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临东周-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景公急命关闭虎门,派宫里重兵把守,又派人接晏婴入宫。
栾施和高强攻打不进去,只能在宫里右门把守,而陈无宇和鲍国则在左门和他们对峙。
不一会儿,晏婴到了。
包围在齐宫周围的四家都纷纷召唤晏婴,可是晏婴根本不为所动,直接入宫。
这四家眼看着宫门打开,晏子入宫,倒无可奈何。
齐景公一看见晏婴不由得热泪盈眶,亲人啊亲人,赶紧给寡人分析一下,这到底是怎么了?寡人没干什么啊!怎么都来攻打寡人呢?
对于齐国形势晏婴心中早就有数,他为齐景公分析道,栾氏和高氏把持国政不止一代,而且高虿为人跋扈,驱逐无罪大臣,冤死闾邱婴,在国内早就有很不好的影响,民愤很大。现在高氏和施氏居然胆敢攻打齐宫,那更是罪在不赦。而陈无宇和鲍国,未经报告,擅自攻打高氏和施氏,也有罪过。具体怎么处理,那还得您看着办了。
晏子不愧是高人,一下子就把齐国形势分析的非常透彻。其实从崔杼开始,齐国就陷入了权臣把持国政,一个权臣攻打另外一个权臣的怪圈。
齐景公听完之后,认为栾氏和高氏的罪过更大,但是他不知道谁能驱逐这两个家伙?
晏婴建议可以让大夫王黑前去,一定不负众望。
齐景公传令派大夫王黑率兵帮助陈无宇和鲍国攻打栾施和高强,本来陈无宇、鲍国和高强、栾施出于平衡状态,加入一个王黑,而且王黑还代表了齐景公的意见,毫无悬念,栾施和高强兵败奔散,逃往鲁国。
陈无宇和鲍国还觉得这是齐景公对自己的支持,既然打跑了敌人,那就可以瓜分胜利果实了。这二位驱逐了高强和栾施的家属,居然将高氏和栾氏的家产平分了。
这就非常放肆了,难道是准备做第二个高虿?眼里还有没有国家了?
晏婴找到陈无宇,你这擅自攻打大臣,还把人家家产霸占了,在国内将造成什么影响?难道齐国是这么为所欲为的地方?你还不如将家产交公,这样大家还会觉得你是为国除害,念你的好处。
晏子在齐国是出名的智者,关键陈无宇也不完全是利令智昏。他听从了晏子的劝告,将吞没的财产交公,齐景公非常高兴。
陈无宇经过仔细思考,觉得自己的确有很多不足之处。他想改变这个局面,于是暗中给齐景公的母亲孟姬送去了重礼,孟姬对儿子齐景公说起陈无宇,这个陈无宇为国出力,而且不贪图财产,我看很不错。你准备怎么赏赐他?我看可以把高唐赐给他做封邑。
齐景公觉得母亲说的很对,于是将高唐赏赐给陈无宇做封邑。陈氏逐渐成为齐国富裕的大户人家。
但是陈无宇又想了,是不是可以再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好人名声呢?他建议齐景公召回诸位公子,那都是被高虿驱逐出去的啊!反正高虿是坏人,那群公子不就是好人了?
齐景公觉得陈无宇真是为国考虑周到啊,命令陈无宇去办这件事情。陈无宇以齐景公的命令召集子商、子山、子周等公子,甚至在召集诸位公子的时候还用自己的财产为诸位置办仆人、用具、服装等等,无一不齐备。
各位公子经历了可悲的出奔生涯,忽然有人召集自己回国,而且还带给自己如此周到的关怀,真是感恩到无以复加。
对于齐国其他没有俸禄的公族,陈无宇也用私产去救济他们,至于齐国百姓,凡是到陈家借贷的,一定是大斗出,小斗入,凡是实在没办法还债的,陈无宇索性烧毁了债券。
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善人!
