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魔法世纪编年史-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边省将领,后指地方军政长官,其拉丁文原意为“统帅“。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王权的日益强化,公爵成了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在英国,公爵最初是由十四世纪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分封的,被封这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员。十五世纪后才打破这惯例,少数非王室人员也被封为公爵。
侯爵(Marquess):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查理大帝在位时它是指具有特别全权的边区长官,相当于藩侯,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变成了独立的大封建领主。封建王权加强后,侯爵成为公爵与伯爵之间的爵衔,其地位与其他伯爵相等,十到十四世纪后,才确认侯爵的地位在伯爵之上。
伯爵(Earl):在罗马帝国时,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有时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强化后,伯爵可割据一方,成为世袭的大封建领主。后来,其地位渐次低落,介于侯爵与子爵之间,为贵族的第三等级。在英国,伯爵之衔历史最久,在一二三七年黑王子爱德华被封为公爵之前,它是英国最高的爵位。这一爵名,来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丹麦。
子爵:子爵原系法兰克王国的国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国王查理曼于八世纪时封的,后来传到欧洲其他大陆国家。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子爵爵位到十五世纪才传入英国,博蒙德※#183;约翰于一四四○年第一个被封为英国子爵,其地位在男爵之上。
男爵(Baron):男爵是贵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级。在十一至十二世纪时,它是欧洲君主国国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在英语中,男爵(Baron)一词,是诺曼人在征服欧洲大陆时引进来的,本义为“只不过是普通的人“,后来演变为“强有力的人“。当时,英国的那些直接从国王那儿得到土地的大佃主,概可称为男爵,但这并非由国王分封。到了一三八七年理查二世封约翰※#183;比彻姆为男爵后,男爵才成为英国贵族的正式爵位。
在上述的这五个贵族爵位中,又根据其能否传给后代,分为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两类。世袭贵族死后可由长子继承,终身贵族仅限本人活着时担任,死后其子不能承袭。
==============================================================================================================================================
资料二载自:。cjdby
英国正统爵位的来历
在英国5级贵族中,伯爵出现最早。个别学者认为伯爵爵位来自欧洲大陆,至迟在公元900年的法国,伯爵已成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英国伯爵(Earl)与法国伯爵(Count)并无继承或连带关系;而且英国伯爵称号是5种贵族称号中惟一的英文词,是由古英语eorl转化而来;大约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后期,因王权不够强大,英格兰广大地区曾划为几个较大的伯爵管辖区(greatearldom)。而伯爵爵位却是在11世纪初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格兰的。11—12世纪中叶之前的伯爵多是镇守一方的诸侯。他们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所以又被称为“方伯“。诺曼大公威廉侵人英国后,担心他们权势过重,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移交给他的亲信,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或受其他贵族制裁。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斯蒂芬在位时,破格加封格奥弗雷※#183;德※#183;曼维尔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纪以来,伯爵数目攀升。1307年计有9名。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时仅余6名,10年后增至12名;爱德华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纪20年代之前,伯爵作为高级贵族,是男爵的“天然领导人“,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管理责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登极亲政时,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政治群体独立行动,与男爵们的“距离感“突然产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在重大正式场合,伯爵穿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深红色丝绒外套,软帽上缝镶着三条貂皮以表明爵位级别,冠冕上有一镀金银圈,上沿饰有8个银球;而国王则称伯爵为其“真正可信可爱的伙伴。“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Baron),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但无尊贵的含义。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很快,大男爵发生分化,显赫者升为伯爵,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比奥查姆波※#183;德※#183;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后数百年至今,居于5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
在正式场合,男爵穿着与伯爵同样的外套,帽子上镶有两条貂皮,冠冕上有一浅色银圈,饰有6个银球。
