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临东周-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卫侯朔思虑不周,但是诸侯的军队还是强过周军太多。所以卫侯朔一出手,居然就让周军大败。
这回轮到周惠王出奔了。
周公忌父和召伯廖率领残兵败将,保护着周惠王逃到了鄢地。
公子颓得意洋洋骑着高头大马进入王城,五大夫扶助公子颓为王。
胜利来得如此容易,真让人欢欣鼓舞!
可惜表面上的胜利掩盖不住暗地里涌动的大潮。
公子颓为王,所有的人就一个反应:人心不服。
一个对于自己的宠物无限热爱,对于黎民百姓无视的人,居然就能成为周天子?还是推翻了自己侄子的一个人?
公子颓小看了诸侯的力量,小看了良知的力量。
师叔回到郑国,就将这一切告诉了郑厉公,而且建议郑厉公为周惠王出兵讨一个公道,如果能够成功,那一定是不世之功。
但是郑厉公却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公子颓软弱可欺,所倚仗的无非是卫国罢了。五大夫有什么本事?本侯去一封信,如果能不动刀兵,让公子颓幡然悔悟,岂不是美哉?
郑厉公的确是太自信了。
居然想到尺书退兵。
的确,他的父亲郑庄公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而且成功了。但是那成功建立在郑庄公对敌我矛盾深刻理解之上。
郑厉公忘记了自己在栎地艰苦奋斗,拼死也要回国复位的事情了。人的能力有限,但是一旦树立了政权夺位的目标,恐怕只能无所不用其极。
让公子颓将到手的王位再让出来?
恐怕公子颓都要笑问一句,是您疯了,还是我疯了?
郑厉公书信一到,就在周朝掀起轩然大波。
公子颓沉默了。
因为他看到了诸侯对这件事情的反应,恐怕不是他想的袖手旁观那么简单。但是根本不是郑厉公所说的自己以臣犯君,以弟犯兄,触动了自己的内心。他才不会后悔。郑厉公自己不也是和几个兄弟争了个头破血流吗?
五大夫看出公子颓的心事,进言道,“现在主公您是骑虎难下。这世间难道还有从王位退居臣子还能活着的吗?”
是,之前周惠王的所作所为已经是逼自己往死路上走。现在自己打败了他,害的他出奔他国,颜面扫地,就算自己肯让步,难道周惠王还能饶了自己吗?
公子颓虽然看不清自己究竟应该如何去做,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是的,人生很多时候,是没有退路可走的。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珍重。
公子颓下令将郑厉公的使者逐出王城。
郑厉公一看公子颓是铁了心造反了,于是将周惠王安顿在自己曾经的根据地——栎地。之后郑厉公又奉王袭入成周,取传国宝器之后返回栎地。
这是周惠王三年的事情。
这年冬天,郑厉公派人出使西虢,约定与虢公同时兴义兵助周天子。虢公同意了这个建议。
一场诸侯之战,即将展开。
第二十章 组团逃难
过于自信的郑厉公写信劝告公子颓停止谋逆行动,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这也导致郑厉公联手虢公兴兵讨伐公子颓,为周惠王讨个公道。周惠王四年春天,郑厉公与虢公在弭地会兵,夏天战争正式开始。郑厉公负责攻打南门,虢公负责攻打北门,王城陷入南北交夹之势。
郑国联军声势惊人,五大夫之一的蔿国赶忙入宫朝见公子颓,准备奏明情况。可是公子颓有他的正事儿要忙,据内侍回话,主公正在亲自饲牛,不方面见面。
蔿国心急如焚,偏见不到公子颓的面,不得已假传旨意,命令边伯、子禽、祝跪、詹父登城守卫。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王城百姓早就心里不服公子颓,听说郑侯大军到此是为周惠王而战,欢欣鼓舞的大开城门迎接。
这仗没发打了。
主公喂牛没空接见,老百姓直接开城门把敌人迎进了王城。
蔿国又赶紧写信求助于卫国。
信还没写好呢,只听得钟鼓齐鸣,蔿国忙问周围的人什么事?原来这么一会儿工夫,周惠王已经回宫了。
看来这场仗只有自己是真心在乎,其实何必呢,反正自己又不可能主宰一切。
不过是个小丑罢了!