陈无宇在齐国人气陡然增长,晏婴看到这一切非常担心。
如果说陈无宇开始是小恩小惠,后来至于整个齐国,那太可怕了。晏婴暗中劝告齐景公,赶紧对百姓好一点,宽刑薄敛,不然人心都散了。
不过齐景公根本听不进去晏婴的劝告。
陈无宇愿意那么做,那是他自己乐意的。寡人是齐国最高领导,何必非要巴结这些百姓?
的确,您是齐国最高领导,但是有一天民心移动,发生什么事情就不是您能决定的了。
而楚灵王这时候又决定讨伐中原。
凭什么我们章台宫落成你们这些诸侯就鲁昭公一个人来恭贺?别的诸侯为什么不来?那晋国的祈之宫还是追风我们呢,你们怎么都去了?瞧不起我楚国是不是?
为了炫耀奢侈生活而发动战争,楚灵王还是觉悟有待提高。
伍举劝告楚灵王要慎重,您要是凭德行召集诸侯,人家不来咱们可以说人家有罪,那咱们修个宫殿人家不来就讨伐人家?谁能服气呢?您要非讨伐中原诸侯,那也得找个有罪的。
楚灵王一听也是,那你看哪个诸侯有罪?
第八十五章 总有妙计的狠心人
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种人,凭着有几分实力到处任意妄为。说起来满口仁义道德,其实只不过为自己内心的自私理由。
楚灵王由于中原诸侯不为自己修建的章台宫捧场,又准备攻打中原。
打是肯定要打的,楚国就是有这个本事,想打谁就打谁。
问题是,这一次要挑哪个国家下手呢?
伍举建议这一次还是攻打蔡国吧!
是的,就是那个和楚国一直关系很好的蔡国。攻打蔡国的理由是,蔡国的世子般弑君篡位,这走到哪儿也说不过去,打他绝对正确!最根本的原因是,蔡国和楚国距离很近,如果能够趁机兼并蔡国,那对于扩张楚国实力有很大的好处。
为虎作伥也是需要技术能力以及水平的,一个不慎恐怕老虎先吃掉的就是跟班吧!
这事儿还正在商议,忽然有人报信说陈侯去世,公子留即位。伍举不由得惊讶道,陈国的世子偃师健在,陈国怎么忽然又让公子留即位了呢?陈国一定要发生变故了!
其实陈哀公在世的时候就为继承人问题非常烦恼。世子偃师是陈哀公的元妃郑姬所生,另外还有次妃生公子留,三妃生公子胜。本来世子早就立为偃师,这件事情板上钉钉,没什么可疑问的。问题是,陈哀公宠爱的不是郑姬,而是次妃。
这就产生了很大的变数,作为君侯陈哀公明白偃师被立为世子,而且也没有什么过错,自己不能废了世子。但是作为一家之主,他更倾向于让宠妃的儿子公子留即位。
纠结了许久之后,陈哀公决定让世子偃师即位,但是偃师要传位于公子留。为了确保事情按照自己设想的进行下去,陈哀公任命弟弟司徒公子招为公子留的太傅,公子过为少傅。
这简直是害怕世子偃师不传位于公子留埋下的伏笔了。
对于太傅公子招和少傅公子过而言,既然陈哀公任命他们为公子留的太傅、少傅,那无疑他们的政治生命乃至身家性命都已经和公子留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陈哀公病重的时候,太傅公子招可就担心了。
公子招不担心陈哀公去世,担心的是没办法完成陈哀公交代给他们的任务,更担心把自己和公子过的所有都搭进去。
经过慎重思考,公子招找到公子过商议此事。公子招认为让世子偃师即位之后再传位于公子留是完全不可能的。明摆着世子偃师现在有儿子公孙吴,难道偃师不把陈侯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反而要传给自己的弟弟?
公子过也非常同意,权力到手容易,给出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公子招建议,为了完成陈哀公的心愿,让公子留即位,也不用等什么机会了,不如趁着陈哀公病重,直接杀掉偃师,岂不保险?
的确保险,问题是陈哀公不但是公子留的父亲,也是偃师的父亲。作为父亲他都不忍心废掉世子,难道忍心直接杀掉世子吗?
