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侯门娇-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红袖和沈妙歌,不用再动手杀江氏了:她当真是死得不能再死,不会再有复活的可能。
看到地上的血肉一团的江氏,红袖长长一叹,看向沈妙歌:“我们,走吧。”她皱了皱鼻子,这里的血腥气让她不舒服。
沈妙歌点了点头,和红袖上马带着人走了;没有人给江氏埋骨,因为她和沈家可以说是血海深仇,红袖和沈妙歌都没有这个心思为一个仇人弄个长眠之所。何况,他们现在也是在逃命之中。
江氏除掉了,红袖和沈妙歌心头并没有轻松多少:那些死去的人不可能因为江氏被除而再生还;而沈妙歌比红袖想得更多,为什么沈家会有江氏和二夫人这样的人?
如果说江氏和二夫人的出现,同他沈妙歌无关,但是静萱却是和他有关的;想到静萱,沈妙歌不自禁的想起了原来那个小小的女孩儿——怎么后来能变得那么疯狂与可怕呢?
就算是这几个本身都有错,但是沈家呢?沈家错在了何处,又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这些呢?沈妙歌可不想他的子孙日后再遇上同样的事情。
一路飞奔,他和红袖很快就离开了树林:树林外并没有什么埋伏,也没有什么人赶来救援——如果有,只可能是官府看到那烟火,会派人过来看看。
放那个烟火,不过是为了迷惑莫克王爷而已;红袖和沈妙歌所带的人,只有这么多:因为他们要杀的人是江氏,而不是莫克。
莫克在遇到了埋伏之后,只要人数众多那么他只会逃命,而不会和红袖等人拼个你死我活。莫克原本就是要放走的,在廉亲王查到了江氏和莫克之后,他便和沈妙歌、红袖等人议定了今日之计。
莫克是要放走,依着吉提可汗对他的宠爱,看到儿子伤成那个样子,一定会找皇帝的麻烦;如果莫克不回去,吉提可汗虽然会着急、担心等等,但是有另外两个儿子的劝说,他一定不会轻举妄动。
吉提可汗的部族骁勇善战,一直是让天朝头疼的邻邦;只不过上一次的兵败让他们的国力受到了重创,所以就算是吉提可汗想要为儿子报仇,也不可能立时就能提马叩关。
不过,吉提不会就此放手,一定会大军压境的;有皇帝头疼的就对了;廉亲王就要让皇帝好好的尝一尝自卸臂膊的滋味儿:没有了沈、郑两家,看他让谁挂帅出征。
红袖和沈妙歌一路策马狂奔,一路上除了改装并没有再停下过:因为他们还有一件事儿必须要做。
沈五老爷。
皇帝现在气怒交加,虽然沈五老爷已经入赘,但是皇帝连靖安小王爷世赞都不放过,怎么可能放过沈五老爷?
