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楼传奇之风中劲节-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无聊女人在小楼看到他的彷徨无措,会否得意洋洋狂笑不止呢。
班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却为她一句随口的戏言,如斯忧怀不释。
就是其他人看了,也会迷茫不解吧。对他们来说,生生世世,不过游戏,凡尘岁月,莫若烟尘,有什么必要牵念,有什么必要挂怀,从来早死早超生,历世以来,哪一个不是以笑容迎接死亡的呢。
为什么,他会有如此拙劣而可笑的反应。
“是啊,你很快就会死,你不知道吗?”
很快就会死吗?
如果这不是戏言,那么,又为何而死呢?
死于搏杀,死于战争,死于万马军中吗?
又或是……
风劲节叹息无语。小楼中人,历世度劫,用这一世世所遇所见所作所为,来完善自己的论题,所有的一切,必须亲力亲为,不可使用超出时代的力量,也不可以肆意运用,当世未有的知识。同学之间,无须刻意回避,但绝不赞同过份参予到其他人的生命中。而小楼中的一切力量更不会对他们提供帮助。
就算杀人的刀已砍到背后,小楼中洞查一切的监探系统,也不会对他们有任何提示。
将要发生什么,他只能自己去猜测,去推断,绝对不能指望小楼的帮助指点。
“劲节,这么晚了,怎么不去睡?”温润的声音带点关怀,听来,如春风入心头。
风劲节回首,展颜一笑,在清冷月色下,便有了淡淡的暖意:“你也一样。”
卢东篱微笑行来,与他并肩站在城头,目光遥望远方,轻轻道:“你明天就要领军出发了,我哪里还睡得着?”
风劲节淡笑不能语,只是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那天边的星光。
这一次,陈军出动了八万大军。这已经是陈军的第十一次进击定远关了,也是人数最多的一次。
而定远关的守军,却一人未加。
与陈军的交战已经有好几年,许多次了。
同一开始,赵国举国上下,心惊胆战,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军粮器械无不充足供应时相比,现在,朝廷,百官,甚至百姓,对于这边境的战争,都已经习惯且麻木了。
似乎所有人都错觉,一切只是边境上的小磨擦,小战争吧,似乎所有人都觉得,无论如何,陈国军队一定不能攻进来的吧。
是不是,再可怕的危机,一旦时间长了,人心深处的冷漠和坠性,就会让人漠视眼前的灾难。
兵源渐渐不能得到足够的补给,军械武器马匹的支援也总被以各种借口拖延。
其实自有军队以来,各个国家,这种事都少不了。而且在卢东篱和风劲节软硬兼备的诸般手段下,他们为定远关争到的一切,已经远比其他军队多了很多。然而,因为必须不断面对战争,他们的损耗却更多。
可是,如果连皇帝都不再把边关的战事放在心上,高高兴兴挪用军费给自己修宫殿,选美人,那么,还能指望地方上的官员能尽力提供后勤支援补给吗?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面对战争,他们只能想办法,以最少的牺牲来换取胜利。乘着陈国军队还没有来到定远关外,封锁关口,由风劲节带领一支精兵,星夜疾驰,隐于荒漠深处。待到陈国大军陈兵关外之际,再一击催毁他们的粮道,迫使他们不得不退兵,也是目前可以想到的,能把损伤减到最小的方法。
以前做战,大多是由漠沙族人负责外围骚扰劫杀。但陈军苦头吃得多了,防护也越来越周密,而且这一次,对方大军人数太多,护粮的兵力想必也绝对不薄,只怕漠沙族很难独力吃得下来,必要有风劲节这等百战勇将参予指挥,方能万全。
至于定远关这边倒是不需多虑,只要坚守不出,别说八万,就是十八万,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攻破定远关。
风劲节望向卢东篱,复又一笑。这些年来,并肩战斗,该教的全教完了,卢东篱不但已熟知兵法,也有足够的实战经验,甚至连关内诸将,也无不在这历次战争中磨练出来了,放出去个个都能独挡一面。
别说他不在,不会有太大的关系,就算是卢东篱也不在了,只要不另派个无能主帅来坏事,只凭这些将领们,就能牢牢守住定远关了。
这几年,为赵国训练出了一支最精锐的军队,一群最沉稳勇悍的将领,相信,无论将来有多少变故,多少危难,他们总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吧?