蔿国绝望之中自刎身亡,子禽、祝跪死于乱军之中,边伯、詹父被周人抓住献出。五大夫至此寿终正寝。
公子颓也知道大势已去,他出奔西门,派石速压文牛为前队。
所谓文牛,便是每日由公子颓亲自用五谷喂养,身披文绣,想走哪儿就走哪儿,根本不看红绿灯的宠物牛。公子颓用文牛作为前队,不知道是想逃命的时候带着呢,还是过于相信文牛的能力,想用文牛开路?
文牛再威武,那也是牛,一步三晃,慢条斯理。
在厨师石速的催促下,这支奇异的逃难队伍很快被捕。
最终公子颓与边伯、詹父一同被斩首。
不知道公子颓回首这一生会不会后悔。
单纯做个宠物爱好者,或者荒唐,或者不为人理解,但是绝对不会有杀身之祸。可惜结交大臣,图谋不轨,最重要的是,根本就没有掌握天下的能力,最终让他命丧黄泉。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齐桓公的沉默也同样为人诟病。既然如此热心在诸侯中称霸,动辄便称是奉王命行事,如何周惠王被人撵得满世界逃难的时候,反而看不见齐桓公的身影呢?
周惠王复位之后,自然要好好感谢保护自己的功臣。他赏赐郑国以虎牢以东的土地,赏赐虢公以酒泉之地并酒爵数器。这二位谢恩回国,不料郑厉公在回国途中忽感恶疾,回到郑国便即去世。
群臣奉世子捷即位,是为郑文公。
周惠王五年,陈国风波又起。
陈宣公怀疑公子御寇谋逆,将他杀死,这事儿让公子完恐惧不已。不是因为他有什么不妥举动,而是因为他和公子御寇关系很好。谁都知道陈宣公的手段,就是南宫长万都栽在陈宣公手里了,公子完又算的了什么?
公子完思来想去,只剩下出奔一条路了。
这年头,王室血脉有风险,不行赶紧就出奔。碰上个不依不饶的主,恐怕跑了都得被抓回来或者斩首。
其实自己听冤的。
不过是和公子御寇关系好,又没谋逆,就得出奔?
可是再一转念,公子御寇不冤吗,根本没有真凭实据,只是怀疑,就被收拾了。
上哪儿讲理去?
眼泪哗哗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公子完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公子完去的是齐国,并且齐桓公对他还真不错,拜他为工正,也就是掌管百工,相当于今天的制造业。
到了齐国,有了自己的职务,这身份也变了。公子完知道,自己不再是陈国的公子,只是齐国的工正。于是公子完被称呼为敬仲——他的字。
有一天齐桓公去敬仲家饮酒,敬仲招待殷勤,君臣尽欢。齐桓公到了天黑也不想走,叫敬仲点上蜡烛,开始夜场!
可是敬仲推辞说道,“臣只卜昼,不卜夜,不敢继之以烛。”
这话说的委婉,其实意思是大家白天乐乐就挺好,何必非要点灯熬油的晚上还闹腾呢?
齐桓公赞赏说道,“敬仲果然有礼!”
于是齐桓公就此告别,而且对敬仲的印象大为改观,认为敬仲的确是一个有修养的人,非常看重他,并且将田地赐给敬仲为食邑之地。敬仲,也就是田氏的祖先。
这一年,鲁庄公因为婚事和齐国大夫高傒在防地会晤。
说起婚事,鲁庄公就一脑门子官司。这还多亏了母亲文姜当日逼迫,自己居然能够和舅舅齐襄公的女儿,也就是比自己小几十岁的表妹订婚。
要说文姜,当日齐襄公被害之后,思想受到严重打击,内侍选送莒医为文姜诊脉。不料文姜本来就是非常开放的女性,齐襄公一去世,自然知道从此将孤单一人,这莒医一来,文姜居然就和莒医私通。等到莒医回国之后,文姜甚至两次去莒国与之相会。
文姜每次去莒国,都在莒医家里住,时间一长莒医也害怕了。自己和鲁国的太夫人成了情人,还搞得这么高调,鲁庄公能饶了自己?莒医于是开始推荐别的人给文姜,希望自己能够脱身。文姜虽然为此更加疯狂,但是始终觉得没人能及得上自己的哥哥——诸儿。
周惠王四年七月,文姜病重,在鲁国别馆去世。
甚至在去世之前,文姜还不忘嘱咐鲁庄公,齐女如今已经年满十八岁,赶紧娶回鲁国为你主持六宫,前往不能拘泥于守孝的礼仪,不然自己肯定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而且齐国现在开始图谋称霸,你必须谨慎侍奉齐国,小心在意。
说完这些话文姜就此去世。
鲁庄公痛哭流涕,妈呀,你还真是我亲妈啊!为啥一切都为齐国着想呢?你还真是照顾娘家啊!
