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木仙府种田纪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木艾受了他们的礼,吃了几口菜做做样子就回了自己院子,毕竟才相处几个月,平日里她也不常出跨院,大伙儿见到她还是很拘谨,索性识趣的让出地方,他们也能尽情吃喝一顿。果然,看见夫人走了,大家都放开了,阿大他们几个,首先给年纪大的温伯和郭淮敬了杯酒,然后才互相拼起酒来,说着以前受的苦,说到辛酸处更是差点抱头痛哭,再看看现在的生活,大伙儿更坚定了要好好忠心跟着夫人的心…

大年初一一早,老太太院儿里就开始来客了,村子里的小辈媳妇们,三三两两的来给老太太拜年,木艾怕让她们不自在,打发了春分她们,只带着栓栓照料添些茶水点心,好再大伙儿知道老太太身体不好,也都不久坐,劝慰了两句,也就回去了,木艾也没让她们空手离开,每人都给包了一包饼干,让她们带回去给孩子尝尝,哪个当娘的不心疼孩子,都乐颠颠的收了,一脸笑意的回去了。

到了下午,李大奶奶也上门来了,木艾亲自给她倒了茶水,被她拉着夸赞了几句。然后就坐在桌子前面指导栓栓写起了大字,老太太这段时间总是让栓栓学绣活儿,倒是把习字扔下好久了,本来提前学了几个月,反倒没有后学的小青她们识的字多,所以木艾一有空就监督她多写几篇。

老太太闲不住,依靠在床上,慢悠悠的做些绣活儿,和李大奶奶聊着些闲话。

李大奶奶看着姐妹两个读书习字,很是羡慕,就和老太太说,“老妹子,我真是羡慕你啊,你看仙仙这般有能耐,栓栓也乖巧懂事,你真是老来得福啊。”

老太太扭头笑眯眯的看了木艾一眼,说,“天神是公平的,想来是看我早早没了老头子,儿子也不孝顺,就把仙仙送来补偿我了。”

“可不是嘛,仙仙这么聪明灵巧,比我那几个不省心的媳妇儿不知要好多少倍呢。还有更大的福气在后面呢,所以,你得养好身子才是正事啊。”

“我这次能捡回条命,多亏了仙仙照料,我虽然也在心里念叨着不着急,可是人老了,就没有年轻时,那么禁打磨了。”老太太说着苦笑了下,拿起床里的针线筐,又翻出块手绢绣了起来。

李大奶奶也帮着挑绣线,“古话说知足常乐,老嫂子这么想就对了,你就说,我家那桂枝儿,这次回来是啥活儿都不伸手,以前喂鸡喂猪的麻利着呢,现在呢,就嫌脏不干了,连吃个菜都要挑挑拣拣,不是嫌菘菜炒的老了就是嫌面饼硬了。气得我头疼,本来想训她几句,想想大过年的也就罢了。”

“咱们也都老了,小辈儿们的事能不理也就不理了。我家那不孝子,这不也把我急病了,还不知道他是不是又起了什么主意,万一要在外面再呆个几年,我这把老骨头也入土了。好再我还有仙仙,万一到那天了,栓栓我也不担心了。栓栓他爹我就当没生过好了。”老太太慢慢一针针绣着,嘴里骂着,其实心里也不是滋味。

李大奶奶当然知道栓栓他爹的事是老太太的心病,想了想,岔开了话头儿,“老嫂子,年前我娘家兄弟捎信儿来说,初六要来给我拜年,我用不用帮你问问你那两个兄弟的事啊?”

