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亲临东周-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谴蠹叶汲⒁怀ⅲ

在云梦,也就是被水匪打劫的地方,楚昭王感慨万千,这就是寡人最狼狈的地方啊!楚昭王让人在此修筑小城,方便过往旅人。

子西和子期早就在郢都外恭候楚昭王,劫后余生,沿途遍布白骨,君臣都是泪如雨下。

要说楚昭王在这次劫难中一点感触没有,那也是不对的。流亡的生活胆战心惊,他也明白,自己必须努力了。

这一次回宫,拜见母亲伯嬴之后,楚昭王就在斋宫居住,并没有回到繁华的宫殿。先祭祀祖先,之后阻止上朝。

在朝堂上,群臣恭贺楚昭王平安归来,但是楚昭王却先说明自己是这次劫难的罪人。

的确,您逃跑的速度太快了,不是一般人还真撵不上。

各位大臣当然不敢言语,这时候说什么好呢?说您其实挺好的,现放着被吴军折腾的稀碎的楚国,就在眼前,明摆着说瞎话。说都是您的不是,那不是冤枉人吗,还有楚平王的功劳呢!

所以大臣们一概保持沉默。

沉默是金。

挺好。

楚昭王表明了自己要励精图治的决心,先犒劳秦国军队,恭送他们回国。没有秦哀公的帮助,楚国这次废了。

然后楚昭王任命子西为令尹,子期为左尹,想拜申包胥为右尹。

申包胥当之无愧,如果没有申包胥前往秦国求救,楚国不一定能复国,就算能复国,也不一定会这么快。

可是申包胥坚决拒绝了楚昭王的封赏。

申包胥说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国家,为了楚王,不是为了功名利禄。

申包胥带着妻子准备到深山老林里去,妻子说你瞅你累的,都成什么样子了?你要不为谋个一官半职的,费这劲干嘛?

这可没地方说理去了,连自己妻子都不明白自己。

但是申包胥自己明白,自己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他知道自己出手是因为伍子胥,但是他不能说出伍子胥,因为当日伍子胥逃跑,自己也曾经帮助过,或者说至少知情不举。

单凭这一点,申包胥觉得自己对楚国是有罪的。

申包胥逃入深山,从此再也不出来了。

楚昭王无奈,旌表他住的地方为“忠臣之门”。

楚昭王任命王孙繇为楚国右尹,表彰他曾经在水匪面前奋勇保护自己。其他跟随楚昭王的各位大臣什么斗辛、斗巢、薳延、宋木、沈诸梁等人都分别有赏赐。

但是最后楚昭王还准备找见斗怀,要赏赐斗怀。

所有的人都惊讶了,斗怀?就是那个半夜磨刀准备刺杀楚昭王的斗怀?凭什么还赏赐他呢?

可是楚昭王说斗怀刺杀寡人,那说明他是孝子啊!

斗怀也被封为大夫。

可见楚昭王的确心胸宽广。

第二十六章      容人雅量楚昭王

尘埃落定之后,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本性如何。

伍子胥蒙冤待雪,但是他对楚平王的报复的确令人齿冷,能说这都是阴暗环境造成的吗?

蒙冤的多了,报复的也多了,但是能报复的这么血淋淋的,还是少数。

楚昭王虽然在这次楚国的浩劫中表现令人失望,但是他回到郢都之后表现出的宽容却令人惊讶,对于一个君侯而言,最难以容忍的就是被篡权或者刺杀。可是楚昭王却原谅了要刺杀他的斗怀,甚至封斗怀为大夫,这就非常令人感动了。

消息传出去,可就有人动了心思。

没多久,蓝尹亹求见楚昭王。

楚昭王一听蓝尹亹的名字就急眼了,你还有脸来找我呢?不就是你吗?危机时刻想坐你的船你小子怎么说的?什么载我何用?来人,给我拖出去,砍了!

看来楚昭王也不是没有原则的原谅所有人,杀我可以,别埋汰我。

士可杀,不可辱!