一念至此,不觉又是苦笑。怎么搞的,现在,想什么,都似在考虑后事一般。
卢东篱见他唇边笑意苦涩,不觉也是一叹:“劲节,我们在这定远关,已经打了多少胜仗。可是,总觉得好象并没有任何用处一般,不管陈军如何大败,过不了多久,总会举兵再来,这样往复不绝的战争,倒似永远不会停止似的。
风劲节淡淡一笑,无论他们在战术上取得多大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却始终处于劣势。
陈王好战成性,一直以战争四下扩张,凡战必举国动员,国中男子,皆为兵壮。每言战事,君臣上下,无不倾力以赴,愈战愈勇,愈挫愈毒。打了败仗就退回去,重又招集兵马,准备下一次战争好了。
而赵国,占着地利之便,从来只思苟安。屡被进犯,也只想着守住城池就好,从没任何人去考虑过反攻。得不到朝廷的支持,他们这支军队,最大的作为,也不过是守城破敌罢了。
没有足够的后勤补给,孤军深入敌境,反攻强敌,挫其锋芒,灭其精锐,断其征伐之心,那根本是痴人作梦。
所以,他们只能困着在这城池之中,一次次等待着陈军的进攻。
“以战求和,逼迫陈国人再也不敢觊觎我们赵国,当然是最快最便捷的方法,但你我都知道那不可能。别说朝廷绝无此番作为,就是真的降旨征陈,这一番杀伐,我们赵国必死无数战士,而现在我们的被动守城,看似作为不大,但却在一点点地拖垮陈国。”风劲节冷冷道,“国虽大,好战必亡。国家弱小时,以杀伐扩大地盘是理所当然,可是要让国家强盛,绝不可能仅仅只靠杀戮。而从一个小邦,渐渐挣扎战斗成为大国的陈国,却还没有看透这一点,还是习惯用单纯的战斗和征服来面对一切。不错,他们有举国之力做后盾,不错,他们每一战都能重新征兵,重组军队。可是,每一次征伐,要花费多少钱财,多少人力物力,又要死伤多少青壮。战争会以可怕的速度消耗财物和生命。财富由人创造,而人必须行历十余年的漫长成长,才能战斗或工作。据说陈王下旨,鼓励民间女子多多生育儿女,生子多的女人,可以得到国家的奖赏,可是那又有什么用呢,生育的速度永远比不上杀伐死亡的速度……”
风劲节目光冷彻地遥望大漠另一方,陈国的方向:“等到有一天,陈国十室九空,就是七十老翁,七岁小童也要入伍为军时,就连老妪也要离家援军时,国库再也无力拿出财物时,就不用再等着他们来攻我们了,只需一支轻骑,就可以轻易倾覆这个国家,不过……”
他复又苦笑摇摇头:“就算我们出兵也没有什么用,因为到那时,其他的国家也会扑过来,吞下这块肥肉,而我们赵国,就算有攻其城的能力,却绝对没有足够的毅力胆色以及军力去守护巩固。”
卢东篱轻轻问:“那么,你觉得,还要多久陈国才会无力再战?”
“陈国并不只对我们赵国一处用兵,对四周领国也不断开战。不过,陈人确实勇悍,除了在我们这不断受挫,与其他国家之间倒是各有胜负,有时候也能掳掠到很多青壮和财物,照现在的情况,只怕还要有好些年可拖呢。”风劲节有些懊恼,对于陈国的情况,他实在是掌握得不多。
隔着沙漠,两国又一直禁绝通商,想要在敌国搜集情报,实在不易。
而且,他手上,一直没有完善的情报网。这一世,因为一开始就有些玩世不恭,不曾太认真,又只想做个小官,随便混完一世了事,根本就没有好好培训过足够的情报人才。
到了现在,因为商人出身,他的官升到从三品,基本上已经是不可能再往上升了。没有好的前景,就别指望有足够的人才来投奔,也注定无法介入朝廷的中枢。
他能动用的不过是军队里的士兵罢了,而这些在册的军士们,也是无法随便派到四处去隐伏打探的,更何况他们身上多年当兵的痕迹无法抹去,也的确不宜担当重要的情报工柞。
军队的探子,能探查的最大范围,也只到沙漠边境为止。关于陈国的事,他只能从一些拎着脑袋赚钱的走私商人那里探听到一麟半爪。甚至对于赵国国内发生的一些事,他也往往仰仗来去商队带来的消息。
不过,商人们虽然消息灵通,毕竟不是专门的情报人员,很多高层的机密他们是绝对无法查知的。
很多时候,风劲节都会为自己最初选择商人出身,最初的无所事事,漫不经心以至今日处处束手束脚而懊恼。然而,转念想到,若不是有这些选择,也许就不会遇上卢东篱,也许就不会有如今的心性大变,于是,总是恍若有憾地叹息一声罢了。
只是今日,被张敏欣那一句不知是真是假的预言所扰,竟是心头始终无法宁定,偏偏手里没有任何可供分析的资料,让他来推测未来的命令,这让他不得不为自己如今睁眼如盲的处境而懊恼。
卢东篱不知他如今纷乱如潮的心绪,只是轻轻一叹:“我倒也不指望反攻陈国,建不朽之功,只是希望,陈国的国力,早日达到极限,不要再有战事就好了。”
他眼神悲悯,低头望向城下。护城河下,曾填过多少陈军的血肉。他伸手轻抚城墙,那些血痕叠着血痕,永远也无法洗清。谁还分得清,哪些是陈人体内溅出,那些又是赵人的鲜血呢?
