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来到了元朝-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铁穆耳叹道:“张好古确实极有才干,在环州修水渠,在庆西造水车,桩桩件件,都是为国利民,造福千秋万代的大好事,更难得的是,她把每件功劳都归在朕的身上,每到一地便不遗余力地为朕赢得当地百姓的民心,为此,朕正准备赏赐她。”

阿罕道:“即如此,皇上为何烦恼?”

铁穆耳道:“她在奏折中言明,不要朕的赏赐,只要朕准她的假期,她要回乡探望父母亲人。”

阿罕听了他的话,脸上神情变得很复杂,半晌道:“皇上打算如何做?“

铁穆耳看了他一眼,轻声道:“朕如今最担忧的是,若准了她的假,只怕她会借此次回乡之机,悄悄逃走。”

阿罕道:“皇上可以派人跟着他,他若逃跑,便捉他回来。”

铁穆耳苦笑道:“张好古自入朝以来,一直尽心为汉民办事,这次在义州又得罪了楚王,朕的那些族人早就对她心怀不满,朕若派人去捉她,她的身份便会马上暴露,到时恐有性命之忧,朕无论如何是不能冒这个险的。”

阿罕闻言默然。

铁穆耳想了想,站起身对阿罕道:“你马上派人传朕旨意,待张好古救灾之行结束,立即把他带回京城,不得有误。”

阿罕忙躬身施了一礼,正待出去,铁穆耳道:“且慢,你去将文学院大学士沈文浩召来,朕有事要与他商议。”

阿罕点头应了,飞快地退了出去。

铁穆耳抬起头,望着窗外,默然无语。

门开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慢慢走进来,拜道:“老臣参见皇上。”

铁穆耳忙从御案后转出来,扶起他道:“恩师不必多礼,快快请坐。”

沈文浩躬身道:“谢皇上。”待铁穆耳坐在书案前,自己方转身坐下。铁穆耳笑道:“朕今日请恩师来,是有一件事要与恩师商议。”

沈文浩道:“请皇上垂询。”

铁穆耳道:“监察御史张好古向朕提议,要求朕取消等级制度,恢复汉人百姓的地位。朕考虑了很久,一直无法作决定,所以想请恩师替朕拿个主意。”

沈文浩闻言脸上露出惊异之色,低头寻思了半晌,道:“皇上,等级制度是由先帝制定的,确立了蒙古人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我朝的根本,皇上若要将之取消,必然引来所有蒙人的反对,会动摇大元的根基啊。”

铁穆耳叹道:“恩师说得很对,所以朕经过反复斟酌,认为彻底消除等级制度,势不可行,只能稍加改动,将汉人地位提至第二等,与色目人平级,在经商,入学上与蒙古人享受同等待遇,恩师以为如何?”

沈文浩听了他的话,脸上神情变得极为激动,从椅上迅速站起身,向前拜倒在地道:“皇上,微臣替全天下的汉人百姓,叩谢皇上大恩。”言罢在地上连磕了三个响头,铁穆耳忙上前扶起他道:“恩师快起来,朕虽贵为皇上,也是您的学生,恩师如此大礼,叫学生如何承受得起。”

沈文浩缓缓抬起头,脸上老泪纵横,哽咽道:“皇上英明,大元朝有皇上这样的仁德之君,百姓幸甚,天下幸甚。”

第六卷 官场浮沉(上) 第二十八章 械斗

我日夜兼程,好不容易到了延安,看着这座古城,心中忽然万分感慨,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打下这万里江山,让中国的老百姓从此站起来了。

山坡上尽是窑洞,我没时间观赏景色,急急地奔到县里,见了县令刘思便问道;“你这里灾情如何?”