不过陈哀公给公子留配备的团队太给力了,为了保全自己,公子过当即表示同意。
在详细操作细节方面,公子过找到大夫陈孔奂商议。陈孔奂对于世子偃师的行动非常了解,这世子偃师每天三次前去问候陈哀公,在这期间根本不可能暗害他。不过在宫门外埋伏兵士,那时候出其不意攻击世子偃师,肯定能够得手。
公子过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赶紧把陈孔奂的建议告诉了公子招,两个人都同意将此事全权托付陈孔奂处理,说明将来公子留即位之后,要给陈孔奂一个大的封邑。
政治阴谋总是离不开个人利益,陈孔奂能出主意,自然能下狠心操作此事,尤其是有那么多的好处。
陈孔奂暗中召集心腹武士混在守门杂役中,而这守门人看来也是防守不利,居然认为这是世子的从人,稀里糊涂的就让刺客混了进去。
世子偃师心情很不好,不是因为父亲对弟弟公子留的宠爱,他明白,父亲对自己也是很在乎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父亲才会让自己日后传位于公子留。真正让世子偃师伤心的,是父亲的身体,看着父亲一天天衰弱下去,作为一个儿子,他却无计可施。所以世子偃师才会每天三次前往后宫问候父亲,或许这是作为一个儿子唯一能够做的吧!
世子偃师仁义有加,但是真的没有洞察现实的能力。父亲对他的情谊和对公子留的情谊使得留给他一个乱局,在乱局中求生存,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一天又要过去了,世子偃师出宫,火烛忽然熄灭。来不及惊讶,黑暗中窜出的刺客将世子偃师杀死在宫外。
不一会儿,公子招和公子过不请自来,非常惊恐的正好遇到命案现场。
当然,在命令抓捕刺客的同时,公子招和公子过同时放出风来,既然世子偃师遇刺,那现在最好是公子留即位。
不觉得太快了点吗?
能够刺杀世子偃师的,也只有公子留和他的手下了吧?
陈哀公听到世子偃师被害的消息心痛不已,这个局面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是自己杀害了自己的儿子!
陈哀公痛心之余对这个世界毫无眷恋,他不想去调查到底谁是凶手。凶手,不是公子留就是公子留的团队。有什么区别呢?反正都是自己设的局。
陈哀公拖着病体,悬梁自尽了。
司徒公子招奉公子留为主丧,派大夫于徵师前往楚国报信。
楚灵王也很惊讶,你们陈国变戏法呢?随便拉一个公子即位,世子呢?
楚灵王正在疑惑,又有人报告,陈国的公子胜和公孙吴求见!
楚灵王急命召见,这两个人一进门就恸哭跪倒,还有没有天理啊!
公子胜一边哭一边把陈国发生的事情说给楚灵王听,楚灵王闻言大怒,有这么坏的吗?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把世子害死了?还把陈哀公逼得自杀了?
楚灵王质问于徵师,于徵师支支吾吾的说不明白。
不明白?
不明白你就来报信了?
楚灵王怒道,我看你也是公子招和公子过一伙儿的!当即命令将于徵师斩首。
真是骗人未捷身先死啊!
伍举心中一动,眼下这局势,不如帮助公孙吴讨伐陈国,等到陈国平定之后再讨伐蔡国,那时候谁不说我们楚国好?
楚灵王非常高兴,就这么办!
公子留听说楚国讨伐陈国的消息,非常惊恐,没等即位就出奔到郑国去了。
有人问公子招为什么还不出奔?
您以为您是无罪的啊?
公子招却说自己有退兵良计。
公子过一听说公子招有退兵妙计,干嘛前来询问,到底是什么计策?赶紧告诉我,不行我就准备跑了!
公子招看着公子过笑了半响,忽然说我的计策,就是要借你的首级一用!
没听错吧?首级?你以为是手机呢?
公子过非常惊讶,当时就准备逃跑。
可是哪儿还来得及,公子招一个眼神,左右早有埋伏下的兵士将公子过首级砍下。
公子招拿着亲密战友公子过的首级求见楚灵王,一见面公子招就扑通跪倒,这些事儿都是公子过做的,我这是诚心来求饶了!还请大王赦免我,饶了我吧!
