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宁七年四月十六,皇后王氏病故,举国哀悼,汴京各个酒楼都挂起了白绫,武植跑前跑后忙了一天,皇家宗室中赵佶病重,赵佶几位兄弟亲王又都不成器,皇后葬礼也只有武植和礼部官员张罗忙活,而王皇后去世这日,赵佶忽然昏厥过去,到得晚间方醒,却再不复昔日气色,整日昏昏沉沉起来。
几日后,贵王府前者石大街上浩浩荡荡驶来一行车队,到得府门前车马停下,下来莺莺燕燕一群女子,在门前地太监宫娥簇拥下进了王府,此时贵王府的太监宫娥,再无数日前的萎靡,一个个精气神儿十足,能不打足精神吗?贵王,如今可是众亲王之首,贵王府更是百官趋之若鹜的门第,哪个王府地太监宫娥还能比他们神气呢?
后院中,武植和众女一一拥抱,随行的宫娥早习惯了贵王的“礼节”,见怪不怪,偷笑着站在一旁,有些小姑娘红着脸,不时偷偷看上几眼。
“相公,咱家地金锏呢?”武植正看着几女深情款款,心神激荡之时,七巧走过来在武植身上摸索,把武植营造的温馨气氛破坏无遗,没好气的白了七巧一眼,对后配楼努努嘴,七巧欢呼一声,蹦蹦跳跳的跑了过去。
“走吧,咱们去后花园叙话,不理这疯丫头。”武植拉起金莲地手当先走去,几女跟在身后。
初夏时分,园中百花争艳,绿草茵茵,凉亭中,武植身边,几女娇声细语,美艳难描。
“相公,圣上的病情如何了?”金莲见武植有些神思不属,轻声问道,其余几女也止了笑声,关切的看向武植。
提起赵佶武植地神色黯淡下来,叹气摇头。
“相公不要再想了。生死由命,天意难违,圣上乃天子,上天自会有安排的……”金莲拉着武植地手劝慰。
武植默默点头。
“啊,险些忘了,这是三妹给相公地信。”金莲从怀里掏出一封信笺,叹气道:“回京前见过三妹,劝她辞官和我等来京城,三妹却是不听……相公该想法子把她调转回东京才是。”
武植怔了怔。默默把粉红信笺展开,字迹清雅,宛如三妹本人,只有一行字。“妾如君,代君北伐,使君无憾。”
闻着纸上淡淡地香气。武植一阵惘然,眼睛望向北方,久久不语。
“相公,你看看这个月的开销。七巧又支了一千贯。”玄静拿出一本账册,闲来无事,玄静管起了王府的账目。
“哦?用就用吧。银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武植摇摇头道,说到死不带去怔了一下,叹口气。
“相公,过些日子府里又要选拔宫娥了,说来好笑,这还没到日子呢,说亲的人就都找上了竹儿,可把竹儿忙坏啦……”金芝笑着说道。
武植见几女各显神通,就是想哄自己开心,不由得笑笑道:“好啦好啦,我没这般多愁善感……”又好笑的看着竹儿:“竹儿成小媒婆了?”
竹儿小脸通红,用手捻着衣角,低声道:“竹儿也不想的。”
贵王府三年选拔宫娥一次,遣散年岁大的宫娥嫁人,说是年岁大,也不过十八九岁,金莲心地好,吩咐府里翊善多给银钱,并由翊善出面为众宫娥寻找归宿,三年前遣散地那批宫娥找得人家大多不坏,不过也没见多好,都是些小户人家正室,也有些自愿去大户人家为妾的,大户人家谁会甘心娶王府宫娥作正妻呢?
不过今年就不同了,三年前贵王府的宫娥全部冰清玉洁的消息传开,又有那些宫娥回王府探亲获准,说是探亲,也不过是因为竹儿性子好,和宫娥大都处得来,这些宫娥来求见竹儿也都见了,竹儿是觉得没什么,却不知道在外人眼中,自己这个侍女地身份有多高贵,那些宫娥的夫家马上鸡犬升天,身份地位如火箭般蹿升。
今年贵王府宫娥遣散在即,不少大户人家可就动了心思,早早的就各施手段,盼能娶回一名贵王府宫娥,和贵王府搭上些干系,是以银钱遍撒,寻些能与竹儿说上话地宫娥引见,竹儿性子好,有人求到不忍拒绝,这些日子见过的贵妇人也至少有十几位了。
武植问了几句知道了端倪,他自然不会管这些闲事,说笑道:“以后有谁再求见咱家竹儿,需缴银钱十万贯!”