刘思拱手道:“大人,本县与安西县共一条河,如今天旱,两县县民经常为水械斗,死伤无数,下官派了所有衙役去,但他们人太多,实在是无力阻挡。”

我惊道:“有这等事,你速速带我去河边。”

刘思道:“大人日夜赶路,想必累了,不如先去歇息,明日再去不迟。”

我怒道:“耽误一刻,便要多死许多人,你身为地方父母官,怎能不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

刘思忙跪下道:“大人教训的是,属下这就陪大人前去。”

我跟着他,带了马友等人,骑着马很快到了城外延河边,河边早已站了几千人,密密麻麻,手中都拿着锄头,铁铲,菜刀,木棍等物。一名县令模样的人,带着几个衙役拿着长刀,站在中间,已经渐渐抵挡不住。场面一触即发。

我向崔真等一摆手,他们纵身跃到衙役前,朗声道:“御史张大人在此,还不放下武器,跪下拜见大人。”

那个县令闻言忙跑过来道:“在下安西城县令崔志,拜见张大人。”我忙扶他起来道:“你做得很好,正该如此,绝不可让百姓有丝毫损伤。”

一位老者闻言,从人群中挤出来,看着我道:“大人莫非就是前几日在环州与百姓一起挖渠,同桌吃饭的张御史张大人么?”

刘思道:“正是张御史。”

老者忙跪下道:“小人是本村的村长林长春,小人早闻大人是位青天大老爷,一心为民,小人心下佩服。”转身对后面的人道:“还不快跪下拜见张大人。”百姓闻言跪下了一大片,一起大声道:“草民等拜见张大人。”

另一村的人见了,也忙跪下拜倒。我心想,为老百姓做好事,这威信还是满高的。想到这里,跳下马来,走到老者面前道:“老伯快快请起,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老汉道:“请大人听我一言,我村与邻村本来约定每月逢单便轮到我村灌溉农田,逢双才是他们。谁知今日他们竟违反约定,堵了我们的水,将河水尽皆放入他们田中,请大人一定要为我们做主。”

我听了转头看着刘思道:“可有此事?”

刘思未及答言,一人站出道:“在下是村长李茂,我村人多地多,如今天旱,河水根本不够,而他们村人少田少,却每月与我们一般用水,太不公平。”

老汉道:“这是我们先前的约定,你违反约定便是你的不是。在大人面前还有何理可说?”

我看看他们,想了想道:“你们二位先叫村民解散,有事好好商量,切不可械斗,村民都是家中劳力,若有个损伤,叫他们的父母妻儿以后如何生活。”两人闻言,到人群中叫百姓散了。我看他们走后,对二人道:“你们带我到村中看看。”

老汉先带了我到他村中去,另一个村长跟在我身后,我们一行人来到村中,只见房屋低矮破旧,连果树都没有一棵,村民皆穿得破破烂烂,几个光屁股的小孩见有生人来了,慌忙转身跑到房中,我叹口气,对刘思道:“两县的百姓都是如此贫穷吗?”

刘思和崔志齐道:“下官无能,请大人降罪。”

我道:“这也不能怪你们,这一带自古至今都很贫穷,土地贫嵴,又没有什么物产,乡人十分朴实,也不会出外做生意,只有守着那几亩田,若是遇到天灾,恐怕连饭都吃不饱。”说完,想到现代这里可以开采石油,可在元朝却是不可能,不由又叹了一口气。

在村中转了一圈,见居然没有一口水井,不由奇道:“老伯,你村中为何不挖水井?”老者道:“大人有所不知,村中人在四周挖过了,根本挖不出水来。”我道:“这样啊,可能要挖深井吧。”

刘思道:“挖深井难度极大,况且并不知哪里有水?从何处挖起。”

我想了想道;“这县城里可有挖井之人?”

刘思道:“有一个叫章贵的,祖辈都是挖井人,只是他年纪老迈,已有许多年不曾挖井了,大人可要召他前来?”

