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人说,如果世界上设立培养人才的诺贝尔奖金的话,那么卢瑟福绝对是第一号候选人。
与特拉斯一样,卢瑟福从小也有许多趣事。卢瑟福从小家境贫寒,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这个穷孩子完成了他的学业。这段艰苦求学的经历培养了卢瑟福一种认准了目标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后来学生为他起了一个外号——鳄鱼,并把鳄鱼徽章装饰在他的实验室门口。因为鳄鱼从不回头,他张开吞食一切的大口,不断前进。
1908年,卢瑟福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他对自己不是获得物理学奖感到有些意外,他风趣地说:“我竟摇身一变,成为一位化学家了。”“这是我一生中绝妙的一次玩笑!”
卢瑟福还是一位杰出的学科带头人,被誉为“从来没有树立过一个敌人,也从来没有失去一位朋友”的人。在他的助手和学生中,先后荣获诺贝尔奖的竟多达12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玻尔曾深情地称卢瑟福是“我的第二个父亲”。科学界中,至今还传颂着许多卢瑟福精心培养学生的小故事。
卢瑟福属于那种“性格极为外露”的人,他总是给那些见过他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个子很高,声音洪亮,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并且极不谦虚。当他的同事评论他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并总是处在科学研究的“浪尖”上时,他迅速回答道:“说的很对,为什么不这样?不管怎么说,是我制造了波浪,难道不是吗?”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同意这一评价。
1895年,在农场挖土豆的卢瑟福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发来的通知书,通知他已被录取为伦敦国际博览会的奖学金生。卢瑟福接到通知书后扔掉挖土豆的锄头喊道:“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啦!”
关绪清打量着眼前这位头发几乎全秃,胡子执拗翘起,眼神桀骜不驯的科学家,越发对他产生了兴趣。
“陛下,咱们进去再聊吧。”特拉斯催促道,“这外面真是越来越冷了。”
“今年的冬天特别异常。”卢瑟福一边说一边带领大家走向穹窿实验室,“不过我认为这很有可能是美国佬在搞鬼。”
“哦,卢瑟福,你总是喜欢把什么异常现象都跟美国佬挂在一起。”爱因斯坦笑着说。
“我可是有证据的。”卢瑟福即使是争辩,也是那副高傲的态度。“气象卫星的图像显示,在中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上空正形成两个漏斗状的大气漩涡。注意,是大气漩涡。”他强调道,“确切地讲是大气漏斗,这跟冬天的冷高压是不同的。平流层的冷空气通过这两个漏斗入侵到了对流层,造成现在的严寒。随着冷空气的大面积扩散,严寒将越来越严重。”
他们说着走进中庭,这里宽敞明亮,而且充满了温暖的空气。
“可这种现象跟美国人好像没有联系吧。”爱因斯坦插嘴道。
特拉斯回头看了爱因斯坦一眼,就好象看到一个门外汉似的,说:“卢瑟福先生说的很对,我们侦测到大这两个地区的磁场发生了奇怪的变化,可以肯定那两个巨大的大气漏斗就是因为磁场产生的。特殊的磁场可以移动空气中的分子和原子。而恰恰在同时,我们的航天部队刚好也监测到两颗不明国籍的大型卫星每天有二十四次经过漏斗发生的地区。”
巨龙的怒吼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天气控制器
“卫星?美国人的?”爱因斯坦和众人有些吃惊地说,他身为穹窿实验室的顶级科学家竟然还不知道这些事。不过那也属正常,他和特拉斯主攻的科研领域不同,各种只要能有助于他们科学研究的机密情报都会源源不断向他们提供,与爱因斯坦不同的是,特拉斯的科研项目涉猎的范围更广大,而卢瑟福身为两个实验室的总工程师,掌握的信息量自然比别人也更多。
“现在世界上就帝国、美国和苏联有能力发射这种大型卫星。利用磁能产生大气漏斗,我认为美国还不可能掌握这种尖端技术。来这里之前,我一直在美国做研究项目,了解他们的基础。”爱因斯坦自信地说。
“可是美国这些年发展得非常快。”卢瑟福摇着头说,他还清楚地记得前不久在穹窿实验室召开的总工程师会议,会上可是通报了大量关于美国新军力的情报,情报显示美国军队的科技水平和作战理念已经到了令人匝舌的地步。
“好吧,就算他们有这种能力。”爱因斯坦看了对方一眼,故作退让,“可是西伯利亚的漏斗一旦发生作用,受冻最厉害的是苏联,其次才是我国。我想他们不会愚蠢到连这一点也没考虑到吧。”
“我只是不明白,敌人怎么能够用卫星制造磁场,产生大气漏斗呢?”爱因斯坦不解地说,“制造磁场的巨大能量难道就仅仅依靠太阳能提供?”
