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尤贵妇的五亿法郎-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这家报纸对大夫的事业是全力支持的,它的报道是不可不信的,必须立即采取对应措施。最初的一阵惊愕过去之后,萨拉赞大夫镇静下来,他对他的朋友们说:

“先生们,你们是公民委员会的委员,你们同我一样有责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拯救这座城市。我们首先应该怎么做?”

“有调解的可能吗?”伦茨先生问,“能不能体面地避免战争?”

“这不可能,”奥克塔夫说道,“很明显,舒尔茨先生是不惜任何代价要进行战争。他恨得我们要死,不会同意和解的!”

“好!”大夫大声说,“我们将想办法来对付他。亨登上校,您认为有办法对付斯塔尔斯达德的大炮吗?”

“任何人为的力量都是能被另一种人为的力量有效地击败的,”亨登上校回答说,“但是,绝不要去想用舒尔茨先生用来打击我们的同样的手段来进行自卫。要制造能与他的武器抗衡的武器,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我也不知道我们是否能够制造得出来,因为我们缺乏专门工厂。因此,我们只有一个得救的机会,就是阻止敌人靠近我们,使他们包围不了我们。”

“我立即召开公民委员会,”萨拉赞大夫说。

大夫领着客人们来到他的书房。

这是一个陈设简单的房间,三面墙都立著书架,装满了书籍,而另一面,在几幅绘画和一些艺术品下面,有一排编了号的喇叭筒,类似老式助听器。

“多亏有了电话,”他说道,“我们这才能够各人呆在自己家里在法兰西城召开会议。”

大夫按了一下铃,立刻把开会通知传达到所有委员的家里。不到三分钟,各条线路陆续传来“到!”的声音,说明会议开始了。

萨拉赞大夫走到他的话筒前,摇了一下铃说:

“现在开会了……请我尊贵的朋友亨登上校讲话,他将向公民委员会通报一件最严重的事情。”

上校也走到话筒前,把《纽约先驱报》上的那篇文章念了一遍之后,他要求立即做好初步准备。

他刚一说完,6号机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

“如果上校打算用来阻止敌人袭来的办法未能奏效的话,那您还认为能顶得住吗?”

亨登上校做了肯定的答复。这一问一答如同此前的讲话一样,都同时传达到每一位看不见的委员那里。

7号机问上校,据他估计,法兰西城人民有多少时间可以进行准备。

上校对此无法估计,但他说,必须按照半个月内就会受到袭击那样来加紧准备。

2号机问:“您认为,必须等着受袭击好呢,还是先发制人的好?”

“应该竭尽全力地先发制人,”上校回答,“要是敌人从海上登陆,我们就用鱼雷击沉舒尔茨先生的舰只。”

根据上校的这一建议,萨拉赞大夫提出召集最优秀的化学家以及最有经验的炮兵军官开会,要他们仔细研究亨登上校交给他们的计划方案。

1号机问道:

“立刻开始准备防御工作需要多少钱?”

“必须准备一千五百万到两百万美元。”

4号机问:“我提议立即召开全体公民大会。”

萨拉赞大夫说:“我提议对这个建议进行表决。”

每一部电话机都传来了两下铃声,表示这一议案被一致通过。

现在是八点半钟了。公民委员会开了还不到十八分钟,并且没有打扰任何人。

公民大会是同样简单,几乎也是同样迅速地召开的。萨拉赞大夫刚把委员会的投票结果仍旧是用电话通知了市政厅,竖在全城二百八十个十字路口的柱子顶端的电钟便立刻齐声响起。这些立柱顶端都有一个发光盘,电动的指针便立即停在了八点三十分··开会的时间··上。

通知开会的钟声响了一刻多种,所有的居民都听见了,全都急急忙忙地走出家门,抬头向附近的电钟看了看,知道有紧急大事在召唤他们,所以都纷纷地往市政厅赶去。

到了开会时间,也就是说,不到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出席大会的居民全都到齐了。萨拉赞大夫已经在主位坐定,全体委员分坐在他的两边。亨登上校在主席台下等候发言。

