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竞芳菲BY 蔷薇柠檬-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寒晚上从衙门回来,听碧桃说芳菲今儿晚上吃饭不多,心里便有些担忧。碧桃又说,今儿昀宁县主来过,之后夫人就一直闷闷不乐,还让柳儿少爷回自己屋里呆着,说想自己静一静。

    “娘子,你不舒服?”

    陆寒匆忙赶回屋里,见芳菲拥被坐在床上闭目冥思,更觉得奇怪。

    芳菲听得陆寒回来,勉强对他笑了一笑:“相公回来了。”

    看到芳菲这样,陆寒心知有事。待到屋里只剩下他们二人,芳菲也不藏着心事,直接将朱宜真今天说的事情转述了一遍。

    “是这样……”

    连陆寒都苦笑起来。

    无妄之灾啊。

    原本说起来,不关他们事的。秦皇后要迁怒,也该是迁怒到那群太医头上……可是联系起之前芳菲隐晦拒绝帮助秦皇后“求子”的事情,就很令人头痛了。

    “好哇,你不帮本宫求子,你卖的药却保住了那贱人的孩子”……芳菲脑中已经开始想象秦皇后的怨愤了。

    陆寒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说:“或许是天意吧……正好,我这儿也有一件事要告诉娘子。”

    “别再是什么坏消息啊,你母亲子我的心肝易碎得很,轻轻一打击就受不了。”

    芳菲真佩服自己,这种时候还有说笑的心情……

    陆寒忽然轻笑一声,说:“不是坏消息。说不定……还是个好消息呢。”

    说不定?

    这话是怎么说的,真诡异。

    芳菲直直地看着陆寒,专注地听他往下说。

    “今儿皇上下旨,任命我与翰林院的两位编修,和国子监的两位博士,为太子的老师……轮流到宫里教太子读书。”

    “什么?”

    芳菲忍不住惊呼一声。

    这事情,比她刚才说的那件事还要重要,陆寒居然还说得如此淡定。

    表面上说来,真是皇恩浩荡。太子的老师呢一般都得是饱学鸿儒,才有资格入宫教书的。比如各位大学士……但是呢,这种大儒用来教小孩子的确也很浪费,一般都是皇子十五岁以后才请大学士入宫讲学。

    在这之前,年幼的皇子是由翰林院与国子监的人来教导。但是陆寒,既不是翰林院的翰林或编修,更是从没进过国子监……他当年虽说殿试成绩不错,可最后也没考上庶吉士,要说学问高什么,人家不承认啊。

    居然就这么被任命为太子的老师了?

    朱毓昇到底在想什么啊

    太子的老师,看似荣耀,其实也是高风险职业。

    多年后太子若是能顺利登基,陆寒就有了个“帝师”头衔,自然是好事。可是,现在这位年幼而体弱的太子,说句不好听的,能不能平安长大都是个问题啊。纵然长大成人了,可是如果资质太差,而他的兄弟们又都非常杰出的话,夺嫡之争是不可避免的了。

    万一太子在储君争夺战中落败被废,陆家紧跟着太子,当然没有好果子吃。朱毓昇在位的时候,应该不会对陆家怎样,可是他一旦去了呢?新继位的国君可不会这么好说话吧。

    到那时,陆家轻则败落,重则破亡……真烦恼啊……

    当然,也不一定会这么夸张。毕竟陆寒现在只能算是太子的启蒙老师之一,太子又小,没有党派的说法。因此,陆寒暂时还不会被戴上“太子党”的帽子。

    “宫廷斗争,想避开,始终避不开……”芳菲突然觉得有些累。

    陆寒心疼地将妻子护在怀里。

    “娘子,其实事情也要往好的一面想。”

    “嗯?”

