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恨天-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品相关(一)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宋神宗年间。此时的北宋已趋于没落,地主阶级不断兼并土地、压榨百姓,官场*堕落,国内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农民起义不断,例如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故事也正是处在这一矛盾尖锐的历史时段。在对辽国的战争中连续失败,最终签下屈辱的澶渊之盟求和,在此后与西夏的战争中也多次败北。大宋王朝已陷入积弱困境,而统治阶级对外软弱对内压榨的做法,愈发令人民对其失去信心。
宋神宗就是在这样一个积贫积弱的危难时刻即位的,他奋发图强,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大力推行新法全方位进行改革。然而改革触动了太多地主阶级的利益,变法过程中又没能很好的任贤选能,导致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新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大打折扣,甚至成为新的剥削手段。终于在强大的反对派的排挤下,王安石两次为相,又两次被罢相,最终郁然病势。宋神宗忧劳过度,37岁就病势了,他死之后新法被彻底废除,鼎鼎大名的王安石变法至此宣告彻底失败。
作品相关(二)宋神宗
宋神宗(1048年~1085年)名赵顼,又名仲针,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惟操之过急,不得其法,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时值夏惠宗在位,母党梁氏专权,西夏国势日非,期图一举歼灭羌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羌,惜壮志未酬,于元丰八年饮恨而殁,享年三十八岁。文中涉及宋神宗与向太后(钦圣宪肃皇后向氏)及子嗣的故事纯属杜撰,套用一句老话来说就是“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作品相关(三)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阳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 。 想看书来
作品相关(四)一些思想观点及人物设定
对英雄的定义,每个人大概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过相同的地方大概都是勇敢、坚强、为国为民,有为大义牺牲的精神,能够舍小我而成大局的人物。
本书的主角并没不是这样的英雄人物,至少目前还不是,开局所看到的他只是一个不屑名利、痴情落魄的浪子,年少时因边境战乱而逃亡与家人失散,被勘破江湖世俗的隐士所收留,学习诗书史艺、诸子百家。
博知则无偏见;在他的眼里,谁是统治者都无关紧要,因为统治者只会为自己着想,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汉人如此,辽人、西夏人、吐蕃人等等,莫不如此,那么是什么人做统治者又有什么分别呢?书里的主角所学比较驳杂,在主角的眼里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民族观念。
总得来讲,开始时的主角性格比较优柔寡断,痴情落魄不屑权利,凡事无所谓,只是对感情比较执着。
那么,堂堂一本武侠小说里会没有英雄吗?当然不会,只不过不是主角。
鄙人想写尽人生百态,各种各样的人物、各种各样的感情都会出现在里面,只不过不知道自己的笔力能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也希望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拍砖,随便拍,往死里拍!不必担心会打击我,我认同的会参考接受,不认同的也无法改变我的观点,但无论如何我都会非常感谢!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作品相关(五) 本书原创诗词列表
本书历史背景在诗词鼎盛的北宋时期,文中也多有涉及,以下是作者的原创诗词及其所在章节,作者虽然比较喜欢古诗词,喜欢斟酌推敲,但是水平有限,希望朋友们多多提点和切磋。
*******************************
(一)《钗头凤·醉情》一首(第六章)
梦难圆,抱月眠,苍天笑我我笑天!
剑煮酒,珠泪弹,忧烦落尽,笑醉尘间。
缘、缘、缘!
东风乱,花飞散,一场牵挂曲终散。
海易枯,丝难断,可堪回首,奈何桥畔。
叹、叹、叹!
****************************
(二)《蝶恋花·望西风》一首(第二十九章)
愁云飞雪锁城关。风刀霜刃,怎奈情丝坚?
朱颜愿与苍天老,铁剑数载匣中眠。
青石可鉴君之念。万水千山,无阻春归燕。
拂却风尘挽流年,罗裳必与青衫伴。
****************************
(三)《如梦令·佳人》一首(第三十一章)
春日乍暖红袖,惆怅却上眉头。
凭栏忍凝眸,争得月闭花羞!
莫愁,莫愁,当是君子好逑。
****************************
(四)《江城子·恨天》一首(第四十七章)
微风拂面薄寒留,
夜悠悠,月如勾。
雕棂纸后,卿卿燕语柔。
细数昔时分离后,
笑依旧,泪轻流。
问天别恨几时休?
