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朱户人家-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有些发慌不知自己心目中的那个良人,以后是不是也会像赵国公一样。如果,林华清最终也会变成那样……
自赵国公回府后,于清瑶没有同林华清说什么。看着他一回兰院就进了书房,于清瑶自回了屋里去歇着。
虽然不过是坐着陪人说了会儿话,可是她却觉得比干了一天的重活还苦累。和衣倒在床上,她合上眼,却怎么都睡不着。
听到脚步声,她睁开眼,透过珠帘,看到沈秀娘的背影。
没有觉察到于清瑶醒来,沈秀娘把手中的托盘放在桌上,自言自语道:“一回来就睡了,想是累了……锦屏,你叫厨房晚些再把吃食送过来吧再拿了小红炉来,先把这药温上,等你们太太一醒,就先叫她把这个喝了。才去探了病,还是先清一下毒的好……这个,也不算是药,都是些去火的吃食,多吃些只有益处……”
锦屏笑着应了一声,想想,就道:“沈娘子,我刚和五儿和妞儿说了,喝药的事儿,她们都说自己连屋都没进,吃不吃药没什么打紧的。”
“就是没进病人的屋,也还是喝碗药来的好……那两个丫头,一定是怕苦。沈秀娘低笑,转过头往内室里探头。目光一扫,她不由得笑起来,”可是被娘吵醒了?
“还是娘最惦记我……”于清瑶笑着摇头,起了身。顺从地喝干了那不知是什么的汤。
若是别的人端来的,她定是要问清了到底是什么,可是是自己亲娘端来的,她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却是连问都不问一句的。说到底,她最相信的还是自己的亲娘……
心里怔了下,她歪着头想了想,若有所思。她从前就说过,既为夫妻,那就绝无半分隐瞒。现在,她既有所思,总要同林华清说清楚才好。
心里这么想着,她就在盘算着如何同林华清说这事儿。可是,还不等她同林华清说,林华清就先来同她说今天赵国公府里的事儿了。
“没想到今天的事情会这么顺利……娘子,你可是大功臣”转过头,看着于清瑶脸上浅淡的笑意,林华清扬起眉,忽然搂住于清瑶,笑着问道:“娘子,你心里可是不舒服?让我想想,我家娘子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觉得心里不舒服……是不是,因为国公?”
于清瑶抬眼看他,还未说话,林华清已经柔声道:“我就知道,我家娘子又要多愁善感了。也是,满京里,哪个不知赵国公独宠李夫人也难怪你会觉得出乎意料了……其实,这男人,总是有很多面的,有时候,他想让人看到什么,那别人就会看到什么了……”
于清瑶垂下眼帘,不过一想,就道:“我知道夫君知道很多别人所活的事。想来,赵国公和李夫人之间也有很多外人不知道的事情……夫君,你也不必在我面前掩饰,你是知道我家姐姐与赵国公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是吧?”
看林华清只是微笑,她也并未追问,只是低声道:“现在想想,姐姐恨李夫人,恨得真是好生无趣。关李夫人什么事呢?她也不过是国公爷手中的一个棋子罢了,拿她来拒绝我姐姐,用她来敷衍京中那些贵人,现在又来应付宫里的人……到底,是女人可怜……”
看着林华清,于清瑶迟疑着问道:“夫君,我只问一句:你会不会拿我做你手上的棋子?”
