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喜笑颜欢-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迎春听见动静,走过来一边挂起帘子,一边笑道:“姐姐可算睡醒了。”说完,又拿起青盐和清水过来给她漱口。

宋欢颜洗漱过后,穿好衣裳鞋子,探出窗外看了看天空,只见清空万里,阳光和煦,忙欢喜问道:“奶奶,咱们什么时候出门呀?”

田氏笑着睨她一眼,“你这孩子急什么?怎么也得先吃过早饭再走啊。”

宋欢颜闻言,有些孩子气的拍拍手道:“好,那咱们赶紧下楼开饭,我的心都开始痒痒了。”

胡氏住在她们隔壁的客房,她因为有事要办,早早地就领着红菱小六出去了。何福官被留了下来,身边只有一个贾三儿跟着伺候。

吃早饭时,田氏怕他一个人闷得慌,便给宋欢颜递了一个眼色,示意她相邀他等下一起出去走走逛逛。

宋欢颜有些不太乐意,抬头瞄了对面的何福官好几眼,顿了顿道:“表兄,今儿天好,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出去逛逛?”

何福官正在闷头吃饭,待听见她这么问自己,眉头微蹙,没好气道:“我不去。”

宋欢颜早猜着他会这么说,咬了咬自己手中的肉包子,心道:你不去拉倒,我们还省得麻烦了呢。

谁知,田氏却在旁劝道:“福官儿,你一个人留在客栈里会闷的!何不也去逛逛?咱们可以雇一辆马车边走边看。”

说实话,何福官心里面是想去的,但又怕外面人多眼乱,一时间有些犹豫不决。

田氏猜得出他的心思,于是,继续道:“难得出门一趟,不出看看岂不可惜了。”

何福官听了这话,终于不再拒绝了,轻轻地点了点头。

PS:新春佳节到~~柒柒在这里给大家拜年了~~~祝各位亲们在龙年里身体健康,阖家欢乐,身体健康,大吉大利。另外,也请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支持柒柒的作品,多多投票订阅,多提宝贵意见!

第五十章 游城

何福官这人性格麻烦事也多,回屋足足收拾了小半个时辰,才准备妥当出门。宋欢颜等得直发闷,便携着迎春先行一步上了马车,田氏则是带着何福官稍后赶到。

今儿,何福官特意穿了身新衣裳,随手还带了把纸折扇。两边的扇面上还是素着的,没画也没字,所以,他只是拿在手里把玩着,并不展开来扇风纳凉。

宋欢颜和他面对面坐着,见他如此用心打扮,心中暗笑:刚才还说不去呢?想来自己偷偷地没少费心思。

何福官见她一直似笑非笑地瞧着自己看,顿觉浑身不自在起来。当即转过脸去,轻咳了一声。

一行人来到大街上,宋欢颜忙掀起帘子,东瞧瞧西望望,好生欢喜。外面有许多车轿行人,为了避免摩擦拥挤,马车行驶得极慢。如此一来,正好方便了大家一面走一面赏景。

青州城内辈出文人雅士,举人秀才更是出了无数。许是,整日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缘由,在这里就连寻常的普通百姓,升斗小民也会不时地附庸文雅说上两句文言诗词来应应景儿。

在路上,宋欢颜发现不少的街边小商小贩都会自编自说出来一套说辞来张罗生意,招揽顾客,文辞内容通俗俏皮,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看来,若是想要在青州做点买卖生意,不但手脚得勤快,还得好学些才行。

田氏瞧着窗外似曾相识的街道楼屋,不禁把自己记忆中的那些早已模糊的景象,重新勾动了一番。三十多年前的无数往事,犹如潮湿温暖的风覆上心头,引人感慨万千。她无意间记起成亲时曾住过的那间小宅院,于是,掀起帘子向车夫询问道:“大师傅,你可知柳叶胡同怎么走吗?”

车夫是道地的青州人士,在这座城里,就是犄角旮旯的地方,也没有他不知道的。“老夫人,您说的是那条胡同,早都改名了,如今叫做秀才胡同。”

田氏闻言,不禁问道:“哦?何时改得名儿啊?”

