,那就是胡说八道了,好歹也是堂堂读书人出身的老爷,别的不说,光是上任为官,你身边没几个自己人帮你,凡事都靠自己两条腿,那怎么可能,当时朝廷可没有给领导配女秘书的习惯,这些都得当官的自己预备,这些便是极有明清朝特色的长随、门子等人,有时候,这些长随或者门子,甚至能把自家老爷玩弄于股掌之间,因为老爷们只管下命令,真正做事的,全是这些人,离开了这些人,当官的全都玩儿不转。到了清末鸦片战争,和英国人谈判的,就是当时两江总督的长随,暂带五品顶戴,谈判了二十几个小时,谈下了赔偿两千一百万两银子,若换个当官的去谈,说不准得赔三千万,事后两江总督还赋诗庆幸,认为这长随是自己的管仲乐毅。

天朝这股风气,到了五百年后也依然如此,因为身边秘书而犯错误的领导,也不知凡凡,古今其理一同。

不过海瑞此人还是秀才的时候,就被人称之为道学先生,大家都不敢拿他当同学看待,的确有些持身甚严,他身边的老仆在他一瞪眼之下,赶紧就说了:“那些士子官员们,有些连袄裤都没有,这大冷天,当真斯文扫地……老爷,不是说五军都督府没有兵部调令不能调兵的么!”老仆跟随海瑞多年,经历的事情不少,也识得字,也办得起公务的。

海瑞听了这话,顿时勃然大怒。

他是名重天下的清官不假,可他也是文臣,从童生、秀才、举子……一节一节考上去的,正所谓,十年寒窗苦,方为人上人,可勋贵们生来就是人上人,他海刚峰生平最恨的就是这一点。

不过,当官多年,很多关门过节他也清楚,早不是当初那个愣头青,当初他为淳安知县的时候,得罪人太多,有文人就编了故事,说他在驿站鞭挞经过淳安耀武扬威的闽浙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老百姓就相信了,愈发认为海老爷真是个青天大老爷,可实际上,一来,淳安县没有驿站,第二,他海刚峰当时听了这个传言,也吓了半死。

清官不代表就是傻蛋,一个知县和闽浙总督扛膀子,这不是蚂蚁撼大象么,海瑞可想而知,那编织这番话的人是个什么居心,幸好的是,胡宗宪还算有雅量,就像是南京守备太监牧九老,被传言名妓薛素素不给他南京守备的面子,牧九也只是笑笑。

时间长了,海瑞愈发历练出来,这就像是当官的骂皇帝一般,骂皇帝不会死人,这年头,皇帝也不大肯廷杖,骂皇帝能博得好名声,何乐不为,可没几个人敢于骂东厂督公的,骂东厂督公,那可是要死人的。

海瑞又不傻,他到苏州府,是要拿一些人的官帽子的,可不是来得罪那郑国舅的,再则说了,那郑国舅十四岁就能在海外做出偌大的事情,想必也是个机灵的,怎么会没有兵部调令就擅自全城大索?这说不过去。

在船舱内来回踱步,他沉吟道:“除了士子,还拿了哪些人?用什么罪名办的?”

那老仆不敢怠慢,赶紧道:“说是勾连小吕宋,聚众结社造反,搜出了很多刻印的妖书,是士子们攀诬那郑国舅和小吕宋、九州宣慰司蛇鼠一窝……”

老仆话没说完,海瑞一掌就拍在舱壁上,乓的一声,清瘦的脸颊上就全是怒容,“荒唐,这些士子真是胡闹的紧,不好好读书,却想着弄险,随意攀诬朝廷重臣,这是何等的罪名。”

他其实也清楚,那郑国舅算什么朝廷重臣,一个都督佥事,说个不好听的,南北两京这个位份的官儿满大街都是的,可他从老家走马上任南京右都御使以来,满耳朵听的就是这位郑国舅,替皇帝姐夫赚银子可是能耐非凡,有这一桩,不是重臣,那也是重臣了。

至于什么跟小吕宋和九州宣慰司蛇鼠一窝,海瑞更觉得可笑,他好歹是真给百姓办过实事的官员,心中清楚得很,有时候,为百姓谋福祉,肯定是要担恶名的,别的不说,当初他故意弄出一幅告示,说小民和大户打官司,不管对错,他海瑞必然判小民胜诉,为何,还不是因为办事难,既然如此,干脆就把人得罪到底,好歹能让另外一批人真心感激。

为政便是如此,你不可能让个个都满意,小民是治下百姓,难道大户就不是治下百姓么?可你颁布政令,总有不满意的人,既然如此,能让大多数人感到这是好政令,那就已经是上善了。

故此,海瑞对什么蛇鼠一窝之类的话,很是不屑一顾,何况他本身的确对大户比较敌视,别说这没有证据,即便是真的,在他海瑞看来,死五万商户,换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白银,这买卖也是能做的,譬如前年黄河泛滥,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皇帝亲自下旨要求大户捐银子,结果如何?捐上来的银子还不够灾民半个月赈灾的。

为官也好,为将也罢,一旦到了某一个高位,人命,有时候真的只是一连串的数字,只能考虑哪一个数字多,不放弃一人这样的口号听起来很热血很煽动,可事实是,真若是用五万人的命换几百万人的命,这一笔账,还真的很好算。

他海瑞宁愿委屈大户也要偏袒小民,和这个道理其实就是一样的,所以士子们那些话,在他看来,简直荒唐到顶了。

老仆一脸的纳闷,心说老爷在老家,不也常常给当地士子讲学,时不时还奉送些书籍什么的,怎么对这上千士子被一个勋贵侮辱了无动于衷?