我道:“等我回府后,你再叫他来吧。”

刘思点点头,我又跟着另一个村长,到他村中看了看,见他村里果然人更多,还有几处水田未曾浇灌,眼见已有些干枯了。我忽然觉得很头疼,对刘思道:“今日就到此吧,本官要回去好好想一想。”刘思忙道:“大人请。”我骑上马,对两个村长拱拱手,他们忙跪下道:“恭送大人。”我道:“快起来吧。”转身飞驰而去。

回到府中,一见到小兰,我便诉苦道:“我的头快疼死了,快来帮我捏捏。”小兰笑着走过来道:“疼死也是活该,谁叫你一天到晚那么辛苦。”我叹道;“如今已经上了朝廷这条贼船,要想下来,却是来不及了。”

小兰轻轻揉着我的太阳穴,一边道:“那你就不要那么尽心嘛,多累呀。”我正要回话,小蝶走过来道;“公子请喝茶。”我接过茶闻了闻道:“是茉莉花啊,你很细心嘛。”小蝶脸一红道:“公子,快喝吧,不然凉了。”

我将茶尽数倒入口中,把杯子递回小蝶手里道:“你们都下去吧,等会我还要见一个挖井人。”小兰闻言拉着小蝶走了。我倒在椅上,双手抱头,使劲地想着现代的一些挖井方法,可惜我对这方面并不感兴趣,急切间哪里想得起来。

刘思上来道:“大人,挖井人带到。”我看着堂下,一个白发苍苍,面容枯镐的老人跪下道:“小人章贵参见大人,”

第六卷 官场浮沉(上) 第二十九章 挖井

我忙起身走到堂下,扶起他道:“老人家年纪大了,不要跪着。”又转身对衙役道:“还不快搬把椅子来。”衙役飞快地过去,拿了把椅子放在堂下。

我对老汉道:“老人家请坐。”

老汉忙道:“草民不敢。”

我伸手把他按在椅上道:“本官如今有一件事要烦劳老伯。”

老汉忙从椅上站起道:“大人只管吩咐。小人一定尽其所能。”

我笑道;“很好,你随我到城外去。”言罢拉他走出堂外,叫马友道:“你赶马车,让老人家坐在车上,我骑马先过去。”

章贵大惊道;“万万不可,折煞小人了。”'手 机 电 子 书 : w w w 。 5 1 7 z 。 c o m'

我道:“如今延安和安西城的百姓都指望着老人家能挖出水井,造福千秋万代,坐坐马车不算什么。”言罢让马友扶他上车,自己在前面先行。

老者随着我在村中转了一圈,摇头叹息,我见了不由双眉紧锁,对老者道:“不如我们到村外再看看。”走到村口,只见四野尽是干枯的野草,连树上叶子掉光了,旱情真的十分严重。老者看着前面,眼睛忽然一亮道:“大人,此处也许有水。”我顺着他的眼光看过去。只见大石边一处野草长得郁郁葱葱,十分显眼。

我喜道:“别处草木皆已干枯,只有这里生机勃勃,想来是真的有水。事不宜迟,现在就开始挖井吧。”言罢叫村长林长春快找村中壮汉来。林长春急忙去了,一忽儿便来了几十人。老者吩咐他们先把草皮铲去,自己蹲下身在大石边划了一个圈道:“就在这里挖。”村民一拥而上,用两头尖尖的铁棒,锄头,铲子拼命地挖了起来。我对旁边的老者道:“不如我们再到邻村去看看。”

到了邻村,老者看了几处道:“这几处可能都有水,可以挖井,”我转头吩咐村长找人来开挖。回到林长春村中,井已经挖了几米深,林长春命人抬了一把大交椅来,请我坐了,我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在井上架起一根梁,拴上一根粗绳,用一个簸箕将井下的余土拉上来,再垂下去装土,直挖到晚上,已有几十米深,仍不见水。

林长春有些焦急起来了,向我道:“大人,此处是否没有水?”我看看老者神色泰然,笑道:“继续挖,应该会有水。”

马友在我身边道:“天黑了,大人不如回去歇息。”

我道:“不,本官一定要等挖到水再回去。”

天上的月亮慢慢东移,人人脸上都现出焦虑之色。忽听井下人道:“挖到水了。”我大喜道:“水怎样,多不多。”

