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重紫(吱吱)至523章终章完结-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嗯”了一声,点头端了茶。
※※※※※
窦昭听了只是微微地笑了笑。
宋墨既然说等苗氏嫁进来就让宋翰开府单过就一定会让宋翰开府单过的。她和苗氏又不用在一个锅里吃饭,她是怎样的人,苗家有什么打算,都与她关系不大。她这些日子就担心元哥儿了。这才刚刚一个半月,小东西睁开眼睛的时候就不愿意躺在床上了,非要人托着他的脑袋竖着抱着才行。
窦世英和宋墨不停地夸着元哥儿聪明,窦昭却觉得这是顽皮的征兆。
日子转眼就到了下旬,宋苗两家把宋翰成亲的日子定在九月初二,婚房则设在了樨香院隔壁的绿竹馆。
这样也好。
两妯娌除了去给宋宜春请安,碰个面估计都很困难。也少去了很多的麻烦。
窦昭决定回府。
宋墨却道:“家里正在给宋翰粉房子,小心气味熏着孩子了。等宋翰成亲的前几日你再回去也不迟。”
他从小就羡慕蒋家的热闹,静安寺胡同虽然没有定国公府欢腾,可窦世英真诚的关怀却让人倍感温馨。他很喜欢这种气氛,想在这里多住几天。
窦昭扑哧地笑,隐隐有点猜着他的心思,自然不会坚持。听从了宋墨的安排。
等到宋墨去了衙门,她问甘露:“怎么崔姨奶奶那边还没有消息?”
她怕祖母担心。只说自己怀了身孕,却没有告诉祖母月份,等孩子平安顺利地落了地,她这才差了陈晓风去给祖母报喜,并许诺,等孩子满了两周岁,身子骨硬朗了,就会带着孩子去看望她老人家。
祖母很高兴,除了让陈晓风带了根长命锁回来之外,还带了很多小孩子的衣裳鞋袜。从那些衣裳的褶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东西是祖母早就准备好了的。
她在月子里,不能做针线,就让针线房里给祖母做了几件秋衣让陈晓风带回了真定。
算算日子,陈晓风这个月中旬就应该回来了,可他到现在也没有个影儿,祖母那边也没个信捎过来。
甘露笑着宽慰她:“或者崔姨奶奶又给您做了什么好吃的,有些东西还没有到火候,所以陈护卫在家里多等了几天也不一定。”
这倒有可能。
窦昭点头。
她和宋墨刚成亲那会,写了封平安信让陈晓风带给崔姨奶奶。崔姨奶奶就腌了很多她喜欢吃的瓜菜让陈晓风带回来,因要等那些咸菜上坛子,陈晓风在真定多呆了半个月。
窦昭转念把这件事给搁下了。
英国公府那边却传来消息。
说宋家去催妆,苗家下聘时许的填漆床换成了架子床,黄梨木的家具换成了松木家具,霁红瓷的茶盅碗碟变成了青花瓷的……宋家去抬嫁妆的人和苗家大吵了一架,围观的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苗家是死狗不怕热水烫,宁愿去御前打官司也没银子添嫁妆。
跟着同去的宋翰臊得不行,捂着半边脸,拉着宋三太太就出了门,把嫁妆抬回了英国公府。
第四百三十八章 好笑
窦昭暗暗咋舌,不由得庆幸自己听了宋墨安排没有去插手宋翰婚事,不然她作为宋翰嫂子,这催嫁女眷少不得有她一个。文学馆
那可真是丢脸丢到大兴去了!
她对指挥丫鬟婆子收拾东西甘露:“二爷吉时酉正,我们明天回去以后,你们就呆颐志堂里不要出来,若是有人问起,就说要照顾元哥儿。”
明天是宋翰婚礼,她因孩子太小而不能帮忙这借口勉强糊弄得过去,可因此而连参加宋翰林拜堂观礼也没时间,那就说不过去了。
她和宋墨商量后,决定明天一早回府。
甘露笑着应是,指使着拂风把元哥两件小包被装进雕了五福捧寿香樟木箱子里。
顾玉过来探望元哥儿。
窦昭奇道:“他可知道世子不这边?”
