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临东周-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骇世惊俗了。
谁都知道,正室的地位在当时是多么重要,而妾室,连同妾室的孩子都是非常卑贱的。
如果说赵姬让赵衰接回叔隗还有作秀的嫌疑,但是这时候,恐怕没人会怀疑赵姬的诚意。
为什么晋文公的女儿会甘居妾室,甚至不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更好的权益?
因为赵姬身在民间多年,深刻了解百姓不易,而对叔隗甘心等待赵衰的行为充满了敬意。
赵姬的行为,是在当时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表示最高的敬意。
可是赵衰阖府上下可炸了锅,都坚决不同意赵姬的要求。
让晋文公的女儿做妾室,闹呢?
不过赵姬心意已定,她说不同意可以,她就回宫居住,再也不回来了。
赵衰一看没辙,只能找晋文公做赵姬的思想工作,可是晋文公当即表示非常为女儿的选择骄傲。而且晋文公即刻宣叔隗母子入朝,册封叔隗为赵衰内子,立赵盾为赵衰嫡子。
板上钉钉,这事就这么定了。
要说晋文公不为女儿赵姬心痛,是不可能的。赵姬流落民间多年,晋文公将她嫁给赵衰,本来就希望对她是一种弥补,弥补当日没能好好照顾女儿的愧疚。谁能想到女儿会心甘情愿做出要做小妾的决定?可是既然女儿嫁给了赵衰,还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也只能支持。
要说赵衰的儿子赵盾,此时年方十七岁,行动有礼,不但精通诗书,而且善于骑射。基本上赵盾算一个文武全才,所以深得赵衰喜爱。赵姬日后所生的儿子赵同、赵括、赵婴,都比不上赵盾的才干。
而赵盾日后的所作所为,也深刻改变了晋国的命运,同时改变了赵氏一族的命运。
晋文公决定大赏功臣,这封赏有三个准则,跟着流亡的大臣,那是头等功臣,接下来分别是送款者和迎降者,其中各等又有分别。
第一等功臣里狐偃、赵衰功劳最大,依次分别是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轸、颠颉等人;第二等功臣是栾枝、郤溱功劳最大,接下来是士会、舟之侨、孙伯纠、祈满等人;第三等是郤步扬、韩简功劳最高,接下来是梁繇靡、家仆徒、郤乞、先蔑、屠击等人。
这些功臣,有封邑的扩大封邑,没封邑的赏赐封邑。
晋文公的赏赐很公平,也很实际。
鞍前马后辛劳多年,如今到了晋文公感谢这些功臣的时候了。
晋文公特地送白璧无双给狐偃,来报答当日投白璧入河的事迹。
而冤屈而死的狐突,晋文公在晋阳马鞍山为狐突立庙,后人称其为狐突山。
已经很全面了,可是晋文公还是害怕还有什么事情忘记了。
晋文公命令传召全国,如果还有遗忘功劳没册封的大臣,可以自己来说。
你别说,还真有人前来质问晋文公。
此人正是壶叔。
壶叔老大委屈,从蒲地出奔就跟随晋文公,四方奔走,脚都走裂了,而且每天起早贪黑,不得安寝。现在主公分封从亡之臣,为何没有自己?难道自己做错了事情?
晋文公倒没有生气,他仔细为狐突解释道,“寡人分封的确分了等级,凡是用仁义道理开导我的人,受上赏;为我出谋划策,让我在诸侯之间不受辱的人,受中赏,身体力行保护我的人也受中赏。所以这次封赏的原则是,上赏赏德,次赏赏才,最后赏力。奔走劳苦,匹夫之劳,又在其次。等到三赏过后,就轮到你了。”
原来晋文公这实行的是绩效工资,谁的功劳大,要看付出的劳动效果如何。
壶叔非常惭愧的告退了。
可是还有人心里不服气。
魏犨和颠颉,都觉得自己勇猛过人,而赵衰和狐偃不过是一介文臣,凭什么就在武将上面?他们杀敌了吗?他们流血了吗?
