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重紫(吱吱)至523章终章完结-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六伯母想教她读书不成?

    从前她只是觉得自己的字不如那些读了书的大家闺秀好,昨天听了六伯母的话,她才知道自己和那些真正有学识的女子差得远了。

    如果能跟着六伯母读书,就再好不过了。

    她使劲地点了两下头。

    纪氏笑起来,目光柔柔的,温声道:“好孩子,你要记住了,人从书里乖。”

    她是可怜自己被人当成了棋子还要对那些摆布她的人感激涕零吧?

    窦昭心里涩涩的。

    她们回了屋。

    几个婆子正等着六伯母示下。

    六伯母却没有理会。

    她仔细地看了看窦昭的描红,吩咐采菽:“你把我书房里那本《茂松阁》法贴拿过来。”回头看见窦昭睁大了眼睛望着她,笑道:“《茂松阁》法帖是我姑姑当年写给我的,比较适合女孩子练习,你先照着描红,下午我再仔细地告诉你怎样运笔。”

    把父亲的那套全否定了。

    窦昭讪笑。

    六伯母这才让等在庑廊下的婆子进来禀事。

    窦昭则被采菽带去了纪氏的书房。

    那书房靠墙的俱是一人多高的书架,密密麻麻垒满了诗书,只在书房的正中放了张大画案,两把圈椅。

    画案旁摆了个极大的旧磁缸,插满了各式各样的画卷,画案上则摆了个旧磁筒,插了一大把用过的笔,边上一个镶莲纹的珐琅盒子,颜色艳丽,做工精致,却放着块用了大半的旧砚,一小截指头般粗细的黑墨横在砚上。

    窦昭坐在画案前,未曾磨墨已闻见淡淡的茉莉香。

    她不禁在心里暗赞了一声。

    宜兴纪氏,不愧是耕读传家的百年大族,仅就这陈设,就不知道比二太夫那里要高出几个档次,难怪二太夫人在六伯母面前有些心虚了。

    ※


全文 第三十九章 连环(粉红票30加更)

    采菽笑着帮窦昭将描红的纸蒙在法贴上,然后拿了把扇子在一旁轻轻地帮她打扇。

    “采菽姐姐,”窦昭笑道,“天气这么热,你去歇着吧!这里有妥娘服侍就行了。你在这里,我写不出来。”

    采菽抿了嘴笑,道:“那好,我就在门外候着,您有什么事,就叫我一声。”

    窦昭笑眯眯地点头,低声吩咐妥娘:“你到门口看着,有人来就咳一声。”

    妥娘颔首,轻手轻脚地走到了书房门口,支着耳边听着外面的动静。

    窦昭抽出一张纸,给舅舅写了封信:“……二太夫人说,要是把王姨娘扶正,王姨娘的爹就不会和五伯父争党首了。您要是不写同意书,就让我长大以后去告王姨娘。”

    不过几句话,她没什么手劲,写了快两炷香的功夫,还好字迹尚算工整。

    用细沙吸了墨,窦昭将纸折成了个小纸条,然后朝妥娘招着手,悄声问她:“你还记得彭嬷嬷要你背的地址吗?”

    “记得。”妥娘小声地背了一遍。

    窦昭很是欣慰,把纸条交给妥娘:“等会你去找六伯母告假……”

    她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妥娘。

    妥娘不住地点头:“您放心,我一定会闹起来的。”然后指着小纸条提醒她,“四小姐,送一次信要十两银子。您写个小纸条他们也算一封信,您写十张纸他们也算一封信,您不如多写几个字吧,这样算起来也便宜些。”

    窦昭忍俊不禁,随后感慨地道:“要是舅舅还不明白应该怎么办,只知道一味地和窦家、王家置气,我写得再多也没有用。还不如就此把他摘出来,免得让那些自以为是的狡诈小人得意。”

    妥娘听不懂。

    “你只要照我的吩咐行事就行了。”窦昭笑道,“其他的,就不用担心了。”

    妥娘小心翼翼地将纸条贴身藏好,服侍窦昭用过午膳,照窦昭的吩咐向纪氏告假:“小姐让我回去把她惯用的兰草枕拿过来。”

