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悲催的理科男-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聚很多人才,到时他能接触更多的人、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薛螭就这样在官厅安心待了下来,一边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一边汲取着知识。

正文 第九十章

皇后赐婚可解了薛家心头上的大难;对象也是自家选的;虽不是最好的对象,但发展潜力巨大,性情薛家也是调查过的,很是不错,邓家家规对薛好也有利。一来二去,薛家每个人对邓磊都是满意。薛父想着邓家在士林的影响、想着邓磊的发展;薛母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薛蟠和薛螭感觉不大;只是想着便宜这小子;娶到自家妹妹;薛好那更是满意;其实在薛好眼中只要比贾宝玉强是谁都好,更何况父母给自己找了个条件这么好的。

其实在王夫人找上薛家威胁时;薛好不是没有猜测;薛好本就是冰雪聪明的女子;对王夫人那是了解得不能再了解。可是家里人不告诉她,她为了让家人安心也不得不伪装起来像是什么也不知道。她想过最坏的结果就是嫁到贾家去,她消沉过、沮丧过、怨恨过,可是后来看着父母、兄长的努力,她振作起精神,事情还没定论,结果如何还未知,只要不放弃,希望总是在的,这不哥哥给自己要来了赐婚的旨意,父母为自己选好了良人,自己还有什么资格自怨自艾下去,应该勇敢的迎接新生活才是。

薛好被赐婚,在薛家相熟的人家又是引起了一番涟漪。要知道这薛螭前不久才被赐婚,怎么没过几个月就轮到薛好。这薛家的风水是不是太好啦!

王家作为薛好的舅家,觉得邓磊的身份低了点,不说这状元和探花完全配得上薛好,就是京城其它世家的公子也有看好薛好的人家。这怎么一不吭声,这薛好就定下了,还是皇后赐婚,王家也除了觉得薛好低嫁也没其它很大的感觉。

当消息传到林家的时候,林如海意味深长的笑了下,要知道如果不是这邓磊年纪比玉儿大上不少,这邓磊就是林家的女婿。林黛玉倒是为薛好感到高兴,要知道她虽然不知道邓磊人如何,可是到底是二甲第一,这学问是好的,同时她也相信干娘的眼光。

王、林两家也就是感慨一下,相比之下这贾家却是泛起了一丝丝波澜。

贾家大房,也和王家一样觉得薛好低嫁,贾琏和王熙凤都是功勋世家出身,对于科举出身,心中的感觉是说不清道不明,再加上贾家大房现在忙着呢,可没多少时间去管别人家的闲事,对于薛好被赐婚,也就是一份贺礼,至多这份贺礼重上几分罢了。

贾家二房,更准确的说是王夫人,当得知薛好被赐婚时,脸都扭曲了。如果说这人选是京中的世家时,王夫人也许会觉得好过点,可是偏偏是一个小小的传胪,家中也不是什么显赫的人家,这让王夫人觉得自家贾家的尊严被深深的冒犯了。王夫人是典型的双重标准,自家大儿子是举人,她骄傲,可是她还是看不起这没有什么背景的二甲第一。薛家的这一番举动,在王夫人眼中就是明晃晃的打脸。

王夫人心中阴暗化,好啊,好一个薛家,原来以前都是在和自己打太极,说什么配不上宝玉,自己也是,怎么就相信薛家的鬼话呢?

王夫人想狠狠的报复薛家,可是这个时候动薛家,明显是不给皇后娘娘面子,弄不好皇后娘娘会以为是元春的意思,为了娘娘,王夫人不得不咽下这口气。王夫人不是没想过让靠上贾家的人出手使绊子,可想想王夫人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一切以娘娘为重。

