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朱重八-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和你一样,有着上梁山的心思。而你要做的,就是将和你有一样想法的人挑出来,让他们能和你一起走。”

“这要怎么做?”郑彦夫的脸色沉重了起来,虚心求教。

朱元璋微微一笑,摊手道:“把刚刚抢到的银钱粮米,全都分给他们,然后让大家伙儿向各个方向四散而逃,约定一天之后,在城西虎头山上再次聚首。”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郑彦夫不解地道:“让他们和我一起,拎成一条绳儿一起逃跑,碰上官兵岂不是更有一战之力?”

“不,不论你们拎成多粗的绳子,胳膊也拎不过大腿。”朱元璋摇头道:“我刚才说过,你的两三百名乌合之众,只需要二十个官兵就能打败他们。与其走在一起,被官兵拦住杀光,还不如抢劫得手之后四散而逃,官兵不知道该拦截哪一路,就只好先进驻县城,暂时不去追击你们。若你们全部走在一起,官兵反而不会去县城了,会追着你们一直打到全灭为止。”

郑彦夫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朱元璋缓缓地道:“一天之后在虎头山上重聚,这就是第一个考验。刚刚杀官造反的人,神智是疯狂而且亢奋的,全身都处于一种激昂的状态。但是你给他们一晚上用来思考,有些人就会怕了,有些人得了钱粮,心思就会变了……这些人在第二天约定重聚的时候,就不会再来,于是不需要你动手,就可以清除掉队伍里意志不坚定的人……”

“丝!”郑彦夫倒抽了一口凉气,自己面前站的这个人究竟是什么人啊?他随便张了张口,居然就定了一个如此厉害的计策,不但可以化解官兵的追击,同时还顺手整顿自己的队伍。

他现在真的有点相信朱元璋以前曾经造过反了,光是这把握人心的手段,就远非他所能及。

朱元璋又道:“第二天在城西虎头山上聚集之后,你和你的队伍又会被官兵盯上,这时候你再一次将部队散开,约定五天之后,再次聚头,这一次……就选在澄城与白水两县之间的山区里吧。”

“这次散开又是为什么呢?”郑彦夫诚恳地问道。

“和上次一样,分散避开官兵,同时清除掉队伍里的不安定份子。”朱元璋笑道:“一而再,再而三的分散,用这个举动告诉手下的兄弟们,上梁山这条路并不好走,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资格去的,再给他们第二次考虑的机会,要当老鼠还来得及。”

“地点为什么要选在两县之间的山区呢?”

朱元璋微微一笑,认真地道:“你知道为什么自古盗匪都出没在两县、或两府、或两省之间的山区里?”

“不知道!”

“因为那个地方,澄城的官兵过去剿匪,盗匪们就进入白水的辖区,澄城的官兵就只能干瞪眼。白水的官兵过去剿匪,盗匪们就进入澄城的辖区,白水的官兵就只能干瞪眼……”朱元璋低声道:“两边的驻军都没有越境追击敌兵的权力,他们只好上书西安府的知府,让府里调来一个能同时管两个县的大官……”

郑彦夫恍然大悟道:“我懂了,官府的动作一向都很慢很拖沓,等这个可以管两县的大官到的时候,我又可以跑到新的地方去……呃……壮士,再下次我该去哪里?”

朱元璋没好看地看了他一眼,叹道:“下一次当然是跑到两省之间的交界处去,到了那种地方,别说两个县令或者两个府台,就连两省的巡抚都不方便出手,必须要派来两省总督级的大官,才能出兵清剿,一旦到了两省交界处,你就不需要再逃了,可以开始建设自己的梁山……”

朱元璋的脑子飞快地转动起来,以他对大明朝的了解,不消短短几息之间,他就想到了一个绝佳的藏匿地点,伸手向北一指,认真地道:“黄龙山,你就去黄龙山吧……”

