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嫌妻当家-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老父老母每次捧着他拿回去的月钱傻乐的时候,岳冬至的心里就高光得很。
而石根心里更是高兴。
他家里一大家子都是外地逃荒到下河村落脚的,村里也没有宅基地给他们盖房子,现在住的房子也不好,下雨还漏,冬天刮风又冷。
家里穷,妻子生了孩子之后,落了病也一直没能好好看大夫,孩子也养得黄瘦黄瘦的,也不知道哪天就风刮了去。回回见了都心酸得想落泪。
现如今可好了,有了一两银子的月钱,一大家子都够用了。
原来一大家子一年也花不了二三两银。再加上家里挖树桩卖得的钱,家里日子已是好过多了。再攒一攒,明年没准都能起两间厢房了。家里也能住得宽敞一些。
再说主家如今让他们做衣架衣夹还要给钱,那两样东西做出来容易得很,那衣夹子他一天就能做好几百个。
想来每天也能有几十文钱拿的,又能给家里多些贴补了。
石根心里高兴得很,脚下不停,回了一趟家,跟家里人这般一说,包袱都不需他动手,就被家人打包好了,又急急撵了他出来,说是让他这些时日就在作坊住了,不必回家了。
不回就不回,他正高兴呢。
那作坊有吃有喝,还有水井,洗浴方便,如厕方便,样样方便,无一处不妥当。正得他意。
当天石根和岳冬至就一起搬到作坊住下了……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五章 薄利多销
次日一早,岳冬至和石根赶制了百来个衣架,几百个衣夹出来。
乔明瑾瞧着,很是高兴。
很快就拧好了一封信,并画了几张图纸连信带物一大早便让云锦送往城里的姚记去了。
云锦才回来没两天,他倒经常帮乔明瑾往城里送东西或是捎口信。这次又让他拿着那新鲜出炉的衣架、衣夹子让他送到姚记代卖。
他虽好奇自家表妹跟姚记的关系,但并没多嘴去问,也没多疑些什么。
只以为是这衣架利太薄,不方便寄放到周家的大铺子去卖罢了。
云锦到了城里,先寻了姚记,递上了书信,并把马车上的衣架及衣夹卸下,就到城里各处采买去了。一会他还要去绿柳山庄给明珏和明珩送些过冬的衣物。
那些衣物都是乔明瑾亲手给两个兄弟做的。
冬日了,乔明瑾心疼他们,叮嘱他们好生用功,路上湿滑,无事不必频繁归家。
恐他们想家,便隔三差五做些吃食,并做些衣物让云锦送给两个弟弟。
虽不常见面,但却是常常联系的。
且不说云锦在城里如何各处采买,只说姚记里的姚家父子。
今日云锦送东西到姚记的时候,姚平刚好也在。
他前两日刚走了一趟附近村庄,卖了一个来回,今日刚好歇息在家。也闲不住,一大清早便到自家铺子里查货,并准备补货了。
得了乔明瑾让送来的东西,又看了书信图纸,很是惊喜。
当下就从后院寻了一件旧衣试了。
他家这个铺子并不大,也没什么后院,不过是隔了一处里间做为仓库存货之所罢了。
凭他们家如今的家财还赁不起太大的铺面。若不是当初乔明瑾入股的那一百两银,别说大铺子,就是现今这间小铺面也是置不起来的。
如今姚家父子四人,加上姚母及姚平的两个嫂子,无一不在卖货。
姚父年纪大了,如今便让他看铺子,姚富、姚贵、姚平三兄弟则是还驾着马车到邻近村子当个货郎。
而姚母则带着两个媳妇上门到城中人家中卖些胭脂水粉,针线头花话本之类。他最小的妹妹姚安便在家里操持。