自从分家后,王夫人就觉得什么也不顺心。先是这贾政收了两个年轻貌美的瘦马,为此她和贾政大吵了几次,可是却没有用。本来贾政就不怎么到自己房里,她也想得开,自己都这么大把年纪难道还像小年轻一样拈酸吃醋,可是贾政实在是过分,如果是穷苦人家的女孩或是家中丫鬟什么的,王夫人还不至于这么生气,那可是瘦马,知道瘦马是什么吗?那就是下九流的妓女,贾政若是养在外边也就算了,可是贾政却把她们接回家,这让自己的面子往哪搁?可是最后除了争吵她又能怎么样,贾政还不是我行我素,王夫人想着找史太君来说说贾政,可是史太君却说自己善妒,闹到最后,王夫人是里外不是人,要不是为着娘娘的面子,王夫人是绝不会善罢甘休。

王夫人无奈,只好对着贾政眼不见为净,想着紧紧抓住手中的银子,什么都是虚的,只有银子才是实实在在,可是天知道这银子也不是那么好抓的。分家前,吃用都是公中,还仗着管家收买了不少人,也扣下了不少公款。分家后,虽然分得的家产不少,但是因为王熙凤的狠辣,下人是一个劲的往二房跑,让王夫人管家的时候遇到不少麻烦,家中开销也大,以前能从公中拿,现在的公中可全是自家出,以后都是要给宝玉的,这多花出去一分,宝玉就少得一分。另外修园子的事,这也是吃钱的大户,本来修园子是在分家前,开始的时候也是凑好了钱,分家也没说要回去,她还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毕竟大房说了不沾娘娘的边,可以后的银子也不出,她当时就想着反正这银子是凑好的,可是现在王夫人发现这园子是个无底洞,不是今天少材料,就是明天没银子发工钱,偏偏来向自己要银子的是贾政,王夫人是不可能不给的,她就是说了几句是不是被人坑了的话,就被贾政训了一顿,说什么头发长见识短。王夫人现在是真心不想再出银子,每一两银子从自己手中流出就好像在自己心上割了一刀似的。但为了娘娘面上好看,她也只有打肿脸充胖子。

这还不是最令王夫人抓狂的,最让王夫人不舒服的就是史太君那个死老太婆。依着王夫人的想法,史太君搬到二房这边住,还是很不错的,她是从以前就盯住了史太君手中的私房钱,而且还能打击大房的声誉,这何乐而不为呢?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大房的流言是传了几天,可是根本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而史太君也是个小气的,不仅没贴补出来,反而什么都要用好的,这还是自家出。这也就算了,因小失大不是她的风格,她忍,但是最让王夫人生气的是,你说这人老了好好享清福就是,可是史太君一大把年纪还想着管东管西的,还喜欢出头。自己想处置几个老仆,杀鸡儆猴一番也被史太君阻止。最最让王夫人不满的是,史太君天天把宝玉拘在她身边,让自己这个做娘的都少见宝玉好几面。

王夫人是诸事不顺,这薛好被赐婚的事更是进一步的刺激到了她。虽然在王夫人心中薛好也不是什么好人选,可是自家不要她可以,怎么能让薛家先撇开自家呢?王夫人怨念了,她就是修养再好也维持不住,更何况她本就不是什么大度之人。家人的不理解,外人的不尊重,心情的不舒畅这一切切交织起来,让王夫人对于钱财看得愈加重要。

王夫人疯狂的敛起财,她现在是不管不顾,而且也是有恃无恐。对于借贷的普通人,她是压榨再压榨;对于依附娘娘的,她是来者不拒;对于求上门的,她是狮子大开口。

王夫人做得也不是多么隐秘,一直暗中关注贾家的薛父自然是发现了这一切,可是薛父没有动作,薛父重来就不是个大度的,更何况这贾家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死人都能被气活,更何况皇商出身的薛父。

薛父没有动作,他只是在一边看着,他知道这个时候爆出来,贾家动不了什么筋骨,报仇要一击必中,像薛螭那样完全算是小孩子的把戏。只要贾元春一日在宫中没有传出什么不好的消息,薛父都会选择隐忍下来,现在多收集些证据,等到时候一起拿出来,落进下石向来是人之常情。

