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亲临东周-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够让卫献公怀疑的人,在卫国还真有。

在卫献公还没即位的时候,卫献公的父亲卫定公非常宠爱一个儿子,这个人就是卫献公的同母弟弟公子黑肩。最可气的是,这公子黑肩不但深得卫定公的宠爱,甚至非常有头脑,在卫国国政里面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亲信,把持了卫国的国政。等到卫献公即位之后,公子黑肩去世了,卫献公算是松了一口气,叫你和我争,争不过我,你也争不过命!

卫献公没高兴几天,新的危机出现了。

这个新的危险分子不是别人,正是公子黑肩的儿子、卫献公的亲侄子公孙剽。

公子黑肩是去世了,但是公孙剽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大夫,并且继承了父亲一颗变乱的心。

公孙剽认为自己的父亲没有什么比伯父卫献公差的地方,甚至更得祖父宠爱,更有政治头脑。

凭什么就不能做卫侯?

其实主要还是公孙剽自己的野心在作怪。

他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就因为阴差阳错的父亲,自己默默无闻的过一辈子。

公孙剽继承了父亲的职位,还有父亲的人脉关系,和上卿孙林父、亚卿宁殖暗中来往。说起来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位高权重,犯不上和公孙剽冒险。但是眼看着卫献公已经成为了娱乐型领导,这二位心寒了。这样的领导能把卫国领到什么地方去呢?

孙林父甚至还和晋国暗中联系,转移国家资产,将妻子家人也转移到了别的地方。

卫国第一高官发生了外逃迹象,卫献公心里更加疑惑。这事儿不会和公孙剽那小子有关系吧?

不过公孙剽的事到现在还没有什么证据,重要的是公孙剽年纪虽小,但是在朝中势力雄厚,卫献公觉得不应该没事找事。

等到他叛变?

卫献公纠结了。

第五十九章    唱错的歌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苏轼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在宏大的世界和悠远的时间面前,人生的确太微不足道了。中国古代的道家由此产生了潇洒的人生观。

卫献公不知道是否参透了其中奥妙,总之他也是一位潇洒的君侯。

对于领导来说,单位落魄够闹心,但是最闹心的无异于手下人蠢蠢欲动,各怀野心。

公孙剽的所作所为卫献公都看在眼里,不过他倒没什么反应。

这孩子是继承了弟弟的遗愿吗?

他父亲都没能把我怎么着,且看他能有多大本事!

卫献公悠游度日,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人生还是要潇洒一些,何必自寻烦恼?

有一天卫献公约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吃午饭,这二位在宫外恭敬等候,可是中午时间都过了,还没一个人出来。

孙林父和宁殖心里可就疑惑了,请人吃饭到点没人?这是什么风俗?根本没人招呼我们啊!

孙林父和宁殖等的腹内空空,几乎要饿晕过去,可是依然没有人宣召他们。

终于这二位饥饿难耐的情况下决定问个究竟,谁知道内侍说卫献公正在后圃射箭,要见卫献公,那就请到后圃。

射箭?

不是说好了和我们吃饭吗?

孙林父和宁殖进入后圃,果然见卫献公露胳膊挽袖子的正在射箭,旁边就是他的私人教练公孙丁。孙林父上前行礼之后问道,“主公,您不是今日约定和我们一起吃饭吗?”

卫献公茫然的停了下来,半天才回过神儿来,“是吗?有这回事吗?那可能我今天太忙了,所以忘了吧!这样,吃饭是小事儿,咱们改天再约。”

孙林父和宁殖心里忽然一空,原来是忘了。

人家根本没瞧得起我们。

就算您是高高在上的君侯,我们是草芥一般的臣子,可是那就证明您能肆意把我们不当一回事吗?

单位再好,待遇再好,可是领导从心眼里瞧不起员工,没有一个平等的氛围,恐怕也是留不住人的。

孙林父和宁殖感到了巨大的屈辱,这就是我们为之服务的最高领导?

卫献公却根本没注意到憋屈的这二位,目光随着天空偶然飞过的一只大雁兴奋起来,咱们就打赌射这只大雁吧!