这么多年的沙场争战,他却始终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他可以在战争最危险时,挥刀斩敌,张弓射将,却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人可以如此凶残地彼此杀戮,为什么所有的法律都规定杀人者死,可是,在上位者所掀起的战争中,杀戮的生命越多,荣耀越高,功劳越大。
此时月明人寂,夜色正浓,远方袭来的夜风,在这一刻,仿佛也带上了血的气息。
卢东篱只觉心头悲凉之意无可抑制,掌击城墙,沉声低吟:“日幕归来看剑血,将军却恨杀人多。”
风劲节不欲让他再往那莫名悲伤的地方想去,有意大笑一声:“你真是喜欢胡思乱想,其实陈国国力真的衰竭了,于你我又有什么好处?不打仗了,朝廷必不会让你长期手握军权的。”
“那又有什么关系。”卢东篱笑一笑,“我也知道,象我这样曾立过这么多战功,又曾得罪过权贵的人,朝廷是不会让我进入中枢的,想必到时会封我一个徒有荣耀的清闲位置。到那时,我也可以多陪陪婉贞。”
他的眼神在一这刻柔和了下来,有什么关系呢?情愿投闲置散,情愿无所作为,情愿漫长的岁月消磨于家常琐事之中,若能让战事停止,若能叫陈人和赵人,都不再流血,这一切,又有什么关系呢?
永世传颂的英雄,彪柄史册的军功,固然光芒万丈,可是,若那光芒,需要无数人的鲜血与生命来衬托,那么,他情愿从此黯淡沉寂,永为世人所遗忘。
风劲节笑吟吟看着他,还好,不算太天真啊,没有盘算着战争结束,就回朝廷去效力啊,去变法啊,去图强的打算,很清醒得认识到,不再有战争后,朝廷给他的位置会是什么,不过,还是不够啊……
他脸上微笑,心头冷笑,从来狡兔死而走狗烹,飞鸟尽,则良弓藏。真的不打仗了,回去自是少不得封赏,太太平平得个闲爵,做个富贵闲人的,只是能太平多久,就说不定了。
以前得罪的那干子权贵小人,会有那么大方吗?而当时光流逝,君主和百姓已渐渐忘记你的功勋时,你还能有多少太平安乐的日子呢?
不过……
现在,毕竟一切还没有结束,陈国人的大军即将逼来,在短时间内,在陈国没有丧失威胁力之前,倒也不用太担心这种事了。
风劲节有些漫不经心地想着,历世以来,所见俱多,他早就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世人,然而,仅仅是几天之后,他就明白了,原来,就连他自己,也依然是天真的。
所以,在这个最后的夜晚,他仍能有些不经意,如同玩笑般地问他最好的朋友:“东篱,如果我死了,你会怎么样?”
第四部《风中劲节》第七十二章决别
许多年许多年以后,卢东篱总会无数次记起,在那个星辰漫天,月光温柔的夜晚,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带着那永远漫不经心的笑容,仿佛游戏玩笑般地问出那一句话。
“东篱,如果我死了,你会怎么样?”
还记得当夜他闻言只是笑:“你又在胡思乱想些什么,以前不是整天吹自己武艺高强吗?”
“就是武艺高强才容易出事啊。善于技击者往往死于争斗中,何况我整天干的都是这出生入死的活。”风劲节懒洋洋地笑,还是那看不出是玩笑还是认真的态度,“东篱,如果我死了,你会怎么样?”