这不,刚一进入到穹窿实验室里,三位科学牛人就像上满弦似的,对一个科学问题穷追不舍,完全忽视了关绪清等人的存在。对于这种专业性极强的问题,关绪清等人都无能为力,只能静静的听着他们讨论。
忽然,特拉斯哈哈大笑起来,把卢瑟福和爱因斯坦完全搞懵了:“其实,这件事根本就不是什么美国人搞出来的,这都是我和我的助手的杰作!”
卢瑟福哼了一声,爱因斯坦攥紧了拳头,好象被一个傻子愚弄了似的,忿忿不已。
关绪清起初就隐隐猜到了什么,现在听特拉斯和盘托出,眼睛一亮,知道这件事终于要为大家带来惊喜了,“特拉斯,到底是怎么回事?”
“情况是这样的。”特拉斯看了看两位同事可笑的表情,对关绪清说:“我们在西伯利亚进行了大气漏斗实验。从目前得到的结果来看,可以说已经取得初步的成功。”
“大气漏斗?”康广仁睁大了眼睛问。对于这个名词,他还只是在半年前一份科普杂志上了解到的,不过杂志里也只是讲了一些基础的理论性知识。“我们已经能把同温层的空气导入到对流层?”
“准确地说,是利用磁场扩大了自然出现的小型大气漏斗。”特拉斯说。
一旁的爱因斯坦却一言不发,听了这个消息他似乎高兴不起来,脸色凝重。
“老特,你就别卖关子了,请你跟皇上详细说明一下吧。”康广仁对特拉斯说。
“好的,部长。”特拉斯起身走到会议室的正面的墙下,拉开幕布,启动投影设备,一幅标有密集的气压等高线的北半球云图被投射到银幕上。然后他开始讲解:“在十月三日,我们的军用卫星发现了在西西伯利亚和中西西伯利亚,分别出现了两个小型的大气漏斗。不过我们先来大概了解一下大气漏斗的原理。”
银幕上的影像变成一个大气漏斗的三维模拟动画。只见平流层下层(同温层)与对流层相接处出现小型的气旋。气旋中心下部的气压骤降,直到比上层的气压还低,这时平流层下层的冷空气就沿着气旋中心下降到对流层。
“这就是自然形成的小型大气漏斗。”特拉斯解释说,“它的成因与对流层剧烈的空气流动、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磁场有关。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微型的龙卷风,只不过发生在万米以上的高空,而且影响非常之小。实际上,在更高处的中间层这种现象非常多,只是那时空气太稀薄,表现并不是很明显。由于同温层与对流层之间自然形成的大气漏斗规模很小,下层的出口直径通常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我们观测到最大的也不过一百多米。所以并不能形成具有破坏当地气象的大型大气漏斗,而有很快就会消失。而我们的实验是利用卫星,产生强大的磁场,干扰自然形成大气漏斗的所在的磁场环境,开成一个特殊的强力磁场。”
银幕上的画面逐渐变化,只见一颗卫星运行到自然形成的小型大气漏斗上空,另一颗卫星则运行到地球另一边,两颗卫星作为两极产生一个人造的磁场,干扰了整个地球磁场,而通过小型大气漏斗的人造磁场的磁力线形成一个漏斗状。不过与大气漏斗形状相反,人工磁场漏斗的小口在平流层,而大口在对流层。
“老特,我有点不明白。”康广仁突然说,“这样使地球磁场出现漏斗状,岂不是像南北两极那样有了开放的磁场?怎么磁场漏斗所在地不是受到外太空的太阳粒子的轰击,而是产生更大的规模的大气漏斗?”很显然,科技部部长的科普水平也不低。