    纪氏让采菽去叫辆马车陪她走一趟。

    “不用了,不用了。”妥娘忙道,“就这一会的功夫,我走过去就行了。”百般地推辞。

    纪氏起了疑心。

    只是她一向不愿意多事,笑着点了点头。抬头却看见满头大汗在那里写字的窦昭。

    小小的脸热得通红,却依旧照着她嘱吩的坐得笔直,认真仔细。丝毫不见半点的懈怠。

    刹那间她心中一软。

    若是芷哥儿,只怕早就扑到她怀里撒娇了。

    没娘的孩子像根草,就是再苦再累,也只能忍着吧?

    她一改往日的脾气,等妥娘一转身。立刻叫了个叫采薇的丫鬟过来,低声道:“去,看看这个素馨要干什么?”

    采薇应声而去。

    纪氏就坐在窦昭身边看着她描红,不时告诉她应该注意些什么。

    写完两张大字,纪氏让采菽端了绿豆汤进来:“寿姑,歇歇。消消暑。”

    窦昭也有些累了,坐在那里正和纪氏喝着绿豆汤,六伯父回来。

    六伯母还没来得及问候一声。六伯父已沉声道:“屋里服侍的都站到外面的院子里去。”

    屋里一阵窸窸窣窣,瞬间只剩下窦世横、纪氏、窦昭。

    这时候,做孩子的好处就显现出来。

    六伯父不以为意地摸了摸窦昭的头,径直对六伯母道:“诸家请了周学正出面,要退还七弟的庚帖。母亲和小叔还在屋里僵持着,三哥让我先去看看情况。晚膳你们就不要等我了。”

    这么快!

    窦昭讶然。

    六伯母也很吃惊,道:“诸家什么突然说要退亲?”

    “王家的二奶奶庞氏纠集了娘家的兄弟到诸家去闹事,诸举人丢不起这个脸,闭门不出,等庞家的人一走,他连夜去州里请了周学正过来。”六伯父说着,叹了口气,“周学正和诸举人是好友,看样子,诸举人是铁了心要退亲了。”

    “那你快过去吧!”六伯母皱了皱眉,“能不退亲,就最好不退亲。不然王家会更闹腾。”

    “我也是这么想的。”六伯父道,“我已经派了管事去找庞老爷,他要是再这样不知深浅地闹下去,以后别想在北直隶做生意了。”

    六伯母显然也赞同六伯父的主意,道:“你小心点,别让人抓住把柄就是。”然后又叮嘱了六伯父几句,送六伯父出了门。

    窦昭慢慢地喝着绿豆汤,看见六伯母送走六伯父之后,在院子里发了好一会呆,这才回屋。

    “寿姑,想不想和我去串门啊?”六伯母问她,采薇却折了回来。

    “六太太,”她小声禀道,“素馨回了西府,和四小姐身边的另一个大丫鬟玉簪吵了起来,听那口气,好像是她要把四小姐屋里的东西全部清点一遍,玉簪说她多管闲事,她说玉簪是贼。两人就打了起来……我没敢多留,赶紧赶了回来。”

    只说让她去闹一番,借机把玉簪偷东西的事告诉纪氏,没想到玉簪这么大的反应,两人竟然还打了起来。

    不过,妥娘身板有劲,玉簪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加上妥娘是陪她来东府的人,俞嬷嬷就是知道了也不敢把妥娘留在西府,更不要说处罚妥娘了,否则玉簪偷了自己屋里的东西讨好大庆媳妇的事就会露馅。

    仆妇欺负到主家头上来了,同是主家的东府太太们、奶奶们为了杀鸡给猴看也不能就这样算了,到时候就不是打几板子撵出府的事了。

    窦昭并不担心。

    纪氏一听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她脸色大变,道:“这件事你不要做声,素馨一回来你立刻来禀了我。”

    采薇应声退了下去。

    纪氏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拿了本《三字经》出来,开始告诉她背诵。

    夕阳西下的时候,妥娘回来了,还装模作样地拿了个兰草枕头。

    纪氏单刀直入问妥娘:“你和玉簪打架,俞嬷嬷怎么说?”