那车夫缓缓将马车停到一边,回头仔细道:“算算可有年头了,少说也得改了有二十年了。听说,好像是因为曾出过一名榜眼和几名举人,所以改了名字。”

田氏闻言,神情略显惆怅,淡淡道:“没想到,那里还真的成了读书人的福地。”

马夫又道:“老夫人这么打听,可是那边有亲戚要过去瞧瞧?”

田氏微微摇头,“没有。逛了大半天,咱们先找个茶馆歇歇脚吧。”

宋欢颜留意到她的神情有变,隐约猜到她可能是回忆起过去的事了,便附和道:“嗯,我正好觉得有些口渴了。”

这会,正值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茶馆的生意好得不得了,满堂皆是客。说书先生独自一人立在大堂说书,他手中持着一把半旧不新的大折扇,表情丰富,说得绘声绘色,好不热闹。不过,他的语调很特别,文辞搭配也很新鲜,好像并不像是本地人。

宋欢颜还是头一回儿在茶馆听书,想起自己以前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曾经常见过这样的场景,只觉十分有趣。现如今,自己亲身经历这么一回儿,心中却是涌上一番说不明道不清的滋味。

田氏点了一壶西湖龙井,两盘酥皮点心,又赏了贾三儿十几文钱,让他和车夫在附近也找个地方歇歇脚,等着大日头过了再说。

宋欢颜浅浅地尝了一口茶,就点了点头赞道:“嗯,好茶!香气鲜嫩,滋味甘醇,好味道。”

堂倌在旁听了,不禁笑道:“小娘子真是识货啊!我家的龙井茶可是整个青州城里面最好的。保您喝过一回儿就放不下了。”

宋欢颜见他言语活泼,不禁就多问了一句:“堂倌儿,前面说书的那位讲得是什么书呀?我怎么都听不懂呢?”

堂倌闻言,笑笑道:“小娘子您有所不知,这位说书先生是从江淮来的,平时总喜欢说几句下江官话儿。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大家伙都有点听不懂,但后来听习惯就好了。您们留心听听看,其实特别有味!”

何福官也对说书人很感兴趣,他从坐下来到现在,一直歪着头再听,连碗茶都没顾上喝。只是,有些地方他没听明白,剧情接连不上,听得有些着急。

宋欢颜支起耳朵,认认真真地听了一阵儿,方才知道他说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的故事,自言自语道:“原来他说的是这一出啊。没意思。”

何福官闻言,颇感兴趣地扬起脸问道:“你能听得懂?”

宋欢颜喝了一口茶道:“我也听不太懂,只是知道他说得是什么故事而已。”

何福官稍微犹豫一下,继续道:“他说的话我听不懂,那你给我讲讲。”

宋欢颜脸上露出意外之色。

何福官看在眼里,机不可见地蹙了蹙眉头。一副你不愿意就算了的表情,拿起手中的茶碗仰头一饮而尽。

宋欢颜见状,呵呵笑了两声,只道:“要是我讲,这故事可就没那么长了。”说完,她又喝了以一口茶水,润润嗓子道:“这个话说,很久很久以前。。。。”

何福官随即眼睛亮了起来,身子不由得又往前凑了一凑,聚精会神地听着。

***

胡氏一早出门,傍晚时分才回到客栈歇歇。今天出门,她费了不少银钱,大包小包的东西全堆在桌子上就快摆不下了。胡氏跑了一整天,疲乏得很,原本想要看看儿子之后,便早在歇了。谁知,隔壁的两间房都是空的,一个人影儿都没有。

客栈的伙计眼明嘴快,开口道:“夫人,您家的少爷和姑娘都随着老太太出去玩了。”

胡氏一听,有些急了,连忙回身唤来红菱准备出门找找,却听楼下传来一阵爽朗清脆的笑声。

“哈哈哈,你说的对,那张飞还真是条有情有义的好汉!”