云自游,辉满楼。
枝头萌绿,心底踏清秋。
一腔牵挂为明眸,
听更漏,醉烦忧。
*****************************
(五)《踏春》七言绝句一首(第五十一章)
一夜东风冰雪消,
乳燕衔泥还旧巢。
红妆描眉踏春去,
悄问胭脂厚与薄。
*****************************
(六)《汴梁春》七言绝句一首(第五十一章)
高坐忽闻天人语,
遍寻得见粉黛来。
方知春到汴梁时,
叶还未绿花先开。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作品相关(六)关于《论剑》章节中提及的镔铁与横刀
在很多传统武侠小说里说到兵器的材质经常会看到“镔铁”这个词儿,可是“镔铁”究竟是什么铁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或者有人说那是编造杜撰的。其实所谓的“镔铁”确有其物,它便是印度乌兹钢,也叫大马士革钢,属于。如果是冷兵器的爱好者,一定会知道大马士革刀,大马士革刀和唐刀的外刃都是用这种钢材打造的。
大约是在北魏时期,印度乌兹钢传入中国,当时被称为“镔铁”,我国古代西北、东北少数民族大约也是在那个时期学会了炼制镔铁。镔铁在当时是极为珍贵的物品,辽、金两代,所出产的镔铁非常有名。在宋代,辽国为贺宋朝正旦,曾用镔铁作为一种礼品。到了元代,元朝工部下设有镔铁局,专门负责炼制镔铁。
可惜的是由于印度的乌兹铁矿在17世纪末被开采殆尽,所以铸造型花纹钢也消失了,大马士革钢刀的制作就此失传。大马士革刀的锻造方法极为神秘,刀身的花纹是锻造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花纹本身并非毫无意义,用现代技术发现,那些花纹形成了肉眼无法辨识的锯齿,除了钢材本身的品质以外,这些花纹才是这些武器锋利无匹的奥秘所在。
七星龙渊剑是春秋时名匠欧冶子为楚王所铸的三口名剑之一,而且龙渊剑也是中国历史上,或者说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口铁剑,关于“龙渊”剑的诞生过程,《越绝书》中有“楚王见剑”欧冶子筑剑池铸剑的故事记载。传说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而这龙纹我猜测也是和大马士革刀一样,是在锻造中自然形成的花纹,并具有增强威力的作用。
在第六十一章中提到的横刀是唐刀的一种,唐刀分为四种:仪刀、障刀、横刀、陌刀。仪刀,顾名思意,多做仪仗之用;障刀,是一种防御性武器,“障身以御敌”;横刀: 兵士所佩之刀,为宿卫官兵的主要兵仗;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就是古时所谓的“断马剑”、“斩马刀”,长柄的重型武器。
唐刀的始祖为汉刀(又称环首刀),汉刀多为单手刀,刀柄较短,并且无一例外在刀柄外侧制成扁圆的环状,环首刀也因此得名。唐刀在汉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唐刀采用汉刀的“百炼钢”的锻造工艺,并且改善了在锻造时对钢材里杂质的处理方法,并创造了“包钢”的技术,使唐刀外硬内软,拥有极强的韧性。在改善锻造工艺的同时,外观上也有很大的改进。唐刀去掉了汉刀刀首的扁环;刀身加宽,并且延长刀柄,使唐刀可以双手持握。以上的改进,使得唐刀比汉刀有了质的飞跃,不仅从外观上更富观赏性,并且真正提高了实战性能和耐用性,使唐刀可以劈开任何盔甲器械。