    妥娘喃喃半晌。一副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样子。

    纪氏没有再问下去,而是沉吟道:“这件事我不好插手,不过,你可以写信给寿姑的舅母,让寿姑的舅母请我们府里的随便哪位太太帮着管管,我想我们府里的人都不会坐视寿姑被这样欺负的。至于玉簪,你明天一早就跟俞嬷嬷说,四小姐惯用自己的丫鬟,这两天我又要帮着六爷收拾箱笼,让她过来帮把手。我自有主意。”

    妥娘见事情果然如窦昭预料的一样。心中实在欢喜,忍不住咧着嘴笑了起来。

    纪氏看着也跟着笑了起来,道:“你是个忠厚老实。我很喜欢。以后只要你一如既往地好好服侍寿姑,自有你的好日子。”

    妥娘觉得现在她过的就很好,但能得到六太太的赞赏,还是件让人高兴的事。

    她连连点头,笑得更灿烂了。

    纪氏见太阳下了山。想着窦昭在家里关了一天,就牵了她的手在院子里遛弯,信手指了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告诉窦昭都是些什么。

    二堂嫂和三堂嫂、五堂嫂一起来看窦昭。

    纪氏正吩咐丫鬟摆瓜果,窦政昌和窦德昌下了学,白净高瘦的窦环昌和阳光四射的窦启俊也跟了过来。

    “我们是来看四妹妹(四姑姑)的。”

    纪氏把两人好好地夸奖了一番。

    三堂嫂脸上有光,拉着儿子笑得合不拢嘴。

    窦环昌则笑容温柔地和窦昭打着招呼:“四妹妹。你住得可习惯?东府好不好玩?”

    窦昭无意和他们拉关系,佯装着腼腆的样子笑了笑。

    东府的小一辈都在六房吃的晚饭。

    晚上,六伯父没有回来。祖父却赶了回去。

    第二天中午,传来了诸家和窦家解除婚约的消息。

    窦昭并不觉得可惜。

    一个女人,仅仅凭着这个男人愿意为妻子守制三年就觉得他是个好人,可见见识也十分有限。

    她轻轻地哼了一声,很快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没有去想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母亲在她的心中,是个如水般纯粹、如火般刚烈的女子。这世上,没有哪个女子能比她的母亲更至真至纯,更不是谁能取而代之的。

    窦昭问着妥娘的去向。

    采蓝笑着告诉她:“素馨和王管事去了真定州,明天下午就回来了。”

    按照窦昭的推测,纪氏知道这件事之后,肯定会悄悄地帮她,为了不引起窦家人的注意,她多半会托付纪家在真定府的商铺帮着送信,而王管事正是纪氏的陪房。

    她嘴角弯弯。

    玉簪忐忑不安地挽着个包袱跟着采薇走了进来。

    窦昭正在描红,纪氏坐在窦昭身边,像没有听见禀告似的,眼皮子也没抬一下,一边帮窦昭打扇,一边低声细语地夸窦昭的字写得好,就这样把玉簪晾了大半个时辰,待窦昭描完了红,纪氏亲自帮窦昭净了手,又端了丫鬟们送上的莲子汤喂了窦昭几口,这才道:“你是服侍四小姐的玉簪?”好像这时才看见她似的。

    玉簪两腿站得直哆嗦,热得汗透衣襟,却连动都不敢动一下,听见纪氏的问话,忙道:“回六太太的话,奴婢正是玉簪。”态度十分的恭谨。

    纪氏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下去吧”,然后满脸笑容地舀了勺莲子汤递到了窦昭的嘴边,耐心温柔地哄道:“我们寿姑真乖,一碗莲子汤都快吃完了!”

    东府里的太太们什么时候和七奶奶的关系这么好了?

    七奶奶都不在了,还把四小姐捧在手心里当成宝似的。

    玉簪看着,有半晌的茫然。

    已有丫鬟上前轻轻地拉了拉她的衣角:“还不快退下去。”

    她回过神来,慌慌张张地出了内室,耳边传来不知道谁低低的讥讽:“不是说服侍过前头的七奶奶的吗?怎么我看着呆头呆脑的,莫不是混水摸鱼混进去的?”

