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果-第4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直接呈现出来,赫然是天地万物、星宿光辉,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浩浩荡荡!堂堂正正!
赫然是用最直接的方法,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军队,朝着那银帛神灵推进过去,那神灵劈斩出来的一道光华,落在这浩荡观想之影上,登时就像虎入羊群,一下子就破碎许多,并且不断前进,奈何这观想的东西太多,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那光华前行了不久,就渐渐消散,反倒是神灵本身,被诸多观想之物给直接围住了!
那神灵一惊,意识到情形不妙,立刻再次挥动手中方天画戟,一道道寒芒光华接连射出,连绵不绝,扫荡周围,将堪堪就要围拢的观想之物,给抵挡住了!
但北玄反而笑了起来:“好笑!你这神灵,用圣贤纸所炼化成的布帛包裹自身,用来隔绝士林之念,才能留存林中,却也限制住了自己,以至于神力不得舒展,只能借助神器,这神器终究是外物,有何作用?而北某感悟人道,意念贯穿士林,无数人文加持,绵绵不断,不惧消耗,你与我交战,必败无疑,只不过能拖延一二罢了!”
说着说着,他目光一扫,落在山上山下的战场中,见到与诸多神灵交手的儒生,微微眯眼,面露不快:“北某虽不喜欢管闲事,但多少也知守望相助,你们神灵侵入我士林,是要乱我人道根基不成?居然还反客为主,与士林传人交手厮杀,太过嚣张了。”
话落,观想的星辰直接坠落,一颗颗宛如流星,直指交战中的一个个神灵。
随着生生轰隆,神灵惨叫,火光炸裂中,在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坑洞,将那神灵镇压下去,却不伤边上的儒生。
盖因这星辰中聚集人文之念,能令神灵表面的布帛剥落,对他们的伤害巨大,而儒生得之,却可化作自身感悟,不仅无害,而且有益。
这样一来,战场局势顿时变化。
连武蒙都看出缘由,嘀咕起来:“难怪那酸书生让我带兵冲杀,不需进入神门,只要等候变故,就转道过去救人,原来还有这样的援军,着实想不到啊,但后面也该去救人了。”一念至此,他给身边几人一个眼色,登时转向,朝着神山北边的一条山路冲去。
另一边,孟三移也停下步伐,看着被北玄一人牵制住的众神,知道胜负已分,心里也不由佩服,对孙逊道:“孙兄当真是算无遗策,能运筹帷幄之中。”
孙逊正要开口,一个苍老的声音却在心里响起——
“你们是那邱言的弟子?如此说来,老朽也算与他有缘,便将此物托付尔等。”
ps:感谢“织网月光”、“露阳”、“拜勒岗●尚元”投出的月票!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鼠驮锦囊弟子归
“什么人?”
这一下,连一直成竹在胸的孙逊,都不由神色微变,循声看去,入目的却是一只在地上快速游动的小老鼠,那老鼠的背上,还驮着一个锦囊。
“这是……”孟三移的视线,同样落到上面,面露诧异之色。
随后,在他疑惑目光的注视下,那锦囊飞了起来,正是朝着他过来,这样的突变,自然引起了孟三移和孙逊的警觉,孙逊出言警告,而孟三移则也要躲闪,但随后那锦囊中泛起光辉,爆发出来,直接将孟三移与孙逊笼罩。
顿时,一步步记忆片段,在他们的心头闪过,那片段中的主角,赫然正是他们的老师邱言,虽然片段支离破碎,有的地方还模糊不清,但两人还是能从里面,捕捉到邱言在其中不断深入、探索的经历。
“这锦囊与老师过去的经历有关?”