能来就说明有胆量,有办法。

蓝尹亹居然先指责了楚昭王的不是,您看看,您又激动了不是?囊瓦不就是因为树敌太多,才为我们楚国招致如此祸患吗?您还想为楚国招致祸患?再说,当时我没让您上船,那都是为了让您警醒啊,警醒!没有当时的为难,您还能回到郢都?我这次来也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看看,您到底悔过没有。您要是非杀我不可,那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可惜我们楚国的基业啊!

看来这位纯属一混混,专能偷换概念。

招致祸患和处理不忠之臣能是一个概念吗?

为了让我警醒?你怎么不和水匪联合绑架寡人呢?那不是更能警醒了?

不为什么你能回来?

别说,这蓝尹亹一顿忽悠,楚昭王也觉得算了,放他一马得了!居然没杀蓝尹亹,还官复原职,仍旧作了楚国的大夫。

而楚昭王也不能忘记在云中孙叔敖的显灵,在云中为孙叔敖设立祠堂。

郢都是回来了,可是一切都不同了。

谁能忘记郢都被攻破的耻辱和恐惧?

谁能忘记吴军在郢都的胡作非为?

这伤痛是永远的,所有的楚国人都无法忘怀。

子西由于这个原因,在鄀地重新修建了都城,起名叫做新郢。

楚昭王经历了如此变故,在新郢励精图治,薄赋敛,省刑罚,注重军事力量加强。

而世子建的儿子芈胜被楚昭王封为白公,修筑白公城。从此这一支楚王后裔以白为姓,芈胜的后代有很多著名人物,最杰出的武将叫白起,最有名的文臣叫白居易。

最滑稽的是走投无路的夫概知道了楚昭王的宽宏大量,居然也来投奔楚昭王。

夫概是攻破郢都的重要人物,如果说之前宽恕的那些人证明了楚昭王的心胸,那宽容夫概,真是证明楚昭王不是一般人物,起码可以划入杰出人物里面。楚昭王认为夫概是勇将一名,而且谋逆也使得他没什么机会再回到吴国,于是封夫概到棠溪,号棠溪氏。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和楚昭王一样心胸宽广,子西就建议赶紧讨伐蔡国。就算是囊瓦有不是,还值得我们楚国用亡国的代价去偿付吗?这场祸端还是从唐国和蔡国开始的。必须有个说法。

不过楚昭王却说不着急,如今还是先发展生产恢复国内秩序比较重要。

真是慢性子没脾气吗?

难道楚昭王已经将所有的屈辱和坚信忘记的一干二净?

历史证明并不是这样。

楚昭王在外出奔的一年经历,对他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从一个历来享受父爱、母爱、国人之爱的宠儿,掉入了人生低谷,成为了被人嫌弃、追杀的逃亡之徒。

谁能忘记?

楚昭王之所以能够潜下心来,也主要是明白了为人君主的责任。

不是每次都能和上次一样,别人一打你你就甩袖子逃跑。

这就是不负责任。

在回到郢都十一年之后,楚昭王发兵包围蔡国。

蔡国没什么话说,蔡昭公直接投降了。

还说什么?

这引兵入楚攻破郢都,难道还能比伍子胥的仇恨小吗?

这十年的时间,楚国休养生息,很少生事。

齐景公着急了,眼看着楚国让人打的瘪茄子了,晋国也不能出头,那谁是老大?

干脆,别客气了,我来吧!

齐景公联合了卫国和郑国,自称盟主。

这位够着急的,问题是你可以自称盟主,你就是称王也行,楚王不是从开始就是自封的吗?可是实力决定一切,没有实力,一切都是泡影。

这件事情还没整明白,鲁国和齐国又闹了个不可开交。

鲁国的季孙意如曾经驱逐了鲁昭公,进行了政变。而齐景公却很支持鲁昭公,不过这季孙意如特别倔强,说什么都不听从齐景公的安排。齐景公实在没办法,曾经求助于晋国的荀跞。荀跞为人最是贪财,季孙意如贿赂了荀跞,荀跞居然将此事推脱的一干二净。

这一来二去的,鲁昭公居然在郁闷中去世了。

这还不算完,季孙意如竟然将世子衍和鲁昭公的弟弟务人都废掉了,重新立庶子宋为鲁国国君,是为鲁定公。而且鲁国还从此听从晋国的召唤,根本也不拿齐国当回事。

齐景公真是被一气再气,牙都气成骨头了。

你季孙意如一个大臣,凭什么这么霸道?你怎么就敢驱逐国君,还另立新主?