    

全文 第四十章 敲山

    窦昭看着纪氏的一举一动,强忍着才没有笑出来。

    她刚进侯府的时候,没少给魏家那些管事妈妈或是管事们这样的脸色看。

    玉簪一个因机缘巧合才上位的小丫鬟,哪里经得住这样的场面?

    无所事事地被晾在一旁,听着纪氏身边丫鬟的冷嘲热讽、看着纪氏身边婆子的冷眼的玉簪决定去找妥娘。

    没想到妥娘不在!

    她见住在妥娘隔壁那个穿着绿裳的丫鬟面相和善,问道:“姐姐,您知道四小姐身边的素馨去哪里了吗?”

    那丫鬟正对着妆镜在戴耳环,闻言道:“玉簪和王管事去了真定州。”

    玉簪愣住。

    丫鬟收起妆镜,笑着走了过来,道:“你是新来的?我怎么瞧着面生。王管事是我们太太的陪房管事,我们太太吃不惯北直隶的饭菜,纪府的老太太就常让纪家的铺子给太太送些东西过来。王管事要去州里给太太拿东西,正巧前几天玉二奶奶娘家的侄儿、侄女过来走亲戚,太太见四小姐很喜欢邬家七小姐的玩偶,素馨又是四小姐跟前最讨四小姐喜欢的,想来知道四小姐的喜好,就让素馨跟着王管事去州里纪氏的铺子里挑一个。她明天下午应该可以回来了。”

    玉簪妒忌得两眼发红。

    纪氏在真定州的铺子还卖西洋的玩意。大庆媳妇去过一次,花了二十几两银子买了个小小的鎏金胭脂盒,上面画着个西洋的美人,大庆媳妇当成宝贝似的藏着,过年的时候才拿出来显摆显摆,还说以后要是发了财,怎么也要好好地再去逛逛。

    素馨竟然能由六太太的陪房管事陪着去逛纪氏的铺子,那纪氏铺子的伙计们看在六太太的面子上。肯定会对她迎进奉出的,比起大庆媳妇来不知道要威风多少倍。

    她怎么就交了这样的狗屎运呢?

    说来说去,她哪点比得上自己?不过就是会巴着四小姐不放而已……

    玉簪想着,脑子里灵光一闪。

    对啊,素馨那个呆头呆脑的都能讨了四小姐的欢心,凭自己的机灵,四小姐还不是手到擒来?

    想到这里,她朝那丫鬟道了声谢,把包袱丢在了妥娘屋里,自己打水洗了把脸。匆匆去了正房。

    纪氏正带着窦昭站在树荫下,指使着小丫鬟采凤仙花:“……用小碗捣碎了,加点明矾。放一夜,明天就可以给我们寿姑染指甲了。”她说着,蹲下身来托起窦昭的小手。

    带着婴儿肥的小手白白嫩嫩的,肌肤仿佛吹弹欲破,小小的指甲精致秀气。摊开了,手背上就出现了几个小窝,纪氏心里软得滴出水来。

    玉簪忙上前给纪氏和窦昭行礼:“六太太,四小姐!”

    “哦,你过来了。”纪氏语气和蔼,相比刚才的冷淡。简直是天壤之别,玉簪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忙应了声“是”。讨好地道:“奴婢看着素馨不在屋里,想着四小姐身边缺人,放下包袱就赶了过来。”

    纪氏点头。

    窦昭则朝着她笑了笑。

    玉簪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人人都说东府的六太太为人和善,刚才可能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正好让自己碰到了。

    有小丫鬟捧了装着凤仙花的琉璃盅过来:“六太太,您看行吗?”

    纪氏面露犹豫。好像有点拿不定主意的样子。

    玉簪立刻殷勤地道:“六太太,从前我们奶奶在的时候。我常帮着摘凤仙花。”一面说,一面去拨弄着琉璃盅里的凤仙花,“您瞧,这个就嫩了些……”

    “看样子你还真有几分眼力。”纪氏笑着赞了她一句。

    玉簪心花怒放。

    挑好了凤仙花,纪氏带着窦昭回屋。

    玉簪连忙跟上。

    三伯母过来了:“六弟妹,忙啊!”