若彤笑道:“知道。他说他是来看元哥儿。”
这倒不好不拦着他。
窦昭让若彤领了顾玉进来。
顾玉给孩子带了架风车,还有拨浪鼓等小玩意,个个都做工十分精美,特别是那架风车,足足有三尺高,雕了十八个罗汉上面,每个罗汉手里举着着个风车,吹口气,十八个风车都会转起来,满里一片哗啦啦风声,一看就不是凡品。
窦昭谢了又谢。
顾玉笑道:“造办处手艺,还可以吧?”
窦昭总觉得顾玉像个缺*小孩子,特别乎别人对他感受。因而笑着赞扬道:“何况是可以,简直是巧夺天工。让你费心了。”
“我这不是闲着无事吗?”顾玉不以为然地道。眉宇间却难掩得意,“正巧有天无意间遇以造办处给姨娘送册子去,临时起意给元哥儿做了这些东西。粗糙得很。以后我再让人好好给元哥儿做几件有趣东西。”
窦昭笑盈盈地点头,准备回避回避。却被顾玉叫住。
他迟疑道:“嫂嫂,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事?今天我也英国公府。冯绍他们,都不愿意去给天恩催妆,还是世伯亲自点了宋铎几个。才勉强凑了四个人。哥哥也借口要陪来贺诸位世伯世叔,一直呆前院小厅……还有嫂嫂,一直带着元哥儿住静安寺胡同……陆老夫人和宁德长公主也没有去……哪像哥哥成亲时候,来来去去都是穿着大红朝官人,女眷们是崔妆前一天就全到齐了,家里张灯结彩,人声鼎沸,丝竹不绝……现丫鬟小厮就算是笑,也没有喜色。六十席便宴。只来了二十几桌。空了一大半……”
窦昭非常意外。
看样子,宋翰有可能是庶孽事被传了出去,有些人自恃身份。不愿意来参加宋翰婚礼。
有些事就是这样,别人都知道了。当事人还不知道。
京都人都知道顾玉和宋墨私交甚好,也就没谁会当着顾玉面说宋翰事了。
可纸包不住火,宋墨对这件事态度又是如此鲜明,这件事迟早会被传开。与其让顾玉从别人嘴里听说觉得宋墨不相信他,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由她俱实以告。
窦昭故作沉吟:“有件事,你哥哥没脸你面前说,你听了,也要装着不知道样子才好。”
宋墨还有不好意思时候?
顾玉顿时两眼发光,连声央道:“好嫂嫂,您告诉我,我保证把话烂肚子里,谁也不说。”然后诅咒发誓一番。
窦昭看他还一团孩子气,不由得失笑,低声道蒋琰事告诉了顾玉。
顾玉听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半晌才道:“我说我可怜,没想到还有比我可怜人……”
这话听着让人心酸。
窦昭长叹了口气。
顾玉却突然跳了起来,横眉怒目地道:“那天赐哥还让宋翰那个孽种冒充自己胞弟?我去这就去把那小子揍一顿,先给天赐哥出口气,然后再把这件事告诉宫里,让皇上除了宋翰籍……”
“你可千万别冲动!”窦昭被他激烈反应吓了一大跳,急急地道,“这件事你哥哥早有安排,我们万万不可打乱了你哥哥计划。”又道,“跟我婆婆和黎窕娘生产稳婆都早十五年前就先后病世了,那些乳娘和身边服侍人要不是什么也不知道,要不就是不了或是失踪了,我们根本没有证据,只能徐徐图之。而且你哥哥毕竟是英国公府世子,事情闹开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没脸后还是你哥哥。我们只能找了其他借口为婆婆雪耻。”
顾玉听着情绪有所收敛,恨恨地道:“可到底不够光明正大,让那小子顶了个英国公府嫡支名声。”
“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事。”窦昭劝他,“只能以后再找机会了。”
顾玉点头,很突兀地“嘿嘿”笑了两声,笑得窦昭心中一惊,道:“怎么了?”