    芳菲抬眼看着陆寒,眼中满是对丈夫的依赖与信任。

    “你想啊,我当了太子的老师,秦皇后看在皇上与太子面上,必然不会太为难咱们。若是我能将太子教得好了,说不定秦皇后就忘了薄荷油的事情呢……怎么说,咱们又不是故意和她作对的。”

    “啊,相公说得有道理。”

    “还有啊,张娘娘那边,既然是因为用了咱们家的药油才平安产子的,张阁老对我也不错……咱们家和张家的关系,不会太差。”

    芳菲的眼睛亮了亮。起码,眼前的秦皇后危机,似乎有点儿转机了。

    “长远的事情,且不去说它了。先把眼前这关过了吧。”陆寒不想妻子再劳神,温言道:“娘子,你忘记了,咱们说过的。要是朝里纷争太恼人,咱们索性就辞了这官儿不做,回江南去开咱们的医馆,管他这儿闹个天翻地覆呢。”

    “唔……”芳菲一直突突突跳着的太阳穴稍微得到了缓解。

    陆寒见妻子脸色好转了些,也安乐不少。辞官,辞官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么。话本小说里那种挂印而去的潇洒做法,真是像神话一样——那都是没当过官的人写的故事。

    在话本传奇戏文里,当官为宦,都是很简单的。可是实际上呢……官场之复杂黑暗,又哪里是那些落魄书生所能了解的?

    可他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是把妻子安抚下来……至于以后的事,再说吧。太子才多大?皇上又春秋正盛,起码可以再当政个二三十年的。现在就想着太子继位新皇的事,也远了些。

    他陆寒,更不是那种任人随意拿捏的人

    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妻子和孩子,他再淡泊无求,也会生出斗志来的。

    好吧,既然皇上召我入宫教导太子,我便要做出点样子来

    陆寒看着妻子眼下微微的乌青,暗自下定了决心。

正文 第三百三十章:请安

    第三百三十章:请安

    诏书既下,陆寒的入宫教学也就必然成行了。他们一共五个人,每人轮着教一天,每十天休息一日。其他的编修教授,年纪也都不是很大,都是三十多岁的年轻官员。

    当然,论起官职来,他们是没有陆寒高的。差了好几个等级呢……因此,也不敢因为自己清贵的翰林出身,就对陆寒摆什么高傲的谱。

    起码表面上,这几个人相处得倒还融洽。在教导太子时,也是有商有量,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同的教学理念。

    即使是太子,也得先从识字开始读书。幸好太子从去年开始就开蒙了,已经懂得了不少简单的字,一篇《千字文》也能磕磕绊绊地背完。看得出太子朱昶不是什么天才儿童,不过众人也都没对他抱过太大的幻想,因此教得还算顺利。

    陆寒教学归来,芳菲问他,太子资质如何?陆寒想了一会儿,才说:“太子质朴,对先生们都很尊敬。其他的,暂时没看出来。”

    那就是资质平庸了。

    芳菲见过这位太子殿下。就在秦皇后召见她那一回,很近距离接触过的,觉得的确是平凡了一些。没有朱毓昇身上那种光芒。

    想当年遇到朱毓昇的时候,尽管他不是皇子,只是个十三四岁的藩王次子……却是个很出众的少年人。

    看来朱毓昇的遗传基因还是不够强劲啊……难道真让老百姓的话说准了么?“爹矮矮一个,娘挫挫一窝”,秦皇后的遗传占了大部分?

    “不过,”陆寒又说:“太子读书很刻苦。”

    好吧,只希望他能把“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贯彻到底。作为太子,是不用考科举,但是依然要读书,甚至要读得比一般的读书人还要多,还要好。帝国的继承人,是那么好当的?

    太子的教育问题,芳菲也操不上心,只得听听便算了。家里几个孩子的读书,她却是时刻在意着的,尤其是已开蒙一年多的大儿子。

    芳菲未必希望孩子将来也像他父亲一样,考个“小三元”中个进士。她也不会死命地给孩子填鸭,让他从几岁开始朝八股文进军……那也太违背孩子的天性了。

    望子成龙的心并不强烈,于芳菲而言,她只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长成一个独立自强的男子汉。至于以后的道路怎么走,就交给他自己决定。

    就像缪一风。他少时决定弃文从武,一定受到过许多非议吧,阻力不会小的,但是他仍然坚持了自己的决定……现在看看,他们缪家第三代,谁有他的官大,成就高?