几女都笑道:“相公想钱想疯了。”
说笑间,一名宫娥匆匆走来,进了凉亭给王爷和众王妃行礼,“王爷,贵妃娘娘求见!”
武植愣了一下,“哪位贵妃?”
“奴婢不知道……”
武植“恩”了一声,站起身道:“头前带路!”
贵王府外,彩旗凤銮,一名华服美妇人,身边簇拥着十几名宫装少女,在侍卫引领下进了前府,美妇手中牵一粉雕玉琢的幼童,幼童头上梳两个小簪,乌黑的眼珠甚是灵秀,好责地打量着四周。
“皇嫂!”来得正是王贵妃,武植忙不迭打招呼。
“妾身来得鲁莽,二弟勿怪。”王贵妃笑笑,却难掩眉梢愁意。
“皇嫂这是什么话?快请,咱们去后花园叙话,也好见见您那几位弟妹。”武植笑着作势请王贵妃先行。
“二叔?”从武植一出现,幼童的目光就盯在了他身上,这时突然迟疑的喊了一声。
武植愣住,王贵妃也惊奇地看向幼童,却马上对武植笑道:“瑗瑗一直念叨二弟,听得二弟回京闹得不成,这才带她来看看您。”
瑗瑗已经挣脱王贵妃的手,向武植走去,武植没有办法,只好把她抱起,笑道:“瑗瑗这般大啦?”
小家伙也不理武植,反而把头靠在武植胸前,很享受地闭起了眼睛。武植只有苦笑,王贵妃有些吃惊,眼中却多了几分欣喜。
武植在前,领王贵妃来到后花园,金莲几女忙过来拜见贵妃,王贵妃笑着一一回应,到最后有些好奇的道:“七……七巧是哪位?”眼睛扫过几女娇艳如花的脸庞,晃得眼都有些花,看着武植笑笑,心说不怪圣上说起,几位王妃果然倾国倾城。
“七巧不在,娘娘您请上座!“金莲忙着回话。
王贵妃笑道:“妹妹莫如此称呼,太生分了,只管叫我嫂嫂就是,咱就一家人一般……”,金莲几女笑着称是,嘴里称呼却不更改。
几人落座,金莲等人看到抱着瑗瑗的武植,都忍不住好笑,王贵妃笑道:“我这做娘的也没法子,这小家伙见到二叔就不肯下来啦。”,
金莲笑笑,心说幸亏七巧不在,若不然定会说什么“相公最有女人缘。”那还不把人笑死?
唠了会儿家常,金莲几女都推脱有事,纷纷起身告辞,谁都知道王贵妃这时候儿来见贵王,断不是说几句闲话这般简单,几女都有玲珑心,又岂不知避让?
凉亭里只留下武植和王贵妃,还有在武植怀里小寐的缓缓,王贵妃的宫娥都候在凉亭外,听不得二人说话。
“瑗瑗和二弟挺投缘的,若不是皇室规矩,还真想令瑗瑗拜您做义父。”王贵妃笑着道。
瑗瑗册封的柔福公主,两年前蔡京上表,提议改公主封号为帝姬,被赵佶驳回,若不然瑗瑗该当称呼柔福帝姬才是。
武植乃是亲王,生得女儿会被册封为郡主,儿子乃是郡王,到了第三代就是国公县主,依次减爵,而亲王收公主做义女,那可是礼法不容,等于天方夜谭。
“一家人,叔父比义父还亲呢!”武植笑着捏捏瑗瑗粉嘟嘟的小脸蛋,瑗瑗动了动,眼睛却不睁开。
“普通人家自是叔父比义父亲,可惜瑗瑗生在了帝王家……”王贵妃叹息着摇头。
武植笑道:“帝王家又如何?血脉总是割舍不了的,皇兄最喜欢的不是瑗瑗么?”说到赵佶,武植心里又沉重起来,这几日武植每日都要禁宫看看赵佶,眼见赵佶状况一天比一天糟糕,每日晚间武植总会大醉一场。
“可惜,可惜圣上他……”王贵妃垂泪摇头,好半天才止住抽泣,轻声道:“以后二弟还要多照看些瑗瑗,莫使她被人欺负……”
武植怔了下,忽然明白了王贵妃的来意,面上不动声色,皱眉道:“谁要欺负瑗瑗?”