    站在门口和纪氏打招呼,并不进去。

    纪氏看了窦昭一眼,犹豫片刻,吩咐那小丫鬟:“领了四小姐屋里去。”然后整了整鬓角,笑着朝三伯母走去。

    窦昭和小丫鬟、玉簪进了屋。

    小丫鬟把琉璃盅放炕桌上,笑着对站在炕边的窦昭道:“四小姐,我去把装明矾的罐子拿过来,您站在这里不要动。”又拜托玉簪,“姐姐看着点四小姐。”

    “你放心去吧,这里有我呢!”玉簪满脸笑容。

    小丫鬟蹬蹬蹬地跑去了后面的套间。

    玉簪蹲下来和窦昭说着话:“四小姐,你想不想去荡秋千?你让素馨回府,我就带你去荡秋千,还每天都和你玩翻绳、丢沙包,好不好?”

    窦昭懒得理她。

    玉簪自顾自地说了半天窦昭都没有反应,她很是无趣,又因为前先站了半天,此时一直蹲着,起身的时候腿有点发软,手就扶在了炕桌上,炕桌一翘,“哐咚”一声翻在了炕上,搁在炕桌上的琉璃盅骨碌碌从炕上落到地上,“叭”地一声碎成了几块,里面装着的凤仙花瓣也散落得到处都是。

    她一下子傻了眼。

    “怎么了?”听到动静的小丫鬟抱着个景泰蓝的小磁罐就冲了进来,看见摔破的琉璃盅吓得脸都白了,“怎么会这样?”

    原本立在庑廊下的丫鬟也都冲了进来。

    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玉簪的身上。

    “不是我,不是我!”玉簪下意识地否定,眼角的余光不经意间掠过站在一旁的窦昭,她顿时如抓到了根救命草,“是四小姐……对,是四小姐失手打翻的!”

    ※※※※※

    纪氏脸色铁青,吩咐采蓝:“去请了西府的俞嬷嬷过来。”

    屋里服侍的大气也不敢出一声,见王嬷嬷打了个手势,纷纷松了口气,鱼贯着退了下去。

    纪氏这才发起脾气来:“这个玉簪,死不足惜!”

    她先抑后扬,就是想让玉簪得意之下出错,好找个借口教训玉簪。谁知道她还没有下手,玉簪就做出这等龌龊事来。

    “也难怪素馨和她打了起来。”王嬷嬷也颇为感慨,但还是劝着纪氏,“还好发现得早,不然四小姐还不知道要吃多少暗亏呢!”

    纪氏想起窦昭那软软的小手,眼眶微红,轻声道:“寿姑呢?”

    “采菽和采蓝陪着四小姐在院子里摘凤仙花呢!”王嬷嬷笑道,“玩得可高兴了。”

    纪氏眼底就有了几分笑意,踌躇道:“你说,把寿姑养到我屋里。怎样?”

    王嬷嬷眼皮子一跳,道:“三太太过来,就是和您商量这事?”

    纪氏沉默半晌。微微颔首。

    王嬷嬷倒吸了口冷气,道:“我们能不能不管这件事?”

    ※※※※※

    采蓝过去的时候,俞嬷嬷正焦头烂额。

    栖霞院吵成了一锅粥,诸家的人又赶过来说要退亲,庞家的人狐假虎威地在那里使唤这个指使那个。偏生老太爷和七爷都不见了踪影,她不过是个妇仆而已,哪一件、哪一桩是她能够当家作主的?那些管事、管事妈妈能躲则躲,能推则推,都把她推上前,偏生她背着七爷的托付。想避都避不了,只好硬着头皮上前,安抚了这个安抚那个。总算是没有出什么事。好不容易等老太爷回了府,东府的六太太又差了人让她过去。

    别人叫她,她都可以推辞,四小姐如今在东府的六房,六太太叫她。她却是一刻也不能耽搁。

    她抚着额问来禀告小丫鬟:“说了是什么事吗?”