只是一瞬间,这个念头就自两人心底泛出,而后那锦囊已经到了跟前,孟三移下意识的就用手接下,等回过神来,再去寻那老鼠,已然不见了踪影,只有一句话留下——
“将此物交予邱言,他自然知道要如何处置。”
话语萦绕在耳,跟着再无踪迹。
“这锦囊到底有何玄机?是否只是一个陷阱?”孟三移低头看了看手中之物,拿捏不住主意,“刚才感受到了的老师经历,看着不似伪造,盖因其中气质、行为,与老师所倡导的一贯、统一,但……”
边上,孙逊沉吟片刻,则道:“我觉得不妨收下来,无论是否陷阱,既然碰上了。就不该轻易放过,更何况之前的那声音里,充斥着古老的人文之念,这是伪装不出来的,而那老鼠,在我孙家的记载中,其实也有一些记载,只是不好肯定罢了,若是我所料不差,这锦囊应该不是灾祸。”
“既然如此。那便收下。”孟三移沉思片刻,有了决定,也不打开锦囊,直接就收入怀中,跟着往远方一看,注意到不少儒生已经开始撤退了。
这也难怪,他们的目标,本就只是击破那神山,将这颗扰乱士林的棋子拔出!
现在。随着山脚崩塌,神山倾斜,眼看崩溃,众人的目标也就达成了。这之前凝成的一口气,也就随之消散了,这士气登时就散。
这一幕落到孙逊的眼中,他并未感到意外:“到底不是真正用兵家练兵之法锤炼出来的。终究还是乌合之众,但现在他们的作用已经完成,便是溃散也无妨了。何况还有这一处能通往肉身所在的通道在,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念想,不至于真的彻底散开,只是现在神山的崩毁,比他们预料中的还要彻底,肯定有人又不打算离开了,这也是他们的自由。”
孟三移则是游目四望,在人群中搜索着武蒙的身影。
此时这人群四散,又有北玄与诸神交手的余波四散不休,光影弥漫,并不好分辨人群,但孟三移还是很快发现了目标——
就见武蒙正领着一群人急速赶来,在他们之中,有三名看上去格外虚弱之人,正是之前被抓走的几人。
这些人本事诱饵,有一队神灵押送着他们,往这神山而来,为的就是引孟三移等人出手,然后一网打尽,没想到孙逊却定下了围魏救赵之策,又直接引动北玄出山,局面瞬间急转。
于是,负责押送的那一支队伍,顿时就左右为难,急匆匆的赶来,被武蒙抓住了机会,将人救了下来,只是那些个神灵,终究不算好惹,所以被抓的三人受创不浅,而武蒙本人,也是受了重伤,好在及时观想出木牛流马,承载重任急速归来——
这木牛流马的机关之法,乃是邱言得自那墨家的天志洲的,武蒙等人不久前还在那母舰之上,因而被邱言传授了这些机关术,这时候观想出来,当真是效用不凡。
“人来了!”孟三移则同时注意到了,在武蒙等人的背后,几道闪烁神光的身影在穷追不舍。
“好,等接应之后,立刻就离开!”孙逊见了,也精神准备。
………………
“冲冲冲!”