王贵妃抹抹眼角泪痕,强笑道:“我也就是忽有所感……担心日后瑗瑗没了依靠,胡乱说说而已……”
武植心中微有不悦,却也只得陪她演戏,“皇嫂有话请明言,弟定不会令嫂嫂受了欺负!”
王贵妃眼中闪过一抹喜色,叹息半晌,才缓缓道:“昨日听得中书省上书,请圣上立后……”
武植看了王贵妃几眼道:“中书省?他怎么说?”
“中书省提议立郑氏为后……”王贵妃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不瞒二弟,以前我就与郑妃不合,圣上在自然无事,圣上若真的不在了……”王贵妃说着说着又悲切的哭泣起来。
武植心中一叹,中书省,那可不就是蔡京的意思么?他想郑贵妃作太后么?武植微微冷笑。
王贵妃一边拭去眼泪,一边说道:“到时……到时只怕我孤儿寡母无依无靠,还不是任她欺凌……瑗瑗……缓缓可没受过苦……”说着垂泪不止。
第004章 … 道君驾崩
武植劝慰了几句,王贵妃哭声渐渐止住,双眼通红,看着武植怀中的瑗瑗,一副楚楚可怜的神态。
武植沉吟了一下道:“立后之事非同儿戏,怎么也要在皇兄清醒时再说!“想起因皇兄昏昏沉沉,北京留守至今未定,武植心中叹口气,现在童贯代行留守事,本来一名小小的监军,机缘巧合下竟然坐镇河北,这几年童贯虽然饶兢业业,和武植相处的也很融洽,但武植心中始终摆脱不了童贯是奸佞的想法,对他坐镇河北很有些不放心。
“是啊,妾身就是怕中书省欺圣上昏昏沉沉,假借圣上之名立后……”王贵妃满脸担忧。
“这他们想来是不敢的……,不过皇嫂只管安心,弟心中自有分数……”
听了武植的话,王贵妃微微点头,看了武植几眼,幽幽道:“日后妾身定不忘今日二弟之义。”
正说话呢,凉亭外忽然传来一阵清脆悦耳的笑声,“相公,金锏给我耍几天吧!”随着笑声,一条倩影飘然进了凉亭,娇笑着把玩手中的龙头金锏,骨碌碌的大眼睛看到王贵妃,微微怔了一下,上下打量王贵妃。
武植怕她说出什么失了体统的话,急忙道:“七巧,快来见过贵妃娘娘。”又对王贵妃笑道:“皇嫂,她就是七巧。”
“皇嫂!”七巧微微福了福,却不似金莲她们称呼王贵妃娘娘。
王贵妃笑道:“妹妹果然美貌精灵,不怪圣上一直夸妹妹。”
七巧手里舞动着金锏,笑嘻嘻道:“圣上也夸我吗?七巧面子好大哦!”嘴上这么说,却丝毫没有什么惊喜的模样,摆明应付的口气,王贵妃还待说话,七巧已经转头对武植道:“相公。我给你舞锏看好不好?”
武植歉意的看了王贵妃一眼,王贵妃笑笑摇头。示意不妨。
“玄静说你上月用了一千贯?做什么用了?”武植问七巧。
七巧怔了一下,大眼睛眨了眨,“玄静姐胡说呢,我去找她算账!”说着一溜烟跑掉。
武植看着她的背影笑笑。怎么就长不大呢?