林华清看着她,忽然笑起来,“娘子会心甘情愿做我的棋子吗?其实,若真说起来,今天去国公府,娘子何尝不是做了一次我的棋子?娘子,我知道你在怕什么……是,男人大多把功利看得比情义更重。可是,我不是你忘了,我曾说过,总要离了这京城繁华地,去过一些自由的生活……”
“可赵国公不也是说只想离京吗?李夫人说那是赵国公这一生的心愿……”
林华清立刻笑起来,“你信吗?赵国公他若真是只想着离开京师,早就有机会离开了,又何必等到现在……”
眨了眨眼,于清瑶似懂非懂地点头。一个能将枕边人当作棋子的人,的确不大可能是一个淡薄名利的。
如果这样想起来,那赵国公没有娶姐姐,那倒还真是幸运了。如果当初她真嫁入国公府,那现在被当作棋子利用的可能就是她了。
心里正想着,林华清已经轻轻握住她的手,柔声道:“你放心,不是说好了要去乡下农庄住吗?我们明个儿就走……左右现在这头的事儿已经了了,我这个中间人,倒不那么重要了。”
林华清的轻言细语,让于清瑶心中稍安。近来,林家的事情太多,她真的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夜色深沉,虽然外室里放了炭盆,可是屋里却仍然有些冷。还好有林华清紧紧地拥着她,让她在这个冷清的夜里觉得很暖……
夜里,没有听到什么动静,可是早上起床,看到林华清自书房里出来时脸上带着的那分笑意。于清瑶也知消息是真的已经如期传了出去。
不用再理会旁的事情,从早上就开始整理往农庄去的东西。离得近,倒也不用带多少东西。又去宣华院给赵氏辞别,等林华清别了勇义侯,出了门时,已日上三杆。
马车出了京,于清瑶才觉松了口气。就连和沈秀娘说话,也不由得话多了起来。看着于清瑶脸上的笑容,沈秀娘也是开心。
“看你这么开心,娘也就放心了……夫人倒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听沈秀娘这样说,于清瑶不由默然。虽然当初这座农庄也带来些麻烦,可是现在看来,却是她的避风港了。比起林华清那座风景秀美的农庄,她还更喜欢自己那座小院子。
回京的时候,是五月初,可是现在回来时,已经是十一月。张庄上,虽是入了冬,可是田里却种着冬小麦,又有油菜,远远的看着,倒也是一片苍翠。
到庄上时,已经快到了黄昏,田里有许多农夫,抱着稻草,也不知在做什么。林华清骑在马上看了好一会儿,也是不解。还是妞儿嘻嘻笑道:“这个太太和公子却是不明白了。现在天也冷了,前些日子又下了雨夹雪,只怕夜里也要降霜的。所以这晚上时候,就要用这些干草把作物盖上一层,待到明个儿太阳出来了,再移开。这样做,就算是下了雪,也不怕把作物冻着了。”
“可是妞儿是出身农家,明白得很。”看着妞儿,于清瑶笑道:“一会儿你也不用跟着我们回去,难得回庄上,你自己先回家去好了……”回过头,她低声吩咐:“锦屏,开了箱子,拿两匹棉布给妞儿,再封个一两银子,再把那点心包上两盒,叫小子帮忙拿了,送妞儿回家。”
锦屏脆生生地应了,看着妞儿,玩笑道:“可惜我却没有家,若是有家,可是也要向太太讨假,回去看家人了。”
五儿一听,也忙笑道:“可不是我们可是嫉妒死了。”
妞儿呵呵笑着,脸上都放着光。几个丫头,也是看着于清瑶的心情大好了,玩笑起来百无禁忌。
于清瑶闻言大笑,“没家人探也不打紧,我照样封红包给你们。也是快到新年了,多给你们两个丫头做几套新衣裳。”
两个丫头闻言,立刻笑着谢恩。一时间,车上一片笑声。
扭过头,看着沈秀娘默然,于清瑶一想,就知道她是在想什么了。“娘,”揽着沈秀娘的肩,她柔声道:“我知道你是想杨叔和念奴了……说起来,我也好生想念小弟。”