“宋翰娶亲,发生了这么有趣事,”他挑着眉,满脸地幸灾乐祸,“宫里贵人们怎么能不知道呢?我这就进宫去,把这件事告诉我姨母。如果太后娘娘也,那就好了。免得我还要找人给慈宁宫吹风。”说完,也不待窦昭有所表示,就兴冲冲地跑了。
真是来一阵风,去一阵风。
窦昭摇着头,想到顾玉刚才样子,忍不住嘴角微翘。
那天晚上,宋墨很晚才过。
窦昭还以为他不会过来了,早早就和孩子睡了。
宋墨梳洗了一番,嚼了几片茶叶,见口中没有了酒味,这才去了内室看窦昭和元哥儿。
两人脸都红扑扑,窦昭像朵盛开木棉花,元哥儿脸蛋儿像苹果。
宋墨心里软绵绵。坐床边抚了抚窦昭鬓角,亲了元哥儿一口。
窦昭被惊醒,笑着坐了起来:“你回来了!灶上备着醒酒汤,你要不要喝一点?”
宋墨点头。
窦昭吩咐值夜丫鬟去端醒酒汤。
夫妻两人就这样一个坐床边。一个靠床头说起话来。
“今天顾玉还看元哥儿,还给元哥儿带了好几件精巧玩具。”窦昭把和顾玉说过什么一五一十全告诉了宋墨。
宋墨苦笑,道:“这件事确应该早就告诉他,我确实有些说不出口。你趁着这个机会告诉了他也好。”说完,长透了口气。
窦昭就转移了话题,道:“顾玉说,家里很冷清。”
宋墨点头,道:“应该是英国公府这么年多来冷清一场红白喜事了。父亲不仅请不到体面主婚人,而且催妆人品阶都很低,连宋铎都拉了进去凑数,其他就不用说了。”
“有些事就是这样。”窦昭道,“主婚人品阶低了。那些身份尊贵客人就会衡量再三才决定是否参加婚礼。”
她正说着。丫鬟端了醒酒汤进来。
元哥儿醒了过来。小手捏成兰花指摆放腮边。
宋墨三下两下喝了汤,拍着手逗着元哥儿。
窦昭推他:“小心把他给闹清醒了,今晚大家都别想沾枕头了。”
“那就陪着他玩呗!”宋墨不以为然。“家里这么多人,不就是陪着他玩吗?”他竖抱着元哥儿和他说话。“你是不是知道爹爹回来了,所以就醒了?你今天都干了些什么啊?有没有听娘话?顾世叔来看了你了,还给你带了个大风车来……”他让人把风车拿了进来,吹着风车逗着元哥儿,耐心十足。
宋墨,会是个好父亲!
窦昭望着父子俩,眼角微湿。
翌日,窦昭打着哈欠上了马车。
元哥儿却一路好眠地回了英国公府。
英国公府留宿客人不多,而且留宿多是宋宜春考秀才是那帮同窗。英国公府管事丫鬟小厮婆子齐齐大门口迎接。
窦昭笑着对几位大管事、管事嬷嬷颔首,坐着软轿回了颐志堂。
一个月不家,屋里空气都变得清冷起来。
甘露等人敏捷而有条不紊地将窦昭和元哥儿惯有东西拿出来摆好。
蒋琰带着贴身丫鬟映红过来。
她望着窦昭,眼睛亮晶晶:“嫂嫂,您可总算回来了!”