大部分公民业已知晓因何召开这个大会了。原来,公民委员会的讨论情况被市政厅的电话自动速记下来,被立即送到各家报纸,以布告的形式,发了号外,张贴出去。

市政厅是一个玻璃屋顶的大厅,空气流通,屋顶上装着一排排的煤气灯,照得厅内通明透亮,拱顶的尖脊都照得清清楚楚的。

参加会的人都站立着,很平静,没有吵吵嚷嚷的,每个人满脸笑容。他们身体健康,总是过着一种充实的、有规律的生活,充满着自信,所以大家都没有因紧张或愤怒而激动不安。

八点三十分整,大会主席刚一按铃,全场便立即肃静下来。

上校走上主席台。

亨登上校立即以一种简洁有力的、既不加修辞也毫不夸张的语言··也就是那些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深知事物本质,因而能清楚明了地阐释透彻的人所使用的语言··叙述了舒尔茨先生对法兰西城,对萨拉赞及其事业的深仇大恨,叙述了《纽约先驱报》刊登的舒尔茨旨在毁灭法兰西城及其居民的骇人听闻的战争准备。

“应由法兰西城的公民们来选择他们认为的最好的办法,”亨登上校继续说道,“许多没有胆量、缺乏爱国主义精神的人也许宁愿抛弃国土,任凭侵略者抢占自己的新的祖国。但是,鄙人早就深信,这种人的懦弱行为在我们的同胞中是得不到响应的。凡是已经能够理解模范城的创建者们所追求的目标之伟大的人,凡是已经能够接受模范城的法令的人,必定是一些勇敢的、有头脑的人。他们是进步事业的忠实的代表和斗士,他们愿意竭尽全力来拯救这座无出其右的城市!来拯救这座改善人类命运的丰碑!他们的责任就是为了他们所代表的事业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他的话引起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随即,好几个人上台发言,热烈拥护亨登上校的讲话。

于是,萨拉赞大夫立即强调指出,必须刻不容缓地成立一个防御委员会,负责采取一切紧急措施,并负责对军事行动严格保守秘密。他的建议通过了。

会上,一位公民委员会委员建议有必要通过一项五百万美元的临时经费,以供紧要的准备工作之需。这项提议经举手表决,一致同意。

十点二十五分,大会结束,法兰西城已经选出了几位领导人,突然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空了有一会儿的主席台上,突然出现一个形象十分怪诞的陌生人。

此人像是从魔术中变出来的似的。他的坚毅的面孔上带着惊恐万状的表情,但是举止却是沉着而果断的。他的衣服沾满污泥,湿漉漉地几乎是贴在了身上,额头上鲜血淋漓,这说明他刚刚死里逃生。

大家看见他之后,全站住了。陌生人大手猛地一挥,让大家不要走动,肃静下来。

他是谁?从哪儿来?没有人,甚至连萨拉赞大夫在内,都没有想到要问一问他。

不过,大家很快便知道他是何许人了。

“我刚从斯塔尔斯达德逃出来,”他说,“舒尔茨先生曾宣判我死刑。可是,上帝保佑,我还算及时地赶来了,可以想法救你们了。这里还是有人认识我的。但愿我尊敬的师长萨拉赞大夫能告诉你们,尽管我的相貌变得连他也认不出我来了,但是,你们大家是可以依赖我马塞尔·布律克曼的!”

“马塞尔!”大夫和奥克塔夫同时惊叫起来。

父子二人正要向马塞尔扑过去……

马塞尔又挥手止住了他们。

他的确是马塞尔,奇迹般地大难不死。当他几乎窒息时,他弄开了水道的铁栅栏,水流把他那已无知觉的身体冲了出来。幸好,一出铁栅栏就到了斯塔尔斯达德城外了,两分钟之后,马塞尔便被冲到城外的河岸上,如果他还能活过来的话,他终于获得自由了!

