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朱重八-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穷人们,日子过不下去了可以来找我朱八,咱乡里乡亲的,能帮就会帮上一把,不会坐看乡亲们走投无路。”
朱元璋从齐管事那里接过来了一些银子,后来先后几次从马智雄那里拿到赏赐,加上每个月的月例银子,他都存着,现在手边有大约两百两银子可以支使。如果省着点花,这些钱接济一两百个村民混上一年时间,应该不难。如果能用这笔银子,弄到一批对他死心塌地的心腹,将来在造反的时候就可以充作义军的骨干力量。很值!
再加上他救济村民的事情传开之后,可以提高民间声望,将来煽动百姓揭竿起义就更加容易。虽然被人说成宋江转世让他很尴尬,但有这名声倒也不是坏事……乡间农夫,大多都是见识短浅之辈,他们没有看过书,不识古今英雄好汉,只能通过一些说书先生讲的故事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在他们简单的认识里,及时雨宋江就是天下第一的好汉,这已经是他们能说出来的最高评价了。
“是,谢谢朱八哥!”九个村民千恩万谢地去了,李初九也随在后面走了出去。
朱元璋心情不错,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巧合,上一世的他参加义军之后,晋阶的第一步就是当上了九夫长,这次居然又是九个人主动来投入他的门下,这是否预示着自己曾经成功过的路,会再一次辅排在面前?
正想到这里,门口突然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一张熟悉的脸出现在他面前,是马三小姐的贴身丫鬟紫心菜,她摆着满脸古怪的表情看着朱元璋,嘴里欲言又止。
“嗯?小丫头,找我有什么事?”朱元璋好奇地问道。
“刚才……张家的丫鬟来找你做什么?”紫心菜紧张兮兮地问道。
不好!朱元璋心中暗叫不妙,这女人又要闹什么妖蛾子?随口答道:“没什么事,就是随口聊几句。”
紫心菜嘟起了小嘴:“少骗我了,二少奶奶想把张家的丫鬟许给你吧?”
“咦?你咋知道?”朱元璋大为好奇。
“二少奶奶在小姐面前说过,她想给你说门亲事……我当时站在旁边听着。”紫心菜扁着嘴道:“朱八哥,你可得有良心,是咱们马家的丫鬟们先来一步,你可别从马家的丫鬟里选一个娶,这样太不公平。”
这……这什么跟什么?朱元璋顿时恼怒了起来,他根本没想过这些事,偏偏女人们在他身边闹个不停,这些女人怎么就能闲到这个地步?
“喂,朱八哥,你听到我说的话了吗?”紫心菜叫道。
朱元璋脸色一沉,恼怒地道:“给我消停一点,你们这些女人真是闲得慌!回去告诉你那些姐姐,从今天起都别来我房间里转悠,我快被你们烦死了,让我腾出心情做点正经事行不行?”
“啊?”紫心菜大叫起来:“那你就是不选咱们马家的丫鬟,要选张家的了?”
“我选谁要你管!”朱元璋一把拎起紫心菜,从门口扔了出去。他想选的人,说不得!
-----------
第二天偏晚,天色还没有全黑,马家的长工短工们吃完了晚饭从饭厅里出来,散回各自的小屋子里,朱元璋坐在自已的小院子里安静地等待着。
月亮还没爬上树梢头,李初九带着九个西固村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朱八哥,他们来学武艺来了……”
朱元璋仔细打量了一下九人,昨天给他们的银子显然派上了用场,九人都吃了两天饱饭,脚步没那虚了,看起来还有点力量可以使。
“嗯,来得好!”朱元璋先让他们站成一排,然后低声道:“先从扎马练起吧,今天晚上你们九个人扎一晚上的马步。”
“什么?扎马?”九名年轻人都有点蒙了,这扎马步能用来杀官造反么?
见他们明显不信任的表情,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道:“你们上过战场吗?”
【文】“没有!”
【人】“见过千军万马对阵吗?”
【书】“没有!”
【屋】“你们知道打仗时,什么样的人最不容易死吗?”