窦昭原想带蒋琰一起回静安寺胡同,可蒋琰不愿意,窦昭就留将金桂留了府里。
她见蒋琰面色红润,暗暗点头,笑着让若彤开了箱笼,把给蒋琰买得尺头拿出来,并道:“听说江南那边时,虽然比不得宫里赏下来,可却盛花色颖,你拿去做几件秋裳,等到重阳节时候,我们一起去登山。”
几匹料子都是豆绿、茜红之类底色缀着樱桃或是小花,比起十样锦之类不仅活泼而且清。
蒋琰知道这是窦昭用心给她挑得,喃喃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憋了半天,憋了句“嫂嫂,我帮您带侄儿吧”。
窦昭忍俊不禁,觉蒋琰可*,让甘露带着蒋琰去了元哥儿歇息小耳房。
素心和素兰领了东跨院女眷来给窦昭请安。
窦昭和她们聊了会天。
等屋里子里安静下来,已到了用午膳时候。
樨香院那边却没有什么动静。
留府里若朱悄声道:“来观礼客人只来了十几个人,比昨天来得还少,国公爷正发脾气呢!”
窦昭道:“那女眷呢?”
“不过是些秀才娘子和几位五军都督府主薄太太之类。”
窦昭想了想,道:“那我们就颐志堂用午膳!”
第四百三十九章 弟媳
甘露笑着吩咐小丫鬟们摆饭。
窦昭和蒋琰一起用过午膳,去了上院。
女眷的酒宴摆在上院的花厅,她们去的时候刚刚散席,宋大太太等人正陪着几位衣饰普通,模样儿陌生的太太在花厅的台阶前赏菊。
看见窦昭,众人俱是一愣。
宋大太太忙向众人引荐:“这是我们府的世子夫人,这位是我们府里的表小姐。”又指了那几个位太太:“这是国公爷同窗李秀才的太太,这是国公爷同窗绣锦书院文山长家的太太,这是五军都督府秦主薄家的太太……”
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人。
大家互相见礼。
窦昭歉意地道:“因孩子还小,一时半刻离不了人,慢怠大家了!”又对宋大太太道,“还好有大伯母帮衬,家里这才能顺顺当当的不出什么错。”
宋大太太谦逊了一番。
就有人笑道:“早就听说贵府来了位表小姐,长得和已经去世的蒋夫人一模一样,今日一见,果真没有一点夸张的。”说着,拉了蒋琰的手,“你和蒋夫人长得可真像啊!”
蒋琰就有些不自在。
窦昭看着就笑着转移了话题:“时候不早了,要不大家移座水榭吧?那边搭了戏台子,请了人来唱戏。”
大家异口同声地应“好”,簇拥着窦昭和蒋琰往水榭去。
其中有个圆脸的三旬妇人,她自我介绍是五军都督府左军主薄胡冲的太太黄氏,娘家是登州卫都指挥使,笑吟吟地对窦昭道:“……老国公爷在世的时候,我爹爹曾随着我祖父给老国公爷问过安。我爹爹回去后念念不忘英国公府的富丽堂皇,我从小听到大。一直想看看英国公府是怎样的,今天可算是开了眼界。不说别的,就门前那两株银杏树,最少也有一百年了吧?”
她的态度不卑不亢,语气欢快活泼,让窦昭很有好感。
窦昭笑道:“没想到我们两家还有这样的缘分!那银杏树据说开府的时候就有了,因老祖宗喜欢,就一直养到了今天。恐怕不止有一百年了。”
胡太太呵呵地笑,目光转向了蒋琰:“表小姐长得可真是漂亮。今年有多大年纪了?”
窦昭眉头微蹙。
蒋琰却是个老实的,有问必答,轻声道:“我今天有十五了!”
“哎哟!”李太太满脸的惋惜,“这才刚刚及笄呢!”
想必大家已经听说了蒋琰是“寡妇”了。
蒋琰没有作声。
窦昭不动声色地问迎宾的嬷嬷:“今天请得哪里的戏班?他们都有些什么拿手好戏?”
迎宾的嬷嬷忙笑道:“今天请的是广联社的曾楚生。不过曾楚生有些日子没唱堂会了,派了他两个嫡传的弟子。一个叫曾莲生一个叫曾君生的上台,曾楚生只在旁坐阵。那曾莲生是唱旦角的,曾君生则有是唱小生的,《绣襦记》、《玉簪记》都唱得很好。”
窦昭回头朝着众位太太笑了笑,道:“等会大家想听些什么?”
