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花图卷-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帝尧和帝舜都是凡人,根本不像黄帝,能驱使诸神,都没神通。
没神通也就算了,偏偏在大地上就活动着这么一群人,大家都知道他们有着非凡的力量,当时神人混居,他们也在地上活动,老在你身边晃,今天杀个啥怪兽,明天灭个啥怪兽,很烦人啊。
这种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炎黄部落联盟,当年黄帝拉了很多神族部落进来,这种有神通的人还非常多,问题就更严重了。
最终矛盾激化了,舜帝以治水不利的理由诛杀了天神鲧,却又命令他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从传说来看,天神鲧偷天帝息壤治水,其实是一片好心,就算不成,也不能怪人家吧,是方案不对的缘故,前一个治水不成功的共工也只是被流放了而已,但鲧偏偏就被舜帝杀了。
天神鲧的后裔就是后来的东夷,大禹领着他们接着治水,这次采用疏导的办法,终于解决了问题,在长时间的治水过程中,大禹都事实上脱离了舜帝的管制,一个人在外面自己就是老大,手下汇聚起了一批忠实班底,这些人很可能都有神通。
随着治水的不断成功,大禹的威望越来越高,而且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品德也很高,老百姓都很敬仰他,而同时期的舜帝却开始年老了。
当时蚩尤九黎氏的后裔三苗已经被舜帝降伏,流放到西方去了,外部的敌人已经解决,内部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所以,治水成功的那一刻,一切如同预料闪电般发生了。
虞舜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大禹,这是第二次禅让。
然后虞舜被迫以老年之龄南巡,到后来的湖南北部一带,可能就是在这里,他遭到了残留的三苗贵族的刺杀,死在了苍梧山。
虞舜死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南下寻找他的尸骨,没有找到,只留下一段湘妃竹的传说。
大禹又称夏禹,是为有夏氏,他的父亲是天神鲧,天神鲧是东夷人的始祖,后来大禹在会稽山召开诸侯大会,斩杀迟到的防风氏,从此有夏氏威震天下,不久夏禹身死,他的儿子夏启建立夏朝,西方有个叫有扈氏的部族不服,被夏启击败,此后夏朝就巩固了自己天下之主的威权,直到夏桀残暴,被商汤取代。
这个没有历史记载的夏朝,很明显是一个东夷人政权,并不是以炎黄部落联盟为基础的,一直到后来,截教扶持商朝,阐教扶持周朝,炎黄部落联盟才卷土重来。
大禹的有夏氏,代表的其实就是人皇一脉,曾经在虞舜之后建立千年统治,直到后世西周灭商,东夷人仍在东方保持强大的力量,商纣就是因为把主力调去征讨东夷,结果被西周乘虚而入,牧野之战时只好组织了一批奴隶上阵,奴隶倒戈,商朝因此灭亡。
封神之战的时候,老子做歌说,“一统华夷属道门”,盖此时东夷仍存。
周朝的时候,华夏一词正式出现。
华者,炎黄也,盖炎黄皆出伏羲女娲华胥氏,是故以华自称。
夏者,夏禹有夏氏也,又名东夷。
华夏民族自此成焉。
又有夏氏究其源头,亦出伏羲女娲华胥氏。
是故华夏又称中华。
为万国之中,为华胥后裔,至尊至荣,至高至贵,吾民莫忘也。
第五章 共三光而永光
共工撞不周山,以天柱折断为标志,此前为天地玄黄世,此后为宇宙洪荒史。
天柱折,是道纪起始。