看沈秀娘似乎是想说什么,她忙道:“可不许说要回去洛阳。娘,您不是说了要好好陪我一阵子的吗?索性,也不要回去过年,我叫华清打发了人去洛阳接杨叔和念奴过来过年……我是说真的,就是过年,我也不想回去京里。咱们一家人,就好好在农庄上过个团圆年。”
“你过年也不回京,不大好吧?”沈秀娘还想再劝,可看于清瑶似乎是打定了主意,她也就打消了劝说的念头,反倒也有些心动起来。
“我只怕他不肯来……”
“不过是请他来过年,又不是勉强他搬迁,怎么会不肯来呢?”于清瑶笑起来,只差拍着胸脯保证:“娘放心,今年咱们一定能过个团圆年……”
看着于清瑶,沈秀娘没说话,可是脸上却尽是温柔的笑意:“是啊,是个团圆年呢娘,也盼了很久……”
第一百七十章 新年新气象
回到张庄时,才十一月中。不知是不是悠闲的日子过得快,似乎一转眼的功夫就进了腊月。
进了腊月,就离春节不远了。整个庄子,都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先是腊月初八的腊八节,行腊祭。因着张庄旁没什么山,所以,也没有行猎打围的习俗。倒是在腊八前两天,张庄上壮丁组织在一起,把周遭的几个池塘外带小河,都净了一遍。水中大鱼捞了个清,只留了些小鱼又丢回水里。这些鱼,家家户户都分了些。出力的分得多,出力少的也意思一下分了几条。
于清瑶自然是不能参与了,林华清倒有意去凑个热闹,却被于清瑶生生拦下。腊月里,水冷得透骨,就算是林华清是练过功夫的,可到底不是个吃过多少苦头的。倒是王大力父子带着几个雇农,去和庄上的壮丁一起捞鱼。
于清瑶裹着厚厚的大褂,在几个丫头的陪伴下,和林华清、沈秀娘站在池塘边上看捞鱼。虽然自己没下水,却也能感受到那股热火朝天的热闹劲。妞儿挽起了裤腿,脚下只穿着一双草鞋,跳下水,到处乱窜。一张脸虽然冻得发紫,可是眼睛却是亮晶晶的。
远远地看着妞儿抓着一条大鱼,乐哈哈地冲着她们扬起来,于清瑶也笑得欢快。“这丫头,一回到张庄,就好像鱼儿回到了水塘,这个欢快……”
五儿捂着嘴笑,吃吃地道:“太太瞧没瞧见妞儿后头的那个少年,盯着妞儿的眼睛都快长出手了。”
于清瑶眨着眼,眯眼去看,倒不由得笑了起来。锦屏笑着推五儿,“你别这么碎嘴,仔细妞儿回来用大扫帚打你。”
“打我作甚?我又不是香……”捂了嘴,五儿偷眼看着微笑着的于清瑶,吁了一声,也不再笑话妞儿。
不是没听见五儿的错语,可于清瑶只当作没有听到。陆家三口,自离了林家后,她就再也没有去打听过。既然已经不再是她身边的人,过得是好是坏,她问来做什么呢?
腊八日,行腊祭,王家的带着两个女儿,之前留下来的厨娘合力整治那分来的半筐鱼。又有自家杀的两头大肥猪,腌了腊鱼、腊肉,挂了一院子。
除了这,一大早又熬了一大锅的腊八粥。糯糯的米香,软软的豆子……盛上一碗,拌上饴糖,香得让人流口水。
不过这一天,最重头的戏,却不是这腌腊货和吃腊八粥,而是行祭祀。
一年里最后的一场祭祀,显得格外的隆重与热闹。张庄上的所有人,都聚在祠堂前,有那矫健的少年戴了面具,击鼓而舞,虽然没有古书上所记载的那般气势,可看起来却也令人为之精神一振。
祭祀用的祭品,流水一样摆上香案,张氏的族人,在族长的带领下,祭祀祖先,拜祭先人,郑重而庄严……
别人族里祭祀祖先,林、于等人倒不好去看热闹了。在家中,他们也没有行祭祀大礼,只是备了些祭品,祭拜林华清之母。
林华清原本还说要一起祭拜老安乐侯的,可是于清瑶却只是摇头:“我父亲有得是人祭拜,轮不到我的……”抿唇微笑,她垂下眼帘,心里也不免有些黯然神伤。
她这样的庶出女,平日里连进家里祠堂都不能,又祭祀什么呢?