有人道:“听《绣襦记》好了。”
也有人道:“还是听《玉簪记》吧!比《乡襦记》有趣些。”
大家热烈地讨论起剧目来。
胡太太眼睛直转,也跟着大家讨论着等会点什么戏好,把这件事给揭了过去。
蒋琰暗暗松了口气。虚扶着窦昭在水榭的庑廊下坐定。
迎宾的嬷嬷拿了册子过来请客人们点戏。
若朱疾步走了进来,低声在窦昭耳边道:“夫人,刚才前院的管事来传话,说宁德长公主和老夫人都年事已高。经不起喧闹,只派了陆大奶奶来喝喜酒。”
窦昭讶然。
没想到宁德长公主和陆老夫人会这样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她微微颔首。
就看见迎宾的嬷嬷领着陆大奶奶走了过来。
窦昭迎了上去。
陆大奶奶苦笑,道:“你别放在心上,实在是国公爷这次做事太荒唐。大家来了都觉得自贬身价。”
窦昭笑道:“我们元哥儿百日酒的时候长公主和老夫人若是不来,那我可是要生气的。”
陆大奶奶笑道:“元哥儿的百日酒。谁敢不来?你放心,若是两位老人家嫌吵,我架也把她们架来!”
这当然是玩笑话。
陆大奶奶可以肯定,若宋翰是个庶子宁德长公主和陆老夫人也未必这样不给宋宜春面子。
窦昭挽着陆大奶奶在水榭坐定。
延安侯府、长兴侯府等平日和英国公府来往的簪缨之家断断续续有人来,可来的不是次媳,就是奶奶,世子夫人,大太太等一个都没来。
窦昭都觉得脸上无光了。
等到用晚宴时,情况就更尴尬了——整个花厅不过七、八桌客人,侯府家的姨奶奶过寿也没有这么冷清的。
窦昭只叹气。
那些秀才娘子和主薄太太也看出些端倪来,一个人都埋头吃饭,没有一个吭声的。
因苗家在大兴,宋家天没亮就发了轿,作为宋翰婚礼的全福人宋太太和李太太也一早就跟着轿子出发了。
用了晚宴,大家一起去了新房。
新房是个二进三间的小院子,布置很是雅致,新娘子的陪嫁一部分堆放在了后面的库房里,一部分已经陈设出来,由苗家的两个陪嫁丫鬟和两个陪嫁的嬷嬷看着。
大家打量着新娘子的陪嫁,见被面虽然是刻丝,可那颜色和花色却是十年前的款式了;茶盅的样子虽然新颖,却不是官窑出的,很便宜。至于鸡毛掸,一碰就掉绒,锡盆轻飘飘的拿不上手,玉石盆景的玉看上去都没有什么光泽,像石头似的……
众人不免露出几分鄙夷来。
有那不灵活的咦道:“不是御赐的婚姻吗?怎么都陪的是这些东西?”
就有人猛地拉那人的衣袖。
那人忙闭了嘴。
苗家的两个丫鬟婆子臊得脸色绯红。
宋家大太太脸上红辣辣的。忙招呼大家到新房旁的东厢房去喝茶。
众人默不作声地去了东厢房。
宋大太太热情地请大家吃果瓜,然后问锦绣书院的山长太太:“你们家的开书院开在哪里?不知道收不收蒙童?”