如今姚家兄弟几个即便有了自家的铺子,也还在外卖货。一是能帮着多个渠道多卖些货,二来也是为了从乡间廉价收些乡里自产的货物,运到城里再赚个差价。
三兄弟得了乔明瑾的点拨,乡间只要是能换钱的东西都收。
鸡蛋、稻米、杂粮、干菜、山货、毛皮、野物、针线活、或是不要的旧家具、旧书、旧衣等等,只要能换钱的都收。
有时候他们收上来的东西并没付钱,很多庄户人家都愿意以物换物。
比如自家不用的旧家俱等物,就跟他们换些衣料针线等物。
又比如这个村子收的鸡蛋山货等物,运到下个村子,又被人拿别的东西换了去。
来来回回,得了不少差价。做的可不只一回生意。
还比如他们从城里按斤按批收上来的旧书,略做一番归整,运到乡下又以低廉的价格卖给那些舍不得买新书的人家。
乡下若是有那落魄的买不起笔墨的秀才,又拿新书,并供了笔墨让他们抄书。
抄一本书得个一、二十文,一本书抄个二三十本,然后收上来,再运到别的村子卖给买不起书的人家。一本书卖个四五十文,也多的是人买。
比在书肆花半两或是几钱银买一本书便宜多多了。
三兄弟每回走一次货,做的可不止一回生意。
已经不再是他们之前挑着两个箩筐走街贩货的货郎时代了。经过乔明瑾的点拨,到如今,他们已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货郎了。
如今姚记的生意做得蒸蒸日上,红火异常,让人羡慕。
前段日子刚趁着袖套火了一把,如今又有新的物事了。
姚平是个脑子活泛的,得了乔明瑾的书信,喜不自禁。
当下就把衣架衣夹挂了衣物放在店里展示了。
一个衣架卖三文,一个衣夹一文,也就一个肉包菜包的价格。除了人工,这已极为薄利了。
姚平站在自家铺子里看了一会,从最开始只是有人好奇,再到后来挤着抢着来买。
他在一旁看得眉眼弯弯。
早上刚得的那百来个衣架和几百个衣夹子不消一个时辰,就几乎销售一空。
姚平跟老父商量了一番,便匆匆出了店铺寻云锦去了。
等到云锦采买好东西,又去了绿柳山庄,两人便一道回了下河村……
下河村里,乔明瑾吃过午饭,和明琦哄着两个小东西睡着之后,便又去了作坊。
那衣架衣夹子定是不愁销的。
这东西虽看着易做,但不说城里的大户人家,就是中小门户人家,也是不会自己动手去做这个东西的。
就算别的铺子要模仿,只要他们不是木匠铺,请了人做总要付工钱的,也定不比乔明瑾占优势。
只要薄利,就一定能多销。
如今她要做的就是在别人反映过来之前,趁势多做一些出来。
哪怕城里的铺子销不完,姚平三兄弟运到各村各镇也是能卖掉一批的,哪怕留着送人,或是给娘家送上一批,也是不会有剩的。
有了乔明瑾和秀姐、何氏、马氏四人的帮忙,那衣架和衣夹子做得更是快。
石根和岳冬至二人只是做坯,她们四人则是在一旁组装、磨平,动作快了不少。
等到云锦带着姚平回来的时候,六人又是做了百来个衣架出来了。
乔明瑾看到姚平很是惊讶:“你怎么来了?”
难道是她信中讲得不够清楚?
“乔姐。”
姚平兴奋地和乔明瑾打着招呼。
秀姐和马氏等人都认得这是经常来他们村里的姚货郎。也很是奇怪地看着他。
不明白他怎么找乔明瑾来了。
乔明瑾对着屋里的几人说道:“姚小哥家里已是在城里开了一间杂货铺,咱这衣架我就是打算放到他们铺子里卖的。”
众人了悟。
秀姐便打趣起姚平来:“好啊,小货郎,都开起铺子了?这又是买马车又是开铺子的,看来钱没少挣啊。也不知在我们下河村都卷了多少银钱走了。”
姚平从会走路记事开始就跟着他爹和两个哥哥挑担卖货了,那口才是滑溜得很,哪里就让这几个人说堵了?