    因此芳菲对于柳儿这几个孩子,管是管得很严,却不会强迫他们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来成长。但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别人家的孩子拿竹鞭子敲打也不肯学习,陆家的几个孩子却很自觉的想读书。

    芳菲这天听柳儿背了几篇唐诗,便打发他出去玩了。

    柳儿才出去,院子里便有小丫鬟们笑着嚷了起来。

    “夫人,陈娘子来给您请安了”

    陈娘子?

    芳菲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这是在叫出嫁了的碧青呢。

    “快叫她进来”

    一抹笑意从芳菲的嘴角微微漾开,这些个小丫头们,都在打趣碧青呢。

    尽管陆家有好些个丫鬟都出嫁了,有的嫁了管事,有的嫁了护院,低等级一点的丫鬟配了家丁,不过称呼上大家也不那么刻意。有时还是叫她们未出嫁前的名儿,毕竟都是些十几二十岁的年轻女子罢了。

    像春雨出嫁这么久,芳菲屋里的丫鬟们,还是习惯叫她春雨姐。也就是外院的丫鬟小厮和铺子里的人,才称呼她一声“涂娘子”。碧荷的情形也差不多。

    碧青虽然嫁了,这段时间碧桃小双们在芳菲面前说起她,也还是叫着“碧青姐”。眼下却规规矩矩地通报“陈娘子来了”,分明是在闹新娘子了。

    果然,门帘一开,双颊绯红的碧青抿着嘴儿走了进来,显是在外边被几个妹妹取笑了一阵子。

    “碧青给夫人请安了”

    碧青来到芳菲床前,毕恭毕敬地问了个安,接着便要跪下行礼。小丫头翠微早拿了蒲团放在地上,碧青盈盈下跪,给芳菲磕了三个大头。

    又有另一个小丫头翠翘托着一杯香茶过来,碧青双手捧了,举过头顶,请芳菲喝茶。

    这是她成亲一月来头一次回陆府请安,虽说比不得平常女子出嫁回门,可有些规矩还是得做足的。

    芳菲在床上坐得端端正正的,笑吟吟把茶接过来呷了一口,忙说:“起来说话。”

    两个小丫头赶紧过来扶碧青起身。不等芳菲吩咐,小双早搬了个绣墩放到芳菲床前,请碧青坐下。

    如今碧青可不是这府里的丫头了,是正经人家的娘子,虽说是个蓬门小户,但也是良民。地位自然要比从前当丫鬟的时候要高。

    等碧青落座,芳菲才有空细细打量她。

    今天碧青还是新媳妇的打扮。一头黑鸦鸦的秀发梳成一窝丝,上头插着她出嫁时芳菲送的金石榴银脚簪和金镶玉喜庆万年掩鬓,身上穿着紧紧的红缎嵌兔毛小棉袄,一条烟色裙子上尽是缠枝莲花,多多的绣着莲蓬。石榴、莲房,都寄托着多子多福的期望,掩鬓上一对亮闪闪的“喜”字是鎏金的,甚是耀眼。

    但更耀眼的,是碧青脸上的神采。

    碧青在芳菲屋里,从来不是最美的一个。不说五官身段最好的碧荷,就连碧桃也比她眉眼秀丽许多。当姑娘的时候,她顶多称得上清秀,姿容并不出众。

    可才嫁人一个月,碧青就像是脱胎换骨了一般,原本略显扁平的面孔一下子丰盈起来,眼波里多了**特有的温柔风情,加之她略略傅粉涂脂,将原本只有三分的姿色增到了十分。

    这下子,不用等碧青开口,芳菲也知道这小姑娘嫁人以后过得极为滋润。

    女人分许多种,有的是在少女时非常美丽,一旦嫁人,很快变得鱼眼珠一般毫无光彩。而有的女子,却是一株晚香玉,花开得比一般的花儿晚,却是越夜越香,越开越美。

    碧青显然是后者。

    这会儿碧青被芳菲上上下下地看着,本来就被其他小丫鬟打趣逗弄得满是羞色的面孔,更是霞色纷纷,连耳珠子都红了。

    “嗯,变漂亮了”