地球之所以能生机勃勃,很大程度要仰仗地球磁场的保护,阻挡了那些来自宇宙深处特别是发自太阳的对生物极端危险的高能粒子。但在两极地球的磁场轴地区,开放的磁场形如漏斗,宇宙和太阳的高能粒子沿着漏斗侵入大气。而这些可怕的高能粒子侵入大气,不断地轰击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爆发出光亮,形成绚烂的极光。
“不不。”特拉斯急忙澄清,“部长阁下,您的理解跟我们大气漏斗实验形成的磁场漏斗是完全是不同的。请看一下。”他说着*纵投影仪,变换图像。
自然形成的小型大气漏斗及其周围人工造成的磁场漏斗的图像被缩小,显示出整个地球的磁场示意图。地球磁场的磁力线还覆盖着人造磁场漏斗的上空。
“可以看到,我们制造的磁场漏斗比地球磁场两极的漏斗要小的得多,而且是处于整个地球磁场的保护之下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我们的选出的磁场漏斗其实是一个橄榄形磁场的一部分,而地球磁场两极的漏斗不过是开放的磁场。”特拉斯顿了顿接着说:“我再打个比方,我们拿出一块磁铁,它独自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磁场。这个小小的磁场当然地对周围产生了影响,能够吸附回形针和铁钉,可是这个小磁场却仍然处于整个地球磁场的保护之下,这块磁铁和它的周围仍然不会受到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的轰击。而我们在大气漏斗周围造出的磁场漏斗,就像这块磁铁形成的磁场一样,只不过它规模和作用更大,当然,性质上也有所区别。”
康广仁这才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
特拉斯放大大气漏斗的图像,继续讲解:“把这个特殊的人造磁场叫磁场漏斗并不是很准确,它并非像地球磁场南北极那样开放,只不过它形成的磁力线像漏斗而已。这个人工磁场把同温层的空气分子和原子不断地拉到下面的对流层,这样就扩大了原来自然形成的大气漏斗,形成更大规模的大气漏斗,从而具有了破坏作用。大家都知道,现在西西伯利亚和中西西伯利亚都遭受到罕见的恶劣天气,就是我们的大气漏斗造成的,但是我们的实验范围仅仅局限于荒芜人烟的地区,对那里的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没有很大影响,毕竟那是我们的地盘。”
一直默默听讲的关续清也问道:“在地球的另一端,也就是另一颗卫星所在那一地区不会引发这种大气漏斗吗?”
“不会。除非很巧合地在当地上空也出现了一个自然形成的大气漏斗。”特拉斯回答,“没有自然大气漏斗的中心气压差,我们制造的磁场无法把同温层的空气拉到下面的对流层。因为我们的磁力其实是非常微弱的,再强大的磁场我们产生不了,也还没有那种技术水平。”
“这是最高机密,你们要谨记。”关续清突然说,“目前实验结果已经证明我们的技术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还有更进一步的试验吗?”康广仁好奇地问。
“如果出动更多的卫星,利用相邻数十人甚至上百个自然大气漏斗,可以在苏联、欧洲和北美形成多个超大规模的大气漏斗,带来大范围的降温,引起全世界范围的恶劣的天气!”特拉斯的声调有些激动。
“这种攻击可以在任何一个季节发起。”关续清的声音有些颤抖,“它的损害远比对敌方发起核突击强大得多,打击范围可是全国境甚至全大洲的!四十年前,我们还是一个极端贫弱的国家。没想到,我们今天竟然掌握了可以改变地球气候的超级武器!”