卢东篱沉默下来,如果说定远关的将领,谁最有可能出事,那自然是风劲节了。几乎每一次战斗,最危险的差事,一定是由他来担当的。
因为他最强,所以,最重最累最苦最艰难的事,从来都由他来做。
做为主帅,每一次,他都是理所当然地把最重的担子向最好的朋友压下去。
那样漫长的岁月,那样无尽的战斗,他可曾有一时一刻想过,如果风劲节死了,他该怎么办?
每一次风劲节接下最危险的任务,卢东篱都一定会为他日夜悬心,忧思不断,但是,他却是真的从来没有想过,如果……风劲节……死了……
这一刻,乍闻风劲节那似笑非笑的一问,他却只能怔怔发呆。
原来风劲节竟然也是会死的啊?
那个天塌下来也不在乎的家伙,那个笑看世情的狂生,那个万马军中的战神,那个,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人,其实也是会败,会倒,会死,会消亡的吗?
卢东篱茫然抬头望月,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事,他以前,竟似从没有细想过,为什么,心中总隐隐得觉得,天会绝,地会灭,山川会改道,星辰会移位,但那个总是笑得漫不经心的家伙,其实是会一直一直就在这里,就在身旁,就在他一转眸可以看到的地方,就在他一抬手,可以够到的地方。
见卢东篱怔怔发呆,风劲节又是大笑起来:“行了行了,随便问一句,就呆成这样子。我哪是那么容易死的,就算当年我受过重伤,武功大打折扣,也不过是从天下十大高手之内,滑到二十大高手之内罢了,这战场上能杀我的人还没生出来呢。”
然而,笑声未绝,耳畔就听到卢东篱低沉的声音。
“若你死于沙场,我会尽力夺回你的尸体,我会尽力守住城池,我会尽一切可能,击退陈军,我会把你没有做完的事情,继续下去,直到如你预言一般,拖得陈国国疲兵弱,再也无力进攻我大赵。但是,我不会为你刻意去复仇。国家之间的战争,只有敌人而没有仇人。所以,当战争停止的时候,我会把你带回故乡,将来得暇,我会接了婉贞,在靠近你的地方,结庐长居。你喜欢饮酒,我会代你常饮美酒,你心在长风意在云,我会代你踏遍天下,看尽大好河山。每一年,我都会带上各地的美酒,到你坟前祭你,每一年,我会把我看到的美景画下来,至你坟前焚尽。我会告诉我那渐渐长大的孩子,我有一个极好极好的朋友,我每时每刻都思念着他。”
那么深的夜晚,那么柔的夜风,那样明亮皎洁的月色,那样低而柔的声音。
风劲节静静地望着卢东篱。
说话的时候,卢东篱并没有看他,目光始终遥遥望着远方的天之尽头,眼中的光芒,却愈发地温暖柔和,叫人恍然怀疑,那月华下闪动在眸子深处的晶莹是些什么。
他有一个极好极好的朋友,一个最喜欢问一些奇怪问题的朋友,每一次他问的怪异问题,都让人难以回答,都叫人只要一思考答案,便觉剜心之痛。
然而,卢东篱从来没有回避过风劲节的问题,只要他问,他便一定会答,无论那答案细细思来,到底如何伤人,如何伤情。
风劲节轻轻笑起来:“真是不够朋友啊,还以为你要跳起来喊着和我同生共死呢。”
卢东篱本来满心说不出的伤感,被他这么一笑,那伤怀倒全化做了气恼,不觉白了他一眼。开什么玩笑,一不是结义兄弟,而不是誓盟夫妻,凭什么要同年同月同日死。再说,那些同生共死的夫妻或兄弟,也往往只存在于传奇故事里罢了。生死与共的情义固然感人,但绝不应当鼓励或提倡。人生于世,必然会眼看着至亲至近之人一个个逝去若是个个动则要同死,只怕不用打仗,亡国灭种就在眼前了。
风劲节只是笑,也不说话。该放心的吧,卢东篱毕竟不是十七八岁少年郎,这样的年级,这样的阅历,这样的理智和从容,相比死之壮烈,更懂得生之意义,相比死之容易,更了解生之艰难。无论有什么样的打击和伤害,他也应该会好好的活下去,带着死去人的那一份,好好活下去。
为着死去的人,去饮尽天下的美酒,为着死去的人,去看尽天下美景,当然……要能帮死去的人,也亲近完天下的美色,也未尝不好,不过,嫂夫人那里怕是通不过的。
心间莫名地一阵窃笑,却见卢东篱忽地凝眸深深望他:“劲节,若是我死了,你会怎么样?”
