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重紫(重生)-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封信。我不敢截那些信,派了个心腹提前赶到宜兴的码头,守你十二哥的人……”说到这里,她脸色顿时有些苍白,沉默了半晌,才咬牙低声道,“那些信却是送给令则的。”

    如果不是两世为人,窦昭肯定会站在六伯母这边,想办法防患未然。

    可她知道前世两人是如何的恩恩爱爱,让她做那棒打鸳鸯的事,她还真的做不出来。

    “六伯母,你冷静点。”她和着稀泥,“这件事也许不像您想像的那样呢!想当初,纪表哥还不是隔三岔五就给我写几封信!”话音刚落,她就知道自己说话了话,再看纪氏,果然露出窘然之色,可话已出口,再解释就成了欲盖弥彰,反而更让人尴尬,窦昭只好装作从来不知道纪咏心思的,继续道,“令则表姐聪慧过人,诗琴书画都颇有造诣,十二哥又是是活泼好学之人,遇到了说得来的人,自然会有说不完的话……”

    纪氏一指就点在了窦昭的额头上:“你这榆木疙瘩!要是两人清清白白的,令纪为何不接你十二哥的信?为何不见你十二哥的人?你十二哥的人为何要偷偷摸摸地在外面另找落脚的地方而不敢大大方方地上书?”她一口气连问了几个“为什么”,望着窦昭露出几分困惑来,“你十二哥是不是对你说了什么?你帮着你十二哥打掩护?姊妹间,你十二哥和你是最亲近的……”说着,她神色一凝,端容道,“寿姑,你素来懂规矩,令则是韩家大归的姑奶奶,不比是寻常的表姐表妹的,这事要是传出去,只怕是令则从此没有立足之地,你十二哥也名声尽毁,前程无着!”

    窦昭不由暗叫“糟糕”。

    刚才只顾着劝六伯母了,却忘了露出惊讶之色。

    “没有的事。”她忙辩道,“我虽经历的少,可也知道轻重。十二哥什么也没有跟我说,是我自己猜的。”然后转移着纪氏的视线道,“那你没有想办法看看十二哥都跟令则表姐说了些什么?”

    正是应了那句“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纪氏那么精明的人也没有怀疑窦昭粗糙的解释,锁着眉头道:“我既然发现了,怎么没有拆你十二哥的信?可他信里全是些学问上的事……”

    窦昭忙道:“那您还有什么好担心的!看这样子,就算是十二哥有什么念想,令则表姐心里也是明白的。照我看,您不如继续让人盯着,两人相隔千里,时间一长,说不定也就淡了。何况还有令则表姐,她可不是个没主见的。”

    纪氏想想,这话也有道理。不由长长地吁了口气,绷着的心悬终于放松了几分。

    “你可不知道我这些时日都过得是什么日子?有心和你六伯父商量商量,是我让你十二哥去的宜兴,令则又是我的亲侄女,可若不和人说说,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就没有个安生的时候……我得早点帮你十二哥订门亲才是。”

    窦昭可不敢多话,问起窦德昌外祖母的病情,这才把话岔开。

    好在纪氏心结微解,人精神不少,除了自己的儿子,她心里还装着窦昭的事,生怕窦昭嫁到英国公府去受了委屈,倒把窦德昌的事抛到了一旁问起窦昭的婚姻生活来。

    窦昭自然是捡了好话说,而且宋墨也的确待她很好,相比她上一世,这桩婚姻更让人有盼头。

    纪氏听着露出欣慰的笑容来,约了她十月初十去开元寺上香:“那里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你去做场法事,求菩萨保佑你早点怀上麟儿。”

    窦昭脸色微红,小声道:“还是别做法事了,若是年底怀上再说。

    “也好!”纪氏想了想,道,“你如今是新媳妇过门,太明显,去开元寺做法事,反而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这件事就交给我了。”

    窦昭眼角微湿。

    只有母亲,才会这样事事处处为孩子考虑。

    她重重地点头,不想辜负六伯母的好意,嘻笑道:“那你去帮我在观世音菩萨那里求支好签!”