她说这话时,在旁边的沈秀娘什么都没有说,可是入夜后,于清瑶却在半睡半醒间听到厢房的动静。惊醒了,她听着那熟悉的脚步声,也不曾惊动林华清,就一个人跟了出去。才知道沈秀娘自己一个人转到前院,在火盆里烧着金箔纸线。
“虽然你活着时,对我也并不是多好,可是总还是跟了你一场……清瑶不是不想祭拜你的,你莫要见怪,泉下有知,还请多多保佑她……”
隐在角落,听着沈秀娘的细语低喃,于清瑶合上眼,无声地叹息。却没有惊动沈秀娘,反身悄悄回了房。躺在床上,翻过身来的林华清紧紧抱住她,好似没有感觉到她身上的那抹凉意般。
抿起嘴角,于清瑶把头倚进林华清的怀里,无声地笑起来。
现在,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有夫有母,亦将有子,纵是人生里仍然有不可挽回的遗憾,可是比起眼前的一切,却已经是微不足道了。
才过腊八,于清瑶就急着让林华清打发人去洛阳接杨氏父子,可是沈秀娘却一直拦着。
“不到二十三,杂货铺子都是要开的,你这会儿就是去接,他也不会过来。”
因着沈秀娘的阻拦,到底还是拖了些时日,等到杨氏父子到张庄时,已经是二十六了。恰恰错过了二十四日的祭灶王。
从二十三开始,就是小年了。三官四民五船家,这三日,是连着祭灶神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忙得很。
二十四那一天,重换了灶上的神像,又特特地在灶上摆了上好的酒席,还用饴糖抹了灶神的嘴,也好让灶王爷、灶王奶奶上天后帮忙说些好话。
这祭灶神,倒是由于清瑶亲自主持的。这还是她前后两世,头一次主持祭灶。前世里,她只觉这些小事都无所谓,不曾和人争,以至这些事都是由叶吟霜去做的。虽说有些地方,是讲究“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可是京城附近,祭的却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二位灶神,倒是不讲究这个。她现在亲自主持了祭灶,才突然间有了自己真的是这一家的女主人的感觉。
那是种说不出的感觉,却让她夜里睡着了也能笑出来。
虽然有几个月没见了,可念奴却仍还记得于清瑶。一见到于清瑶,就立刻凑到跟前,缠着她叫姐姐。还是沈秀娘一巴掌打在他头上,“不许这样缠着姐姐,没看到姐姐身子不方便吗?”
被沈秀娘一声喝斥,念奴才有些敬畏地看着于清瑶隆起的肚子,过了好一会儿才道:“爹说,姐姐怀了孩子,就像当年娘怀了我一样……姐姐,你也要生个和我一样的大胖小子吗?”
念奴童音稚气,于清瑶还没听出什么,杨老实已经臊得脸上发烫,扯着念奴就低骂道:“臭小子,你浑说什么?也不怕姐姐听了笑话你……”
“笑话什么?借我们小舅子的吉言”林华清抱着念奴,回过头看于清瑶嗔怪地瞥他,忙道:“当然,如果是个漂亮的女娃,就更是大妙了。娘子,女儿一定会和你一样漂亮的……”
于清瑶闻言,不由发笑。其实,腹中胎儿,是男是女倒无所谓。虽然有许多人都盼着她能生个儿子,可她自己却倒是喜欢女儿的。若生个女儿,她也一定会像娘一样好好地爱着她。那样的贴心,那样的温暖……
过了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蒸花馍。整日里,庄上都是炊烟笼罩,透着那股子烟火气。
虽然也算是庄上的常住户了,可到底那家农家妇人还是有些避讳,也不曾有人过来帮忙做花馍。倒是王家的和那厨娘,带着几个大小丫头,在厨房里忙个不停,不时又比哪个最是心灵手巧的。倒让小院里也充满了笑声。
快到午时时,妞儿的娘也赶了来,脸上还带着怯生生的表情,动作却很是麻利。倒是张庄上,唯一来帮忙的妇人。
于清瑶虽然没做过这些,可是却也忍不住凑了个热闹。只是,她做的花馍却没厨娘做得好,甚至还比不上丫头们做的。吃馍时,她也不曾和林华清招呼,只是把几个花馍一齐摆在林华清面前,看他要拿哪个。
抬头看她,林华清居然手一伸,就拿了那个最不规整的花馍。
于清瑶睨着他,吃吃发笑,“你怎么这么看不起我,竟拿那个最丑的来吃?”