依次出现的是公爵(Duke)。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Archdu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1385年涵义变化,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183;德※#183;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183;德※#183;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说:“侯爵乃是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先人所知。所以,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认为接受它是明智之举。“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场合,候爵也穿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国王对他的称呼一如对待公爵。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子爵称号(Viscount)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直到此时,英国5级大贵族方完备成形,成为相对固定的贵族等级制。
在学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英国5级贵族是上院的当然成员。史实却非如此简单。在1315世纪,尽管所有大贵族都拥有出席上院的资格,但每届议会召开前还必须得到盖有国里的国王诏令,否则不可前往开会。自14世纪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称为“勋爵“(lord),后来勋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义与“显贵“(nobility)一词相近。另外,在英国“贵族“一词始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贵族(aristocracy)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在希腊文中原有“杰出“、“优秀“之意,可以用来指大贵族。但在含义较广泛的拉丁文中,该词除了用指大贵族外,还包括地位较低的自由人,并含有“愚蠢“、“平庸“的贬义,尔后同形异义地转化为英文源,意为服兵役的自由农民。从诺曼征服到近现代,aristocracy用来称呼包括骑士在内的大小贵族。5级贵族形成后,为示区别,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词nobility和Peerage专称上院大贵族。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贵族外,有时还泛指政界要员。
与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兰西等国贵族相比较,英国贵族集团的特点之一,是人数较少。长期以来,贵族称号以及相应的财产权和政治特权只是由爵位领有者本人所拥有,其家属虽为贵族家庭成员,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若某贵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国王和高级法庭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封地。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国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国贵族爵位和封号不可随意转让、出售。历代国王为保持贵族的群体规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大多会适量增补贵族。
某要人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著或受到国王格外宠爱,可以晋升更高级的爵位,或兼领新爵位。除此之外,贵族联姻也是获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机会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为社会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拥有贵族身份和家产者以及其长系继承人总能轻易得到爱慕者和求婚者。例如兰开斯特王朝的兴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拥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亲布里奇从娘家带来。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孙女,她除拥有兰开斯特公国外,还拥有德比、林肯和莱斯特的伯爵领地。
英国5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它与中国周初的5级贵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最终成为定制的。
14世纪初,在5级贵族之上的王室贵族中,还出现了一个颇为独特的、专为王储所占有的称号——“威尔士亲王“。该称呼最早为一度统一过全国的威尔士王子利维伦制造出的名号。1282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率领大军与舰队攻打威尔士,利维伦死于非命。两年后,威尔士合并于英格兰,爱德华在1301年把威尔士亲王之头衔加给不列颠王位的继承者。
在政局动荡、战事连绵的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封建君主为了使各级贵族在骑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业、效忠国王,除了利用贵族爵位科赐臣下之外,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划分为不同等级名分的勋章勋位,奖赏他们的战功政绩。
