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临东周-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要对付郑国而不是楚国?
经过历次诸侯争霸,郑国的独特地位已经暴露无遗。虽然曾经辉煌,近日不再有争霸的实力,但是郑国是列位准霸主的势力争夺地。可以说,能让郑国倒向臣服的,总是实力雄厚的一方,所以晋文公才会联合秦国攻打郑国,甚至在秦穆公默默撤兵之后也坚持了下来。
自己没有能力做诸侯霸主,但是却成为争夺诸侯霸主的风向标,这就是郑国的悲催地位。
所以楚穆王向问鼎中原,首先倒霉的就是郑国。
而楚穆王的这一提议也得到了楚国大臣的一致支持,楚国退缩的太久了,需要一次真正的战争!
于是楚穆王派斗越椒为大将,蔿贾为副将,发兵车三百乘攻打郑国,楚穆王亲自率领两广精兵屯兵狼渊作为援兵。楚穆王另外派遣公子朱为大将讨伐陈国。
再说被讨伐的消息传到郑国,郑穆公当即派兵点将命令公子坚、公子庞和乐耳三人领兵在边境对抗楚军。
对抗是对抗,主要是坚守不出!
我们郑国还就是不和你们对阵,看你们能怎么样!
另外郑穆公赶快派使者出访晋国,请求救援!
当日郑国和晋文公达成和议,主要内容就是依附晋国。现在郑国有麻烦了,老大您看怎么办?
郑国坚守不出,斗越椒心急万分。这天天屯兵于此,郑国连个照面都不打,难道我们是组团旅游来的不成?
可以侵略别人,但是别人没有义务配合你们的侵略。
蔿贾观察郑军形势,对斗越椒分析道,“郑军如此坚守不出,明摆着是等待晋国救援。而我们必须想办法诱敌出战,不然等到诸侯兵马一齐到来,恐怕我们楚国又要再一次重演城濮之战的故事了。”
城濮之战?
提起来斗越椒也肝儿颤。
谁还不知道郑国和晋国是盟国?可见蔿贾推测不虚,一定是等郑国援军呢!
蔿贾为斗越椒献上诱敌计策一条。
斗越椒当日便传令楚军,军中粮食不足,各位都到村子里抢些吃的吧!再不去我们嘴巴都得掉起来了!
于是本来是讨伐郑国的楚军,摇身一变成了组团打劫的。大军每日忙碌到附近村子里洗劫,可是斗越椒本人每日酒乐不休,喝醉了就痛骂郑国胆小鬼!不敢照面的胆小鬼!
斗越椒军中消息传到了楚穆王处,楚穆王可是坐不住了。怎么的,斗越椒你小子犯浑是不是?我们楚国好容易等到晋文公去世了,晋襄公也去世了,等到了赵盾把晋国霍霍的稀碎,好容易盼来了进军中原的消息,你就这么不珍惜这个机遇吗?
楚穆王准备亲自去斗越椒军营督战。可是范山认为斗越椒此举必定有计谋,所以不必前往,等等吧,好消息就快传来了!
楚军饮酒作乐打劫百姓的消息传到郑军营地,公子坚兴奋不已,这楚军被我们郑国逼得发疯,看来晚上一定守备松懈。这样,哥几个,咱们郑军晚上去劫个营,给楚军点厉害瞧瞧!
这天晚上郑军饱餐一顿,趁着夜黑风高,公子坚将军队分为左右二队,向着楚军大营默默出发。
还没到楚军大营,就看见灯火辉煌,耳听得丝竹之声,公子坚心道楚军休矣!当下郑军全力进发,根本没有受到楚军抵抗,顺利进入楚军大营。
公子坚直接冲入中军大营,只见斗越椒还在低头饮酒,公子坚上前一刀砍翻斗越椒!
谁知道这时候斗越椒还是毫无动静。公子坚上前仔细一看,不好,这哪儿是斗越椒,这是稻草人伪装的斗越椒!公子坚大叫道,“中计了!全部撤退!”
就听见大营后面一声炮响,四面楚军尽处,一员大将拨马前行,真的斗越椒来了!