老太太听了,手下停了停,半晌还是叹了口气。她这一生啊,可谓波折不断,苦难连连。

老太太的娘家在离这儿几十里远的一个唐家村,父母一共生了一女两男,她是家里老大,从四五岁刚刚懂事起就要帮着照料两个弟弟,割草,喂猪,洗衣,长到十岁左右,因为女红出色,就又多了样儿熬夜绣花的活儿,卖了贴补家用,常常累得夜里偷偷哭泣。

可是,爹娘重男轻女很严重,为了给儿子攒够娶媳妇的聘礼,她十六岁该到出嫁年纪了,还借口说舍不得她,拖着不为她说亲,只想着留她多赚些银钱。

后来村人看不过眼,背后说闲话了,她爹娘才咬牙把她嫁到了最贫困的李家村,只因为嫁到这里可以不要她家出嫁妆。她嫁过来后,娘家人怕她拖累自家,一次也没有来走动过,她也不怨,低头伺候公婆、操持家事,勤劳肯干,一年后又了生了儿子,全家都很欢喜。老太太也算是有了个指望,后来公婆陆续去世,她和丈夫带着儿子过活儿,没想到最后,老头子、媳妇儿、孙子都死了,儿子也走了。她一个人带着小孙女艰难糊口度日,娘家人更是怕她上门了,前几年爹娘去世时,那两个弟弟也都没告诉她一声,她也就寒了心了。

“不用了,你也不是不知道他们两个是什么德行,这么多年我这里困难,他们都未曾来看看,想必也是怕我拖累他们了。如今,我这儿有仙仙孝顺,刚刚过了几天好日子,还是不要让他们知道,省着不得清净。你也帮忙嘱咐几个侄子几句,别说漏了才好。”

李大奶奶点点头,“也是这么个理儿,前年我恍惚也听我兄弟说起过,好像那两家也都过的不富裕。”

两个人聊得热乎,木艾在桌边也听得认真,这些事奶奶从没在她跟前提起过,想必是伤透心了,她以后倒是要多留意一下。

就这样,一晃过了年初八,欧阳警悟终于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带回了一封栓栓她爹的亲笔信,原来是顾氏腊月初得了风寒,耽误了启程的时间,李生心疼妻子病弱,所以,计划推后几月,待春暖花开再启程回乡。木艾看了心里十分气愤,对这个男人的印象简直坏到了极点,典型的有了媳妇儿忘了娘,只心疼患了风寒的妻子,就不心疼一心苦盼他回家的老娘。就算退一万步说,妻子得了重病不能上路,起码也该稍封信来,让老娘放心过个好年吧。

正文 第五十一章 准备种稻

木艾虽然心里鄙视李生,但是当着老太太的面儿,却不能这么说,只得挑一些好听的话劝慰她。其实也用不到她劝慰什么,老太太听说儿子没出大事,只是延误了回程,立刻欢喜了起来,念念叨叨的又要张罗着给儿子一家准备春装了。木艾叹了口气,只觉一阵头疼,找了个借口回了自家院子,关了门,一气儿消灭了一串大葡萄,一个苹果,两个桃子,吃得饱饱的,倒头睡了…

日子一天天滑过,转眼出了正月,二月也到了末尾,春回大地,天气明显转暖,路边积雪已经融尽大半,剩下一些残雪,慢慢汇成一道小水流儿顺着暗沟向着村西那条河中流去。

木艾昨夜带着春分两个人,熬到半夜,才把空间里的所有书本都大致翻了一下,就是为了能找到水稻的详细种植方法。她从小生活的家乡是不种水稻的,空间里的水稻也是跑到五常直接买的稻种,撒下去就自己生长了,只要不断了水源,就半点儿不用她费心。可是,以后要在实地上种植了,对于技术方面就需要很详细的资料了。这个时候,她就开始后悔,为什么存了那么儿童故事书,而真正能用到的书简直是凤毛麟角。唯一值得高兴的是,她翻到了两本关于养蜂和蔬菜果树种植的书,还有一本杂记里有一些关于麦芽糖、奶油之类吃食的简单做法,让她还算勉强有些心理安慰。

但是,又不能因为没有详细种植资料,就不种水稻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绞尽脑汁儿的回想她当初在五常时看到的一些细节,再加上想象分析,结合着好不容易找到的几段关于水稻种植过程的简单介绍,凑出了几页大致的技术说明,吩咐等待多时的春分细细撰写下来,作为以后几个月工作的学术依据。心里懊恼着以后不能偷懒了,这一年要每天下田跟踪水稻的长势,方便时刻做出调整,这个任务没人可以替代她,只好准备着风吹日晒了。