笑嘻嘻说道:“可不是嘛,若没有几位姐姐的关照,哪里有我们家的铺子开。几位姐姐可谓是我们姚家的衣食父母呐。”
还有模有样地朝秀姐几个人打揖。
秀姐和何氏等人见之哈哈大笑:“怎么说的?我们都成了你的衣食父母了?哈哈,到下回看你还敢不敢收父母的钱了。”
姚平又笑着说道:“我哪里敢收几位姐姐的钱?无非就是不舍得几位姐姐大老远跑去城里,又是辛苦又是费钱的,哪回不是左手买来,右手卖于各位姐姐的?只不过舍不得我家那匹老马陪着我吃苦,为它赚一些草料钱罢了。”
秀姐等人又是哈哈大笑:“敢情你辛苦一场就是为你家那老马赚草料的?”
姚平也笑道:“那是。我家那匹老马就跟我娘子一样,我哪里舍得让他没有精料吃?”
秀姐等人又哈哈大笑了起来。
乔明瑾在旁边看他们相互打趣,等他们间歇,便把人领到作坊的一间待客的小厅说起话来。
姚平坐下后,便把今早上衣架试卖的情况说了一遍。
说道:“乔姐,我跟我爹商量了,上次的袖套你不愿收我们的钱,这次的衣架衣夹一定要收钱了。不然我们受之有愧。”
乔明瑾便说道:“我有股子在你们那,每月我也有花红分,倒不用再给我另算钱的。”
姚平便急着说道:“不不不。上回乔姐不过是提供了袖套的样品,衣料和人工都是我娘带着两个嫂子和妹子做的,乔姐不收钱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可是如今这衣架是乔姐这边请人做的,再不收钱,我们真不好收了。来时,我爹就叮嘱我了,说是一定要跟乔姐商谈如何分利的事。”
乔明瑾看了他一眼,看出他并不是在说客套的话。
但这东西,她定的价格低,就是卖得多,恐怕也分不到多少钱。她本就是打算做个人情,以之来引杂货铺的生意的。
不过,石根和岳冬至是要付辛苦钱的。
想了想便说道:“这东西薄利,我本也是打算借这个东西引更多人来关照姚记生意的。分利的事就不必了。还是把杂货铺的生意长久做下去才是正经。不过这衣架,你方才也看到了,我是请了作坊的人做的。以后若是要得多,可能还会请人帮活。所以我跟他们说好了,做五个衣架、十个衣夹子就给一文钱。即便他们做得慢,一天也能有十几二十文的贴补。这笔钱倒要你从得利里面支给他们。”
姚平便站起来说道:“这是应当的。哪能让乔姐你来付这笔钱?除了这个之外,我和我爹决定卖得的钱一家一半。乔姐这里每次送多少过去,我们都记下数来。”
“真不用了,也不是多少银钱的事。”
姚平急道:“这里的利虽薄,但是家家都是用得到的。量也不会少了。我们不能占乔姐这个便宜。乔姐若是不答应,我和我爹便不好受之了。”
乔明瑾看他说得真诚,又推脱不掉,便说道:“那行,你们在外卖得辛苦,这工钱就由我来付吧。”
姚平推辞了一番,也就应了下来。
二人又商量了一番,乔明瑾说是隔一天给他送一批货,这两天,先让他们往各个村子试着卖卖看……
二人又聊了一个时辰,因着姚平还要赶路,便由云锦骑着马把他送走了……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 冬闲
自乔明瑾得了云锦从城里带回的消息,说是衣架大卖之后,她便想着趁别人反映过来之前赶制一大批出来。
便又让秀姐找了村里几个懂木匠活的人来帮忙。
连着赶了几天,制出上千个衣架和几千个衣夹子出来。
陆续运往姚记。
大部份放在铺子里卖,一小部分让姚家几兄弟运到各村各集去卖。
回馈说是卖得极好,回回卖空。
虽然价格低,也不过是一个菜包一个肉包的价钱,但石根、岳冬至及后请来帮活的几个人,每人每天也有二三十文的贴补。
在这闲着猫冬的季节,大家心里极为高兴。
乔明瑾知道这东西跟一捶子买卖也差不了多少。