自天柱折到姜子牙封神,雷火瘟斗、三山五岳、周天群星列宿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俱都在位,天庭正式统治三界,这段时间便是释迦摩尼如来所说过去庄严劫,是过去诸圣的历史。
自封神而后,到耶稣降世,并于十字架上受难复活,这段历史,便是现在贤劫。
在现在贤劫,神仙两道的冲突并未结束,是在冲突中融合,融合中冲突。
由于炎黄和东夷在周朝时已经融合,华夏民族已经形成,这次冲突其实是外来的,根源在被驱逐的三苗西戎一系。
且说西周末年,犬戎攻破镐京,这个犬戎就是三苗所化西戎的一个分支。
在这次事件中,有一个势力脱颖而出,就是后来的秦。
秦的先人是非子,他是给周王室放马的,因为养马养的好,所以周王室赐给了他一小块封地,这就是秦的起源,最初秦只是一个王室附庸,地位很低,除了养马之外,秦整天就忙着和戎的作战,因为周王室赐给的这块封地在甘肃天水,和当年帝舜迁三苗的地方靠的很近,西戎在这里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实力,秦必须得不断的打仗,才能生存下去。
当时秦受戎的文化影响非常大,后来秦东迁后,被山东国家看着是野蛮人,非诸夏之国,有很重的西戎文化烙印,也就是三苗西戎一支传承下来的东西。
犬戎攻破镐京的时候,是秦为当时的平王东迁提供了武力保护,平王很感激,把秦的地位从附庸提高为国,从此,秦在名义上就和山东国家平齐了,都是周王室的诸侯国,可以平等的打交道了。
而且秦还得到了一个更大的实质性收益,因为周王室东迁,犬戎又被打退了,原来的镐京地区就无主了,这是原来周王室统治的核心地区,西周在这里经营了多年,虽然遭到了战乱的破坏,但是剩下来的还是很可观的,这些都归了秦。
随着秦的东迁,他接收了周王室迁都后留下的政治遗产。
从此秦就不怎么和比秦更野蛮的戎打交道了,而是一心和当时被认为是文明之国的山东国家打交道。
因为接收了周王室的政治遗产,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秦一出场就是霸气十足,而且随着诸侯兼并战争的不断进行,秦的力量越来越大,到了后来战国只剩七雄,明显以秦为首。
后来始皇帝嬴政扫平六国,一天下,建立了秦朝。
秦朝也有祭祀,他的祭祀和周朝不同,周朝讲的是敬天法祖,天是洪钧所立之天,祖可以追溯到伏羲女娲,是神仙合流的,秦朝不是,他是祭的天帝,因为秦自认居水德,所以只祭四方天帝,不祭黑帝。
这个很明显是从西戎学来的,因为当时东方的文明程度已经很高了,所以大规模的超自然力量已经彻底退出了舞台,不再是尧舜禹时代那样神人混居。
春秋战国便是佛门所说现在贤劫,事实上就是神仙末世,当时对这种超自然力量,便已是将信将疑,到了后世,明朝的时候修贺知章庙,在地下挖出了七尺长的一截小腿骨,根据《会稽书》记载,防风氏身长一丈,刑者不及,乃筑高塘临之,故曰刑塘,发现小腿骨的地方刚好和传说中夏禹杀防风氏的刑塘对上,当时人便认为这就是夏禹所杀防风氏的小腿骨,但再到了后世,便被人嘲笑,说这小腿骨,其实是恐龙骨,哪有那么大的巨人。
有信不足,有不信。
现在贤劫时便已是如此。
诸子百家,都是讲的思想竞争,最牛的是老子,他根本就不传道,还要人家哭求跪求裸身求,才码了五千字,就开了道门一脉,真是牛的没边了。
更牛的是,他还在做图书馆馆长的时候,一个字没码,大家就公认他是圣人了。
对比其他,释迦摩尼还要讲经四十九年,耶稣老是搞一些神迹糊弄百姓,死后还有人骂他死而复活是作伪,真是不能比啊。
太上,真圣人也。
且说因为没有直接的神通对抗,在当时的东方,要看双方势力消长,看祭祀对象便可以了,祭天帝就是人皇一脉占了上风,祭天就是人道一脉占了上风。
秦朝祭天帝,是人皇一脉占了上风。
更通俗一些说,秦朝是法家主导,山东六国是儒家主导。