廉亲王爷和靖安王爷、老侯爷正在转移那些妇孺,他们要保证每一个的安全: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现在天朝之中处处都在追缉几府的人。
所以,拦杀江氏和救沈五老爷的事情,只能由沈妙歌和红袖飞奔而来;也因此,他们身边并没有廉亲王得力的灰巾人下属:那些人要保护几府的人。
红袖和沈妙歌当然不能让事情出现差错,他们不但要自己能逃出生天,还要和他们有关联的所有人,都不能受到什么牵连才成。
原本沈五老爷的入赘,就是为了把沈家一大部分家业保留下来:因为不可能变卖的;因为凭着皇后和六安县主的关系,应该能保下沈五老爷的——做这一步安排时,沈老侯爷认为皇帝只会重重的打击沈府,并没有想到皇帝居然想要沈家灭门。
但是在沈家的人逃出沈府之后,得知了皇帝的举动之后,便想到了沈五老爷:皇帝不会饶过他的。
所以沈妙歌和红袖把孩子交给霜霜,留下了白逸尘保护、韵香等丫头照顾着没有什么不放心的;红袖夫妻二人就带着廉亲王的属下,等在莫克等人必经之路上;他们选此处下手,是因为到六安县只有一天多的路程,并不是很远了;而且此处距京城很远了,不会惊动以京中的皇帝与暗卫们。
红袖和沈妙歌不敢停下来歇一歇,因为他们不知道皇帝什么时候会下旨到六安县:他们还要做一番布置的,当然要抢在皇帝前面;时间越充足越好啊。
现在的皇帝当然是多疑的,所以不能让他捉到任何把柄。
到了六安县附近时,红袖和沈妙歌带着的人已经散开,扮作了各种各样的人混进了六安县城。
六安县是附近比较大的城池了,只是城墙并不是很高,城门也有些破旧了;不过民风很好,看来六安县主很用了心思。
红袖和沈妙歌布衣布裙,混入了城内后并没有寻客栈住下,而是在城中转了两圈之后,租了一个院子住下了:付了一年的房租。
六安县里也有一座仙灵茶楼:只不过现在的仙灵茶楼,当然成了皇家所有;再不是红袖的了。
红袖和沈妙歌看到仙灵茶楼的招牌,远远避开了;虽然茶楼里应该换了大半儿的人,也应该不会有人认识他们,不过小心为上。
夫妻二人要买得东西很多,便雇了一辆马车在城中转来转去才买了一半儿:因为红袖不是嫌东西不好,就是嫌价钱太贵。
车老板最后笑着对沈妙歌道:“你真是有福气,娶到这么一位会过日子妻房。”沈妙歌笑了笑,很书生、很体弱的样子,并没有多说什么。
车老爷帮着把东西搬进新院子,便赶着车走了;在车上他还在想,那个可怜的书生,怕是要被妻子压制一辈子了。
沈妙歌关上了门,看了看四周笑道:“其实这样的小日子也不错。”红袖抿嘴一笑,她拉了沈妙歌进屋。
“我们也差不多打听清楚,再等等廉亲王的人,今天晚上去见五叔父吧。”红袖想了想道:“六安县主,应该信得过。”
沈妙歌点头:“我们一起去见五叔父,让两个人隐在身后跟着,如果有什么不测至少有人送信出去,不要再有人来。”
商议完之后,夫妻二人才换好了夜行衣,正好廉亲王的人也到了;他们所说和红袖、沈妙歌今天在城中打探的一核对,认为没有什么问题。
当即红袖夫妻带了两个人夜探六安县主府。
县主府内的一个跨院内,五老爷眉头紧锁、双目通红;希兰坐在他旁边,只是静静的握住他的手,并没有说一句话。
京中已经有消息传了来,皇帝的圣旨五老爷在今天得知了,却还不知道沈家的人已经逃出生天。
不过五老爷在人前并没有什么失措的表现,他很平静;但是进到房里,只有希兰知道,他双手的短短的指甲都把手刺破了——那他是用了多大的力量来控制自己!
五老爷不是不想报仇,只不过他知道如果沈家当真只有他一个人了,那么他一定要好好的计划,不能妄动。
对着烛火,夫妻二人两手相握却没有一语。
过了好久,沈五老爷看向希兰:“兰,只能对不起你了。”他顿了顿:“你怪我、恨我、怨我都好,但是我必须……”
希兰伸手另外一只手捂住他:“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是你的妻子,只求和你在一起——生死一处就好。”她看到沈五老爷摇头,轻声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沈五老爷握紧了希兰的手:“可是……”
“没有可是;”希兰再次拦下五老爷话:“夫妻同心一体。”
沈五老爷决意要报仇,但是不想连累到希兰;他们夫妻成亲不久,所以他才对希兰说对不起,意思就是要舍下希兰只身潜逃,一心去报仇。
希兰并不在意五老爷做什么,只要能和自己丈夫一起就行。
夫妻二人对视,五老爷一咬牙:“我并不是要舍下你,但是岳母大人和舅兄……”
“我怎么了?”六安县主推门进来:“当初敢让你入赘,自然就不怕今日。”她的声音很平稳:“皇后虽然是我一手带大,但是她早已经贵为皇后,不再是绕我膝下的那人了;何况——”她看向希兰:“自己女儿当然更近一些,我也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呢。”
沈五老爷没有想到六安县主会如此说,翻身跪倒:“当日只是说让岳母大人多担待,便是我父亲也曾说过,真到了最后就是一死也不能连累到岳母大人。”
“起来吧;”六安县主却不喜婆婆妈妈的,伸手拉起了五老爷来:“不要说什么连累不连累的,现在最主要的是保住你和希兰的性命;性命没有了,还谈什么报仇不报仇。”
六安县主最了解女儿,所以她才如此回护五老爷;只不过她想了一个下午,也没有想到好法子:凭她去大闹一场,是不可能保下五老爷的,女儿倒是无妨;只是沈五老爷没有命了,女儿也不会独活的。
“县主大恩,我们沈家没齿难忘;”沈妙歌闪进了屋里:“见过县主。”
六安县主看到沈妙歌后大喜:“孩子你、你还活着?那其它人呢?”