历史上的唐朝时期,只有刀而无剑的,在当时名为剑的,实际上也就是唐刀。唐刀传入日本,当时的日本已经得到汉刀的冶炼技艺,但是当日本天皇看到唐刀时,也惊叹地说:只有中原才能铸出如此精良的刀剑。日本随即学习唐刀的锻造之法,并加以改进,就成为了今天所见到的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日本刀。而到唐代之后,中国的唐刀锻造技艺逐渐失传,就算以现在的现代工艺,也无法复制一件真正的唐刀了。
第一章 福源夜雨
阴云密布。
一道闪电划过天际,许久才传来隐隐雷声。
大红的灯笼上“福源客栈”四字赫然在目,已是子夜时分,客栈的大堂中却不时传来声声喧闹。
平日冷冷清清的生意,今天却来了这许多人,二十来间客房早已住满,还有这数十人在大堂中将就着过夜。这其中大多是武林豪客,似乎还有不少人穿着百姓的衣服,却隐隐是官兵的做派,楼梯下柜台里胖乎乎的朱掌柜心里真是七上八下,小心翼翼地招呼着每一个客人。
大堂中十来张桌子或聚或散坐着三四十人,相识的不相识的互相打着招呼引荐,柜台对面靠墙的桌子上坐着三个人,左边坐的叫做洪刚,右边坐的是他的师弟甘淮,当中的空着的是他们师傅沧州龙拳掌门甘露泽的位子,这时的甘露泽正在中间一张桌子上与一众江湖人应酬着。对面坐着个搭桌的,身背一把长剑,浓眉细眼,却是神色呆滞,看着手中的茶盏一直痴痴发愣。
那甘淮年方十四;也是掌门甘泽露的次子,这还是第一次随父亲出远门,看那大堂中的各路人物不时问这问那好不新奇,那师兄洪刚则在一旁从中解说。甘淮道:“大师兄,那个人是谁呀?我爹大他那么多还得去跟他打招呼?”洪刚赶忙低声道:“莫要乱讲!那可是大名鼎鼎九华山人的弟子,人称‘九华金鹰’的章步达章大侠!”甘淮一缩头,道:“哦!原来他就是呀!对了那个他师兄就是那个好有名的‘翔云剑’刘明吧?”洪刚叹了口气,点点头。
“真是一派英雄气概啊!哎,现在和他说话那个老者又是谁?”洪刚望了一眼道:“那也是江湖上大大有名的人物,人称‘潇湘鬼手’的陆子豪陆老英雄,听说是继承祖传的武艺,又另辟蹊径自创一派,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不过听说他性行乖张,不讲究辈分礼教,至今也没收过什么徒弟,如今已经七十来岁的人了,未曾婚配……”
“砰砰砰”
正说话间忽然响起了敲门声,跑堂的赶忙来到门前抽开了门闩,随着一阵寒风,外边走进一人,众人不由得目光齐齐聚在那来人身上——一身青衣,腰缠褡裢,手提长剑,头上一顶大大的斗笠遮住了半张面孔。
在座的大都是在刀风剑雨中打滚儿的人,从那人背后吹来的风中他们嗅到了一丝腥气,没错,淡淡的血腥气!
大堂中霎时静寂下来,门外夜风呼号,靠着门口的灯烛被吹的摇曳欲灭,青衣人的脸遮在斗笠下,在烛火中明暗不定,甘淮坐在那角落里不禁打了个冷战。
“哎哟,这位客爷!您打尖还是住店哪?要什么吃的马上给您做去,不过住店的话这客房已经满了,您看……”跑堂的小二也嗅到了那一丝腥气,不过看看那人虽一身透着冷峻,却似乎不像是来找茬的凶神恶煞,赶忙上前战战兢兢地招呼着。小二这一说话,四周人也都收回目光各说各话,大堂忽又热闹起来。
那人低低的声吩咐小二叫了些吃喝,四下一扫,大堂上果然座无虚席,看看东首墙角的桌子只两个人,便坐了过去搭桌。甘淮赶忙问道:“哎哎,大师兄,这个人是谁呀?好大的威风!”那洪刚看了看那青衣人,依然带着那顶大大的斗笠,相貌也看不清楚,手中一把长剑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倒真想不出他是什么人,一时倒把这大师兄难住了,只是那一股血腥气……不知杀了些什么人?