第二日是约好去肖恒的小庄查看地势的日子,一大早儿,草草吃了口早饭,木艾就在夏至的服侍下换了套男装,雨过天晴色锦缎绣了银丝暗纹的长衫,头上用白玉扣儿束了黑发,腰上同色银丝暗纹腰带上,垂了一块配了墨色丝绦的翠色玉佩,黑色厚底儿矮靴,衬着眉眼间隐隐的灵气光华,真是应了那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夏至一边做着最后的整理,一边偷偷笑着打量自家夫人,不知想到了什么,小脸儿红红的。木艾笑着敲了一下她的头,不理她夸张的惊叫,挥手收了桌上秋分准备好的吃食,带了春分,到大门口汇合了欧阳、木三,坐车一路出村去了。

今日是去肖恒小庄上查看一下土质等情况,路面上积雪早已化净晒干,行起路来,比冬日快了许多。一个时辰也就到了,木三在庄口停好马车,木艾和春分跳了下来,肖恒就带着庄子里的管事迎了上了,简单客套两句,就一起在田间地头随意逛了起来。整体看来,这个小庄真是种水稻的好地点,总共一百亩地大小的面积,土质也很肥沃。还有一条小河从田地中间穿流而过,就水源来说,绝对没有问题,而且上茬植被大多种的是菘菜,此时满地里都是枯黄的菜根菜叶,如果一把火烧了,深翻一下埋在地下就是很好的肥料。木艾边看边吩咐春分简单记录,转了半个时辰,心里也有了个笼统印象。肖恒城里的生意很忙,也不和她客套,吩咐了管事几句,也就各自上车回府了。

回程的马车上,简单吃了些点心垫垫肚子,想起回府还有一堆事情,木艾就有些打怵,明明想着盖一座庄园,自给自足,安居乐业的,可是,现在做的事情实在琐碎的让人厌烦,但又不得不做。好再,她身边有了帮手,很多事也可以不必亲力亲为,把握好大方向就可以了。

郭管家前几日按照吩咐,带着人把老太太南山下的那两亩地改成了水田规格,这几天又开始把自家那块山下的土地四周挖了隔离沟,把上面的枯草烧了,开垦之时就混着温伯指导发酵好的肥料翻入地下,靠近山溪水源的那侧准备留四亩当做水田,六个壮劳力费了两天功夫,翻了两遍,又细细的把土块打碎平整好,挖了水沟,砌了田埂。剩下的四亩也打好了垄,又从山上剪回足量的榆树插在地边的隔离沟里,等过了这一年,树枝长的枝繁叶茂,就可以形成一道天然的榆树墙。郭管家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处理起事情来,越来越得心应手,只要夫人交代的就都会安排的井井有条,阿大他们也都很能出力。

木艾很放心,想着自己回去后,写好细节,小庄那边就可以交给郭管家去操持,于是也松了口气,补齐这残缺世界的活计,真的不是她这样的懒散性子可以胜任的。

剩下的事情,就是把自己那块小试验田细细打理好,等待天气再暖些,好培育水稻秧了,虽然,有戒指空间这个超级作弊器在,但是也不能偷懒,因为,以后全国推广开来之时,她不可能用灵泉水替全国的百姓育秧啊,所以,每一步细节她都要根据以前的零星记忆摸索着准备一套技术资料出来。

三月初十,风清日暖,早晚时刻虽然还是很凉,可是白日里的温度已经可以换上单衣了,树枝上泛出了绿色,小草也羞涩的舒展了身躯,近看大山还发现不了什么,远看才会被那一片朦胧的绿意提醒,早春已经悄悄来临了。晚饭时分,郭淮领着几个忙了一天的人坐着马车从小庄上回来,虽然他们只是指导那里的庄户挖水沟,整地,砌田埂儿,但是,田地实在很大,只来回走上一圈儿就能把腿累断,加上还要不停的解说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所以,一天下来,几个人都累得够呛,但是精神却很好,脸上甚至隐隐透着笑意。