瞧老仆脸上的表情,海瑞心知肚明,冷哼道:“你懂什么,若是死一千士子能救几百万人的命,我又何必非得去救呢!”

他也是这个时代数得着的明白人,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自家曾经的大官,回老家后,族人子弟也要靠他生活,可没有银子,万事皆休。事实上,他母亲死了,还是当地的一个地主送了银子给他,他购买了十数亩的田地作为墓地,给老母亲大葬,这事情记载在他自己所写的书中,却绝不是后世人们想象的那般呆板不知变通又一清如水的青天大老爷。

再则说,他一辈子的确都在为读书人存体面,对士子们当真友好,可同样的,他也曾痛骂江南刁风盛行,办案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拿大枷把人枷在衙门口'衙门前尝不绝七八人枷号,又先痛打夹苦之'并且郑重其事地把这条经验写进自己的为官记录里头,认为这样才能管得住刁民。

总之,这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对你客气是一回事,但你不能违反他的行为准则,一旦违反,他便会翻脸,而这套行为准则,就叫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老仆以为自己跟随老爷多年,对老爷的脾气已经了如指掌,可实际上,他所了解的,只不过海瑞的半面罢了。≮更多好书请访问。。≯

又沉吟了一会儿,海瑞让老仆先出船舱去把都察院右都御使的旗牌给竖起来,随即,换起里舱的小妾,那小妾名唤凝墨,年方十四,眉清目秀,正是年轻渴睡的年纪,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柔柔道:“老爷,您这是要……”

“帮老爷我梳洗起来。”海瑞吩咐小妾,那凝墨赶紧哦了一声,转身一通忙活,替他净面梳头,把花白的头发梳得整齐,看头发干枯不亮泽,略一犹豫,就拿前些日子老爷给自己买的头油悄悄抹了些在手上,替老爷把头发一捋,又拿网兜套头套定了,低头仔细看了看,方才觉得老爷好威风,像个御史大老爷,忍不住就笑了起来。

闭目养神任她忙活的海瑞这时候睁开眼睛,眼神中就流露出一丝溺爱来,忍不住伸手去揪了揪她挺翘的小鼻子,凝墨被老爷这般,脸上微红,可却又有些喜欢,鼻翼一皱,两侧露出颇可爱的皱纹来,倒像是享受主人抚摸的小猫一般。

看她这副表情,海瑞心中微微一动,忍不住伸过手去,就把凝墨揽在怀中,涎着老脸刚要说话,结果凝墨一跳而起,匆匆跃出他怀抱,咯咯笑着说:“老爷,可不许乱来,您还要去办大事呢!”说着,转身去取了他的官袍来,展开后示意他起身,就替他穿上。

张开双手任由她像是一只小云雀一般忙活着,海瑞不语,良久,就长叹了一口气,“凝墨,万一哪天,老爷我不在了,记住我给你说的话,那宅子虽说不大,总是给你们姐妹两个一处安身立命的地方……”

凝墨手指一僵,顿时呆住了,良久,脸上堆起僵硬的笑来,“怎么会,老爷长命百岁哩!”

“真是傻瓜,老爷我今年六十九了,夫子说,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再过两个月,老爷我也是从心所欲的年岁了,那还不是过一天算一天的。”海瑞低头瞧她,干枯削瘦的脸上全是爱怜。

“怎么会。”凝墨被说到恐惧处,终于忍不住,抽泣起来,“那严嵩严阁老八十多岁不是还给万岁爷当差么,这还是老爷给奴说的……”

海瑞看她哭泣,伸手用指腹在她脸颊上小心翼翼擦拭,故意板脸道:“胡说,老爷我怎么能和严嵩那等人比。”

“是,老爷是古往今来上天下地最伟大的老爷。”凝墨张开双臂紧紧搂住他枯瘦的身躯,终于忍不住眼泪滚滚而下,心中恐惧之极,是不是老爷要办什么大差事,是很危险很危险……就呜呜咽咽地哭起来。

“好了,不要哭,去,帮老爷我把帽子戴好。”

凝墨强忍着眼泪,帮老爷把帽子戴好,看着老爷对自己一笑,转身掀起帘子走出船舱,忍不住就迈出小脚,紧走了几步,掀起半边帘子来看着外面。

一身绯袍,海瑞让下面人打起'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的旗牌,数十人下了船,敲锣打鼓就往城里头去了,船上小丫头终于忍不住,依在舱门边上,眼泪短线珍珠一般。

到了拙政园,这边递了帖子,没一忽儿,一个玉冠少年在众人围拥下匆匆走来,远远便是一诺,“可是海刚峰先生当面,小子有礼了。”