形势陡然逆转。
本来是来偷袭的郑军开始四面溃散,公子坚和公子庞加上乐耳合作一队,好容易逃出去一里多路,半路却遇上了埋伏在此地的蔿贾。
逃命好苦啊!
在斗越椒和蔿贾的前后夹击之下,郑军大败。公子坚、公子庞和乐耳都作了楚军俘虏,无一幸免。
消息传回郑国,郑穆公心都碎了……这便如何是好?晋军救援未到,我军全军覆没!我们郑国该往何处去?
郑穆公问计于群臣,大家都说楚军如此强势,还是投降吧!等到楚军打破城池,那时候晋军还没到,我们岂不是没猴耍了?
郑穆公无奈,只得派公子丰前往斗越椒大营求和,说明誓不反叛。斗越椒将消息传递到楚穆王处,楚穆王表示同意,并且派人释放郑国将领公子坚、公子庞和乐耳。
楚穆王还没高兴几天,忽然来了一个令他震怒的消息:攻打陈国的公子朱兵败,副将公子茷为陈国俘获。楚穆王愤怒之余就准备增兵攻打陈国,这时候陈国竟然送上俘虏公子茷,并且还向楚国求和。
陈侯能够请成,当然不是脑子进水,而是畏惧楚国的实力。胜利还要求和?这比战败求和更能满足楚穆王的虚荣心。楚穆王看完陈国求和信哈哈大笑道,“陈侯果然很有眼色啊!”
楚穆王答应了陈侯求和要求,命令陈侯、郑穆公加上蔡侯冬天十月朔日在厥貉集合。
楚穆王进军中原的事业进行的轰轰烈烈,那边赵盾也没闲着。一接到郑国求救的消息立刻准备救援。可是赵盾犯了一个错误,郑国被彪悍的楚军包围,期待的是迅速救援。赵盾大概觉得单凭晋国一国之力救助郑国不占优势,于是集合宋、鲁、卫、许四国兵力救援郑国。等到赵盾集合五国联军出发,还没到郑国就听说郑国已经投降了,甚至连陈国都投降了楚国。
多新鲜呢,等您集合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起义,这边黄花菜都凉了……
这五国联军可郁闷了,宋国和鲁国将领还请示赵盾,不然我们攻打郑国和陈国吧!怎么能随随便便投降楚国呢?
赵盾说这都是因为我们没能迅速驰援郑国和陈国才投降楚国的,他们有什么过错呢?不如我们还是退兵修政。
看来赵盾心里也非常明白郑国和陈国需要的是驰援。总之这郑国和陈国已经投降楚国的事实无从更改。或许,这是晋国霸主地位转移,对楚国实力认可的开始。
再说陈侯朔与郑伯兰在息地恭候楚穆王。楚穆王到了息地也有点吃惊,不是说好了咱们在厥貉见面吗?怎么你们俩跑到这了?
陈侯朔和郑伯兰恭恭敬敬的一齐回答道,“能够和您约定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害怕去晚了,所以预先在此地恭候您大驾。”
楚穆王一听这个开心,看见没,这就是人格魅力,人家不但投降,而且投降的真心实意,心服口服!
不服也架不住你发兵攻打啊,真有意思。
到了厥貉,蔡侯甲午看见楚穆王倒头便拜。这下子陈侯朔和郑伯兰大吃一惊,蔡侯甲午怎么这么没有原则,你这都下跪了,我们俩还怎么办能让领导满意?
投降也不容易。要做一个有上进心的投降者,还得比一比忠心。虽然谁都知道这忠心不堪一击。
要说陈侯朔和郑伯兰可够坏的,他们眼见蔡侯甲午如此对待楚穆王,当即拉出来一个垫背的,说您都到这了,宋侯居然敢不来拜见您,这不是拿您不当一回事么?建议您讨伐宋国。
楚穆王笑道,“寡人和诸位在此集合,正是为了商议讨伐宋国之事。”
这时候宋成公已经去世,宋昭公即位三年。宋昭公其人治理国家最大的特点就是任用奸臣,疏远公族。宋国发生的穆、襄之党变乱,司马公子卯被杀,司城荡意诸出奔鲁国,宋国大乱。多亏了司寇华御事从中调停,请荡意诸复官,宋国的国内局势才大致安定。
眼下,不堪一击的宋国,即将面对不可一世的楚国进攻。
楚穆王集合郑、陈、蔡国准备攻打宋国的消息传到宋国,华御事马上建议宋昭公前往求和。要知道宋国实力不足以抵抗楚国,等到楚国击败宋国然后求和,那时候百姓必定生灵涂炭,对于宋国没有好处。宋昭公也明白根本不是楚穆王的对手,于是宋昭公亲自前往厥貉,求见楚穆王求和。而且宋昭公还准备了田猎之具,希望在孟诸之薮比赛。楚穆王非常开心,不战而屈人之兵,我这么厉害吗?