两者在治国思想上是截然不同的。
此后中国政治文明,就有两个渊源,一个是长安,代表的是秦朝的传统,一个是洛阳,代表的是西周的传统。
这两个又各有所本。
儒家创始人孔子是鲁国人,夫子述而不作,他述的是周公之礼,也就是周朝的政治文化制度,他曾向老子问道,不知道老子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但道德经中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这应该便是老子对此的所有观点了。
儒家思想其实是和老子之道一脉相承的。
而法家的思想,韩非子集大成,曰法、术、势,这三块内容加起来,其实就是帝王术,而且秦国祖先的来历也非常有意思,据说是吞了一枚玄鸟蛋后产下来的,开创秦国的第一代王也叫非子,很能引起联想,这个“非”,看字型很有点传说中六翼炽天使的模样啊。
至于为什么表现为法家,可能和帝俊原来是日神有关,日神管理太阳运行,那是一刻都不能差的,要求非常严格,一切都要制度化,不能错乱。
结合神话传说中帝俊和上帝的性格形象,主要有两点,一是严厉高傲,有时候不近人情到残酷,二是非常讲究守法立约,表现是和犹太人立约,要求他们守他的法,而且言出必行,的确有法家的模样。
到了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也跟着祭祀天帝,而且加了一个,五方天帝都全了,因为刘邦没嬴政那么狂妄,他自称是赤帝子,地位比天帝低,而嬴政那个,只祭四方天帝,根本就是自居黑帝啊,后来汉武帝又加上了后土、太一两位神祗,一共七位神。
如此说来,岂不是西汉的时候也是人皇一脉占了上风。
那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是怎么回事,儒家的大一统又是怎么回事,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又是怎么回事,汉时的儒法合流又是怎么回事,便说不清楚。
其实当时的确是人皇一脉占了上风,看盐铁论一书,是记载汉武帝一朝时朝野关于政策的分歧的,法家和儒家的支持者争论的很厉害,观点针锋相对,而且看上去还是儒家一方占了上风,但是请注意,当时法家支持者一方才是当权派,儒家一方的,用后来的话来说就是在野派,只是声音大,其实没用。
实际西汉政府执行的政策是法家的政策,当时儒法合流是法家吸收儒家,而不是后来认为的儒家吸收法家,后世董仲舒的地位很高,但当时,董仲舒就是个学者型官僚,武帝时候执政的是桑弘羊之流,都是法家,要不就是卫青霍去病这种开拓进取型的兵家,武帝的朝廷中儒家其实是说不上话的。
在秦和西汉时期,人皇一脉的力量其实要比人道一脉更强。
这时,人道一脉的绝地反击开始了,信号是祭祀对象的变化。
成帝的时候,首次改天帝祭祀为祭天,不再祭天帝了,虽然中间有反复,但是最后还是向祭天改变,然后,然后西汉就事实上灭亡了。
这个成帝,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皇帝,但那两个和傀儡差不多,其实这个汉成帝就是实质上的西汉的末代皇帝,西汉就是亡在了他手上,整件事情的经过,和商末旧事有七八分相似。
先是,有美女进宫,这就是名传后世的赵飞燕,她也和妲己一样,有个妹妹,叫赵合德,因为武帝的时候扩张太甚,当时不同后世,这种扩张只能带来政治上的影响,不能带来实质的经济利益,所以武帝时是汉人最强盛的时期,但武帝末年,汉朝攒下来的底子就撑不住了,国库没钱了。
内部争议很大,武帝一朝末期,事实上汉朝已经开始收缩,在中亚占下的地盘也不要了,反应在祭祀上,先是开始消减对天帝的祭祀,最后干脆就不祭天帝,改为祭天,理由是这样比较省钱。