胡氏听到那笑声,身形一顿,跟着打开房门,迈步来到二楼处的围栏往下望,随即,她的眼中露出一丝惊喜的光芒。原来,此时站在大堂发笑的不是旁人,正是自己的儿子何福官。

那孩子居然笑了。。。。。。

PS:大年初一扭一扭,全家乐得笑哈哈~~柒柒在此给大家拜年了!祝福大家,龙年行大运,天天喜洋洋~~

第五十一章 赏花赏玉

胡氏因听见儿子久违的笑声,心中自是惊喜不已,连忙上前细问一番。

何福官却嫌她唠叨絮烦,不愿多讲,早早地回房歇着去了。

胡氏见儿子不说,就去宋欢颜那屋里坐了坐。宋欢颜心知她是想问白天的事,所以,未等她开口询问,便先一一含笑道来。

胡氏听罢,笑眯了眼睛,亲热地拉过她的小手道:“好颜儿,今儿个辛苦你了。待舅母办完正事之后,再好好地带你们出去玩一回。”

宋欢颜还从未见她笑得这么高兴过呢,赶紧答应一声好。

胡氏遂起身含笑道:“跑了一整天,早点歇着吧!衣裳和饰品,我全都给你备齐了,明儿一早红菱会过来伺候的。”

宋欢颜听了这话,立时想起上次寿宴之时,自己受得那番折腾,连忙回道:“舅母,颜儿年纪还小,首饰什么的还是免了吧。”

胡氏含笑道:“那可不行。到时候,徐家满堂富贵,咱们虽不比那些达官显贵,可也不能太寒酸了,首饰总是要戴上几件,撑撑场面。”

***

翌日天未明,胡氏便起来梳洗了,又将红菱把迎春嘱咐了几句。迎春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对大门大户的礼仪规矩,更是一无所知。胡氏怕她会丢人现眼,十分严厉地叮嘱她:“平时我总听你唤颜儿为姐姐,往后这个称呼可不能再用了。主人就是主人,奴婢就是奴婢,辈分等级不能乱,免得让旁人看了笑话。到了徐家,一定要看我的眼色行事,干什么都机灵点儿!”

迎春看她这种态度,忙站直了身子,低头垂手,一一应下,丝毫不敢马虎。

徐家的人口虽然不多,但从上至下却有将近百名仆役家丁。其中,大部分都是负责整理花草树木的园丁。九奶奶素来喜欢摆弄花花草草,尤其是牡丹花,花圃里各式各样的栽种了足有二十多种,堪称是青州第一。

宋欢颜还是头一回进到这样富贵的大宅院,稍有些紧张,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惹人笑话。然而,徐家大宅却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压抑。九奶奶温和如常,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与每一位宾客招呼寒暄。她还记得宋欢颜的名字,也知晓她在米河镇的那件“义举”,对她连连夸赞。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了宋欢颜的身上,她就算是想低调都不行了。正巧,青州知府尹大人的妻眷今日也在,宋欢颜免不了要与她们相互客套一番。接着,宋欢颜又拜见了另外几位夫人,又那几位夫人又拉出自家孩子过来,让他们互相见礼。

胡氏这次就是抱着攀上高枝儿的心思来的,如今见众人这般在意宋欢颜,只觉得,自己的脸上也跟着有光了,顿时满心欢喜。

此时,距离午饭开席还有一点工夫,九奶奶提议带领大家逛逛后苑。后苑中有轩、有厅,有水阁,还有花圃,众人一路说说笑笑,观景赏花,若是走累了随时随地都有桌椅休息饮茶。

宋欢颜和胡氏并肩走在九奶奶身边,总隐隐觉得有道目光一直停在自己的身上,而且,好像还离得很近。她稍稍放缓了脚步,随即扭头过去,就见自己的身旁不知何时站了一个比自己略高几寸的妙龄少女,她衣着华丽,五官精致,正微微出神地盯着自己腰间的那块玉牌。方才见礼的时候,胡氏曾经隆重介绍过,她就是尹知府家的千金—闺名香雯。

尹香雯见她望向自己,那双乌黑的眸子带着盈盈笑意,出声道:“你身上那块玉牌真好看,可否借我瞧瞧?”