五老爷更是一把拉住了沈妙歌:“我们的家人呢?”他眼巴巴的看着沈妙歌。
沈妙歌立时把事情都说了一遍,并且把他如何救五老爷和希兰夫人的法子也讲了出来;六安县主大喜:“果然是好法子!”看到五老爷和沈妙歌欲言又止的样子,轻轻摇头:“做母亲的,只要孩子能过得好就成。”
正在此时,就听外面脚步声传了来:“县主,县主,请您速去前面接旨!”
屋里的人一下子都愣住了,一切都还没有准备,那法子行不通了,这可怎么办?!
第6章 倒霉的差事
圣旨到了,不可能不接的,而且不能慢着接:就算你已经睡下了,起来梳洗穿衣能有多久——你不能慢慢的来吧?
而且传旨之人言明:速接旨。那意思就是,你只要衣冠整洁,其它的就不必在意了,皇帝与传旨之人都不会怪罪的;但是你如果来慢了,那可就是目无皇帝,一条大罪啊。
六安县主一家人只能从速到前厅接旨,沈五老爷和希兰夫人的神色都很平静,昏暗的灯光正好掩去了他们夫妻眼圈的微红。
传旨的太监看到六安县主一家人跪倒之后,咳了两声扫了一眼沈五老爷展开圣旨宣读起来;圣旨的大意不过就是沈五老爷是沈家谋逆罪人之一,所以要当晚押解进京。
六安县主一家人立时变了脸色:眼下就要押解回京?
太监看到无一人开口,咳了一声儿:“县主,领旨谢恩呢。”
六安县主这才起身叩头谢恩接过了圣旨来,希兰夫人此时终于大哭着跳了起来:“我要去找皇帝姐夫说话,怎么可以这样待我?!”