“不知道!”
“我告诉你们吧……站得稳的人最不容易死!”朱元璋淡淡地道:“千军万马对攻的时候,横竖几十上百排人,站得密密麻麻。人挤人、人靠人、你前面是人,后面是人,左右都是人,盾牌、刀枪、弓弩、火炮……在你身边挤得水泄不通。军阵运动之时,你若摔倒在地,跟本不需要敌人动手,同伴的脚丫子就会送你去阎王爷那里报道,你们若想练武艺,第一个要练的就是稳健的腿,站在千军万马之中,可以毫不动摇,稳如泰山,如果没有这个基础……还是别练了!”
九名年轻人一听,顿时张大了嘴,惊讶得有点合不上来。朱八哥不是反对我们造反,只是教咱们强身健体吗?怎么听他这一说,我们好像要去造反打仗似的……
“发什么楞?还不练!”朱元璋喝道。
九名年轻人被他这一喝,顿时气为之夺,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赶紧收了起来,老老实实地双腿一分,扎了一个马步。
“很好!站一晚上,不许动弹。”朱元璋转过身子,走回了自己的屋子里。
五五、官兵过境
第二天,朱元璋照例起了个大早,他走到院子里一看,嘿,昨晚那九个年轻人,居然还站在院子里。他们的精神已经极度萎靡,满脸都是疲倦的神情,双腿虽然还保持着站姿,但是已经不能算是马步了,只能说是勉强站着。好几个人身上的衣服都扑满了泥灰,显然半夜的时候摔倒过。见到朱元璋起来了,他们九个赶紧重新摆了摆动作,扎好了马步。
对于他们的表现,朱元璋总的来说是满意的,其实他并不是一个喜欢整晚折磨士兵,不分白天黑夜把人拿来操练的人,他很清楚劳逸结合的道理。只是这九个年轻人还在他的考察期间,朱元璋需要尽快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例如有没有毅力,够不够狠,能不能拼……所以让他们站这一晚上,也算是第一道门槛。
他们现在撑过来了,没有逃跑,就算是获得了朱元璋的初步认可。
“回去休息吧!”朱元璋挥了挥手道:“你们练得很好,有前途,强身健体有望。”
那九名年轻人松了口气,赶紧收了马步,整个身体都软了下来:“朱八哥,这强身健体真是好辛苦啊,这一晚上我好几次险些撑不过来了……”
朱元璋淡淡地点了点头:“确实很辛苦,很久很久以前,我‘强身健体’的时候,也有过好几次险些撑不下去了,但是……”他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只在心里叹道:最后我坚持下来了,然后坐拥整个天下。
他缅怀了一下过去,然后对着九个年轻人挥手道:“你们愿意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最后就会有多大的收获,好了,快回去休息吧。今天好好补瞌睡,明天晚上再来找我学武艺。”
打发走了九个年轻人,朱元璋开始了自己的晨练,他还是和以前一样,随意地打打拳,活动一下筋骨,不求成为一名猛将,但求戎马一生之中,不会因为身体太柔弱而拖了后腿。
刚打了一小会儿,突然见到李初九在院子门口探了探头:“朱八哥,咱们自家的兄弟也来了几个,想跟着您学拳。”
“哦?”朱元璋笑了起来:“咱自家的兄弟不愁吃不愁穿的,怎么也要学那西固村的年轻人?”
十几名农夫走进了院子里,低声道:“朱八哥,咱们听说郑彦夫一伙人把澄城张家满门都杀光了,这……要是哪天也有流寇跑来杀咱们马家的满门……想想心里就害怕,总想学点东西防防身。”
世上的人总是分两种,有一种想杀官造反,另一种想保家卫国,这两种人总是同时存在的。朱元璋此时已经存了造反夺天下的念头,这种想要保家卫国的农夫,按理说将会是他的敌人。但朱元璋并不会将他们当成敌人来看……因为,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地点,想杀官造反的人和想保家卫国的人,是可以互相交换身份的!
