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能源集团-第6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大俄罗斯建立后,可以说是整个黑海舰队发展的一个高速时期,黑海舰队首次迎来了超过十万吨级的大型航空母舰,虽然跟能源集团和美国人甚至是欧罗巴的航母比起来都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怎么说黑海舰队也完成了一次质量的转变。
现在黑海舰队有大型航母三艘,中小型航母三艘,有常规潜艇6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12艘、护卫舰20艘,其他各类型水面舰艇约250艘,各种作战飞机560架。这次出动的可绝对是舰队的主力的,至少百分之九十的舰队都已经开了出来,这对于能源集团和骷髅会的舰队来说绝对是一个要命的打击,他们要是出来转转的话估计是不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威胁的,可要是这些人是来跟欧罗巴联手的,那么李从和骷髅会的舰队这个时候就危险了,大俄罗斯的舰队仅仅是需要堵住伊斯坦布尔海峡,然后派出自己的航空兵帮助欧罗巴的舰队就可以了。
“李先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土耳其海峡了了。”丹尼在地图上也很快看到了这个重中之重,欧罗巴可以把他们的舰队给堵在地中海,那么他们也可以把老毛子的舰队给堵在黑海的。
伊斯坦布尔海峡沟通黑海和马尔马拉海,并将土耳其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隔开的海峡(东经29度零分,北纬41度零分)。全长30公里(19哩)。北面入海口最宽处3。7公里,鄂图曼帝国鲁梅利希萨勒和阿纳多卢费内里两城堡间最窄处750公尺(
450呎)。中流深度36。5~124公尺(120~408呎)不等。海峡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马尔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又有一股逆流把含盐的海水从马尔马拉海带到黑海。因鱼群季节性地通过海峡往返黑海,故渔业颇盛。海峡两岸树木葱郁,村庄、游览胜地、华丽的住所和别墅星罗棋布。除此之外就还有达达尼尔海峡了。
达达尼尔海峡(dardannelles ;campaign),旧称赫勒斯滂(hellespont),土耳其语作canakkale ;bogazi。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 ;strait。连接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的海峡,属土耳其内海,也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常与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并称土耳其海峡。是著名的土耳其海峡的一部分。
他们两个共同组成了土耳其海峡,想要封锁住这里的话,土耳其的意思必须要明确的,虽然土耳其现在还没有加入欧罗巴和大俄罗斯的任何一方,但是显然这个时候他也是不想自己掺和进去的,因为在大国的斗争中,要是他们这样的小国家掺和进去的话就是被牺牲的。
称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峡,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峡,故又称黑海海峡。它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三部分,全长345 ;km,整个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东北端为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南端为达达尼尔海峡,两海峡之间是土耳其内海马尔马拉海。两岸主权均属于土耳其。土耳其海峡是海上交通要道,它沟通黑海和地中海,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唯一的出海口。冷战时期,美苏均将黑海海峡确立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战后,北约仍视黑海海峡为欧亚大陆的战略要点之一。
土耳其海峡是海上交通要道,它沟通黑海和地中海,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唯一的出海口。峡区属地中海气候,全年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海流缓慢,滩礁亦少,航运条件优越,故海上航运十分繁忙,年通过船舶约4万艘、军舰几百艘,总吨位达4亿吨左右(不包括军舰)。 ;土耳其海峡是西亚、北非和南欧通往黑海的咽喉。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无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将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两个世纪来,欧洲列强为争得海峡的控制权进行了长期激烈的斗争。其中俄国为此曾几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英法军队也曾占领过海峡地区。1936年,有关国家召开了土耳其海峡问题的国际会议,并达成协议。它规定了各国的船舶可以自由通过海峡,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也可以通过,唯航空母舰例外,可非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过则有一定限制。