宋欢颜闻言,脚步一顿,含笑解下腰间的玉牌交递与她相看。

尹香雯将玉佩仔细打量一番,完全没把旁人打趣的眼神放在眼里,片刻才道:“好玉啊!妹妹这块玉牌,可是由一整块羊脂白玉做成的?”她是个石痴,平时最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对玉石也颇有心得,很是擅长鉴赏辨认。

宋欢颜点点头道:“听我奶奶说,好像是这样的。”

尹香雯听了,含笑问道:“稀罕稀罕。这么好的玉佩如今可不多见了,妹妹真是好福气!”说完,她便将玉牌递还给宋欢颜,继续问道:“我看那上面刻了个“宋”字,想来是妹妹的传家之物吧。”

宋欢颜又点了点头道:“嗯,这是我爷爷留下来的。”

尹香雯见她不怎么认生,便主动轻拉着她的手说话。“其实,我早听爹爹提起过你,今儿一见,你倒是和我之前想得完全不同。”说实话,这样的宋欢颜让她有些意外。原以为会是颇有英武之气的大姑娘,却没想到竟然会见到一个如此娇小的孩子家。

宋欢颜闻言,心生好奇,笑呵呵地问:“哦?那是怎么个不同法?”

“太多了,咱们得慢慢说。”尹香雯的性子活泼大方,只比宋欢颜大两岁,言行举止间完全没有官家千金的高傲架子,待人很是随和。俩人今日也算是一见如故,很快就互相熟络了起来。

“今儿我可是来对了,能认识妹妹这样有趣的人儿。”尹香雯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她的朋友本就不多,如今有了宋欢颜这个伴儿,真可谓是一大幸事。

宋欢颜也很喜欢尹香雯的性格,觉得她是个自己值得相交的朋友。

过了一会儿,午时正式开席,丫鬟们来请众人移步与凉亭用饭。这一日,九奶奶特意将宴席设在了后苑之中的凉亭里,让大家可以一边观景一边用饭。这凉亭紧挨着碧绿的池塘,池塘之中荷花开得正美,放眼望去,一片粉盈盈地花海艳若蒸霞,此景堪比神话仙境中的瑶池一般妙不可言。

待吃毕了饭,九奶奶又留了众人赏花吃茶,直到下午宾客们才散。尹香雯临走时,拉着宋欢颜轻声耳语了一阵,说是过两天要请她去自己家中做客。

宋欢颜闻言,连忙含笑点头应了。

胡氏因为和九奶奶还有生意要谈,便故意留到了最后。九奶奶笑着请她们二人进了花厅说话,有丫鬟奉茶奉果,随后徐安也匆匆赶来。他呈上准备好了合约文书,只等胡氏看过按印,这绸缎庄的买卖就算成了。

徐安侯在旁边,无意间瞄见了宋欢颜身上系着的羊脂白玉牌,不由微微吃惊。

PS:求票票~~亲们多多支持哦~~~

第五十二章 蹊跷

那玉牌看着甚是眼熟,只是一时间有些猛住了。徐安暗暗思忖,认真回想究竟在何时何地见过此物。久久,好不容易理出一个头绪,顺着想了下去,结果竟是把自己给吓了一跳。

胡氏办事爽利,仔细审看一遍文书之后,十分痛快地按下了手印。从今往后,九奶奶正式入伙胡家的绸缎庄,徐家管运,胡家管卖,三七分成,互惠互利。自己日盼夜盼地心愿得以实现,胡氏不免有些激动,抬头望向九奶奶,长篇大套的说起感谢的话来。

宋欢颜安安静静地坐在旁边吃茶,待见她这副欢喜的模样,心里也着实替她高兴。

九奶奶微微的笑了笑,与她敷衍客套一番,便亲自吩咐下人将她们送回客栈休息。谁知,她们二人前脚刚走,徐安后脚就凑上前来,压低声音道:“老夫人,这胡家小娘子的身上有蹊跷啊!”

九奶奶闻言,侧脸望向他,表情有些奇怪,但还是顺着他的话,问道:“徐安,此话怎讲?”

徐安没绕弯子,直接说道:“老夫人方才没有注意到那小娘子身上的玉牌,那可不是一件寻常之物啊!”