孙林父和宁殖都无语了。

都把人气死了,还打赌?

孙林父和宁殖告退。

在回去的路上,两人沉默不语。

这样的领导,将要把卫国带到何处?那时候我们的命运将要如何呢?

还是孙林父打破了沉默,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卫献公如此儿戏,将来卫国必定有大祸。为了大家的前程,还是想办法奉公孙剽为新领导吧!

宁殖素来和公孙剽相厚,自然没有任何异议。

于是因为失约造成的最大恶果出现了,卫献公的漫不经心,竟然直接导致了卫国权臣孙林父和宁殖谋逆的野心。

孙林父动作很快,回家之后很快安排家臣庾公差和尹公佗等人整顿自己手下的家丁,准备动手。另外,孙林父为了探听卫献公的情况,还派儿子孙蒯入宫觐见卫献公,说是自己有病,让儿子去请个病假,自己在河上疗养,暂时就不能入朝了。

上卿偶感风寒就不能入朝了?

疗养为什么非要在河上呢?

按说早就和公孙剽密切联系孙林父如此动静应该引起卫献公的注意了,可是卫献公听了孙林父有病的消息哈哈大笑,问孙蒯,你父亲是不是饿坏了呢?

卫献公嬉笑之余,居然还让乐工奏乐,点名要听《巧言》的终章,说是和时事相关。

旁边太师为难,劝说咱们换个歌曲吧!这个歌恐怕不合适啊!

可是师曹反驳道,“主公说合适就合适,还不赶紧奏乐?”

音乐声曼妙响起,孙蒯仔细去听,只听那唱的是:

彼何人斯,居河之糜?

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孙蒯面色不变,可是心跳猛然加快了几分。

原来这个酒肉穿肠过的卫献公,并不是懵懵懂懂,他心里什么都明白。这歌词唱的意思,不就是在说自己的父亲孙林父没什么本事,但是还要谋逆吗?

这下子尴尬了,要解释吗?

现在解释,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可是不解释,岂不是默认父亲要谋逆?

孙蒯坐立不安,没多久就要告辞。卫献公边喝酒边告诉孙蒯,转告你父亲好好养病,你父亲虽然在河上调养,但是他做什么,我都一清二楚。告诉他还是要谨慎。

孙蒯面色惨白,连说不敢,好容易退了出来。

其实卫献公非要让人唱这首歌,无非是敲山震虎,警告孙林父老实一点的意思。这一招的确吓人,但是卫献公用错了地方。像孙林父这样的朝中重臣,一旦有了二心,最好的办法是不动声色,暗中进行布置。只有斩断他的权力和势力,才能真正制服。比如康熙收服鳌拜。而没有任何安排,只是贸然警告,恐怕效果适得其反。

唱歌没问题,没实力你瞎唱什么心里话?

毕竟,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时代。

果然,孙蒯回家之后将卫献公的所作所为转告了父亲孙林父,孙林父不但没有害怕,反而坚定了现在谋逆的决心。

孙林父明白,虽然自己是卫国权臣,但是要想确保成功,还需要多找助力。

他想到了一个人,蘧瑗。

蘧瑗是卫国有名的贤臣,饱读诗书,能言善辩。他后来成为孔子最好的朋友,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有十年是在卫国渡过的。特别是在卫国的期间,孔子两次住在蘧瑗家里,一共有九年的时间。蘧瑗对孔子儒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这样一个在卫国出名的能人,如果能够得到他的帮助,孙林父觉得十个卫献公也能拿下。

不过蘧瑗不是宁殖,虽然他官位不高,但是他有学识,他究竟怎么想的,孙林父没有把握。

在见到蘧瑗之后,孙林父没敢冒失,先问如今卫献公这么个闹法,您有什么见解?

这句话说得就很有艺术了,我没说谋逆,我问的是您怎么看?