第十二章 赵穿发疯
实力决定一切,晋襄公去世之后,赵盾随心所欲的神来之笔另晋国无力主宰诸侯。楚穆王抓住机遇,进军中原。刀锋所向,无人能敌。郑国、陈国、蔡国,甚至连宋国都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
楚穆王心情大好。
在宋昭公请求进行的打猎比赛中,陈侯为前锋开路,宋公为右阵,郑伯为左阵,蔡侯为后队,楚穆王洋洋得意居中。楚穆王命令田猎队伍早上出发,各自准备燧石,以备取火之用。
这浩浩荡荡的田猎队伍向着孟诸之薮进发,楚穆王追赶一只狐狸进入右军。狐狸逃入洞穴,楚穆王向右军也就是宋昭公要燧石打火驱赶狐狸,可是宋昭公这里居然没有燧石!楚国司马申无畏当即进言楚穆王道,“宋公违背您的命令虽然不能加以刑罚,请您惩罚他的仆人。”楚穆王于是命令将宋昭公的御者鞭打三百,以儆效尤。
投降者就是投降者,还要什么尊严?
宋昭公非常惭愧。
此时楚国实力最为强大,楚穆王派斗越椒行聘于齐国和鲁国,而晋国对此无能为力。
晋国失去了霸主地位,同时秦康公也开始准备。
秦康公不是准备讨伐楚国争夺诸侯霸主,他是准备攻打晋国。五年前赵盾派先蔑迎接公子雍即位晋国,秦军不过成人之美,送公子雍回国,不料赵盾中途变卦,拥立世子夷皋。更可恨的是赵盾居然派人夜袭秦军,秦康公每每念及此事无不恨入骨髓。
赵盾啊赵盾,你真是拿我们秦国当猴耍了!
这次楚国实力扩张,晋国退缩,秦康公觉得讨伐晋国的机会来了。秦国上下也都很支持秦康公讨伐晋国,算起来我们秦国净帮助你们晋国,然后挨你们欺负了。合着你们晋国以为我们秦国是冤大头不是?
秦康公命令孟明视留守秦国,拜西乞术为大将,白乙丙为副将,士会为参谋,发兵车五百乘向着晋国出发。
秦军浩浩荡荡,渡河之后攻克羁马。
赵盾听说秦康公出兵讨伐晋国的消息也点兵派将准备应对。这次和秦军作战,赵盾自己率领中军,荀林父为副将;派郤缺为上军元帅,臾骈为副将;派栾盾为下军元帅,胥臣之子胥甲为副将。赵盾的从弟赵穿,是晋襄公的爱婿,在这个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自请为私军跟随赵盾率领的上军作战。而军中缺少司马,韩子舆之子韩厥,在赵盾家中成长,后来是赵盾门客,也非常油菜花,赵盾请示晋灵公之后将韩厥任命为司马。
晋军三军开拔,出绛城,军容军纪非常好,行进队伍整齐。大约走了十里路,忽然有车冲入中军,司马韩厥命令带来人问话。原来擅闯行军队伍的正是赵盾御者,说是赵盾忘了带饮具,所以奉命来取。
韩厥大怒,擅闯中军,斩无赦!
御者慌了,痛哭流涕分辨道,“这都是相国的命令啊!”
相国命令你取饮具,还命令你可以擅闯中军吗?
韩厥回答道,“韩厥身为司马,只知道军法,不知道相国。”
赵盾的御者被斩首,马车也被捣毁了。
各位将领都炸了锅,都跑去跟赵盾说坏话,说这韩厥怎么如此放肆?如果没有您,他韩厥能做司马?此人忘恩负义,不可重用。
赵盾派人召见韩厥,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下子韩厥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了。谁知韩厥到来之后,赵盾却笑着下拜道,“我听说事君者比而不党,你能公正执法,不愧是我举荐的人才!”