魏犨和颠颉经常为此口出怨言,但是晋文公念及以往功劳,毫不在意。
第三十三章 狷介者介子推
晋文公真正得到晋国人民群众拥护,大封有功之臣。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不平有人忧。
可是也有这样一句话,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那分封何人,官升几级,便不能令我心忧。
晋文公身边还真有这样的人,他便是当日割股奉主的介子推。介子推为人狷介,也就是为人洁身自好,不与人同流合污。当日介子推能舍身奉主,可见对晋文公一片忠心。但是在黄河边上,狐偃因为晋文公丢掉了旧东西而故意要辞职,引得晋文公发誓不背负功臣,深为介子推不齿。
在介子推心里,忠于晋文公就是愿意和他奔波出行,面对危险,这不需要任何利益引诱。假如是为了什么,比如升官发财,荣华富贵,那就太庸俗了。而且风险太大,谁能担保晋文公一定成功?晋文公的亲爹和亲弟弟都满世界追杀他,要是为了荣华富贵,那不如趁早找别人。
可以看出,介子推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纯粹的感情支配他的行动。
低级趣味根本不能奈何介子推。
所谓狷介,出淤泥而不染,绝不与卑浊同流合污。
所以当所有的大臣为了分封打得头破血流,腹诽不已,浑然忘记了自己都做过什么伟大事业的时候,介子推在第一次朝拜之后就已经飘然离去。
他也没有那么多钱,干脆回家每天织草鞋,贩卖草鞋,侍奉老母。
虽然清贫,但是他固守清贫。
君子固穷。
介子推倒很有颜回的风范。
其实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世界往往让人迷惑,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越来越得不到满足。数不清的人为了房子、车子、票子去奋斗努力,钱成了现代人最大的奋斗目标。但是忙碌之余,内心却往往荒漠一片。
简单生活,内心却往往收获更多的满足,因为精神的收获总是最强大的。
晋文公每日大宴群臣,繁花锦簇之际,人来人往,见不到介子推晋文公居然把这事儿也忘记了。
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割下大腿的肉给晋文公吃的介子推,被遗忘了。
可是总有人心怀不平,介子推的邻居解张看到晋文公张贴的榜文,说是寻找没有分封的有功之臣,解张知道介子推曾经不顾老母和晋文公奔波流离,于是把这消息告诉了介子推。
谁知介子推淡淡一笑,并不回应。
老母亲满头华发,叹息道,“儿啊,你跟着晋文公效力了十九年,连腿上的肉都割给他吃了,难道还不值得他封赏你吗?你就去要个封赏,哪怕他给你一些粟米,也强过你每日编织草鞋如此辛苦不是吗?”
母亲总是最心疼儿子的,看着归来的介子推疲惫憔悴,母亲实在不忍心让他再穷困潦倒下去。
介子推正色对母亲说道,“先君有九个儿子,晋惠公和晋怀公为君昏庸,这是上天将晋国赐予主公的。难道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能够贪天之功为己有吗?那太可笑了。儿子虽然贫困,但是每日编织草鞋,自食其力,倒也心安。”
的确,晋文公能够顺利成为人心所向的晋国领导,有众人的支持,但是也有他自己的努力以及天时、地利的帮助。介子推所说的是他的心里话,虽然贫困,但是却心安。
这世上最难得便是心安。
家徒四壁,但是自食其力,只要心安,便是最大的财富。
母亲看着介子推,她明白儿子心意已定,于是说道,“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们就别留在这里了。不如干脆隐居深山,倒落得清净。”
介子推大喜道,“儿子素日便喜欢绵上高山密林,现在我们正好去那里。”
于是介子推由此在绵上结庐为家,奉养老母。
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介子推何在,除了解张。
要说这解张也是个好打抱不平之人,眼看着介子推一介有功之臣,都混到深山隐居了,解张实在心有不甘。凭什么人家辛苦十九年,你们就这么轻易的把人家忘了啊?看来你们真是记性不好,忘得还挺干净。
解张一时气愤,居然就作诗一首,投递到了晋文公张榜的地方。
有司收录此诗,不知所以,将这首诗献给晋文公。
这一日晋文公处理国务,展开看时,却见上面写着:
有龙矫矫,悲失其所;
数蛇从之,周流天下。
龙饥乏食,一蛇割股,
龙返于渊,安其壤土;
数蛇入穴,皆有宁宇,
一蛇无穴,号于中野。
晋文公一看这诗顿时心内一惊,这龙当然说的是自己,流离失所的蛇,可不是介子推吗?