武蒙捂着胸口,指挥者身下的机关兽,急速前行。
这机关兽形似蜘蛛,所以行进速度,却显得轻盈,四平八稳,哪怕是在这样坑洼不平的地面,也如履平地,在前行的同时,还不断在从尾部落下一根根细小的圆珠。
这珠子对其他人没有影响,但等一定人冲过去,后面的神灵追过来的时候,就猛然炸裂,跟着就有文网思线从中蜂拥而出,宛如蛛丝一样,将追兵缠绕起来。
只不过,由于并非出自邱言观想,时间也很短,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和支持,这些思线孤立无援,很快就被扯断,但却能延缓这些神灵前进的速度,给武蒙等人争取时间、创造空间。
两方因此才能维持平衡,距离大概不变。
眼下,来到这片战场,情况却发生变化,当几名押送的神灵,又一次扯断思线,想要重新追上去的时候,几颗流星从天上落下——
正是那北玄观想出来的万象之星,直接坠落下来,一声爆响,泥沙四散,几名追兵就被镇压下去,荡漾开来的冲击波纹,又将武蒙等人送出老远,吸纳着其中的感悟,武蒙哈哈一笑,顺势加速,几息之后,就抵达了孟三移等人的跟前,他朝着四周一看,道:“是撤退的时候了。”
有了这个共识,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在最早之前,孙逊就已经设计好了一套撤退的流程,都被众人记在心里,这群人毕竟不是士兵,想要有人在短时间内整合,并不是难事,但要选出一个足以服众的人,时间却还不够,所以这个时候,孟三移等人就算有心组织,也是无力,只能先按照计划,顾好自己。
于是,在汇合之后,众人迅速朝着来时的书山顶上移动,一行人相互配合,很快就抵达了地方,先前由孙逊塑造的门户,赫然就在眼前。
门里门外,已经又不少的身影,正是之前的诸多儒生,已经按着原本的计划,开始撤退了,不过正像孙逊所预料的那样,除了这些人,还有许多看了神山崩塌,便改变了主意,不打算再往现世,而是继续滞留。
这些,孟三移等自是管不了,也不打算过问,而是带着众人,迅速没入了那道门户,消失在斑斓通道中,一道魂体,回归东华。
这边,众人离去,那边激战正酣,但北玄明显占据优势,不光是自身观想之能足以镇压群神,甚至连这士林的天地,都在与他相合,无数文思汇聚过来,被他运转,几息之后,风云平息,众神镇压,神山倒塌。
那尊银帛神灵,更是直接被北玄擒拿。
这个时候,北玄却是神色迷茫,将那神灵束缚后,随手一扔,却将对方的方天画戟给抢夺过来,细细探查之后,神色微变。
“这上面有一点涟漪波动,但并非是此物发出,应该只是沾染,还当借此探究……”话落,他伸手在拿兵刃上一弹,震颤之中,无形脉络浮现,随后北玄便循着这无形脉络,一步一步走过去,最后停在了一半纸上。
拿起这半张纸,北玄闭目感悟,凝神探查,很快就长舒一口气,摇头道:“未料当年遇见的一个儒生,如今居然有了这般成就。”却是瞬息间,就有些许气息伴随影响片段,呈现面前,让他看到了邱言的身影,和记忆中的那人合二为一,不由意外。
这样想着,北玄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朝着另外一处走去,同样也是循着脉络波动,寻找着另外半边纸张。
“不过,学无先后,达者为师,那邱言现在的感悟比我深刻,我就应该抱着学习之念,从这纸中汲取学识……”
抱着这个念头,他一个人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周遭有被镇压的神灵,有散乱的儒生,神山崩塌,被侵蚀的地面也在复原,但这般热闹的景象中,他却呈现出孤独一人之感,遗世独立,仿佛会永远这样一个人走下去……
………………
“呼……”
另一边,在知行书院的圣贤堂中,却有几具沉寂许久的肉身,接连吐出长气,然后睁开眼睛。
正是孟三移、孙逊、武蒙,连同其余众人,终于魂归肉身了。
这几人一醒,就要起身,但旋即身子僵硬,半天都无法动弹。