井下人道:“很多,是口大井。”

老者道:“好,可以开始贴井壁了。”言罢要林长春去取石灰和黄泥,石块来,叫村民在井壁上贴上石块,石块间留缝,敷以石灰和黄泥。

我问道:“老伯,这石灰莫非是防渗水的。”

老者道:“大人所说不错,石块间填上石灰,水便不会流失。有了这口井,村民可以高枕无忧了。”

我笑道:“此次老伯居功至伟,本官一定要好好奖赏你。”

老者忙跪下道:“大人忧国忧民,一心为百姓办事,老汉心中十分感动,绝不敢要什么封赏,只希望大人身体康健,多为百姓造福。”

我忙扶起他道:“老伯不必如此多礼,你家中还有什么人?”

老者道:“还有小儿章实,是个秀才。”

我笑道:“很好,以后便让他跟了我吧。也好求个功名。”

老者大喜道:“多谢大人,草民给大人磕头。”言罢跪下叩首不住。我使劲把他拉起来道:“至于将来如何还需你儿自己努力,本官不过是给他引个路罢了。”言罢想了想又道:“老伯挖井的技术高超,若能广收门徒,让这两县的所有村庄都能有井可用,那就善莫大焉了。”

老者忙道:“小人谨遵大人之命,回去之后马上开门授徒,让更多的人学会挖井。”

我笑道:“好,很好,天也不早了,老伯请回吧。”

老者连连点头,显是喜不自禁。我心想,看来家里能有个人在衙门里当差,是很多百姓心中的愿望啊。

邻村很快也挖出水来,我十分高兴,看看天已经亮了,只觉得头昏得很,慢慢骑上马,放松马缰,任马儿缓缓而行。

在朝为官已经几个月了,除了开初在故纸堆里坐了几日,其余日子都是在外奔波,身心皆已疲惫不堪,真想什么都不想,好好地睡它几天,至于什么国家大事,朝中有那么多大臣,我一个人就算累剩一层皮,又能做得了多少呢?

想到这里,忽然有些气馁。转眼回到城中。小兰扶着我进房歇息,我对她道:“谁来也不许叫我,我要睡觉。”小兰点点头,关上门出去了。我一头扑到床上,睡得昏天黑地。直到傍晚方才起来。

走到花厅里,小兰上来报道:“公子,府外有个人自称是章贵的儿子,求见大人。”我闻言想起昨日对老者的承诺,忙道:“快唤他进来。”

来人走到我面前,跪下道:“小人章实拜见大人。”

我道:“你抬起头来。”来人抬起头,我见他面容清瘦,温文有礼,象是个诚实君子,心中倒还满意。便道:“你会些什么?”

章实道:“小人是个秀才,会读书写字,还会算帐。”

我想了想道:“好,你以后便做我的书吏吧。”章实点点头应了,我转头对小兰道:“你带他到客房中去。”

小兰对章实道:“你随我来。”章实向我拱拱手,转身去了,我看着他的背影,忽然发现竟与自己有几分相似,又想到大哥和小兰对我说的留条后路之话,心中一动,不觉出起神来。

第六卷 官场浮沉(上) 第三十章 回程

小蝶端着一杯茶道:“公子请喝茶。”我接过茶一看,里面泡着两枚胖大海,不由笑道:“小蝶,你拿药给我喝啊。”小蝶道:“公子日夜辛苦,嗓子都沙哑了,喝点胖大海润润喉吧。”我听了忙端起来喝了一口,对小蝶道;“谢谢你。”小蝶低头道:“奴婢本该侍候公子,公子不必言谢。”我看她似乎瘦了一些,便道:“跟着我每日在外面奔波,很辛苦吧。”

小蝶忙道:“不辛苦,小蝶很愿意继续跟着大人。”

我看了看她道:“你下去吧。”小蝶应声退了出去。我站起身,走到书案前,想了想,拿起那卷地图,心想,不知那些派出去斟查地形的人,查的怎么样了。自己这些日子常感觉精力不济,恐怕疲劳过度,要开些补药好好调理一番才是。