薛父是隐忍的,可是作为父亲,他也是合格的,先前顾忌着薛好,薛父只能在暗中出手,这贾政新收的两个扬州瘦马就有他的推动。薛父只是在去饭馆吃饭的时候,说了那么一句他的连襟贾政和他的大哥贾赦一样喜好,只不过一个放在明处,一个没有显露出来罢了,而这周围正好有着那么一家想依附上宫里娘娘的人家,这不就赶上了,人家这么一试,贾政这么一收,皆大欢喜,根本没有薛父什么事。王夫人就是再厉害也想不到薛父身上。

薛父看着贾政家后院起火,看着王夫人气急败坏,看着王夫人死不悔改,可在开始他只能隐忍,可现在不同,薛螭歪打正着的给薛好求来了赐婚的圣旨,现在薛好可是不怕了,有懿旨在,谁也不能说薛好婚事不好,谁也不能败坏薛好的名声。薛父腾出了手,虽然不会把贾家打落到尘埃,他也没那么大的野心,可是给王夫人找不痛快,他还是做得到的。

薛父看人很有一套,做事也有自己的原则,从后院出手,那是不得已为之,他一向认为要打击一个家,要从男人身上着手。从沸沸扬扬的贾家分家风波中,可以看出贾政就是个假道学,但同时做事也很有一手,收尾也是干净利落,明眼人都能看出贾家二房有多么不规矩,可到了最后说贾政不是的并没有多少,也不知道贾政怎么会收下那两个扬州瘦马,薛父当时也只是一试,成不成的对他都没有影响。后来薛父想着也许是因为贾家现在有娘娘当靠山,一时得意忘形下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薛父相信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贾政就是再周全也不可能全部顾全,从收下扬州瘦马这明显和以前相反的事可以看出贾政没有以前谨慎。薛父现在就像个很有耐心的猎人,不急,他总会找到机会的。

正文 第九十一章

贾家鸡飞狗跳;时不时的出个岔子;这让看戏的薛父和林如海都很是欢乐。本来薛父以为就自家的闺女被贾家威胁,没想到这贾家可以,这王夫人招惹薛家;史太君就把主意打到林家,他们以为他们贾家是谁,薛家、林家女儿任他们选的吗?

薛父解了后顾之忧,是时刻盯着贾政这一边;就怕再出什么幺蛾子;虽然他相信贾家应该不会做出什么来;可要是他们脑抽了,放出点什么谣言,对薛好总是有影响。而就在监视贾家的过程中;薛父也明显的感觉到了有另外一股势力也在注意着贾家。薛父开始的时候没有给与理会,但是看到对方也是和贾家对着干的,好奇心起,自然发现另外一方是林如海派的人。

要说林如海为什么也监视自己的岳家,薛父联想了下最近收到的监视报告就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同为爱女儿的两位父亲,看到有人伤害女儿、利用女儿,他们愤怒了,这一刻他们同调了,他们同仇敌忾,不约而同的联起手来准备对付贾家,保护自己的女儿。

要说这贾家人的思维也是奇葩,在薛父和林如海眼中,贾宝玉算什么东西,凭他也敢肖想自己的女儿。

林黛玉认了薛母为义母,可以说算得上半个薛家人,经常留宿薛家,薛父虽然开始的时候动机不纯,经过接触后,也喜欢上了善良、敏感的林黛玉,也把她当成自己的另外一个女儿。

薛好和林黛玉以前就好,后来成了干姐妹后,两人的感情更是直线上升。薛好,林如海也是接触过几次,虽然还没有达到把薛好当做另一个女儿的程度,但也是有了那么几分感情在其中。