那甘淮少年心性,问过一句脑袋里早又生出个念头,便又问道:“哎,师兄,其实我心里一直想不明白,那任大帅是官府里的人物,咱们江湖上的人向来跟官府不对付,虽然说是为了大宋战死,怎么这么多江湖人都来拜祭他呀?”洪刚想了想,道:“这江湖上讲究的便是一个‘义’字,这一个‘义’又可大可小,小的来说便是江湖上所谓的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义,朋友有难挺身而出这也是义;所谓大义便是为国为民之义,话说回来,我们习武之人行侠仗义为的是什么?自然是为天下百姓得享太平,这才是万民敬仰的真英雄、真好汉……”
“好!”那搭桌的人呆呆地看着手中捧着的茶盏,忽然轻轻说了一句。
洪刚转头看他,不知他这一个“好”字是说他说的好,还是在自言自语什么,见他又没了什么反映,也不想别生枝节便又继续和甘淮讲道:“朝廷与西夏国打仗向来败多胜少,当年那任福领兵夜袭白豹城,大败西夏退敌百里,一战成名!为我大宋大大地争了口气,让那西夏国再也不敢小瞧我大宋!只可惜好水川一战,任大帅为敌所诱,中了元昊的圈套,被西夏骑兵团团围困,苦战不能得脱,任大帅大喊:‘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尔!’冲锋陷阵,手中四刃铁简杀敌无数,终于被长枪决喉,战死沙场……”
那搭桌的人听着微微点头,又轻轻地叹了口气。
洪刚知道今夜这客栈之中可称得上卧虎藏龙,都是身怀绝技的各路英雄好汉,可不是随便得罪的起的,听了这声叹息便向那人一笑,点了点头。那人依然盯着那茶盏,却也微微点了点头,似是回应。
甘淮听着洪刚的讲述也叹息了一声,道:“可惜任大帅武功还是不够高啊!”
四下寂然!
数十双眼睛刷地盯在那甘淮身上!
大堂另一端一个大汉将手中酒碗砰地在桌上一顿,猛然站了起来,身后十数人也不约而同“腾”地站起来!
“你说什么?!”大汉一字一顿,辞色不善!
甘淮本意是说可惜任大帅没能打败西夏兵而被杀,可单单拿出这一句来任谁听着都是对任大帅的不敬之词,猛然间见这么多人对他虎视眈眈,登时吓得呆若木鸡不知所措。甘泽露也听到了自己儿子那句话,只盼众人纷纷攘攘遮掩过去,谁知竟是如此情景,于是赶忙上前抱拳施礼,陪笑道:“对不住、对不住,孩子年纪小,嘴巴没个把门的,胡说八道,各位英雄不要和小孩子一般见识。”转回身向儿子狠狠地瞪了一眼,怒道:“混账东西!”甘淮早吓得面无人色,戚然欲哭。
“哼!”大汉等人重又坐下,却道:“回去好好给老子管教管教这个小王八蛋!”这话说的得极是难听,只是自己儿子出言不慎在先,甘泽露脸色气得泛红却硬生生忍住了不理,一拂长袖,回去坐了。
那边章步达端着茶盏冷笑一声,道:“我们大宋的官爷们打西夏狗子没什么本事,欺负欺负平头百姓倒是威风的紧!”
“大胆!你算什么东西?敢这么说话!”那大汉身后一个汉子一拍桌案,那十几个人又站了起来。
话音方落,那章步达身旁的江湖豪客也呼啦啦站起一片,刀剑出鞘!
剑拔弩张之际,角落中却响起一声冷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前方将士拼死拼活拼性命,到头来还要受着冷嘲热讽!”说话的正是那青衣斗笠客。
“你又是什么人?!”章步达冷声喝问。
“点苍周振邦。”青衣人应道。
“啊!”众人一声轻呼,议论纷纷:
“他就是‘冷面点苍雕’呀!”
“‘点苍雕’?什么来头?”
“这你都不知道?他师父就是名闻天下的‘点苍五老’之首,‘金笔银爪’洛顶辰洛大侠呀!”
“哦……”
章步达将茶盏轻轻一放,一脸的轻蔑,笑道:“真没想到呀,大名鼎鼎的‘点苍雕’周大侠,什么时候竟然投靠官府啦?啊?哈哈哈哈……真是前途无量啊?有出息!”
武林中人与官府虽不说是针尖对麦芒,却总非是一路,武林中的人物尤其瞧不起那些投靠官府为其爪牙之人。周振邦听得这话,心头不禁无名火起,压了一压,反唇相讥道:“九华名门,却只会教这些伶牙利口、厚颜无耻的本事吗?”
那章步达师从九华山人,自出道江湖便受人拥捧,何曾在众目睽睽之下遭人如此讥讽?端起手边茶盏便将茶水洒去,那一股茶水为他内力凝聚,泼将出来却并不飞散而是犹如一支水箭向那周振邦当头射来,随即纵起拔剑,飞身一剑刺来!