九奶奶很少见他如此紧张兮兮的模样,不禁也跟着上了心,忙摆手示意其他人退下,重新坐回到椅子上,沉声道:“徐安,有什么事你照实说就是,别这么一问一句的,搅得我这心里乱糟糟的,不安稳。”

徐安定了定心神,继续道:“老奴曾经见过与那小娘子身上一模一样的玉牌。而且,还是系在亲家老爷宋大人的身上。”

九奶奶闻言,心中一惊,有些张口结舌道:“你说宋大人,亲家老爷他。。也有。”

徐安满脸认真,又回头飞快扫了下四周,低低的说道:“老奴不会记错的。那日姑爷亲自见我,恰好宋大人也在屋中,老奴当时便留意到了此物。”

九奶奶想了想,道:“或许,你只是看着眼熟,记错了吧。”想她一个生在小镇的丫头,怎么可能和当朝重臣拥有相同的物件。

徐安严肃道:“老奴敢用性命担保,绝对不会记错。”

九奶奶听了这话,一时犯了难,犹豫片刻才道:“此事重大,万一真是和亲家老爷有联系,咱们可就算是怠慢人家了。徐安你连夜进京,亲自去宋府请莺儿确认一番。至于,那玉牌有何出处和典故,最好也一并查清。切记莫要让无关的人知道!”

徐安应了声是,没敢耽搁,立即下去收拾行李。

九奶奶凝望着微微跳动的蜡芯儿,眉头微微蹙了一下,宋欢颜。。。宋昆,普天之下同姓之人数不胜数,也许只是个巧合,只是个巧合而已。。。。。。

青州距离京城算不上远,快马加鞭不到三日便可到达。只是,徐安毕竟上了些岁数,途中稍稍耽搁了半天。

徐安作为徐家的大总管,亦是徐家半个当家人。每年都要来宋府走动两回。不过,一般都是赶上逢年过节的时候,这回倒是来得有些唐突了。幸好,徐安可以借着宋姑爷高升一事,特来拜会道贺。

徐莺乃是宋府第三房的媳妇,年方二十四,今年正好是她的本命年。徐莺的生母早逝,自幼跟在九奶奶身边长大,也随了老夫人的性子,喜欢摆弄些花花草草。所以,平时她很少在正房闷着,反而是更喜欢呆在花厅里乐个自在。

老嬷嬷引徐安进来跨院,满园姹紫嫣红,芳香浓郁。远远瞧去,只见,四五个面皮白净,穿红戴绿的小丫鬟正站在廊下伺候,举止行动,很是端庄和体面。

那徐莺看上去二十四五岁的年纪,玉人娇面,长眉亦似烟华贴,一双瞳仁剪秋水,明艳之色早已胜过满园锦绣。

徐安躬身上前,清清嗓子道:“老奴拜见三夫人,给三夫人请安了。”

徐莺这才转过眼来,望向徐安,微微一笑道:“安伯,您老来了。”说完,放下手中的剪刀,挥手示意丫鬟们给他看座。

徐安不敢坐下,如今,徐莺的身份大有不同,她已经是朝廷的四品安人了。

徐莺见状,又让他坐下吃茶。她深知祖母的性格脾气,想来这次徐安过来,一定是有事交代。

徐安故意先看了看四周,随后端起茶杯,轻抿了口茶水,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

徐莺心领神会,只留下两个亲信丫鬟伺候左右,其余的人全遣到外院浇花去了。

徐莺的心里一直惦记着老人家,“我祖母的身体可好?”

徐安点点头,回道:“回三夫人的话,老夫人的身子很硬朗,您无须担心。老夫人听说,姑爷补了四品文职的空缺,特命老奴送来贺礼道贺。”

一提起丈夫做官的事,徐莺声音里的笑意更明显了:“这都是承蒙公公和王太师的好交情,我夫君才能官拜四品朝奉郎。说来,年初祖母选得那尊珊瑚宝雕真真是送对了。”宋璟文如今还未到三十岁,如若能把握住机会,未来的前途自是不可限量。

徐安与她叙说一番家事之后,便有意提起宋大人的那块玉牌,询问起它的出处。

徐莺微怔,眼中却闪过一丝锐利:“那玉牌乃是我公公的传家之物。安伯怎会突然对它有了兴趣?”