好几个钟头过去了,勇敢的年轻人一直一动不动地躺在这夜幕深沉之中,躺在这没人可以前来搭救的荒郊野外。

当他恢复知觉的时候,天已大亮了。他立刻想起了一切!……感谢上帝,他终于逃出了该死的斯塔尔斯达德!他不再是个囚犯了。他一心想着萨拉赞大夫、他的朋友们、他的同胞们!

“他们!他们!”他失声地呼唤道。

他使尽浑身力气,终于站了起来。

这里离法兰西城有十法里。这十法里,没有公路,没有马车,没有马匹,还要穿过这阴森森的钢城周围的人迹罕至的旷野!他马不停蹄地徒步跑完了这十法里,十点一刻,终于来到法兰西城边有人家的地方。

墙上贴满了布告,使他知悉了一切。他知道居民们已经晓得危险在威胁着他们,但他也知道,他们并不明白这危险已迫在眉睫,特别是,他们不明白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危险。

舒尔茨先生谋划的这场灾难应在今晚十一时四十五分发生……现在已经是十点一刻了。

只有做最后的努力了。马塞尔像离弦之箭似的冲过市区,于十点二十五分,大会正要散会之际,奔上了主席台。

“这不是一个月以后,朋友们,”他叫喊道,“也不是一个星期之后,我们会遭到袭击!而是过不了一个小时,一场空前的大难,一场火雨铁雨就会落在你们这座城市。一种威力无穷、可怕至极的武器,能打到十法里以外的地方,qi書網…奇书在我现在说这话的时候,它正瞄准着这座城市。我见过这种武器。因此,妇女和儿童赶快找一个坚固的地窖躲一躲,或者赶紧往深山里去躲一下!健壮的男人赶快准备好,想尽一切办法来与这火雨铁雨进行斗争!眼下,这不就是你们唯一的敌人!敌人的大军还没有向你们开来。威胁你们的那个敌人对常规的攻击方法不屑一顾。舒尔茨这人的恶毒你们是清楚的,如果他的阴谋诡计得逞的话,如果他没有生平头一次出错的话,法兰西城将同时多处遭到攻击,一片火海!这场大火说话就会燃烧起来的。因此,不管怎么说,是把人救了再说,因为你们的房屋、你们的建筑、甚至是整个城市都将遭到焚毁,但只要有钱,有时间,是可以重建的!”

如果是在欧洲,人们准会把马塞尔当成疯子。但是,在美洲就不同了,即使是对最出乎意料的科学奇迹,人们也不会轻易否认的。大家都在聆听马塞尔的话,而且,由于萨拉赞大夫的关系,大家都相信他所说的。

大家不但被他的话,特别是被他说话时的语气所折服,所以,都相信他言之有据,都没想到要同他争论几句。有萨拉赞大夫为马塞尔·布律克曼担保,这就足够了。

立即发出了一些命令,信使奔向四面八方,去传达这些命令。

至于市民们,有的回到家中,躲进地窖,听天由命地去经受轰炸的恐怖,另一些人或步行,或骑马,或乘车,躲到乡下,躲到喀斯喀特山坡后面去。

在这期间,健壮的男人赶紧把所有能够扑灭大火的东西··水、土和沙子··全都集中到大广场和萨拉赞大夫指定的几处地方。

这时候,会议厅里,人们在继续讨论着。

可是,这时候,马塞尔似乎脑子里只缠绕着一个问题,无暇考虑其他的事情。他没再吭声,嘴巴里只嘟哝着下面这句话:

“十一点四十五分!那个该死的舒尔茨难道真的就能用他那该死的发明消灭我们?”