前期大卖之后必有一个回落期。这东西也不是那种易耗损之物,每个月估计也就能卖个几百支,那利她也不好意思再分的。
只不过用这东西引着城里人多往姚记走动罢了。再者也是有机会给石根、岳冬至一个贴补。
不过仅就这几天功夫,已是很多人来问是否需要再请人了。
每日二三十文看着不多,不过对于庄户人家多少也是个贴补了。
集上辛苦挑来一担柴卖的,也不过能卖个十来文钱。初初时她捡了一天的柴,卖上一牛车也不过能得个五十文。
还得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赶路。
只不过,着实请不了这么多人。乔明瑾便让秀姐好生回了村里众乡亲。
而如今村里的林子里也挖不到什么好的木桩子了。再者冬日实在太冷,一锄头下去,震得手脚直发麻。更多人都选择了猫冬。
再者因着作坊这段时间从各处收的木桩子太多,加上冬日干燥不易,那作坊里已是堆满了木桩子,都往上摞了。
而要创作一个好的根雕作品出来,没有个把月时间绝计是出不来的。甚至大型的根雕作品,往细里作的,还得两三个月才能得。
所以收木桩子的动作也就放缓了。
于是冬日猫闲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经常有人来问。可有什么活计做的?
乔明瑾想帮衬一把,但她也没什么好的途径,只得一一劝回。
她倒是想给作坊再请几位熟手的木匠师傅回来。
那根雕作品出得慢,堆在作坊未处理的木桩子着实太多,回回瞧了她都愁得慌。
只是村里的木匠会做的也都是粗浅的木工活罢了,也就是给家里钉个椅子做个木盆什么的。作坊的细活只怕他们是做不来的。
所以趁着年前这段冬闲时间。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往城里领闲工去了。
哪怕再是贫困的家里,也想着年里桌上能有一盆肉菜的。大多数人都相信,连年时都不见油腥的,来年只怕也不会有什么油腥出现的。
所以大多数人还是想来年有个好的愿景的。供桌上总不至于太寒酸了。
所以无一不想着年里的饭桌上能好看一些。
过个肥年几乎是所有人的希望。
年关刚近,天气渐冷,已是下过几场雪了。家里的炭盆也整日不断火星。
随着年关将近。乔明瑾倒是渐渐闲了下来。
家里如今吃得好,孩子们也穿得暖。买得起笔墨,写得起大字,乔明瑾每日在琬儿和明琦做完功课后,也都不拘着她们,任她们在雪里疯玩。
如今家里也不再是吃着咸菜就米汤或是地瓜稀饭了,琬儿都舍得用红菜绿菜鸡蛋之类的来装点雪人了。
何氏哇哇叫了两回,也就随她们去了。
如今的日子是她不敢想的。
她家里穷。嫁到云家,能吃上饱饭。公婆又是个好的,家里种些菜,婆婆经常挑到城里或是集上卖,家里一个月两个月偶尔也能见一回油腥。
她以为那就是好日子了。
已是比很多人家强多了。起码不会像丈夫大姑家一样,累月都见不上一次油腥。
但现在呢?
天天都吃上油腥不说,还都是大肉。那肉还往饱了吃。而丈夫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整个人气质也都不一样了,回回看得她眼热心跳。
丈夫的荷包也鼓了不少,偶尔从城里回来,也会给她们娘俩买上一两件礼物,或是布料或是银簪。
儿子的小脸越发红润有光泽,有新衣新鞋穿不说,冬日里还穿上大毛衣裳了!
而她的私房钱也越存越厚了。
这样的日子何氏以前想都没敢想。
想必再过一两年,她也能爽气地送儿子进学了。以前哪敢想这个?
何氏对丈夫这个表妹着实是佩服得紧。
原本一家人还犯愁她和离以后的日子。一个女子嫁过人了,孩子也生了,这闹和离,还能找到更好的人家吗?