周振邦偏头闪过水箭,反手长剑出鞘挥剑便格,二人踢开桌椅斗在一处。那“潇湘鬼手”陆子豪是何等样人?一看便知那周振邦武功远比章步达为高,只是那周振邦似乎并不急于取胜。十数招过后那周振邦忽然使出两招剑法十分怪异,陆子豪看了大吃一惊!不由得轻呼一声:“七绝剑?!”
周围人等正在围观,听得陆子豪这一句众人不约而同地向后连退数步!
那两招章步达勉强招架过去,又见周振邦一剑来削自己右肩便挥剑相格,谁知剑未相交却不见了来剑去向,猛然间已见周振邦的长剑已刺到胸前,自己长剑在外已是格挡不及!
陆子豪与众人虽看得分明却已离得远了,来不及解救。眼见那长剑已刺上章步达胸口,却听得“锵”的一声响,那剑竟然没有刺得进去?原来那剑尖与章步达的身体之间竟隔着一柄剑,周振邦的剑便是刺到了那剑身细细的血槽之上!
甘淮瞪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那挡住点苍雕致命一剑的人正是身边那一直发呆的搭桌人!
周振邦盯着来人的眼睛,那眼睛里一丝淡淡的、热诚的笑意,澄澈而深邃,又隐隐有一缕无尽的忧伤。
周振邦慢慢收回长剑,那人也收回了长剑,从鬼门关捡回一条性命的章步达呆在那里惊魂未定。
那人憨然一笑,道:“大宋的官兵也是为我们大宋的百姓拼命,各位行侠仗义之人也是为我大宋百姓的安定,方才那位小哥不过是无心之言,大家都是大宋的子民,都是为国为民的英雄豪杰,若是计较这些区区小事,岂不让西夏人笑话。”说着一挥手,向柜台里丢过去一锭五十两的银锭,向那抖成一团的朱掌柜道:“掌柜的,损坏的家什需要赔多少都算在里头,剩下的钱是我请大伙喝酒的,有什么好酒好菜都上上来,各位老少英雄难得一聚,今天借着拜祭任大帅的机会,当着任大帅的面,大伙何不尽释前嫌,交个朋友?”
众人听得所说确实礼义兼备,此人身手不凡却又如此爽快,不由得同声叫好,方才的不快一扫而光,章步达心中虽然愤恨却已知不是人家对手,也不再说什么。那朱掌柜巴不得这些人不要在客栈里闹事,赶紧叫小二大酒大肉的送上前来。
陆子豪端上一碗高粱米酒,上前道:“小兄弟,好一个少年英雄啊!”那人赶忙抱拳施礼道:“陆老英雄谬赞。”陆子豪又打量了一番笑道:“老夫眼拙,却不知道小兄弟高姓大名?师尊哪位啊?”那人一笑,道:“晚辈许河星,家师归隐多年。”言下之意是不便告知了。
陆子豪一挥手道:“小二!给这边儿上两坛酒!”小二赶忙应了提酒过来,陆子豪拍开酒坛泥封一边倒酒一边笑道:“好久没跟这么爽利的小子喝酒了,来,咱们爷俩好好喝上一碗儿!”
许河星未及答话,那周振邦却坐了过来,道:“算在下一份如何?”陆子豪哈哈一笑:“我是有这心,只不过你‘冷面点苍雕’不说话我老头子怎么敢自讨没趣?哈哈哈……”
周振邦竟然笑了笑,道:“老英雄取笑了。”原来这周振邦向来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所以江湖上许多人便在他名号之上加了“冷面”二字。
说着三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地聊着,后边有人窃窃私语:“奇怪了!‘七绝剑’怎么还有传人?!”
“着啊!而且还是点苍这种名门正派的弟子!”
“那还坐着大名鼎鼎的‘潇湘鬼手’陆老爷子呢!”