鲁庄公恭恭敬敬的安葬了自己的母亲,准备听母亲的话开始准备婚事。大夫曹刿对此持反对意见,这自己的亲妈刚下葬,您就准备自己结婚了?恐怕不妥,您还是等三年以后吧!
鲁庄公说这是我妈的意思啊,我怎么能反对呢?乘着这时候就会很快,等到守丧结束那就很慢。我妈等着呢,我能让她着急吗?
于是一年之后,鲁庄公与高傒申定前约,请到齐国纳币定礼。
齐桓公也认为这在丧中结婚很不吉利,请求缓期结婚。直到周惠王七年,才商议决定,七月份是好日子,决定结婚。这时候鲁庄公在位二十四年,已经三十七岁,属于大龄晚婚剩男了。
恐怕文姜在地下等的花儿也谢了……
没结婚的时候盼结婚,等到真的能结婚了,鲁庄公又纠结了。本来鲁庄公为了讨好新娘子,准备不惜血本,一切怎么奢侈怎么来,可是转念一想,这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亲爹鲁桓公是在齐国被自己的亲舅舅也就是新娘子的亲爹齐襄公害死的,这么做不妥当吧?
可是不这么做,好像也心不安。
于是鲁庄公重建桓宫,极尽奢侈,为了讨好亡灵。
为了让自己的亲爹别记恨自己,保佑自己,看来媳妇最大,爹您多包涵吧!
鲁国大夫御孙进谏劝阻,鲁庄公当然不听。
你算老几?我等到这时候结婚容易吗?我不把新娘子糊弄高兴了,能行吗?
这年夏天,鲁庄公亲自前往齐国迎亲,八月份姜氏来到鲁国,成为鲁国夫人,是为哀姜。
大夫与各位宗妇前往拜见哀姜,用礼皆为币。大夫御孙不由得感叹道,“自古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用来增加风采;女贽不过是榛栗枣修,用来表示虔诚。现在居然男女同贽,没有区别。男女之别,是国家大节,从夫人开始混乱,这难道是好事儿吗?”
所谓贽,是见面礼。古代男女见面礼不同,当然是男权的表现。可是鲁庄公这样对夫人的重视,已经引起的国内男女界限的不同。这当然不是男子风范、修养的提高,这意味着,鲁国对于齐国的卑从,已经到了足可以改变社会认识的程度。
这当然是非常可怕的。
自从哀姜在鲁国顺利当上了夫人,齐国与鲁国关系从此日益紧密。齐桓公又和鲁庄公一同讨伐徐、戎,这两个被讨伐的倒霉国家成为齐鲁合兵的见证,并且服从于齐国。
齐鲁两国的交好,带给周围诸侯的莫大恐慌,特别是郑文公。作为新上任的领导,郑文公自问没有什么能力与齐桓公一战,于是赶忙派使者前往齐国,当然是请成结盟。
齐国借着这个机会约齐了宋、鲁、陈、郑四国,共同在幽地结盟,从此齐国威势声震天下。
齐桓公回国之后,大设宴席,款待臣下。
的确,没有这些忠心耿耿,才华横溢的大臣,齐桓公最多也就是公子小白而已。根本不可能想到有一天能称霸天下。
第二十一章 友谊的双手
齐桓公大宴群臣,这场胜利的宴会,欢乐的宴会,酒酣耳热之际,有人来敬酒。齐桓公仔细一看,正是鲍叔牙,鲍叔牙说道,“臣听说‘明君贤臣,虽乐不敢忘其忧。’臣愿陛下勿忘出奔,管仲勿忘囚禁,宁戚勿忘饭牛车下之日。”
齐桓公感慨的看着鲍叔牙,这就是鲍叔牙,永远在功劳到来的时候保持着一分清醒。齐桓公离席面对鲍叔牙再拜道,“寡人与诸位大夫都勿忘这些时刻,这就是齐国之福了。”
这天齐桓公与诸位大臣尽欢而散。
忽然有一天周惠王遣使召伯廖到来。
齐桓公命令请入召伯廖。
不知召伯忽然奉旨到此所为何事?