    “你这孩子!”纪氏笑吟吟地摇头。

    两人一起去了舅母落脚的地方,说了大半夜的闲话。

    第二天,窦昭催着六伯母早点回猫儿胡同:“十一嫂这几天就要生了,有您在,她胆子也大一些。”

    “我们两家住的近。”六伯母笑道:“她要是发作了,家里自然会来的报信的。”

    她的话音未落,猫儿胡同报信的人就来了。

    原来韩氏回去就发作了,她怕打扰婆婆和窦昭说话,没让人去报信,还好的是家里早有准备,稳婆和有经验的嬷嬷早就等着,尽管如此,韩氏是头胎,生了一夜还没有生下来,稳婆和嬷嬷都神定气闲的,倒把窦政昌吓坏了,忙派了人去静安寺胡同请母亲。

    这下子,静安寺胡同的人住不住了。

    舅母陪着六伯母去了猫儿胡同,把赵璋如丢给了窦昭。

    两姐妹在家里坐立不安。

    “真不应该把六伯母留下来,”生产是道鬼门关,窦昭自责不已,“有话什么时候说不好。”她小声地嘀咕。

    赵璋如则朝着西方双手合十地祷告:“十万要顺产,千万要顺产。”

    到了晌午十分,猫儿胡同那边传来消息,韩氏顺利地产下了一个七斤重的小子。

    静安寺胡同一片欢呼。

    窦昭和赵璋如赶去探望韩氏。

    孩子长得胖呼呼,像窦家的人,窦昭抱着爱不释手,赵璋如在一旁急得团团转:“给我抱抱,给我抱抱。”

    大家呵呵地笑。

    脸色苍白靠在大迎枕上的韩氏也不禁露出欢欣的笑容。

    纪伯母派了人去给槐树胡同的人报信,五伯母他们没到,宋墨却陪着窦世英一起过来了。

    窦昭大吃一惊。

    宋墨笑吟吟地解释道:“我陪岳父大人一起过来的。”

    我当然知道你是陪父亲一起过来的,可问题是你怎么会和父亲一道了的。

    窦昭在心里嘀咕。

    窦世英却笑逐颜开,揶揄地对女儿道:“砚堂过来陪我喝茶。”

    这家伙,就不能收敛点!

    窦昭瞪了宋墨一眼。

    宋墨当作没看见,给窦政昌道着“恭喜”。

    窦政昌乐得早不知道北了,团团地还着礼,道着“同喜”、“同喜”,逗得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赵璋如知道了就调侃窦昭:“我是陪着岳父大人一起过来的。”

    “糖水蛋都堵不住你的嘴!”窦昭去拧赵璋如的脸。

    赵璋如拔腿就躲到了六伯母的身后:“您看,您看,寿姑欺负我!”

    六伯母笑得眼睛成了月芽儿,随着她们闹腾,道:“有我在,她不敢把你怎么样?”

    赵璋如躲在六伯母身对着窦昭做鬼脸。

    舅母无可奈地摇头:“这么大的姑娘了,不说话的时候还挺好,一说话,就像那缺了根弦似的,以后可怎么办啊!”

    赵璋如的神色顿时黯了下去,又很快扬起笑脸,叽叽喳喳地和六伯母、韩氏说着话。

    窦昭看着,差点落下泪来。

    宋墨来找她商量给新生的孩子送什么洗三礼的时候,她忍不住把这件事告诉宋墨:“……只怕从前的娇憨都是为了让舅母放心!”

    宋墨就捏了捏她的手,安慰她道:“我外祖母从前常说,一根草有一滴露水,她只是机缘没到。”

    “但愿如此!”窦昭怅然地叹了口气。

    六伯父给孩子取了乳名叫“七斤”。

    窦昭也索性在静安寺胡同多住两天,准备参加了七斤的洗三礼再回英国公府。

    ※

    姐妹兄弟们,开始正常上班了!