“那两招真的是‘七绝剑’吗?莫非……”
“禁声!祸从口出,少要惹祸上身……”
这边刚喝了三大碗的许河星却已满面通红,颈上青筋暴起。陆子豪笑道:“许老弟喜欢喝酒,可这酒量还真是差了点,不过我看老弟内功不错,何不运功逼酒,如此便可千杯不醉!”当下教其运功逼酒之法,许河星依言一试,立时额头鬓角汗流如注,只片刻功夫便脸色如常。
“果然不错,呵呵,只是如此作假却没了意思,难解酒中三味,何如痛饮一醉的爽快?哈哈哈!”许河星又满饮一碗,却不再以内功逼酒,于是酒力上涌,又是满面通红。
陆老忽觉这许河星性行豪爽,而内里似乎满腹郁气,方才的笑声虽是爽朗,却隐隐有无限凄凉,正待问之,许河星擎着一碗高粱红走到门口推开店门。
一片冷风吹面,不知何时外头已下过了一场雨,天空乌云四散,撒下漫天星光,东方,已隐隐泛白。
望着星空许久许河星吩咐一声“牵我马来!”,小二赶忙牵过他的黄膘马,许河星又是一饮而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众家兄弟慢慢享用,小弟去也!”说罢飞身上马,绝尘东去。
“咄”的一声,那只酒碗落在桌上,空空如也,未损分毫。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伊人桃花
哒哒哒……哒哒哒……”
山路之上一匹黄骠马率意而行,不时嗅嗅路旁青草,挑那肥嫩之处啃上几口,褐黑的长尾犹如拂尘一般,悠然地甩来甩去。许河星正顺着躺在那马背上,翘着二郎腿仰望着青天流云,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又觉马儿不动,歪头看去马儿正在啃吃一丛长草,草中立一石碑,上书“桃花岭”三字。许河星心道,既称桃花岭,想必桃花必盛,此时正是阳春三月,若是满山桃花怒放,当是绝世美景。
正思量间,一阵清风吹来,花香扑鼻,那淡淡的甜香正是久违的桃花香气。许河星翻身坐起,放眼望去满眼都是怒放的桃花,微风过处落英缤纷,彩蝶翩翩飞舞,林下绿草如茵,不知名的野花似漫天星斗点缀其间,空气中杂着桃花的香甜与青草的清冽。
许河星悠然自语道:“当真春风可醉人,武陵桃源怕也不过如此!”于是甩镫离鞍翻身下马,放开缰绳任那马儿自去吃草。
许河星来到一株桃花树下,解下腰间酒葫芦咕嘟嘟喝上一大口,看着那桃花林轻轻吟哦:“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听着声声鸟鸣,嗅着郁郁花香,躺倒在那轻柔的草地之中,好似已脱离尘世,来到了仙境一般。
没多久,许河星倦意上涌便要睡去,就在这似睡似醒之间,地面却传来一阵极轻微的震动。
一,二,三……
来路上一共奔来七个人。
许河星默默数着,前面的人脚步惊慌而微显凌乱似乎受了伤,落足细碎而轻,当是女子;后边的人当在女子十丈之外,当先一人脚步沉稳,落足声略疏,当是内功深厚,轻功极佳的高手,后边数人只听一人脚步沉重,却不落后,应是手中兵器分量不轻,其他几人武功也不弱。
正思量间,当先女子已赶到近前,见到有马勉力一跃丈余,飞身上了黄骠马,见许河星醉卧在草地上,拨马俯身一把将许河星抓起放在鞍前,一抖丝缰,黄骠马长嘶一声飞驰而去。
一口气奔出十余里,追兵早已踪迹皆无。
许河星不知是敌是友,亦不知事情来历,索性一路装做熟睡不醒。
女子拨马转进一道小山坳,下得马来没走几步,脚下一软晕倒在地,许河星一个翻身下马,来到近前一看,原来女子背后左肩中了一支三棱钢镖,再看面色只是略显苍白,想来那镖上无毒,必是失血过多晕倒。
许河星出指封住伤处血脉,从行囊里翻出金疮药,看好方位闭上眼睛把镖拔出,把女子衣服褪至伤处敷好药,又将衣服拢好,这才睁开眼,长出了口气。
此时夕阳依山,红霞漫天,而林中已然暮色苍苍,
许河星将女子斗篷拆开,找一合适之处,展开来四角各缚在树枝树干上,仿佛一张软床,然后将女子托起小心翼翼放入其中。
借着霞光看去,少女微圆的脸,蛾眉杏目,秀鼻薄唇,左颊有一点略凹处,想必笑时定有一酒窝……
许河星轻轻给自己脸上扇了一巴掌,转身提起酒葫芦信步向那山坳中小溪而去。
溪流很快,水却甚浅,许河星在溪底用手挖了一个坑,将葫芦塞子拔去,把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