突然间,马塞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来。他挥手让大家静一静,然后,手拿铅笔,急速地在笔记本的一页上写下几个数字。随后,大家便看见他眉头渐渐舒展,面孔也变得喜气洋洋的了。

“啊!朋友们!”他大声说道,“朋友们!要是这几个数字没有骗人的话,我们所担心的所有一切就会像一场恶梦似的过去了。这道弹道学题十分明显,我以前一直在演算它,可都没有找到正确答案!现在清楚了,舒尔茨先生计算错了!他用以威胁我们的那个危险只是他的梦想而已!他在科学方面总算弄错了一次!他所宣称的事根本就不会发生,不可能发生!他的可怕的炮弹将从法兰西城上空飞过去,不会落在城内,因此,要说是有什么可怕的话,那是将来的事!”

马塞尔想说什么呀?大家都听不明白他说的话呀?

这时候,年轻的阿尔萨斯人便把他刚刚总算弄出来的演算结果告诉了大家。他嗓音清晰响亮,深入浅出他讲解了他演算的过程,连门外汉都茅塞顿开。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愁云散去心宁静。炮弹不仅落不到法兰西城内,而且它打不中“任何东西”。它必定在大气层外消失!

萨拉赞大夫频频点头,赞同马塞尔的演算方法。然后,他用手指着大厅里的钟说:

“再过三分钟,我们就会知道是马塞尔·布律克曼对还是舒尔茨对!不管怎么样,朋友们,千万别因为采取了谨慎措施而觉得遗憾,对于能挫败我们敌人的企图的一切,我们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如果正如马塞尔刚刚给我们吃了定心丸那样,敌人的炮弹未能击中我们的话,那这也绝不是最后的一炮的!舒尔茨对我们恨之入骨,他绝不会认输,绝不会善罢甘休!”

“跟我来!”马塞尔喊道。

大家便跟着他来到大广场上。

三分钟过去了。大钟指着十一点四十五分了!……

四秒钟后,一个黑乎乎的大家伙从高空中飞过,转瞬间,一声尖啸,消失在离城很远的地方。

“一路顺风!”马塞尔哈哈大笑,高声喊道,“舒尔茨先生的炮弹,以这样的初速度,现在已出了大气层,永远也落不到地上来了!”

两分钟过后,只听见一声巨响,宛如发自地心的一声沉闷的声响!

这是公牛塔大炮发射时的声音,它比每分钟一百五十法里的炮弹的速度慢了一百一十三秒钟

正文 第十三章 致舒尔茨教授的一封信

“我觉得应该通知您,钢铁大王,我前天晚上非常幸运地越过了您的地盘的边界线,因为我更看重自己的性命,而不是舒尔茨式大炮的模型。

在向您道别的同时,我也得把我的秘密告诉您,否则我就失之不恭了。不过,您尽管放心,您是用不着用您的性命作代价的。

我并不叫施瓦茨,我也不是瑞士人。我是阿尔萨斯人。我叫马塞尔·布律克曼。如果必须相信您所说的,我还算是个凑凑乎乎的工程师,但我首先是个法国人。您成了我们国家、我的朋友们、我的家人的不共戴天的敌人。您想出一些卑鄙无耻的诡计来反对我们珍爱的一切。我不顾一切危险,竭尽了全力,探知了您的那些阴谋诡计!我将想尽一切办法来挫败您的这些可耻阴谋。

我急切地想告诉您,您的第一炮没有命中,您的目的,感谢上帝,没能达到,而且也不可能达到!您的大炮不失为一种绝妙的大炮,但它装了那么多炸药的炮弹,以及它还可能发射的炮弹,却伤害不了任何人!炮弹将永远也落不到地上。这一点我早已经预料到了,而今天,使您获得极大荣耀的一件既成事实证明,舒尔茨先生发明了一种可怕的……完全不具杀伤力的大炮。

因此,您会很高兴地获悉,我们看见您那十全十美的炮弹于昨晚十一时四十五分零四秒,飞过我们城市的上空。它在空间向西环游,就这样继续不断地一直绕下去,直到世纪末。一颗初速度要比现有的速度高出二十倍的炮弹,也就是每秒钟一万米,那它是‘落不下来的!’由于它的运动,再加上地心引力,它将注定成为永远绕地球旋转的活动物体。