六安县主也是一脸的恼怒:“女儿,马上走,我们现在就要进京!”说完还让人准备衣服,她和女儿要更衣。
一面说着话,六安县主一面还扯了扯衣袖,很有一言不和就要大打出手的样子。
太监就感觉到后背一阵冰凉:这差事,可不是他想来的;六安县主之名,那可是如雷灌耳啊,最主要的是,他被打了也只能是白打。
看现在搂着女儿安慰、一脸怒色的六安县主,太监是不敢多说一个字:皇帝、六安县主母女当然是不敢打的,但是她们母女把他打个半死不活或是半身不遂的,并不是稀奇。
太监把到嘴边的那一句“来人,给我把那沈家逆贼绑了”给硬生生的咽了下去,因为已经要把“来”字喊出来了,所以他强行把话咽回去把自己给呛到了,咳了好几声:货真假实,可不是假咳。
六安县主的丈夫程仪宾过来伸手相让太监:“公公,我看您一路也辛苦了,不如就这边坐下吃杯茶歇一歇吧。”
太监很为难,他来时皇帝可是下得严旨一定要尽快把沈五老爷押到京中的。
六安县主没有听到太监的回答,一手牵着女儿,上前两手扬手就给了那太监两个耳光:“我知道,就是你们这些小人在皇帝面前挑拨——我的女婿是入赘之人,再和沈家没有半分关系,他沈家出了什么事儿,怎么能寻到我女婿的头上?!就是你们这些小人,看不得我们家和和乐乐……”
她是越说越有气,扬手又是两个耳光打到了太监的脸上:她打耳光打得很熟练,熟练的虽然没用半分功夫,但是早已经料到了太监会往哪里躲,所以耳光是掌掌不落空。
程仪宾只是在一旁拍手:“县主,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嘛;公公,也是有难处的,你先消消气,气坏了自己的身子便不好了。”
看样子他是根本不敢拦的样子,只是在一旁干着急。
太监挨了四个耳光之后,终于认清了他的处境:如果他不到一旁吃杯茶,让六安县主母女和那个沈五老爷话别,八成他要躺着回京了——到京之后能不能活下来还难说呢。
六安县主的脾气天下人皆知,她绝不会就此作罢,一定会闹到京中、闹到皇帝、皇后的面前:到时,倒霉的还只能是他。
皇帝为了安抚六安县主,第一个就会拿他开刀:这倒霉的差事,怎么就点了自己呢?太监在心中发狠,如果让洒家回去知道是哪一个在背后算计老子,老子一定要让他好看。
一来,他不想吃个眼前亏;二来,也不想回京之后小命不保,所以他立时开口:“县主息怒、息怒,奴才这不是正在想要不要向仪宾讨些吃食嘛,这一路上奴才没有吃上几口东西,现在肚子还真是有些饿。”
六安县主冷冷哼了一声:“休要花言哄我,我告诉你,我现在就去收拾东西,然后我们一家人都要上京——让我知道是哪个小人在算计我女婿,我一定要烧了他的府邸!”
太监听了吓一跳,旁人说这种话八成是气话,不会当真做出来;如果是六安县主说此话,那她一定会在青天白日之下去烧人家的府邸:到时不但不许人家救火,还会把对方的主子们都打一顿。
谁惹上这位六安县主,谁就是上辈子没有烧高香啊!太监听到这里哪里还敢再说话,只能欠了欠身子喃喃的两句不知道什么,一心只希望六安县主快去收拾东西。
他不是对六安不敬或是有怨气,而是不敢再开口说什么,天知道他万一说出一句让六安县主不快的话来,会是什么下场。
“带他去吃碗面就好了!”六安县主搂过女儿来,不耐烦的很:“这个时辰了,又是叫人又是开火的,要多少银子?有碗面给他,也是看在皇帝的份儿上!”
太监苦笑着欠身谢过六安县主:“奴才最爱吃面、最爱吃面。”
希兰夫人却在大哭:“母亲,如果他不能活,女儿也不活了!”她儿子此时正扑在沈五老爷的怀中大哭,听到这里也叫:“父亲、母亲不能活,我、我也不活了!”