你是鲁昭公他亲爹啊?

再说荀跞也不是好东西,爱钱表脸!

齐景公被气的不能自已,这都是什么东西!

齐景公派大将国夏率领齐军,多次挑起和鲁国的战斗。

说到打仗,鲁国真不是齐国的对手。

毕竟齐国有齐桓公和管仲经营的底子,人家是老牌霸主了。就算现在实力不如从前,对付鲁国还不是问题。

季孙意如对此无可奈何,直到他去世,他的儿子斯继承了季孙意如的事业,是为季康子。

说起来季孙意如虽然把持鲁国国政,在国内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是鲁国还是在他的手里没落了。

鲁国的国政呈现非常可笑的循环,季孙、孟孙和叔孙氏三分鲁国,而这三位的家臣又把持着三位公族的权力。好像权力是个漏斗,在鲁国根本没人能够真正把握他。

季孙斯、孟孙无忌、叔孙州仇看着威风八面,其实外强中干,都得被家臣左右。

这些家臣中间又有厉害的,季孙氏的封地费地的长官公山不狃,孟孙氏封地成的宰邑公敛阳,叔孙氏郈的宰邑公若藐,都不是善茬。这三位家臣中只有公山不狃最为蛮横,而季孙氏的家臣阳虎也不是省油的灯。这阳虎身高九尺,长得不怎么好看,挺大的脑袋,但是不但有勇力,还很有谋略。按说这样的人才到哪儿都能发光,季孙氏开始重用阳虎,没想到最终为阳虎掣肘,凡事反而要听阳虎的意见。季孙氏好比是给自己找了一个主人,加上还有齐国为难,真是让人头痛不已。

乱世出奸雄,鲁国政局一乱,无数跳梁小丑为了利益都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鲁国的少正卯,为人聪慧,博闻强识,鲁国人称之为“闻人”。这么油菜花的人自然在鲁国非常有名气,这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都很看重少正卯。可以说少正卯在鲁国非常拉风。但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这少正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最善于挑拨是非。他早就看出来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与家臣之间的矛盾,为了得到更多重用,少正卯在中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搞得两边矛盾更加激化,而且所有的人都认为少正卯同志是好人啊,他是我们这边的!

有这样的小人,还发愁鲁国不能更乱一些?

孟孙无忌虽然在三家中不是最强大的,但是他有一个强大的老师——孔子。

有孔子这位老师,位列七十二贤人之内,其他的对于孟孙无忌而言都可以云淡风轻的说不在乎!

我的老师是牛人!

试问五千年中华文化,有更牛的老师吗?

木有!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的父亲便是勇斗偪阳、手举悬门的勇士——叔梁纥。勇士叔梁纥开始是娶了鲁国的施氏,不料孩子都是女孩,好容易生了一个男孩,腿还有残疾。叔梁纥于是又向颜氏求婚,老颜家五个闺女,都没许人。

但是叔梁纥年纪大了,而且之前还有过婚姻,所以在颜氏家里并没有掀起什么风波,所有的人都挺嫌弃他。可是颜氏询问女儿们的时候,最小的女儿徵在反而表示愿意听从父亲的安排。颜氏觉得小女儿很不错,看样子也同意和叔梁纥结为夫妻,于是便将小女儿许配给了叔梁纥。

叔梁纥结婚之后,还是担心没有儿子。

叔梁纥带着妻子徵在去尼山之谷祈祷,据说这一天晚上徵在就做梦有人送水精之子给自己,说是要继衰周而素王。而且告诉徵在,一定会在空桑产子。

过了一阵子,徵在真的怀孕了。

徵在将那个奇怪的梦告诉叔梁纥,叔梁纥说还真是,南山有一个空窦,没水,人家都说那是空桑。

徵在让叔梁纥将自己送到空桑,在那里顺利生下了儿子。

现在看,也许这都是当时人对于孔子神秘出生的一种善意猜测,这么厉害的大学问家,大教育家,怎么着也得是有个神秘的出身,有个神仙背景不是?