徐安实话实话道:“不瞒夫人,老夫人近来结识了几位朋友,其中有一位的家眷身上戴着和宋大人完全一模一样的玉牌。”

“哦?”徐莺微微有些吃惊的望着徐安,却很快地缓了脸色,轻声道:“茫茫大千世界,无非物分几类人分几种,也许只是相似而已。”

“老奴敢用性命担保,绝对没有看错,就是一模一样的物件。”

徐莺闻言,深深地看了徐安一眼,还未来得及开口,便听不远处一阵脚步响,又丫鬟进来禀道:“夫人,三爷回来了。”

徐莺连忙抚了抚头上的珠翠首饰,起身相迎,仿若自言自语道:“今儿怎么回来得这么早?”

徐安也跟着站了起来,连连后退两步,与主子间错开些距离,却听徐莺微微侧身,轻声道:“玉牌的事,咱们晚点再说,我会寻个合适的时机问问。”

徐安闻此,机不可见地点了点头。徐莺办事,一向是很让人放心的。

徐莺的夫君宋璟文是宋家中最受宠爱的儿子。其一,是因为他是家中老幺,其二,是因为宋家三兄弟中,就属他的性子最为稳重,遇事不盲从,且有主见,敢作敢当。

徐莺和宋璟文的感情很好,这么多年来,夫妻俩一直都是恩恩爱爱地过日子,很少拌嘴吵架。而宋璟文打从新婚那时起,便就对徐莺温和体贴,亦是从未改变过。这样牢固的感情,源于徐莺的真心付出,温婉得体,也由于宋家的严明家规。在宋家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男人不得纳妾不得休妻。这是老太爷宋昆亲口说过的话,虽没有白纸黑字地写下来,却是宋家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家规。

宋璟文生得挺拔俊朗,穿上气派华贵的官服,整个人不禁散发出一种世家子弟独有的优越气质。只是,他的自信来得恰当好处,低调从容,并不会让旁人觉得不舒服。

徐莺忙携着下人们上前行礼,施施然道:“给三爷请安。”

PS:求收藏~~如果大家觉得看着还行,就请动动手指,收藏了吧~~~

第五十三章 徐莺(上)

徐莺福了一礼,宋璟文见状,微微一笑,向她伸出了一只手来。“夫人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徐安恭敬端正地跪在他们身后,不敢抬头,只盯着眼前那双簇新的官靴子。

徐莺虚扶着丈夫的手站起身子,宋璟文反握住她的手,夫妻两人顺势轻轻地偎在一块儿。宋璟文就近偏头看向娇妻,只闻见一股清清淡淡的芬芳香气,使得自己绷了大半天的心神轻松了下来,于是,他突然冒出来一句问:“夫人,今儿擦得是什么香?”

此时,这么多人在旁候着,还有娘家的下人也在。徐莺闻言,感觉自己脸上有些发烧,忙用另一只手轻推了一下宋璟文,谁知,人没有推下去,两手却全被人家给握在手里了。

徐莺更加不好意思起来,娇嗔地看了一眼宋璟文,而宋璟文只是温柔一笑却不说话。

“三爷,妾身哪有擦什么香?只是今儿早起的时候,抹了一点桃花粉而已。”

也是,她的底子好,年纪又轻,所以,平时的妆容只求清淡自然,从不浓艳。宋璟文闻言,还是温温地笑着,微微侧过身子,不着痕迹地将她拢在怀间,压低声音道:“哦?我闻着可不想是桃花粉的味儿。”说完,便故意往她的脖颈处嗅了嗅。

徐莺被他缠不过,连忙岔开话题道:“三爷,我祖母得知您高升,特意派安伯送来了贺礼。”

宋璟文听罢,这才觉察到了花厅里多了一个人,此时端正地跪在自己身后。他的神色未变,只是缓缓松开了妻子的手,细细打量着数月不见的徐安,含笑点点头,跟着示意大家全都进屋里去坐下说话。一行人等进了内堂,徐安连忙上前叩头请安,宋璟文回了他淡淡的一笑,顺便还给了十两银子的赏钱。

徐安很有规矩,待将所有贺礼呈上之后,便先行起身告辞。有大小姐的在,玉牌的事早晚都会有结果的。

待外人走后,徐莺身边的一个大丫鬟上前,恭敬道:“三爷,奴婢服侍您更衣吧。”