人的心很复杂,有时候嚷嚷爱国最厉害的人,却第一个跑去当了汉奸……而一直做着恶事的人,在面对侵略者时却可以变成真正的战士。朱元璋相信,只要自己略施手段,这几个想要和农民起义为敌的农夫,最终也有加入农民起义军的可能,那么,教他们武艺又有何妨?
“行,跟着我练吧!明天晚上过来找我,和西固村那几个年轻人一起教。”
-----------------
自从紫心菜被朱元璋扔出屋之后,马家的丫鬟终于消停了,不再无时无刻地出现在朱元璋的房间里。原来紫心菜回了内院之后,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不着调的猜测,内院的丫鬟们中间开始流传一个闲话,说是朱八哥已经看上了一个张家过来的丫鬟,就是那个失过节的秋叶。
这流言一起,马家丫鬟们当真是痛心疾首,一个好男人怎么就被外来的丫鬟给抢了去?这两家的丫鬟们感情本来就不好,因为二少奶奶和二少爷经常掐架,两家的丫鬟各自要帮自己的主子,也是处于对立状态,现在这么一来,更是火上浇油。马家丫鬟处处看张家丫鬟不顺眼,内院里一天到晚鸡飞狗跳,混乱不堪。
虽然流言中说朱八哥看上了秋叶,但是秋叶本人却没有半分喜悦之情,因为她那天也和紫心菜一样被朱八哥撵出了门,完全没有感觉到朱八哥有选择她的意思……虽然成为流言主角,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流言中的另一个主角朱元璋,则完全不把这种事放在心里。他只是感觉到最近的生活有点不便,比如桌上的花瓶,里面那朵小花已经枯萎了很久,却没有马家的丫鬟来帮他换了……桌上的茶壶,现在总是空着的……衣服也需要自己洗了!没有女人在身边烦虽然很顺心,但没有女人服侍的日子也不怎么好受……俗话说得好,没有女人,冷冷清清,有了女人,鸡犬不宁……女人这种东西,到底需不需要一个呢?
他毕竟是一个曾经做过帝王的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对他来说已是常态,现在没有人服侍,真的挺不方便的。
这一天,已至六月,天气开始炎热,朱元璋端了个水盆,坐在院子里洗衣服,不自己洗衣服他还不知道,现在要洗一次衣服真的挺困难的,因为到处都干旱缺水,从白水河边打水过来十分不易,洗衣服这种简单小事,不花上一个时辰搞不定。
李初九的丑媳妇儿从他院子前面路过,见他在洗衣服,忍不住就笑道:“朱八哥,您说……您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早点娶个媳妇,洗衣服这种事还用动手?以您现在的名声,看上哪个丫鬟不是勾勾手指的事?”
朱元璋苦笑。
那婆娘又笑道:“就算您还没拿定主意娶哪个,也别一竿子都扫出门嘛,现在麻烦大了吧?”
朱元璋还是只能苦笑。
婆娘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道:“要不我帮您去说个嘴,就说您没打算娶那张家的秋叶妹子,上次只是一时失言,这消息只要一传出去,咱马家的妹子又会来给您做家务了。”
朱元璋将手里的衣服在水盆里用力搓了两下,眉头皱得紧紧的,打天下,玩权谋,他谁也不怕,但这洗衣服……咳,真的有点难为人,要不就按李初九媳妇说的办?
正想到这里,院子外面突然传来一片惊呼声。
朱元璋住的是管事的独立小院,外面则是长工短工们聚居的偏院,现在外面一片惊呼,自然就是长工短工们发出来的了,他心中一紧,发生啥事?赶紧将手里的湿衣服甩在盆里,一个箭步窜了出去。
只见偏院的大门口,几十个长工短工们全都在里面钻,人人脸上都能看见惶恐的神色,有人跑得太急,头上摔出一个红色的大包,但他顾不得揉伤处,还在拼命往回跑。有人的衣服在灌木丛上挂破了,裸露出胸膛,十分不雅,但是也顾不得遮掩。
“发生了什么事?”朱元璋大声问道:“慌什么慌?”