楚灵王见公子招奴颜婢膝,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公子招察言观色见楚灵王没那么讨厌自己,赶紧说明自己的态度:陈国本来在贵国楚庄王的时候就已经被楚国攻破,那时候楚庄王已经将陈国封为县,后来又恢复了陈国。现在世子偃师也被害了,公子留也跑了,您何不收了陈国呢?那才是陈国的幸运呢!
卖国贼啊卖国贼,还真是不要脸的计策!
不过楚灵王听了公子招的话非常开心,我就是这么想的,这公子招倒很识相。
即便公子招不说,凭武力你不也是要攻破陈国吗?
楚灵王命令公子招回国准备。
准备什么?
迎接楚灵王到陈国啊!
公子胜听说楚灵王放走了公子招,又哭着来求见,所有的事情都是公子招的命令,还有陈孔奂这个帮凶,您要是这么轻易的放走了公子招,我们主公和世子在九泉之下也不得瞑目啊!
公子胜哭的非常伤心,所有看见的人都为之感动。
楚灵王安慰公子胜说不必担心,寡人自有主张!
第二天,公子招派出仪仗队迎接楚灵王。楚灵王堂而皇之的在陈国朝堂升位,他首先召见的就是陈孔奂。
陈孔奂,你挺能耐啊,会谋害世子,不错不错,有能力!楚灵王命令将陈孔奂斩首,首级就和公子过的一起挂在城门上!
紧接着楚灵王说明本来想饶了公子招,但是大家也不答应啊!
公子招心跳不已,这是准备怎么处置自己呢?
终于,他听到楚灵王说,你就带着家人去东海谋生吧!
公子招浑身大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被楚灵王派人押解到越国。
虽然这个结果并不完全令人满意,但是公子胜还是带着公孙吴对楚灵王表示了最真挚的感谢。
楚灵王笑着说,本来呢寡人准备立公孙吴为君侯的,可是你看,公子招和公子过的党羽实在是太多了,为了你的安全,你还是跟着寡人回国吧!
楚灵王命人毁掉陈国宗庙,改陈国为楚国一县。由于想到楚国大将穿封戍争夺郑国俘虏皇颉坚持原则不谄媚的事情,楚灵王封穿封戍为陈公驻守此地。
原来借助外力,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甚至是亡国的代价。
第八十六章 声讨狼外婆
求人不如求己,能古道热肠出手相助的毕竟是少数,不帮忙不代表是坏人,帮了忙让你损失更大才是真坑爹。
比如楚灵王,接着给世子偃师伸冤的理由,居然面不改色的吞并了陈国,而真正的凶手公子招反而只是被流放,陈国民众无不为此伤心欲绝。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已经引狼入室了!
吞并了陈国,楚灵王休息了一年。
但是他的心从来没有休息,下一个目标早就确定了,那就是蔡国。
一年之后楚灵王准备出兵讨伐蔡国,伍举又献计道,这蔡般一直以来都不是什么好饼,我们之前没吭声,这时候前去讨伐,恐怕还是会引起别人非议,不如设计诱杀此人。
您客气了,无论您找的借口多么冠冕堂皇,永远改变不了吞并他国的事实。
楚灵王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总是直接讨伐这个讨伐那个,难免名声不好,不如这次来个曲线转折攻伐。
狼外婆要吃小红帽,那也得装扮上不是?
楚灵王假称巡游,屯兵在申地,派出使者到蔡国,送上厚礼,说是要和蔡灵公在申地见个面。
蔡灵公将楚灵王的书信看过就准备启程,可是大夫公孙归生却劝他最好还是别去,楚灵王这个人贪得无厌,而且根本没有信用。他为什么忽然送礼请您去呢?那肯定是有阴谋。
蔡灵公也不是不知道楚灵王的品行,但是蔡国的实力根本没办法和楚国抗衡,假如这次不去,那楚国派兵攻打蔡国又怎么办呢?
明知道是陷阱,也不得不往里跳!
公孙归生说那既然您决定要去,就请先立世子!