介子推,介子推,回到晋国之后,他怎么就不见了呢?
不是,不是他不见了,是自己忘了介子推。
好糊涂!
晋文公心里充满了懊恼和后悔,立刻召见介子推。
可是介子推,他真的不见了,没人找得到他,连他家里的老母亲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晋文公更加急迫了,命人速速寻找。
终于,有人找到了介子推的邻居解张,解张进宫,将此事来龙去脉告诉了晋文公。
晋文公感激解张实情相告,拜解张为下大夫,亲自前往绵上寻找介子推。
一到绵上,晋文公但见青山高耸,白云片片,隐隐有飞鸟的鸣叫,果然好个隐居之地。
晋文公命令手下寻找介子推,可是还是遍寻不见。待问及绵上居住的几个农夫,都说是曾看见有一个男子背着老太太来到此地居住,但是此山广大,到底在何处便不清楚了。
接连几日寻找不到介子推,晋文公逐渐恼怒了。
因为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流离出奔的世子重耳,他是晋文公,是晋国最高领导。
现在兴师动众要感谢一个大臣,居然找了几天没见人?
这君侯的颜面何存?
愤怒袭击着晋文公的心,他居然对解张说介子推躲着不见面,是有多恨自己啊?早知道他介子推是一个孝子,现在就命令放火烧山,看到时候他肯定会出来的。
晋文公一说这话,魏犨特别兴奋。
魏犨是在这次分封大臣之中不满意的一位,而他的牢骚晋文公只当没听见。现在一个失踪的介子推居然让晋文公抛下国家大事不问,跑到绵上这荒山野岭的地方一住就是几天,就为了见到介子推,魏犨早就心里酸溜溜的了。
既然领导发话要烧山了,还客气什么?
魏犨说大家都有功劳,凭什么就介子推牛哄哄啊?等他出来看我怎么埋汰他。
晋文公一声令下,手下士兵开始烧山。
开始青烟袅袅,后来火势熊熊。
大火一烧三日不息,这绵上的青山硬是给烧成了一座火山,一座荒山。
可是介子推,没出来。
没人看见介子推。
都知道介子推就在这山上,但是放火烧山,也没看见介子推出来,那只能有一个结果:介子推在这场大火中光荣牺牲了。
最后火熄的时候,一直等待的纵火犯晋文公也傻了,人呢?介子推呢?
晋文公命令手下赶紧寻找,这次找到了介子推。
介子推和老母亲抱在一起,死在了柳树之下。
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揪在了一起。
谁都知道受封是好事,可是一个人为了不受封宁愿烧死,包括自己的母亲,还有人怀疑他是沽名钓誉之徒吗?