“朱八哥,不好了……官兵……西安府来的官兵经过咱们家门外!”
“嗯?”朱元璋眉头一皱,官兵经过?难怪了!
明末时期,由于军队极度**,连年缺饷,士兵们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朝廷调他们出来打仗,又不发军饷给他们,就造成了他们沿途哄抢百姓的习惯。而军队的长官就算看到这种事,也故意不管,手下的士兵能抢点就算点,省得他们找自己讨要军饷。
所以官兵所到之处,犹如蝗虫过境,吓得老百姓四散而逃。
朱元璋对着长工短工们喝道:“怕什么怕?你们家里除了媳妇,还有啥东西可以让人抢?有几个人连媳妇也没有,人家官兵要抢也不会抢你们。再说了,咱们马家也不是官兵可以随便抢的家族,看看门口的进士杆……”
他这么一说,长工短工们倒是定了定神。
朱元璋抬脚就向外走:“我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你们好好干活去。”
他走出偏院的小门,向着府前看去,只见马家正门前的黄土路上,确实有一大群官兵,他们或坐或站,沿着马府的黄土路一直延伸到官道上面。有过多年军伍生涯的朱元璋压根不需要细数,只是随眼看了看军队的规模,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只五百人左右的小军队。
这些官兵大多穿着大明朝制式的鸳鸯战袄,每个人的衣服都破破烂烂的,显然多年没有发过新的军服。手上的武器大多是木矛,这种木矛的杆,是用结实的树木削成,放在桐油里浸泡之后使之变得结实有韧性,再在顶端套上一个铁制的矛尖,矛尖细长,前端尖,中间窄,整体承现出波浪形。
只有极少数的士兵身上配着刀,总数不到二十名。这个道理很简单,长矛需要用到的铁比较少,但是刀需要用的铁却多,相对矛来说刀是一种昂贵的兵器,在明末军费紧张的情况下,不可能大量武装。
而且实际战斗的时候,矛也比刀要好用。有句古话说得好:三箭不如一刀,三刀不如一枪。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战场上你射敌人三箭,不如砍他一刀。砍敌人三刀,不如捅他一枪。
官兵中还有少量的军官,穿着大明朝武将制式的锁子甲,头上顶着个尖顶铁盔,盔尖高高伸起,上面还挂着一缕红缨,腰间悬挂着宝剑。剑是指挥用的兵器,在战场上剑这种武器往往不是用来砍人的,而是用来彰显武将身份的。
这只军队不像上次在澄城看到的叶宇轩带的那群人般颓废,而是显示出一股子隐隐的煞气,朱元璋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只军队蓄着势,是要准备打仗的,不是简单的行军部队。
他们跑到这个地方来打仗?嗯!他们的目标是郑彦夫!
五七、打赌
二少奶奶用激动的声音道:“我愿意拿出所有嫁妆劳军,烦请军爷将郑彦夫一伙人碎尸万段!”
“咦?”杨洪略感好奇,这家少爷摆明一幅不愿意出钱的样子,怎么跑出个妇人来说愿意出钱?这事儿可真是好玩了。
旁边站着的朱元璋却心中雪亮,二少奶奶是张斗耀的女儿嘛,这父仇不共戴天,张家满门被杀的仇恨,她不想报才怪了,听说官兵要去剿灭郑彦夫,她应该是最高兴的一个。
二少爷刷地一下跳了起来,大怒道:“你这傻女人,怎么搬出这么多钱来?没经过我的同意,谁敢乱调家里的银钱。”
二少奶奶用藐视的眼光瞥了他一眼,犟道:“这是我变卖了自家的房产和地契换来的钱,是我的嫁妆,我爱怎么支使,就怎么支使。”
这一说,二少爷就不太方便开口了,满肚子骂人的话全都憋了回去。
杨洪对手下的亲兵使了个眼色,一个亲兵走过去,在箱子里仔细翻查了一会儿,随后靠到杨洪身边,压低声道:“最少三千两。”
杨洪心中一喜,从这妇人这里弄三千两,刚才这二少爷也答应了两千两,加起来有五千两银子,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了,这趟没白来。他嘿嘿笑了两声,对着二少奶奶道:“这位夫人好豪气,你为国出力,本官会记录在案,剿完匪回去之后定向朝廷上表,表彰你的爱国义举。”
二少奶奶摇了摇头道:“表彰什么的我不要,我只想要一件东西……”说到这里,她顿了一顿,眼中射出仇恨的火焰:“郑彦夫的人头!”