“真羡慕她啊……”王贵妃望着七巧消失的方向叹口气。“没有勾心斗角。得到的只是宠爱,这才是真正的女人吧……”后面地话声音极低,就是坐在对面的武植也未听请。
“我该走了!”王贵妃起身,说着话唤过宫女,吧武植怀里地瑗瑗接过,武植一直把王贵妃送到府门前才回转后院。
这日午后。在赵佶病榻前默默坐了一个时辰后,武植缓步出了寝宫,阳光刺目,武植眯起眼睛。叹口气,也不知道皇兄什么时候能醒转,太监在前引领。武植随在后,向禁宫大门方向走着。
“啊。太子殿下,不要……”走到白玉栏桥时,太监和宫娥的惊呼把武植的目光吸引过去,桥端站了一圈太监和宫女,乱哄哄不知道在吵嚷什么。
武植信步走过去,太监宫娥见了纷纷跪倒行礼,更有人惊呼:“殿下,贵王千岁到了。”
武植走到近前,才见赵桓正气呼呼的站在那里,嘴里不知道嘟囔着什么,旁边有名宫娥正扶起一名幼童,仔细看去,正是瑗瑗。
“怎么回事?”武植微微皱起眉头。
“王爷,方才……方才太子殿下推倒了公主殿下……”跪着地太监虽然怕得要死,却不敢不说。按惯例这时候就该是王爷一巴掌劈过来,然后喝骂:“你们这些废物怎么办事地?”甚或拉出几个人砍了脑袋也说不定。
武植却是微微一笑:“小孩子吵架,在所难免,你们都起来吧!”
太监宫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目光里满是惊奇。
“二叔!”瑗瑗虽然摔了一跤,却没有哭鼻子,看到武植反而笑着走来,武植只好把她抱在怀里,看了看这些太监宫女,很明显,站在瑗瑗身后是王贵妃房里的,这边自然是太子东宫的。
“你们都下去吧!我和太子有话说。”武植见赵桓眼睛不甘的看着瑗瑗,眼里满是怒火,心中奇怪,不似小孩子吵架那般简单,武植自然要问个端详。
众太监宫娥听得武植吩咐,纷纷散去,皇家事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就说太子和公主吵架,说小是小事,但若说大,那可不定引出什么事儿来,既然贵王揽下,他们自然求之不得,心中也都松了口气。
武植对在自己身边的引路太监道:“领我去一处请幽所在。”引路太监点头,看看不远处一座院子笑道:“王爷,您看沁心园如何?”
武植微微点头,他进过沁心园,那是处小花园,都是些珍稀花草树木,春夏时节风景宜人,凉亭中备有棋具,乃是赵佶和近臣议事谈心最喜去地场所之一。
“殿下,跟我来!”武植走了几步见赵桓一动不动,对他招了招手,赵桓不情不愿的跟上。
在沁心园凉亭中坐定,赵桓站在旁边,还是气呼呼的看着瑗瑗。
武植摆摆手,引路太监退到亭子外等候,“殿下,坐吧。”武植笑着说道。
“叔父在,桓儿不敢坐!”赵桓似乎把怒气迁怒到了武植身上。
武植笑笑,也不勉强,问道:“你为何推倒瑗瑗?”
赵桓使劲咬着嘴唇不说话。
“少师没和你说过为君之道么?兄长都做不好?还想做明君?”武植语气渐渐严厉起来。少师陈竟,乃是赵桓的老师。
赵桓被武植训斥地眼圈一红,低下了头。
武植看了赵桓一会儿,放缓语气道:“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听少师说殿下年少睿智,我不信你无缘无故就欺负妹妹。”
赵桓忽然抬头看向武植:“父皇曾告诉桓儿,万事都可与叔父商量。”
武植愣了一下,轻轻点头。
赵桓道:“什么事都可以与叔父讲吗?”
武植道:“那是自然!”心中越发好奇起来。赵桓想和自己说什么呢?
“好,那请叔父给桓儿作主!”赵桓用手指着瑗瑗。大声道:“是她母亲害死我母后的!”
武植吃了一惊,“你怎么知道?”若王贵妃真的害死了王皇后,又被赵桓得知,那王贵妃母女以后可是命运堪忧。
“桓儿……桓儿昨日听宦官闲谈说起地。他们说……他们说是王贵妃给了银钱。令他们散播流言,害得我母后郁郁而终!”赵桓看着瑗瑗咬牙切齿,瑗瑗却浑不知怎么回事,在武植怀里看着赵桓嘻嘻笑着。
“宦官?哪个宦官?拿起来没有?”武植问道。
“没……桓儿是在园子外偷听的,等桓儿进了园子,人……人已经不见了……”赵桓恨恨不平地握紧了拳头。
武植“哦”了一声。原来如此啊。
“桓儿,来陪叔父下盘棋。”亭中石桌就是棋盘,旁边摆放棋钵,每日太监都会打扫地干干净净。
赵桓看着武植怀中的瑗瑗不说话。
武植道:“就算是王贵妃害死了王皇后。你欺负瑗瑗又济得什么事?”