晋文公泪流满面。
其实非要寻找介子推,非要封赏介子推,不过是晋文公自己为求心安。如果心里尊重介子推,就应该不为难他。可是一国君侯晋文公,如何能让自己颜面扫地?所以最终,介子推死在了绵上。
小民也有小民的尊严,有不能被扭曲的志愿。
即便是死,也不能改变我的心意。
狷介者介子推,从不改变自己的理想。
晋文公命令将介子推和母亲安葬在绵上山下,并且立祠堂祭祀他,环绕绵上的田地,都被作为祭祀之田,并且改绵上名为介山,为了纪念介子推。
或许介子推的死,才让晋文公学会了尊重他的心意。
放火烧山的日子,正好是清明时节,晋国百姓可怜介子推的苦难,一个月不生火,后来逐渐减少到了三天。而清明节之前一天,便被定为寒食节,那时候家家户户门前都插着柳树枝条,为介子推招魂。
晋文公分封诸臣已定,在国内任用贤臣名将,减少刑罚赋敛,通商各国,晋国逐渐安定下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晋国安定了下来,周襄王派太宰周公孔和内史叔兴,对晋文公进行了晋侯的分封仪式。这也是周天子拉拢诸侯的手段之一。既然各个诸侯国已经强大了,那只能分别拉拢。
周公孔来到晋国之后,查看晋国风土人情,特别是晋文公其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周朝,太宰周公孔便进言周襄王,说晋文公此人将来必然是诸侯霸主。周襄王从此善待晋国,疏远了齐国。不知道曾经为失去和齐桓公会盟机会而懊悔的晋献公知道自己最嫌弃的儿子居然这么有本事会作何感想?
第三十四章 被告郑文公
郑文公自从臣服了楚成王,因为楚国不被中原诸侯所接纳,郑文公居然也从此远离各位中原诸侯,并且学习了很多楚成王的蛮横气质。
明白人都要为郑国一哭,好歹也是郑庄公这样一世枭雄的后代,为何如此拾人牙慧,甘心做人马仔呢?
楚成王之所以不被中原诸侯接纳,那是因为楚国地域偏僻,而且楚王这封号也是僭号,本来周天子就不待见楚王。但是实力雄厚的楚成王一直梦想着成为中原霸主,一〖TXT小说下载:。。〗心要和中原诸侯交好,就算是抢个盟主也偷着乐,郑文公对楚成王的模仿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郑文公和楚成王结交久了,非常羡慕楚成王睥睨一方的气势,逐渐也霸道起来。
滑伯臣服于卫国,郑文公就生气了。
凭什么你小小的滑伯要无视我们郑国?要知道我们郑国和伟大的楚国可是好朋友啊!
郑文公一怒之下,居然发兵攻打滑伯。
就算郑国没有郑庄公时的风采,但是滑伯也绝对不是郑文公的对手。滑伯一看不行,兵临城下,赶紧投降求和吧!
这才稍稍平息了郑文公的怒火,他接受了滑伯的求和要求,收兵回国。
不料这滑伯也非常有性格,郑文公一收兵,滑伯立马表示自己臣服于卫国,依旧不变,根本不听郑国招呼。
这次郑文公真怒了,怎么着,你玩儿我呢?
郑文公命令公子世泄为大将,堵俞弥为副将,非常隆重的发大军再次攻打滑国。
郑军来势汹汹,这次不但滑伯害怕,连卫文公也坐不住了。毕竟滑国算是卫国的小弟,如今因为不肯改换门庭被郑国打到家门口了,卫国如果不管这事太不讲义气。
卫文公这时候和周天子关系不错,于是派使臣前往周襄王处告发郑文公。
有人前来告状,这说明很重视很相信周天子的权威,周襄王心里感觉不错。可是看见被告是郑文公,周襄王心里不免咯噔一下。
为什么?
郑国历来实力雄厚,并且是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的第一人,郑庄公不但打败了周天子的军队,还纵容手下大将箭射周天子。最可气的是居然射中了。周天子最后那一点点尊严,就是被郑庄公彻底摧毁的。
所以有人告郑文公,周襄王未免心里忐忑。
几经思考之后,周襄王觉得这事儿不管不行,管深了也不行。不管,以后谁还拿你当回事?您是周天子,为什么诸侯斗殴您不出面呢?管深了,谁知道这郑文公会不会像郑庄公一样和周天子对着干呢?
最要命的是周天子的军队也干不过郑国军队啊!
这是实力决定的。
后来周襄王终于决定派大夫游孙伯和伯服前往郑国斡旋,希望从外交途径解决这一争端。
怎么说周天子都发话了,你郑文公也应该尊重一下吧?
谁知道这周天子的使臣还没到郑国,郑文公先得知了消息便勃然大怒,说周天子凭什么就对卫国好,偏向郑国呢?