如今,苏联解体,华约不复存在,北约积极东扩,土耳其加盟北约,成为北约的南翼,所以,土耳其海峡的战略地位日益突现,它对世界列强的全球战略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独联体(主要是俄罗斯)来说,土耳其海峡是其南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战略屏障。它关系到美国和北约的切身利益,故而也不会对其等闲视之。因此,土耳其海峡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北约消失后,土耳其直接就接管了整个海峡,虽然以他的国力来说,控制这样的一个海峡有些难度,但是现在世界各国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管他们的。
“先生,土耳其方面我们的人传回了消息过来,他们要中立,不会管任何人的行动。”卡列琳娜说完也不禁对土耳其这些人感到愤慨,你既然想要什么都不管的话,就应该封锁交战海域的,现在算什么?能源集团跟美国人这方面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舰队进入黑海的,这个规定只能是方便大俄罗斯方面的,看来大俄罗斯在土耳其也是下了不少的功夫的。
“这些喂不熟的狼。”丹尼恨恨的说了一句,李从这才想起来以前土耳其可是美国人的小兄弟的,关系可是一直不错的。
土耳其是中东地区的大国,地跨欧亚大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二战结束后,土耳其与美国的关系越走越近。以伊斯兰教立国的土耳其在1952年加入北约组织(nato),同美国结成战略同盟关系,土耳其允许美国在境内建立军事基地以对前苏联进行监控和情报搜集。然而,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美土关系中也曾出现摩擦。1975年,美国因为土耳其进军塞浦路斯而对其实行长达三年的武器禁运,两国关系顿时跌入谷底。但禁运解除后,两国的战略合作也随即恢复。在1991年至2003年间美国对伊拉克的侦察机就是从其在土耳其的基地飞出的。
另外,土耳其参与了数个五角大楼的重大军事合作项目,包括众所瞩目的f…35联合打击战斗机,土耳其就投资了1。75亿美元,并预计在战斗机出台后采购100架;土耳其同时也准备砸16亿美金对现有的200余架f…16进行升级。再加上土耳其政府早先宣布的对美军事采购项目,包括13亿美元采购爱国者三型飞弹防御系统、8亿美元买52架黑鹰直升机、5亿美元采购10架重型直升机,以及总计介于15~20亿美元、30至50架阿帕奇或眼镜蛇战斗直升机。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在土耳其设有军事基地和与军事有关的重要设施,常驻军事人员多达5000人。虽然2003年在美国对伊拉克动武时,土耳其出于自身利益出发,拒绝美国借道开辟北方战场,但现在美国前往伊拉克的空运货物70%是使用土耳其的因吉尔利基地,为伊拉克行动提供的燃料三分之一要经过土耳其的公路。
土耳其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当地民众反对美国的情绪相当普遍。最近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2037年土耳其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度仅剩11%,而这个指标在2004年还有38%。但土耳其政府官员的亲美态度却很明显。土耳其虽然早已是北约成员,但尚未加入欧盟,所以在欧罗巴成立后,土耳其也没有上杆子加入,只是跟美国人的关系也不如以前那么好了,虽然美国人在土耳其还有驻军,但是跟以前的大自由相比,现在也多了很多的无奈,这次的活动就是一个抬头, ;竟然敢帮助大俄罗斯了,可大俄罗斯他们可是死敌的,历史上可是没少打架的。
在历史上,17-19世纪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1次。俄国四败七胜。虽然夺取的领土不大,只有摩尔多瓦和高加索两个山地基督教小国,但打击了奥斯曼土耳其的权威,动摇了其统治。
按理说土耳其以前的时候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可是现在只能算是中东地区的大国了,尤其是是在第十次俄土战争的时候,可以说双方打的是尤其惨烈的。
奥斯曼帝国(1299~1922)曾经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到19 ;世纪下半叶已经衰落,为了挽救帝国,以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和米德哈特帕夏为首的有识之士展开了一系列救亡运动,进行了民主改革,1875年底,奥斯曼帝国(1299~1922)内外形势迅速恶化。小亚细亚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发生大饥荒,财政濒临崩溃,列强干涉的阴影笼罩全国。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政治斗争炽热化。1876年5月30日,阿卜杜?阿齐兹被推翻,另立穆拉德五世为苏丹。8月31日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接替精神错乱的穆拉德为苏丹。成了了西方式的资产阶级立宪君主政体,但民族矛盾在民主的旗号下蔓延,。在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相继爆发了起义,并很快波及到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这两个土耳其的藩属国。土耳其对起义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但却未能控制巴尔干西北部局势的变化,它在巴尔干的统治开始动摇起来。