    芳菲拉着碧青的手,笑着夸了一句。

    碧青更不好意思了,只讷讷地应着:“夫人……”一味温婉而羞赧地微笑,眼里是满满的幸福。

    “他对你好不好?婆家的人呢?”

    芳菲随意地问了几句。碧青不懂怎么回答,“嗯嗯”地应着。

    当然是好的。陈宏那人外头看着粗,事实上很细心温柔,眼下又是新婚,恨不得天天把碧青捧在手心里。

    至于公婆小姑小叔子,都是老实巴交的手艺人,一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儿就是里正。碧青可是从京城陆大人府里出来的大丫头,更重要的是带着这么多——在乡下人看来已经多得不可思议——的嫁妆,又是陆家的管家马夫们亲自送嫁,哪里敢把碧青当普通丫头慢待了?

    他们先前还怕碧青是大户人家出来的,瞧不上他们这乡里乡气的做派。后来才发现碧青极随和极勤快,成亲第二天就主动下厨给全家人做饭,都感动得不得了。

    碧青也很喜欢这淳朴的一家,让她找到了自己家还没破败时的那种温馨。不过几天,就和婆家的人相处得很融洽了。只是,面对芳菲的时候,这些话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说出来……怪羞人的

    “瞧你,这有什么好害羞的?女大当嫁,你嫁得好,不但是我看着欢喜,你这些妹妹们也都高兴得很呢。”

    芳菲这话一落地,碧桃几个便叽叽喳喳跟着起哄了。

    “是呀,碧青姐,羡慕死我们了”

    “啥时候让姐夫也给咱们打几个漂亮的匣子呀?姐夫的手真巧”

    “你们真是的,那是姐夫专门给咱们碧青姐做的”

    碧青原本在这屋里也是一人之下数人之上的大姐姐,可惜这回“虎落平阳被犬欺”,当了新媳妇以后脸皮越发薄了,只懂得娇嗔几句“胡说”,一点震慑力都没有,反而惹得一屋子***嬉笑不止。

    “好啦,你们几个,不怕真惹恼了你们姐姐?”芳菲是喜欢热闹的,不过看她们闹得太不像话,才出来说了一句。

    “不过呢,她们也没说错。我看你家那口子的手艺真是不错。”

    芳菲回头对碧桃说了一句:“把我放在书案上的那叠图纸拿来。”

    碧桃取了过来,芳菲将图纸交到碧青手里。

    “这里有十几种花样,是我陆续画的……还有,待会让春雨开库房,给你取上几块好木头和两瓶子漆油。你一并拿回去,让你家男人照着图纸,给我打造出一批匣子来。”

    呃?

    碧青有些摸不着头脑,夫人要打这么多匣子做什么,装首饰?

    不过她听惯了芳菲的命令,当下也不多问,顺从地答应下来。

    芳菲笑了笑,说:“让他用心点做,多花点儿时间也不打紧。做得好了,你们两口子的活儿,我自有安排。”

    碧青顿时一脸惊喜。


正文 第三百三十一章:状元

    第三百三十一章:状元

    三月阳春,京城天气晴好。连着数日,都是*光明媚,暖意融融。

    芳菲已经怀了将近五个月的胎,在屋里也养了三四个月,身子已经比之前好得多了。这些天里,她也不再只在屋里闷着,每日里也到后花园散散步晒晒太阳。一直不动静养着也不行的,到生产的时候体力就跟不上了。