四一、上梁山

黄龙山,位于陕西省中北部,西接洛川、南接白水、澄城、北靠宜川。

黄龙山的东边,滚滚黄河水自北向南而下,将陕西与山西两省划分左右,换句话来说,黄河就是两省的界,而黄龙山就在黄河边上,也算是在两省交界之处。

它不光在两省交界之处,而且地形极为复杂,起伏的山头多如牛毛,沟谷交切,极难攀爬。

朱元璋甚至连脑子也不需要转,就知道这匹大山绝对是官兵最讨厌进入的地方,山路难行,运粮队无法在里面行动自如,各种器械也难以搬运,大炮、火铳一类的火器,在山中也容易受潮无法使用……其环境与西南的那些少数民族土司差不多。

终大明一朝,对西南方的土司都是很头痛的,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采取怀柔政策,就是因为土司们多居于山中,而且那些山极难攀登,官兵进山简直寸步难行,所以只好放弃征剿,改用笼络的方法来让土司们听话。

朱元璋知道,只要郑彦夫走入黄龙山,当地的官员肯定会放弃追捕,然后想办法把这件事糊弄过去,只要郑彦夫一直乖乖躲在山里不出来,官府就会他一直采取睁之眼闭之眼的态度。

让郑彦夫一直躲在山里也有个好处,朱元璋可以通过某些手段遥控这只义军,等到一年以后,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暴发的时候到来,他就拥有参与这场游戏的本钱了。但是他并没有打算现在就加入义军,因为郑彦夫的起义并不是明末农民起义的标志,真正的起义爆发,是明年的白水王二起义,他想留在白水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记住我的话……分散,逃窜……利用官兵运转时的空隙,逃进黄龙山里去,那里就会是你的梁山……”朱元璋从腰间摸出郑彦夫的杀猪刀,割断捆他的布条,然后将杀猪刀放在了郑彦夫的手里:“去吧!”

郑彦夫在刚才那短短的一会儿谈话中,已经被朱元璋强大的“造反能力”所折服,不由得对他深深地揖了一揖道:“壮士,昨晚你为什么要打晕我,把我背到这里来捆一晚上呢?还说要把我交给官府,害我得罪了你这位英雄好汉。”

朱元璋哈哈一笑,挥了挥手道:“昨晚我看你热血沸腾,十分冲动,就故意把你打晕了捆在这里,让你吹吹冷风,冷静一晚上,你看,现在你不是冷静下来了吗?”

郑彦夫毫不怀疑,抱拳道:“多谢!咱将来会一直记得好汉这几句话,遇事之前先冷静下来想清楚退路,以免误人误已,今日这一番教导之恩,来日必报。”

“快走吧!我耽误了你一晚上时间,你还有许多村庄没联络呢,可别误了明天的事。”

郑彦夫将杀猪刀往腰上一插,转身扬长而去。

看着郑彦夫的背影消失在远处,朱元璋深深地叹了口气,掀翻大明朝的棋盘,就从郑彦夫这颗卒子走出第一步开始,接下来,车马炮象,粉墨登场,而朱元璋,将会是棋盘中心,最关键的那一颗帅棋!

晨光已明,清凉院里的人陆陆续续起了床。挑夫们将三小姐的嫁妆一箱又一箱地从寺院里抬了出来,摆在院前的空地上。白水王二提着哨棍在旁边吆喝,看到朱元璋从外面走进来,他大笑道:“兄弟,你大清早跑什么地方玩去了?”

“去树林里散了散心,也没做什么。”朱元璋笑着打了个招呼。

不一会儿,方护卫赶着黑色的大马车过来,十五名刀手也全都骑在了马上,车队开始起拔,向着澄城的方向出发。

朱元璋的双眼忍不住锁定在了那辆黑色的大马车上……车里的那个女人……长得和他的马皇后一模一样,这是否是老天爷给他的某种预示?

这时车厢里又传来了紫心菜隐隐的哭泣声,小姐出嫁,丫鬟却哭得比小姐还厉害,这倒也是一件奇事。倒是那个不哭不闹,哀哀怨怨的小姐,更让人感觉到心痛心疼。

放心!你嫁不掉的,有我在此,谁也娶不到你,朱元璋在心里叹了一声。

车轱辘在黄土的官道上不停地转动,很快,又过了两个驿铺,甚至还过了一个驿站。路边不时会出现一两片军屯田,大部份的田地抛着荒,偶尔也有一两个军户或者农户在田里忙碌着,但是朱元璋不明白他们在忙什么,方圆数里没有一滴水,他们在田里忙个啥啊?