中午庄上招待他们吃了炖肉和细面饼,原本这就是极好的伙食了,肖恒是个好东家,可他的这些庄户,一年也吃不上几次啊,他们吃得时候都能听见旁边有人咽口水的声音。几个人心里很是骄傲,如果让这些人知道,自家府上哪怕农闲的时候,也每日都有肉吃,他们一定会惊得眼珠子都掉下来。可是自家府上的规矩他们心里都记得极熟,别说精明的木三木四几个,就是憨直的阿大阿二也只是昂着头傻笑,没有露出半句口风儿。

正文 第五十二章 小康生活

温伯坐在门口的木椅上,远远望见马车从夕阳的余光里嗒嗒走近,一张老脸上的褶子都笑得像朵盛开的菊花,连忙进门去了大厨房通知准备开饭。郭婶正领了三个小丫头忙得团团转,小青小苗合力把大锅上的馒头屉端了下来,白胖可爱的大馒头,密密实实的挤满了屉笼,只是看着就引得人流口水,小安早洗干净了手,拿了个柳条筐子,麻利的把馒头捡了出来,时不时的摸摸耳垂,缓解一下烫疼的手指,呲牙裂嘴的样子,逗得又去洗菜的两个丫头咯咯笑了起来。郭婶正在翻炒着大锅里的豆芽,心里感叹着,夫人就是聪明,一盆大豆,泡上一宿,上磨磨碎了过滤一下烧开,撒上些石粉,就成了又滑又好吃的豆腐脑儿,上模具挤出水分就是豆腐就,再压实一些就是豆干儿。而如果放在温暖之处,多浇几次水,就能长出白胖细长的豆芽来,切几片肥肉炒炒,就是一道绝好的菜色,以后冬天再也不必为没有菜吃犯愁了。她心里这么想着,手下的动作却没有耽误分毫,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挥动铲子几下把菜盛到了大盆里。加上刚才就炖好的菘菜豆腐五花肉,还有旁边大灶上正咕噜噜冒着泡的骨头汤,丰盛的晚饭就备好了。

这样的饭菜,多少人家一年也不见得能吃上几次,自己却照着一日三餐做,她偶尔算算每月单只是吃食一项上的开销,就忍不住替夫人心疼银子,更别提每季采办的大批布料和各种日用…

郭婶摇摇头,招呼着几个丫头麻利的开始摆碗筷了。心里琢磨着一会儿要告诉大伙儿多替夫人出些力,晚上习字时自己也要认真些,说不定以后还能帮夫人多分担些事情做呢。

秋分也在小厨房里忙碌着,夏至一边帮她打着下手,嘴里一边念念有词的背着口诀。

自从买了书本笔墨回来,木艾就召集了全府上下,宣布由郭管家担任先生,把东厢房作为学堂,每日晚饭后,半个时辰教习字,半个时辰教简单的算术。她原本也就是抱着想让大伙都能会写自己名字,需要经手银两时差不了太多就可以的想法。没想到,大伙儿的热情出奇的高涨,连发到手的文房四宝也舍不得用,折了树枝当笔,木盘盛了沙土做纸,时刻放在手边儿,只要有空就练几笔。

这样连着两个月下来,即使地里开始忙了,也没有人提出断了晚上的学习。木艾很高兴,虽然不知道众人为什么学习热情这么高,但是,她以前读了十几年书,“爱学习的孩子是应该被奖励的”这一印象在她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前天晚上,交代管家突击考了一回试。

除了欧阳本身识字不算,连温伯在内的九个男子,平均都识得一百多字,二十以内的加减不成问题。木艾原本以为阿大阿二有些笨拙,未必能有什么好效果,没想到他们却并不比其他人差多少,后来还是管家给她解了惑,原来两个人每天一有空就互相监督着练字,念叨着识字以后就是有学问的人了,找媳妇也好找。这个想法让木艾有些哭笑不得,但是心情却很好,多淳朴憨直的人啊,将来他们的媳妇一定要慎重选择,否则,真摊上个泼妇,这两人不得被欺负死啊。要说拔尖儿,九人之中木三的算学最好,一百以内计算的速度很快,木六识的字最多,达到了二百以上,这个成绩是相当不错了。而女子这边,平均水平也同男子那边差不多,其中冬至算学最好,小苗的字识得多。