宋璟文摆摆手道:“衣服就不换了。”说完,他携过妻子的手,温和道:“咱们先过去给父亲母亲请安吧。顺道把这些贺礼一并送去,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徐莺见他想得如此周到,笑盈盈地点点头。“是,我这就让嬷嬷将卿哥儿和兰姐儿带来。”徐莺育有两子一女,其中老大名叫宋子卿,老二名叫宋芷兰,老幺名叫宋子衿,刚满两岁。因为深得老太太的喜爱,所以,这段时间一直都搁在正房那处养着。

宋子卿今年六岁,宋芷兰今年四岁,都是正值爱玩爱闹的时候,性子活泼得很。这会,一听爹爹回来了,俩孩子手牵着手地跑进屋来,行礼叩头道:“孩儿给父亲请安!孩儿给母亲请安!”

宋璟文从不自居“严父”,对待孩子们皆是温和亲切,完全不似父亲和哥哥他们,整天板着一副面孔做人做事,使得家里总是少了几分其乐融融的气氛。这会,见了孩子们,他脸上的笑容更浓了几分,将他们招至身边来说话。

宋芷兰乖巧地掏出绣花手帕给他擦擦额头鬓角,又点了点他鼻尖的油光,方才娇声道:“父亲大人辛苦了,兰儿给您奉茶吃。”说完,伸出小手就要去端桌上的青瓷茶碗。

宋璟文怕她不小心烫着了手,忙将她抱在自己腿上坐好,亲了亲女儿娇嫩的脸颊。“我的好闺女!这么心疼爹爹!”

宋芷兰被他亲得直痒痒,扭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呵呵笑,小脸蛋变得红扑扑地。

徐莺在旁,轻手轻脚地给儿子整理衣带,待见他们父女这般嘻嘻哈哈的,也跟着弯了眉眼道:“三爷,兰儿的咳嗽才刚好几天,您别逗她了。”

宋璟文闻言,连忙不再闹她了,抱着她起身道:“走,跟爹爹去爷爷奶奶那儿请安去。”

宋子卿见他只抱着妹妹,稍稍有些不高兴,酸溜溜地说:“父亲偏心,只抱妹妹,不抱我。”

徐莺听了这话,忙抚了抚他的小脑瓜,柔声道:“卿儿是大孩子了,哪能还让爹爹抱着走。再说,爹爹辛苦一天了,你们可要懂事些,不能总由着自己的性子闹。”说完,她又伸手从丈夫手里接过女儿,将她安安稳稳地放在地上。“兰儿也听话,自己下地走。”

宋芷兰嘟起小嘴道:“兰儿要爹爹抱。”说完,揪住宋璟文的衣角,脚下一动也不动。

宋璟文闻言,望望妻子道:“我不累,就这两个小不点儿,我还抱得动。”

徐莺略显娇嗔地看了他一眼,“三爷还是让孩子们自己走吧。免得再让大房二房看了笑话不说,还得连累您受老太爷的责怪。”

宋璟文听了这话,明白妻子是一番好意提醒,可心头却突然觉得堵得慌,冷笑一声,道:“哥哥嫂嫂们三天两头的就要挑我的不是,说来说去,不过是因为我顶了这份官缺。。。。”

他的话还未说完,徐莺便用帕子轻掩住了他的口,定定地看着他道:“三爷,瞧您怎么又说这样的气话儿?也不怕让孩子们听了笑话。”

宋子卿已经到了懂事的年纪,对于父母间的交谈,隐隐地也能听出些门道来。不过,大人们之间的是非,对他而言,很是无趣,没过多一会儿就会忘到脑后去了。

宋璟文也知自己有些失态了,稍微缓缓心绪,方才携着妻眷前往正房。

***

正房。

宋昆也是刚刚归府,沈氏早已命人摆了几样细茶果来伴他享用。不过,宋昆却是毫无兴致,板着张脸,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宋昆天生少白头,如今还未到六十岁,头发就已经全白了。所以,看起来比同龄的人要年长一些,尤其是面无表情的时候,更显得苍老。

沈氏觉察到气氛不妙,忙将小孙儿放到软榻上交给嬷嬷照看,亲自给他斟了杯茶道:“老爷,您不说要与刘大人饮茶吗?怎么早就回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