不是歪瓜裂枣就是年老鳏夫有儿有女。
家里孩子爷奶、太爷奶无不是相对叹气犯愁。
可没曾想,这才一年不到,她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被她祖母教成大家闺秀的弱女子愣是一个人把家撑起来了。
还红火得让人羡慕眼红。
夜里温存过后,夫妻闲话,丈夫每每说到这个表妹,就总是说从小就看出这个表妹是个不凡的,跟着表妹有肉吃。
她偶尔会打趣丈夫,是不是娶不到这样不凡的表妹心生有悔?
每每都被丈夫狠心搓磨一通。
她何氏冬梅嫁到云家是她之幸。
如今再看到她唯一的儿子小云峦兴高彩烈地从厨房拿鸡蛋去给雪人当眼睛,她也不再说什么了。
每次都只跟瑾娘开心地看着。
只要孩子们高兴就好。
而乔明瑾闲下来之后,偶尔也会打发云锦带着明琦回去云家村住上几天。娘家冬日也是要腌一些干菜及做一些腊肉的,总有一些活计要忙。
那小妮子自从学了骑马之后,偶尔云锦忙的时候,也会自己骑着马,半生不熟地跑回云家村去。
早上拿着布料尺头回去,傍晚又再骑着马拿着蓝氏和明瑜给她们娘几个一早做好的衣裳过来。或是带些乔明瑾素日要吃的吃食。
琬儿和云峦见了,也闹着要骑马,闹着也要回云家村。
乔明瑾是万万不敢让明琦带两个孩子回去的。
那丫头一个人骑着马回去,她都提心吊胆的。莫说再带个小娃了。
不过偶尔云锦驾马车回去的时候,也会让他带两个小东西回去。
不说乔家念着琬儿这个小东西,就说云大舅和云大舅母也就云峦这一个孙辈,自也是想念的。
两个小东西倒是没体会到什么是颠簸,只要能坐上马车就乐得又是蹦又是跳的,哪怕回回从云家村回来都是一路睡回来的。也要在每次云锦回云家村的时候闹着要跟了去。
近日来,云锦也总会带回乔母她们跟她汇报的地产田产情况。
乔明瑾托娘家人买的良田如今都让娘家和外祖家种着。
外祖家和自己的娘家无论何时总也不会短了她们母女的吃食,得了多少粮,卖了多少钱都必是要跟她说个一清二楚的。总比佃给别人要强些。
而那一百亩的荒地,如今也已是全部开出来了。
乔母让人种上了一些玉米杂粮之类,还种了一些肥田的豆类。想必如此种上一两年。地里养一养,也能有些肥力了。再过个几年,也必也是能当次等中等良田用的。
而那处山包,听云锦说,家里除了按乔明瑾说的,买了鸡兔放养之外,还零星种了一些水果和茶树。
因买那处山包时,已是过了种树的最佳时节。好些水果苗,都没能种上。如今也只不过是平了平。去了一些杂草矮树,准备来年多种一些果树,或是看看还有没有茶树苗再多种一些的。
那山包面积挺大,山上山上总共有七百多亩,原本山上也有一些比较大的树和一大片竹林。
平地的时候,也卖了一些树和一些竹子,也得了百十两银。而近日又收了一些冬笋、木耳、山珍等物,蓝氏也收拾了让云锦给带了来。
家里带来的冬笋还挺多的,足有两大箩筐。还都是剥了壳了。
乔明瑾分了一些给秀姐、马氏及一些平日往来较亲近的人家。石根和岳冬至家里也分得了一些。
那两家倒是客气,还回了一些自家做的干菜。而其它几家也各回了一些自家的菜蔬鸡蛋之类。
乔明瑾看着还剩了好些,便叫来何氏,又是切又是晒又是腌的,制了好几坛子酸笋和干笋出来。
味道还很不错。
又让云锦送往乔家和云家不少。