巨龙的怒吼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时空机器
“搞不好我们可以颠覆地球磁场的南北两极的。”卢瑟福担忧地说,“谁知道大气漏斗带来的恶劣天气会引起地球气候什么样的链锁反应?”
“你说的对。”特拉斯点点头说,“这也是我建议停止进一步试验的主要原因。”
“这种行动已经构成战争行为了。”外交部长伍廷芳接着特拉斯的话说,“这等于没有宣战便袭击了苏联。一旦苏联知道这事,引起的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关续清断然说道:“不必有什么顾虑,这个实验一定要进行下去,即使被苏联发现了,即使帝国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也在所不惜。”
“皇上,三思而后行啊。”连冯相华都觉得这么进行下去太危险了。
“朕这次带你们来穹窿实验室是让你们了解帝国最新的超级武器的情况,在今后的外交和军事斗争中,应该了然于胸。有情报显示,美国人已经掌握了超时空传送技术。而苏联人正在秘密研制两件超级武器,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的作用,但相信我们的大气漏斗技术不会比他们差。跟两个大国相比,我们的士兵不用深入敌国境内,因为我们拥有更强大的战略武器,风险与收益相比微不足道。”关续清下定了决心。
同一时间,美国白宫。
美国总统约翰逊,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刘易斯,国务卿腊斯克,联邦调查局局长约翰埃德加胡佛四人在开过一个简短的会议之后,来到了中庭北侧的电梯前。
“总统阁下,是时候参观一下美国的骄傲了。”刘易斯说,“机密法案规定,总统只有在任期满一百天后才能够接触国家最高机密。”
“好吧,我一直坚信我们有令全世界为之颤抖的可怕武器。”约翰逊的眼睛里泛着兴奋的光芒。
他们在接受荷枪卫兵的检查后进入电梯。令约翰逊大感意外的是,他们不是要去几楼,而是下到地下五十层。
“地下五十层?”约翰逊惊奇地问,“国家实验室的主体是在白宫的地下?”
“您应该猜到的,许多顶尖的科技都在地下。”刘易斯说,“国家实验室不可能只是科米原始森林中的一幢大楼的。”
高速电梯滑向幽暗的地下。
到达了地下三十层后,通过三层厚重的装甲防护门,他们进入一条狭长的通道。走到通道尽头,视野突然开阔。一个巨大的半球形物体呈现在他们眼前。这个直径达一百米的庞大钢铁半球涂着传统的暗绿色,散发出神秘而极富压迫感的气息。
“总统阁下,呈现在您眼前的就是……”刘易斯兴奋地介绍,“光荣的美国伟大的科技成果——玛塔哈丽一号时空机器!”