孔子的长相奇特,叔梁纥说这都是由于吸取了尼山的灵气啊!所以叔梁纥为儿子取名为“尼”。

孔子出生没多久,叔梁纥就去世了。

母亲徵在,抚养孔子长大成人。

关于孟子的母亲,有许多正面传说,比如孟母三迁。但是对于给与中国几千年深刻影响的孔子的母亲,反而很少有什么传说。

即便历史中难以寻觅徵在的身影,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断定,单亲妈妈徵在,一定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毫无疑问。

第二十七章    素王传说

素王,霸道的称号。

这不是孔子对自己的称谓,而是后人对他的尊称之一。从民间角度而言,素王的称呼来自于孔子降生前母亲徵在的梦,明白告诉了徵在的儿子是水精之子,将要继衰周而素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经认为,水精之子,那就是麒麟。

我的儿子是麒麟!

这不是玄幻,是真的!

孔子的后人也很认同这个观点,于是在麒麟的角上系上彩绣进行纪念,至今学宫和文庙中都以麒麟作为装饰。

根据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研究,“素王”指孔子所著《春秋》是带王者立法,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

这话就比较靠谱了,的确,论帝王统治,虽然从秦始皇开始就有了千秋万代传下去,全家一直干最高领导的决心和勇气,但是历数中国五千年文明,还真没有哪一家能一直做帝王的。

但是孔子不一样,自从孔子活跃在东周的学术舞台上,他的思想就成为整个中华文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成为无数文人甚至说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素王,虽然不是帝王,但是威力绝对高于帝王。

不过即便如孔子这么高的地位,在整个东周时期,他也得深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孔子的学说从来不是超脱的,虽然他是指导人行为的,但是他来源于现实。

当时鲁国的混乱局面可以说矛盾丛生。孟孙无忌本着帮助三姓又帮助老师的原则,将孔子推荐给了季孙斯。

季孙斯和孔子交谈一番,但是觉得这人太神了,说的话云里雾里,季孙斯也整不明白孔子到底是学问太大呢,还是根本就是个骗子。

季孙斯糊涂了,正好有人来报告,说可是不好了,有人打井打出来一只羊!

季孙斯一听,正好,咱们这有能人,让他给看看!

季孙斯跟孔子说,刚才有个怪事,说是有人打井打出来一只狗啊!

搞政治的就是这么狡诈,一句实话没有。

孔子笑问,不对啊,应该是羊吧?

嗯嗯?

季孙斯脸红了,他怎么一下子就知道我撒谎了呢?

孔子对季孙斯童鞋进行了一番普及教育,说山之怪是夔魍魉,水之怪是龙罔象,土之怪是羵羊。您刚才不是说打井吗,那一定是羊啊!羵羊非雌非雄,你可以派人去看看。

季孙斯赶紧派人前去查看,果真,这羊,分不出雌雄。

季孙斯这才明白,孔子真不是骗子,人家是真有才啊!

还想骗人吗?

没文化真可怕啊!

孔子被季孙斯任命为中都宰,一举获得公务员身份。

神奇的事情往往传的非常快,楚昭王听说了孔子的事迹,忽然想起来渡江遇到的那个奇怪的东西。

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反正都吃了。

可是楚昭王真的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

看来吃货都有一颗穷追到底的心!

楚昭王派出使者,前往鲁国询问孔子,我们吃的到底是什么?

是挺好笑的,你吃什么我怎么知道?

孔子还真知道。

他肯定的回答,是萍实。

使者惊讶了,您怎么知道是萍实呢?