韩厥急忙拜谢。大家全都大眼瞪小眼,看看人家这境界,我们还调事儿呢!
事后赵盾还对别人说,韩厥日后必定能够执政于晋国,看来韩氏将要兴盛了!
从门客到司马,还日后要执政于晋国?赵盾的说法只能用时间来验证了。
晋军屯兵于河曲,臾骈建议晋军好生防守,不要轻易出战。因为秦军经过了长时间准备,锐不可当。等秦军受不了撤退的时候,晋军从后面追击,必定能够获胜。
赵盾采纳了臾骈的建议。
秦康公见晋军坚守不出可真是急了,准备再充分,架不住人家不跟你照面。秦康公找到士会,请他出个主意。士会一直非常关注晋国国内形势,他为秦康公分析说道,赵盾最近非常信任臾骈,听说还让臾骈作自己的副将。所以如今晋军坚守不出,那肯定是臾骈的主意。要让晋军出战,那也不难。听说赵盾的从弟赵穿本来想做赵盾的副将,但是赵盾想用臾骈,所以就婉言谢绝了。如今赵穿率领私兵跟随赵盾效力,这是为什么?当然是为了找机会立功比过臾骈。所以为今之计,只要用一支兵马挑战晋军,就算臾骈能管得住晋军,他也管不住赵穿。那时候秦军可得一战。
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发言权,士会果然对晋国形势了如指掌。秦康公命令白乙丙率领小队挑战。晋军得到臾骈命令,坚守不出。旁边赵穿早就按捺不住,率领部队追击秦军。说来也怪,这白乙丙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根本没和赵穿对招,拨马便走。
秦晋大战变成了跑步比赛。
赵穿率领自己的队伍追击十几里地,还是输了。白乙丙带着秦军跑得连影子都看不见了。
赵穿又渴又累,恼火的回来就命令军士挑衅痛骂,晋军来打仗都是女人吗?敌人到了眼前,连照面都不敢打!胆小如鼠!
有人劝解道,“大人不必发怒,这都是有计谋在内。”
不说计谋还好,一提到计谋,赵穿更加生气,计谋,计谋,当缩头乌龟的计谋!如今躲在大营之内就能获胜了?笑话!
赵穿骂得兴起,振臂高呼道,“晋军能打仗的都随我来!今日与秦军大战一场,务要分个胜负!”
可是晋军将士都眼巴巴地看着赵穿,根本没人响应。
太尴尬了。
不是一群胆小鬼,就是赵穿自己脑子有病。或者是脑子有病的赵穿遇到了一群胆小鬼。
胥甲叹道,“这真正是英雄好汉!”胥甲准备出兵响应赵穿,此时赵盾得到赵穿发疯的消息,大吃一惊,这赵穿狂暴的出去了,还能幸免于难?为救赵穿,赵盾命令晋军全军出战!
一切都与士会预料的一样,激怒了赵穿,晋军果然全军对阵。再说赵穿早一步进入秦军和白乙丙杀了个昏天黑地,西乞术正要帮着白乙丙两面夹击,晋军已到。
晋军铺天盖地的涌向秦军,双方短兵相接,不一刻却都鸣金收兵了。为何?
都是拼命三郎,都得谨慎从事,留点老本。
赵穿回到晋营还质问赵盾,怎么回事?还没分出胜负,为何鸣金收兵?
赵盾摇头道,“要胜秦军,必须用计。”
话音未落,却有人报秦军前来送战书。赵盾命令臾骈接受秦军战书,仔细看时是约定明日决战。赵盾表示同意。
使者走后,臾骈却认为此事有诈,刚才的使者面色慌张,四处扫视,看来秦军不是要决战,恐怕今夜他们就会撤退。
臾骈建议晋军在河口伏兵,等到秦军撤退的时候进行攻击,一定能够大获全胜。赵盾同意了臾骈的建议。
赵盾还没发布伏兵命令,赵穿却拉着胥甲在军营里大叫道,“我们晋军岂不如秦军?如今已经答应了秦军准备明日决战,又要在河口伏兵,准备趁人家撤退的时候伏击人家,这还是大丈夫所为吗?”
