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人物的英杰传-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你刚才到底怎么了,癫癫狂狂的就不说了,还纠结于一个稚童……”

    “兄长!”韩遂不得不出声打断边章的话,看到边章似乎平静了下来才继续说道。

    “文信兄长,孔夫子当年还会对路边的孩童鞠躬行礼,因为那个孩童让他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今日我因一稚童所为而茅塞顿开,难道不也算得上追慕先贤的行为。”

    这一次边章总算没有再说什么,知道他已经被说服的韩遂微笑着继续说道。

    “你应该听说过大汉最近出了一个风头很盛的太守吧。”

    “你说的是杀了鲜卑和连的那个太守么?这么说来确实算得上出名,毕竟和羌人比起来,前一段时间鲜卑人给予大汉的压力要大得多。虽然传闻那和连贪财好sè,好勇无谋,但是终归还是鲜卑人的单于,而且听闻那个和连还不是死于流矢,而是遭遇到大败才被人砍了脑袋,恐怕那位太守应该是个相当了得的人物,可惜无缘一见啊。”

    “哈哈,但是你可知道这位你‘无缘一见’的太守大人实际上不过是个还未加冠的少年。”

    “哦,也就是说他就是那个给予你启发的稚童么?”已经恢复了冷静的边章终于可以让自己的大脑正常的展开工作,同时他对韩遂接下来的话也更感兴趣了。

    “是的,可是文信兄长,你知道这位西河太守大人是如何得来的这官职么?”

    “这倒是不知,怎么,他的这个太守之位来的极不光彩么?不过看到他所做出的成绩,倒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这个世道,那些有能力却没背景的人想要出头可真的太不容易了。”

    “兄长这一次只说对了一半,那个小家伙的太守位子来的确实不正,不过所用的方法小弟相信就是兄长想破脑袋也是想不出来的。”

    “我想不出来?文约还是太小瞧于我了吧。你既然不断的告诉我他的事情给你了不少的启发,那么说明当初他的情况必然和你我非常相似。不知我说的可对。”

    “好吧,好吧,小瞧兄长的在下承认错误,一会儿听凭兄长惩罚。对了,我那里正好还有一小壶‘百里醉’,一会拿出来向兄长赔罪,不知兄长可愿意原谅小弟么?”

    “好你个韩文约,你还有脸提,你说说,你的那壶酒是怎么来的。拿我的东西向我赔罪,哼,这是在罪加一等。看样子这一次不让你好好放放血的话你还真当我是好欺负的啊。”

    “兄长赎罪,兄长赎罪,小弟是真心想要向兄长赔罪的啊。”

    韩遂说完,两人忽然间相对而笑,进而笑声从小变大,最终飘dàng在冷风之中,仿佛原本的猜忌、敌意与陌生都虽着这些笑声离开了这里一般。

    “好了文约,我相信你不会无的放矢。这个奇奇怪怪的太守到底是怎么回事。”

    重新开启之前未完的对话,虽然表面上两个人仿佛又都恢复了当初的平静,不过在这份平静之下,两人之间的气氛却已经从之前的悲怆和愁苦变成了现在的轻松和随意,仿佛普通人之间闲话家常一般。显然两个人似乎因为刚才的笑容而解开了什么心结。

    “那个叫李学的小鬼,虽然我也不太清楚他到底有着怎样的背景,不过从我收集来的情报来看,他最初也只不过是个诞生于幽州涿郡的普通百姓。后来不知道如何,学了一身的本事,甚至那个曾经在凉州很出名的童渊也和他相jiāo莫逆。就连已经被大汉朝镇压了的太平道的教主张角似乎也对他颇为重视,想来应该是自有一番奇遇吧。”

    韩遂说到这里顿了顿,仿佛是打算给边章留些时间考虑一般,然后才又继续说道。

    “这些东西虽然对于他的成名都有些用处,但是却并不足以让他在弱冠之年便登上你们爬了那么多年都没能爬上去的太守之位。那么文信吾兄知道他成功的原因么?”