这世间在郑文公那儿看来没有道理了,谁不向着我,谁就不对。
郑文公居然命令手下就在郑国边境上拘禁周襄王的使臣游孙伯和伯服,等到郑国大军踏平滑国之日再释放此二人。
这可够欺负人了,周天子派的使臣,您可以不听他的话,凭什么扣留呢?还等着见证奇迹的时刻,看着郑国把滑国打趴下吗?
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
游孙伯两人虽然被抓,但是他们的随从却逃回了洛邑,并将郑文公的话告诉了周襄王。
周襄王闻言大怒,立马在御前工作会议上询问,谁能帮助他出了这口气?
大夫颓叔和桃子立马表示,郑国就是欺人太甚,从郑庄公那时候打败了我们周朝那就不可一世了。这次不给他们点厉害瞧瞧,以后还上天呢!不如借兵于翟国,那我们就阔气了,一定能打败郑文公。
这话听着解气,可不怎么明智。
堂堂天子讨伐诸侯,还得借兵?还翟国,翟国很厉害吗?
果然大夫富辰高声表示反对,按照富辰的看法,郑国再不对,那人家祖先也是周天子的兄弟子友的后人,怎么说和周天子都是沾亲带故。如今为了一点小事亲戚们之间撕破脸皮,还要借助翟国这样戎狄国家的力量,那不是没有亲戚情谊了吗?何况当日郑文公祖先武公和厉公,一个帮助平王东迁,一个平定子颓之乱,那对于周朝都是有功劳的。周朝和郑国,还是和好为上。
颓叔和桃子看着周襄王气鼓鼓的样子,更加理直气壮,说富辰你说的不对。那武王伐纣的时候,还有夷人相助呢,戎狄又能如何?翟国对我们周朝历来非常有礼,借助翟国讨伐郑国又能怎样?
总有一起子人是看领导眼色行事的。
领导既然对郑国非常不满,那必须建议攻打郑国。至于能不能打赢郑国,打完了结果如何,如何收场这都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果然周襄王有了颓叔和桃子的支持下定了决心,就命令他们二人去翟国晓谕攻打郑国的事情。
翟君听了周天子的命令非常欣慰,这么多诸侯,周天子单单找我,那是多重视和信任我啊!
翟君托名游猎,一举攻下栎城,派人告知周襄王。
周襄王非常高兴,谁说翟君不可信,我看他就很好,值得信赖,又有能力。周襄王一高兴就准备和翟国联姻,颓叔和桃子立马汇报说,翟国有个歌谣,说是“前叔隗,后叔隗,如花似玉生光辉。”这前叔隗是咎如国的女儿,如今嫁给了晋文公,后叔隗是翟君的女儿,至今待字闺中。
周襄王此时正赶上皇后新丧,闻言大喜,就派颓叔和桃子前往翟国,准备和翟君联姻。
富辰又表示了反对的意见,翟君有功可以论功行赏,您现在是天子之尊,居然要娶夷女,那时候翟君自大,恐怕会有祸患。
不过周襄王一是想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另外实在垂涎叔隗美貌,所以富辰的话都成了耳旁风,一点作用没有起到。
翟君的女儿叔隗顺利嫁给周襄王,成为周襄王新的王后。
虽然翟国很小,但叔隗自小是翟君宠爱之女,身为夷女,性格开朗,自幼不爱女红,就喜欢骑马射猎。自从来到周襄王身边,虽然洛邑风光举世无双,王室风范令人着迷,但是日子久了,难免怀念在家的时光。
本来是自幼翱翔的鸽子,如今成了周襄王的金丝雀。
叔隗觉得日子未免无趣。
于是叔隗建议周襄王举行一次游猎,聊以寄托思乡之情。周襄王正想在叔隗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于是命令太史择一吉日,集合将士,在北邙山游猎。而且为了营造一个热烈的氛围,周襄王下令,凡是猎获三十个野兽的,赏屯车三乘;有猎获二十野兽的,赏童车二乘;有猎获十个野兽的,赏巢车一乘。