召伯看了齐桓公眉开眼笑,连道恭喜!
原来周惠王封齐桓公“方伯”,修太公之职,得专征天下之权。
齐桓公听了这话自己都惊讶了。
难道周惠王就这么轻易承认了自己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
果然召伯廖神秘的一笑说道,“天子另有命令在此。”
齐桓公展开圣旨仔细一看,原来如此。上写着卫侯朔帮助逆贼公子颓侵占王城,至今已经十年了。寡人记了他十年。现在麻烦齐侯为寡人讨之。
原来是为了借助齐桓公对付卫侯朔。
天下果然没有免费的午餐。
齐桓公心想看来周惠王还真是有仇必报。再一想当时周惠王落难之时,自己也没伸出友谊之手加以援助,那现在得了周朝如此大方一个封号,再装傻恐怕说不过去。
看周惠王这恨劲儿,如果自己不把卫侯朔拿下,说不定周惠王得联合别的诸侯对付自己。
于是齐桓公爽快的伸出友谊的双手,同意了周惠王的要求。
周惠王十一年,齐桓公亲自率兵讨伐卫国。
这时候卫惠公朔已经去世,他的儿子赤继承王位三年,是为卫懿公。卫懿公也是刚即位,不知好歹,直接率军迎战。你倒问清楚了来的是谁,为什么打你啊!像齐桓公这样的强者,恐怕一般诸侯就算老谋深算都不敢迎敌,何况你一个小小的卫国?
果然卫国军队遇到了强大的齐国,没多久就被打了个稀里哗啦,大败而归。
齐桓公亲自直抵城下,宣扬王命,数落卫国罪状。
敢谋害老大?就是这个下场!
就算老大是虚胖,你也得尊重!
卫懿公这时候才明白过来是因为什么齐桓公摆这么大阵势收拾自己,赶紧为自己分辨,说这是先君的过失,跟我没关系啊!
还是的,早知道为什么你早说啊!
齐桓公当然不接茬,都输了,还找什么借口。
卫懿公一看不行,赶紧派长子开方,携带金帛五车,面见齐桓公,求齐桓公将和免罪。
齐桓公本来就不打算多事,何况卫国已经被打败服软了,何况还有那么多金银,于是齐桓公说道,“先王的过失,那当然罪不及子孙;我只不过是遵王命罢了,我对卫国又有什么企图呢?”
话说到这也是齐桓公推诚布公,这事儿的确是卫惠公朔惹得麻烦。齐桓公不过是奉命行事。
不料公子开方见齐军兵强马壮,居然愿意在齐国出仕。
齐桓公可就奇了怪了,问道,“公子是卫侯长子,论次序而言,是卫国国储,为什么放着一国之主不当,反而要做一个臣子呢?”
开方笑言,“明公是天下贤侯,能在明公左右为臣,实在荣幸之至,岂不比为一国诸侯强的多?”