到了傍晚时分,朱元璋终于远远地看到了县城,包着青砖的城墙并不高大,仅有两三米高,而且城墙坍塌了好几处,张着几个丑陋的口子……这个县城和白水的县城差不多,死气沉沉,没有半点活泛的气味。

朱元璋顺眼向着城西的方向看去,只见那里耸立着一座大约两三百米高的小山,山顶上有一块巨石,看起来很像一个老虎头,这个也就是郑彦夫约定起事的虎头山了……恍惚间,朱元璋仿佛看到山坡上冲下来几百个走投无路的村民,他们手上挥舞着锄头、木棍、镰刀、犁头等农具,冲杀进县城的大门……

方护卫赶着马车到了城门边,说明是来给县令张斗耀大人送儿媳妇的,守门老卒赶紧放行。一行人进了县城,在城中的大道上缓缓而行。

“今日先住客栈!”方护卫对着身后的刀手、家丁、挑夫们叫道:“小姐虽然送来了,但还没有拜堂成亲,咱们现在不能进张家的门,不然乱了礼数,失了马家的脸面,你们几个,找个最舒适的客栈去。”

“是!”三名刀手各自纵马向着城里三个方向奔去,不一会儿,刀手们回来了,带着车队到了城南的一座客栈里,这座客栈也许是澄城最豪华的客栈了,但条件也说不上多好,房间里弥漫着一股子霉味。紫心菜上上下下打扫了许久,才终于安排三小姐住进了一间房。

现在是三月二十日的傍晚,三小姐和张斗耀的儿子拜堂成亲的时间是定在三月二十二日,但郑彦夫杀官造反的计划却定在三月二十一日,当真是前脚赶着后脚,连喘一口气儿的时间都不够。

这天晚上,朱元璋早早就睡了,因为他知道,这座县城明天会很乱,他需要用最理想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明天的乱局,今晚的休息时间非常宝贵。

一宿无话。

第二天,天还没亮,朱元璋就醒了过来,他走到了客栈的院子里,摆开架势,开始打拳活动筋骨。马家的家丁们都知道朱元璋有晨起打拳的习惯,没有人感觉到意外。只是谁也不知道,今天的朱元璋每一拳,每一脚,都是崩紧了弦的。白水王二也起了床,笑呵呵地跑到院子里,和朱元璋两人一起并肩打拳。他的红拳已有相当不错的根基,打得虎虎生风,倒是把朱元璋那紧崩的气势给掩盖住了。

不一会儿,方护卫也起床了,他手里居然拿着一张大红色的拜贴,看来是早就准备好的。他走到院子里,将刀手们集合起来吩咐道:“你们留在客栈里保护好三小姐,我去一趟张府,知会张老爷一声咱们住在这里,明天好让张家过来迎亲。”

“是!”

给刀手们下好了令,他又转身对着王二和朱八道:“你们两个也打起精神来,好好管着那些挑夫,可莫叫他们偷了嫁妆。”

这年头帮忙抬货的挑夫里混着不少歹人,经常趁着主人家不注意,挑着人家的东西就跑。主人跑得慢了还追不上,有句话道“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说的就是这类人中没有一个好人,就算他们不犯罪也该全部拖去杀掉。当然,这个观点比较偏激,其实大多数人还是好人,只是偶尔几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而已。

王二冷哼了一声道:“咱们这次带来的挑夫兄弟,个个都是好汉子,哪会做这些鸡鸣狗盗之事?你这家伙狗眼看人低。”

方护卫被王二这一骂,顿时大怒,不过他看王二打过红拳,知道这个家伙不好惹,怒哼道:“我先去给张老爷送信,回头再来收拾你。”