木艾一高兴,给木三木六每人发五百文钱,冬至和小苗则是每人一匹棉布,颜色任她们去库房里挑,剩下的人也都奖励一碗红烧肉。这让本来因为没得到奖品有些气馁的众人立刻就笑开了,特别是阿大阿二两兄弟,他们的力气大,饭量当然也大,自从三十晚上吃过一次秋分做的红烧肉之后,每次想起来都会流口水,那味道实在是太香了,想想明日就又能吃到了,怎么会不高兴。这些人里,只有夏至不服气,懊恼的抱怨她当时太紧张,没有发挥好,木艾知道她性子太好强,就笑着许她下次如果拔了头筹,额外多奖给她一匹布料。所以,她这几天,逮着空儿就念叨着学过的字或者练习数数。

秋分听她念叨,偷偷窃笑,被夏至一眼看到了,羞红了脸,娇嗔的喊道,“死秋分,你又笑话我。等我得了布料不分你啊。”

“好,好,我的好姐姐,妹妹我错了,要坚决支持姐姐学习才对,以后再也不敢了,好不好?”秋分嘴里连忙哄她,眼里却在看着锅里的汤水。这道鱼头豆腐汤是前几日夫人刚刚教给她的,她准备过半月去肖府时再教给酒楼里的厨子,所以,每次做都极仔细的注意火候等等小细节。

夏至知道她手里的活计儿重要,也不再闹她,随手拿了一会儿要用的碗筷再用热水烫一遍,夫人对吃食的事情很在意,前几天在路边看见了一只死老鼠,又是两天没太吃东西。全府上下这才知道上次绝食的原因,郭管家一挥手,带着府里所有人,把院子外面周围百米以内都细细搜查了一遍,直到确定半点赃物都没有才罢手。从那以后,几个人就更加小心保持洁净,吃食和用具更是万分用心。

书房里,木艾毫无形象的长长抻了个懒腰,趴在桌上翻书太久了,脖子和肩膀都有些酸痛。坐在对面执笔抄写的春分,早就见惯了夫人这副样子,没有表现出半点儿惊奇,依然一脸温和的仔细检查着手里的记录。这几日,夫人抓到空闲就让夏至、秋分、冬至三个人帮忙挑稻种,然后拉着自己开始整理准备栽种的几种新蔬菜的种植技术。夫人拿着那本她看不懂的书读读停停,她负责把夫人要求的句子抄写下来。算上现在手里这几十张,总共攒下来也有快三百张了。她每晚都会一遍遍的读,有不懂的就会问夫人,就是担心会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因为这些都是以后郭管家带人种田时要参照的,绝对不能马虎应付。

正文 第五十三章 秧田整理

“稻种都挑好了吗?”木艾倒了两杯茶水,顺手递了一杯给春分跟前,这种两个人隔着桌子都埋在书里的感觉,让她想起了大学时的图书馆。

“都挑好了,足足有两大箱,要用的麻布袋子也缝好了。”春分放下手里的书稿,双手接了茶杯一口气喝下去,顺手收拾起桌上的笔墨之物,估摸着时辰到了,秋分该给夫人摆饭了。

“那就好,再过几日挑个晴天,晒一晒,就可以开始处理种子了,你们几个这些日子辛苦了,一会儿把饭菜端过来一起吃吧,秋分做的多,我也吃不了多少。”木艾起身扭了扭脖子,挥手把那本栽培书收到空间里。

“谢夫人,那我去大厨房端饭了。”春分跟在木艾后头出了门。

果然,夏至和秋分已经摆好了晚饭,等春分端了例菜回来,四个人就在窗边的小桌上吃了起来。木艾多少次要求她们上桌和她一起吃,她们都死活不肯,说什么尊卑有别之类的,她也就不勉强了,每次都把桌上的饭菜拨一半过去,时间长了也都习惯了。