“这是太长时间没有活动,筋骨都僵硬了,咱们可都是一两年没回肉身了,诸位先不要急着起来。”武蒙嘿嘿一笑,他对于武道很是熟悉,“好在这屋子里有香火护持,肉身不至于干枯,过一会熟络熟络就好了,等会出去,将咱们在士林中得到的收获,展现一下,想来老师也会知道,我武蒙除了会打架,还是个读书种子!没给他丢脸!扬威京城!”说着,他脸上露出迫不及待想要出去抖威风的表情。
正在这时,就听那门嘎吱一声开启,邱安缓步走了进来,在他背后的门外,则是层层叠叠,无数人头攒动。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路漫漫兮知而后行
当陆凡第一次走入知行书院的时候,心情是充斥着激动和忐忑的,为了这么一次机会,他付出了许多。
陆凡出身并不好,但他并未认命,为了能改变命运,从来都是精心研读经义,不敢有一丝懈怠。
只不过,家贫之下,终究还是受到影响,先不说没有钱买书,只能借他人的书籍过来抄写,便是家中农忙的时候,他也不得不放下学业,回家务农。
陆凡的上面,还有两名哥哥,只不过这两人对读书并没有多少兴趣,对于自家的境遇,也没有任何看法,除了时而羡慕那些财主老爷们的奢侈生活,就是抱怨官府不能给他们发放银两,让他们也如秀才那样,可以直接支取钱粮,省的日日劳作,一年到头,还没有多少收成,大部分还要上缴。
不错,这陆家其实就是佃户,祖上也曾有地,但早就变卖干净了。
而每当这个时候,陆凡便会劝慰两个哥哥,告诉他们只有自己发奋去学,自己有了学识,有了本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单纯抱怨是没有作用的。
对此,两个哥哥总是嗤之以鼻。
不过,父母却很优待陆凡,虽然家贫,却也尽量满足陆凡的用度,可这也让两个哥哥很是羡慕,总是找机会差遣陆凡,不让他能安心读书。
不过,陆凡也清楚,像自己这样的家庭,收入稀薄,人口却不少,每年的收成勉强只能糊口,想要支持一个人脱产去读书,那是绝对做不到的,正因如此,他从来不会反驳自己的哥哥们,而是读书的时候专心读书。做农活的时候,也是任劳任怨,专心致志。
这样踏实的态度,终究有了回报,一年前陆凡刚过二十,便中了秀才,从此鲤跃龙门,也带着整个家族有了变化。
虽然,因为当朝宰执定国侯的变法,这秀才授田免税赋的规矩已经没了。但这给了田地,就算还要上税,田也不多,可一家人的地位到底不同,在本质上,也就从佃户成了自耕农,带给家中的震动那是可想而知的!
多少人一辈子勤勤恳恳,为的就是一块属于自己的地,以至于拿到地契时。陆凡的老父,那是老泪纵横。
紧跟着,不光是两名哥哥对陆凡态度大变,从原本的嫌弃、排挤。变成了讨好、奉承,在外也是引以为荣,便是原本对他们这一支不怎么过问的宗家、宗老都纷纷过来,给这家道喜。甚至还从族中出了人手,给他们修葺屋舍。
一时之间,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心满意足,而陆凡也因此真正得以脱产,全心读书做学问,不会再受到干扰。
没有了衣食压力,这陆凡对做学问的心思,也从单纯的为了讨个出身,开始真正生出了探究一番的心思。
另一边,这个时候,定国侯所主持的新政,同时也推行过来,按着新政之法,他们这些得了秀才之名的人,都要尽自身的义务,按着那上面的说法,就是享受着国家的财政补贴,也受人敬仰,就该有所回馈,每个人每年至少要给十名总角启蒙,这些都是列入考核的。
如果说是从前,这样的规矩就算定下来,下面的官吏也不会当成一回事,反正天高皇帝远,什么都是他们说的算,和当地的豪绅地主一合计,就能演一出双簧,根本不愁其他。
但现在却不同了,邱言上位之后,就大规模的推行地脉之法,通讯变得格外方便,又有特殊的检查有司确立,处处巡查,根本就无从隐瞒,虽然也有微词,可之前连世家联盟,都在邱言的面前低头了,他们这些地方豪绅,根本就不是一条心,如何能够抵挡?