“那是不可能的。”他想也不想地答。
在如斯明月下,他的眼中带了如许笑意:“我活着,你就活着,我死了,你也要活着。”
还是那漫不经心的笑容,还是那仿若游戏的语气,卢东篱却觉得被人当面一拳打中,胸口一阵发热,竟是半日也发不得声。
风劲节却还只是微笑。
他活着,他便活着,他就是死了,也总要保他能够好好活着才是。
他微笑着昂头,伸手于空,眸中忽然带出些天真,做出想要抓住星星的姿势。
“东篱,你觉得,人死之后,是怎样的世界?”
卢东篱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能略略平复自己方才激动起来的心绪,极力用平淡的语气回答:“未知生,焉知死。”
“是啊,世人害怕死亡,其实害怕的不过是未知的世界罢了,我们谁也不知道死后的世界是怎样的。既然不知道,又为什么要悲伤呢?怎知死亡,不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怎知我们死后,不会飞升到这漫漫星空中,乘云气,驭雷电,恍若神仙呢?所以,东篱,你要记住,永远不必为死亡而过于悲伤。”
卢东篱终于皱了眉头,轻轻问:“劲节,你今天是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今天月色这么好,要不发点感慨,实在有些对不起天地造化。”风劲节微笑,“要不,你给我点酒喝吧,过足了酒瘾,我就不会再胡思乱想了。”
“不许。”卢东篱板起脸来瞪他,“你明天就要出战,今晚还敢讨酒,胆子越来越大了。”
风劲节被他训得悻悻然摸摸鼻子不说话。
或许是今晚月色太柔,晚风太暖,就连卢东篱也莫名地心头一软:“等你得胜归来,我豁出去陪你喝上三天三夜,好不好?”
风劲节目光深深望着他,良久方才一笑:“好,待我归来,与君同醉。”
在出战前的那个夜晚,风劲节的亲兵首领小刀,满世界到处找自家那不肯好好睡觉的将军,一直找到城下,仰头时,看到了他的将军和主帅并肩而立的身影。
月光下那两个人,一个英武,一个儒雅,站在一起时,说不出的和谐,说不出的美好。
银色的月华,悄悄地洒了他们一身,硕大的明月,遥遥地挂在他们头顶,漫天的星辰,都在遥远的地方,悄悄凝视着这个世界,只有晚风,悄而柔地把他们的衣襟发丝徐徐拂动。
一切的一切,美丽的让人不忍惊扰,不敢打破。
那一夜,小刀静静站在城下,仰头望着他的主将与元帅,很久很久没有动弹。
那一夜,无论卢东篱怎么劝,怎么讲大战之前休息的必要性,风劲节始终不肯回去睡觉。
他们一直一直,这样肩并肩站在城楼上,说了许多许多的话。
说起很久远的过去,那小小县城的公堂相遇,衙内相知,说起那漫长岁月中的无数次携手,无数回比肩,说起在未来无尽的岁月里,他们所憧憬筹划的一切生活。
那些把臂同游天下山河的许诺,那些谈笑共醉三万场的誓言,那些要叫某个孩子认干爹的笑语。
那么多那么多说也说不尽的话,那么柔那么暖,叫整个夜色也明亮起来的笑容,就这样,悄悄洒落在了城楼上,晚风中。
一直到天之尽头渐渐露出初升的曙光,风劲节仍然觉得,有很多很多的事,没有交待,有很多很多的话,没有说完。
“东篱,如果有一天,你觉得,你所做的一切,其实都不值得,都受到了辜负,都遭到了背叛,不必太介怀,不必太伤悲。我们所做的,只是我们想做的,该做的。若是值得,便不需后悔,若是不值,那么为不值的事伤心,更加不必。我们做这一切,本来就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在该做的时候,我们做了,我们努力过了,并为我们的努力而骄傲,而高兴,这就已经足够了。”在远方初升的旭日下,白衣的风劲节身上,似乎有一种耀目的光辉。
东篱,我们做的一切,对国家来说,就算轻如微尘,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终究也为那必然会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的摩天之塔中,添了小小一粒沙。
卢东篱微笑不应。这个洒脱得万事不经心的朋友,终还是在为他担忧,悄悄地替他不平的罢。他又何尝不知道,未来,国家不可能给他足够的回报,但是,为这种事伤心,怎么可能呢?劲节真是多虑了。他做这一切,本来就不是为着得到什么,更何况,他还因为这一切,而得到了一个最珍贵的朋友。
得到了一个,自己的事从不经心,却只会为了朋友而多虑的风劲节。
他在晨风中微笑,阳光里凝眸:“劲节,你知道吗?遇到你,认识你,和你成为朋友,是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
风劲节听他没头没脑地忽然说出这句话,先是一怔,然后立刻笑了。
远方的朝阳徐徐升起,他的笑容,这一刻,比朝阳更加明亮。
“东篱,这正是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
东篱,遇到你,认识你,和你成为朋友,是我那漫长无尽的生命里,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
东篱,你知道吗?