蘧瑗不假思索的回答孙林父,“人臣对君侯,能劝谏,那就劝谏。如果真要不能劝谏,那就只有出奔了。其他别无他法。”

孙林父一看,蘧瑗这根本没有说话的余地了,转身告辞。

第二天,蘧瑗出奔鲁国。

孙林父一张口,蘧瑗就明白他什么意思。平日里孙林父的所作所为都瞧在眼里,不过蘧瑗自问没有能力去左右孙林父,那真是只剩下出奔这一条路了。

孙林父召集家丁,在邱宫集合,准备攻打卫献公。

卫献公得知消息惊慌失措,甚至派出使者准备和孙林父讲和。

面对谋逆的臣子,还想讲和?

孙林父能和你讲和了,然后等着你收拾他?

卫献公不但胆小,更加糊涂。

孙林父果断杀死了卫献公派来的使者,卫献公一看没招了,那召见宁殖对抗孙林父吧!

宁殖早就召集了手下人马,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帮助孙林父攻打卫献公。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既然宁殖靠不住了,卫献公说那赶紧召见北宫括!

北宫括回说病了。

病了?

卫献公真的抓狂了,不到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一到关键时刻保准掉链子!

可是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公孙丁说还等啥啊?赶紧出奔啊!

东周保命第一妙招:出奔。

打得过我就打,打不过我就跑。

反正诸侯国有的是,跑了和尚保不齐还能赚回来庙。

罢,罢,罢,想不到今天还是走到了这条路!

卫献公命令宫中侍卫集合,一共二百多人,加上公孙丁,准备出奔齐国。

孙林父能给卫献公一个死灰复燃的机会吗?

当然不。

孙林父命令儿子孙蒯和孙嘉率领手下家丁沿途追赶卫献公的卫队。

都是跑步,但是追人的队伍和被追的心情绝对不一样。

在河泽,二百人的卫队被打的溃不成军,四散逃命。

幸亏公孙丁箭法出众,敢到卫献公身边的追兵没有能活着的。

孙蒯和孙嘉实在没办法将卫献公抓住,无奈只能原路返回。刚往回走了二三里路,正赶上庾公差和尹公佗前来传话,说孙林父命令,必须抓住卫献公。

孙蒯面有难色,卫献公没什么难对付的,可是他身边那个射箭的实在是厉害。到不了跟前就得死啊!

庾公差一听,您说的射箭好手是公孙丁吧?

原来公孙丁在卫国箭术出众,众多徒弟之中就有庾公差,庾公差又有徒弟尹公佗。

孙蒯一听,我们这也有射箭好手,不错,那你们俩就追吧!

一行人风驰电掣紧追不舍,终于追到了卫献公。

这可真是狼狈不堪,赶车的都被害死了,公孙丁正忙着驾驶呢!公孙丁听见后面呼啸一片,仔细一看,是徒弟庾公差。他停车告诉卫献公,放心,来者是我的徒弟庾公差。

庾公差见到公孙丁,先下车拜见师傅。

可是庾公差知道自己奉命是来干什么的。

不射,对不起主人;射,对不起师傅。

要说庾公差还是脑子灵活,拿出四支箭,去了箭簇,冲着卫献公的车子前后左右射了四箭。

当然只打雷,不下雨,对卫献公没有任何伤害。

庾公差射完这几箭,叫声保重,带着尹公佗离开了。

庾公差放过了师傅,心里安宁的走了。

可是尹公佗纠结了,凭什么就这么熊啊?

第六十章    鲁襄公见义勇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尹公佗好容易等到了孙林父重用自己谋逆的机会,却被庾公差有情有义的放弃了。

捉拿卫献公的机会!

这天之前,自己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今天就有捉拿卫献公的权力了!

之后,假如抓住了卫献公,还会发生什么?

尹公佗心里有一团火,烧得慌。

烧的他埋怨庾公差,葬送了自己的大好机会!