久而久之,居然也成了定制。
这对于许多秀才而言,可谓苦不堪言,是一大煎熬,但陆凡沉浸些许时日后,反倒是生出了感触,察觉到了一丝人道之理,正好那个时候看了些邱言的笔录,心有所感,对知行之道有了认识。
从那个时候起,陆凡就生出了要探究知行之道的念头。
不过,此时知行之道已经颇为流行,邱学的影响也日益壮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想要拜入知行书院的儒生、学子,越来越多,想要进入知行书院,可以说是难于上天了。
只是,这陆凡却有一股韧性,在不用为衣食操心之后,俨然是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对邱学的追求中,在潜心学习一阵子后,他已经完成了今年的蒙学任务,本可以安安稳稳度日,却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了游学的历程。
这个时候的游学,和邱言当年游学不同,先不说陆凡并没有邱言那样的身手和修为,只不过是一名文弱书生,而且从未出过远门,见识有限。
单单是如今的世道,就和当年完全不同了,不复安稳和平。
这些不稳,并不是来自于四边,恰恰相反,四边安宁,早就被邱言的一道道政令平息、束缚,但新的危机却不断的从更远的地方传来,主要就是那西边的竺坨兰,现在群魔乱舞,听说那里已然成了人间炼狱,时不时的还有鳞甲邪魔越境杀人,在剑南道那边已经成了一大祸患。
陆凡虽是河北道出身,但也早有耳闻,盖因那地脉通讯之法,使得各地之间的消息流通,越发快捷,让不少人渐渐打开了眼界。
这种情况下,外出游历,就成了风险很大的事情,即便是那位定国侯,又借助四边战事,将新军推广各方,革新兵家,令整个大瑞的兵家之势、军伍战力都有提升,可保四方安稳,但终究不能驱逐心中担忧。
就在这种情形下,陆凡踏上了路途。
这一路上,他经历了不少,甚至还遇上了妖邪,又与道士同行,其人根骨也多被称赞,不止一人说要收他为徒,但陆凡却没有走超凡之路的念头。
当然了,路上也是少不了艳遇的,但陆凡一心一意,也都把持住了,辛辛苦苦,花了半年时间,才抵达了京城,根本也不停歇,就马不停蹄的往知行书院而去,宛如朝圣,但也有明显的不同。
朝圣,是将自身之念寄托于外物,是将自己奉献出去,而陆凡所渴望的,是从知行书院中摄取到足够的养料,来补充到自身,完善自己的认识,是从外向内的充实自己。
这里面的不同,也就造就了根本上的差异,在知行书院中见到的,并非是一味的奉承,而多有争辩、争论。
这也是正常的,盖因此时的知行书院,早就名声在外,成了不亚于东都几大书院的学子圣地了,而过来的学子里面,不乏在各个地方,早就有了不小名声的。
这样的人,当然不会轻易服人,过来京城,真正想要见的,也是那位定国侯本人,想要被他看重,收入门庭,其他人等,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这知行书院也是奇妙,书院的占地原本就不小,后来皇帝又几次下令扩建,如今更是比得上几个村镇了,而且又分内外,那内院连接着圣贤堂、百宝堂,以及观天台,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却不能轻易进去。
这也难怪,毕竟现在聚集起来的人,终究是太多了,真要是没有秩序,一拥而上,那内院怕是要因此崩塌。
所以,大部分的人,还是在这外院。
好在知行书院自有一套规则,那位定国侯每日忙于政务,无暇他顾,却还是有一套教授之法,将知行之道的许多学问,都开诚布公,在外院的很多地方都能寻得,自己摸索之后,可以相互辩论。
每五天,就有定国侯的大弟子郑云出面,组织一次大辩论,从中甄选百人,进入内院。
这个结果,可是非常诱人的,要知道在那内院中,不光是有观天台这样能够观天象,感天下的奇妙之地,更有百宝阁中的诸多大儒、宗师,能够寻得一人讨教,都是不得了的事了。
更不要说,还有那藏经阁里,藏着邱言的诸多感悟,以及其他大儒的著作,能入里面,比在外院中的进境,更要迅速。
除此之外,那玄妙的圣贤堂,同样也被众人看重,要知道,当初这个圣贤堂诞生,可是引发了不少的波澜,但相应的,也因此传遍天下,让天下士子知道了士林所在,也知道了,通过这座圣贤堂,可以直入士林,并不需要太多的资历。
正因如此,每一次辩论之后,被甄选出来走入内院的人,都会先来这圣贤堂外看一看,以平心中念。
今日也是一样,陆凡与众人齐至,这还是他第一次进入内院,沿途总想着要好生探查,但到底读书静心,沉得住气,并未失仪,随着人群来到那圣贤堂外。
圣贤堂外,盘坐着的邱安。
“这位邱大侠,也不是简单人物啊!”