赵盾都要疯了,这都什么人啊,难道打仗必须硬碰硬?还有没有组织性纪律性了,随便泄露军事秘密!可是面对喧哗的晋军,赵盾只能解释说误会,误会!根本没有伏兵这一回事!
听见的不只有赵盾,还有秦军间谍。秦军谍报人员将消息报告给秦军,于是秦军变换路线,入侵瑕邑,从桃林塞安全撤退。
晋军也没有计谋可用了,只能撤退回国。
赵盾非常恼火,这个缺心眼的赵穿,一场胜仗就这么泡汤了!赵盾回国之后商议定赵穿泄露情报之罪,但是由于赵穿是晋襄公爱婿,又是自己的从弟,所以免罪。可是和赵穿一起发神经的胥甲就没有那么幸运,胥甲承担了所有的罪名,被削去官爵,驱逐到卫国。不过赵盾为了让胥氏不至于无人在朝廷,任命胥甲之子胥克为下军副将。
赵盾的惩罚有很大的保护赵氏的成分在内,晋国之内虽然无人表示异议,但是心里也都觉得个人凌驾于国家之上,颇为不公。
周顷王五年,赵盾为了防止秦军从桃林塞入侵晋国,派大夫詹嘉驻守瑕异。臾骈进言道,“河曲之战,为秦康公献计的是士会。只要士会在秦国,始终是我们晋国的心腹大患。”
赵盾觉得臾骈说的也对,必须有个办法对付士会。于是赵盾诸浮别馆召集六卿议事。这六卿分别是赵盾、郤缺、荀林父、栾盾、臾骈和胥克。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对付晋国旧臣士会。
第十三章 士会的舞台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自从赵盾逼走了士会,得到士会的秦国因此得到了与晋国作战的法宝。经过河曲一战,赵盾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召集六卿议事,讨论如何对付士会。
会议一开始就跑偏了,荀林父认为应该把狐射姑召回来官复原职。因为狐射姑所在的狐氏为晋国立功不少,本来就是有功之臣。从这儿到可以看出来荀林父是个老实人,一心为国。为什么?狐射姑当时是因为和赵盾作对派弟弟刺杀了阳处父而逃跑的,属于畏罪潜逃。赵盾对于自己的敌人向来是一翻脸那就是彻底绝交,下死手整治。能把狐射姑家属送出去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如今还想把狐射姑官复原职,赵盾将如何想?
再说了,赵盾心狠手辣,狐射姑已经都明白过来了。就算你召狐射姑回国,哪怕是官复原职,他敢回来吗?
果然荀林父的建议一提出来就遭到了郤缺的反对。郤缺认为狐射姑当年是畏罪潜逃,如果现在给他官复原职,别的人会怎么想?社会风气还如何引导?大家都可以随便杀害大臣了,反正是会官复原职的。而士会就不同了,士会当年出奔不是犯了罪,而且人家士会足智多谋。假如召士会回国,可去秦国一助力。何况秦国如今对晋国咄咄逼人,这是最严重的地方所在。狐射姑所在的不过是区区狄人小国,哪儿能对晋国造成威胁?
看来让前领导后悔心碎只有一个办法:油菜花的你在竞争对手或者敌人那里获得重用。
赵盾也明白应该把士会召回国,可是他为难的是秦国如今对士会言听计从,人家找到发挥能力的舞台了,就算晋国召他,人家能回来吗?