对啊,我们吃的时候也没分给你。

孔子说,听说楚昭王是渡江的时候吃的此物,大如斗,赤如日,甘如蜜。根据这个,我判断它是萍实。萍是漂浮之物,随水而游,无边无际。如此漂浮之物能够结实,其实是百年不遇。这是而复散,衰而复兴的征兆啊!真是恭贺楚昭王了!

真是又博学又会说吉祥话啊!

楚昭王听到孔子的论断,非常佩服。

孔子在中都宰的位置上尽职尽责,实现了他许多政治理想。中都宰风气为之一变,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参观学习,学习孔子治理中都宰的先进经验。

鲁国出了如此能人,鲁定公觉得这是鲁国的希望啊!于是鲁定公升任孔子为司空。

越是升官,就越接近权力中心,斗争旋窝。

《纸牌屋》的阴谋,几千年前在东周的鲁国就上演过多次了。

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闹得不可开交,真正的行动派已经着手变乱。

此人正是阳虎。

阳虎虽然是能够将野心付诸实践的阴谋家,但是他也明白,如今鲁国纷乱的形势,单凭自己肯定不能完成这件壮举。

必须有帮手。

阳虎为自己找到了帮手,他找到的是叔孙辄、和公山不狃。

不用找什么替天行道的理由,理由只有一个:扩大自己的权力。

就这么赤裸裸。

行动计划:先除掉季孙斯,然后除掉仲叔。

行动目的:公山不狃不再是给季孙氏打工的了,他取代季孙斯的位置。

叔孙辄取代州仇的位置。

阳虎取代孟孙无忌的位置。

但是阳虎还觉得不足。

如果孔子能够帮助自己是不是就更有利了?

是更有利了,问题是你这么想,不会觉得是侮辱孔子吗?

阳虎派出很多人,风言风语的建议孔子,应该去拜见阳虎大人啊!

孔子非常淡然,我为什么要去拜见阳虎?我也没有什么阴谋诡计,需要拉帮结伙。

阳虎一看,还挺有个性。

这样,给他送点礼。

阳虎派人给孔子送去蒸猪肉。

这都是什么礼节?

赶上韩国思密达了,上人家去送点排骨啥的。

阳虎想,你总得来谢谢我不是?

孔子当然知道阳虎的诡计,但是正派人不代表就是傻子。

孔子让弟子趁着阳虎不在家的时候前去表示感谢。

这你总没办法了吧?

就是不想理你!

阳虎还真是没办法了。

不过阳虎的反常举动还是引起了孔子的注意。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在鲁国这么敏感的时期,没什么说的,这家伙一定准备谋逆。至于他是准备反对鲁定公还是孟孙氏,那就不一定了。

孔子告诉孟孙无忌,赶紧准备应对,阳虎这兔崽子没按好心眼子!

孟孙无忌向来对老师孔子的话言听计从,他假作装修,选出勇士三百人装成施工队员。

当然并不是真的要装修,孟孙无忌这是准备好应对人手。

孟孙无忌又暗中告诉公敛阳,假如发生什么事情,听到消息一定要火速前来救援。

双方都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只是阳虎并不知道孟孙无忌已经在着手准备罢了。

对于寻常人等,平安的生活是中国所有老百姓追求的。

不过一旦身处乱世,还接近权力,即便没发现别人对付你,聪明人总会想些保命的法子。

这年秋天,八月份的时候鲁国将要进行禘祭。禘祭也就是古人对神明和祖先的祭祀,无非是祈祷各位神灵,好好保佑后人。

这本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阳虎忽然建议将禘祭第二天在蒲圃祭祀季孙氏祖先。

孟孙无忌紧绷着的神经陡然触动,阳虎好好的提议这个做什么?他还很关心我们季孙氏吗?

这是准备有所动作了!

孟孙无忌第一时间派人告知公敛阳,小心谨慎的观察阳虎动作,随时准备有所应对。

终于到了祭祀的时候,阳虎傲娇的在季孙斯车前作为向导,左右密密麻麻跟随的到处都是随从。

季孙斯觉得不对了。

为什么周围的几乎全是阳虎的心腹呢?