    只可惜陆寒却不能陪在她身边。因为这段日子,正是陆寒最忙碌的时候。

    殿试到了。

    就在会试出了结果之后,间隔了十来天,便是科举的最后一关——殿试。这最高规格的、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终极考试,本来是用不着什么四品官儿参与的……

    除了鸿胪寺卿之外。

    身为鸿胪寺卿的陆寒,殿试的一应流程、人员、场地,乃至书案文墨,都归他管。就因为太忙,这几日他早出晚归,索性就宿在书房里,不进正院来吵芳菲休息了。

    “又到了御街夸官的时候了……”

    芳菲坐在后花园的秋千上,看着花园里一群孩子正在树丛里抓迷藏闹得不亦乐乎,随口对洁雅感叹了一句。

    今儿洁雅带了家里的四个孩子过来玩儿,正好和陆家的这四个调皮鬼混成一堆。

    大宝小宝已经很大了,带着弟弟妹妹们玩得十分高兴,俨然是孩子堆里的头领。而柳儿则和双双拉着手蹦蹦跳跳,感情好得不得了。

    柳儿还献宝似的把自己“珍藏”的一些小食糖果拿出来和双双分享,“诱惑”双双不停叫他“好哥哥”。

    混小子,这么小就会追女孩子了?芳菲正在腹诽自己儿子呢,耳边传来洁雅的声音:“听说今年新科进士里头有好些个年纪都不大,看来又有许多养着女儿的人家要开始挑女婿了。”

    大明不像宋朝时那样流行“榜下抓婿”,但年轻的进士还是很吃香的。

    洁雅又说:“不过我就不需要挑女婿了……你看你家柳儿黏糊的”

    芳菲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柳儿这年纪,懂什么情情爱爱?但他和双双感情好也是真的。起码也算是一对儿青梅竹马,将来嘛……不是不可能的。

    现在倒也没必要说得太早了,不过要是和洁雅成了亲家,还是蛮开心的。

    两人正说笑间,就听见外头街上隐约传来鞭炮声。看来今天殿试的结果已经出来了,状元、榜眼和探花开始游街了。

    本来以为这事和自己没什么关系,谁知过了一会儿,碧桃带着两个小丫头一起过来送茶点的时候,对芳菲说:“夫人,刚才涂管家从外面回来,说看到新科状元游街了。”

    “嗯,是吗?”芳菲一时没在意,碧桃的下一句却让她愣了一下。

    “涂管家说,那位状元郎……嘻嘻,居然是常来咱们家的王公子呢。”

    “王公子?”芳菲惊讶地追问了一句:“就是那位王荃王公子?”

    王荃从去年以来,时不时到陆家拜访,是以陆家许多下人都认得他。碧桃当下便应道:“是呀,就是王荃公子。”

    竟然是王荃?

    洁雅见状,顺口问了句这位王公子是哪位。听得是王临湖的孙子,于是笑道:“家学渊博啊。不愧是王家子弟,想当年在南边,就屡屡听闻王家子弟中举当官的事迹……不过这位王公子如此年轻就中了状元,比他家里的叔伯兄弟们更厉害呢。”

    三年才出一个的状元,考中的概率比后世中彩票头奖还要低无数倍——彩票时常开奖的,状元?几千年的封建王朝里,出过的状元也仅仅是那么几百位。

    很不容易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芳菲立刻想到,王荃中了状元,那明媗若和他成亲,岂不是成了状元夫人。

    真像戏文里演的一样了。才子佳人定下姻缘后,男方赴京赶考中了状元,最后两人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虽然这回的女主角不是自己,芳菲却还是无比高兴。

    洁雅看到芳菲这般高兴,问起缘故,芳菲择要说了个大概。

    “原来是那位明媗妹妹的未婚夫婿?”