再然后,成帝做出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和当年商纣一模一样,因为宠爱赵飞燕,害怕自己两个儿子将来危及到这两个妃子,所以成帝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赵飞燕却没能给汉成帝生下儿子,为了求子,成帝又开始恢复祭祀天帝,但不久后又改了回去,开始祭天。
求子一事,在后来看来颇为荒谬,但是在汉成帝之前,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公元之前,无论东西方,都有一种流传很广的传说,就是王朝的始祖,他的诞生都是上承天命,都是他的母亲忽然就受孕了,这种传说公然的记载在正史上,例如中国的玄鸟生商和西方的耶稣降世。
而且这其中还有更奇怪的一件事情,就是他们都是有感而孕,所感的东西都近乎相同,在东方是玄鸟,玄鸟就是黑色的鸟,说玄鸟生商,接着,秦朝的祖先,也是吞了玄鸟蛋后产下的,也就是说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商朝和秦朝的祖先,都是吞了玄鸟蛋后产下,两者的过程完全一样,其实是同一个祖先。
再然后是西方,耶稣就是无父而孕,但没说是感了什么,但也有很奇怪的地方,罗马帝国,还有后来的美国,国家象征都是黑鹰,联系到这二者都是基督教占主流,这玄鸟或是黑鹰,应该就是天使集团在上古时的图腾,代表的是有翼一方的势力。
殷商、大秦、罗马,都是有翼系的,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加起来正好一千年。
封神一书中描写陆压外貌的时候,说陆压是矮道人,穿大红袍,异相长须,后来万仙阵一节的时候,又说陆压从空中飞来,撞入万仙阵内,这个描述,可不是什么好描述,因为封神一书里直接用飞一词来描写的,都是天生有翼的生灵,这么写其实就是说陆压的原型就是一只鸟,和孔宣大鹏等人一样,都是用翅膀飞的。
上帝即路西法,为六翼天使,耶稣即陆压,为金乌。
汉成帝祭祀天帝求子,但是没成功,真实的原因,应该是帝俊当时已经被陆压击败,堕落为路西法了,自然不可能成功,所以成帝无后,他挂了之后,政权事实上落到了外戚手中,便有了王莽篡汉之事。
西汉就这么窝窝囊囊的亡了。
曾经封狼居胥,威震世界的大汉,就这么窝囊的亡了。
真是让人吐血啊。
虽然问题不少,但当时西汉还远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灭亡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成帝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导致自己无后,结果政权落到了王莽手里,后来王莽乱搞的时候,动不动就是百万大军,这都是继承下来的汉朝遗产,可见当时西汉的力量还是很强的,实在是窝囊啊。
西汉末年还有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当时的普遍信仰竟然是西王母。
在这之前,西王母也就只是传说中的一个女神,从穆天子见西王母的故事看出来,西王母是外族神,是上古神,是女神,很强大,地位很高,这样的女神,获得一定的信徒是肯定的,但普遍信仰就有问题了。
当时必然在背后有一支力量在推动,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何况当时连天帝都不祭祀了,为了省钱改为祭天,本族神都拜不过来,却偏偏拜一个外族神,没钱还这么搞,问题太大了。