    OX∩一∩KO~

    谢谢大家这段时间以来的包容和耐心的等候,明天开始把七月份欠得三更补上,还是老时间,中午十四点半左右更新,求姐妹兄弟们支持,投几给粉红票!

    谢谢大家!

    ※

第三百一十章 做媒

    在七斤的洗三礼上,窦昭见到了窦明。

    窦明穿了件大红色百蝶穿花的刻丝褙子,神情倨傲,不大理人,独自跟着众人身后,唱到她时,才上前丢了几个银锞子,倒是窦昭,身边围满了人,唱到她的时,大家还打趣:“我们要看看四姑奶奶都丢些什么,我们也跟着丢什么。”

    窦昭不免有些感慨。

    这一世,她像窦明似的,对窦家的事不太感兴趣,也就是来凑人数。但上一世,窦明却没能像她似的受欢迎。窦家的女眷待窦明客气有礼,却也不曾像待她这样巴结奉承,可见有些事,还是要各自。

    洗三礼的第二天,宋墨接窦昭回了英国公府。

    留在家里的高兴媳妇领着一帮子丫鬟媳妇婆子来给窦昭请安,说着她不在家时发生的一些事。

    窦昭端着自己惯用的粉彩梅花茶盅,喝着自己常喝的大红炮,靠着素心亲手缝制的大迎枕,不由舒服的吸了口气,在心里暗暗道着:“还是家里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嫁过来不过月余。

    到了晚上,小别胜新婚的宋氏夫妻自有一番闹腾,直到传来三更鼓声,才消停下来。

    宋墨像吃饱了的狮子,懒洋洋地抚摩着窦昭玲珑的曲线。

    窦昭却有些心不在焉。

    宋墨不满意了,把窦昭抱在怀里:“在想什么呢?那么出神。”

    “想表姐的事。”窦昭回抱着宋墨,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背,颇有些安抚顽皮小孩子别吵的味道。

    宋墨心中更是不悦,道:“表姐怎么了?”

    在娘家争娘家的气,在婆家争婆家的气,这是任何一个胸中沟壑的出嫁女子都知道的事。窦昭上一世。和窦家闹得那么僵,也不曾当着魏廷瑜说娘家的不是。可没有任何的犹豫,窦昭就把赵璋如的事告诉了宋墨,她心里隐隐有种笃定的把握,不管她如何的不堪,宋墨也不会嫌弃她,也不会因为她娘家的事笑话她。

    “我原来只当表姐有些没心有肺的,谁知道她心里却是最清楚明白不过了。”她感慨道,“做出一副不谙世事的样子。不过是为了安慰我们这些关心她的人。她越是这样,我就越想帮帮她。可这女子嫁人,像第二次投身似的,我自己的事都稀里糊涂,哪里还敢插手她的事。”

    这正是应了那句话。越是重要,越不知道怎么办好。

    宋墨贴着她的脸,在她耳边暧昧地道:“你喊我一声‘好达达’,我就帮你这个忙!”

    窦昭脸上火辣辣的,“呸”了他一声。

    宋墨自然不依,知道窦昭怕痒,轻轻地搔着她的腰肢。窦昭避之不及,清脆的声音仿若风中的银铃,撒洒一帐。

    两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滚到了一起……

    到底让宋墨如了意。

    他吻着窦昭的雪白圆润的肩膀含糊不清地道:“不就是找个男人吗?亲卫军别的不多,就男人多!你放心好了。让舅母在京都多留几日,我定给表姐找个如意郎君!”

    能进亲卫军的,家势出身都不错,这就有了个基本的保证。

    窦昭提醒宋墨:“我舅舅家是要招上门女婿!”

    “上门女婿更好。”宋墨心猿意马地道。“他们家里总有兄弟姐妹的。人托人,总能找到合适的。”

    这也是。

    何况宋墨怎么也比自己这个天天呆在内院的女子认识的人多啊!