在英格兰,最著名的勋位是创立于4世纪中叶的嘉德勋位(theOrderofGarter)。据传,爱德华三世设立这个勋位是为了纪念一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庆祝攻陷加莱城的舞会上,姿态秀美的索尔兹伯里女伯爵落下一只蓝色袜带,被爱德华三世捡起,缠在自己的腿上,旁观者见了哄堂大笑,爱德华斥责他们说:“凡是认为这是坏事的人可耻“。以后这句话成为国王在1449年建立袜带骑士团和颁发勋位的格言,它同蓝色袜带和圣乔治十字架图形一起出现在勋章上,激励武士们在战争——当时主要是百年战争——中蔑视死亡,奋勇厮杀。爱德华本人也是袜带骑士团的成员。他与宠爱的武士围绕圆桌议事,共同进餐,多次主持武士们的比武演技,使已经衰落的骑士精神有所振作。并使嘉德勋位成为以后英国最诱人的贵族勋章。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伯爵则是克洛维王朝的军队指挥官。但因为往往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男爵则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子爵和侯爵是分别作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设立的。这些官衔在加洛林时代吞并采邑的过程中也被当成了采邑而继承下来,才慢慢变成爵号的(就像莱茵—巴拉定选侯自己是行宫伯爵但还是皇帝的骥厩总管。勃兰登堡侯爵还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样,他们的官衔也成了采邑只是拥有的人太少而没能成为爵号而已)。所以很多拥有领地但没有官衔的贵族,就以领地为头衔。中间加中缀词。翻译过来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门包括日后君临半个欧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这些没封号的家族里的。
………【资料二 格鲁吉亚(亚洲)】………
统计数据为公元1995年前后
★国名:格鲁吉亚(Georgia)
★面积:69700平方千米
★同北京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3小时;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
★国际电话码:995
★语言:格鲁吉亚语为官方语言,居民多通晓俄语
★货币:拉里
★民族:主要是格鲁吉亚族(70)、亚美尼亚族(8)、俄罗斯族(6)和阿塞拜疆等民族
★宗教:居民多信奉东正教,有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独立日:4月9日(1991年)
★国旗:呈横长方形,方与宽之比为5∶3。旗地为红褐色;左上角有两个小长方形,上黑下白。黑色象征刚毅的性格;白色代表神圣和圣洁;红褐色标志着格鲁吉亚人民在历史上的**斗争,象征胜利。格鲁吉亚曾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当时采用的国旗图案与原苏联相似,为左上角有五角星、镰刀和铁锤图案的红旗,旗面上部有一蓝条,以示区别。1991年宣布独立,采用上述三色旗为国旗。
★国徽:在一枚七角星内套着一个圆,圆面上一匹白色骏马飞奔在山峰之上,马上的骑士是英雄吉特里格奥尔基,他身穿铠甲,手持长矛和圆盾,白色披巾随风飘扬。骑士的上面有五枚小八角星,其间镶有太阳和月亮。
★自然地理:6.97万平方公里。位于连接欧亚大陆的外高加索中西部,包括外高加索整个黑海沿岸、库拉河中游和库拉河支流阿拉扎尼河谷地。西临黑海,西南与土耳其接壤,北与俄罗斯接壤,东南和阿塞拜疆及亚美尼亚共和国毗邻。全境约2/3为山地和山前地带,低地仅占13%。北部是大高加索山脉,南部是小高加索山脉,中间为山间低地、平原和高原。大高加索山脉有许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境内最高峰什哈拉峰,海拔为5068米。主要河流有库拉河和里奥尼河。有帕腊瓦纳湖和里察湖等。西部为湿润的ya热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干燥的ya热带气候。各地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海拔490~610米地带为ya热带气候,较高处气候偏寒;海拔2000米以上地带为高山气候,无夏季;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
★自然概况:位于亚洲的西部,有极小部分的领土位于欧洲。西部濒临黑海;北部连接俄罗斯;东南部与阿塞拜疆为邻;南部和亚美尼亚接壤;西南部与土耳其相毗邻。面积69700平方千米,海岸线300多千米。
境内山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以上。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的大高加索山脉有许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分布在东部的小高加索山脉最高海拔3300多米。中部为低地,低平辽阔。东部有草原分布,水草丰美。主要河流是库拉河和里奥尼河等。湖泊以帕拉瓦尼湖和里察湖较大。
属ya热带地中海气候,东部干燥,西部湿润。部分地区属高山气候,气候随海拔的高度而变化。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3—7℃,最热月8月的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在400—2000毫米之间。
自然资源较贫乏,有煤、石油、锰、铜等矿物,锰矿石储量丰富且质地优良。森林覆盖国土面积的40左右。水利资源较丰富。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2个自治共和国、1个直辖市、10个大区。
★首都:第比利斯(Tbilisi)
★主要城市
序号主要城市
1第比利斯
2库塔伊西
3鲁斯塔维
4巴统
5苏呼米
★人口:543.75万(1998年)。其中格鲁吉亚族占70.1%,亚美尼亚族8.1%、俄罗斯族6.3%、阿塞拜疆族5.7%。居民大多信奉东正教,少数信奉基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居民多通晓俄语。格鲁吉亚语属于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族,它有多种方言形式,通常分为东格鲁吉亚和西格鲁吉亚两个分支。
★简史:公元前6世纪,在现格鲁吉亚境内建立了奴隶制的科尔希达王国,公元前4—6世纪建立封建国家。公元6—10世纪处于伊朗萨珊王朝、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哈里发国统治之下。公元6—10世纪基本形成格鲁吉亚民族。8—9世纪初形成了卡赫季亚、埃列季亚、陶-克拉尔杰特三个封建公国以及阿布哈兹王国。13—14世纪蒙古鞑靼人和帖木儿先后入侵。15—17世纪初,格鲁吉亚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公国和王国。16—18世纪格鲁吉亚为伊朗和土耳其两国的争夺对象。1801年—1864年格鲁吉亚各公国先后并入俄罗斯帝国,改为梯弗里斯和库塔伊西省。1918年德国、土耳其和英**队侵入格鲁吉亚。1921年2月25日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12月,阿布哈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1年2月以后改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加入格鲁吉亚。1922年3月12日,格鲁吉亚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于同年12月作为该联邦成员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11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改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1991年4月9日正式宣布独立。1993年10月22日正式加入独联体。1995年8月,通过新宪法,定国名为“格鲁吉亚”。