这小子是准备干什么啊?

季孙斯仔细看了看,只有驾车的林楚世跟阳虎没有什么往来。

季孙斯觉得汗毛都要竖起来了。

不行,无论阳虎准备做什么,自己绝对不能作囚徒!

趁人不备,季孙斯小声告诉林楚世,想办法到孟孙氏的车队去汇合!

林楚世暗中准备。

到了大路,林楚世忽然猛击马匹,马都疯了,干嘛啊这么打我?这马一路狂奔而去!

阳虎急了,大声叫停下来停下来!

可是他一着急居然鞭子也掉了。等到阳虎把鞭子拾起来的时候,林楚世驾车早就一溜烟跑的不见踪影!

季孙斯到了孟孙氏家里直接跑进去,大喊快救我啊!

孟孙无忌早有准备,命令手下装修工人,都别装了,抄家伙!

三百勇士带着早就准备好的弓箭埋伏在栅栏门内。

不一会儿,阳越气喘吁吁领着随从到了,一看栅栏门,阳越知道对方早有准备。

可是时至今日,还能有反悔的时候吗?

开弓没有回头箭,阳虎命令手下,给我冲!

阳越的随从发动了猛烈的冲锋,迎接他们的却是一阵阵箭雨!

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许多人倒下了。

这其中包括阳越。

这时候,阳虎终于也赶到了事发现场。

等待他的,却是尸横遍地的手下。

阳虎大怒!

我们还没开始呢你们就杀了我们这么多人!

我阳虎是好欺负的?

是,难道等您开始了把季孙斯杀死了孟孙无忌才能反应?

阳虎转身。

他不是要放弃,被激怒的阳虎准备不做不休,干脆,给他来个一锅端!

阳虎率领手下绑架了鲁定公,路上遇到倒霉的叔孙州仇,也把叔孙州仇一起绑架了。

紧跟着,阳虎命令鲁定公和叔孙氏的军队一起攻打孟孙无忌的府邸。

这就很可怕了。

孟孙无忌率领三百勇士奋力抵抗,但是阳虎居然命令人纵火了!

季孙斯吓得浑身发抖,今儿个要玩完了!

孟孙无忌却一点都不担心,害怕什么?到现在害怕有用么?

是,害怕没用,问题是没用它也控制不住的害怕不是吗?

正在危急时刻,一员大将赶到,正是孟孙无忌早就说好的公敛阳。

公敛阳和阳虎直接大战!

所有的人看的胆战心惊,我们到底还能不能活了?

可是过了一阵子,公敛阳居然逐渐落了下风,不是阳虎的对手了!

要说还得叔孙州仇,虽然是倒霉了点,但是不傻。叔孙州仇在后面大呼小叫,阳虎被打败落了!阳虎被打败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么好的观众位置能够看到阳虎和公敛阳到底谁胜谁负,既然叔孙州仇这么喊,看来阳虎真的被打败了!

第二十八章      知识改变命运

在人生关键时刻,总会发生许多出人意料的事件。

从小被遗弃的小和尚,说不定父母身世惊人,而且日后还会承担传播正义、成佛的重要任务。

我们靠什么完成人生的转弯?

除了执着,最关键的就是智慧。

在阳虎攻打孟孙无忌,眼看连外援公敛阳都要被打败的关键时刻,叔孙州仇一个谎话,扭转了局势。

或许是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太过刺激,太过出人意料,或许是阳虎本人收到叔孙州仇的心理暗示,总之明明占据上风的阳虎,在听到叔孙州仇说自己被打败了的时候,居然放弃了大好形势,领着手下带着人质鲁定公往西逃跑了!

在这里不得不批评鲁定公平时对手下思想政治工作抓的严重不够。明摆着鲁定公被阳虎挟持,而鲁国的军队居然还跟着阳虎逃跑了!

各位大哥你们出门带脑子了没啊!

阳虎这一跑,孟孙无忌反倒占据了有利形势,他命令打开栅栏,给我追击!