    “允愿闻其详,不过你废话了这么多还没能说到点子上,小心某些人看着心急啊。”

    “咳咳,兄长某些话是说过了啊。”

    一时之间,两个人如同做贼一般,鬼鬼祟祟的看着四周,两脚慢慢移动,配合着晦涩不明的天空。嗯,要是脸上再画上几笔油彩的话,这两个人倒是可以去表演《三岔口》了。

    “好吧,放松就到这里吧。”“同意。”

    话说这两个男人还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身无彩凤双飞翼啊。好吧,我自重。

    “那个稚童曾经是张角的黄巾叛luàn的一员,而且还曾经杀死了当时的冀州刺史王芬,而其从冀州到豫州一路所过之处攻破郡县之兵无数,毁沿途豪强更是数不胜数。无数的贪婪的官员和不法的豪强因为他而家破人亡,敛取的钱财成为他的sī藏,豪夺的土地成为他收买百姓的工具。可以说他所过之处留下的全都是足以让新任地方官感到无比头疼的麻烦。在他的帮助下,朱儁和皇甫嵩被围在了长社城中,那个让人头疼的孙坚甚至被他的手下打成了重伤。”

    “也就是说,他当时也是大汉朝廷yù得之而后快的叛贼?”

    “没错,正是如此。兄不觉得那稚子昔日的情况与你我二人今日非常类似么。而且他还是主动参加张角的反叛,而我等只是被携裹的可怜人。可是就因为有了他的倒戈,大汉才能够迅速平定张角的叛luàn。而他自己也获得了一个西河太守的位子,虽说地方偏僻了点,可是却恰恰能够显示出他的本事来。你我二人也并非贪心之人,如果能够获得金城太守甚至是酒泉、敦煌之类的太守,将当地治理成胡汉相处融洽的地方那也算不辜负了我们两人的抱负么。”

    “这……”

    边章犹豫了。如果真的像韩遂说的那样的话,那么他的未来不但并不灰暗,反而听上去还可以非常光明。对于一个已经身处黑暗的人而言,只要他还没有彻底绝望,那么哪怕是一点点光明的气息都可以让他付出千百倍的努力,更别说如果按照韩遂的方法,似乎那光明的前景仿佛唾手可得一般。而他要做的,仅仅是配合韩遂已经计划了很久的方案罢了。

    虽然拥兵自重借以要挟中央朝廷的方法他很是不齿,但说到底他边章也不是什么大无畏的人物,否则当初就已经死在了羌人的营地,而不像现在这样成为羌人的首领。如果拥兵自重这种方法可以达成他多年的心愿的话,那么他并不介意使用一点非常的手段。只是……

    “首先,干掉了北宫伯yù和李文侯之后我们怎么安抚那些羌人。其二,我们如何才能展现出属于我们的价值。其三,如果朝廷依然不打算放过我们又该如何?”

    “哈哈,兄长放心,兄长所问之事小弟已经想了很久,绝对不会让兄长失望的。不过,兄长愿意与小弟共淌这趟浑水,小弟我真的是开心得很啊。”

    在听到边章对自己提出了三个质问的时候,韩遂的心情非常之畅快。终于,终于在友情与利益之间获得了平衡。韩遂很了解边章,就好像边章很了解韩遂一样。这位仿佛兄长一样的男人很有才华,但是野心却远远不及自己。对于那位兄长而言,让一方百姓获得安宁或许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了吧。所以有这样一个就有能力又不需要担心会和自己争权又有名望的人辅佐自己,韩遂觉得自己或许应该感谢某个远在远方的弱冠少年。

    “阿嚏!”这是某人所发出的喷嚏声。

    “啊啦~夫君又身体不适了啊,来来来,这碗也遂妹妹亲手熬制的姜汤你就满怀感jī的喝下吧~”

    “不幸啊!”

    于是,就在chūn节过后没多久,汉帝刘宏就收到了来自耿鄙的报捷文书,报告了羌族联军因为皇帝的天威以及他所率领的大军的压力下发生了内讧,边章和韩遂联手干掉了羌族联军的另外两位首脑北宫伯yù和李文侯,导致羌族联军内部大luàn。我军趁势掩杀,已经收复汉阳全境云云。

    ps:今天状态有所恢复,或许明天可以考虑两更……大概吧……



………【104。暂别还是永别?】………

    “……今有太守李学,忠君体国,功勋卓着,朕心甚慰,特迁李学为河东太守,莫负朕望。”

    “臣,李学,领旨谢恩。”

    韩纯手下的那些个没有多少实战经历的郡兵终归还是没能顶的动白波谷的那些久经战阵的黄巾军的冲击。索性作为大将军的何进和作为太尉的张温已经注意到了这里的动向,派过来了三千北军士兵,虽然野战与士气正盛的黄巾军不过五五开的胜率,但是让他们都待在城里,那些黄巾军还真的是拿那些高大的城墙没什么办法。