第二日,我从床上起来,刚刚走到前厅,便听门外太监道:“圣旨到,张好古接旨。”我忙摆下香案,跪下接旨,太监展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监察御史张好古,接旨之日立即回京述职,不得有误。钦此。”

我听完圣旨,心头一震,暗道:“二哥不准我告假,定是猜出我想利用回乡之机避开他,圣旨已下,我若是执意离去,便是抗旨不遵,罪犯欺君。二哥虽然是个仁德的君主,只怕也会龙颜大怒,降罪于我。罢了,罢了,不如回到大都再另想脱身之计吧。”

太监道:“请张大人接旨。”我无奈,只得接过圣旨,口中道:“微臣领旨,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监笑道:“张大人此次立下大功,皇上一定会重重地封赏你吧。”

我勉强笑道:“谢公公吉言,公公请坐。”又对小蝶道:“给公公奉茶。”

太监道:“不必了,皇上有旨,要咱家立刻带大人回京,大人还是马上收拾东西,和咱家起程吧。”

我闻言只得道:“请公公慢坐,下官这就去收拾行装。”言罢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内书房中,叹了口气,招了小兰来,一起收好东西,出了县衙,骑上快马,往大都而去。

大都。

王爷接过密函看了一遍道:“原来这个张好古是麦香村人氏,还曾在皇上军中任职,怪不得他和李正风走得那么近,本王倒小看了他。”

侍卫道:“麦香村还有他妻子的坟,想来是不会有错了。”

王爷沉吟半晌道:“此人倒有大才,可惜不能为本王所用。他和皇甫少华,李知栋等人都有交往,只不知跟柳明堂是什么关系?”

侍卫道:“柳明堂那个叫小兰的贴身书僮,现在跟着张好古,他和柳公子的关系一定很密切。”

王爷笑道:“你很聪明,这也是本王迷惑之处,看来要想找到柳明堂,就一定要在张好古身上做文章,此人暂时杀不得了。”

侍卫拱手道:“是,王爷。”

九王爷想了想,又道:“通往大都城外的地道,挖得怎么样了?”

侍卫道:“启禀王爷,已经挖了一段,再过半个月便可完工。”

王爷笑道:“很好,地道挖好之日,立即将那些工匠全部处死,绝不可泄露半点风声。”言罢挥了挥手。

侍卫躬身退了出去,王爷在密室中转了一圈,回到椅上坐下,恨声道:“铁穆耳,你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儿,登基才满一年,便想剥夺本王的军权,真是痴心妄想。”

从延安县出发,行了几日,经过环山县,我到城外想看看水渠和池子的工程进展情况,远远地便看到鲁为生,李成和一众百姓等候在那里,鲁为生一见我便拱手道:“大人,两样工程都已完工,请大人验收。”

我走上前去,只见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断地从远处流过来,注入大大的蓄水池,已经满了,水池边又有许多小水槽将泉水引入稻田,我满意地点点头,鲁为生道:“大人,此处百姓都感念大人恩德,将这水渠和水池命名为御史渠和御史池。”

我忙道:“这名字不妥,抗旱救灾都是皇上的旨意,托得是皇上的洪福。张某便有功,也是皇上之功。绝不可归到张某头上,不如取名叫天恩渠,天恩池。鲁县令以为如何?”

鲁为生看了看我,不敢反驳,只得道:“全凭大人。”言罢对旁边众人道:“速去找来工匠,在渠边和池边立碑,记下御史大人修建之功。再刻上天恩的名字。”

我笑道:“很好,鲁县令,你好好干,本官会在皇上面前为你美言的。”

鲁为生闻言跪下道:“谢大人。”

旁边的百姓也纷纷跪下道:“恭送御史大人,御史大人一路顺风。”我骑上马,向他们深深一揖道:“大家都起来吧,我张好古这一生都要为民做好事,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言罢继续往大都方向行去。

一路风尘仆仆地回到大都,我进到府中,脚未立稳,管家便迎上前道:“大人,勇武将军皇甫少华托人从北地带了些东西给大人。”

我忙道:“是什么?”