面对这种局势,欧洲列强中的俄、奥、英三国表示了自己的特别关注。尤其是俄罗斯,它认为,1853~1856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使自己在巴尔干地区既丢面子又丧失了威信和影响,它需要寻找一个机会重新回到巴尔干,恢复原有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想通过控制巴尔干进而控制由地中海进入黑海的咽喉博斯普鲁斯海峡,以便打通它谋求已久的在西南方面的唯一出海口。因此,它对土耳其局势的恶化幸灾乐祸,并积极地加以介入。
沙皇政府打着“拯救土耳其帝国压迫下的基督徒”和“保护斯拉夫兄弟”的旗号,先是通过外交途径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压力,但效果并不显著。它所提出的集体保护斯拉夫人的建议遭到了受奥匈帝国支持的英国的反对。随后又倡议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实行自治,亦遭土耳其的拒绝。
土耳其恃仗着英国在背后的支持,力图在战场上彻底打败起义者和于1876年6 ;月30 ;日对土宣战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当战场上的形势明显地有利于土耳其政府时,沙皇便于1877 ;年4 ;月24 ;日正式对土宣战。5月,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均宣布加入俄方,共同对土耳其作战。
战争开始前夕,俄国有48个步兵师共72万人3000门炮,组成16个军。根据陆军大臣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维奇?米柳京制定的作战计划,在前线展开9个军,其中2个军10万人组成高加索集团军,由皇弟米哈伊尔?尼古拉那维奇大公指挥,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奥谢季亚等地的民团加入了高加索集团军,取守势。集中7个军30万人在多瑙河前线,俄国将军尼古拉?格里戈里耶维奇?斯托列托夫指挥的保加利亚民团也加入了多瑙河集团军,预计当面土军因为分兵镇压保加利亚人,在战场上不能超过15万,俄军可以凭借2倍的数量优势快速突破巴尔干山脉,赶在西方反应之前攻破伊斯坦布尔,决定战局。多瑙河集团军的指挥官是皇弟老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整个宫廷和他在一起,实际上指挥作战的是参谋长米柳京。
奥斯曼帝国(1299~1922)经过军事改革后,全军40。6万人858门炮,其中28万集中在欧洲,阿卜杜勒?克里姆?纳迪尔巴夏指挥。12。6万在亚洲,由艾罕默德? ;穆赫塔尔? ;帕夏指挥。土耳其土耳其的黑海舰队有22 ;艘装甲舰、82 ;艘非装甲舰,763门舰炮,官兵1。5 ;万人,质量上比新建的俄国黑海舰队有优势,司令是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英国人霍巴特帕夏,奉命封锁黑海。考虑到陆军兵员不足以进攻,决心依托多瑙河四角地带和巴尔干山脉进行纵深防御,等待西方国家援助。俄军在军事组织、部队训练、指挥人员的素质以及部队士气诸方面均较土军占优势,但在武器装备的质量上却不如土军,因土军武器来自英德美三国。
战争开始后俄罗斯军队势如破竹,一举攻陷土耳其大面积的领土,俄军的胜利引起了英国和奥匈帝国(1867~1918)的恐慌,英国本杰明?迪斯雷利政府向马尔马拉海派出了一支英国皇家海军分舰队,摆出一副不惜决裂的态势,这迫使俄国放弃了向君士坦丁堡进军的计划。1 ;月31 ;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1878 ;年3 ;月3 ;日签订了《圣斯特法诺条约》。该条约是由俄国外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和沙皇等人事先炮制的,对于土耳其来说完全是一个城下之盟,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该条约规定:土耳其承认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三国完全独立;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获得自治,但仍留在土耳其版图内;成立大保加利亚国,并允许俄国势力在保加利亚的存在;将萨拉比亚西南部归还给俄国,将卡尔斯、巴统统阿尔达汉和巴亚齐特并入俄国版图;修改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行规则,允许俄罗斯等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行。
《圣斯特法诺和约》的签订引起了英、奥等国的强烈不满,他们联合对俄施加压力,要求它吐出已经吞下肚的果实。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站出来进行调解,声称要做个诚实中间人,由于力量对比对俄国的极端不利,俄国被迫与列强重定《柏林条约》,对《圣斯特法诺和约》进行重大的修正:大保加利亚变成了小保加利亚;博斯普鲁斯海峡仍然不对俄**舰开放。俄罗斯在巴尔干的影响受到遏制,它向地中海方向发展海军力量的企图再次落空。它只是收回了克里米亚战争中割让出去的领土。《柏林条约》还规定土耳其将塞浦路斯划割给英国,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则改归奥匈帝国统治。它实质上是部分地瓜分土耳其,但却远没有解决许多极其重要的巴尔干冲突问题。正是它所做的许多决定,以后成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各种冲突的。
其他列强的事情先不说,在土耳其看来,他们的衰弱就是从此开始的,一切都是因为俄罗斯的进攻开始的,可以说他们就是世仇的,只是这次为什么会帮助大俄罗斯呢?