“玛塔哈丽一号?”约翰逊念着这个名字,若有所悟,“玛塔哈丽。”
“其实你不必在乎她叫什么,你只须要了解她能干什么。”约翰逊笑着说,“这可是超前的机器。她可以扭转时空,可以让我们在过去甚至未来自由穿行!”约翰逊兴奋地叫道。
“可她还不能使用。”胡佛突然在旁边泼给了刘易斯一盆冷水,“连启动都启动不了。”
“我们需要一把能量钥匙!”说话的是一个四十几岁,目光如鹰的中年科学家,也是美国国家实验室的主脑,美国航天科技的领军人物,冯卡门。
冯卡门是匈牙利犹太人,航空和航天领域最杰出的一位元老,漫长的科学生涯颇具传奇色彩。他精力充沛,性格开朗,既擅长辞令,又富有幽默感;他阅历极广,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与世界上许多大科学家有密切交往。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火箭科学家冯布劳恩曾说:“冯卡门是航空和航天领域最杰出的一位元老,远见卓识、敏于创造、精于组织……正是他独具的特色。”鉴于冯卡门在科学、技术及教育事业等方面的卓著贡献,美国国会授予他第一枚“国家科学勋章”。
1916年2月18日上午,白宫玫瑰园名人聚集,宾客如云,授勋仪式即将举行。当年轻的冯卡门走下台阶时,他因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而步履不稳,险些摔倒。年轻的总统肯尼迪赶紧走上前,一把将他扶住。冯卡门抬头报以感激的微笑,继而轻轻推开总统伸出的手,淡淡地说:“总统先生,下坡而行者无须搀扶,惟独举足高攀者才求一臂之力。”
一枚最高荣誉的勋章,一句含义双关的俏皮话,便是他那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写照:勋章标志着他在科技事业中的伟大功勋,而俏皮话则刻画了他那丰富多彩的个性品质及对科学事业的殷殷关切之心。
20世纪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像冯卡门那样在航天技术中独领风骚的人物则凤毛麟角,几近绝迹。因而他被后人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他在航空事业上的卓越成就是无可辩驳的。航空学和航天学上一些最光辉的理论、概念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而航空史上令人瞩目的里程碑,如齐柏林飞艇、风洞,滑翔机和火箭……可以说20世纪的一切实际飞行和模拟飞行的成功都与他有密切的关系。他在航天技术中乘风扶摇,大展才略,掀开了航天史上一页页的新篇章。卡门事业上的成功令人崇拜,而他的思想个性和为人处世一样为人们所敬仰。
但冯卡门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绝不允许别人当面轻视他的研究成果。
听到联邦调查局局长说的那句不怀好意的话,冯卡门生气的把脸转到胡佛这边,一字一句地从喉咙深处吐出来:“那是一种外星陨石的矿物元素,我们姑且起名叫做结晶体,可这种结晶体极其罕见,我们只是无法查明它来源于哪个星球,迄今为止我们只从一枚拳头大的外星陨石中提取出了3克,要想启动这台机器,则需要至少五十克。但据我们所知全世界只有一件东西是用这种结晶体制作的,那就是耶稣受难的命运之矛。”
胡佛反问道:“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里供奉着命运之矛。”
“那是假的,胡佛局长。”冯卡门严肃地说,“如果那把圣枪是真的,那么我们早就启动了玛塔哈丽一号,并且已经取得了对可恶的东方大国的完全胜利。”
“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所谓结晶体能够启动时空机器?”胡佛喋喋不休,他对冯卡门这些人大搞神秘主义、唯科技论非常反感。“一块平凡无奇的命运之矛,怎么可能就充满能量?还是顶尖科技设备的启动钥匙?这也太玄乎了吧。”无神论的胡佛语气中充满了不屑与蔑视。
“局长,我不想跟你做太多解释。”冯卡门冷冷地说,“我想解释了你也未必能够明白其中的原理。”他的话语中同样充满了不屑与傲慢。
约翰逊原本也想问清楚为何神秘的命运之矛是玛塔哈丽一号的能量启动钥匙,但看到冯卡门对待缅胡佛的回答和态度,也就作罢了。
冯卡门看看眼前的四位重量级人物,说:“既然没什么问题,我们暂且参观到这里吧。”这显然是下逐客令了,在国家实验室里可是他说了算。
一直默默无言的腊斯克这时赶紧说:“请吧,我们到上面谈吧。”
“我就不去了。”冯卡门丢下一句话,阴着脸离开,连道别的话也没说,就向他自己的工作室走去。
“请吧。”刘易斯礼貌地指引总统往进来的通道走。
“真是个无礼的人。”胡佛满脸怒气地说,不过冯卡门现在对于美国的意义怎么说都比他大,他只能在背地里发牢骚。
“局长先生,你应该知道,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容不得别人有半点的质疑。而你的问题在他看来可是对他莫大的讽刺。”刘易斯解释说。
约翰逊这时忍不住说道:“不过,命运之矛的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
刘易斯认真的说道:“总统阁下,您读过《圣经》吧,我听说令尊是一位虔诚的正教教徒?”