管家道:“是些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皇甫将军还有一封信要小人转交给大人。”言罢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到我手里。

我伸手接过来,也不及看,揣到怀里,对管家道:“好,我知道了。那些补品你先收着吧。”管家拱手去了。

第六卷 官场浮沉(上) 第三十一章 律例

我转身进房。叫小兰烧好水,匆匆地洗了一下,栽倒在床,又对小兰道:“你叫章实写一张告假的折子,送到吏部去,再写一份给皇上的奏折,言明此次救灾的实情,我要大睡三天。”小兰点头去了。

我躺在床上,想了想,把少华那封信拿出来看,却是他得知我遇刺的消息,忧心如焚,又有军务在身,不能抽身回来,每日食不知味,寝不安枕,焦虑之情,难以言表。后面又嘱我小心身体,不可太过劳累,写了满满几页,都是殷殷的关切之语,至于我的身份却只字未提。我脑子里乱哄哄的,复把信塞到枕下,使劲用被子蒙了头,过了许久,方才睡着。

第二日,我从梦中醒来,想了想,又到枕下把少华的信拿出来看,此时小兰忽然推门进来,我慌忙把信塞回枕下,看着她道:“干什么,急火火的。”

小兰道:“小姐,皇上派人送了好多人参燕窝来啊。”

我惊道:“那我岂不是要出去领旨谢恩。”

小兰道:“谢什么啊,公公已经走了,还说是皇上吩咐的,说你不用起来,只管收着就是。”

我松了口气道:“好啊。”抬头见小兰不走,奇道:“还有什么事?”

小兰嘟着嘴道:“李将军也送了好多补品来,小兰只是想问问小姐炖谁的吃。”

我听了不禁苦笑起来,想了想道:“到每人送来的里面挑一样,放在一起炖吧。”

小兰闻言站着不动。我只得道:“先炖皇甫公子送来的。”

小兰笑道:“小姐果然是明白人。”言罢转身退了出去。我皱紧眉头看着她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

在府中直睡了两日,又炖了皇甫少华送来的补品吃了,感觉好了很多,这日我从床上起来,穿了件月白的衣衫,从墙上摘了剑,到院中深吸几口气,手中剑随之飞舞起来,气势如虹。

一气练完,一人击掌道:“好古兄的剑法,比当日更加精进了。”我回头见是李正风,忙笑道:“原来是正风兄,好古未曾出来迎接,实是怠慢了。”

李正风走过来笑道:“你对我说话总是这么客气,太生分了。”

我忙道:“不敢,正风兄对在下有大恩,在下时刻铭感于心。”

李正风道:“那些不算什么,你不要老想着报恩,我对你这样,不是为了让你感恩的。”

我听了心中一惊,忙道:“正风今日造访,不知有何事?”

李正风笑道:“好古在家里歇了这几日,身体可好些了?昨日早朝皇上还问起你呢!”

我道:“皇上问我什么?”

李正风道:“皇上关心你的身体,问你何时上朝,吏部侍郎说你明日便可上朝了,皇上很高兴。”

我笑道;“这两天我也歇够了,是该去办正事。”

李正风道:“今日皇上出宫到上林苑射猎去了,朝中也没有什么事,不如和我一起出去走走吧。”

我道:“去哪儿?”

李正风道:“就到城里逛逛吧,你的身体还未完全复原,不宜去得太远。”

我想了想道:“也好,你等我一会。”言罢转到里面房中,关上门,换了一身淡青色的长衫,束了银冠。又把宝剑佩在腰间,便开门出来道:“正风,走吧。”

出了门,我们一起纵身上马,放缓马缰,在大街上并肩而行。大都的景物依旧,此时接近午时,路上行人如炽,街边的商铺都开了门,十分热闹。

我看到一个做花布小人的摊子,忽然想到那年在翠微镇,送给二哥的那个穿罗裙的小人,心中一动,忙骑过去,跳下马拿起一个穿长衫的小人看起来。

李正风纵身下马,站在我身边道:“喜欢吗,不如我给你买下来?”