这您大概不会不知道的。

另外,但愿公牛塔的那门大炮在这初次试验之后完全报废。不过,这也不算太贵,只不过二十万美元而已,但您却给星系添了一颗新的行星,给地球添了第二颗卫星。

马塞尔·布律克曼

九月十四日,于法兰西城”

一辆特别快车立即从法兰西城开往斯塔尔斯达德。大家都理解马塞尔急于把这封信送到舒尔茨先生手中,意欲好好嘲弄后者一番的那种心情。

马塞尔的确没有说错,以这么快的速度飞行的那颗臭名昭著的炮弹,必将在外层空间运行,再也落不到地球上来了,而且,他希望公牛塔的大炮发射完这颗炮弹之后便报废掉,也是对的。

接到这封信,舒尔茨先生肯定狼狈不堪,他那不可一世的自尊心必遭到粉碎性打击。他在看信的时候,面色发青,看完信后,头便垂于胸前,仿佛被迎头痛击了一棒。他一刻钟之后才能摆脱这种垂头丧气的状况,然后便会暴跳如雷!只有阿尔米尼尤斯和西吉梅才会知道他发了多大的脾气!

然而,舒尔茨先生并不是个甘愿服输之人。他与马塞尔之间势必要进行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他不是还有装着液态碳酸的炮弹吗?他还有一些威力没那么大胆却更为实用的大炮可以从短距离发射这些炮弹的呀?

突然而至的一种力量使得钢铁大王平静下来,他回到自己的工作室,重新工作起来。

很明显,法兰西城受到的威胁比以前更大,所以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严阵以待,做好防御的准备

正文 第十四章 战斗总动员

如果说危险不再迫在眉睫,但危险始终是严重的。马塞尔把自己知道的有关舒尔茨先生的阴谋以及他的毁灭性武器的情况统统告诉了萨拉赞大夫和他的朋友们。第二天,他也参加了防御委员会便忙着讨论一项抵抗计划,并准备采取行动。

在所有这一切事情上,马塞尔都得到了奥克塔夫的鼎力相助,他觉得后者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自己的工作大有裨益。

究竟采取了哪些措施?谁也不清楚详情。只是那些总的原则有步骤地透露给了新闻界,再传达给公众。从中不难看出马塞尔的实际工作能力。

无论进行什么样的防御,全城的人都在这儿谈论着,最重要的事情是,摸清敌人的力量,然后,再采取抵抗敌人力量的方法。毫无疑问,舒尔茨先生的大炮威力无穷。但是,我们已经知道这些大炮的数量、口径、射程和威力,总比面对不知敌人会动用什么样的武器要强得多。

不管敌人是从陆地上来,还是从海上来,最重要的是阻止住敌人对城市的包围。

防御委员会积极研究的正是这一问题,而布告牌上那一天说是问题已经解决了,市民们谁都深信不疑。他们纷纷地前来主动请缨,什么工作都乐意去干,因为每一件工作都会是对防御工作有所贡献的。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不同年龄、不同地位的人都成了普通工人。工作迅速而愉快地在进行着,城里已经储备了足够吃两年的食物。还运来了大量的煤和铁:铁是制造武器的原料;煤可提供打仗所不可缺少的热能和动力。

煤和铁堆在了各个广场上,与此同时,大市场全都改成了贮藏室了,面粉、熏肉、奶酪、罐头、干菜堆积如山。使得法兰西城成为一片绿地的所有公园里,都饲养着成群牛羊。

最后,当要求全体男人拿起武器的动员令颁布的时候,人们积极响应,这再一次证明这些民兵的优秀品质。他们服装很简单,羊毛短上衣,帆布长裤,短统靴子,头戴质地很好的熟皮帽子,身背沃德尔式长枪,在林荫大道上操练着。