“他的人头可不能给你。”杨洪赶紧道:“我如果活捉了他,必须得送到西安府,菜市口斩首。如果抓到死的,也要把人头送交朝廷报功,岂可给你。”
二少奶奶点了点头道:“这个我懂的,我只需要看一眼他的人头就行了……看一眼!只看一眼!”
“这个倒是没问题。”杨洪笑道:“反正我回西安府时,还要从你们这里经过,到时候把郑彦夫的人头拿给你看一眼就行了。”
朱元璋在旁边听得好笑,你就知道你一定能拿住郑彦夫?把话说得这么满,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想到这里,他突然苦笑了起来:杨洪敢把话说得这么满,当然是有底气的。这家伙如果抓不到郑彦夫,随便抓几个乡民,砍了脑袋送交朝廷就行了,反正朝廷那些个大官根本不认识郑彦夫。杀良冒功的事,在明末已经随地可见,并不新鲜了。
朱元璋能想到,二少奶奶也能想到,她毕竟是县令的女儿,这些官场中的道道也略知一二,认真地道:“你可别拿个假首级来糊弄我,我知道你们这些官兵的性子,有时候抓不到正主儿,随便抓个乡民一刀砍了,拿他的人头说是郑彦夫报功!我手下的丫鬟里,有人认识郑彦夫,你骗不倒我的。”
“你手下有丫鬟认识他?”杨洪被唬了一跳,这可是件麻烦事,如果自己杀良冒功,被这丫鬟一眼给识破,又丢面子又丢里子,传出去之后就是慌报军功,欺君之罪。
二少奶奶招了招手,秋叶低着头,快步走到了厅堂中间:“婢子认得郑彦夫,上次流寇造反的时候,婢子与郑彦夫朝过脸……”
杨洪一听,顿时大喜,其实没有哪个官兵喜欢杀良冒功,如果能抓到正主儿,又何苦用这种下作手段?只是自古以来,剿匪就很容易走脱匪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官兵不认识匪首,两军交战时,场面混乱,流匪一旦战败,往往是四下乱跑,匪首混在四散的喽啰里面遁走,官兵却不知道该追哪一边。
如果能有一个认识郑彦夫的人帮忙指点,抓到匪首的机会就大大提高了。
杨洪赶紧道:“小丫鬟,你真认识郑彦夫?”
“嗯……”秋叶叹了一声,有点难为情地道:“婢子曾被三个流寇抓住,险被侮辱,这时郑彦夫带着一个戴斗笠的匪徒经过,制止了那三个流寇,婢子才幸免遇难……所以记住了郑彦夫的样子。”
杨洪凝视着秋叶,看她不似说谎,大喜:“哈哈!太好了!”
他对着二少奶奶道:“这位夫人,本官想借你这个丫鬟一用。不需要她做什么困难的事,只需在剿匪的时候,在乱民中帮我指认出郑彦夫,如此一来,本官抓到郑彦夫的机会就变大了,你想看郑彦夫首级的心愿也更容易达成。”
秋叶吓了一跳:“又要去见流寇?婢子……怕……”
“有什么好怕的?”杨洪笑道:“本官手下有一千悍卒,区区流寇手到擒来,跟在本官身边安全得很。”他手下虽然只有五百兵,对外却得说得一千。
这时站在一边的二少奶奶突然开口道:“秋叶,委屈你一下,跟着这位军爷去剿匪吧,一定要把郑彦夫抓回来,我要看着他被碎尸万段。”
自家小姐开了口,秋叶就无话可说了,只好低声应道:“是!”