庾公差感觉到了,劝告尹公佗不可放肆,那公孙丁虽然没有大战的机会,但是箭术高明,绝对不在神箭养繇基之下。所以还是别去招惹他的好。

尹公佗不甘心,不服气,他纵身拨马继续追赶卫献公。

尹公佗心急如火,还好,小半天的时辰,终于赶上了公孙丁和卫献公。

公孙丁当然知道尹公佗所来何事,尹公佗当然不是来送盘缠的,是来送命的。

尹公佗见了公孙丁心里也有些不安,这是传说中的神箭手?不过他声音还是很洪亮,“庾公差是你的徒弟,我可不是,没那么多人情可讲。今天咱们见真章!”

公孙丁心里不由觉得可笑,庾公差是我徒弟,你是和我没关系,可是你的箭术从何而来?难道不是庾公差传授给你的?说起来我还是你师爷呢!

不过公孙丁知道,尹公佗是沽名钓誉之徒,多说无益,这次让他心服口服。

尹公佗说完弯弓便射,这箭“嗖”的一声直飞而去,公孙丁不慌不忙,先把手里的辔交给卫献公,顺手接到尹公佗的箭,就用这箭轻轻一射,正中尹公佗左臂!

尹公佗从公孙丁接住自己的箭就已经心慌意乱了,等到自己射出的箭穿透了自己的手臂,尹公佗回身便跑。

可惜晚了。

有些事情,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做。

尹公佗回身的时候,又有一发箭到,尹公佗就此毙命。

所有跟随尹公佗而来想要立功的士兵愣了片刻,一哄而散!

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等着人家用箭射啊?

公孙丁根本没瞧这些追兵,接过车子,继续驾驶前进。

卫献公的心刚安定了几分,后面又传来了马蹄声声。

卫献公觉得今天不如就赶紧让人家抓走自己算了。

吓也得吓死。

这是什么命啊!

已经被逼的出奔了,还没完没了的追杀啊!

这时候知道后悔了,游戏人生的时候多欢乐呢?

公孙丁也面色凝重,追兵如果太多,他也没有全胜的把握了。

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来人是卫献公同母弟弟公子鱼,特地前来跟随卫献公的。

卫献公长出一口冷气,喵了个咪的,吓死寡人了……

一行人马不停蹄,终于逃到了齐国。齐灵公还很讲义气,将卫献公等人安置在莱城。

孙林父虽然没有抓到卫献公,但是能够将他逼得出逃,也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卫献公被赶走之后,孙林父和宁殖就堂而皇之的扶立公孙剽即位,是为卫殇公。

卫献公到了齐国,自然为下一步发展做计划。他想必须找一个老大为自己出气,为自己伸张正义。

这个老大必须是晋悼公。

于是卫献公派人前往晋国求救,晋悼公也非常同情卫献公的遭遇。堂堂一个君侯,竟然被臣子驱逐的和丧家犬一般,跑的慢了还说不定连命都没了。

哪儿有这么欺负人的呢?

这事儿我们晋国好像应该管一管。

不过荀偃劝告晋悼公,这次倒不必出头。卫献公荒唐无道,这天下皆知。卫国换一个最高领导,这也是卫国百姓的意愿。晋国如果帮助卫献公,恐怕口碑有损。

晋悼公觉得荀偃说的不错,自己的前任晋厉公不就是这么被赶下台的吗?自己如果反而为卫献公出头,那岂不是说明自己的来路不正?

晋悼公决定还是不理卫国的闲事了。

别人可能难以知晓晋悼公为难之处,不过齐灵公对此进行了一番误读,他认为这是晋悼公对霸主职位的一种懈怠。

老大当时间长了,腻歪了?不负责任了?

齐灵公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齐灵公出兵袭击鲁国北鄙,大肆掠夺而归。

说道齐灵公,他素有大志,但是家事纷繁。开始齐灵公娶鲁国的颜姬为夫人,可惜颜姬无子;后来妾鬷姬的儿子光被齐灵公立为世子。齐灵公的宠妾戎子无子,但是戎子的妹妹为齐灵公生下一子牙。戎子为了自己在后宫的势力有所扩张,将妹妹的儿子牙收为养子。

除了光和牙,齐灵公还有一个儿子杵臼,但是素来不得齐灵公宠爱。

戎子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如果没有野心,她不会收养妹妹的儿子。

这偌大的深宫,自己,要做这深宫的主人,唯一的主人!