    她打定了主意,因八字没一撇,没敢跟舅母交底,只说是十月初十要和六伯母去开元寺上香,让舅母和她一块去,还道:“据说开元寺里供奉的千手观世音菩萨求婚姻最灵不过了。”

    舅母果然动了心,决定过了初十再启程。

    宋墨却第二天就去了兵部,找到兵部武选司的郎中郑安:“我要年龄在十八至二十四之间,未婚,身高一尺七以上,相貌周正,非家中独子的近卫军名单。”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读过书的优先!”

    郑安愕然,继而已不可见地皱了皱眉头,道:“不知道世子爷可有皇上或是五军都督府、兵部尚书的手谕?”

    “没有!”宋墨神色坦然地望着郑安。

    郑安犹豫半晌,道:“请世子爷恕罪,亲卫军仍皇上禁卫,在保守皇上之责,名单不可随意给人。”

    宋墨点了点头,也不说什么,径直走了。

    郑安心中很是不安,但很快又释然。

    自然按章办事,就算是上峰责怪,也责怪不到他的头上来。

    可是到了下午,郑安就被自己的上峰——兵部右侍郎权子宜叫了过去。

    “上次出了丘灵卫之事后,吏部就直叫嚣着要查兵部近十年来袭职的名册,今天早上内阁集议的时候又旧事重提,我看不让他们查查,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权子宜笑咪咪地道,“你是兵部的老人了,又掌管着武选司,和吏部的那些吏胥常年长交道,都熟得很。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既要做得漂亮,又不能让那边挑出什么毛病来。”

    事情得来突然,郑安只好领着几个武选司老吏帮着兵部查名册。

    到了快下衙的时候,郑安自然要安排吏部的人吃饭。

    他回到司房换衣裳,却发现武选司主薄带着七、八个人在库房里抄着东西,一边抄,还一边道:“这相貌周正,要以什么为标准啊?”

    为了防止有人冒名顶替,每个人的体貌特征都会写在卷宗上。

    郑安立刻想到了宋墨的来意。

    他沉着脸进了库房。

    主薄立刻笑着迎了上来,殷勤地道:“安大人回来了?不知道有何吩咐?”

    郑安指着被翻得到处都是的名册,道:“是谁让抄录的??

    主薄笑道:“是权大人!权大人说,您今天要招待吏部的人,让我们不要麻烦您了。”

    郑安只觉得一口气堵在了胸口,却不能当着主薄说什么。

    他微微点头。慢慢地出了库房。

    身后传来主薄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声音:“你们快点,英国公世子爷说了,今天晚上就要!”

    他应酬完了吏部的人,心神不宁地回到了家。

    郑太太关急地问他:“出了什么事?”

    “没事,没事。”郑安摆了摆手,心里却像有层阴影似的,总觉得今天的事让他有些不安。

    宋墨用过晚膳,兵部武选司的名单就送了过来。

    他和窦昭坐在灯下一个个的看。

    “这个怎么样?”窦昭和他商量,“排行第三。家中有两个哥哥,两个弟弟,祖父曾任河南都司佥事。”

    “先放到一边。”宋墨看了一眼,道,“等会再选两次。”

    “嗯!”窦昭又拿起一份名册。“神枢营总旗,二十岁,形容俊朗,正四品同知,袭职……”袭职的通常都是支应门庭的,断然不会入赘而。她不由长叹了口气,把名单放到了一旁。嘀咕道,“不知道是谁抄录的这份名册,还挺机敏的,一人一张。若是全抄录在一起了,还得找个人帮着把筛选出来的人重新抄录一遍。”

    宋墨也觉得这个人办事很细致周到,笑道:“是武选司的主薄!”

    窦昭倒没有多想。

    只是过了两天宋墨去兵部,在权子宜面前把那主薄好好地表扬了一番。然后将和窦昭选好的名单拿了出来:“我有急事,请权大人请这几个人明天中午到英国公府走一趟。”

    权子宜笑着将名单交给了身边的一个吏胥。自己和宋墨说着话:“不曾想世子爷和沐大人也很熟。”

    宋墨笑道:“我和沐大人也不过是点头之交,倒是和嘉定伯颇有些交情。”

    通过嘉定伯指使沐川给他打招呼,结果还不是一样!