    洁雅也是见过明媗的,只是不太清楚明媗先被选入宫、又因为芳菲的干涉而落选,随父母离京远走东南的事情——这一节,芳菲也没说。

    这种事没什么好张扬的,能少一个人知道总是更好。

    芳菲想到明媗竟得了这样好的一个归宿,真是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多年前在鹿城,她遇到脸上带着惊人烫伤的明媗时……也想不到明媗日后会有这样的际遇。

    自己算是做了件好事吧,芳菲开心的想。

    “阿娘,阿娘,我们也要去街上看状元游街呀”

    柳儿拉着双双跑到芳菲跟前。芳菲扑哧笑了,真是闲不住的小东西,哪里有热闹往哪里钻

    只是这事却是答应不得的。今天街上人太多,正是拐子们出没的好时机,防不胜防。她才不想自己当成心肝宝贝好容易养大的几个孩子,就这么被人拐了去……呃,或许是上辈子看《红楼梦》对于英莲的被拐印象太深?

    总之没得商量,不让去就是不让去。洁雅的态度就更坚决了,见女儿还要再闹,板起脸来说:“再闹,下回娘亲到秦姨这儿来,就只带牛儿不带你了”

    双双马上乖乖闭嘴。她也很喜欢和柳儿哥哥玩,真怕娘亲不带自己过来了。

    看到几个孩子沮丧的模样,芳菲和洁雅忍笑忍得好辛苦,却不得不做出严厉的样子来,教训了他们一通。等他们被奶娘丫鬟带下去吃点心,芳菲才绽开笑容:“洁雅姐姐,不知怎的,看到这些小家伙啊……就想到咱们小时候在闺学里的时候。”

    洁雅本来也在笑着的,但笑了一会儿,神色便黯然下来。

    芳菲同样被触动心中痛处,一时无语。

    这几天,刚好也是湛先生的忌日……一转眼,湛先生去世多年了。

    “对了,”洁雅想到此处,才想起自己有个好消息没告诉芳菲:“湛先生生前,不是回京来过继了夫家一个孩子当嗣子么?”

    “是呢。”芳菲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她知道湛先生过世的夫君姓梁,亦是大家子弟。应该就是龚四夫人的亲戚……梁嫔娘娘,也就是梁尚书家的一户旁支吧。

    “那孩子过继到湛先生名下的时候已经很大了,今年已经满了二十岁,听我家夫君说……好像也在二甲进士里头呢。”

    “真的?”

    芳菲一喜。她对湛先生有种类似对母亲般的依恋,一直以来,这位师长的过早去世总让她耿耿于怀。听到湛先生的孩子——即使不是亲生的也好,中了进士,总是一件好事。

    因为中了进士后若是得了实授的官职,日后逐步升官到了一定的地位,便有可能在某次封赏后荫恩追封父母。湛先生是这孩子名义上的母亲,肯定是能受封的。

    芳菲自己不甚在意这些,可湛先生生前却对这种荣誉看得很重,这也是由她世家千金的出身决定的吧。如果……如果湛先生真是泉下有知,会为此感到欣慰吧?

    芳菲把洁雅说的“梁川”两字默默记在心里,想着要和陆寒提上一提,让陆寒遇到这位新科进士时看看是个什么样的年轻人。

    陆寒晚上回来,也跟芳菲说起了王荃中了状元的喜事。虽然说中了状元后也不是一步登天,照样要进翰林院打磨几年,但头顶这样耀眼的光环,日后升官进爵肯定比别人容易的。何况王家本身家族影响也不小,王大儒多少徒子徒孙在朝中地方为官,这都是王荃的助力。

    只要他本人才干不差,有了这种种优良的先天条件,没理由不青云直上。

    不止是陆寒芳菲夫妇看得出王荃将来运势亨隆的。王荃本身的状元名头响亮,又在这些日子里结交了许多的同科考生,再加上他背后的王家……

    他年纪不大,然而能中状元的人,又怎会是个普通的年轻人,接人待物都十分高杆。尽管站到了风口浪尖上,也不会显露出过分的得意与嚣张,更不会战战兢兢,分寸拿捏得很到位。

    馆选结束,庶吉士选拔完毕之后,王荃已隐隐成为这一科新进士中的领袖人物。

    然而这位王状元对待陆寒却特别恭敬,在公众场合遇到陆寒时,都对别人说这是他的老师。诚然担任这一科主考的张阁老才是新科进士们的房师,但陆寒也是考官之一,王荃这样称呼并没有错。而且王荃还说,陆寒在自己考前对自己多有提点,是真正的饱学之士。