薛父和林如海因为女儿,两家在某种程度上结成了同盟,看看好戏,时不时的给贾家找点麻烦、使点绊子;对于贾家的流言,只要涉及到薛家和林家,马上加以引导或扑灭。

因着有同一个‘敌人’,薛父和林如海很快的就成了朋友。

男人间的友谊有时是很让人费解的,薛父和林如海两人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薛父不管现在如何,可薛家毕竟是历代的皇商,从小受到的教育除开皇上放在江南的密谈身份,学得最多的还是如何做生意赚钱,就是如今当了官,他的出发点也更多的是从利益出发。和人交往、做事前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在脑子里算算值不值得。就像面对王夫人的威胁,他也不敢肯定的说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他不会把薛好推出去,毕竟在薛父心中女儿是怎么也比不上儿子的。当然我们也不要把他想得太冷血,薛父的确可能把薛好推出去,可是这不代表他不爱女儿,而是现实只能让他妥协。但是能够挽回的地步,薛父也不介意做个慈父,毕竟他也不是不爱自己的女儿。现在女儿安然无恙,对贾家、对王夫人他可不会客气,要知道商人也是人,当有人侵占了自己利益时,他也会报复的。

林如海和薛父相比,明显就理想化了,林家是诗书礼仪传家,家中也富裕,就算林如海年幼丧父,可是他是学着孔孟之道成长的,父亲死前也给他安排好了后路,虽然艰难点,他的人生还算是顺利。三年守孝期满,就是科举,接着中探花入洞房,然后在丈人以及林家的人脉帮助下站稳脚跟,一步步的这样走了下来。因为前期贾家的帮助,其实林如海是相信贾家的,这也是他放心把林黛玉送到贾家的原因,可是林如海忘了现在的贾家早就不是丈人还在时的贾家。林如海把林黛玉接回来后看到女儿变得敏感脆弱,这让林如海悔恨不已,他是感谢贾家也相信贾家,可是看到女儿这样,那一份感谢刹那间消散了。女儿是他活下去的动力。在林如海心中,女儿比什么都重要,为了女儿他不惜一切。这就是他和薛父完全不同的地方。

薛父是喜爱女儿,可是他更注重儿子、薛家,和这两者相比,薛好就要退一射之地,但在他的范围之内,薛父还是个喜爱女儿的慈父。如果说薛父是理性的,那么相较而言,林如海就是感性的,这不是说他做事冲动不用脑子,而是在选择上更加注重感情,对于一些利益得失,他倒是看得比较淡。

本来林如海虽然埋怨贾家,但他并没有想去报复的想法,因为林如海始终记得贾家对自己的帮助,可是贾家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触碰林家的底线,这让林如海不得不正视起来。

贾家分家让林如海看清了贾家二房的伪善,当贾母找上林家说要为娘娘建园子希望林家能借点时,林如海更是失望。林如海那时说不清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贾家怎么会变成这样,这还是那威严赫赫的国公府吗?怎么会变成这样世俗、贪婪,林如海心中伤感,但他也不是傻子,最后并没有拿出贾母要求的二十万,只出了五万两银子,就是如此林如海在后来还是听到贾家流言说林家小气、不知感恩的话。这些风言风语,也让林如海认识到玉儿在贾家受到了何种的慢待,这让林如海对贾家更加不待见。

当史太君找上林如海说想把玉儿说给贾宝玉的时候他不是没有动心过,可转念一想到贾宝玉是什么样的人,心中的那点心思也淡了,虽然史太君保证说会好好对玉儿,可是这话现在林如海是不信的,就算史太君做到了她的承诺,可史太君年纪这么大了,谁知道还有几年可活。更何况林如海知道王夫人对玉儿可是不怎么好,如果玉儿嫁给贾宝玉,王夫人是正经婆婆,到时就是林如海想给林黛玉撑腰都不好使。最最重要的,林如海拒绝史太君的原因是因为林如海知道这史太君一方面来向自己试探,这王夫人却向薛家伸出了手,这让视女儿为为重的林如海怎么也不能接受。林黛玉是他林如海的女儿,她值得最好的,不说那不学无术的贾宝玉配不上林黛玉,就是这贾家的态度就够让林如海气愤不已。

林如海拒绝了史太君的提议,他本以为这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毕竟在林如海看来这贾家本就是没有多大诚意,也是他们贾家的不是,林家拒绝也是有礼有节,根本就干系不到林家。林如海虽然觉得这事林家绝对是占理,但上次贾家说林家坏话,林如海还记得,以防万一,林如海还是派人注意着贾家,也不知是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贾家二房那里果然传出贾宝玉和林黛玉不得不说二三事,林如海第一时间就阻止了这类流言的散播,同时这也让他发现了薛家也在关注着贾家二房。就这样林家和薛家两位当家人顺利会师,接头啦!