    权子宜觉得牙有点酸。

    两人呵呵笑着说些场面上的话。

    那吏胥进来回话:“已差了人一个个地去通知,明天下午一准能到。”

    宋墨笑吟吟地告辞了。

    权子宜却有些担心:“我看其中有两个是天津卫的,能赶到吗?”

    “六百里加急,怎么赶不到。”吏胥道,“何况我已经跟报信的人说清楚了,是英国公府世子爷要人,他们谁敢不来啊!”

    权子宜毕竟是有身份的人,对宋墨近日的举动虽有耳闻,却并没有放在心上,闻言奇道:“现在英国公府世子爷的名声这么大吗?”

    那吏胥是权子宜的心腹,直言道:“您就看他捉拿英国公府走水的那些盗贼,不管他是有心还是无心,这样大的手笔,就让人不由地高看他一眼。”

    权子宜轻轻地点了点头,翌日中午派了吏胥去英国公府打探:“看看人是不是都到齐了。”

    有二十好几个人呢!

    其中还有几个是勋贵之家的旁枝。

    一个时辰之后,吏胥屁颠屁颠地跑了回来:“大人,一个不落,全都到了。”

    权子宜五味陈杂,有些不是滋味。

    宋墨正和来者一个个的见面,一个个的说话。

    等在外面难免有沉不住气的,和面熟的窃窃私语:“知道叫来干什么吗?”

    “不知道。连五军都督府的几位掌印都督都不知道是什么事!”

    有人凑过来:“应该是私事吧?要不然怎么会在英国公府见我们。”

    “那也说不定。在私宅里见面不那么正式,就算是没有被选上,也无伤大雅。”

    和宋墨见了面的人心里更觉得没谱。

    怎么英国公府世子问的都是些宅院之事?

    诡异的气氛直到宋墨把所有的人见了一遍还久久未散。

    ※

    姐妹兄弟们,先补上7月9日的更新。

    O(∩_∩)O~

    PS:求粉红票!

    ※

第三百一十一章 人选

    那些人的议论事后自然一字不落地传到了窦昭的耳朵里。

    她不禁有些担心,对宋墨道:“得想个妥当的办法善后才是。都是近卫军里任职的,若是让皇上知道了,只怕会起疑心。”

    这样公然地调人进京,就是吏部,没有皇上的手谕,也不敢如此行事。

    她原以为宋墨会先挑两、三个人选见见,没想到把规模弄得这么大。她当时坐在屏风后面已有些忐忑不安。

    “放心好了。”宋墨不以为意地笑道,“我督管五城兵马司,选几个近卫军补充五城兵马司,再正常不过了。想必那些人的长辈都不会有什么异议。”

    近卫军虽好,可也要看在什么位置上。

    五城兵马司在皇城,专司协助顺天府、盐税课行事,就是个小小的胥吏,也有几分油水,又因为赵家是招赘,这次能入选的人全是那家中的次子或是旁支,这样的事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个好机会。

    宋墨做事,真的是很周全。

    难怪不管他怎么胡闹,到了皇上面前都有道理。也难怪他事到如今也没有被御史弹劾过。

    窦昭觉得自己只要全心全意信任宋墨就行了。

    “暂时就先拟定这三人,你看如何?”宋墨在名册上画了三个圈,递给窦昭看。

    从几百人选出二十几个人,再从二十几个人选出三个人,公主选驸马,也不过如此了,这次璋如表姐的婚事,一定能够解决!

    管她前世嫁的是谁,这一世那人到如今也没有登场。只好换个人了。

    窦昭直点头,到了晚上,不免又要让宋墨如意一回。

    第二天一大早,她挽了个漂亮的堕马髻就兴冲冲地准备去静安寺胡同。

    宋墨要和她同去:“若是舅母问起来,也有个说话的人。而且这三人还没有离京,趁这机会把人叫过来让舅母和璋如表姐亲眼看看岂不更好?”