又过了五六日,日头刚爬上半空,东厢房大厅里,木艾正指挥着欧阳和木五把稻种倒进两个超级大木盆里,又灌进足量的温水开始浸种,看着水面上不断冒出的小水泡儿,木艾心里也有些嘀咕,这次虽然没有用灵水作弊,但是种子却是空间出品,想来,要发芽应该也不会太难。嘱咐了清风明月两个人好好照料着,让屋子里的温度不至于太低。木艾一直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曾交代管家不能让他们干重活,所以,平日里两人多是跑跑腿,送送东西。今日还是第一次接到夫人亲自吩咐的任务,所以很是高兴,就差拍胸脯保证了。

看看日头,还不到吃午饭的时辰,木艾又带着几个人从三进院子的角门出去,想到地里去走走。

一出了门木艾一眼就看到了那片刚被改成秧田的实验田。地势平坦,朝阳背风,是个好位置。可惜这个时空没有塑料薄膜,想要快速升高地温,让土地彻底化冻,保证秧苗晚上不被冻坏,白日又能晒到阳光,这三个条件,实在难坏了她。聚齐了春分、郭管家、温伯讨论了几次,勉强决定用油毡布试试看。一亩地被分成了六十多个两米宽五米长的小长方块,上面覆了油毡,中间用小孩儿手臂粗的树枝两头插在地里,支撑出个拱形棚子来,覆上油毡,四面又用土埋严实了。油毡是黑色的,白日里吸收太阳的热量,晚上挡风隔凉,这才几日功夫,棚子里的土层就化下去很深。

木艾刚刚蹲下来,欧阳就轻轻一抬手先揭起了棚子的一角,木艾微微一点头,表示谢意,然后她把手伸进去感觉了一下,温度湿度都算不错,这才放心向院东的地里行去。

郭管家正带着人在东侧的地边挖地基,准备按照她昨日给的图纸,在那里盖一栋能养十头猪的猪圈和二百只鸡的鸡舍,还有三间能住人的小房子。这个位置,也是木艾多次修改最后决定的。按村子里的习惯,猪圈通常都是建在大门两侧或者屋后,可是,她却接受不了这样的习惯,特别是第三进院子是她打算夏天消暑常住的地方,真在旁边盖了猪圈,她只怕会天天闻臭味。几经考虑,想着稻田和菜地也都需要人看守,干脆就都建在地边儿了,鸡舍也建在一处,以后还可以围一块草地放养。

郭管家看见夫人来了,连忙赶了过来,行礼问好,细细的把进度说了一下,木艾只听着却没有多说什么。半月前,郭管家来问翻地时要撒什么肥料,是不是要到村里买几车。她一下子猛住了,张口就说了一句,“种地还要上肥吗?”话一出口,看着郭管家错愕的样子,她突然很沮丧,要知道她小时候除了偶尔跟在爷爷奶奶身后去田里掰几棒青包谷之外,根本没有亲手种过地,空间里更是撒上种子就万事无忧,作物不生虫,不得病,也不用肥料,所以,她一直没有想起这个问题。此时她才惊觉,她真的是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种田要上肥居然都没弄懂,还种什么地啊。春分察言观色,知道夫人钻了牛角尖儿,想了一想,提议说温伯种了几十年的庄稼应该很有经验,可以请他来问问。结果老头儿还真是行家,说的头头是道,牛粪、马粪、猪粪等等,各有不同用处,听得木艾头晕,索性派了他协助郭淮一起准备肥料之事,这才解决了自家八亩地的底肥问题。以后,家里的两匹马、一头牛,甚至将要喂养的猪、鸡,产出的粪便都按老头的要求处理。温伯得了夫人信任,简直精神抖擞,腿脚也利索,门房里只要没事,就常往地里跑,也确实给郭淮出了不少好主意。

木艾消沉了几天,只得安慰自己,她不会种地,但是,她可以学,经验都是积累的,况且她手下还有一群能干的帮手呢。

四处转了一圈儿,也到了午饭时候了,木艾吩咐收了工,领着一群人回了府,又去大厨房看了看大伙儿的午饭,嘱咐郭婶别舍不得粮食和肉,最近都是出力的活计,一定让所有人都吃饱了,这才回了自己的院子。