说完之后,他双手捧着拜贴,向着张斗耀的家去了。

朱元璋心中暗笑:祝你还能有命回来。

他对着白水王二抱了抱拳道:“王二哥,我还没来过澄城,对这地方挺感兴趣。趁着今儿个没事,我想出去转转……”

王二笑道:“去吧,这里的事我照看着,出不了问题。”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状似轻松地从客栈里走了出来,拐过两条街,然后迅速地蹲下,将裤管和袖管紧紧地扎了起来,用绳子捆好,又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草笠扣在头顶。伸手在腰间的朴刀上拍了拍,振起精神,向着澄城的西门走了过去。

到了西城门边,天空才刚放亮,朱元璋在城门边的一颗树下坐了下来,用草笠遮掩自己的脸,眼光从笠沿下面穿出去,越过澄城低矮的城墙,看着城外的虎头山……

今天,郑彦夫将带着几百名村民从那山上冲下来,一直冲进县衙,将张斗耀乱刀砍死,这是曾经发生过一次的历史。按道理来说,它必定会发生,不需要为此担心,但是朱元璋昨天已经参与到这件事里了,他不知道自己的参与是否会改变历史!如果能改变,会改变成什么样子!

他想要用自己的眼睛,来亲眼观看到这件事如何发生,如何收场……如果历史不是自己所能改变,那就不用考虑拯救大明朝了,混完这一生即可。但若历史会为了他的加入,而发生哪怕一丁点儿的改变,他就有信心用自己的手,重建整个世界!

他等了很久,直到快要接近中午的时候,虎头山上突然响起一声巨吼:“杀啊!”

随后……一片汹涌的人潮,从虎头山上狂冲而下……

四二、暴发

澄城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城市,清晨的澄城就显得死气沉沉,街道上没有什么行人,也没有早起贩物的商人,安静的街道上如果不是被阳光照亮着,就如同夜晚一样沉重。

朱元璋不喜欢这样的城市,他更喜欢一个欣欣向荣,一切都在前进的城市,当初他一手建立起大明王朝的时候,整个大明朝都是阳光向上的、每一个臣民都是积极努力的……然而漫漫几百年过去,大明皇朝已经变成了这样……

他坐在西城门边,看着城门口无精打采的老卒,只盼着虎头山上的郑彦夫能尽快地杀下来,将这个死气沉沉的城市唤醒,让自己看看它受惊时的样子。

不过虎头山上一直没有动静,农民起义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吼一嗓子大家跟我冲,大家就真的跟着冲了?郑彦夫必须要先将村民们集聚起来,然后发表一些慷慨激昂的演说,请几个被官府迫害得很惨的百姓出来说几句话什么的。还要给村民们描绘一下抢了县城之后,能得到多少银子,多少粮食,再讲解一下如果不这样做,就会饿死云云……

时间一直到了中午,朱元璋才终于听到虎头山顶上传来了一声巨吼:“杀啊!”

随后,山坡上头攒动,几百个人挤成一团,从山坡上冲杀了下来。这些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是附近的村民,他们身上穿着粗麻布衣,衣服裁剪得很短,露出胳膊和小腿,这是为了方便下田的时候穿的衣服。他们手上的武器很混乱,有人挥舞着铁犁、有人挥舞着锄头、有人拿着镰刀、有人拿着扒粪用的竹扒……

他们的冲锋很没章法,大抵上就是一堆人堆在一起,仗着人多势众的气势,向前乱跑。跑得快的就到了前面,跑得慢的就落在了后面,短短的一小段山坡,前后就拉开了很长的距离。若是与正规的官兵交战,这前后的落差,就足以带来致命的破绽,只需要从侧翼派一小队骑兵穿插进前后交结的地方,就可以将这些村民分割成两半,然后轻易地歼灭。

想到这里,朱元璋哑然失笑,我对着一堆村民计算什么阵形?他们若是会摆阵形,那才真的是怪事了。

这时城门边的两个老卒已经看到了虎头山上冲下来的乱民,他们用茫然无神的眼神看向村民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过了好几息时间,守门的老卒才明白,有人造反杀过来了……