    因为王荃对于陆寒格外的敬意,使得陆寒在新科进士们的心目中印象更好,也纷纷以老师呼之。

    况且大家都知道,陆寒现在是太子的老师之一。称呼陆寒“老师”,无形中将自己与太子放在了“师兄弟”的位置上,自我感觉十分有面子,一点都不丢份。

    芳菲得知后,觉得这王荃果然是个品行端方的青年……显然还有一部分是看在明媗的面子上,将自己这一家子当成了自己人。

    这就是传说中的善有善报么?也许世事皆有因果吧……就像当年王荃当年在湖中救起明媗,后来竟能结成鸳侣……何尝不是如此?


正文 第三百三十二章:讲学

    第三百三十二章:讲学

    秦皇后最近的心情真是跌宕起伏,悲喜交集。

    张贤妃产子固然让她心中暗恨不已,可这事,也不好表现出来的。甚至连身边的心腹人,都不能跟她们多说什么。

    只能做,不能说,这是后/宫斗争中不成为的规则。大家心知肚明就好了,一旦落人口实,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但如此,秦皇后还得表现出六宫之首顾全大局的气度来。对于产下龙嗣的妃嫔,必须尽力照顾,起码面子上要做出尽力照顾的样子来……

    秦皇后身边的人都知道,皇后心里憋着气呢。尤其是刚生下的三皇子,似乎极得皇上喜欢,皇上这些日子就没少去张贤妃宫里看这个孩子。

    但是要说皇上厚此薄彼,却也不是。这段时间以来,皇上对于太子的培养教育,比以前更加重视了——这也是秦皇后心情没有变得更坏的原因。

    就现在看来,皇上对长子,还是很在意的。

    不但亲自下旨选了五名才学卓著的臣子轮流入宫教学,皇上本人甚至还亲自指导孩子的功课。

    秦皇后听太子回来跟她诉苦,说父皇老是抽查他背书,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你父皇多关心你呀好孩子,乖乖背书去,你背得好了,父皇和母后都高兴着呢。”

    太子朱昶也不是个懒惰的孩子。恰恰相反,在这个年龄段来说,他已经可以称得上勤奋好学了。只是他自小就有些怕严肃的父皇,每次一被父皇叫到跟前背书,就有些胆怯。

    要是父皇像陆先生那么和气就好了,朱昶心中默默想着。当然,他也知道,这句话是不能说的。

    后/宫里长大的孩子早熟,虽然他年纪很小,却也早早被告诫过,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秦皇后对儿子的几位先生,自然也是留意了的。

    别的人倒也罢了,听到鸿胪寺卿陆寒的名字,她当时就有些气不顺。

    原因无他,就是想起了张贤妃的生产……还有陆寒的妻子,那个她曾经召见过的陆秦氏。

    可是太子却像是很喜欢这位陆先生的样子。

    “母后,今儿陆先生夸我的字写得好……”

    “其他的几位先生都喜欢板着脸,只有陆先生最和气。”

    “陆先生教书比其他几位先生要慢一些,他还叫我不要着急慢慢来。”

    “陆先生教过的我记得特别牢……”

    小太子和母亲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每次上了课,他就会回来和母亲说说今儿学了些什么,先生又说了啥……其中陆寒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

    “昶儿这么喜欢陆先生啊?”

    在朱昶面前,秦皇后还是很慈爱的。母子连心,这儿子又是她在后宫的最大凭仗,怎么能不疼着爱着呢。

    朱昶的答案是肯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