“当年平莲一役,邱安大侠就名传天下,虽是邱家之仆的位格,但没人敢小视,都知是绝世高手。”
“他坐在这里,是为了护卫周全,保护堂内入林之人的肉身。”
ps:感谢“踢翻小凳子”、“我是大穷鬼”、“拉拉拉拉拉拉啦”、“言青之叶”、“雨夜风霜”投出的月票!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堂外群儒论邱徒
“好家伙,怎么这么多人?”
注意到这门外的众人,武蒙惊了一下,在他的印象中,自己等人入林的时候,虽然书院中也有不少看热闹的人,但论起人数,却绝对没有眼下的人多。
不过,武蒙到底是在士林中经历了大风大浪的,见到这样的情形,固然是惊讶片刻,但很快就恢复过来,镇定之后,再看邱安。
这位邱言身边的仆从,抬手就是浓烈的气血呼啸而出,落在武蒙等人身上,转眼覆盖全身,好似无形雾气,从浑身上下的毛孔中渗透进去。
片刻就将那亏空的气血,给补充完整,让他们得以恢复体力。
试着动了动手脚,武蒙注意到身躯,然后一跃而起,跟着就向邱安致谢。
邱安只是摆摆手,跟着道:“老爷也算准了你们的归来之日,所以让我早就做了准备,这补充气血的,并非是我的气血,而是参杂着太阳真精的一味丹药,效用无穷,不光可以弥补肉身亏空,还有其他妙用,这些你们日后就会一一体验。”
“不愧是老师,到底是准备的周详啊。”武蒙说着,话锋一转,“老师可曾说过,让我们何时去见他?”
“老爷如今人还在政事堂,白日里是没有时间回来了,要等到晚上,你们才可以去拜见。”
这话一手,堂中人都是点头称是,不过和孟三移、孙逊、武蒙这三位邱言名正言顺的弟子不同,其他几人则是心中忐忑,他们本不是邱言的弟子,因当时恰逢其会,在开启这圣贤堂的时候,对知行之道的真髓有了一点感悟,掌握了钥匙,便顺势也入了士林。有了这么一番机遇、机缘。
现在,从士林中归来,他们收获不小,但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在知行之道上的领悟,因为在那母舰出现之后,邱言干涉插手,传授了观想之法,这后来发生的事,很多时候都要运用观想之法去处理。
不过。这种观想之法的根源,说穿了,还是知行为本,心中知道,观想成形,跟着再加以运用。
现在回来,对知行之道的领悟看法,更是焕然一新,不知道邱言要如何安排他们。其中几人算是寒门弟子,倒还简单,可余下的则各有来历和背景,就有不便了。所以才会担忧。
当然,这些事情暂时还不是问题,只是稍微烦恼罢了,众人的心思。还有很大一部分,沉浸在刚刚脱离一场厮杀的激动情绪中。
这时,孟三移上前。对邱安恭敬行礼,说道:“安叔,我等这次在士林中有些遭遇,其中也有不解的地方,更有人出言,托我等将一件事物交托给老师。”说话间,他探手入怀,将那个锦囊拿了出来。
此物,按理说,也是虚幻投影,精神意念成型,但孟三移刚才魂归肉身,又被灌注了气血,恢复精力之后,便发现自己的怀中,居然真的多出了一个锦囊,这更是肯定了猜测,知道是碰上了不得了的事物。
邱安低头一看,见了锦囊后,沉思片刻,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你便跟我走一趟,去往政事堂吧,其他人则先休息休息,你们这么长的时间魂体出窍,现在虽然补充了气血,但这气血终究不是你们自己打熬的,还是需要静养沉淀,才能化为己用的。”