臾骈当即保举一人,说我们晋国还真有这样的人才。先臣毕万的孙子,也就是魏犨的从子寿余,现在封地在魏,此人足智多谋,颇有权变。如果派寿余执行这个任务,那一定能很好的完成。
赵盾闻言大喜,既然臾骈都举荐了,可见这寿余差不了。于是赵盾命令臾骈负责联系寿余执行这一任务。
六卿会议胜利闭幕。
当天夜里臾骈就奔赴寿余府邸,将赵盾的托付告诉了寿余。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寿余同意了臾骈的请求。
第二天在晋国朝会上,赵盾建议命令河东各位邑宰训练团练队伍,轮流前往黄河岸边值戍,以对抗秦国入侵。为保全面,派食采之人前往负责监督。并且还提出魏是大封邑,魏倡导此事大家都会听从命令。晋灵公同意了赵盾的意见。
赵盾于是用晋灵公的命令召见魏寿余,派他负责组织团练戍守。谁知道这魏寿余根本不认同赵盾的想法,说黄河岸边那地方可太大了,那根本没办法去守卫,反而把我们的兵力暴露了出去。此事不可行。而且我本人就是封邑的继承人,也没有什么作战经验,所以难以胜任。
赵盾愤怒的说道,“国难当头,魏寿余还推托什么?限你三日之内将组织戍守的军士名册呈上来,不然军法伺候。”
一看赵盾根本不听自己的建议,魏寿余只能叹息而去。
魏寿余回到家里就有了心理负担,闷闷不乐之极。几经思索之后,他决定带着家人出奔秦国。老子不伺候了!
魏寿余命令妻子收拾细软金银,自己喝了个酩酊大醉。碰巧家里的厨师送上的下酒菜不合心意,魏寿余手持鞭子将厨师鞭打一百多下,还追着要杀了厨师。
厨师一看主人如此疯狂,急忙逃命,跑到赵盾府邸告发魏寿余准备出奔秦国。
赵盾大惊,派韩厥包围了魏寿余的府邸。可惜晚到一步,只抓住了魏寿余的妻子。
魏寿余孤身一人来到秦国,觐见秦康公,要求在秦国出仕。
秦康公问士会此事如何处理,士会说晋人多谋,如果恐怕有诈可以看他用何献功?
这是水浒里要投名状的意思。看你是不是诚信投降,就看你送什么入伙礼、投名状。
魏寿余取出一物,原来是魏地土地人民的名册。秦康公一看就激动了,但是他还是问士会,魏地可取吗?
这时候魏寿余用眼角瞥了士会一眼,士会心中一动,当即回到说既然秦国已然和晋国撕破脸了,取魏地有何不可?河东诸城,魏地最大。如果得到魏地作根据地,那么就可以逐渐收取河东之地了。
魏寿余也说,魏地的官员百姓虽然是晋国的,但是更听魏地的命令。如果秦国能发兵一支,魏地唾手可得。
秦康公思虑半晌,下决定攻取魏地,但是他派士会随军同行。因为士会毕竟是晋国人,熟悉情况。
大将西乞术率领秦军前行到河口,忽然有人报告说前面有一支军队驻扎。
魏寿余说那肯定是魏地的军队,他们还不知道我在秦国呢!请派熟悉晋国情况的人和我一同前往,说明情况,保证他们弃暗投明!
熟悉情况的人,那非士会莫数。秦康公派士会和魏寿余一起前往,士会却说晋人虎狼之性,此次前往,如果他们听从了秦国命令,那当然是秦国之福。可是如果人家不听秦国命令,扣押了自己,还请秦康公不要为难自己的妻子老小。
听话听音,话说到这已经很明白了。士会在为自己回到晋国为亲属留退路。
可是魏地就好像硕大的馅饼烧得秦康公忘乎所以。秦康公当即保证,士会此次前往,如果获胜必将重赏,如果被扣留,那秦康公也一定会送还士会的家人,表示对他的感谢。
士会要的就是这句话。秦康公为了让士会心安,还和士会指着黄河起誓。
秦康公鬼迷心窍,不代表秦国所有的人都是傻子。秦国大夫绕朝劝告秦康公,千万不能放士会去晋国!士会是晋国重臣,如今好好的将士会放归晋国,那可不是放虎归山吗?
可是秦康公认为既然士会都和自己指着黄河发誓了,这事儿很靠谱。
是指着黄河发誓了,可是发誓的内容是两个结果,而且说明万一士会留在晋国,秦康公负责送回士会家属啊!