我叹了口气道:“我以前曾经买过一对小人儿,也是用花布扎的,已经丢了,本想再买一对,却一直找不到,没想到在这里看见了。”

言罢对老板道:“给我拿一对。”老板忙伸手递了一对给我。李正风急忙付了钱。我一只手拿着一个,慢慢骑上马背,边走边看。

这时,从大街的另一头传来喧闹的声音,我抬起头,只见几十个蒙古人背着弓箭,马背上绑着许多猎物,大声呼喝着奔驰而来,街边小贩避之不及,一下踢翻了许多摊子,摊上的东西散乱一地。

蒙古人不以为意,继续往前疾驰。我心中恼怒,便欲上前。李正风一把拉住我道:“别去,这些人都是皇亲国戚,平日在大都城里横行无忌,你只是个小小的监察御史,斗不过他们的。”我低声道:“难道就没有人能治得了他们吗?”

李正风叹道:“大元律例规定,蒙人在集市喧闹,与汉人争执,罪责汉人。你上去阻拦他们,也是无济于事。”

我闻言低声道:“我知道,大元律例还规定,禁止汉人聚众与蒙人斗殴,蒙人与汉人争,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如有违犯之人,严行断罪,自我朝开国以来,已有许多汉人因此被处死了,真是一部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荒唐法律,只不知是何人所订。”

李正风叹了口气,轻声道:“自然是先帝和那些蒙藉大臣们。蒙古人杀死汉人,只不过打57下而已,汉人杀死蒙人却要处死,全家发配边疆,家产尽没。”

我道:“如此不平等的律例,难道就没有人反对吗?”

李正风道:“如今朝政都由蒙古人把持,汉人根本没有任何地位可言,好古以汉人平民出生,能够这么快就升到监察御史之职,又能得到皇上的信任,已经算是一个奇迹了。要知道,自大元开国以来,三品以上文官基本都由蒙人担任,能够升到二品之职的汉人,除了先帝时的史天泽,便只有中书右丞颜成道大人一人而已,平章政事胡义真虽也是汉人,却被赐于蒙古国姓,又娶了蒙古郡主为妻,蒙人早已将他视作自己人了。”

我道:“当今皇上英明睿智,提倡蒙汉平等,一定会慢慢提高汉人地位,让所有汉人都能享受与蒙古人同等的待遇。”

李正风道:“皇上自幼师从当世大儒沈文浩,受汉人影响颇深,所以并不岐视汉人,但要彻底改变汉人的卑贱地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皇上想这样做,皇太后和所有蒙藉大臣也一定会坚决反对的。”

我闻言叹道:“原来是这样。倘若有一日我做了平章政事,第一件事便是废除旧律,编篡新的大元律例,赐与所有汉人和蒙人一样的权利,还要在律例的封面上写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

李正风笑道:“但愿尽如好古所愿,不过……。”他没有再说下去。我明白他心中所想,不觉涌起许多伤感。我毕竟是个女子,在这个蒙尊汉卑,女人依附于男人的时代,就算竭尽所能,又能做得了什么呢?别说修改律例,就连监察御史这个职位怕是也当不长久了。

第六卷 官场浮沉(上) 第三十二章 禁渔

这时,一个蒙古人从我身边掠过,手中提着一只血迹斑斑的白天鹅。我见了不由惊道:“正风,他们居然猎天鹅。”

李正风转头看了一眼道:“这些蒙人向来喜欢猎杀天鹅,好古没有见过,难免要奇怪了。”

我听了心中大为伤感,对李正风道:“明日我要向皇上上一道奏折,请他下旨禁猎天鹅。”

李正风看着我笑道:“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