两名老卒既没有立即关闭城门,也没有连敲响梆子示警,直接往着路边的狗沿里一钻,躲起来了。县城里没并没有军队驻守,他们知道就算关上城门或者敲梆子示警也是没用的,惹怒了造反的暴民,除了送掉自己的性命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有些不了解古代驻军情况的朋友,或者是喜欢玩战略游戏的朋友,会误以为古代的军队都是驻扎在城池里的……其实这种看法有误。明朝的时候,军队通常都不会驻扎在城市里,而是驻扎在城外十几里或者几十里远的军户所里。

这些驻军的地方被称之为“堡”,取的名字大抵上都是“抗倭堡”、“拒虏堡”、“镇羌堡”这种味道,一看名字就知道这个堡是干嘛的。例如“抗倭堡”,在嘉靖年间,江南沿岸倭寇作乱那会儿建得最多,沿着海岸线一修就是五十九个,到现在还有被完整保存下来的“抗倭堡”。这些驻军的堡垒旁边还有大片的军屯田,供给军户们耕种。

碰上有战事的时候,文官们拿着调令到堡里,才能将军队请出来进驻到城市,平时军队是绝对不能跑到城里去溜达的。

像农民起义这种陡然而发的事件,本地的驻军根本来不及反应,等到附近的堡垒接到军令,黄花菜儿都凉了。所以经验丰富的老卒看到乱民来了,想也不想,先躲起再来说,在官兵反应过来之前,一切抵抗都是徒劳的。

朱元璋看到坡上的村民们越冲越近,郑彦夫冲在最前面,手里挥舞着杀猪刀,他的表情看起来十分狂热,跟在他后面的村民们也如他一般,满脸通红,兴奋之情仿佛要满溢出来。

有着丰富农民起义经验的朱元璋只一眼就看出来,这正是农民起义威力最大的时刻,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的农民,投身起义军的第一仗往往带着这种狂热的表情。他们什么也没有,活不下去了才挺身造反,这个时候满脸子都是拿命去拼的念头,谁也无法阻挡他们手里的农具……

狂涌的农民们从山坡上冲下,转眼到了城门前,城门是开着的,但是郑彦夫依然对着打开的城门重重地踢了一脚,“碰”地一声巨响,他踢得厚木板制的城门发出一声巨响,震得旁边的人双耳嗡嗡作响。

城门边本来就没有行人,所以并没有出现行人鸟兽散的场景,倒是城门不远处的几座民舍,赶紧关上了屋门,窗户的夹缝里露出一双双惊恐的眼睛,向着城门边的乱民窥视。

“杀了张斗耀!”

“杀了张斗耀!”

“杀官!造反!”

“开仓……发粮!”

郑彦夫踢了城门一脚之后,身形不停,向着城中心的县衙门方向冲了过去,两三百个村民紧紧跟随。

朱元璋拍了拍屁股站了起来,远远地跟着他们,也向着县衙门的方向跑去。

越接近县衙门所在的城市中心地带,街道上的行人越多,小商小贩也开始出现在道路两侧。看到这么多乱民冲杀过来,双眼赤红,这些行人吓得赶紧走避,小商小贩连自己的摊子也顾不上了,赶紧向着侧街里躲避。

一个有钱人家的少爷正骑着马在道中走,两百多村民一边喊着一边冲过来,咱得那少爷赶紧拍马而逃,结果慌不择路下,撞翻路边一个豆腐摊子,连人带马,一起摔到豆腐上面,满街污水横流。

街上原本有四个脚夫抬着一乘轿子,轿子里不知道是哪家的老太爷,乱民一至,四个脚夫想也不想,扔下轿子就跑了,老太爷掀开轿帘向外一看,顿时吓得全身一缩,差点没被过气去。

不过朱元璋很清楚地知道,这些人都不会有事的,农民起义的初期,乱民们绝对不会做些追砍街上行人的多余动作。他们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张斗耀,只有当他们杀了张斗耀,开了县仓,抢到了大笔的钱粮之后,他们的仇恨才会开始转移,从官府的身上转移到富户的身上,然后辅散开来,变成见人就杀的暴徒。

郑彦夫的队伍很快就到了县衙广场,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申明亭和旌善亭孤零零地耸立在地广场的两边,皮场庙边冷冷静静,凄凄惨惨。

几个衙役在衙门里面探了探头,其中一个脸上长了一颗黑痣的衙役胆子很大,居然探了半个身子出来吼道:“你们疯了不成?趁着现在还没闹出事,赶紧散了!”