第289章 院堂前来背黑锅

把南京都察院院堂海大人迎到正厅坐下,包伊曼煮来咖啡,她身量甚高,足有后世一米八还不止的高度,细腰长腿,臀部如瓠,穿着紧身织锦,真有惊心动魄的异样美感,窈窕走来,活动的美女蛇一般,到海瑞身边,盈盈蹲下,把咖啡放在了他手边的茶几上头。

“刚峰先生请。”乖官笑着示意,率先端起,轻吮了一口,海瑞对眼前这昆仑奴尤物视若无睹,端起茶盏尝了一口,顿时微微皱眉,乖官一笑,这才说道:“小子喜欢舶来之物,譬如这咖啡,先是白衣大食人喜欢喝,后来逐渐普及,又称力量与激情,虽说在咱们大明人尝来,未免和药汁一个味道,可这东西,有一桩好,如人生……”说着,示意身边贝荷瑞拿奶末往茶盏内添了些,在海瑞身边的包伊曼亦给海瑞茶盏内如法炮制。

“刚峰先生,再请。”乖官眯眼一笑,随即自顾品尝。他这话,自然是早早有腹稿的,海瑞为官多年,又被排挤出官场在老家读书十数年,这官场上头听话要听音的做派,或许刚为官的时候还不太懂,如今自然纯熟得很,听得这话中有话,再次微微皱眉,低头微嘬了两口,顿时便有奶香在口唇齿舌间徘徊……一时间,两人静悄悄不说话,外头伺候的不管是锦衣卫北镇抚司使孙应龙也好,还是都察院下属的操江提督周林辉也罢,带着一丝敌意互相看了看,都有些纳闷,心说国舅爷(院堂大人)怎么跟这位似乎有什么默契似的?

“这位大人,怎么称呼?”孙应龙眯着眼笑了笑,只是,作为锦衣卫,即便是笑,给人感觉也是阴森的,那将军浓眉大眼年约四十许,微一皱眉,道:“末将江防协办参将周林辉。”

南京都察院不比南京六部,六部是摆设,可都察院权柄很重,都察院长官是兼着江防的,当然,为了分权,不让都察院长官权柄过重,大多数时候会让副手佥都御使兼江防,称之为操江御史,不过,不管是都御使兼任还是佥都御使兼任,他们总是文臣,实际的工作还是由武将来做的,这类武将虽然只是参将头衔,实际上权柄颇重,一般来说都是颇有根脚的人才能坐稳这位置,俗称操江提督。

孙应龙微微一怔,“操江提督?这不是诚意伯家的差遣么!”

周林辉脸上微微露出些怒色,这个周林辉是武举出身,当时武举先试策略,再试弓马,三试营阵、地雷、车炮,能考上武举的,大多都不简单,可明朝将门众多,武将大多为世袭,武举能出头的,三百年来没几个,像是后来的熊廷弼那样先中武举,后来又改武为文,再中进士的,天下间也就唯独这一例,而且他能出头,依然是靠一个两榜进士的身份,所谓武举,不过锦上添花罢了。

“末将二十岁中的武举,后来得院堂大人提拔,如今这个职位,是朝廷亲自简拔的。”周林辉拱了拱手,脸上淡淡,那意思是说,老子是靠真本事的。

孙应龙顿时想到,海瑞十几年前可是干过佥都御使的,估摸着就是那时候提拔的这人,不过按说他闲居老家多年,内阁怎么会把这么个位置用上他举荐的人呢?那些阁老都傻了不成?

海瑞上贪赃八十贯论绞折子,把天下官员吓得半死,内阁几个阁老一看,就怕皇上一时心血来潮,把他弄到北京来,那可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整锅汤了,干脆,先下手为强,这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兼提督操江,位高权重,论权势已经胜过南京守备太监了,皇上这该没话说说罢!

所以,这时候的海瑞的确是手握重权,当年他下台,是因为得罪了前阁老徐阶徐少湖,徐阶是士林交口称赞的一代名相不假,斗倒嘉靖年严嵩、严世蕃父子也不假,可他是松江最大的地主更不假,整个松江十之六七的土地都是徐家的,产业更是遍布江南,这便是几乎所有王朝后期最头疼的问题,侵占土地。

海瑞当时正是因为和许阁老斗法失败,这才下台,不得不回海南老家啃老米饭,如今皇上用他,说白了,就是拿他去和大地主大权贵去斗法,若不然,苏松太如此富庶之地,一年完粮还比不上山西,岂不是笑话,山西那穷地方。

就在今年,万历还赐予了徐阶玺书金帛,可赐东西是一回事,给海瑞重权唆使他去斗江南大地主大权贵又是另外一回事,这就像是五百年后花旗国,总统和财阀们杯觥交杂,灯红酒绿,可这并不妨碍总统整天寻思着要去掏财阀的腰包,也不妨碍财阀捣鼓那些自己支持的议员们振振有词说,向富人增税,是一项极其糟糕的国策。

海刚峰向五十万有免税资格的大明士绅(201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