还连同从周宴卿那里要的几个药膳方子一起送到了乔家。
如今乔家也今非夕比。
有了乔明瑾的帮衬,及明珏的束脩银子,家里正经好过了起来。
家里有了银钱,也舍得买一些好吃食给乔父进补了,倒是慢慢把乔父早前夸空的身子逐渐补了回来。
再加上乔父如今教着村里十几个蒙童,又得了村里人的敬重,脸上也渐有了笑意,日子好过了,整个人也轻松了起来。
如今倒是经常帮着乔明瑾料理她的那些田产和地产,偶尔出些主意或是到那处山上看着成群的鸡兔乱跑,惬意不少。
娘家日子好过了,明珏和明瑜的婚事也有人来求了。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七章 亲事
明珏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束修在云家村并不是什么秘密。
按说一个秀才,就算被人请做西席,也就五两银子左右的行情。可明珏一个月却拿了十两,不由不让人多想一些。
要不是乔家这大小子是个有真才实学的,就是这孩子得主家特别看重。
如此一来,盯着明珏的人自然更多了。
其实乔明瑾知道,自家弟弟确是有真才实学的。
那孩子从小就刻苦,小时也念过几年学,得知家里条件不够,中了秀才之后,也就没再继续进学了。
多是在家里自学。
在家里很是珍惜每一个看书的机会。
鸡叫头遍必是已起身读书的。夜里舍不得点烛火,不说凿壁偷光,也是要抓住每一个能看书的机会的。
当然也没有什么光给他偷,不过到厨房烧水的活计他没少干。
那刘员外愿意十两银子聘请他上门,还愿意让明珩也跟着一起去读书,也是因为他刘家小儿的确太过顽劣,不喜读书不说,还气走好几位先生的缘故。
乔家媒婆来来往往。
本来一个穷酸秀才并没得到太多人的认可,之前乔家条件不好,又没几亩田,家里子女又多,不说还有一个幼儿,就是两个姑娘还得打点不少嫁妆出去。
可现在一个月这乔家大儿能挣回十两银!别说养妻儿了,就是养岳家一家也都能养了。
于是左右邻近的村子。再远些松山集上都有人遣媒婆来说合。
蓝氏对前来给明珏说亲的人,一概拒了。
只说明珏还要备考,不好分了心,待考过再说亲。
如果说乔明瑾自小由蓝氏抱去教养,与她同吃同睡,是当宗妇来教养的,那明珏则当是乔家未来家主来养的。
一个长孙女,一个长孙,在祖母蓝氏眼里,都是重之又重的。
现在家里状况日渐转好。明珏有更好前程的情况下。自然是不愿随便给这个长孙随便凑合一门亲事的。
要说明珏的年岁,在乡下都有人抱了娃了。
可在蓝氏眼里,将将满十八岁的长孙着实算不上大。哪怕再等两年,明珏就算秋闱中不了。也才二十岁。那时还有个秀人的身份。也不怕说不上亲。
蓝氏很痛快地拒了前来给明珏说亲的四方媒人。
不屑的有之,锲而不舍的自然也有之。
不过,蓝氏是个主意很正的人。哪怕再亲近的人家来说明珏的亲事,她都没有松口。
但明瑜的亲事,就顺利得多了。
倒不是说蓝氏没有重视明瑜,只不过如今明瑜已满十六足岁了,十六岁还没说上亲的女子,在乡下会被各种人说各种歪话。
即便蓝氏想等到明珏两年后秋闱,等家里再上一个层次,好给明瑜挑上一门更好的亲事,但明瑜两年后都十八岁了,如何能等?
再说若是明珏两年后不中呢?岂不更难堪?