    小丫鬟摇头:“只说是让您快点过去。”

    俞嬷嬷只好交待了霍妈妈几句,带着两个小丫鬟去了东府。

    迎她的是王嬷嬷。

    王嬷嬷并没有直接把她领去正房。而是请她到一旁的耳房坐了。

    “老姐姐,”她拉着俞嬷嬷的手道,“我知道你这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要不是事情急,我们太太也不会请了姐姐过来。”她把玉簪的事告诉了俞嬷嬷,“……不过是打碎了东西,最多被我们太太教训一顿,可她却栽赃到了四小姐头上,可见她平日有多嚣张。要不是顾着前头奶奶的名声,我们太太当时就要发作她了……”

    俞嬷嬷还没有听完,脑袋“嗡”地一声。

    她就知道会出事!

    府里的那些丫鬟婆子见大庆媳妇没有把四小姐放在眼里,就有样学样,跟着张狂起来,特别是像玉簪这样眼皮子浅的,简直就有些不知所谓了。

    归根到底,这全是儿子惹出来的祸。

    可儿大不由娘。

    她主内,儿子主外,有些事等她知道的时候木已成舟,她教训了儿子几次,开始儿子只是听着,后来索性和她顶起嘴来:“我们是前头奶奶的人,不管是谁做了七爷的填房都容不下我们,还不如趁着现在给自己留条后路。”

    她知道儿子说得有道理,可她服侍了赵、窦两家的人一辈子,离开了赵、窦两家,她还能去哪里?

    儿子道:“你放心,我不会动四小姐的东西,只不过是借着赵、窦两名义,借着四小姐的银子做几桩买卖,等积攒些本钱和声誉了,您就借口年纪大了,我们求新太太一个恩典,让我们回老家去。那新太太只怕高兴得要笑起来,哪里还会阻挡?”

    如今六太太对她不满,这件事只怕就没这么容易了。

    俞嬷嬷有些惶恐地抓住了王嬷嬷的手:“十个手指有长短,我现在按下了这个就浮起来了那个,头都是晕的,还请姐姐告诉我该怎么做!”

    “姐姐也是主家身边的老人了,仔细想想,自然就有了主意。”虽说这么说,王嬷嬷却笑道,“玉簪这样的丫鬟我见得多了,是个不省心的,留在身边总是个祸害。”然后带她去见了纪氏。

    

全文 第四十一章 震虎(粉红票60加更)

    纪氏也只说玉簪不合适留在窦昭身边服侍,让她另换个丫鬟过来。

    俞嬷嬷知道,这是纪氏逼着她处置玉簪。

    西府的那些丫鬟、婆子之所以巴结奉承她,不就是想从她手里捞点好处。结果犯了事她不仅没办法把人保下,还要亲手惩戒这些曾经阿谀奉承过她的人。

    以后谁还会靠过来?

    但她若是装作没听懂,六太太会不会觉得失了颜面,把这件事捅到二太夫人那里呢?

    想到二太夫人,俞嬷嬷就不禁心里发寒。

    先把眼前这个难关过了再说吧。

    俞嬷嬷咬了咬牙,把玉簪领了回去,当着众人的面结结实实地打了她二十板,直打得她皮开肉绽,进气多,出气少,想着老太爷不知道正为什么暴跳如雷,谁靠近谁遭殃,因而怕玉簪死了触了老太爷的霉头,一面请了大夫过来给她用药,一面让人给玉簪找户人家嫁了。

    “最要紧的是嫁得远远的,”她嘱咐媒人,“也不要她的赎身银子,我们还倒送十两银子的嫁妆。”

    这样好的事,媒人自己动了心:“我有个远房的亲戚,是个挑夫,在淮安漕运上谋生,刚死了老婆,若是能成,还有几封茶叶的谢礼。只是年纪有些大,有两个儿子……”

    俞嬷嬷才不管那些,只要能把人远远地弄走,多的一句话没有问,就应了这门亲事:“我去跟七爷说一声。”

    媒人欢天喜地坐在那里一面喝茶一面等着。

    窦世英在鹤寿堂,俞嬷嬷赶过去的时候却被拦在了门外。

    “老太爷正和七爷说事,”小厮与她小声地道,“吩咐了谁也不许打扰。”

    俞嬷嬷就站在院子里等。

    书房中,躺在醉翁椅上的窦铎像一下子老了十岁似的,疲倦而憔悴。

    “万元,这次你一定要考个举人回来!”他手背搁在额头上。挡住了眼睛,低沉的声音里透着几分无奈和愤懑,“现在的窦家,已不是你伯祖父当家时的窦家了,你想保住家业,就要争气。知道吗?”