六安县主又是心疼又是生气,瞪了一眼太监又连忙安抚女儿:“拼着母亲性命不要,也一定要保下我的女婿来,你自管放心就是。”
太监在一旁看得心里七上八下,很想打自己两个耳光:刚刚为什么不跟程仪宾到一旁去?眼下看六安县主的神色,她再迁怒自己的话就不会只是耳光了。
他的眼睛在厅上扫了扫,对于长条桌上的那一根长长的、泛着光的木棍很是戒备:这东西看来用得时间不短了,这地方原应该摆放长剑之类的——不过他相信,这木棍绝不是摆设;他早就听说过,六安县主常常行使家法时,会用一根长木棍的。
太监看到木棍身上便感觉有些隐隐作痛,恨不能立时拔腿就出去。
程仪宾直到此时才一脸歉意的又过来:“公公,这边请、这边请;县主的脾气就是这样,就算是皇后面前,也是这个样子的,你还是多担待多担待。”相让太监先走,他随后跟上;不过在走时,程仪宾回头对着六安县主轻轻的点了点头。
伏在外面偷看的红袖和沈妙歌对视了一眼:这程仪宾,是故意的,绝对是故意在看太监的笑话。
红袖看得心里直想笑:程仪宾和六安县主不愧是夫妻啊,当真是珠联璧合,配合的天衣无缝。
太监走得飞快,程仪宾不过使了一个眼色给六安县主,他已经快要走出厅堂了:这里,他可是不想再多呆了。
程仪宾眼底闪过笑意,轻咳两声追了上去:“公公,你慢走,小心脚下。”
沈妙歌看得直摇头,他现在十二分的确定一件事情,日后就算是得罪廉亲王,也不会开罪程仪宾的。
红袖轻轻一扯沈妙歌,悄悄跟着程仪宾到了偏厅上。
那里已经摆好了点心与茶水,程仪宾很有歉意的道:“公公,那个县主发了话,只能煮面给你了;不过我已经吩咐厨下,给公公好好的加料,再多配几样小菜。”
太监哪里有心思吃东西,而且他也不敢说吃其它的:只要六安县主不要让他吃耳光,他就已经很感激了。
“无妨、无妨;县主赏给洒家的面,洒家当然要好好的吃个饱。”太监口是心非;要知道,他虽然不讨厌吃面,但也说不上来喜欢吃面。
程仪宾叹着气坐下:“公公勿怪啊,县主一向疼爱小女,上一次为了小女的事情,你也是听说过的。”
太监点头吃茶:何止是听说过,他当初就想不听说都不成,宫里宫外说的可都是这位县主的英雄之事。
“沈家怎么成了谋逆?”程仪宾闲话了一会儿妻子的事情之后,话锋一转:“不过,我们那女婿和沈家已经没有关系了,只要县主去和皇帝说清楚,很快我们一家人就能回来了。”一面说着话,他一面塞给了太监一叠银票。
太监悄悄看了一眼,都是面值五十两的银票,这一叠差不多有十几张,便不动声色的收下了;他心中对程仪宾生出了好感来,还是仪宾大人会做人啊。
对于程仪宾所说的“县主和皇帝说清楚”,他可是心里很清楚,六安县主什么时候会和人好好讲过道理?她从来不是用拳头、就是用木棍和人讲理的——皇帝面前不敢如此,但是撒泼哭闹,六安也不止做过一次两次了。
“仪宾,这也就是你我兄弟说话;”太监往前探了探身子,然后压低了声音:“怕是县主也说不清楚的了,皇上这一次是极生气的。”
程仪宾的脸色变了:“依公公所言,那是凶多吉少还是必死无疑?”
太监叹气:“仪宾,这话便不好说了。”他轻轻在桌上叩了两下,程仪宾的脸有些泛白。
“公公稍坐,我去去就来。”他起来匆匆转去后堂。
太监知道他是给六安县主通信去了,摸了摸袖子里的银子,他抚了抚脸:这差事也不算很倒霉,几个耳光换五六百两银子,还是划算的。
第7章 不为瓦全
太监在等程仪宾的时候,面被送了上来;他看到那面之后,咂了咂嘴:这还叫面吗?
小菜真叫小,每样只有一小碟;六热四凉,但是海里的、天上的、地上跑的;肉的、素的,那是样样都有。
味道还是极不错的,太监尝了一口之口,感觉胸腹间真得舒服了,并且脸上也不再火辣辣的痛;他吃得很高兴,从来不知道面是可以这样好吃的。
太监想了想,叫过六安县主府的人来问:府内的面都是这样的?这面是个什么名目?