“散?哈哈哈!我们是来造反的,散个屁啊!”

郑彦夫一声大吼,勇猛地冲了过去,手上的杀猪刀映日生辉。那个脸上长黑痣的衙役抄上一根水火棍,也大吼了一声道:“**的……”一边吼着,一边将水火棍狠狠地砸了过来。

郑彦夫的身子一矮,埋头避开了水火棍,手上的杀猪刀狠狠一捅,鲜血溅起……长黑痣的衙役咽喉中刀,连惨叫都没叫得出来,向后就倒。

“杀人了!”

“见血了!”

“杀啊!干掉张斗耀!”

这场造反中的第一个死人出现了,狂暴的乱民一旦见了血,就会变得更加兴奋和狂热,所有的村民比起刚才更加疯狂,数百人一起大吼,冲进了衙门。

刚才在街道上没有杀伤一个路人的起义队伍,突然之间就变得疯狂而且嗜血,一个衙役躲在门后面,居然被十几个村民强行从门后拖了出来,锄头和犁着一阵乱砸,将那个衙役砸得血肉模糊,连人形都看不出来。

张斗耀的师爷正在堂前写着什么文书,被一个乱民冲过去用柴刀劈在肩头上,鲜血横飞,他半边身子都险些被劈了开来,惨嚎一声,倒在案桌下面。

乱民们开始在衙门里乱窜,到处追砍着衙役和文员,将他们一个接一个杀死,毫不容情。但是大伙儿冲杀了半天,居然没有看到张斗耀。

“张斗耀呢?为什么不在堂上?”

“他今天没来衙门吗?”

“快抓个活的来问问……”

“哪里还有活的?衙门的人都杀光了……”

郑彦夫心中大急,要是不杀掉张斗耀,这场杀官造反岂不是成了闹剧?村民们的义愤也无法宣泄。

就在这时,郑彦夫的眼前突然出现一个戴斗笠的人影,这人身上穿的衣服明明很干净,看起来不像是乱民中的人,但奇怪的是,他穿过乱民堆中,居然没有任何人攻击他。这人穿到郑彦夫的身前,掀开斗笠,露出一张让郑彦夫记忆犹新的脸,低声道:“张斗耀今天没上堂,在家里迎客呢……”

四三、杀

郑彦夫见到朱元璋,顿时小吃了一惊:“你……怎么在这里?”

“我为什么不能在这里?”朱元璋笑了:“我给你出谋划策,当然要来看看进展得怎么样了。”

“我是说……你穿过我带来的村民们中间,他们怎么没有攻击你呢?”郑彦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此时村民们全都杀红了眼,见到一个衙门中的人就往着死里打,这种时候突然出现一个陌生面孔,他们应该刀刃相向才对,就算朱元璋武艺高强,也不可能打得赢这么多手持农具的农民啊。居然让他大摇大摆走到了衙门里面来……这实在匪夷所思。

“没什么好奇怪的。”朱元璋夸张地笑了一声:“他们现在判断身边的人是不是自己人,并不是靠相貌……靠的是气势。谁身上带着一股子血腥味儿,带着那种杀官造反的狂热情绪,他们就会将那个人当成自己人……”

说到这里,朱元璋顿了一顿,微笑道:“我走进来的时候,摆出一幅要杀人的气势,嘴里喃喃地念叨着‘杀了张斗耀……把张斗耀找出来杀掉……’,就这样,原本打算攻击我的人,都把武器拿开了,还有人向我道歉,说是差点伤了自家兄弟,然后我就走了进来,站在你面前了。”

“丝!”郑彦夫只觉得心中一凉,他早知道朱元璋非常厉害,简直可以说能掐会算,没想到他厉害到这个地步,连气势和氛围都可以利用。如果一个官兵也像他这样善于伪装,摸到自己背后给自己一刀,只怕自己到死都以为背后的是个同伴。

他吞了一口口水,艰难地道:“张斗耀在家里?”