来给明瑜求亲的人着实不少,让蓝氏好生挑拣了一番。
蓝氏和乔母半点没松了心。只要上门求娶的都一一接待了,又再捎了人一一去了解……
进了腊月,云锦从云家村回来,说蓝氏已是择了三家人家在手。也顺道来问一问乔明瑾的意思。
三家人家,一个是邻近村子的一户姓谢的殷实人家。
那家里有近百亩上好的水田,家中也简单,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娶了妻,生了儿了。说亲的小儿今年十八岁,早年也读过几年书,考过两次秀才,皆不中,后来就歇了心思。
后又得了父母给的银子,在松山集上开了一间小的门面,卖些杂货。
那家里简单,说等小儿成亲后就给两个儿子分家,老人跟着大儿住在乡下,田产大儿得六成,小儿得四成,那间门面铺子就分给小儿,娶了亲就住集上了。
另一家是乔母的妹子云妮说合的。
乔明瑾的小姨云妮嫁得不远,就在云家村隔壁村子,生了两儿一女。
家里比原来的乔家略好些。
小姨丈韦柏家里没几亩地,他们那村子四周都是石头山,韦柏平时就帮人敲些石头卖,磨些石板或是刻些墓碑,雕些石像什么的,也能挣来些银子。
他家大儿韦金虎,跟着父亲在山里敲石头挣两个钱。还有一个儿子韦银豹十六岁,偶尔也跟着父兄两个学些东西。最小的女儿韦红狸才十四岁,帮着云妮在家操持。
云妮说的这户人家是他们村的一个秀才。十九岁,也姓韦。
他们村都是石头山啊岭的,也没什么田地,这户秀才家里也不甚好过,但好在其外祖家还有些钱财,从小便供他读书。这韦秀才读书是个争气的,两年前就中了秀才了。
云妮得知明瑜在说亲后,就跟乔母说了这一户人家,说是跟她的关系也极好。
乔母自从出了乔明瑾闹和离的事后,就心有戚戚了,觉得女儿就是嫁得远了娘家才照应不上。
如今看跟自家妹子是一个村的,将来也能得妹子照应些,又是个读书人家,乔母挺看中这韦姓秀才的。
而另一家是云大舅小儿云沐私塾里一位先生的女儿。
这云沐是云锦的亲弟,十五岁,云大舅家里还过得去,云大舅母又种了很多菜,靠着卖菜倒供了云沐到松山集上读了个私塾,旬休才回家一趟。
前几日是云大舅和大舅母看天气冷了,给小儿拿衣物到私塾,正好打听到云沐有一个先生正为他家儿子说亲。
这一说合,两家便起了相看的意思。
那先生姓张,只得了一个儿子。也是早早就中了秀才了,如今正在青川县的书院里就读。
那张先生得知姑娘的兄长也是小小年纪就中的秀才,而且姑娘的父亲也是个秀才,正儿八经的耕读人家。
又听说明瑜在家里里外外操持,不管是厨房的活计还是针线上,都是极好的,就很是有意,起了相看的意思……
如今别的人家蓝氏都拒了,只说要看看这三家人家。
正好云锦回村,就说了给云锦听,正好让云锦给乔明瑾也说一说。
正值晚饭后,乔明瑾打发明琬和云峦自去玩后,便和云锦和何氏在厢房里烧着炭盆说闲话。
说起明瑜的这三个要相看的人家来。
何氏倒是跟乔母一样的心思。
盘着腿在榻上坐了,说道:“我还是中意三姑村里的那个韦秀才。不说他也是个读书人,就说有三姑在一旁看着,那家里就不敢对明瑜怎样。明瑜性子有些柔和,若是遇上个刁钻的婆母,她可不会像瑾娘这般有魄力出来单过。”
云锦瞪了何氏一眼,又扭头看向乔明瑾,发现她并没在意。
便说道:“我倒是中意邻村那个姓谢的人家。这秀才不秀才的,谁知道以后怎样?有多少人到头来一辈子都只是个秀才。那秀才捧着一本书什么活都不做,只知道等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扫把倒了都不会扶一下。不懂半个经济,将来难道让明瑜一个人在地里劳作?”
顿了顿又道:“那谢姓的小子,家里有近百亩水田,分了四成还有好几十亩,父母又跟老大,他在集上还有个小门面,又是个懂经济的,还怕将来明瑜吃不上饭?什么秀才不秀才,那都是虚的,这年头还是填饱肚子才要紧。”
乔明瑾对云锦的话还是赞成的。
少年读书读得好,不代表以后也能一路绿灯。
就算中了举人,没银钱通关,也难得有什么前途。再说世事变迁,秀才到举人到进士,要有诸多银钱铺路,那上路赶考的路费就不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