看来周襄王也准备实行激励制度,果然贵族王孙个个奋勇争先,到了中午都有斩获。特别是一位将士,单独斩获三十多个野兽,为众位将士之冠。
这人正是周襄王的庶母弟弟,名带,国人称之为太叔,官爵为甘公。这甘公带曾经也是周襄王继承王位的有力竞争对手,而且还在竞争不利的时候联合戎师讨伐周朝,事情败露之后甘公带出奔齐国。后来多亏了周襄王的王后多次劝解,大夫富辰也劝说应该兄友弟恭,所以周襄王不得已召回甘公带。
要说周襄王召回甘公带此举殊为不智。既然已经知道甘公带联合戎人背叛周朝,为何不能治罪?为了兄弟友情召回甘公带,又没有牵制甘公带的方法,无异于给自己挖坑。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就说这次游猎,甘公带夺得头筹,周襄王也跟着高兴,赏赐了他许多东西。
还有一个人也非常高兴,那人正是叔隗。
叔隗本来出身夷人,根本见不得白白胖胖的周襄王,天天就知道坐着,活得太不健康。眼前这一位,虽然是周襄王的兄弟,可是他膀大腰圆,他面色黝黑,他玉树临风,他身手矫捷……
叔隗觉得,寂寞的宫廷生活,看到了甘公带,好像又有了一丝活力的氧气……
叔隗向周襄王请求亲自参加一次游猎,周襄王同意之后,叔隗换上随身短打,果然精干,别有一种英气。周襄王喜不自胜,这媳妇又漂亮又能打猎,果然是人才啊!
叔隗带着翟国来的随从准备骑马前往山上打猎,周襄王急忙征求亲贵意见,看谁能陪同王后前往?
甘公带正好要向周襄王表示一番,于是说自己愿意前往。
叔隗催马快行,根本就没瞧甘公带一眼。
有些人,就算是没看到,可是你总能察觉到他在做什么,他在想什么。
因为他就在你心里。
甘公带和叔隗纵马并骑,两匹马在山上互相较量。
骏马奔腾在辽阔的草原上……
你,从天而降的你,落在我的马背上……
两个人一番较量,居然情愫暗生。
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
马停下来的时候,叔隗暗自说道,“甘公明日为何不去太后宫里请安呢?臣妾有话要说。”
这就要出事了。
等到随从赶到此处,正好山里窜出一群小鹿,叔隗与甘公带一起弯弓射箭,俩人同时命中,众人无不喝彩。
既然已经和甘公带接上头了,叔隗游玩片刻便回到周襄王处,将猎杀的猎物献给周襄王。周襄王欢欣不已,这媳妇太能干了。
众位将士将游猎的猎物献给周襄王,这一夜烹调野味,开着篝火晚会,众人好不快活。
第二天甘公带按时来到太后宫中请安,只见太后旁边坐着一位绝色女子,正是隗后。
虽然不动声色,但是心内波澜万千。
这一次甘公带入宫收获颇多,成功上位,成为嫂子的第三者。从此甘公带经常来宫,就说问候太后。时间久了,太后也心知肚明。只是太后也很为难,难道要向周襄王检举自己的亲儿子?上次谋逆没有问罪已经很幸运了,还能有下一次?说不好意思,您亲兄弟和您新媳妇婚外恋了?
后果不可估量。
第三十五章 秘密情人甘公带
最近天和日丽,洛邑人人喜气洋洋,看来风水不错。
周襄王很开心,因为借助翟君之力总算让郑文公不那么痛快,还娶了隗后这般如花似玉的女子,夫复何求!
隗后很开心,离开翟国成为大周朝王后,深得周襄王宠爱,还遇到了此生真爱甘公段,妇复何求!
甘公带很开心,哥哥周襄王没那么看不上自己,偷摸的自己还能给周襄王添堵,做了隗后的秘密情人,太幸运了!
周朝王宫上上下下都很开心,甘公带和隗后大方封赏,上下同心,将个周襄王瞒了个纹丝不漏……骗人又得实惠的感觉实在太好!