“是的,家父现在是正教的副辅祭。《圣经》我读过许多版本,包括天主教和新教的。不过我认为无论哪个版本,其实都是在宣扬博爱和与人为善的思想。”
“那你一定知道《圣经》里说,耶和华是从天上下到人间的吧。”
“是的。在《旧约》里,上帝被称为耶和华,可是在《新约》里则称为‘主’。他每次出现不是从天上下来,就是突然出现在人间的。”约翰逊补充说。
“现在不是探讨神学的时候吧。”胡佛却不知趣的说道。
“不,局长阁下,我要说的不是神学而是科学。”刘易斯认真地说,“在当时的世界,能从天而降的恐怕只要两种人,一种就是所谓的外星人,另一种就是一个科技水平极高的文明的人。”
“这些也只能算是大胆的猜测吧。”胡佛不以为然的说。
巨龙的怒吼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命运之矛
“当然。不过冯卡门先生,还有我却都坚信上帝是具有超能力的远古先进文明的后裔,而耶稣则是这位后裔与人类结合生下来的儿子。”刘易斯一边娓娓讲述,一边带大家进了电梯,返回地面。“由于耶和华拥超能力,但耶稣身上又混有人类的血液,因此他的超能力很低,但足以引发许多奇迹。后来的故事,你们也知道,耶稣的被罗马帝国的总督钉在十字架上,为了帮助他,耶和华造了一把神枪,让一位叫朗基奴斯的百夫长去刺死耶稣。耶和华告诉隆基努斯耶稣的血可以治好他的眼疾,因为耶稣的血很特殊。但朗基奴斯的并不是杀死耶稣,而是在圣枪的作用下让他‘假死’,以便几天后‘复活’。之后耶和华就带着耶稣升天了——逃离人类世界了,而具有特殊能量的圣枪就流落到了人间。”
“科幻小说。我想凡尔纳如果还活着,肯定对这个题材非常感兴趣!”胡佛大声说道。
刘易斯并没有理会对方的玩笑性评论,继续讲道:“由于圣枪的特殊能量,使拥有它的人具有了统御世界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君士坦丁、查理曼,还是阿道夫希特勒,这些圣枪的曾经拥有者,都具有了征服世界的可怕能力。”
“太玄虚了。”胡佛摇着头说,“我们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你说的一点儿都不靠谱,最好能详细说明一下,并拿出证据。”
刘易斯笑了笑说:“是这样的,圣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耶稣在钉死在十字架的这天十三号星期五,犹太人要求将他的身体搬离十字架,因为他们说不应在安息日之前的星期六处决犯人。其中一名士兵拿著他的枪刺入了他的身体,圣经记述的这段已耳熟能详,但对这名士兵与他所用的那把枪而言,故事才刚要开始,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那个年代,正是犹太人们反抗罗马帝国压迫之时,犹太人民和罗马军队之间除了仇恨还是仇恨,这之间的来龙去脉,在圣经中还有多数未被提及,不过在罗马圣徒传中,不但留有这名士兵的名字,还记述了他在耶稣被钉死于十字架之后的故事。”“这名士兵名叫朗基奴斯,在这里并没有办法知道朗基奴斯在罗马军中服役了几年,正式记载有罗马军队的役期是十二年,只要能够活到退役,之后生活将享有各种政府补助,记载中朗基奴斯几乎近全盲的,很明显的这一定会影响他未来的军旅生涯,在他扎刺耶稣之时,耶稣的血水沾到了他的双眼,使其双眼不再瞎盲,他大喊这人真是神的儿子,细节可见马可福音第15章39节。在圣经正典中唯一提及朗基努斯之枪的是在约翰福音第19章34节,因为要将耶稣移走,士兵要打断被钉十字架的人的腿,他们看见耶稣已经死了,就没有这么做,而是要用长枪刺入耶稣的身体,所以当时一百人队队长朗基努斯为了证实耶稣是否真的死了,用了一枝长枪刺入他的身体,这时鲜血从伤口喷出,染红了整枝枪,但这枪没有弄断他的肋骨,这正吻合了旧约中的预言,这根枪因为是用来证实耶稣,是否有死去和染有耶稣鲜血的关系,便成为宗教的圣物朗基努斯之枪,后世有人称它为命运之枪。”