薛父倒是很想和林如海交好,毕竟薛父很清醒,知道薛家的弱势,要想长久发展下去一定是要选好能帮到薛家的人交往。从薛家找的联姻对象就可以看出薛父绝对是花了大心思,薛父早就看好林家,这林如海在士林中很有话语权,可是奈何林如海看不上薛父,要知道在林如海心中薛家是商家出身就已经失了很多分,就算薛家可谓是有助于林家,林黛玉也拜了薛母当干娘,他也只是和薛家保持面子上的交情。可这一次因着同一个‘敌人’,林如海和薛父接触多了,也成了朋友。

林如海发现自己以前对薛父存有很大的偏见,薛家是商家出身,薛父身上也有着商人的市侩,可这并不妨碍他是个可交的,另外薛家也的确是帮了黛玉很多。想到平日里林黛玉闲谈时提到薛家人那一刻的笑容,林父也不得不承认薛家对林黛玉很好,给了林黛玉娘亲与姐妹的温暖,这不是林如海这个父亲能给的,他也接触过薛好,知道薛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只要她对林黛玉是真心,林如海也不会去管那些有的没的。

林如海和薛父成了朋友,一个放下偏见,一个有心交好,两人、两家的关系那是突飞猛进。这也为以后薛家和林家两家世代交好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不过现在还只是开始,要让他们马上对对方掏心掏肺那是不可能的。现阶段,薛父和林如海相交最多的是谈论一些如何防卫贾家罢了,对于林家也是有着薛家开始那一般的顾虑,为人臣子的,对于旨意总是不能违抗的,可是让女儿嫁到贾家这个明显的火坑,他们也不乐意。现在薛家解决了后顾之忧,但林家还是处于危险之境,林如海也是投鼠忌器。和薛家建立联盟,有些事林家不好做,交给薛家就没那么多的妨碍。

薛家搭上林家,头一个受益的就是薛家已经定下来的女婿邓磊,要知道邓家就是再有底蕴,可是邓家的根基也不再京城,而且这届的闪光点也在状元和探花身上,这邓磊要想在翰林院立足不仅要靠自己,林如海也是帮了一把。互惠互利,说的就是薛家和林家的现状。

作者有话要说:这两章有点乱,不过是必要的,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对别人好,总要有个原因,下章就回归剧情。

正文 第九十二章

薛父和林如海两个人结合不是简单的一加一,他们两个凑在一起同时算计一件事;那威力是杠杠的。但是形势不允许;贾家二房还不能动;至少暂时还不行;不过他们都不是什么急性子;他们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不过等待的时间也不会长;等到省完亲;他们就可以动作了。

元春省亲;对贾家尤其是贾家二房而言,绝对是个大事。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正是宫妃省亲的日子。京城家中只要有宫妃回来省亲的人家都是一早起来洒水打扫;开大门迎接,贾家也不例外。

贾家分家时说好这次荣耀是属于二房的,但是省亲别院就是建在荣国府,同时省亲别院大房也是出了银子的,贾政这么些天也是听了一些对二房不好的流言,考量了半天,贾政还是决定在见元春时叫上大房,毕竟宁国府都来了,如果大房没来人,这二房的名声就更不用要了。对此史太君是万分赞成的,要知道史太君虽然偏心小儿子偏得厉害,可对于贾赦一家还是有感情的,她自然不会反对。王夫人倒是不怎么乐意,她一点都不想让大房沾娘娘的光,可是看到贾政态度坚决,她也不好多说什么,最近因为那两个瘦马的事,贾政对她已经很不满,再加上也不知道是谁把自己暗中谋害庶子的事抖了出来,最近王夫人觉得她还是乖觉点。不过王夫人转念一想,让大房的人来看看娘娘的风光,跪在娘娘面前仰望娘娘,也让他们看清楚自己的身份,对自己客气点。