这根本不能用普遍的文化缺失一类的东西来解释,当时离封狼居胥还不久,堂堂汉人,不至于迷失到这个地步,能够在那时候形成对西王母的普遍信仰,就是必然有人在幕后推动,才能有这个效果,其他都不可能,几千万人啊,忽然都信西王母,这是何等可怕的一件事情。
西汉之后,先是王莽新政,之后东汉建立,迁都洛阳,继承周朝传统,改为祭天。
同时期在天竺,佛教建立,婆罗门神族被打压,因为佛教在天竺完全是无中生有,释迦摩尼说的过去庄严劫诸圣,指代的是谁便很可玩味了,显然不是婆罗门诸神,释迦摩尼就是指的道门三清和西方二圣,以及伏羲女娲两位圣人。
这七人在封神一书中都有明确记载,都是圣人。
释迦摩尼称过去庄严劫中诸人为圣,而不是佛或是神,盖释迦摩尼才是佛祖,在释迦摩尼之前,其实并无佛一说,阿弥驼佛虽是万佛源流,但不是佛祖。
就和洪钧称道祖一般,是先有洪钧后有天,释迦摩尼称佛祖,是先有释迦后有佛。
其他如神农轩辕,也和伏羲统称三皇圣人,周文王,当时也称西方圣人,但这三人并不是真圣,这是可以肯定的。
在西方,耶稣取代上帝,耶稣是陆压道君转世,和道门关系很好,从此上帝的形象就是理性神和人格神的合一,在基督教中更是被彻底虚无化了。
说到上帝,给人的印象不再是旧约中出现的那个严厉高傲言出必践的形象,而是泛化成创世大能的一个人形化身,其实就是大道的人化。
人皇一脉和人道一脉正式合流,以玄门为主,完成了整合。
现在贤劫结束。
一个以天庭为主,佛道对抗的三界格局形成了。
从此就是佛道的历史。
再没有大规模的超自然力量。
当年的一切,都成了神话,成了传说。
想到这庄周不由叹息一声,这时庄周正本清源,神话传说中三大形象,蛇身、牛头、有翼,都条分缕析,清楚明白,知道天柱折后,实实只有三位天帝,一为女娲,人首蛇身,是人皇九头氏传人,修天地玄黄气,曾补天造人,一为伏羲,牛头,修五行八卦,续女娲之后为天帝,曾在伊甸园外布诛仙剑阵,一为帝俊,六翼,原是玄黄世的日神,继伏羲之后为天帝,是光明源流。
其他如神农、轩辕,都只是天子,不是天帝。
蚩尤争霸不成,被轩辕所杀,不曾为帝。
庄周明古始,知道纪,宇宙洪荒史都通透无碍,这里是孔雀国主专门奉献给上仙庄周修身养性的,也没人前来骚扰,不觉已是深夜,庄周站在那里,却只觉得心中一阵阵的发冷。
阴暗笼着他的身形,庄周站在那里,久久不动,就好似石雕一般,失去了知觉。
也不知道是一个时辰,还是两个时辰,他终于抬起头来,迷惘的望着夜空,幽幽的吁出一口气,就在这时,似有所感的往东天望去,正好一道光传进他的眼中,却是启明星升起来了。
庄周嘴角不觉溢出一丝笑意,“这启明星倒是我的福星,能知上帝源流,实是落在这颗星上,当日在小洪荒,证本心生生不灭,亦是拜这星所赐,说来和我真是有缘了。”
想到这里,他嘴角忽然裂开,笑意越来越大,终于不可遏制的大笑出来,“是了,却是我想差了,本源之上,圣凡一体,无有差别,人人可为佛陀,人人可致尧舜,盖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圣凡之别,也不过是为与不为罢了。”
这话说完,庄周便沉默下来,默默的盯着那启明星,一动不动,仿若雕塑一般,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时太阳升起,他心中微微一动,忽然贯通,便立一誓,誓曰,“天地玄黄立大道,头顶星空志岂狂,此身虽同天地老,三光纵灭性还存。”
这一刻,庄周终于大彻大悟。
这是证圣之誓,纵然三光尽灭,此心不易,此志不移,再无任何事物可动摇。
知古始,然后明道纪,明道纪,于是坚道心。
道心坚,而后能其他。
庄周意识海中三光都是大放光明,和先前心光不同,先前心光只是光明璀璨,这时心光,一样光明璀璨,却是纯之又纯,粹之又粹,是初光,是始光,无丝毫瑕疵,通透光明,圆润无暇,虽是三光,却连成一体,在意识海中只有一道光华流转不息。