“传说中只要手持有该枪,一百二十呎范围以内的人皆尽臣服,持有这枪者更可主宰世界的命运,但失去的人会即时毙命,在古代罗马帝国中,这枪成为权力的象征,多位战绩彪炳的君主,手中持有这把枪打胜了无数的战役。真正的原物有三把,三节铁的断片在各代历王重新打造,所以才有这么多把朗基努斯之枪,一把在维也纳霍夫堡博物馆,一把在罗马奥古斯丁教堂,一把在大格拉斯顿柏立修道院。后来罗马教廷宣布这支圣枪保存在圣彼得大教堂。在圣彼得大教堂的一个祭殿里,有四个一模一样的盒子,圣枪就在其中之一的里面。”
“在历史上,圣枪的拥有者莫里斯死后,传说落入罗马异教徒皇帝之手,此人利用朗基努斯枪改变了历史潮流。他就是在历史上总是激发黑白分明评价的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认为基督教能够挽救罗马帝国,他对基督教的虔诚信仰启发了他的母亲海伦娜。大约在公元325年,海伦娜前往圣地耶路撒冷寻找与基督生平有关的圣物。据说她带回了耶稣殉教的十字架和钉子,并将这些钉子钉入君士坦丁大帝的盔甲与武器,让他得以刀枪不入。握有朗基努斯枪的君士坦丁大帝因此击溃对手,让罗马帝国改信基督教,并构造雄伟的基督教新首都君士坦丁堡(即今土耳其伊斯坦堡)。传说他手握朗基努斯枪标出了新罗马帝国的边界。”
“罗马帝国在5世纪瓦解后,欧洲陷入混乱的黑暗时期。300年后,朗基努斯枪落入中世纪最伟大的征服者之手,此人一直期盼再创罗马帝国的太平盛世。他就是查理曼大帝:法兰克的国王,萨克森的征服者,圣罗马帝国的缔造者。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查理曼大帝加冕为一个新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拥有12个现今欧洲国家——这个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查理曼大帝把盛年花在不断征战中,总共打了53场军事战役。根据日后传说,这期间他一直持有朗基努斯枪。此后,朗基努斯枪成为君权神授的象征,同时也象征至高无上的王权。它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王室御宝,在查理曼大帝继任者的加冕大典上使用。查理曼大帝虽然残暴,后世的人却认为他是现实生活中的亚瑟王,朗基努斯枪的地位则相当于石中剑(不列颠之王身份的象征,是选定王所用的天命之剑)。”
“到了14世纪,查理四世成为可能是最虔诚的朗基努斯枪主人,他在布拉格附近盖了坚固的卡尔斯坦城堡以存放圣物——高墙内藏有城堡里最大的秘密:一座以无价艺术品与珍宝装饰的美丽黄金教堂。朗基努斯枪和其他诸多圣物就藏在圣坛后方的密室。据说是查理四世为朗基努斯枪添加了黄金枪套并刻上文字:上帝的矛与钉。查理四世认为可以藉由此朗基努斯枪直接接触天堂中的圣徒,同时圣物也在最后的审判中扮演重要角色。”
“查理四世死后,1424年德国纽伦堡市一个富裕的商业联盟买下了朗基努斯枪,这回它成了被用来牟利的工具。学者科琳史力夫和沃克施尔花了5年时间,揭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