大批的劳力都在所有的有利地形上运土,挖壕,修建工事和碉堡。铸炮开始了,而且在加快进度。在铸炮方面有一个很有利的条件,那就是可以利用城内拥有的大量的无烟炉,稍加改动便可变成炼铁炉。

在这紧张繁忙的工作中,马塞尔不知疲倦地在干着。他到处都能发挥才能,解决问题。一旦出现一个理论的或实际的问题,他能立即加以解决。

必要时,他卷起袖子,亲自动手,易如反掌地解决了难题。因此,大家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指挥,他的命令总是不折不扣地按时执行。

奥克塔夫在他身边,也在尽力地干着。诚然,一开始,他想穿上一套绣着金袖章的军官服,但后来便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他明白了,开始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普通士兵。

因此,他来到指定的那支队伍,像个模范士兵一样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有人为他抱屈,他便回答说:

“人的才能不一样,我也许没有指挥的才能!……但起码我得学会服从!”

突然传来一个消息··其实是假的··使得防御工作加快了进度。据说舒尔茨先生在设法与一些海运公司商谈运载他的大炮的事。从此,各种谣传便纷纷传来。忽而说舒尔茨的舰队正向法兰西城驶来,忽而又说萨克拉门托的铁路被一些像是从天而降的“枪骑兵”破坏了。

这些自相矛盾的谣言都是一些小报的无聊文人为吊读者胃口而随心所欲地编造出来的。其实,斯塔尔斯达德方面一点动静也没有。

这种绝对的静寂虽然使得马塞尔有时间完善他的防御设施,但是,当他难得有点空闲的时候,总不免对此有点不安。

“这个强盗可能改变了策略,对我搞点花样儿!”他有时心里纳闷儿。

但是,他的计划,无论是阻挡敌舰还是阻止围城,都能全面应付,所以,马塞尔虽然有时心里不安,但却在加倍地努力工作。

他紧张忙碌了一天之后的唯一乐趣、唯一休憩便是每晚去萨拉赞夫人的客厅里匆匆度过的时光。

他刚一回来,萨拉赞大夫就要他每天都到他家来吃晚饭,除非他另有约会来不了,但是,奇怪得很,马塞尔还从未另外有约,致使他放弃大夫给他的这一特权。他如此执着,并不是因为喜欢看大夫同亨登上校那下不完的棋。因此,人们肯定在想,这其中必定另有原因。每天晚上,马塞尔同萨拉赞夫人及让娜小姐三人总是围着大桌子坐着,马塞尔饶有兴味地看着两个勇敢的女子在准备将来战地医院所必需的物品,一边闲聊着,当你注意到这种情况时,您就知道是什么原因在吸引着马塞尔了,尽管他本人肯定并未觉察到。

“这些新式钢螺栓是不是要比您给我们看过的图纸上的那种要好?”让娜问道,她对防御上的一切工作都很关心。

“那当然·,小姐,”马塞尔回答。

“啊!我非常高兴!不过,工业上的最小的一点改进都要经过多少研究,耗费多少精力啊!……您告诉我说,士兵昨天又挖了五百米的沟壕?这可不少啊,是吗?”

“不,那可不够!照这个速度,我们到月底围墙还完不了工的。”

“我真希望它早点完工,让那帮可恶的舒尔茨的部下来倒霉吧!男人们因为能午活,有用武之地而感到非常幸福,不像我们女人,没有用处,老觉得时间真慢,战斗还不开始。”

“没有用处!”马塞尔一反常态,颇为激动地说,“没有用处!那您倒是说说看,那些勇敢的人,抛弃一切来当兵打仗,是为了谁呀?他们拼命干活是为了谁呀?难道不是为了他们的母亲、妻子、心上人的安宁和幸福吗?他们的热情是从哪里来的?难道不是因你们而来吗?而你们又希望谁为了你们而作出牺牲呢?还不是……”