赵桓想了一下,点点头,坐在武植对面。和武植对弈起来,武植最近才学会了围棋。水平一塌糊徐,被赵桓连赢了几盘,赵桓毕竟小孩儿心性,得意地笑道:“叔父不是我的对手。”
武植笑笑,“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赵桓柏手笑道:“好啊好啊,桓儿最喜欢听故事了!”
武植响了一下,开始讲起了故事:“从前有个集市……”说着说着却见赵桓由开始的兴高采烈变得无精打采,手托着腮在桌上发呆,武植奇道:“怎么了?”
“桓儿听过三人成虎的故事!”赵桓嘟起了嘴。
“恩,既然你听过那就该知道耳听为虚,眼见才为实啊!”武植拨弄着棋子,漫不经心地道。
“叔父地意思是那些太监撒谎?”赵桓瞪大了眼睛。
“他们说得或许是真,或许是假,不过你可曾想过这般机密的事情为何就被你偏偏听到?为何你又看不到他们身影?”
“这,……”赵桓说不出话,眉头皱起了一团。
“叔父以为,就算皇后她真是被人所害,殿下也不可凭一两句流言就断人之罪!如今你是太子,日后早晚也要继承皇位,更不可轻言人罪!”
赵桓默默点头,忽地恨声道:“他们是欺我年幼!我知道啦,一定是郑贵妃诬陷!”
武植一愣,却听赵桓接着道:“少师和我说过,郑贵妃和王贵妃争着想做我的母后,少师说桓儿现在和她们都不要太亲近……”
武植听着他竹筒倒豆子般把这些隐秘讲出,不禁哑然失笑,少师却也尽职尽责,只是他这徒弟也太不像话,几句话就把他卖了,这若是被赵佶听到,陈竟还不马上被砍了脑袋?
“少师没嘱咐你不许在外面讲这些话吗?”武植笑着问道。
赵桓挠挠头:“和叔父说没关系吧?”
武植一笑:“以后这些话莫再提起,尤其是你父皇那里,若不然可害了少师的性命!”
赵桓听话的点了点头,忽然对武植怀里的瑗瑗扮个鬼脸,笑着说道:“瑗瑗妹妹,对不起啦。”
瑗瑗也不理他,只管摆弄方才抓在手中地棋子。
“来,咱们再来几盘!”武植输的有些不服气,赵桓笑道:“好啊,那就再赢叔父几盘。”
正在二人鏖战之时,一名太监匆匆进了园乎,嘴里喊道:“殿下,殿下,圣上醒了,召见殿下……”见到武植一喜,笑道:“王爷在此刚好。省得小人再跑一次王府了。”
听得赵佶醒来,武植“腾”一下站起。把瑗瑗塞入引路太监怀里道:“送去王贵妃处!”也不管瑗瑗一脸委屈,伸手连叫“二叔”,拉着赵桓匆匆奔向寝宫。
寝宫中飘散着浓浓的草药味,赵佶躺在龙床上。吃力的睁开了眼睛。看着面前地武植和赵桓,见得二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赵佶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圣上,您总算醒了,呜呜呜……”一名女子哭哭啼啼地进来,到了赵佶龙榻前更是放声大哭。
赵佶皱起眉头。旁边的御医急忙劝解那女子,武植仔细看了几眼,隐约知道了来人地身份,定然是郑贵妃了。只是赵佶刚刚醒来,就传召郑贵妃,武植心里一沉。果然如武植所料,赵佶勉力抬起手。指了指郑贵妃,对赵桓道:“叫……叫母后……”声音异常虚弱无力,若不是离得近,根本听不请楚。
赵桓怔了一下,郑贵妃却是满脸喜色,虽然极力掩饰,作出一付悲切的样子,但眉梢嘴角,说不出地得意。
“我不要!”赵桓沉默半晌,忽然抬头大声喊了起来。
郑贵妃嘴巴惊讶的张大,赵佶指着赵桓,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旁边的太监宫娥都不敢说估,武植叹口气,走过去对赵桓道:“别气到你父皇。”
“桓儿……你……你……”赵佶指着赵桓,一个宇一个宇吐的十分费力。
赵桓瞪着郑贵妃,大声道:“我就是不要这坏女人做我地母后……”
“噗”一声,赵佶吐出一口鲜血,再次昏厥过去,旁边地御医急忙赶过来施救,郑贵妃扑过去哭天抢地,武植皱眉道:“娘娘莫打扰大夫!”