戎子下了许多功夫,请齐灵公立牙为世子,齐灵公答应了她。

这件事情在齐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国储更换,非同寻常。

这可不是去超市买东西,不合适保留小票就能更换。

更换国储,将给一国权力机构、国家走向带来不可逆转的重大变化。

也将给国家带来变动、不稳定的因素。

所以齐灵公心意一变,顿时引起齐国政坛动荡。仲子建议齐灵公还是要谨慎从事,毕竟世子光没有什么过错,而且他作世子时间久了,和诸侯之间多有往来。如果贸然更替,引起国内动荡,那时候悔之晚矣!

齐灵公根本听不进去仲子的劝告,寡人是齐国最高领导,寡人说让谁当接班人,谁就是接班人。难道你们要忤逆寡人不成?

不劝还好,一劝如同火上浇油。

齐灵公命令世子光带兵驻守即墨。

世子光刚一上任,齐灵公就下令废除了他世子的称号,立公子牙为世子,并任命上卿高厚为太傅,辅佐世子牙。

世子光被废了,被废的悄无声息。

不过鲁襄公很快派人前来齐国,问齐灵公,这世子光到底犯了什么国法家规,非要废除不可呢?

原来世子光的母亲,是陪同夫人颜姬从鲁国嫁过来的。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显贵,但是那鲁国是世子光姥姥家总没错。作为鲁襄公而言,世子光虽然血统没那么高贵,但是他和鲁国的血缘关系,令鲁襄公相信,世子光即位,齐国不会和鲁国为难。所以世子光无端被废,鲁襄公当然而且必须为他出头。

不过见义勇为的结果并非总是如人所愿。

齐灵公被问了个哑口无言,无话可说。

总不能回答鲁国,嗯哪,这孩子其实挺好的,就是我吧,实在是喜欢我的宠姬戎子,所以立公子牙为世子了。

不但回答不出来问题,齐灵公反而担心起来。

鲁襄公这么为世子光出头,将来自己百年之后,谁为世子牙做主?那时候鲁国作为外援,引发齐国内乱推动世子光登基可如何是好?

要想一了百了,只能抢先攻击。

齐灵公想为世子牙消除隐患,决定攻打鲁国,然后找机会杀了世子光。

世子光知道非得哭死不可,爹啊,请问您是牙一个人的亲爹吗?

鲁襄公也根本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你做的不对,问问还不行吗?从实力而言,鲁国还真不是齐国的对手。鲁襄公赶紧命人前往晋国求救,不过这时候晋悼公有病,所以晋国未能发兵。

这年冬天,晋悼公病重去世。

十四岁的周因为偶然的原因成为晋悼公,但是他将晋国的称霸事业登上了新的高峰。年幼的他将晋国国政整顿一新,并且实力大为扩张。墙头草的郑国也在晋悼公的凌厉攻势和高尚品德下都彻底臣服,甚至连跋扈的楚国都无力与晋国抗衡。尤其是晋悼公扶植吴国,为之后对付楚国埋下了重要伏笔。

二十八岁的晋悼公英年早逝,如果他能够活到五十岁,恐怕天下局势将发生重要转折。

晋悼公去世之后,世子彪即位,是为晋平公。

鲁国派出叔孙豹吊唁,并祝贺晋平公上任,当然主要还是说一说齐国对鲁国的野心。

晋平公刚刚上任,于是便询问大臣的意见,荀偃建议还是等到明年春天聚会的时候,那时候齐国如果没来,咱们再讨伐齐国未晚。

周灵王十五年,晋平公召集诸侯在溴梁聚会。

这次聚会,齐灵公果然没有亲自参加,而是派出了大夫高厚参加。齐灵公为什么会不参加晋国召集的诸侯聚会呢?