    不过,很快朝廷就连这用来维系河东安危的三千北军士兵也要抽调回去了,谁叫朝廷的兵力因为某个让朝廷意想不到的情况而再一次的捉襟见肘起来。

    耿鄙终归还是被似乎是唾手可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或许在他看来,羌族联军内部已经大乱,而他们在战场上不断败退的表现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可是他显然低估了韩遂这头来自中原的狡狐和边章这头西北的诈狈的能力。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他更加忽略了自己军队内部的问题,一个显然比外部神一样的敌人更加可怕的问题。

    似乎在韩遂和边章的联手之下,那群羌族大豪真的是被他们二人耍的团团转,不但借着耿鄙之手除掉了好几个不听话的反对者,而且还犹有余力在汉军中散播着不算谣言的谣言。

    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耿鄙的糟糕程度实在是让所有凉州人都感到叹为观止,这边韩遂刚刚讲某些谣言散播出去,那边耿鄙就用一个个铁一般的事实告诉韩遂——你丫的不用造谣,你说的那些事哥干起来都完全不需要眨眼,你的造谣不过是给哥点燃了一盏明灯。

    面对这样的对手,韩遂和边章都有种相顾无语的感觉。最后两人只能承认,作为东汉最大的军功世家的耿家到了树百年后的今天,真的是衰落到了让人目不忍视的程度。

    结果,甚至都不需要韩遂和边章那诱敌深入的计划实行完,那边的汉军就已经闹腾开了,而且动静甚至都超过了韩遂和边章在羌人这边所搞的那些动作。

    耿鄙和程球被他们所欺压的已经处理的愤怒的士兵所杀,然后不少人在军司马马腾的带领下投奔了韩遂。而陇西太守李相如和酒泉太守黄衍或许是被耿鄙勒索的有些恼怒,干脆举全郡之军民响应韩遂和边章指挥下的新羌族联军,一时之间,韩边二人的不论是部队数量还是质量以及所掌握的地盘数量都雄冠西北。如果不是驻扎在三辅地区的西北豪强段煨所部和杨定所部即使赶往汉阳同时汉阳太守傅燮在西北也算得上威望卓着之人,恐怕凉州已经可以直接宣布改朝换代了。不过即使是这样,情势也已经到了相当危急的程度。

    嗯,至于宋杨、王国之类的存在在声势浩大的韩边二人面前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董卓依然被氐人缠的脱不开身,或许就算能脱得开身他也不愿意在现在这个危急时刻回到西北去收拾那个烂摊子,敌人可是士气正盛的时候,一不小心自己的家底就会全部赔光。

    于是,刚刚回到洛阳还没完全洗去自己身上的风尘的皇甫嵩,又不得不做好再次披挂的准备。

    只是由于原先留在西北的部队散的散,叛的叛,除了少数豪强部队之外,可以说再就没有多少可以信赖的士兵了,虽然京兆地区还驻扎着一些营兵,但是面对号称十万实际上也绝对超过八万可战之兵的敌人,总数不过数千的营兵实在是杯水车薪。

    于是,发北军五校出征西北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

    为了保证拱卫京师的力量,驻防在河东的部队势必要撤回河南,但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河东郡将会全面沦陷,而这显然是比凉州全部沦陷更让大汉头疼的问题。

    当然,官员们感到头疼却不等于刘宏就会感到头疼,因为他之前就已经动了将李书实调离西河的念头,现在河东除了白波贼这个大麻烦,正好有了一个不错的借口。更何况李书实与张懿的关系现在是势成水火,双方指责对方的奏章几乎是几天就能见到一份,就宛若当初青州刺史与北海太守故事的重演,嗯,或许还犹有过之吧。

    而且经过数年梳理,西河无论是防御体系还是内部关系基本上已经步入正轨,也就是说只要继任者不胡作非为,凭借李书实留下来的体系和使匈奴中郎将宗员的配合以及几座基本成型的关隘,西河完全可以保证撑到援军来临。

    只不过,很快,让李书实稍显诧异的事情便发生了。

    “咱家这一次还有一道旨意要宣,不知道麴义麴正道何在啊?”

    就在接完圣旨的李书实打算命令手下将眼前这个白色(fen)敷面声音阴柔的家伙带走的时候,却没曾想这个不阴不阳的家伙却先开了口,这让李书实感觉有点奇怪。

    “正道么?他正在北边巡逻,如果中涓大人着急的话我就找人将他召回。”

    “嗯,虽说陛下的旨意需要尽快传达给臣子,不过这件事倒也算不上什么急事,还是边关的安全要紧。我正好要去宗中郎将那里去办差,等我回来的时候想必麴正道也该回来了吧。”

    “可以的。只是不知中涓大人可否透露一下,陛下需要正道做些什么呢?”