郑贵妃也是被赵桓当众骂做坏女人,脸面上无光,心中又羞又愧,这才扑到了赵佶龙榻前哭喊,被武植这般一说,赶紧起身,只是刚被唤来时那兴奋异常的心情现在化为乌有,看了赵桓几眼,又看看武植,把头转了过去。
御医忙了半晌,才算把赵佶的气血调匀,不过赵佶只微微睁了睁眼睛就沉沉睡去。
武植叹口气,拍拍赵桓的脑袋:“多陪陪你父皇!”赵桓点头,武植这才离去,郑贵妃待得无趣,过了一会儿也悻悻离去。
武植出了禁宫,正想上马车,忽见朱雀大街上疾驰而来一辆车马,离禁宫几百步外停下,马车上走下一人,紫色蟒服,气宇轩昂,正是首相蔡京。
蔡京见到武植楞了一下,旋即笑着上前拱手:“王爷也是得知圣上醒来的喜讯么?”
武植微微点点头,道:“蔡相来得好快!”
若是从赵佶醒来,再到派出太监传信,蔡京从府里往禁宫赶,算算时间,蔡京可真是够快的了。
蔡京笑道:“王爷岂不是更快。”贵王府在金梁桥畔,距禁宫比蔡京府邸远了两倍不止。
“本王方才就在宫中!”武植笑笑道。
“哦?那不是说王爷见过圣上了?“蔡京眼睛一亮。
武植叹口气,想起赵佶,神色有些黯然。
蔡京笑道:“听说前些时日王贵妃拜访过王爷?”
武植微微点头,这种事瞒是瞒不住地,有心人都会知道。
蔡京笑笑:“本官也曾和圣上推举王贵妃,不料圣上说,贵妃虽然贤淑,却无母仪天下之威,是以中书省才推举的郑贵妃……”
武植愣了一下,这才知道蔡京以为赵佶已经宣示了郑贵妃为皇后,想来自己神色不快被他以为自己为王贵妃落选伤神。
武植也懒得和他多说,笑道:“中书省的草诏自然是错不了的,至于皇后,自然还是圣上裁定。”
蔡京笑笑:“那是那是!”
“本王还有些事情,告辞了!“武植和蔡京拱手作别,蔡京笑着回礼,直到武植登上马车,才转身向宫门走去。
殿帅府书房里,檀香袅袅,高俅翻着书桌上地书,摇头叹息,“唉,真是想不到,圣上还未去呢,蔡相和贵王就为立后的事斗翻天了!”虽然叹气,却是一付幸灾乐祸的神情。
幕僚孙先生站在一边笑道:“先是中书省合议,圣上有了立郑贵妃地意思,谁知道前日郑贵妃把圣上气得吐血昏迷,局势现在可是错综复杂了。”
“郑贵妃把圣上气得咳血?……”高俅摇摇头,“这些太监宫娥以讹传讹之事又怎做得准?”
“就算做不得准,可是禁宫中都传遍了,现在中书省已经有反对立郑贵妃为后的声音,而且看样子,蔡相也有些扰豫,这次他要再压错了宝,以后可就被贵王吃地死死的了!”孙先生分析的头头是道。
高俅笑着点点头,眉宇间却有丝忧色。
“大人是怕贵王得势?”孙先生小心翼翼问道。
高俅叹口气,“本来以为郑贵妃立为皇后的事十拿九稳,怎会突然就起了波折?当时寝宫中除去太监宫娥,只有郑贵妃,贵王和太子,若说贵王气得圣上吐血,又似乎不像,一来贵王和圣上一向亲密,再说他也没那般大本事令在场太监宫娥众口一词的栽赃郑贵妃,蔡相更不会这般左右为难,莫非是太子?”