除了这道光,再没有其他了。
他之前虽也明心见性,成佛陀果位,终究不是自悟,仍然不算彻证。
彻证者,一切通透明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不但如此,更要完全契合自身,自悟自修自证,自身便是标准,能让后来人亦从自己这条路走,这才算是彻证,如庄子的至人,释迦的佛陀,都是如此。
道心是一切修行之基,至于道骨道体之类,不过皮相,倒是无碍,唯有道心,是一切的根本,要证大道,却是万万少不了这个的,这道心却也是庄周所缺,想想也可笑,他修行至此,已是神人境界,却仍是道心不坚,此是万法末世之人通病流俗,无可改也。
庄周此刻道心生发,欲共三光而永光,明心见性便水到渠成,融会贯通,为“太一”。
太一者,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暗含浩然正气不动心心法,贯通过去现在未来,得轮回海运本性的不移不易亦不灭,又能生发万物,正契庄周之道,是一切的始基。
庄周之道,虽也名为太一,却和东皇太一的太一不同,讲的不是包容一切,而是生发一切,是太初元始,得东皇太一大道精华之余,却是更纯更粹。
盖东皇太一之时无玄门,而庄周之世,有洪钧大道,取长补短,自然容易。
至此,庄周以太一为基,证得本心的生生不灭和天人化生至高要义,不但是神人,更是能独辟一道,为大宗师,修行通透圆满,只待星辰道大成,便立刻和轩辕黄帝、释迦摩尼等一班大佬比肩,成无上神人。
无上神人者,金仙第二重圆满,在道门为大罗金仙,在佛门为大觉金仙,都是天道法则下的究级,再进一步,便是圣人。
第二重功夫圆满,本身修行体系便圆润无暇,再无瑕疵,若是只在第一重,于道门而言,此等金仙可能三尸未斩,尚要沾染红尘杀劫,于佛门而言,可能只是明心见性,虽为佛陀,却无降魔之大法力,此皆修行未臻全功,尚有瑕疵。
自辟道路者,为大宗师。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六章 孔雀国主再问道,庄周开示真功德
且说孔雀国主得庄周秘传了截教五行炼体大法,当真是欣喜若狂,以为长生有望,连一干妃嫔也顾不上宠幸,每日匆匆上完朝,又给庄周请安,便一个人闭门苦修,一心一意要证那长生不老。
孔雀国主是聪明智慧天子,庄周所传又是截教五行炼体大法,这是当日碧游宫中通天教主亲自传于金灵圣母,金灵圣母又传于庄周,其中并无水分,孔雀国主虽然只是得了筑基一段的口诀法门,也是不同凡响,进度惊人。
这法门和世间武者先通十二正经后至奇经八脉的法子不同,而是入手便修的奇经八脉,通了八脉之后便引气入体,一气贯通全身,无有内外,又用四象五行之理,借风生火,借火生土,借土生金,借金生水,借水生木,借木生火,最后借火炼体,当真是炼体的好法门,是修行之捷径,非旁门外道可比。
国主享国多年,对世间繁华当真是心若止水,兼又聪明智慧不缺,此刻痴迷于修炼,所修还是正宗,进步如何不快,短短时日内便已通了全身经脉,筑基大成,一气贯通全身,开始借风生火。
这火是人身的三味火,一旦修成,便觉精神爽利,国主感到自身变化,只觉精神百倍,当下自思,“仙师果然没有骗我,此的确是无上妙道,由此可得长生。”
孔雀国主满心欢喜,收了功出关,便见有太监上前小声禀报,道仙师庄周在宫门口屹立了一夜之事,国主心中一惊,连上朝也顾不上了,只道一声,“今日朝事暂罢。”
庄周是孔雀国主那尚未出世的女儿之师,更重要的是,庄周曾传国主截教五行大道,是国主授艺之师,听说庄周无故站了一夜,国主如何能不上心。
当下国主急急出了宫,过游廊,穿花园,过了一座石桥,又穿了一道门,过了文华殿、长青殿、九间殿,才到庄周所在,南华宫。
国主在外面让太监整了整衣饰,这才肃容通报,“仙师,弟子求见。”