被围困的一方变成了追击的一方,鲁国上演了奇特的跑步比赛。

消息逐渐传开,季孙氏的家臣苫越也率领季孙氏的手下加入了追击阳虎的队伍。

如果说刚才阳虎有实力战胜孟孙无忌,那么随着时机转换,现在的阳虎实力绝对处于下风。

阳虎也不明白,怎么计划的好好的事情就忽然急转直下了呢?

他当然不能面对力量超过自己军队的打击,逃入欢阳关躲了起来。

现在最新的情况是阳虎躲入欢阳关,但是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缓了过来,三家一起攻打阳虎。

阳虎明白,自己是没办法成功了。

他命人放火,三家军队不得已躲避,而阳虎趁乱逃到了齐国。

阳虎毕竟不死心,凭什么我就输的糊里糊涂?

因为你是邪恶的啊!

你输了证明天理昭彰啊!

阳虎将自己手里的欢阳之田献给齐景公。

当然他期望的不止是保命,他希望齐景公同意借兵给他,让他能够回到鲁国,风光的打败所有的敌人!

齐景公素来不待见鲁国,不过齐国大夫鲍国建议齐景公就别生事了。

眼下孔子在鲁国风头正劲,鲁国可是走入了发展的正途。就说这阳虎作乱,没有孔子,你以为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就能够胜利?要和孔子这样的人作对,恐怕咱们这些人智商还差点。您不如将阳虎抓住送给鲁国,就是他献给您的欢阳之田,您也一并献去,咱们不稀罕。关键是咱们不值得得罪这样的人,这样发展的国家。

齐景公一听挺对,鲁国今非昔比了。

满心期待的阳虎被囚禁在齐国西鄙。

坏人总有坏招,没那么容易被拿下。

阳虎灌醉了看守他的军吏,居然又逃到了宋国。

宋国对阳虎倒很宽恕,让他居住在匡地。

但是阳虎的心理越来越阴暗了。

谁都知道,阳虎想霸占鲁国?越来越成为一个空想,不可能实现。

可是谁能甘心放弃自己的理想呢?

尽管阳虎的理想邪恶了许多。

在匡地,阳虎居然虐待匡人。

这纯属找死了,您不是匡地主人,您是避难的啊!

果然匡人群起而攻之,准备杀掉阳虎。

不是一次逃跑的阳虎再次顺利脱身,逃到了晋国,成为赵鞅的手下。

有人分析为什么鲁国有这么多以下犯上的事件?

寻其根抵,还是病根在鲁候自己身上。

从鲁惠公开始,鲁候就擅自使用天子礼乐,之后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桓更加悖逆。自然家臣有样学样,谁不想更上一层楼呢?

可以说从鲁惠公开始,这种统治的秩序被破坏了,而且成为所有大臣学习的榜样,所以导致了后来三桓主政的混乱局面。

阳虎跑了,齐景公郁闷了。

说好了把阳虎送出去和鲁国搞好关系的,这可如何是好?

人往往有一种心态,没想过,也没那么多惦记。一旦想起来了,就总想做到这件事情。本来用诺基亚手机挺好,但是忽然想起来手机更新换代这么快,我是不是也应该换一个呢?什么苹果、三星、小米的就乱花渐欲迷人眼了。

齐景公本来特别不待见鲁国,可是阳虎这一闹腾,怎么就觉得应该和鲁国搞好关系了呢?毕竟齐国和鲁国关系源远流长,有亲属关系的邻居,还能总那么冷淡?

齐景公决定行动起来,他派人给鲁定公送信,说明自己本来想将阳虎交给鲁国,结果被阳虎逃跑的事件。同时齐景公回顾了齐国和鲁国之间那些少有的美好回忆,希望在齐鲁交界的夹谷山进行乘车之会,让友谊之树长青。

齐景公找我聚会?

鲁定公收到信吓了一跳。

孟孙无忌认为齐国多次和鲁国发生战争,而且对鲁国很是不友好,这次也不必理会。

谁知道齐景公整什么幺蛾子呢!

可是季孙斯认为这是难得的机会,能够和齐国搞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