蔡灵公立公子有为世子,公孙归生监国,自己毅然前往申地赴会。
走之前立世子,这是说明蔡灵公报了必死之志的。
到了申地,楚灵王和蔡灵公见面之后当然寒暄一阵,楚灵王还在申地行宫里为蔡灵公设宴接风。宾主尽欢,蔡灵公喝的酩酊大醉。
楚灵王看着蔡灵公喝的面红耳赤,神智混混,忽然杯子摔在地下,早就埋伏下的武士从夹墙中冲出,将蔡灵公五花大绑。
酒醉中的蔡灵公还浑然不知,楚灵王暴起,说自己是替天行道!
您这调子起的太高了,替天行道你和人家称兄道弟干什么?
楚灵王认定蔡灵公弑君谋逆,判处死刑,不过蔡灵公的随从有愿意投降的可以宽恕。
跟随蔡灵公的十七个从人没有一个人表示投降的。
楚灵王觉得这帮人太傻了,同时也觉得自己有点没面子,命令将蔡灵公及其团伙一起处死!
您的居心不比蔡灵公光明到哪儿去!
随后楚灵王命令公子弃疾率领楚军长驱直入,攻打蔡国。
蔡国的世子有自从父亲蔡灵公出发之后就派出探子随时探听情况,终于,他还是知道了父亲被害的消息。
世子有悲愤之余,点检蔡国兵马防卫楚军,不过楚军素来骁勇善战,将蔡国围得水泄不通。
城破只在一线间。
公孙归生找到世子有,现在能救蔡国的,只有一个国家,晋国。
说起来蔡国一直是楚国的坚定追随者,如今被楚国攻打反倒要向晋国求救,其实很丢脸,非常丢脸。
你们蔡国跟的都是什么人哪!
不过危机关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而且现在楚国和晋国结盟,说不定到时候晋国说一句话,楚国也能给个面子。
死马权当活马医吧!
其实求助于晋国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有实力和楚国抗衡又不愿意看着楚国发展壮大的诸侯只有晋国。
蔡国开始在全国招募能够出使晋国的人选。
蔡洧脱颖而出。
蔡洧的父亲蔡略跟随蔡灵公到申地后被害,国恨家仇,让蔡洧有一万个理由对抗楚国。
蔡洧深夜从城墙爬下,一路向北,向北……
终于他到了晋国,面见晋昭公。
蔡洧哭着说明蔡国的情况,城破就在瞬间,求求你们,救救我们蔡国吧!
晋昭公坐不住了,立马召集群臣问计。
荀虒建议救援蔡国,我们晋国之所以被奉为诸侯盟主,就是因为锄强扶弱,如今陈国出事我们没有救援,难道还看着蔡国被攻破吗?那样谁还能听我们的呢?
晋昭公明白自己应该救援蔡国,但是他对于晋国的实力却没有信心,这家伙要是让楚国打败了,那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韩起说就算我们现在不如楚国,那还不能联合诸侯吗?
是啊,还不能群殴楚国吗?
晋昭公命令韩起约会诸侯使者,韩起说明晋国准备联合诸侯攻打楚国的意思,尴尬了。
诸侯使者没有一个响应的。
原来都这么害怕楚国呢!
韩起怒了,你们这是准备坐以待毙吗?第一个是陈国,接下来是蔡国,下一个就是在座各位了!
各位使者还是瞠目结舌,没有一个说话的。
韩起对宋国右师华亥说道,“当初和楚国和平会盟是你们宋国提倡的,现在楚国攻打陈国、蔡国,已经将盟约破坏,而你们宋国居然还袖手旁观?我看不是楚国的问题,是你们宋国在欺骗我们!”
华亥一看韩起发怒不由得浑身发抖,楚国得罪不起,那晋国不也得罪不起吗?
华亥强解释说这也不是我们宋国的问题啊!那啥我们不也是好心吗,为了谋取一个和平的处境?楚国他们说话不算话我们有什么办法呢?你说打,现在问题是诸侯都没有那个实力啊,要是打败了呢?我看不如派出使者,申明和平的盟约,楚国见了一定会遵守盟约的。
派出使者申明盟约?