这南华宫是庄周在人间停留时暂居之所,除庄周外,便只有几十个品貌贤淑的宫女洒扫伺候,此外一个太监也无,当下有宫女上来通报,庄周闭目良久,才道,“让他进来吧。”
孔雀国主屏息敛气,进了宫门,盖这时他已知庄周是真正神仙中人,一丝也无虚假,又自己体会到了修行的魅力,态度比之先前更是恭敬十分。
到了座前,只见庄周一人盘坐上首,闭目养息,国主不敢打扰,在旁边恭敬跪坐了,有一炷香时间,才见庄周睁眼,道,“你不去处理国政,来此何事。”
国主忙欠身答道,“仙师,今日罢朝一日,弟子无事,便先来向仙师请安,不意打扰仙师休息,弟子实在惶恐。”
庄周点了点头,道,“来了便来了,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你有事便说吧。”
孔雀国主本想问庄周为何站了一夜,是否有所变故,却不敢问出口,当下恭敬道,“弟子近来修习仙师所传妙法,略有小得,越发觉得大道玄妙,其中有无穷玄奥,不觉向道日虔,而今弟子意欲传旨在孔雀国内立道教为国教,并广建庙宇,供奉三清,香烟祭祀,祈冥冥福缘,导民心向善,有无量功德,不知仙师意下如何。”
庄周不由失笑,道,“导人向善尚可,立道教为国教,广建庙宇,这却不必,太上骑青牛出函谷,不过一人一牛,何曾在意这些,你即说功德,可知何为功德。”
孔雀国主道,“自然是建庙宇,香烟祭祀,抄经书,广道门教化,行善事,常与方便,与善人,不灭慈悲,佛道功德,大抵都如此。”
庄周摇头道,“这些虽是功德,但只是小道,我这功德,只为发大乘者说,只为最上乘者说。”
孔雀国主不觉坐正身体,恭声道,“求仙师慈悲。”
庄周道,“明心是功,见性是德,功德无数,是功德第一,虽立恒河沙数庙宇,虽抄恒河沙数经书,虽行恒河沙数善事,有无量功德,仍不及此,是故明心见性第一功,非发大乘者,非为最上乘者,不能得此功德。”
孔雀国主心中欢喜,恭声又问,“而今弟子愿发大乘心,祈仙师再行慈悲,教弟子如何得了这份功德,弟子感激不尽。”
庄周暗想,“明心是功,见性是德,这是佛门修持佛陀果位的法门,盖金仙以有为法尽头,元神大圆满,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标准,此后便是金仙,佛陀以无为法第一重,至人无我为标准,此后便是佛陀,是故成了佛陀之后可能无降魔大法力,被人一板砖拍死,成了金仙之后也不是便高枕无忧,虽有无量神通,却须防三尸未斩,因果纠缠,陷入红尘杀戒之中,此是定理,若是不证佛陀果位,不能斩去三尸,明心见性,虽是金仙,也一样经受不住业力,唯有明心见性,才不受此困扰。”
“何为佛陀,明心见性,能辟业力者为佛陀,是故世上,唯有佛陀不惧红莲业火,其他虽是大罗金仙,也要小心谨慎,勿令业火缠身,以致永世沉沦,不得超脱,也因明心见性,便是佛陀,是以是功德第一,超胜其他一切功德,而今孔雀国主问我如何求这份功德,其实便是问我如何证佛陀果位,也罢,看在金灵面上,便传他一个法儿,至于成与不成,却与我无关了。”
庄周便道,“也罢,我便传你个法儿呗,此法出自心经中一句,照见五蕴皆空,其中关键,又在一个照字上,传自观世音菩萨,是菩萨道的法门,我今传汝,汝可用心修持,渐见五蕴皆空,这份功德便得矣。”
说着便和国主解释其中关键,且说庄周自己悟得太一,太上又在函谷开示太上忘情之法,甚至连释迦摩尼如来都在金刚经中传下法门,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都是无上降心妙法,庄周却独独只传了一个菩萨道的法门,并非庄周吝啬,而是人之根器有深有浅,以国主的天分,便只能修这菩萨道的法门,太上和太一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