那下人看了一眼太监:“面都是这样的,我们宁可天天吃面了;这是我们老爷常常吃的,只不过小菜会按着我们老爷的要求变化一下。”
“你们老爷,特别爱吃面?”太监回味着面的滋味,他在心中也叹息,这种面他也想天天吃着。
“我们老爷不喜欢吃面;那个只有我们县主发话时,我们老爷才会吃面。”那下人脸上闪过了一丝什么。
太监听得一愣然后就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儿;不过也可以看得出来,程仪宾可是待他极好了:难兄难弟啊。
他正在感概时,就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六安县主和希兰都换新换了衣服,头上还没有戴钗环,急急的跑了进来。
六安县主也没有和太监多废话,进屋就问:“当真是,有死无生?”说完之后,就一直紧紧的盯着太监。
希兰夫人一手揪着自己的衣服,一面也盯着太监眼都不眨一下,就等着太监开口回答;而沈五老爷跟在后面,也盯着太监,程仪宾立在六安县主的身边也看着太监。
太监被几双眼睛看得全身不自在起来,他自椅子上站了起来,欠了欠身子:“这个嘛,其实全在皇帝。”
“废话,不是皇帝做主还是你做主不成?!”六安县主对于他的话十二分的不满:“你就说,你来时皇帝都说了什么吧?”
太监看了一眼六安县主,向程仪宾投去了求饶的目光;但是程仪宾此时却在看自己的脚尖,根本就没有看到他的暗示。
太监看六安县主又在挽袖子,立时便开口把来时皇帝的话都说了出来。
听完之后,厅里是一片寂静,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一个人动一动;六安县主的脸上一片的空白,什么也看不出来。
过了片刻,希兰才大哭着扑进了六安县的怀中:“母亲,这要怎么办、怎么办?”六安县主抱住了女儿,一脸的苦涩却没有说一句话。
皇帝如果一心想要沈家人的性命,就算是六安县主去大哭大闹也是无用的:在此事上,众人心知肚明,皇帝不会让步的。
希兰夫人抬起泪眼来:“母亲,您也没有办法了吗?”
六安县主只是叹气,她的眼圈红了起来,却一句也没有说出来;程仪宾在一旁劝道:“女儿,如果母亲有法子,会眼看着……”说到这里他也是一叹,没有再说下去。
太监低下了头,他感觉自己在这里站着太过危险了;只是他却不敢乱说话。
希兰夫人听到父亲的话,抬起了头来:“公公,真得没有其它的法子?”
太监欠身:“夫人,县主都没有法子,奴才更没有法子了。”
希兰夫人忽然握住了六安县主的手:“让他走,让他现在马上就走,好不好?”
六安夫人长长一叹没有说话,程仪宾也别过了头去同样没有说话;希兰夫人立时看向了太监:“公公,让他走吧,好不好?我求你了,我给你跪下了好不好?”
希兰夫人一面说一面跪了下去,把太监吓了一跳,他立时也跪了下去:“夫人,奴才给你跪下了。不是奴才不答应夫人,是奴才做不得主,而且、而且……”
“而且我走了,岳父岳母和你,还有哥哥们都会有罪的;说不定,会被满门……”沈五老爷开口了,他的声音沉沉的。
太监看了一眼沈五老爷,轻轻用衣袖擦了擦汗:不要开玩笑了,他如果放走了这人,他的小命还要不要了?
希兰夫人急得跺脚:“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到京城去送死?”她看母亲不说话,摇起了六安县主的胳膊:“母亲——!”
六安县主的眼圈红了,却只是抚摸女儿并没有开口,完全是没有丁点办法的样子:她就算是再疼爱女儿,也不能搭上一家人的性命啊。
希兰夫人又要去求父亲时,却被沈五老爷拦下了:“兰,不要为难岳父岳母了。”他看了一眼太监:“公公,容我去换成衣服,并且和夫人说两话可以吗?”
太监看到六安县主那一双恶狠狠的眼睛,哪里敢说半个“不”字,连连点头:“五老爷请便,请便。”
六安县主和程仪宾都看向沈五老爷:“我们……”但是后面却说不出来话来了,还有什么能说的呢?