首先,就齐灵公想要称霸这点而言,既然晋悼公已经去世了,那晋国将来会发展如何还很难说。特别是晋平公刚即位,少不更事,齐灵公还真是有些不服气。其次,鲁襄公派出使者几次前往晋国,想让晋国为鲁国出面,难道齐灵公能一无所知吗?如果齐灵公参加了这次溴梁会面,那时候晋平公问起鲁国和齐国关系事宜,该如何应对?说不行,我们齐国必须打鲁国!还是答应晋平公,齐国会和鲁国友好共处呢?照直说齐灵公岂不是和晋国撕破脸了?不直接说,那将来肯定会面临齐国食言自肥的局面。

这样尴尬的局面,齐灵公只能闪先!

代替齐灵公参加溴梁会面的高厚可就惨了,晋平公因为齐灵公没有参加会面非常恼怒,荀偃甚至下令捉拿高厚。

还好高厚腿脚灵活,消息灵通,在被捕之前逃回了齐国。

齐灵公也急眼了,你们晋国至于这么帮着鲁国吗?好,我让你看看帮着鲁国的下场!

齐国出兵攻打鲁国北鄙,杀掉了鲁国北鄙的守臣臧坚。

鲁襄公一看不行啊,这还愈演愈烈了!赶紧派叔孙豹去晋国搬救兵!

第六十一章    人固有一死

天下诸侯纷纭,但是能站出来的就那么几个。

之前是楚国和晋国斗个不休,好容易晋国强过了楚国,郑国也死心塌地认定了晋国当老大,谁想到齐国又跳出来了?

齐灵公能够不惧晋国,说到底还是因为他有一颗想称霸的心。

凭什么你晋悼公就能继承晋文公称霸的基础,让晋国又当了一回老大,那我们齐国就不行?

晋国和齐国的大战,迫在眉睫。

晋平公命令荀偃为大将,率领诸侯之兵,讨伐齐国。

据说在出兵前夜,荀偃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里没有金戈铁马,却见一名衣着华丽的使者,召唤荀偃前去问话。荀偃迷迷糊糊的跟着就去了,不知道是一个什么名称的所在,殿台楼阁,光彩照人。大殿上面坐着一位威武的王者,下面跪着的却是晋厉公、栾书、胥童、长鱼矫和三郤等人。荀偃在梦里暗暗心惊,心说这些死对头怎么都碰到一起了?又有什么阴谋?

他忘了这些人都是故去的了。

(此处光线阴暗,有恐怖片气氛。)

这一群人吵吵嚷嚷争做一团,不一会儿有兵士将胥童等人带了下去,单剩下晋厉公、栾书、程滑和荀偃。

荀偃此时心情非常紧张,这是要问什么话呢?是谁在问话?

晋厉公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哭诉自己被害的情况,栾书却坚持说是程滑下的手,荀偃心里不由得一阵鄙夷,没有您的命令,程滑有这胆子吗?再说,程滑为什么非要杀了晋厉公不可呢?狡辩!

程滑自然气愤异常,但是他居然说自己是奉了栾书和荀偃的命令下手的!

荀偃的心又飘忽起来,想要辩驳,这张嘴好像倒有千斤重,要说什么也无从说起。

大殿上那位王者进行了最终审判,说栾书应该负主要责任,因为栾书是当时晋国的执政者。没有栾书的首肯,谁能策划弑君?判栾书五年之内,子孙灭亡。

这判决让所有人浑身发抖,不过晋厉公却更加气愤,没有荀偃,栾书一个人能成事吗?晋厉公激动之中竟然用刀砍掉了荀偃的头,荀偃慌乱之中用手捧着自己的首级,赶紧安了上去,倒没感觉到疼痛。不过走出大殿的时候,荀偃遇到了大巫灵皋,灵皋说你这脑袋怎么歪了呢?说着灵皋就用手去为荀偃掰正首级,此时荀偃忽然觉得疼痛难耐,居然就此醒来。

原来是南柯一梦。

梦由心生,荀偃的这个梦不是偶然发生的,是他现实心理的真实投射。在当时,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弑君是无可原谅的大罪名。所以赵盾虽然没有直接杀害晋灵公,但是提起桃园事件,董狐记载赵盾弑君,赵盾依然无话可说。默许都是一种罪过,何况真实策划行动者?或许是由于晋悼公的英明果断,令晋国百姓暂时不去思考栾书和荀偃弑君的罪过,不过在内心深处,谁能否认他们是无罪的?罪恶感每天都在心灵深处游荡,所以才会有这么栩栩如生的梦境。

就算有一万个理由,荀偃自己逃不出那弑君的罪恶感。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荀偃恰好碰到了大巫灵皋,他急忙将这个奇怪的梦告诉了灵皋,希望能够得到灵皋的指点。

灵皋直言不讳,这是冤家讨债来了,这一次你死劫难逃!