午时刚过,贾家就行动起来,自史太君起等有爵者,俱按品大妆。此时园内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玉生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咳嗽。

贾政领着贾宝玉还有贾家其他族人在西街门外等着,史太君则领着女眷在二房门口候着,本来史太君他们想到荣国府大门处迎接的,但是因为贾家分家后,大房马上就把违制的地方改了,现在二房和荣国府的大门相差不是很大,二房的小心思,既然大房说不沾娘娘的光,那么自然是在二房这边迎接娘娘省亲。整条荣宁街都用帷帐围了起来,众人等了许久,正当快要不耐烦时,远处一人骑马过来,正是一小太监,贾政上前询问,知道这时间还早,还没这么早出宫,就商量着先让人进屋候着。

这主子是可以进屋休息,这仆妇下人可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正月的京城此时寒风凛冽的时候,整条街虽然围住,可那是为了挡人,风可是挡不住,下人们站在寒风中,一个个都冻得要打哆嗦,可还要忍住,不过他们身体上遭了罪,可心中都是乐意的,要知道这娘娘是贾家出来的,有这个资格迎接娘娘可不是任何人都有这个殊荣,可以说这些下人是痛并快乐着。

大概到了酉时左右,从远处奔来几匹马,原来是小太监来说娘娘出宫,叫人赶紧出来迎接,这时天已经暗了下来,贾家各处也是点上了灯,贾家人忙又收拾好出来等候。不一时,远处就隐隐传来鼓乐之声,宫妃仪仗由远及近向众人行来。

整个队伍都有兵丁在两侧护卫,中间就是贵妃仪仗,打头的是八个宫女,提着焚着香的镂空提炉,缕缕青烟从提炉中升起,如梦似幻,又因着宫女的移动,袅袅娜娜。紧挨着后面的是一柄七凤黄金伞,冠袍带履。这是身份的象征,皇后是九凤,贵妃是七凤,其它普通妃子则是五凤。黄金伞后面就是执事太监捧着香巾、绣帕、痰盂、拂尘等物。一队队过完,一座金顶金黄绣凤銮舆才慢慢出现在众人视线。銮舆由八个太监抬着,稳稳的,虽在行进,但不见一丝摇晃。

贾家人早在銮舆出现在眼前就已经跪了下来,等到銮舆进了大门,停在靠东的一所院落门前,众人才在太监叫起声中慢慢起来。元春在太监跪请中下舆更衣,这时太监都散开,留下昭容、彩嫔引元春下舆。元春进了屋,其他人则是在外面候着。

等到元春出来,周围的人又是一阵下拜,元春淡淡的叫起,接着就在女官的服侍下重新上了舆,进了园子参观。

只见园中挂满了灯笼,灯光下闪现出晃眼的亮泽,那是金银的反射。小径两旁,鲜花绿树成荫,就像生机勃勃的春季一般。要知道这个时节正是隆冬,冬季能有这么鲜活的花朵,那可不是容易的事,鲜花是鲜活的、水灵灵的,但是树木却不是那么真实,除了几棵长青之树,剩下的都是用绸缎绑在枝桠间,虽说失了自然但多了一份精致、奢华。

元春看到这一片富贵风流,叹了声,“太奢华过费了。”元春的声音并不大,除了贴身宫女就只有站在她身边的史太君和王夫人听见了,不过史太君和王夫人可没听出元春语气中的担忧,她们把这句话当成了隐晦的赞美。