    他很希望看到舅母闻讯后惊喜而感激的表情。

    这还是他自从娶了窦昭之后,第一次如此的兴致勃勃。

    让宋墨跟着一起去也好。

    这件事若是没有他,就成不了。

    等舅母知道宋墨做了些什么,肯定会更喜欢宋墨的。

    窦昭笑盈盈地点头。

    两个人像准备讨大人表扬的孩子。按捺着心中的兴奋,一起去了静安寺胡同。

    高升看到他们,吓了一大跳,忙道:“我这就去请老爷回来!”

    因为他们来之前并没有让人提前禀告,窦世英已经去了衙门。

    “不用。不用。”窦昭喜笑颜开地对高升道,“今天我是来找舅母有点事的,你陪着世子在花厅里用饭就行了!”

    高升的额头顿时就沁出一层汗,趁着小丫鬟给宋墨上茶的机会,悄声吩咐小丫鬟:“还不快去请猫儿胡同的两位少爷过来待客。”

    他第一次觉得,若是老爷坚决不纳妾,把十二少爷过继过来。也是件好事。

    窦昭哪里顾得上管这些,丢下宋墨就去了舅母那里。

    舅母看见她,神色大变,拉着她的手就是上下打量起来:“我的儿。你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回来了?是不是宋家欺负你了?你不要怕,舅母还没离京呢,自然会帮你出这个头!”

    “没有,没有。”窦昭笑得更欢畅了。见赵璋如瞪大了眼睛好奇地望着她,她把舅母拉到内室。“哐当”一声关了房门,请舅母到临窗的大炕上坐下,自己挨着舅母坐了,将写着那三个人履历的笺纸递给了舅母,“我想为璋如表姐做个媒,这三家都不错,您看看哪个更好?”

    舅母非常的惊讶。

    窦昭笑得眼睛弯弯。

    “你这孩子!”舅母回过神来,使劲地搂了搂窦昭,“嫁了人,就知道心疼人了。”

    窦昭嘿嘿地笑,从炕桌下摸了舅母的眼镜匣子出来。

    舅母架着眼镜,细细地看着那三个人的履历。

    不是将门就是勋贵,不用问,肯定是侄女婿帮的忙。

    舅母很是感激,握了窦昭的手:“替我谢谢侄女婿,赵家到底是读书人,还是找个读书人家的子弟入赘为好。”

    窦昭傻了眼。

    舅母心中过意不去。

    能找到这样的三个人,宋砚堂和寿姑只怕是花了不少的心思。

    她愧疚地道:“都怪舅母事先没有跟你们说清楚,让你们跑了弯路,你和侄女婿的好,我都记下了,以后有机会,让你璋如表姐报答你们。”

    窦昭不知道有多沮丧,可她看着舅母满是歉意的目光,不想让舅母心中不安,忙做出副生气的样子在舅母身上打着滚:“您也不早说。”

    舅母呵呵地笑,宠溺地揽着窦昭的肩膀。

    窦昭将三人的履历折成小方块藏在了衣袖里,出来见到赵璋如,只说是和舅母商量着十月初十去开元寺的事。

    这几年只要是有人避着她和母亲说话,多半是为了她的婚事。

    赵璋如已经习惯了,倒也不追问,嘻嘻哈哈地和窦昭说着闲话。

    窦昭想着在花厅的宋墨,要是知道这样的结果,他还不知道有多失望。

    而且她答应了他好多“丧权辱国”的条件,回去之后只怕还要多答应几件才能安抚他的心。

    窦昭长长地叹了口气,悻悻然出了客房,先去了宋墨落脚的花厅。

    宋墨正和窦政昌、窦德昌两兄弟说着话,一看窦昭的表情就知道这件事砸了。

    这可是窦昭头一次求他给娘家的人办事!