二少奶奶转身对着杨洪道:“这里的银子,我先给你一半,你把郑彦夫的首级带回来,我就把剩下的一半给你,如此可好?对了,秋叶也要平安地送回来!”她先说了要郑彦夫的首级,说完了才想起要把秋叶也带回来了,所以加在了后面,可见在她心中,郑彦夫的人头,比最亲近的婢女的命还要重要得多,如果能拿到郑彦夫的人头,秋叶的生死根本不重要,上位者的心态暴露无疑!
朱元璋在旁边看着,也不插口,只见到秋叶的脸很迅速地黯淡下去,显得十分难过,但她区区一个婢女,这种事轮不到她发言,难过也只能自己受着。
“成,没问题!”杨洪一口就答应了,在他看来,对付区区流寇实在是小菜一碟,这银子已经是自己腰包里的东西。
不一会儿,杨洪的手下抬着两箱银子出了马家大院,这两箱银子足足三千多两,还有一千多两等着他拿了郑彦夫的人头回来领,收获颇丰,忍不住兴高采烈,秋叶低着头跟在他身边,又伤心又害怕地去了。
朱元璋站在马家大院的门口,凝视着官兵们向东北方向去了,心中忍不住微叹。郑彦夫没去黄龙山,而是留在了洞子崖,这是他想不到的。看来,郑彦夫手下有大多数人不愿意进入黄龙山,群体的意志使得郑彦夫这个当首领的也无法下决定,结果就变通成了留在洞子崖。
这种情况在农民起义军中很常见,尤其是刚刚起义,还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起义军,杀了个县令,抢了县仓,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就以为自己扯得起水泊梁山了。大多数的成员,都会陷入一种病态的亢奋,不把官兵当一回事。于是就以为,随便找个山头驻扎,官兵也拿他们没办法。
现在官兵去清剿,倒是一个好机会,给他们迎头一棒,告诉他们什么叫螳臂当车,等他们尝到了轻率冒进的苦果,知道了官府有多么强大,他们才知道杀官造反这种事,是要用脑子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朱元璋不打算去掺和这件事,官兵和郑彦夫谁胜谁败,他并不放在心上,反正不论哪一方胜败,对他来说都没有直接的影响。他转身走回了自己的小院子,继续洗衣服。
刚搓了两下,突然见到院子门口人影一闪,王二那虎背熊腰的身影出现在他的眼前,今天的王二打扮有些不同,他虽然还是穿着平时那套干苦力时的粗布衣,但背上却背了一张猎弓,腰间也悬挂了一把柴刀,颇有些杀气从身体里浸透出来。
进了院子,他张望了一下朱元璋的小屋,确认里面没有别的人,才压低声道:“朱八兄弟,要不要跟着官兵去看看热闹?”
“看热闹?这有啥好看的?”朱元璋晒笑道。
“官兵抓贼,贼打官兵,还有什么热闹比这个更好看?”王二嘿嘿地笑了起来:“哥哥我做梦都想见识一场真正的战斗,这可是等了一辈子才等来的第一个机会。”
啧!从明年你起义开始,直到死都会一直在战斗,区区热闹有什么好看的。朱元璋心里暗叹,不过这话不能说出来,也就只能心里想想,他低头道:“我兴趣不大,不想去看。”
“那你说说,你觉得官兵会赢,还是郑彦夫一伙能赢?”
朱元璋想都不想就道:“官兵赢!”