山长太太优雅地喝着茶,慢条斯理地道:“书院开在城外药王庙旁边的孙家胡同,只收七、八岁的蒙童……”
大家听她们聊着天,胡太太却凑到了窦昭面前,轻声笑道:“夫人,您可别恼我说话不知道轻重,实在是看到表小姐,心里怜惜。又想到家里刚刚做了鳏夫的表弟,今年刚刚弱冠,长得一表人才,家里又有几亩地,十六岁就考取了秀才功名。前头的娘子没有留下子嗣,只和寡母一起过活,就想给贵府的表小姐牵红线,这才冒昧地问了一句。”
她说着,颇有些小心翼翼地打量着窦昭的神色。
窦昭非常的意外,觉得这个胡太太情浅言深,太过轻浮。可见她满脸的真诚,说得那户人家也算是不错的了,她不禁有些踌躇,道:“这件事还得商量我们家世子。若是那户人家真的有心。您不防把那人的姓名,家中的情况等写个东西放在我这里,到时候我也好给世子看。”
胡太太没想到事情会这么的顺利。
以她的身份地位,不是宋翰娶亲。她根本就别想踏进英国公府的大门,她这才破釜沉舟。走了这步险棋的。
她欢天喜地点头,由丫鬟陪着去了对面的西厢房。
如果能娶了传言中被掉了包的英国公府的嫡长女,不要说她的表弟鲤鱼跃龙门了,就是他们也要跟着沾光。
她仔细把要说的话想了一遍,这才落笔。
窦昭让若彤把纸笺收了,道:“到时候我们再联系。”
胡太太看了眼正全神惯注地听戏的蒋琰,忙不迭地点了点头。
酉时差一刻钟,迎亲的花轿进了府。
跨火盆,拜堂,入洞房,掀了盖头。
新娘子的容颜让大家发出一阵赞叹。
苗安素飞快地扫了宋翰一眼,发现新郎官长得还挺英俊的,而且望着她的目光中充满了惊讶,这大大地满足了她的虚荣心,让她满脸娇羞地垂下了眼帘。
宋翰没想到新娘子这么漂亮。
他的心顿时有片刻的动摇,全福人端上交杯酒的时候,他的动作就变得轻柔起来。
苗安素感觉到了宋翰的变化,心中很是得意,胆子也大了起来。等到宋翰一走出新房,她的目光就朝着众女眷扫了一圈。
屋里除了个穿着银红色比甲的少妇看上去端庄秀丽一副大家闺秀的气派之外,其他都是些年过三旬的妇人。
苗安素不由撇了撇嘴。
不是说那窦氏有国色天香之姿吗?在她看来也很是平常。
可见这窦氏也不过是个被人抬起来的。
她朝着贴身的大丫鬟季红使了个眼色,示意她给帮自己倒茶的小丫鬟打赏。
季红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就是站着没动。
苗安素心中不悦。
丫鬟却依旧恭敬地退了下去。
宋三太太想到刚才去娶亲时苗家人要红包的嘴脸,想着过了今天就没有自己什么事了,巴不得立刻就交了差,哪有心情和苗安素说什么。李太太倒是有心向苗素安引荐屋里的人,可她自己都没有认全,又怎么向苗素安引见呢?
大家就一你句我一句地打趣着苗安素。
苗安素牢牢记着母亲的话,不管别人说什么都当没有听见的,微笑就是了。
胡太太就夸着苗安素稳沉。
有小丫鬟走了进来,笑道:“夫人说时候不早了,几位太太和奶奶都要回府了,她先送几位太太和奶奶回去。
第四百四十章 认亲
苗安素听了这话暗自惊讶。
夫人?
哪位夫人?
听口气是陪客。
那就应该是英国公府人才是。
可恨宋家三太太!
谁家儿女亲事不为陪嫁聘金讨价还价?偏生她却把这些记了心里,像苗家欠了她什么似,对着自己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自己这里枯坐良久,她是连句介绍话都没有。
苗安素冷笑。
那宋家长房三房四房不过是英国公府旁支,现暂时放过她,等自己站稳了脚根,再收拾她也不迟。
想到这里,她心里终于觉得好受了些。
而那边窦昭正送陆家大奶奶和景国公府三太太出门。
娘亲有舅。别人能走,作为宋宜春娘家人陆大奶奶却不好意思先走。所以娘子进门,她冷冷淡淡地坐厅堂里喝茶。
窦昭自然要陪着。
张三太太就是看窦昭面子上才留下来,窦昭厅堂里和陆大奶奶说话,她也旁边凑趣。
蒋琰则寸步不离地跟着窦昭。
陆大奶奶见自己礼数到了,起身告辞。
窦昭和蒋琰将两人送到了垂花口门。
房那边见有人离开,也跟着散了。
窦昭和蒋琰就垂花门前送客。
房安静下来。
苗安素立刻就发作了。
“季红,我让你给小丫鬟们打赏,你怎么不动?”她面若寒霜。与屋里红红火火气氛极不谐调,“你连规矩也不懂了吗?”