    他顾不得窦政昌和窦德昌,起身就迎了上去,低声道:“舅母有什么地方不满意?”

    这是想瞒也瞒不住的。

    “都是我不好!”窦昭歉疚地道,“没有打听清楚就让你做这件事……舅母想给表妹找个读书人家出身的女婿。”

    到底是经过大风大浪的,宋墨虽然有些失望,但也只在心中淡淡地一闪而逝。不像窦昭那么的失落。

    他沉吟道:“如果是这样,也不是不行,就是要多花些功夫和时间……你跟舅母说一声,我们回去再帮表姐找一找,总会找到合适表姐的人。”又道,“舅母还提了其他的条件没有?”

    窦昭摇了摇头,手搭在了宋墨的胳膊上:“舅母恐怕还是想赵家能出读书人!”

    宋墨笑着安慰她:“没事,看我的!”

    两人正说着话,身后传来一阵干咳。

    窦昭和宋墨回头。看见窦德昌朝着他们挤眉弄眼:“四妹妹,这可是在娘家,你们有什么悄悄话,回家去再说。”

    窦政昌觉得这话说得有点过份,警告地喊了声“德昌”。

    窦昭却瞪了窦德昌一眼。

    这个十二哥。自己的事还一塌糊涂,倒管起她的事来!

    内敛的窦政昌看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四妹妹素来端穆,想不到也有这样娇俏的时候。

    他打着圆场:“也没有外人,快进来坐。我听砚堂说,他在西山的别院养了十几匹好马,哪天我们一起去看看?”

    宋墨也不客气,和窦昭大大方方地进了花厅。笑道:“十一舅兄若是喜欢,我让人送你两匹温驯的母马就是了。”

    “不用,不用。”窦政昌连连摇手,“这马生来就是要在外面跑的。家里没有那么大的地方,你送给我也不过是让它们受罪,还不如想骑马的时候就去你的别院里看看。”见宋墨还要劝他,他又道。“我总不能看见什么喜欢的就全都搬回家吧?有时候欣赏也是一种乐趣!”

    宋墨笑着应“是”,心中却对窦政昌非常的欣赏。

    几个人聊着天。舅母那边已经收拾停当,叫了高升家的进来,递了她张五十两的银票:“今天我做东,请四姑爷和四姑奶奶在家里用膳。”

    “哪能让您出银子!”高升家的不敢要,舅母执意让她拿着,她只好去禀了窦昭:“舅太太让、让我们留四姑爷和您在家里用膳。”

    窦昭正心疼宋墨白忙一场,笑道:“跟舅母说,我们要吃八珍八宝。”

    高升家的见窦昭如此的好兴致,还和舅太太开着玩笑,也跟着高兴起来,笑着曲膝应喏,去了厨房。

    窦德昌就拐了拐宋墨,用大家都听得到的声音悄悄地道:“看见没有?是个皮里阳秋,只进不出的。你以后可有福了,把静安寺胡同全扒拉到你们家去了。”

    宋墨哈哈地笑。

    觉得窦德昌也是个妙人。

    屋里的气氛就更好了。

    有小厮进来禀道:“宋先生和宋公子过来了,说是明天就要起程回老家,来给老爷辞行的。”

    窦政昌忙道:“快快有请!”

    窦德昌就向宋墨解释:“宋先生是七叔为四妹妹请的西席。四妹妹嫁了人,宋先生就辞了馆,原本准备吃了四妹妹的喜酒就回老家的,遇到了在京都的同窗,就在京都游玩了些日子。宋公子是宋先生的族侄,父母双亡,一直照顾着宋先生的起居。”

    说话间,宋墨就看见窦政昌陪着一老一少两个青衫文士从抄手游廊走了过来。

    宋墨不由问道:“宋家是读书人家吧?”

    窦德昌“嗯”了一声,道:“祖上也曾有人出宦,虽然不怎么显贵,在他们老家也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了。”

    宋墨眼睛一亮,朝窦昭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