沈五老爷跪在地上,对着六安县主和程仪宾叩了三个头:“岳父、岳母,小婿家的事情不能连累到家里来,我自随公公回京;只是日后希兰,还要烦劳岳父、岳母了。”
听到五老爷如此说话,六安县主也忍不住落下泪来,却应不出一个字来;程仪宾也只是把五老爷拉了起来,同样没有说话。
希兰夫人哭得软倒在六安县主的怀里,不停得摇晃着六安县主,让母亲想想法子。
五老爷转身轻轻握住希兰夫人的手:“夫人,可以过来一下嘛,我有一些话想对你说。”
希兰夫人大哭着扑向五老爷,只是拼命的摇头示意不会让他单独去京城,但是哭得却说不出话来。
五老爷对六安县主还有程仪宾行完礼之后,扶着希兰夫人下去了。厅上,一片寂静,过了好久,六安县主摇了摇头:“我可怜的女儿啊——!”倒在椅子上,握住程仪宾的手也哭了起来。
太监在一旁也不敢劝,也不敢动,看到六安县主的样子心下暗道:说倒底,再强悍她也只是一个妇人;在无法可想的时候,不也只会哭?
不过在他看来,很正常,非常的正常;女人家嘛,总是这个样子,虽然他身为太监并没有真得有和女子生活过,但是宫中不缺的就是女人。
程仪宾温言安慰了一番六安县主,可是六安县主却还是哭个不停;最后程仪宾对着太监道:“你可知道为什么皇帝会想起我家小婿来?”
六安县主立时抬头:“对,既然他们不想让我们好好过日子,我也不能让他过得痛快了!”
太监心里这个苦啊,这要怎么说呢?此事可真没有其它人向皇上进言,试问满朝文武有哪一个愿意招惹六安县主;只是,这话却不好说话。
六安县主看到太监吞吞吐咕的便心头火起,就要起身去教一教他说话,却被程仪宾给好说歹说的拦下了。如此一来,太监的话也就流利了,照实直说了。
六安县主听完之后,又放声哭倒在程仪宾的怀中,不再对太监瞪眼睛了;而太监那里已经是一头的冷汗。
他不自禁的捏了捏袖中的银票,这银子还真不好赚啊;以后只要是和六安县主有关的差事,就是有天大的好处他也不来了。
太监等了好久,还不见沈五老爷出来便有些着急,只是碍着六安县主,他不敢说话;程仪宾却看出来,轻轻抚着妻子的背道:“这两个孩子,怎么还不见出来?”
六安县主听到这里跳了起来:“哪个着急了?是哪个着急要让我女婿走了?他这一步就和我女儿阴阳相隔了,就不能让他们多说几句话?”
太监一听立记得摆手并且摇头:“奴才没有着急,奴才没有着急。”他就是再着急,看到六安县主的样子也不敢说啊。
窗外的红袖和沈妙歌都已经不见了,他们原本想好的法子已经不管用了,现如今只能临时想法子;不过六安县主拖不了太监很久的,因为他有皇命在身,就算是六安县主也不能留他到天亮。
红袖和沈妙歌正在和五老爷、希兰夫人说话,计议着什么;四个人不时的争论了几句,人人的面色都很凝重:不只是要想沈五老爷,还要保得住六安县主才可以。
一来不能连累六安县主一家人,二来不管日后沈家和廉亲王去哪里,明面上总要有人在才成的:他们不能躲到深山里永远不出世啊。
时辰已经不早了,不可能再拖下去,红袖和沈妙歌神色沉重的闪身出屋藏了起来:太监不走,他们眼下是不方便出府的。
屋里的希兰和沈五老爷四目相对,沈五老爷满眼都是怜惜与不舍、还有心痛:“你跟了我,没有享福还要和父母就此再也不能相见,我、我于心何忍?不如……”
希兰没有说话,只是捂住了他的嘴:一切尽在不言中。
夫妻二人久久不语,在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之后,沈五老爷惨然一笑:“我们沈家为皇家卖命几代,最后却被皇帝逼到如此田地!”他取了桌上的酒杯:“沈家之人,可杀不可辱;皇帝想要押我回京,那是痴心妄想!”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沈五老爷一仰脖便把酒喝掉了:“希兰,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