    大概是因为在李书实这里吃得好,喝的好,拿的更是好,这位宣旨的宦官也没有刁难李书实,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包括卢植在内的西河大小官员都没有露出什么跋扈的神色,所以对于李书实的提问,这位宣旨的宦官答得非常干脆。

    “陛下对那麴义在西河这里办的那些事情非常的满意,所以准备让他接替年纪已经很大了的宗老将军。说起来宗老将军已经多次向陛下递上了申请致仕的奏折,陛下都压了下来,现在倒也总算是可以安心了吧。李太守觉得麴正道能够接替的了宗老将军么?”

    麴义接替宗员成为新的使匈奴中郎将?!对于这个消息李书实表现出了相当程度上的吃惊,当然更让他感到吃惊的是麴义的背后竟然还站着那位洛阳的九五之尊。

    说起来麴义和洛阳方面有联系这件事李书实是知道的,贾诩对于西河的掌控工作做的十分到位,可是这年头谁没有个三姑六婆沾亲带故的亲戚朋友,别说麴义了,就说黄忠吧,隔三差五就要给洛阳、南阳以及南郡的亲朋好友写点什么心得体会之类的东西。所以对于麴义的举动,不论是李书实还是贾诩,当真都没有放在心上。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麴义平日里做事兢兢业业,表现的任劳任怨,一没搞破坏,二不破坏西河官僚体系的良好关系,为人处事上让人完全看不出是来自于西北蛮荒之地以杀伐果断闻名的家族,反而更加贴近于他家族还没有迁到西北前的样子。不过这仅限于平日与人交往时的样子,作战时麴义的干练却又是另外一番样子。一个相当优秀的男人。

    “正道么?在下以为完全没有问题呢。他是一名很优秀的军人,却并没有因为来自边患地区而缺乏必要的士人素养,一定会是个相当优秀的继任者。”

    “是么,那么咱家就放心了。不过太守大人的心胸还真的是有够宽广的呢。”

    “也不是啦,其实心里还是有些舍不得的,不过正道能够越爬越高不也证明我的眼光么。”

    好吧,李书实这已经开始运用装傻的武器了,反正他还未成年,心智发育不全也可以理解吧。

    其实,对于麴义的离去真的就好像李书实之前说的那样——不舍,但是却也不会再多生出什么其他的情绪来。或许是因为麴义本来就来的不明不白吧,所以现在失去了也并不觉得有多么的无法接受。更别说他还带回了张合,又帮了自己这么多年,自己应该感谢他吧。

    “不过我倒是希望主公能够骂我一顿呢,否则我就怕要和隽乂一样总在内心纠结了。”

    被李书实找人替换回来的麴义有些尴尬的对李书实说道,毕竟他可以很熟悉身边的这些个同僚,当初张合的经历他也是非常清楚的,他可不希望自己什么时候被下了“黑手”。

    “我要是骂了你那岂不是说我们连朋友都没得做了么?”

    “朋友么?那还真是承蒙主公看得起啊。希望以后还能有和主公并肩作战的日子。”

    “并肩作战么?会有的。而且相信还会非常非常多,有我,还有奉先他们。”

    “主公到了河东也请多多保重,那些黄巾军叛贼相信对主公而言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但是真正麻烦的还是那些根深蒂固的豪强,河东可不比西河这里这么荒凉啊。”

    “嗯,我会注意的,只可惜卢公就要回京城,否则还可以向他多多请教。不过正道你也要小心匈奴人。文和觉得那些卢水胡的动向有些可疑,而且匈奴内部你也是知道的。”

    “那么,就请多多保重吧。”

    “多多保重。”

    看着带领着自己的亲卫离去的麴义,回过头看看已经待了两年多的离石城(虽然期间有不少时间都是在外面晃荡),总感觉心头有些惆怅啊。

    “我还会回到这里么?”看着离石城城门上的那两个大大的古篆字,李书实喃喃自语着。而在他的身后,则是一脸平静的看着他的苏小萝莉。

    PS:第一更……

    PS2:第二更不知道能不能码出来,身体并不是太舒服,感冒有些反复。



………【105。这真是一串让人目不暇接的表演啊】………

    李书实这边忙着jī飞狗跳的进行搬迁前的最后准备这种事情咱们先按下不表,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继续说西北的战事,更准确的说是因为西北战事而引发的一连串让人瞠目结舌的故事。