季红眼圈一红,低声道:“老爷一共才能了我十几个封红,我怕宋家小姐少爷和那些姻亲家孩子进来给您端茶……”
不给丫鬟打赏。好歹还说得过去,如果连宋翰兄弟姐妹和宋家亲戚来贺都没有封红,那可就丢脸了。
偏偏宋家长房两兄弟是做大伯,要前面帮着招待客人。不可能来闹房;宋家三房和四房宋均和宋钥虽然是叔叔,却因三太太不喜苗家,拘着宋均不让他来后院,四太太无意出风头,循规蹈矩地跟着大太太和三太太脚步,紧紧地牵着宋钥手,而宋锦向来家里娇纵惯了,自上次英国公府受了教训,视英国公府如畏途。哭着闹着不愿意来参加宋翰婚礼。宋三太太只好说她病了。那些姻亲们是眼睛雪亮。谁也不愿意卷入宋家家事里来,来参加婚宴都是大人,没有一个孩子。结果是宋家三姑六眷没一个来闹洞房。
苗安素顿时银牙咬得吱吱响,道:“他贪了宋家一万六千两银子聘金。却连几两碎银子面子也不给我做,他这是想逼死我不成?”
苗安素乳娘史氏听了吓了一大跳,忙道:“我好小姐,今天可是您大喜日子,您可千万不能说沮气话!”说着,朝着西边连连作了几个揖,念了几句经。
苗安素忍了又忍,才没有说出难听话来。
她问季红:“刚才我屋里那个穿银红色比甲是不是世子夫人窦氏?”
初来乍到,任谁也会先对周遭打量一番。
苗安素不能动弹,季红却是笑吟吟朝着宋家安排房丫鬟婆子好一通“姐姐妹妹婶婶”喊,好奇地打听谁是谁,倒也认识了几个面孔。
“那位是宋家大奶奶谭氏。”季红摇头,“世子夫人一直陪着陆家大奶奶和景国公府三太太厅堂里喝茶。”
嫁入宋家之前,苗家已经把宋家亲族打听清楚了,虽没有见着人,可苗安素早把这关系背熟了,一听就知道谁是谁。
她不由得一愣,道:“世子夫人,没有进房来吗?”
季红知道自家小姐是好强不过了,怎么好说窦昭没进房?
她委婉地道:“房人太多,世子夫人门口站了会,只好和陆家大奶奶、景国公三太太退了下去。”
苗安素累了一天,精神有些不济,没有认真地思索季红话,而是道:“世子夫人长得怎样?看上去好相处吗?”
季红想到自己见到窦昭惊艳,低声道:“世子夫人长得挺漂亮,气度雍容,说话不紧不慢,脾气应该不错。”然后笑道,“反正明天一早就要认亲了,小姐亲眼见了就知道是不是个好相处了。”
苗安素点头。
宋翰只到打了三敲才回房。
他喝得醉醺醺,是被贴身小厮曾全架进房。
苗安素忙吩咐人给宋翰端醒酒汤。
宋翰却倒婚床上呼呼地睡着了。
宋墨和宋翰差不多时间回屋。
他回去时候窦昭还依大迎枕上看着书等着他。
见他回来,窦昭立刻放下了书,道:“外院婚宴怎样?”
“还好。”宋墨懒得多说,道,“总算是把这茬给应付过去了。”
小丫鬟打了水进来服侍宋墨梳洗,窦昭亲自帮他拿了换洗衣裳,并道:“我照了大堂嫂进门时母亲给她见面礼准备了苗氏见面礼,你可还有添减?”
凭宋翰干那些事,窦昭看都不愿意多看他一眼。可苗氏却是无辜,她这么做,完全是看苗氏面子上。
宋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