    窦世英直直地站在那里,没有作声。

    窦铎猛地坐了起来,暴躁地大声喝斥道:“你到底听见了没有?”

    “听见了。”窦世英平静地应着,问道:“王家的事,您准备怎么办?”

    窦铎冷笑。森然地道:“这件事你不用管了,西窦有我,就不会任东窦搓圆捏扁!你只要安安心心地去参加乡试就行了。”然后大声道:“谁在外面当差?”

    “是小的杜安。”

    “你去请了王家的大爷过来。”

    杜安应声而去。

    窦铎回头对沉静地站在那里的儿子道:“你回去收拾行李吧。明天一早就启程去京都。”

    窦世英恭敬地向父亲行了个礼,出了鹤寿堂。

    俞嬷嬷急急地迎了上去,把去东府的事说了,最后道:“……六太太的意思,这样的人是留不得了。为着从前奶奶的名声,最好还是远远地嫁了。”

    她怕再生波澜,把纪氏搬了出来。

    窦世英错愕,半晌才道:“既然是六太太的意思,你就按着六太太的意思办吧!”

    俞嬷嬷得了话,急急地去回了媒人。当天晚上就一副门板抬了玉簪出去。

    而窦世英在原地呆立半天,吩咐身后的高升:“你去帮我收拾东西吧,我去趟六爷那里。看看寿姑。”

    高升忙道:“那您早去早回,明天一大早还要祭拜祖先。”

    窦世英点了点头,去了东府。

    窦世横正在收拾要带到京都去的书卷,书房里有些狼藉,见窦世英过来。和窦世英到厅堂里坐下。

    “寿姑和你六嫂去老二媳妇家串门去了,”他给窦世英倒了杯茶。道,“看时辰应该快回来了。”

    窦世英轻轻地说了声“麻烦六嫂了”,端着茶盅沉默良久。

    窦世横笑道:“怎么了?嫌家里烦?”

    窦世英淡淡地一笑,答非所问地道:“六哥,诸家要退亲的时候,你为什么要给诸家说好话?”

    窦世横有些意外,半是玩笑半是调侃地道:“你的名声已经够差的了,要是再被诸家退亲,以后恐怕找不到什么好媳妇了。”

    窦世英听着想了想,突然展颜一笑,眉目舒展开来,如一副缓缓打开的画卷,有种自然写意的流畅与随意。

    窦世横看着一愣,窦世英已抬了抬端着茶盅的手,笑道:“六哥,我敬你一杯。”

    “哟!”窦世横压下心底的异样,笑道,“你这又是为哪一出?”

    “就是想跟六哥说一声‘多谢’!”窦世英嘴角噙着笑,目光却认真又郑重,让窦世横微微有些惊讶,正想问他出了什么事,外面传来一阵嬉笑声。

    “是寿姑回来了。”窦世横道,和窦世英一起出了耳房。

    大红灯笼照得院子一片红彤彤的,一群丫鬟婆子簇拥着纪氏和窦昭走了进来,纪氏低着头,不知道和窦昭说了句什么,窦昭仰着脸,望着她咯咯地笑,耳边坠着的小小赤金丁香忽闪忽闪的,像夜空中忽明忽暗的星子般顽皮可爱。

    窦世英鼻子一酸。

    如果谷秋还活着……不知道有多高兴!

    他不由蹲下身,张开手臂冲着窦昭喊了声“寿姑”。

    窦昭抬头,看见剑眉星目的窦世英。

    她静静地站在纪氏的身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