★政治: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体制。第一部宪法于1995年8月24日由议会通过,从此废除议会制,实行总统制。总统和议会均由全民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直接普选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议会是最高权力代表机构和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司法独立,设宪法法院、最高法院、总检察院、监察院。最高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院长和**官由总统提名,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不少于10年。
★外交:主张在平等互利、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等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奉行均衡外交战略,密切与美国关系同时调整对俄罗斯关系;积极谋求与欧洲实现一体化;积极谋取经济援助;重视同独联体各国和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与中国关系: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格鲁吉亚独立。1992年6月9日,格鲁吉亚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经济文化:独立后致力于建立自由市场经济。农业主要为ya热带作物种植业、畜牧业。主产茶叶、烟草、柑橘、葡萄等。相应的烟草加工、葡萄酒酿造等农产品加工部门亦很发达。工业以电力、燃料、有色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建材为主。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重点,有许多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交通网稠密,以铁路、公路为主。铁路长1570千米;公路长21600千米;海运和空运具有一定的规模,里海石油运输管道已建成。
主要进口石油、化工产品、天然气、小汽车等;出口铁合金、葡萄酒、茶叶等。主要贸易伙伴是俄罗斯、土耳其、阿塞拜疆、德国、美国等。
主要高等学校是国立第比利斯大学。主要报刊是《格鲁吉亚共和国报》、《自由格鲁吉亚》等。有国家级的电台和电视台。
★旅游指南
☆库塔伊西:位于里奥尼河河畔,第二大工业城市,历史名城。公元前3世纪既见记载,后成为柯尔契斯等王国的都城。历史古迹很多,著名的是巴格拉特教堂、绿石教堂、格拉特教堂和修道院等。
☆巴统:位于黑海东南沿岸的港口城市和旅游疗养地。气候温暖潮湿,多种植橙、橘、柠檬、茶、桐树等植物,有绿岬植物园、茶场、古堡、地质博物馆等游览地。
☆哥里:位于首都附近,古老的城镇,公元7世纪始见记载。有历代民族志陈列馆、古教堂、剧院、斯大林故居等旅游地。苏呼米:黑海东岸的旅游疗养地。全年有220多天阳光普照,城四周是白雪皑皑的高山,景色十分美丽。有2500多年的历史,保存有城堡遗址、克拉苏里墙、古拱桥、泥泉、契娄洞等名胜。
………【通知】………
===========2006年4月==========
请读者们踩踩本人Qqzone,上传了和《魔法世纪编年史》对应的一些图片并配备了注释。尤其在相册中上传了《魔法世纪地图集》,是阅读本书的有利帮手。地址:。qzone。qq。
谢谢各位一直以来的支持!
===========2005年7月===========
自从7月重新开始更新以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对章节编号和前文的修订。
向主要修改内容向读者们通报一下:(没有出现剧情重大变化,老读者不必回顾)
1。章节重排
2。对于魔法世纪金钱度量重新定义
3。错别字修改
4。(重要)对于绫香特性的描述进行修改,以前有的地方模棱两可,现在已经修改
5。(重要)对于前文中不恰当和多余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对出现过的,不符合银狐性格的对话进行了删减和修改
6。段落标点重排
2005年7月4日(修改工程过半,预计8号左右完成,更新不断)
补充:经过一天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全部的修改,现在可以安心更新了!
2005年7月5日晚11点
★★★★★★★★★★★★重要公告★★★★★★★★★★
各位亲爱的读者,《魔法世纪编年史》在起点中文网首发从2005年1月31日开始,到今天7月26日,也已经将近半年了。半年的时间虽然不长,可也不短。能有50万字的厚重财富,也多亏了各位读者长期以来的支持和鼓励。一直关注本书的读者知道,此书乃本人大四开始写作之书,在5月之际,起点诚邀本书上架VIP,可是毕业设计的繁重和读者的热情让我放弃了机会。如今半年过去,本人也是社会人了,日常压力的渐多让我感到了些许困惑和不安。但本人激情之心依久,《银狐传》不能粗制滥造,更不能不写!很多忠实的读者都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拖延了三个月后,本人决定将本书上架。
上架后初步确定更新情况如下:近日将集中上传,待存稿上传完毕后,保证一周3~5次更新,每次更新字数4000+。公众章节在达到解禁要求后(至少6万字VIP稿件),将再行制定公众章节的更新进度。
如有特别情况或改变,将通过“公众章节的更新”和“书评区的公告”及时告知各位读者。
PS。最后更新了公众章节《第七十七章(下)》
PS。PS。厚颜推荐自己的另外一中篇《无底深渊》
2005年7月26日
………【望梅止渴(8月6日)】………
8。1
第七十八章银狐的对手(下):基拉和银狐的战斗终于展开了,带着绝对信心的银狐,如何击败他的对手?
第七十八章银狐的对手(下):特斯缇尼斯,银狐的下一个对手,银狐手中又有什么对付他的法宝?
第七十九章引爆之战(上):赌上雄鹰勋章的尊严,银狐走上了和特斯缇尼斯战斗的舞台!
第七十九章引爆之战(下):逼迫银狐使用出了冰拳的特斯缇尼斯,是银狐能打败的对手吗?
8。3
第八十章压制银狐作战(上):银狐居然被锁进石牢?为什么石牢旁会有七位五星魔法师?所谓压制银狐作战到底是什么?
第八十章压制银狐作战(下):三大院长和妮丝带着不醒人事的银狐去会议室干什么?银狐未来的魔法学习之路将发生变化!?
8。6
第八十一章命运之子恺撒的决断(上):恺撒的眼睛看到了什么,他的双眼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第八十一章命运之子恺撒的决断(下):众人的疑问,命运之子的真面目。面对选择,恺撒做出了如何的决断?
虽是望梅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