难道楚灵王得了健忘症不记得会盟之事?
真是太天真了!
韩起知道华亥是推脱责任,但是他更明白诸侯推诿,单凭晋国也不能成功。
韩起没奈何只能和各位商议修书一封,派大夫狐父出使楚军,送信给楚灵王。
这封信写的谦卑,先申明和平会盟的过往,又说陈国和蔡国的确有罪楚国才会出兵,现在罪人您也杀了,还不退兵不大对吧?诸侯国都派使者责备寡君不能出兵维持和平,寡君心里惭愧啊!请您退兵,免得干戈相见。
后面是诸侯国大夫的签名。
楚灵王一看信哈哈大笑,什么,诸侯国什么时候都这么大胆了,敢指责寡人的不是?还整的你晋国很是为难,是为难呢还是不敢呢?
楚灵王直接回复狐父,蔡国说话我们就打下来了,难道凭你们一封书信我们就撤退?我们傻啊?回去告诉你们主公,陈国和蔡国都是我们楚国这边的,根本不是你们北方诸侯,不劳你们费心了。
果然,这封信纯属自取其辱。
蔡洧回国途中反而被楚军抓获,囚禁在楚军后队。公子弃疾知道晋国拿楚国没办法,加快攻打蔡国。
蔡国的希望破灭了。
难道真的坐以待毙?
公孙归生请求亲自前往楚国大营,说服楚灵王撤兵。
这是唯一的办法。
世子有却不敢放公孙归生前去,这蔡国调度全凭公孙归生,一旦公孙归生去了,谁能代替?
公孙归生推荐朝吴代替自己出使,世子有垂泪送别朝吴。
朝吴到了楚军先见到公子去疾,去疾对朝吴倒很礼貌,朝吴说明我们蔡国知道自己有罪,但是不知道楚军奔袭到底我们罪在何处?就算是先君有罪,那世子何罪,百姓何罪?
这个问题太沉重了,去疾无言可对,只能说自己奉命行事。
朝吴紧跟着说道,楚灵王不也是弑君上位吗?如今他在国内无比奢侈,在国外征伐四方,楚国百姓已经怨声载道了。而公子如今跟随楚灵王,百姓的怨言您也分去不少。听说您在国内有“当壁”之详,为什么不用您的贤德为百姓谋福利呢?如果您能有这个想法,朝吴愿意为您赴死!
这真是赤果果的挑拨。
虽然都是实话,但是也让公子弃疾恼羞成怒,公子弃疾命令将朝吴赶出楚军营地,让他告诉蔡国世子有,赶紧投降,不然将大祸临头!
朝吴能够指出公子弃疾的“当壁”典故,其实对楚国国情非常了解。
原来楚共王当时一共有五个儿子,长子熊昭,即楚康王;次子公子围,即楚灵王;三子比,字子干,四子黑肱,字子晰。这老三和老四在公子围篡位的时候为了保全性命就出奔了别国。而楚共王最小的儿子,便是公子去疾。
楚共王当时为了选择谁为世子非常头疼,实在没办法就祭祀群神,说明为了楚国的发展,请神为自己选择继承人。之后楚共王将壁埋藏在太室院子里,暗中做了记号,让五个儿子斋戒三日,五更入内,分别拜祭祖先。楚共王意思是谁在埋壁的地方拜祭,那谁就是神选定的继承人。
偶然性因素很多啊!
当时楚康王第一个入内,他跨过了神壁,在前面拜祭;楚灵王拜祭的时候,胳膊正巧在埋壁之处;子干和子晰离埋壁的地方就更远了,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弃疾那时候非常小,还是乳母抱着前去拜祭,可是弃疾拜祭的地方,正好就在埋壁之中。
楚共王心里明白,这老小才是能够继承社稷的人啊!