“我倒是想拿那个最好看的,只怕我还没吃到嘴,娘子你就要恼了。”林华清笑着咬了一口馍,赞道:“虽然卖相不佳,不过这个味道却真的很好。娘子,好手艺”
一句话惹得于清瑶发笑,却也抛下了再去凑热闹的意思。
妞儿娘在厨房里帮忙,眼见于清瑶竟不再过去,她就有些急了。好不容易鼓足了勇气,她凑到正房,低声请安,却又嗫嚅着,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于清瑶看着她,倒是笑了,“你也不必说了,我知道你来到底是为着什么。我还在想着你们家到底什么时候会来说这事儿呢”
看妞儿娘眨巴着眼,有些不知所措,她就笑道:“当初就说好了的,我只是雇佣妞儿,什么时候她想走了,我也不会强留的……我瞧着,那天那个少年倒也是不错的人。妞儿以后的日子想来也会过得好……”
听到于清瑶说这样的话,妞儿娘也不再遮掩,“太太,您是个善心人,我就说您不会不答应的。可我们当家的,说当初就已经对不住您了,受您的大恩,怎么可以这么忘恩负义,就把女儿领回去呢?可我这妇道人家,总寻思着怕妞儿以后从府里出来,年纪大了……我还没和妞儿说这事儿,太太若是开恩,那我也就和妞儿说这事儿了——您看……”
“这样的好事,你自去说就是……我想妞儿也是愿的……”于清瑶掩嘴笑着,温言道:“也快新年了,这要一开年就定了这样的好事,可是大喜了,我倒也是粘沾喜气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 开门迎喜
眼见于清瑶答应了放妞儿出去,妞儿娘乐得连声道恩,跪在地上,连连磕头。
于清瑶坐在房里,侧耳听着外头的声响。也不知妞儿娘是把妞儿拉到什么地方说话去了,妞儿突然大叫了一声,只是传来这一声之后,就又静了下去。
心知妞儿娘是在和妞儿说那门亲事呢,于清瑶垂下眼帘,又是感慨又是高兴。她自己现在过得美满,自然也是希望身边的人也都圆满的。而现在,妞儿也有了好去处……
抬头看着走进来的锦屏,于清瑶笑着招手,“锦屏,你可听见妞儿娘说的话了?”
锦屏放下手里的托盘,又转到窗前往炭盆里加了炭,这才转回来,笑道:“妞儿娘说得太小声,奴婢听得不大清楚。可却知晓是在同妞儿提亲呢五儿这会儿还在门外偷听呢”
“五儿……”于清瑶摇头,笑着嗔道:“这个丫头,也不知是太关心妞儿,还是……锦屏,你也知道妞儿娘是来和她说亲事的。那你又是怎么想的呢?我记得你比我还大着两、三岁,总也有十八、九了。这样的年纪,若是在外头,也是做人娘的了……你怎么想?可想我趁着你还年轻,就放你出府?”
锦屏怔怔地看着于清瑶,好一会儿才涩声道:“太太何出此言呢?之前奴婢不就说过,想侍候太太一辈子的吗?”
“什么一辈子?我是什么人?哪里有那么大的福分?能让人耗尽青春,还要耗一辈子侍候我呢?”于清瑶摇头,看着锦屏,认真地道:“我知道你是不知道自己出府后,会是过怎样的生活,这才心里发慌。可是,锦屏,再怎样,你终究是不能孤身一辈子的。你啊,还是好好想想清楚,到底自己以后有什么打算的好。”
她想了想,问道:“我记得母亲房里旧时的丫头,除了有人来讨的外,都是到了二十的时候,被打发出府的。想来,咱们这样的人家,就是再苛责,也不能真的让人耗尽了好年华的……锦屏,你若也想等到双十年华,那外头的男子可能多少会有在心里头乱寻思的。所以,我才说让你现在就开始想清楚了……”
虽然于清瑶说得婉转,可是锦屏却仍是心头发慌,“太太,您也说了,到了二十才往外打发,那您就先用奴婢到了年纪,才来说这些好不好?”