    前面说到西北缺人,缺人缺到了什么程度呢?'。'

    原本大汉用来征伐四夷平定内luàn的部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来自中央的北军,其二是各个州刺史麾下的部队,其三便是少数民族的雇佣军。

    现在并州刺史的部队已经被鲜卑人打的是七零八落,而益州刺史正在对付益州境内层出不穷的自称为黄巾军继承者的叛luàn分子,眼瞅着是派不上用场。

    至于那些异族雇佣军,南边的丹阳距离西北实在是太过遥远。即使以刘备的脚力从东北跑到西南也是huā了三十余年,所以等到丹阳兵赶到西北,估计长安都已经可以宣布改旗易帜了。

    而西南被誉为“可以和羌人正面jiāo战”的板楯蛮们则因为和当地太守的矛盾以及某些流言而同样变得蠢蠢yù动起来,估计如果征发他们到西北的话,大概半路上就会先将益州的土地闹腾的天翻地覆。所以眼瞅着可以用来弥补兵力缺口的就只剩下来自大汉东北方的乌丸人。

    当然,朝中还有人提议朝廷高薪聘请草原上已经被打得四分五裂的鲜卑人作为新的雇佣军品种加入到此次平定西北之luàn的战斗。

    只不过这项提议很快便被朝廷集体否决掉了,毕竟比起已经与大汉合作了数百年的乌丸人相比,鲜卑人和大汉之间显然大多数时间都是战争,而且大多数朝廷的官员都认为比起已经被大汉文化同化了很多的乌丸人,鲜卑人显然更加狡诈,为了实利完全可以罔顾信义。

    虽说大汉最为出名的四支雇佣军一支已经叛变(湟中义从),一支正在摇摆(板楯蛮),另外一支也在犹豫(乌丸义从),还有一支也在蠢蠢yù动(丹杨山越),但是只要他们还没有付诸于行动,那么他们的信用就还足以保证。再说雁mén之战中乌丸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于是,为了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朝廷派出了当朝太尉张温前往幽州处理此事。

    有仗打,打完还有丰厚的赏赐,对于乌丸人而言,这显然是相当划算的买卖,所以张温的此次东北之行可以说在开始阶段那真的是一帆风顺。但就在他眼看着即将完成任务带着部队离开的时候,倒霉悲催的大汉帝国终于再一次倒在了又一个深坑之中。

    “太尉大人,纯自幼就出生在边地,自问自己所经历之战事并不少于任何人,而且在讨伐黄巾叛luàn的战斗中也多有功劳,有足够的经历和能力以及武艺驾驭那些桀骜的乌丸人。请太尉大人好好考虑考虑,在下定不负陛下期望,在凉州为陛下建功立业。”

    李书实的故事影响到了很多人,或许在很多人的眼中,他都成为了一出大汉版的励志题材影片——几乎没什么背景的出身,甚至还曾一度“误入歧途”,但是最终却却为大汉边塞上一名熠熠生辉的“将星”同时在太守任上做的不错,堪称一位“良吏”。

    “给我一个支点,我也有能力在青史上留下自己的功绩”,这或许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座右铭。

    而现在,作为中山相的张纯,就在身体力行的见证着这一段jī励人心的话语。

    在乌丸校尉公綦稠和幽州刺史刘虞的帮助下,来到幽州征募雇佣军的张温很快便得到了三千乌丸jīng兵。这些士兵都是长与征战的老兵,虽然只有三千之数,但是只要使用得当,就足以在战场上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对于这样的成绩,张温那是非常的开心。

    不过能力越大脾气自然也就越大,这样一支强军如果没有一名强力的统帅统领的话,那么很容易便发生很多军纪上的问题,所以统帅的选择是一件要慎之又慎的事情。

    理所当然的,知道事情的利害的张温自然不会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

    考虑到这些乌丸人都来自幽州,所以张温自然倾向于选择一位幽州人来担任他们的主官,这不不论沟通还是风俗习惯,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也是经过足够多的历史经验教训得来的结果。其中满满的黑历史让张温觉得耿鄙的所作所为和那些黑历史比起来都算不得什么了。

    不过张温来自南阳,也没有在幽州做过县令、太守这样的官职,所以对幽州人物并不熟知,而陶谦倒是曾做过幽州刺史,但那也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他所熟悉的人才不是避世不出就是已经另有高就再不就是英年早逝,而年轻一辈他也完全两眼一抹黑。