这开方果然不是省油的灯,天生的拍马屁高手。
这一句回答让齐桓公心花怒放,于是认为开方是真正崇拜自己的。
真正的强者是自信的,不在乎是否有人理解,有人崇拜。
但是这世上多几个崇拜你的人,感觉当然是很好。
齐桓公自此非常宠信开方,与易牙和竖貂同等待遇,人称之为“三贵”。
开方又对齐桓公说道卫侯小女儿美貌无比,齐桓公于是求之为妾。原来卫侯之前已经有女儿嫁给齐桓公为妾,这美貌小女儿,正是其妹。
卫懿公不敢违抗齐桓公的意思,送卫姬入齐。齐桓公非常宠爱卫姬姊妹,并以长卫姬与子卫姬名之。
齐桓公果然大方,打了卫国一场,不过要了卫懿公五车金银和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罢了。
这时候另外一个诸侯国也发生了纷争。
这正是晋国,姬姓,侯爵,自周成王剪桐叶为圭封自己的弟弟叔虞在此,历经九世,传至晋穆侯。晋穆侯传位于长子仇,是为晋文侯。晋文侯去世之后,召侯即位。但是召侯惧怕叔父桓叔强大,威逼之下召侯封曲沃之地给叔父恒叔,并且称叔父为曲沃伯,改晋号为翼。大约召侯对叔父的恐惧真的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居然能想出裂土分侯的办法。但是这样无异于给自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果然召侯即位七年,大夫潘父弑君,立曲沃侯为君。但是翼人不接受这样的安排,居然杀掉了潘父立召侯之弟平,是为孝侯。孝侯八年,曲沃侯恒叔去世,子鱼单立,是为曲沃庄伯。
孝侯十五年,庄伯伐翼,孝侯被打败,为庄伯所杀。但是倔强的翼人依然不接受曲沃侯为晋侯的事实,又立孝侯之弟郄,是为鄂侯。鄂侯立二年,为给兄长报仇,又出兵曲沃。可惜再次失败,不得已鄂侯出奔随国,子光立,是为哀侯。
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去世,子称代立,是为曲沃武公。
哀侯九年,曲沃武公率领军队讨伐翼,哀侯战败再次被杀。周桓王派卿士虢公林父立哀侯之弟为小子侯。
小子侯立四年,武公复诱杀之。
这次武公定国,定国都于绛,仍然号为晋国。
回顾晋国分裂的历史,每一次都是曲沃伯战胜翼侯,甚至能杀死翼侯,但是曲沃伯始终不为世间承认,总有翼侯后人继任这一职位。但是曲沃伯始终不甘心,战争再次发生。
战斗的双方都是倔强的,曲沃伯总是很有实力,而且永远不甘心失败;而翼侯则永远是正统一方,获得百姓与周天子的支持,但是就是打不赢。打不赢后来人还总能继任。
直到武公,才将这个怪圈打破,统一晋国。
武公也知道,周天子的正统不能轻易承认自己的合法性,毕竟这多年来都是早饭谋逆,国君都不知道杀了多少个了。
不过武公有他自己的办法,武公将晋侯府库内所有的宝藏全部运入王城献给周嫠王。
有钱能使鬼推磨。
我就不信你周嫠王就这么清高,坚持原则?
果然周嫠王被宝物晃的头晕眼花,于是正式承认了武公,也就是曲沃伯的合法继承晋侯权力,而且承认晋侯可以保持一个军的战斗力量。
曲沃武公得到承认两年就去世了,但是他为了获得曲沃伯成为晋侯的努力,奋斗了三十九年。
曲沃武公的儿子佹诸即位,是为晋献公。
晋献公虽然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但是始终觉得争斗这么多年,这位置坐的且不踏实。特别忌惮桓、庄之族,大夫士蔿献计,晋献公驱散这些族人附庸,并且将之诱杀。晋献公为了奖励士蔿,任命他为大司空,掌管水利、营建之事。
晋献公没了心腹大患,开始大修绛城,极尽华丽之能事,可与大国之都相媲美。
这时候晋国的危机再次显现。
这还得从晋献公的几个夫人开始说起。晋献公在做世子的时候,曾经娶贾姬为妃,但是久而无子,又娶犬戎之主的侄女狐姬,生子重耳;并娶小戎允姓的女儿,生子夷吾。
另外,晋献公还有一段不光彩的风流史。在他的父亲武公晚年的时候,曾经向齐国求妾,齐桓公以宗室之女归之,是为齐姜。齐姜年少美貌,武公垂垂老矣。最后的结果是齐姜与晋献公恋爱,并生一子,因为寄养在申氏,故名申生。