说到这儿,马塞尔有点慌乱,他打住了话头。让娜也没有再追问下去。好心的萨拉赞夫人见状,只好结束了这场讨论,对年轻的马塞尔说道,敬业精神想必是以解释那么多人为何表现出那么大的热情来。

当马塞尔被紧迫的任务所召唤,必须尽快回去制订一项计划或预算,因而不无遗憾地终止这温馨的谈话,抽身离去的时候,他已下定了不可动摇的决心,一定要保卫法兰西城及其每一个居民。他没太预料到马上就要发生的事情,但是,这却是这种违背常理的、一切权力集中于一身的钢城的基本法则的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结果

正文 第十五章 旧金山交易所

旧金山交易所意味着,也可以说是代表着工商业的巨大活动。它是世界上最活跃、最新奇的交易所之一。由于加利福尼亚州首府的地理位置自然的结果,这里聚居着各地来的人,这是旧金山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它漂亮的红色大理石的高门楼下,身材高大的金发撒枣逊人同身轻如燕、肤色发暗、头发呈褐色的克尔特人摩肩擦踵;黑人与芬兰人、印度人常常相遇;波利尼西亚人会惊奇地看到格陵兰人;斜眼长辫的中国人与他们的宿敌勾心斗角。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言土语,宛如置身于当代的巴别塔①。

①《圣经》中挪亚的子孙没有建成的通天塔。

十月十二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正常开市,没有任何特别的情况出现。将近十一点钟的时候,只见主要的经纪人和业务代理们根据各人的性格,或愉快或严肃地互相打着招呼,互相握手,走向酒吧间,吃喝一顿之后,便投入到当天的交易中去。他们一个个先后打开各自客户的编了号的信箱的小包皮门。这些信箱都放在过厅中。他们从信箱中取出一大摞信件,漫不经心地浏览着。

不一会儿,当日的股市行情出来了,忙碌的人群一下子就熙熙攘攘的了。人越聚越多,嚷叫声轻轻地响起。

于是,电报开始从世界各个角度纷纷传来。每时每刻都有一长条蓝纸,在鼎沸的人声中被人高声朗读过后,由交易所守卫贴在北墙电报栏上。

人群越来越骚动不安。一些代理人跑着进来出去的,匆匆地赶到电报局,把回电又带回来。人们打开自己的笔记本,又写又改又删的。大家全都像是着了魔似的。一点钟左右,似乎有种神秘的事情在这伙骚动不安的人群中传开来。

“西部银行”的合伙人中的一位刚刚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意想不到的、难以置信的消息。这消息像道闪电似的迅速地传了开来:

“开什么玩笑!……这是阴谋!怎么能相信这种谎言?”有些人在说。

“呃!呃!”另一些人说,“无风不起浪啊!”

“难道竟会落到这步田地?”

“人人都会有倒霉的时候!”

“可是,先生,光不动产和机器就不止八千万美元啊!”一个人在嚷。

“还不算铁和钢、半成品和成品哪!”另一个在附和。

“哼!我早就说了么!舒尔茨足有九千万美元,谁要是需要卖空、我负责办理!”

“可是,那为什么又拒绝支付呢?”

“我根本就用不着去解释!……我不相信这事!”

“就好像这种事有钱有势的人家不是天天都发生的似的!”

“斯塔尔斯达德不是一户人家,而是一座城!”

“不管怎么说,这事不可能就这么完了!免不了要成立一个公司来处理他的事情!”

“可那该死的舒尔茨为什么不在遭人抗议之前就组建一个公司呢?”

“正是,先生,这太荒谬了,简直经不起一驳!这纯粹是个谣言,可能是纳什故意放出的空气,他极想抬高钢的价钱!”

“根本就不是谣言!舒尔茨不仅破产了,而且还逃跑了。”

“胡说!”

“真的是跑了,先生。电报刚刚贴出来,证明确有其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