    基于这种情况,张温将这件事情拜托给了公綦稠和刘虞两人,希望比较熟悉幽州俊杰的两人能够推荐一些人才,比起来自京城的张温,这两个人显然应该更加胜任这一任务。

    只是张温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番好意最后却演变成了一场麻烦,其影响力甚至到了董卓上台,不,或者说一直到袁绍统一北方才算是彻底完结。

    作为乌丸校尉的公綦稠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军人,而且这次又是推荐领兵前往西北的援军主将,所以他自然更加倾向于在那些年轻的军官之中寻找,并最终选择了当时任骑都尉的辽西令支人,李书实的老朋友,刘备的师兄,在异族当中颇具威名的公孙瓒。

    公孙瓒是个猛将,从当年身为涿县县令便领着自己的sī兵和县内豪强联军与张角的义军一起北上支援渔阳、广阳郡抵抗异族入侵的事情就能够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勇敢的家伙。而他在幽州这些年,与异族作战大大小小近百次,虽然经常跟随他的士兵十不存五,但是却能给予他的敌人更大的损失,幽州附近的胡人都将之称为“公孙疯子”,甚至有好事者将其与西北的那位同样习惯面对面冲锋导致士卒战损率超高的董卓相提并论,号为“西狂东疯”。

    对于公綦稠所提的这个人选,张温觉得听上去就很不错。虽然张温和董卓的关系并不算有多么的好,甚至可以说董卓有些瞧不起他,但是他还是认可董卓在军事方面的才华。而如今听说了一位风格与董卓十分相似的人物,张温自然潜意识就已经将其确定为援军的主将。

    只不过对于这个人选,刘虞却有着不同的意见。

    嗯,就好像历史上作为幽州最高长官的刘虞和最高军事指挥官的公孙瓒之间所爆发的路线之争一样,现在虽然两个人之间没什么直接的隶属关系,但是信奉怀柔政策的刘虞与信奉铁腕政策甚至是○光政策的公孙瓒之间能够相互对的上眼那就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当然,因为两个人之间都是以为了大汉的利益这一先决条件为出发点,所以虽然双方之间对于对方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但是倒也并没有像后来那样势同水火,甚至对于现在的二人来说,双方见面或许还会互相点点头,微笑着互相道声好。

    所以说权力这个东西真的是很可怕啊,哪怕是再大的容忍都能腐蚀成刻骨的仇恨。

    虽然两个人暂时不会因为意见不合而闹成脸红脖子粗,甚至刘虞也承认公孙瓒在军事方面的才华而公孙瓒也承认刘虞在治政上的成绩,但是涉及到了此次出征西北,刘虞觉得凉州已经经历了耿鄙之luàn,现在最需要的并非纯军事上的胜利,而是剿抚并举。而公孙瓒虽然在“剿”上做的也算得上无可挑剔,但是在“抚”这个字上那就基本上除了威压就只剩下强硬的威压。

    但是直接反驳公綦稠的提案不但得罪了那位乌丸校尉,而且也jiāo恶了公孙瓒这颗冉冉升起的将星,政治智慧高超的刘虞当然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于是他将消息通过身在渔阳赋闲的张举透lù给了正在中山做国相的族人张纯,让他自己到张温这里来争取主将的职位。

    当然,这么做的刘虞并不是为了反对公孙瓒而选择了张纯,而是他确实觉得张纯比公孙瓒要合适的多。

    就好像张纯自己介绍的那样,张家也算得上幽州大豪,在边地上没少和异族人jiāo手,张纯统兵的经验也并不算差。最关键的是,张纯能文能武,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政。所以在刘虞的眼中,张纯显然比只会作战的纯武夫公孙瓒要更加的适合。

    可惜,张温或许是一只m吧,对于主动跑来的“本家”张纯怎么也看不上,却偏偏对和董卓一样没给自己什么好脸sè的公孙瓒赞赏有加并力排众议选择了公孙瓒。

    于是,自视甚高却在张温这里倍受打击的张纯在同族的张举的撺掇下,彻底黑化了。

    顺便说一句,张举曾经做过泰山太守,也算得上是个能文能武的家伙,虽然比不过张纯,但是有着自知之明的他也愿意作为张纯的副将搏上一把,总好过在家中无所事事。而张温拒绝了张纯,也就同样拒绝了张举,所以自然不会给张温说什么好话。

    当然,原本仅仅只是一支豪强反叛的话也没什么问题,正好给公孙瓒和那三千乌丸义从作为出发前的开胃小菜,磨合磨合将军和士兵之间的配合,最多多给那些乌丸人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