等到晋献公即位的时候,贾姬已经去世,于是他立齐姜为夫人。那时候重耳已经二十一岁了,就是夷吾也比申生年长。但是申生由于是夫人之子,论起来是嫡子,所以晋献公依然立申生为世子。并且还派大夫杜元款为太傅,大夫里克为少傅,一起辅佐世子。齐姜又生下一个女儿便去世了。晋献公又收贾姬的妹妹贾君,但是也没有孩子,所以让贾君养育齐姜所生的女儿。
晋献公十五年,兴兵讨伐骊戎,骊戎不敌求和,并且献上二女,大的叫骊姬,小的叫少姬。
改变晋国命运的人物华丽登场。
骊姬貌若天仙,而且非常智慧。虽然自己是由于国家战败被献给晋献公的,但是她明白,只要能取得晋献公的恩宠,是怎么样来的并不重要。
于是骊姬在晋献公面前刻意求宠,而且多次参与政事,居然所言皆中。所以晋献公对于骊姬无比宠爱,饮食都在一处。过了一年,骊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齐,第二年少姬也产下一子,取名卓子。
晋献公宠姬生子,自然喜不自胜。高兴之余,晋献公就想立骊姬为夫人。于是命令太史郭偃占卜一番。
第二十二章 一臭十年
却说晋献公见异思迁,有了美丽的骊姬陪伴,加上骊姬还为他生下儿子奚齐,晋献公便开始想着手立骊姬为夫人,于是命令太史郭偃占卜一番。这当然是为了看看兆头如何,但是恐怕晋献公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借口。
郭偃占卜之后,献上繇词:
“专之渝,攘公之粒
一薰一莸,十年尚有臭。”
晋献公一看这什么意思?看不明白。
郭偃为晋献公仔细解释说道,“‘渝’的意思是‘变’,‘粒恰馈馑际切谋淞耍悦蓝竦勾怼2葜阏呶睫梗糁裾呶捷怠O悴皇こ簦嗥枚聪试皇晟杏谐簟!
这意思说的很明白了,因为晋献公心变了,所以香臭不分,导致臭气盖住了香气,结果还一臭就臭了十年。
晋献公当然知道这不是好话,可是本来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借口封骊姬为夫人的啊!这夫人没封上,反而惹了一肚子气。
不行,不能就这么算了。
晋献公又找到史苏,再来占卜一次。这次得到的是“观卦”六二,爻词说道:
闚观利女贞。
晋献公于是询问是凶是吉?
史苏说道,“礼无二嫡,诸侯无二娶,所谓观也。继称夫人,何以为正?不正,何利只有?我没看出来吉利。”
史苏说的是实话,而且对于晋献公的心理摸得很透。折腾了半天,不就是为了骊姬谋福利吗?您立骊姬为夫人,奚齐怎么办?必然得寸进尺,想当世子。奚齐当了太子,申生怎么办?您准备把申生放在哪儿?揣兜里?
晋献公本来是想给自己找个借口,没想到碰了两鼻子灰。但是晋献公也是非常油菜花,一看没什么机会找到借口,直接说这事儿还真不能信。都是鬼神之说。
不能信您着急两次占卜干嘛?
总之晋献公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
择日晋献公告庙,即刻封骊姬为夫人,少姬为次妃。
三口子日子挺不错。
史苏私下里对大夫里克说道,“晋国将要灭亡了,这可如何是好?”
里克大吃一惊,晋国要灭亡了?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您发烧了?
但是里克深知,史苏平时谨慎,根本不会随便说这样话。沉默片刻,里克问史苏,亡晋者何人?
史苏讥讽的笑道,“恐怕是主公的夫人骊姬吧!”
里克这下更加糊涂了,骊姬,一个女人,她能让晋国灭亡?
的确,能够几代征战并且取得周朝认可的曲沃伯一支不是软弱的人。但是骊姬,绝对是一个重要人物。
史苏为里克分析道,夏桀讨伐有施,有施送上妺喜,于是夏桀宠爱妺喜,导致夏亡;殷纣因为宠爱妲己亡殷;就是西周,不也因为褒姒而亡国吗?现在晋国讨伐骊戎,得到了骊姬,并且主公宠爱骊姬,甚至封骊姬为夫人,难道我们晋国就偏能避免这样的厄运吗?