孙先生责道:“太子?素闻太子虽然年幼,却是聪明睿智,怎会气到圣上?”
“这就不为咱们所知了!唉……”高俅又叹口气,有些无奈的道:“以后咱殿帅府可要小心做人了!”赵佶托孤的三大臣,蔡京,安公焘,许将,武植可算半个,因为武植不属中书省,不属枢密院,乃是以皇室身份托孤,算不上托孤大臣。不过算来算去,高俅是边儿也沾不上的,也怪不得他这段日乎郁郁寡欢。
“殿帅何来此言?若不然借机向蔡相示好,不管怎么说,现在蔡相处于劣势,雪中送炭远胜锦上添花!”孙先生刚说完就见高俅的眼睛瞪过来,慌忙住嘴,对于这些朝廷事,高俅一向不许孙先生多嘴拿主意。
“送什么炭?贵王如今可是有了杀手锏!若真把他逼急了……他……高俅叹口气,想起武植曾经当众暴打自己儿子,那厮的脾气上来,实在让人无语,如今更有了金锏在手,自己还是不要凑热闹为好。想起当初武植曾经抛来橄榄枝,高俅一阵后悔,自己当时怎就没借机和他修好呢?
“回头好好叮嘱我那不肖子,这段日子令他千万给我小心!”高俅不放心的叮嘱孙先生。
孙先生点头,却有些不甘心的道:“难道殿帅就不想再进一步?”
高俅笑笑:“时也,命也,有的事急是急不来的……”说着又低头翻看书籍,再不理孙先生,孙先生识趣的退下。
崇宁七年五月二,中书省草诏,推翻原议,请立王贵妃为后,数日后,赵佶昏昏沉沉中准了下来,就在王贵妃喜气洋洋的立后大典之日,赵佶突然醒转,召武植和蔡京几位辅臣议事,几人还未到,赵佶开始呕血不止,在御医的焦急呼唤中,宫娥太监的哭泣中,道君皇帝慢慢合上了双目。
崇宁七年五月十四,道君皇帝驾崩,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其日东京城挂满白绫,哭泣声不绝,大葬之礼由新皇赵桓和皇叔武植操办,文武百官披麻,葬礼间更有数名士人哭的昏厥过去,一名六十多岁的言官不胜悲戚,追随赵佶而去,也成为一代佳话。
崇宁七年五月十五,赵桓继皇位,大赦天下,王皇后临政,在赵桓成年前代断军国事,蔡京被加封太师,安公焘加太傅,许将加太尉。想来这都是赵佶安排好的,却由赵桓加封,以显新皇恩宠。
第005章 … 宫娥
##过后,武植数日闭门不出,任谁也不见,就是王贵妃亲来,也被拒之门外,碰了一鼻子灰悻悻而归。这段日子里,金莲等女百般劝慰,其实武植也不是故作姿态,只是想起赵佶心中实在难受,更看不得朝中一些大臣的姿态,这些人似乎马上忘了先皇,开始努力钻营,力图在朝廷重新洗牌时占据一席之地,以图能在新皇前得到重用。
数日后,新皇召集众臣商议改元之事,武植才第一次上了金銮殿。
崇宁七年五月十六,新皇改年号为“宣和”,这个年号乃是武植提出的,经许将引经据典的解释,中书省附议,谁也想不到贵王对年号也有考究,尤其是对武植颇有些认识的蔡京,许将等人,看武植的眼光都怪怪的。
武植只是想起梁山起事乃是宣和年间,随便提了一嘴,不想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弄假成真,也是他始料未及的了。
宣和元年五月,河北撤帅司,置留守司,宗泽知北平府,北京留守,种师道知兰州,权管句熙河兰会路经略司职事。自此,河北宗泽,西北种师道,南国两大将星终于登上了他们的舞台,王太后为安抚蔡京,大概也为了平衡武植的强势,作为妥协,梁中书迁门下侍郎,入中书省,成为辅政大臣之一。
这一日,骄阳如火,碧空万里,贵王府东院青石广场上,几百名娇艳的少女穿着自认为最漂亮的服饰,仿佛一只只蝴蝶,尽情展现她们的美丽。她们脸上或兴奋,或不安,或好奇。虽然不敢交头接耳,眼睛却是忍不住偷偷的东瞅瞅,西看看,这里就是多半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