于清瑶苦笑摇头,也不勉强她,抬眼瞥见自外头跑进来,还直喘气的五儿,不由掀眉。随口问道:“你是听着什么了?竟跑得这么急”
五儿嘻嘻一笑,知道于清瑶这样说话定是心情好,也不避讳:“奴婢可是听到大消息了——妞儿开春可就要嫁人了太太,刚妞儿娘和她说,求亲的那个老李家,央求他们说开春就过礼,然后就用花轿接妞儿过门呢”
“这么急吗?”
于清瑶先前就知道了,倒不觉惊讶。锦屏却是瞪大了眼,“那个什么姓李的,可就是那天偷看妞儿的那个?”
“可不是,我听说那天那小子可是特意赶了五里多地,跑过来专门相看妞儿的呢”五儿捂着嘴笑,“妞儿的脸都红得跟什么似的,哪像从前和我打架时的样子啊”一半调笑,一半羡慕,五儿笑道:“回头妞儿出嫁,我一定送她把大扫帚做贺礼,到时候她家里那个若惹了她,可以随时抡起了扫帚打过去……”
于清瑶笑盈盈地看着五儿,淡淡道:“我刚才还和锦屏说,你们的年纪也不小了,我记得五儿你也是快十七了——是吧?连妞儿比你们还小的都定了亲事。你和锦屏又是怎么想的呢?五儿,我知道你之前就生怕我随便指了个小厮给你。现在,我把话讲明白了,我不会随便把你指给小厮。可是你若有什么打算却也该和我好好说说了……说吧你是想嫁到外头,还是怎么着?我也好早点帮着你做打算。”
被突然问到这样的话,五儿也是有些发蒙,看着没什么表情的锦屏,一时间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于清瑶的话。可惜虽然她冲着锦屏挤眼睛,锦屏却根本不理会她。想了好一会儿,五儿只能低声道:“奴、奴婢不想嫁给小厮,其他的,全凭太太作主……”说完这一句,她却又忍不住道:“如果奴婢也能像柳絮姐姐和雪儿一样,那奴婢就心满意足了。”
于清瑶听了,立刻就笑起来,“好了,我知道了。可是,五儿,我只能说我会允你脱籍,嫁与良民为妻。可这良民到底是贵是贱,是富是穷,却不是那么好说的了。你心里要有个主意才好……”
五儿眨巴着眼,垂下头去,半晌,只道:“全凭太太作主……”
于清瑶笑笑,也不再问锦屏的意思。回头夜里,就把这话和林华清说了。
林华清就笑:“这些后宅的事,你和我说什么,你自己作主就是。五儿虽然是打小就侍候着我的,可是如今连我都归娘子管了,何况她呢?”说着话,笑嘻嘻地凑近于清瑶,搂着她,在她面颊上响亮地一吻。
于清瑶笑着推开他,虽然满面娇嗔,可心里却仍是暖暖的。
也没张罗着叫林华清帮五儿找人家,到了腊月二十六,京里染坊里,陆初五亲自带了人来送年礼。除了新试验出来的料子外,还又有之前特意缝制的新衣服。柳絮的珠坊,也特意送来了新鲜花样的珠花首饰。就连雪儿,也特特地缝了几件小孩子的衣服送过来。
她倒是有自知之名,直说自己的手艺不好,也不给姐姐添制什么东西,也就给小外甥做些东西好了。又说之前没机会拜见义母,都是姐姐没给她这个机会。等过了年,她一定要过来亲自拜年才是……
于清瑶把陆初五叫到跟前,把五儿的事细细交待了一番,“这是富是穷倒在次要,可这人品一定要好。若是你从前在街上认识的那些游手好闲的闲汉,你可莫要同我提。仔细我告诉了柳絮,叫她收拾你。”
不过轻描淡写的一句,陆初五就立刻变了脸色。抱了拳连声应是,又告饶不已,只求于清瑶莫要再和柳絮提之前的那些事。
虽然于清瑶没和几个丫头说什么,可是五儿多少大概也知道了些什么,在陆初五临走时,特意捧了一个包袱过来,求着他把新年礼物捎给柳絮和雪儿。
虽然没问过五儿她送出去的是什么,可看着她那似乎是松了口气的表情,于清瑶暗觉好笑。
陆初五刚走,侯府上送年礼的王盛也赶了回来。带回来了府里备下的年货,又说赵氏嘱咐于清瑶一定要好好养胎。
这些明面上的话,于清瑶倒只是笑着应了。过后悄悄唤了王盛去问,知道三房最近在侯府里很是风光,不由更觉自己避出京来实在是件大好事。想来,明氏也是如她般,只想避开那些是非,却又偏偏避不出来吧?