可是太后不开心。
她看着儿子甘公带谋逆,看着甘公带吃尽苦头才回到洛邑,如今又看着他和嫂子成为秘密情侣。
这世上有不透风的墙吗?
太后不相信。
可是她又能如何呢?
每日担惊受怕,等着那不堪的结局到来罢了……
甘公带在宫里混的久了,逐渐自己也产生了错觉,这洛邑,这王宫,这大周朝都是自己的!这是自己的,如今暂时被哥哥周襄王霸占罢了!
人总有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谎言说了一千遍,也会变成真的。至少自己会信以为真,不过坑了的肯定不会是别人。
作茧自缚罢了。
一日甘公带在隗后宫中饮酒作乐,只隗后跟前的心腹小婢小东侍奉。小东素来好音律,一管玉箫吹得九曲回环。甘公带酒劲儿上来了配合着音乐歌唱,醉眼朦胧之中,居然就想对小东无礼。这小东惊慌之下脱身逃跑,甘公带没想到小东居然敢如此拒绝自己,愤怒之下张建追赶。
小东性命堪忧,她无路可逃。
除了周襄王,谁还能救她?
小东跌跌撞撞跑到了周襄王处,哭求救助,周襄王非常吃惊,甘公带在宫里?还喝的大醉?什么时候他这样放肆?
为求保命,小东当然将所有的事情和盘托出,周襄王目瞪口呆,这就是自己宠爱的隗后所作所为!
为什么,为什么妻子和弟弟一起背叛了自己?难道这宫里就没人知道吗?难道寡人真是孤家寡人了?
周襄王颤抖着提剑而出,这事绝对不能这么算了!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
周襄王准备亲手杀了甘公带。
可是在寻找甘公带的途中,他逐渐冷静了下来,甘公带武艺高强,自己此去还不一定谁杀谁呢!要说动用军队,那这件事情又断不能对人说明,这是我大周的耻辱啊!而且太后素来宠爱甘公带,就这么杀了他,恐怕我们母子的情分也就结束了。
罢、罢、罢!
周襄王拖着软绵绵的双腿回到寝宫,此事还是要秘密为上,不如明日查问清楚,废黜隗后,那时事发,甘公带必然出奔,绕他不死去吧!
这就是周襄王糊涂之处。
所谓除恶务尽,因为甘公带勾结戎人谋逆都没事,居然就平安归来,所以才会有他今日的胆大妄为;如今证据确凿还要轻易放走甘公带,你放了他,他未必放过你。
还没天明,已经有人来报,甘公带知道小东逃往周襄王寝宫,已经连夜逃跑出宫去了。
这可是做贼心虚,如果清白,何必还没照面就逃跑呢?看来甘公带虽然酒醉,但是逃跑技能还是很熟练。
周襄王命令审问宫人甘公带和隗后的事情,这些宫人当然百般抵赖,周襄王命人带出小东,所有人全没电了。
这世上的确没有能完全保密的事情。
总会有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和组织分道扬镳。
于是隗后和甘公带的秘密爱情故事被周襄王听了个一清二楚。周襄王的脸从白到青,最后五颜六色,分不清楚什么色了。
周襄王命令将隗后贬入冷宫,而且锁住大门,不许人进出,只从墙上小洞送入饮食。
而据传闻甘公带已经出奔到了翟国。
太后听说甘公带和隗后事情暴露,一时之间又气又急,恐怕对于周襄王还更多几分愧疚,就此病倒。
周襄王最怕的是别人知道这件事情,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何况堂堂天子?可是宫中参与此事人数众多,所以一旦发生变故,这消息就秘密传扬开去。
除了被贬的隗后和出奔的甘公带,还有两个人就此坐卧不安。
这二人正是颓叔和桃子。
当日正是他们力保周襄王娶隗后,说是隗后花容月貌,如今花容月貌虽然不假,可是连累周天子被人欺骗。
谁都不敢想象周襄王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