秦康公一意孤行,士会和魏寿余告辞而去。还没走多远,后面忽然有人追赶。士会仔细一看,是秦国大夫绕朝。绕朝追上士会,送给他一根鞭子,说明你可别以为秦国没有人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最好快去快回,迟则有祸!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但也是无力的威胁。
再说士会和魏寿余渡过黄河,果然晋国派一将军接应,是赵盾之子赵朔。赵盾能够派自己的儿子来接应士会,也是一种态度。
士会在晋军的拥簇之下回朝去了,黄河对岸的秦军看的一清二楚。秦康公闻言大怒,好你个士会,原来你和晋国合伙玩儿我啊!
秦康公一怒之下就准备发兵讨伐晋国,可是探马又报告说后面来了许多晋军,听说晋国大将荀林父和郤缺已经率领大队晋军到了黄河岸边了!
渡河,渡河,人家都准备好了,还渡的什么河?
秦康公都要气傻了,看来晋国早有准备,为了士会居然发动晋国主力部队。无耻,无耻,太无耻了!
所有人看着秦康公气的面目扭曲,却没人敢说一句话。领导被骗已经很闹心了,你还说什么?这时候说什么都是错的。
西乞术无奈只能请求撤退。
西乞术是秦军大将,不说话也没办法。
秦康公无言的挥挥手,同意了西乞术的请求。
荀林父等人见秦军撤退,也返回晋国。士会离开晋国已经三年了,如今再度回到绛城无限感慨。回朝之后,士会肉袒请罪。是的,当日士会出于一时义愤出奔,他没错。可是他帮助秦军,也就是晋军的敌人获胜,从这一点来说,他又有错。
晋灵公表示士会没错,让他在六卿之间战列。
赵盾说明这都是魏寿余的功劳,晋灵公赐予魏寿余车十乘。
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是魏寿余的策划。魏寿余不但是这整件事情的导演,更是男主角。试问以赵盾之谋怎么会想到派团练巡视整个黄河大堤的愚蠢主意?而魏寿余再愚蠢,也不至于当面顶撞赵盾,还要仓皇出奔,弃多年祖业于不顾。至于在出奔之夜重责厨子,那明显是为了给赵盾报信。
魏寿余从一开始就想的非常明白,必须有一件事情能让士会有借口回到晋国,最好能够和自己出奔秦国是同一件事情。那就只能是自己献地投降。至于士会和秦康公发誓,也都是士会自己发挥,为了保全家人之举。
秦康公回到秦国之后命令将士会的家人送回晋国。
不是害怕不遵守誓言受到惩罚,而是秦康公想明白了,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士会的确在回去的时候把秦国耍的滴溜溜转,但是他并没有对秦国造成实际性的伤害。而且士会毕竟为秦国立过功。
换位思考,假如自己被迫离开秦国,为了回到故土恐怕也会不择手段。
虽然输了计谋,但是不能再输人。
士会当然知道自己的欺骗不足以让秦康公遵守誓言,于是写信表示感谢,同时说明希望晋国和秦国从此友好发展,不再有战火蔓延。
于是在秦康公统治的时代,秦国和晋国大约数十年未曾交兵。这也是士会回到晋国发挥的作用。
第十四章 领导去世带来的一切
尽英雄豪杰,行凡人所不能。但是无论是谁,都绕不过去时间。所以在短暂的生命中,如何渡过有意义的一生是所有人不得不面对的命题。而重要历史人物更替,也对局势发生着影响。
周顷王在位六年驾崩,世子班即位,是为周匡王。这对于当时形势没有产生影响,充分说明了周天子举足不重的尴尬地位。
而此时楚穆王去世,世子旅即位,是为楚庄王。
楚王更替带给中原诸侯难以言表的刺激。楚国实力雄厚,楚穆王行事霸道,能让中原大部分诸侯俯首称臣。可是楚穆王他去世了,这下子可就形势逆转。
被压迫者总要抓住一切机会反压迫。
不然就是心理有问题。
在楚穆王时期采取收缩政策的赵盾觉得晋国的机会来了,于是在新城举行诸侯集会。
如果楚穆王在,晋国召集的这次诸侯集会不一定有几个人来。可是既然楚穆王已然去世,各位又都捧晋国的场,呼呼拉拉来了很多诸侯。像什么宋昭公、鲁文公、陈灵公、卫成公、郑穆公、许昭公都来到了新城,曾经死心塌地跟着楚国的宋昭公、郑穆公和陈灵公还见面就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