王夫人当下就小声说道,“娘娘好眼光,这些鲜花,臣妾敢说除了咱们贾家没有哪一家有,全京城这个时候开放的鲜花除了梅花,都在这园子里。”

元春听了心中更是担忧,可是看到母亲脸上那得意的神情,元春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今天这样一个难得高兴的日子,还是让母亲多高兴高兴,这也是母亲的一片心。

参观完毕,元春被请进正殿,正殿并未像来时看到的许多地方挂匾,元春问及说是此乃正殿,他们不敢擅自决定。元春看着站在月台下毕恭毕敬回话的父亲,心中难过,眼看就要失态,元春马上回转过来,她不是早就知道这进了宫,她就不是单纯的贾元春,她现在是皇上册封的贤德妃。元春收拾好心情,打起精神召见了来迎驾的众人,其中除了贾政、贾宝玉两位元春的至亲,其余召见的都是女眷。

贾家分家一事,传得沸沸扬扬,元春在宫中也听说了,她是贾政的女儿,自是站在二房这边,而且现在分家了,元春就没有召见大房男丁,就连邢夫人和王熙凤觐见,元春也没和她们说过一句话,这一细节虽小,却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心中的小算盘也噼里啪啦的打了起来。

觐见的女眷中元春没有看到林家和薛家人,元春问了史太君,知道两家人都没来,心中失望了一下下。要知道贾家在朝中的影响力每况愈下,她这么些年借的势、用的人都是老国公当年留下的,可随着时间流逝,新皇登基,还有大房二房分家,自己能用的人手越来越少,助力也是越来越小,她急需寻找新的合作对象。本来元春选定的是王家,可是舅舅王子腾现在出京,虽然同样是位高权重,可到底不在京城影响力还有帮助都没有那么大。那么接下来进入元春眼中的就是林家和薛家。林家和薛家两家都是贾家的亲戚,一个是姑姑一个是姨母,这是天然的盟友,林家和薛家在朝堂上有一定的势力,林家在文官集团吃得开,薛家则是滑不溜手、八面玲珑,谁都不得罪。元春想如果自己有这么两家帮助,自己在后宫就更稳了,可是今天在场诸人没有一个林家人和薛家人。这让元春不得不深思,是贾家没请,还是他们不愿意来。如果不愿意来是因为单纯的觉得这是贾家的事还是他们压根不想和贾家牵扯上,一瞬间元春想了很多。元春想了许多,但面上不显,口中也是随意问了句,看史太君和王夫人回说林家和薛家没来人,就不多说了,元春也不好开口追问,只好把这事记到心中,准备等下次史太君或是王夫人进宫的时候再仔细问问清楚。

说来贾家本也是叫过薛家和林家的人来迎接娘娘,顺便显摆一下,可是薛家和林家都没理他们,两家都是婉拒一番,并没有过来。

史太君和王夫人听说这林家和薛家不来,心中暗怒,他们也太不识抬举,娘娘省亲这是多么荣耀的事。林家和薛家不来是他们的损失。此时听到娘娘提起林家和薛家,都觉得这是娘娘心善,念着亲戚情分,并没有把这放在心上,史太君和王夫人没注意,可是一直在一旁当背景的王熙凤却是注意到了娘娘那一瞬间的神色,想着连娘娘都关注林家和薛家,自己可不能把好好的交情给坏了,现在大房借不到娘娘的势,林家和薛家这两家的关系可要维持好。

元春毕竟是宫妃,能回来省亲那还是皇上隆恩,没有一会宫女就来禀说是时辰到了要回宫。元春自是不舍,但她在宫中多年,早就学会了生存之道,计算得失利益早就成了元春的本能。

要离开了,元春很是不舍,少女时离开贾家,至今也有十多年,自己在宫中汲汲营营,小心翼翼才能走到今天这一地步,她当然不会是什么看不清形势的人,又叮嘱了贾政几句做好子弟教育的话就在贾家众人的欢送下上舆离开。

正文 第九十三章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