那一夜,卢东篱和风劲节并肩站在城头,说了一夜说不尽的话。
那一夜,城上城下,所有的守军们,都默默凝望他们的将军和元帅并肩而立的身影。
他们站了那么久,那么久。那肩并肩的两个人,就此定格在每一个人眼底心头。
他们相伴了那么久,那么久,几乎让所有人产生一种错觉,他们会这么一直一直站在一起,一直一直相守相伴,再过千年万年,定远关最高的城墙上,永远永远都会有他们彼此依靠,彼此信赖的身影。
然而……
那一天的早晨,风劲节点起最精锐的三千骑兵,起程而去。
那一天的早晨,卢东篱和所有将领们,站在定远关前遥送。
那一天的早晨,卢东篱望着风劲节远去的身影,直到那三千骑兵再也看不见一点踪迹,他依然没有动弹。他凝望了很久,很久,然后忽然惊觉,这一次,风劲节临行之前,没有同他告别。
这一次,风劲节上马扬鞭之后,一直一直,就再也没有回头,再也没有如以往每一次出兵一样,笑着回头望他,笑着扬鞭呼唤,笑着叫他准备最好的酒,迎接他得胜归来。
那一天早晨,风劲节带着三千铁骑,离开了定远关。他纵马扬鞭而去,一路上,无数次想要回头,也许,这一次回首,便是最后一次凝眸,也许这一次告别,便是最后的……
然而,他到底,不曾回头,不曾留给卢东篱哪怕一个字的告别。
那个身历数世,洞悉世情的风劲节,也会有那么一瞬,萌生起异常天真的念头。
若是没有回首,便没有最后吧。
若是没有告别,也许就不是分别吧。
“是啊,你很快就会死,你不知道吗?”
张敏欣,你说的到底是真相,还是戏言,很快,指的,到底有多快。
可是,我……真的,真的,舍不得,放不下……
第四部《风中劲节》第七十三章疑团
很快就会死,是因为这个吗?
风劲节冷眼望着四面八方,忽然间涌出的无数陈军。
历次做战,漠沙族都配合他们不断袭扰陈军的粮道。一支军队横穿沙漠,补给线绵长且在风沙中极难维持,这么明显的弱点,任何一个兵法家也不会放弃打击的机会。
这一次陈军以八万人马来攻,人手绰绰有余,在吃过那么多次亏后,要再不加强补给线的防卫,那才真是怪事呢。
故意以粮车设陷阱,引诱劫粮者出现,任何一个足够聪明的将领都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吧。
抬眼望处,到处都是陈军的旗帜,到处都是浩浩荡荡的军队,黑压压的战马呼啸而来,而喊杀之声,把大漠的风沙都给压住了。
看起来,足有上万人马吧,可惜啊……
风劲节微微挑眉,环视四周将士,这样的阵仗想要留下我的性命,似乎还远远不够。
三千铁骑,环绕在他的身旁,眼看着无数陈军逼近,不要说人,就连战马也没发出任何多余的声音。
所有人的神色都是沉稳镇定的,刀已出鞘,箭早上弦,他们等待的,不过是主将的一声命令。
他们是定远关最精锐的军队,最勇悍的战士,他们是由战神之称的风劲节,亲自教导出来的士兵,他们有足够的战争经验,足够的勇气,足够的信心,以及足够的准备,迎接任何艰难的战斗。
风劲节微微一笑,对小刀点点头。
早已按捺不住的小刀,猛然扬手,一道异彩直飞九天,转瞬间便在天空迸出无数灿烂的火花,光芒耀目,数里可见。
同一时间,风劲节信手一挥,三千铁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