楚共王从此非常宠爱弃疾,但是由于弃疾年纪幼小,楚共王还是将王位传给了楚康王。
不过埋壁的典故在楚国广为流传,所有的人都认为,楚国最终的伟大领袖那必须是公子弃疾。
然而楚灵王的个性太霸道了,公子弃疾为求自保,不管是谁,只要在他面前提起埋壁的事情,他是一定暴跳如雷的。
至于公子弃疾心里是怎么想的,那就要通过他的行动来观察了。
第八十七章 复仇者之路
现代人对希望有很多美好的形容,希望是青鸟,虽然她飞往未知的地方,但总是美好的存在。希望是肥皂泡,破灭时总带给人痛心的无可奈何。
当朝吴把谈判失败的消息带回蔡国的时候,世子有的希望破灭了。
是啊,区区蔡国,根本没有任何和楚国谈条件的资本。
投降?
投降那杀害了自己父亲的仇人?
世子有断然拒绝,虽然自己还没有正式即位,但是既然自己是蔡国世子,那就和这国家休戚与共。
世子有发动蔡国民众,进行了艰苦的保卫战。从四月被围一直到十一月份,蔡国的民众牺牲无数,但是楚军依旧坚持包围攻城。
日子就在攻城和反攻城之中流逝。
终于,公孙归生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城里的粮食吃尽,剩下的幸存者再也无力反抗了。
楚军顺利攻破蔡国,世子有端坐城楼被俘。
这是注定的结果吧,但是世子有此生无憾!
公子去疾率领大军进入蔡国,他倒没有纵容军队烧杀掳掠,这样一座疲城,为楚军制造了长久的麻烦,但是这座城池的精神值得对手敬重。
公子去疾安抚民众,同时将世子有和蔡洧押解到楚灵王处请功。
朝吴却被留下,在公孙归生去世之后追随公子去疾。
当时楚灵王已经回到郢都,或许太惦记称霸了,楚灵王一天做梦梦到了九岗山之神,说只要祭祀他就能让楚灵王称霸天下。
这都什么神啊,这么世俗呢,为了要点祭祀随便许诺?
正好此时公子去疾攻破蔡国的消息传来,楚灵王决定,那就用蔡国的世子有祭奠九岗山之神吧!
太残忍了,申无宇劝谏楚灵王不可如此,难道这样祭祀神就会保佑了吗?过去宋襄公用鄫子祭祀,最后是什么结果呢?不是引起诸侯共怒了吗?
楚灵王却根本不当一回事,这世子有是罪人之子,我拿他祭祀正好,就当是牲口用了,有什么错?
申无宇无奈退下,但是他也明白,楚灵王如此暴虐,一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就算是有等级的社会,有阶级的社会,人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而且父亲犯罪,为什么要涉及儿子?您算哪级审判机构?
申无宇心灰意冷,就此告老还乡。
蔡洧为世子有被害悲痛不已,哭泣三日,楚灵王倒念及他一片忠心,释放了蔡洧。
所以说楚灵王行事不明,蔡洧眼看着父亲和世子都惨死在楚国,国家也被攻破了,这样的仇恨能因为释放了自己就变淡吗?
一定不能!
蔡洧准备实行自己的复仇计划。
他找到楚灵王,为楚灵王分析天下形势,当今天下,为什么诸侯都听从晋国不听从楚国呢?明摆着楚国比诸侯都要强大啊!蔡洧认为这是由于晋国离各个诸侯国比较近,而楚国远的缘故。现在陈国和蔡国都已经成为楚国一部分了,楚国的疆域更加大了,假如此时楚国加强国防建设,继续吞并其他国家,岂不是令诸侯敬畏?那时候谁敢不服?
楚国可以先吞并吴国和越国,紧接着就轮到中原诸侯,最后就可以代替周天子了!
楚灵王听了蔡洧的建议激动不已,真是如此啊!
果然好计策,既能报复对蔡国不闻不问的诸侯,又能使得楚国成为众矢之的。
当蔡国被攻打的时候,诸侯只是声讨,没有行动。难道随着楚灵王的再度出兵,诸侯还能干坐着吗?
楚灵王只是觉得蔡洧真是油菜花,从此重用蔡洧。
楚灵王命人修筑陈、蔡城池,必须高广,达到当时建筑最高水平。同时他任命公子去疾为蔡公,管理蔡地;并且在东西修筑城池,把守要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