其实史苏分析的不错。虽然古人红颜祸水论有男权思维惯式,但是这些君主的确是由于宠爱美女忘记了如何做一个君主。当然忘记做一个称职的君主是导致亡国的主要原因。
两个人正在议论,正好郭偃路过,于是里克将史苏的话告诉郭偃,问他对此有何看法。郭偃却说道,“晋国会发生动乱,但是不会亡国。曾经唐叔被封的时候有占卜说,‘尹正诸夏,再造王国。’晋国正在强大之际,怎么会灭国呢?”
所谓尹正诸夏,意思是要统一其他小国家。这事业可阔气了。
里克见郭偃如此有把握,于是问他,那如果会发生动乱,到底什么时候会动乱呢?
郭偃回答道,“不出十年。十者,数之盈也。”
里克将郭偃此话记载在竹简之上。
再说晋献公立骊姬为夫人之后,虽然心满意足,但是还想立奚齐为世子。好像有了骊姬,其他的孩子都不是自己亲生的了,要把这江山交给其他孩子,晋献公想起来就抓狂。
一天晋献公与骊姬主动谈起此事,骊姬当然欣喜若狂。但是骊姬深知,申生被立为世子多年,如果无故被废黜,诸位大臣肯定不服。而且公子重耳、夷吾,自来与申生友爱,如果发生申生被废的事情,这两位公子可不是吃素的。
所以骊姬当下决定拒绝晋献公的美意。
晋献公听了骊姬的拒绝反倒恐慌不已,难道你不爱我了吗?
骊姬垂泪说道,“申生贤而无罪,主公非要为了臣妾母子废去申生,臣妾宁肯自杀明志。”
晋献公惊讶不已,原来骊姬如此贤良。但是他也就信以为真,从此不再提起。
贤良与否,是需要时间检验的。
现在不动手,是因为动手的时机未到罢了。
晋献公又有两个佞臣名为梁五、东关五,为晋献公查看宫外情况。晋献公特别宠信这两个奸佞小人,晋人称之为“二五”。
又有优人名施者,聪明伶俐,能言善辩,晋献公尤其喜欢,所以优施出入宫廷,毫无禁忌。
骊姬为给自己的儿子奚齐谋取世子之位,当然需要帮手。她能找到的,能帮得上忙的,还得是优施。
于是骊姬与优施私通,并且将心思告诉优施,优施果然为骊姬谋划计策。
根据优施的分析,这三位公子必须分开才好下手除去。而要分开三位公子,当然莫过于以封疆之名为好,并且必须由外臣开口,才能看出来他们的忠义。现在最得宠的莫过于“二五”,如果夫人赠以金帛之物,加上优施从中劝说,此事必成。
这优施果然是个厉害角色。
既然你们三个联通一气,那就拆开了,远远打发了你们。而且还要说是给你们封疆,这样的好事,谁能怀疑?
骊姬觉得这真是一个好计策,于是将金帛送与优施。
这天夜里,优施果然携带金银财宝,面见梁五。一见面,优施就说明来意,说中这些宝贝都是骊姬夫人送给你的。梁五吃惊的说道,“夫人馈送这么多金银财宝,肯定有所求,你要是不说,恕我不能接受。”
于是优施将骊姬密谋告诉梁五。梁五说这事儿必须得到东关五的帮助才行啊!
优施笑道,“夫人也有礼物送给东关五大人,和您一样。”
于是这两人夜间造访东关五,商议停当。
第二天一早,梁五便进言晋献公说道,“曲沃是祖先封地,先君宗庙所在之处。蒲与屈,和戎狄接近,也是边疆要地。这三座城池不能无人守之。宗邑无主,那黎民百姓就不会有敬畏之心;边疆无主,那戎狄便会趁虚而入。请主公派世子申生主曲沃,重耳与夷吾分别主蒲、屈。到时候主公居中坐镇,我们晋国可谓太平了。”
这话说的纹丝不漏,但是内里的意思却是要分开三位公子,并且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