“不是吧?你居然认为官兵会赢?”王二跳了起来:“绝无可能!你看这些官兵,双目无神,兵器生锈,衣甲破碎,他们这怂样,连乡间最蠢笨的猴子也打不赢,郑彦夫一伙杀官造反,刀头喋血,都是英雄好汉啊,怎么可能输给这样的官兵。”
朱元璋摇了摇头:“战场不是江湖殴斗,和你所想的完全不同。”
“朱八兄弟,平时我都服你说的话,今天这个绝对不服。”王二用力一拖朱元璋的手:“走!跟我一起去看热闹,我和你打个赌,官兵如果输了,以后我就不叫你朱八兄弟了,改叫你朱八哥。”
“哦?”听了这话,朱元璋心念一动,这倒是有意思。他和王二一直以兄弟相称,打的是感情牌,但是他并没有使得王二对他转化成“敬佩”的态度,这很明显不利于将来控制王二这个人。借着这个机会,狠狠地折服王二,对自己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好吧,我和你一起去看热闹,你若输了,真得叫我哥!”朱元璋笑道。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五八、流寇对官兵
朱元璋回屋收拾了一下,穿上了一件紧身的劲装,腰间挂了一把朴刀,又在怀里塞了几张大饼。这一去不知道要几天,他作为马家的偏院管事,擅离职守也是不行的,于是让李初九帮他看着点偏院的事务,又到马千九那里报备了一下,说是去马家散布在外的那些诡寄的村子里巡视一圈。
马家的产业并不只有马家大院周围这一点,附近有许多村庄是诡寄在马家,例如西固村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村子都是由偏院来管理,所以朱元璋要去巡视一圈倒也正常,他平时为人又沉稳,干事也卖力,马千九毫不怀疑就放了行。
朱元璋这才和王二两人一起出门,沿着官兵走的方向,飞快地赶了过去。两人的脚程都极快,没用多久的时间,就追上了官兵的尾巴,然后远远地缀着,并不靠近过去。
官兵的斥候很快就发现了后面跟着打算看热闹的朱元璋和王二,但是并没有放在心上。
古时行军打仗,经常有百姓在旁边围观,这是很常见的现象,例如《资治通鉴》里讲了个故事,北周时期有个老臣造反,带着十几万大军。杨坚也带了十几万大军平叛,在敌军坚城之下会战。在不远处的高坡上,有几万名百姓观战看热闹,而且城中的百姓也纷纷出城,自带小板凳、瓜子花生一类的零嘴,搞不好还有人撑着遮阳伞,一起看热闹。后来杨坚快打输了,他下令对着围观百姓射箭,吓得老百姓一窝蜂地向城里逃跑,结果冲乱了敌军的阵形……取得了胜利!
其实近现代打仗,仍然有老百姓在战场边看热闹,只是飞机大炮隔着几公里对轰,看不出什么味道罢了,而且近现代围观打仗风险太高,容易躺着也中枪,所以围观打仗的风气略有收敛。前几天还有个新闻,某百姓在战场边围观,还拿手机拍照,结果流弹飞来,啪地一下打中他手上的手机,幸亏子弹被手机挡住了,不然他就呜呼哀哉……啧啧,强悍无比的手机,不但能拍照,还可以当防弹衣用,大家以后买手机时记得检查一下防弹效果……扯远了,回正题。
朱元璋和王二远远跟着官兵,官兵倒也不理他们,只管向着洞子崖的方向行军,
洞子崖,位于白水与澄城交界地带,是一个形貌古怪的小山,或者说它并不是一座山,而是四五座小山拼在一起形成的,山与山之间就形成了四五条沟壑,还有一条深深的断崖,崖上崖下,到处是山洞,所以这个地方被称为洞子崖。
自今年春天郑彦夫落草在此之后,已经过了好几个月时间了,洞子崖上已经建好了简单的山寨,寨子就建在最险要的山崖顶上,前后有两条山路可以上下。寨子周围建了木栅,有简易的箭楼,还准备不少滚石和檑木,闻郑彦夫之名而来的流寇盗匪之辈,已超过四百人。
官兵的行军速度并不慢,三十里路程,一日即过。到了傍晚,官兵们已经到了洞子崖山的外围,升起营火,埋锅造饭。
朱元璋和王二也拿出饼来吃。
王二远远地看了官兵的营地几眼,笑道:“这些家伙吃得比我们还差,我们好歹有面饼,他们吃的是些啥糊糊?”
朱元璋咬了一口饼,轻叹道:“朝廷缺钱,非常缺钱!”
“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