“嗯!”朱元璋点了点头道:“你留下五十人,打开县仓,分发银钱和粮米,别的人全部带上去张斗耀的家,动作要快……如果让张斗耀组织好家丁队伍,你的这些村民未必是他的对手。”他随意说话,语气自然而然就带上了一股子命令的味道,偏偏他说得理所当然,郑彦夫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你会和我一起去吗?”郑彦夫急问道,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自己非常需要朱元璋跟在身边,只有这样,他才感觉自己心里踏实,找得到前进的方向。

“当然去!”朱元璋认真地道:“我也有一个必须杀张斗耀全家的理由。”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里飞快地闪过马皇后的那张脸,那张脸与马三小姐的脸重合在了一起。除了他自己之外,谁打这个女人的主意,谁就必须死。

郑彦夫大喜,转身喝令道:“南尧村的兄弟留在这里,把县仓里的银钱和粮米都搬出来,一会儿我回来了就分发给大家。其余的兄弟跟我来,咱们去张斗耀的家里杀人。”

“好!”村民们气势如虹地答道。

朱元璋将斗笠盖回了头顶上,遮挡住了自己的容貌,紧随在郑彦夫的背后。

郑彦夫挺着滴血的杀猪刀,带了一百多个弟兄,向着衙门北边几条街外的一个大宅院冲了过去,原来这个宅子就是张斗耀的家了。

张斗耀已经得到了衙门被乱民占据的消息,紧闭了院门,躲在了后院里,他手下的家丁们正在将后花园的假山扛出来,打算顶在门后。

郑彦夫来得刚刚好,若是再来晚一点,假山已经顶住了大门,那就什么都晚了。这个年代的富家大院都具有简单的防御作用,院墙又高又厚,无法很轻易地翻跃过去。如果无法打开院门,想要攻进去就很困难了。

朱元璋从门缝里看到里面的家丁正在搬运假山,想也不想,一脚就踢在门上,门后插上了木栓,还有三个家丁用肩头拼命顶着门,朱元璋这一脚居然没有踢动。

郑彦夫大吼道:“我也来踢……”

他提起熊掌般大的脚板,振起全身力气,飞起一脚,沉重的院门发出咔嚓咔嚓的碎木声,门后插着的门栓居然从中断折,三个顶着门的家丁同时向后一弹。

好厉害的一脚!

跟在郑彦夫后面的村民们见自家的大哥如此厉害,士气大振。十几个人一起冲了上来,侧过身子用肩头猛撞大门,只听到“碰”地一声巨大,门后的三个家丁被顶得飞了出去,院门大开,跟在后面的村民们一拥而入。

门后,十来个家丁正在搬运假山,大门突然撞开,这假山倒也不用搬了,家丁们吆喝一声,向着后院撒腿就跑。

郑彦夫大声道:“杀……兄弟们,杀光张斗耀的走狗。”

杀红了眼的成民哪需要他吩咐,提着锄头镰刀,向着家丁们追了过去,整个张家大院里立即鸡飞狗跳,乱成一团。几个护院提着朴刀从里面迎了出来,刀光霍霍,砍倒了两个村民,后面的村民立即汹汹而上,几十把锄头一起挥舞,将那几个护院砸成了肉泥。

“张斗耀会不会已经跑了?”郑彦夫向朱元璋道:“咱们这么大张旗鼓地杀进来,我怕他已经从后门溜走了……”

“不会!”朱元璋皱了皱眉头道:“你不懂得官场的规矩,大明朝的县令有守土之责。如果乱民来的时候他逃出县城,导致县城失陷,他就算逃得了今天,明天也是要掉脑袋的。所以,家里被乱民冲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