王盛自京中回来后,除了和于清瑶回话,又跟着林华清进书房叙了好一阵子话。于清瑶也没问,倒是林华清过后拉着她的手,喜悠悠地道:“说是宫里已经传出话来了,初一那天,就让世子搬进宫里受教。想来,现在京里有些人已经知道了这消息。可能,这个新年,有很多人都过得不安稳了。”
“那可是不包括你……”于清瑶轻笑着拍他,柔声道:“休管京中事,咱们自己过好这个年再说。”
这个年,的确过得很是开怀。虽然有长辈在,可是却没有人来拘束他们。在这座院里,于清瑶就是主人。
除夕夜,一家大小在正房堂屋里,守着火炉,一起吃团圆饭。
桌上,有鱼,取的是年年有余的意思;有热气腾腾的一品锅,那是热热火火;有爆虾,那是烈火烹油;有萝卜菜头,那是好彩头……
桌上人,低声笑语,交杯错盏,说的虽都是些可有可无的家常话,可是笑容却不曾稍逝半分。
吃不到一会儿,念奴已经跑开,在屋前执着铁圈,满院地跑。五儿笑着去拉他,念奴却跑得飞快,根本不停手。
于清瑶看他玩得开心,就叫五儿也去厢房里和众人一起去吃饭,不用管念奴。
难得大年夜,她也不想让一众下人在跟前立规矩。
五儿拉不住念奴,杨老实却跑出去紧紧拉着念奴,“你这……孩子,小心撞上了天地桌,看神仙们恼了你……”
“百无禁忌”沈秀娘吐了口口水,也去拉了念奴回来,又不忘叮嘱杨老实,“大年里的,可不兴骂孩子那些字眼儿。”
杨老实憨憨地应了,在林华清举杯劝酒时,忙举杯相应。
于清瑶在旁看着,笑容不由更盛。
远处,传来爆竹声,一声接一声的,连成了片……
爆竹声里,夹杂着狗吠声,还有小孩子的尖叫大笑声。
虽是夜里,瞧不见炊烟,可是那弥漫在空气中的香味,却打老远一直飘进院来……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这一夜,围坐炉旁,闲话家常,虽然平淡,却是这样的温馨幸福……
第二卷 第一百七十二章 拜年
大年初一,开门迎福。爆竹声声里,迎来新的一年。
新贴的桃符,喜气的年画,大红的福字,触目所及,尽是团团喜气。
一大早,先是院里于得贵夫妇带着两个小女儿过来拜年,于清瑶一早就准备了红包。看两个粉嫩嫩的女娃跪在面前,自然立刻笑着送上。念奴看得眼热,追过去就要抢,被杨老实一把抓住,大巴掌狠狠扇在头上。
“臭小子,谁让你这么霸道的?!”虽然被沈秀娘瞪住,他不敢再打,却捅着念奴赶快把那红包还回去。
ˉ撇了撇嘴,把红包塞回正咧着嘴要哭的女孩手上。“不害臊,比我大那么多还要哭……”
杨老实更觉得不好意思,忙对于得贵陪笑道:“都是我家小子不懂事,于大哥莫要见笑。”
“怎么会呢?”于得贵忙笑着摆手,“不敢当杨老爷这么客气……小孩子嘛!”
于得贵是知道杨老实到底是什么人的,虽然没正式正名,可是到底也算是主家的长辈,他又如何敢轻慢。而杨老实却是没有自觉,对于得贵百般客气,倒让于得贵有那么几分为难。
虽然宠着儿子,可是沈秀娘却也不想让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