“丹尼,现在情况非常的紧急,我需要你明白,现在我们不可以有任何的保留,虽然我们没有具体的消息,但是我可以肯定,现在地中海内的局势就是我们两房联手,欧罗巴和红杉树联手了,我们在全世界的实力要大过他们,但是在地中海内我们没那个本事,你们在土耳其经营了那么多年,别告诉我你们封锁不了土耳其海峡。”李从看着已经逼近土耳其海峡的大俄罗斯黑海舰队说道,要是他们真的出来的话,欧罗巴的舰队再进入地中海,那么实力对比至少能达到一比一点五的,再加上沿途的岸基飞机,那么能源集团跟美国人可是一点优势都没有的,欧罗巴的这招封锁真是够狠得,直接就让能源集团和美国人没有一点从海路支援的效果。
“我明白,不过我希望李先生在黑海周围地区的势力可以归我调遣。”丹尼也不是废话多的人,跟大部分的骷髅会成员比起来,李从还是非常的喜欢眼前的这个人的办事风格的,立刻就让卡列琳娜下去协助他了,时间紧急,现在可是耽误不起了,几个小时后大俄罗斯的舰队可能就会开出黑海了。
李从根本就没有想要跟红杉树那边的老熟人联系一下,那边的那些人这会儿恨不得打死自己呢,怎么会跟自己商量事情呢,要不是自己的话,估计人家存了那么多年的东西也不会直接被自己给拉泡了,也正是因为抢劫了那里,李从现在都有一个专门的钻石展览厅了,要是让那些卖珠宝的看见估计立刻就拔不动腿了。
就在丹尼离开后不久,李从也接到了通知,美国本土的战略运输空军开始启动了,大概数千吨的物资开始朝着第一师的驻地飞去,他们可能要在中东地区加油后直接飞往西西里岛的,他们也明白了眼前的事情可不是那么好混弄过去的,需要打持久战了,第一师这边,能源集团是不会有一点的援助的,他们只能是靠自己了。
在美国本土的某个空军基地里,数十架大型的c…135运输机携带大批的武器弹药开始升空了,在他们的旁边,是上百架f35跟最新研制出来的f37多用途飞机的护航,他们的任务就给第一师送去必须的武器弹药,让他们顶住第一波的进攻,未来的几天内可能这些飞行员吃住都要在飞机上了,他们的劳累将为第一师的勋章在加几块。
于此同时,能源集团在欧洲的销售渠道也开始把数千吨的燃料送到了西西里岛上,在战争中能源一直都是占用最大运输的东西,李从虽然说了不会管第一师,但是在自己允许的范围内还是可以的,根据李从和各国的协议,只要是自己没有中断对各国的能源供应,自己就算是在自己敌对国的领土上都是可以随意的调用能源的,虽然欧罗巴知道这几千吨的能源到了第一师的手上至少会收割他们上万人的性命,可是他们也没有胆子拦着李从的,因为一个能源禁运可能就要他们的命的。
!@#
正文 第 1408 节 威逼果戈里
现在事情有些紧急,李从也顾不得刚刚才跟果戈里建立的关系了,立刻就询问是怎么回事,不过得到的答复却让李从十分的失望,果戈里这个家伙竟然没有得到任何关于红杉树的消息,他一脸的茫然,李从这个时候也感觉自己有点冲动了,这个家伙其实就是一个在培养阶段的干部,这个时候他还是不能知道的太多的,上面对这个家伙还不是完全的信任,况且这个家伙刚刚办砸了一个事情,那就是把非洲的李明给放走了,还把整个外籍军团给赔进去了,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这个家伙一辈子在欧罗巴的污点,不过也正是这个污点让他跟李从开始合作了,不过李从需要的是一个有用的家伙,而不是这样一问三不知的盟友。
“果戈里先生,坦白说我对你的这个作为感到很失望,你知道的,我所付出的每一分钱都是希望可以获得具体的回报的,可是你看看我得到了什么,我付出了五百名精锐的士兵,数百亿欧元的现金,可是我获得了什么呢?这样的事情我只希望出现一次,下一次的话我可能会考虑以前我们合作的一些相关事宜的。”有的时候就得给这些人施加一点压力的,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搞清楚到底自己在给谁办事呢。
果戈里还想跟李从解释几句的,但是现在李从根本就没有给他机会,他感觉到了危机,从回到非洲以后,自己可以说势力在飞速的发展,碰到喜欢钱的自己就送钱,碰到软硬不吃的自己直接用李从给自己的人干掉他们,甚至可以让能源集团的人稍微的配合一下,换来自己的功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上面就是对自己的成绩有些不怎么赞赏,他一直都在纳闷上面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或许他自己不知道答案,但是卡列琳娜这个时候帮助他找到了答案。
“先生,其实果戈里先生不仅仅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人,他还有另外的一个身份就是当年德意志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后人,谁都不知道俾斯麦唯一的一个侄女到了谁那里,我们调查部也是刚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果戈里先生的舅妈就是这位小姐,他的秘密还真是多呢,我们还有一个消息就是果戈里先生的舅舅无出,可能果戈里先生就是他舅舅的唯一继承人了,他在俾斯麦的手里继承了什么我们就不清楚了。”又是一个重磅炸弹,这个果戈里到底还有多少的秘密没有告诉自己呢?李从感觉这个男人有点不受控制的感觉,当初他说出自己的一切后李从还是感觉有些拿不准,所以才叫调查部继续调查的,现在看来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对的。
奥托?冯?俾斯麦,生于1815年4月1日,逝世于1898年7月30日,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剔除奥地利)的代表人物。在一定时期内,这个老家伙的影响力绝对要超过哈布斯堡王朝的,他的后人肯定会继承一大笔各种资产的。