看来所有的大巫都不会说吉利话,什么话让人伤心害怕说什么。

不过荀偃听了这话紧跟着却没有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拯救自己,而是问晋军此次讨伐齐国,是否会受到牵连?

灵皋这一次却说了句好话,他认为虽然荀偃这次死定了,但是讨伐齐国是一定会胜利的。

荀偃听了反而非常开心,说能够战胜齐国,虽死何憾!

这便有大丈夫的风骨,可以说弑君是清洗不掉的罪恶,可以用生命去偿付这罪恶,但是大丈夫追求的永远是胜利!

在当时晋厉公的昏庸统治下,要想生存,要想国家不灭亡,弑君在所难免。但是弑君则意味着不被饶恕的罪过。人生就这么陷入两难之中,或许在当时的观点来看,荀偃和栾书都是谋逆弑君的恶人。不过荀偃的豪爽洒脱,以国事为重,的确值得现代人敬仰。

荀偃率领晋军,会和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的军队,一共十二个诸侯国浩浩荡荡前往齐国进发。

声势浩大。

要说齐灵公也不是胆怯的主儿,居然根本没想过求和的事儿,而是安排上卿高厚辅佐世子牙守国,亲自率领齐国大军屯兵于平阴。

无论这一仗谁胜谁负,齐灵公能够有自信对抗十二国联军,的确是有气魄的君侯。

为了对抗人数众多的十二国联军,齐灵公命人在城南防门修筑深沟,长宽各一里地,派重兵把守。

知道你们人多,我看你们怎么过来?

齐灵公心里挺美,人多顶什么用,打仗靠的是脑子。内侍夙沙卫建议齐灵公主动出击,虽然对方人多,但是人多肯定心不齐。只要我们重创其中一支队伍,那么其余的人肯定心生疑虑,那时候我们就占据主动了。

夙沙卫的建议非常有效,但是遭到了齐灵公的果断拒绝。

主动出击?

那我刚挖的壕沟怎么办?

留着给自己人用?

还是把他们打跑了,再请回来过壕沟?

我不是白耽误功夫了吗?

夙沙卫建议的是主动出击,可是齐灵公选择的是战略防守。问题是,一国对抗十二国,就算你再能防守,总有被攻破的一天。

果然荀偃得知齐灵公挖沟的消息开心不已,齐军还是害怕我们了!只要我用计,一定能让齐军大败!

荀偃命令鲁国和卫国从须句行动,邾、莒二国军队路过城阳,这两方面军队都取道琅琊。而晋国大军从平阴攻击,在临淄城下相会。

这只是路线分配,荀偃同时命令司马张君臣,一路之上凡是险要之地务必虚张旗帜,将草人穿上衣甲立于空车之上,断木绑在车子后面,选力大无穷的士兵拉着车子在山谷中行走,务必尘土飞扬。

这是要让齐灵公惊疑不定,扰乱他的战略部署。

齐灵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等待。

不是等待齐国的朋友,是等待齐国的敌人。

当然,他们会明白,什么叫不可逾越!

荀偃和士匄率领宋国、郑国的军队为中路,赵武、韩起率领上军和滕、薛军队在右路,魏绛、栾盈率领下军同曹、杞、小邾的军队在左路。

谁都知道齐国挖了深沟,阻碍晋军的前进之路。

可是晋军的命令只有一个:车里盛满了木石,战士们没人带一兜子土。到了防门深沟的地方,无数的木石和土被投进了深沟,齐灵公引以为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