众人听了,都是连连称是。
这时,邱安仿佛又想到一事,就对武蒙道:“武蒙,你父亲之前生了意外,家中派人到京城联络你,但因你魂入士林,无法通知到,现在回来了,先去见一见家人,他们就住在老爷城北的别院里。”
“老头子出事了?”武蒙听到这个,面色一僵,跟着摇摇头道,“这也不算意外,他这个人好勇斗狠,根本闲不下来,出事是早晚的,如今战事连绵,更免不了了。”话虽如此,但在这一刻,他心中有心要在众人面前展露学识的念头,瞬息就湮灭了,给邱安拱了拱手,便当先离去。
跟着,邱言则是领着孟三移,也离开了圣贤堂,至于孙逊等人,同样并不停留,这圣贤堂便因此空了下来,看邱安离开时的意思,并没有将圣贤堂封闭的味道。
只是,这门外的众人却没有一人敢轻易踏入其中,而是面面相觑,从彼此的眼中,看出了惊讶、激动和忐忑。
“这些人,应该就是定国侯的那三名弟子了,孟三移、孙逊、武蒙!”
人群中,立刻就有人议论起来,身处其中的陆凡,赶紧就竖起耳朵,仔细的去听,他本来就是从小地方来的,除了安心读书练字,对外界的事情所知不多,这一路游历,打开了眼界,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让他从前所学,能够融会贯通,开始思索学以致用了。
在抵达了知行书院后,他也一直是多听多看,很少发表议论,便是要先充实自己,弥补自己的短板,他的勤学尽头,在这些学子中,也是很有名气。
现在,好不容易参与了一次论辩,还入了内院,自是处处留心,刚才众人议论邱安,他就暗暗记忆,现在说起几名弟子,同样也在留神。
“说起来,那孟三移也真是好运,本来是个杂役,结果被定国侯看重,考校几次,有所指点。”
“这事我也听说过,那时候定国侯还在那翰林院当差,真是孟三移运气好,但此人也不简单,并不以位卑而自卑,主动拜师,否则也没有这个机会。”
“可不是么?听说在那三晋之地,有个叫华舍的,如今也是富甲一方,当年本也有机会拜入定国侯门下,却没有抓住机会,现在最多算个记名弟子……”
……
听着边上人的议论,陆凡不由心惊。
“那孟三移居然只是一个翰林院的杂役?真是不可思议,如今却成了公侯弟子,大儒门徒,这般机遇,真是令人羡慕!不过,我刚才远远的看着他,见其人气度不凡,平易近人,丝毫也看不出原本的杂役之韵了,真是脱胎换骨了,可见定国侯乃是有教无类之人,说不定只要我用功,也能得到他的指点。”
尽管事先没有见过,但在那门开的时候,边上就有人一一指认,不光是邱言的三名门徒弟子,便是其他几人,在入林的这段时间里,也早就名传四方,被众人所知了。
想着想着,他又听到边上人,提起其他,便又凝神过去——
“说起来,那武蒙也不简单,他那老夫,贵为一方节度使,冲锋陷阵每都在前,当初能将天志邪魔的兵马击破,彻底平息北线纷争,全靠武大帅挺身而出,作为诱饵,将那贼军诱惑过去,方能全歼,可他自己却因此受了重伤,当真是国之忠臣虎将。”
“可不是么?听说那重伤还涉及到天外邪魔的邪法,纵是方外术士,都无法根治,一直都卧病在床,甚至有人传言,这位大帅早就陷入弥留,只是吊着一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