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雪恩豪森庄园一家大容克贵族世家。junker德语junker的音译。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起源于16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消亡。在德国文献中容克被分为作战容克、宫廷容克、议院容克和乡村容克等不同类型。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作用的是乡村容克。俾斯麦的出身就属于乡村容克,要是按照李从的理解来说这个家伙就是大地主。容克地主阶级在政治方面属于极端的保守主义,主张君主**,崇尚武力,赞成对农业采取保护主义,其代表人物是俾斯麦。1871年普鲁士“自上”统一德意志,标志容克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后形式。帝国国会中的德意志保守党和国会外的农民同盟均代表容克利益,军队中的军官也多出身于容克,从而使整个德意志帝国打上容克的烙印。魏玛共和国时期,容克敌视共和政体,支持a。希特勒执政俾斯麦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大学期间,他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毕业后服兵役。俾斯麦体格强壮、个xìng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进农具,作物轮种,进行商品生产。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1—185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公使,1861年改任驻法公使。1862年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1871年俾斯麦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他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1898年去世。
俾斯麦是19世纪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战争统一了德国,并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
最初,作为一个保守的**主义者,俾斯麦镇压了19世纪80年代的社会主义运动。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医疗保险及社会保险制度。
1861年随着普鲁士国王的死,摄政王威廉一世登基。新国王经常与日益自由化的普鲁士国会发生冲突。1862年冲突升级了,国会拒绝了一项要求重组军队的预算。国王的大臣们没办法说服国会议员们通过法案,而国王也不愿意妥协。威廉一世甚至以退位为威胁,而同时他也相信俾斯麦能化解这场危机,然而威廉一世并不想任命一个要求在外交事务上完全放权的人。1862年9月,下议院压倒xìng的否决了该项预算,国王在罗恩的建议之下召回俾斯麦。9月23日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兼任外交大臣,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注:这里指德意志)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他的“铁血宰相”的别称也由此而得名。俾斯麦正是凭靠这种暴力,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决定xìng地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这也就是铁血宰相的由来,从此以后俾斯麦可以说就此进入了普鲁士政坛的高层。
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在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从此俾斯麦被确定了“铁血首相”的绰号。随后国王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我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朕的头。”而俾斯麦则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从此,国王和他的首相间形成了十分特别的牢固关系。
在俾斯麦就任首相后,并未能解决与议会的冲突,为此,他便yù以德国统一的大业来转移议员的视线,并争取工人阶级的支持来抗衡资产阶级自由派。很快地,他便开始筹划三场统一战争。
俾斯麦非常清楚他跟威廉一世其实并不能完全的领导整个普鲁士,所以他选择了通过战争来领导整个普鲁士,第一步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把属丹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居民多数为德意志人)并入德国。
丹麦作为德意志的北邻,经常插手德意志的事务,因此俾斯麦第一个便要解决丹麦。在1861年,丹麦国王yù接管普丹边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地,俾斯麦立即以此制造争端。他首先确保如果普丹开战,其它列强不会干涉,并与奥地利结盟共同攻打丹麦,最后逼使丹麦放弃这两个州。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中,规定丹麦放弃两地。而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达成《加斯坦因专约》,将石勒苏益格划归普鲁士统治,荷尔斯泰因则归属奥地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