等到了第二日,木艾换了套耐脏也方便干活儿的黛色布衣裙,用青布帕子包了头发,吩咐春分做好记录,开始指挥夏至、秋分、冬至一起动手把稻种捞出来,控了控水,然后分装在麻布袋子里,平放在木头地板上。强制守了一夜的清风明月回去歇息,然后开始亲自添柴烧地热,时刻保持地板上四十度的热度,两个时辰翻一下袋子,用从城里特意订做的喷水铜壶浇一遍水。吃住也都在旁边的内室里解决,春分跟着睡在外间。秋分等三个人除了照料好木艾的吃住,也偶尔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就这样,虽然只过了短短一天,主仆无人都明显有些憔悴。

正文 第五十四章 开始育秧

木艾试着打开一个袋子查看,惊奇的发现,稻种上部顶出来一个白白嫩嫩,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的小芽儿来,春分几人都很高兴,夏至甚至开心的跳了起来。木艾心情也不错,这是她在没有浇一点灵水,没作弊的情况下,辛苦照料得到的成果,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吩咐秋分做了一桌好菜,几个人饱饱的吃了一顿,又精心照料一晚不提。第二日日头上了山顶,温新就和郭管家带着家里所有人,一起动手,把油毡棚子打开,每个地块儿里面都浇了一遍透水,隔着一层草席又开始铺上两指厚的特殊土壤,这土壤是木艾委托肖恒在去年种豆的人家地里买来的富含大量氮元素的土壤,能给秧苗提供足量的养分。忙完这些,太阳也升到了正中,此时正是阴历三月下旬,按阳历算也应该是四月中左右,木艾估计着温度怎么也有十五度以上了。赶忙挑了几个干活细的人把稻种分成了六十份,要他们把种子均匀的撒了下去,剩下的人也不能闲着,在种子上又盖了一层土,只是这次稍薄些,还不到一指厚,透透的浇了一遍温水,然后又把棚子掩盖严实了。足足忙了一个多时辰,才总算都种了下去。

以后的半个月里,木艾一天几次的往秧田跑,查看情况,春分跟着详细记录长势,浇水次数等等。而每个正午,木艾都会亲自带人把棚子从中间拨开一米宽的缝隙,让秧苗晒上一个时辰的太阳,两侧有油毡遮挡凉风,虽然棚里温度必然降下来,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阳光和温度不能兼顾,这已经是最好的折中之策。

就这样,受了自家主母的影响,全府人都跟着紧张起来,对待这一亩秧苗就像照料稀世珍宝一样,郭淮特意安排了人手晚上轮流看护,生怕不小心被山上的野兽糟蹋了。这一日晌午,木艾正在秧田查看,清风跑来报信儿,说是几位族老和连富村长上门来了。

木艾连忙赶了回去,让人重新换过了茶水点心,客套了几句,连富也不拐弯抹角,直接说了来意,她才突然想起,这一阵子把全部心力都投在了秧田上,居然把乔迁宴上答应乡亲们教他们种地瓜和葵花籽的事忘记了。

好再有空间作弊器,节气也不太晚,一切都还来得及。她连忙编了篇说辞,郑重告诉几位族老,说是地瓜模子已经下地了,只等半月后,地瓜苗长到四寸高时,就可以让人来拉走栽种了,至于葵花籽更简单,下地之前用温水泡上几个时辰,挖坑儿种下去就好了。

为了补偿自己的失误,木艾又主动提出了姜蒜的种植,族老们本来还只对地瓜和瓜子上心,没有把她说的姜蒜当回事,但是,此时听说姜蒜是做菜的调料,价格比那两样更贵,就有些动心。

木艾趁机留了几个人吃饭,菜色当然都是加了姜蒜的,几位老爷子立即痛快同意了下来,开始热情的夸赞她聪明有本事,木艾笑着谦虚两句,等着他们的下文,果然,没几句话,连富开始询问木艾和老太太的那几亩田地准备种些什么?

当然不能说实话,半真半假的告诉他们,因为种植地瓜和瓜子极为成功,所以肖恒就把一些以前搜寻到的新种子委托给她,让她试着种植看看。几个族老毕竟年纪大了,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