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转世小太监之乱世称雄-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乘御辇进京。”

赵强一听,已经明白了清廷的伎俩,让自己公然进京,好让天下人知道自己降了满清,以此来瓦解天下抗清队伍的斗志,同时给自己安个汉奸的名声,遭天下人唾骂,断了自己的后路。这招可真够毒的!他冷笑一声,冲多儿衮说道:“我说你们就省省吧,我是被抓来的,不是来降你们的,国士之礼不敢当,御辇我是不坐的,你们最好还是给我带上镣铐,押到京城去为好,实话告诉你,我在京城的部属甚多,一旦露了行迹,你就不怕他们把我救走吗?”

多儿衮面现尴尬,干笑一声说道:“大人说笑了,你是我大清请来的贵宾,该讲的礼数还是要有,这样吧,既然王爷不愿招摇,那就还是坐在轿子里进京吧。”

赵强又被押进轿子,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启程了,赵强不肯坐御辇,多儿衮也只好骑着马在御辇后面跟着。

赵强坐在轿中,只听外面马蹄声声,接着是锣鼓喧天,人声鼎沸,看来清廷是在大造声势,他心中郁闷,闭目养神,懒得看窗外的情形。渐渐的人声远去,马蹄声也息了,周围安静了下来,赵强正不明所以,轿子已然停了下来,范文程亲自打开轿帘说道:“大人,咱们到了,请下轿吧。”

赵强出了轿子,发现自己已经到了紫禁城里,轿子正停在文华殿前。故地重游,已经物是人非,大殿、红墙、金色的琉璃瓦,一切如旧,但殿前两排身穿黄马褂,挎着腰刀的侍卫提醒赵强,这里已经是大清的皇宫了。赵强转身想寻找陈圆圆她们,却没有见到踪影,范文程在旁说道:“大人放心,两位姑娘我已在别院安置,您先去见过圣上,然后再与她们相见。”

这时候,洪承畴从文华殿里出来,到了赵强跟前,见礼后说道:“赵大人一路辛苦,皇上有旨,请大人到西暖阁觐见。”

洪承畴于赵强有救命之恩,当年是受到崇祯的逼迫,被清军围困在锦州,被俘后才降了清廷,赵强见他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心生怜悯,本想讥讽他几句,可话到嘴边还是收了回去。

赵强随着洪承畴到了西暖阁,只见顺治皇帝居中而坐,皇太后玉儿坐在他的侧后,皇帝的下手两边一边坐着摄政王多尔衮,另一边的椅子空着。赵强昂首挺胸到了殿上,注视着顺治皇帝,那顺治皇帝八岁,生的面如冠玉,看上去很是沉稳。

顺治皇帝见赵强进来,主动起身一揖说道:“是叔父大人到了,快快请坐吧。”说完一指下手的那把椅子。他知道赵强不会给他行礼,所以这么一说,掩饰了过去,省得双方尴尬。

赵强也不客气,大刺刺的坐在椅子上。

顺治扬声说道:“来人,给皇叔上茶。”太监过来伺候赵强擦了脸,给赵强上了茶。

“我们这次把叔父请来,主要是侄儿想念叔父,想当面叙一叙旧,别无他意。”顺治皇帝说道。

赵强见这么小个孩子居然大模大样的和自己打官腔,觉得好笑,于是调侃说道:“呵呵,记得上次见到你,你才只有四五岁的样子,恐怕早就记不起我这个叔父的样子了,如果只是想见我,那现在见过了,我是不是可以走了。”

那顺治毕竟年幼,母后交代的几句客套话还勉强能说,听赵强抢白,一时张口结舌不知怎么回答。

那玉儿见儿子受窘,出面解围说道:“皇帝虽只见过你一面,却记忆颇深,而且先皇也时常提起你。先皇在时常常当着我们母子谈及先生,说先生乃汉人中的龙凤,只是可惜不能同朝共事,携手创立太平江山,他临去前,还亲口嘱咐皇帝,将来一定要找到先生,向你学习治国安邦之道,盼你能辅佐我儿建设大清的太平盛世。”

赵强笑道:“先帝真是太抬举我了,我一个小太监又哪里懂什么治国之道了。”

玉儿说道:“你如今贵为太平教主,麾下教众数十万,已是王中之王,怎么能说不懂治国之道呢,再说,你也不是什么真的太监,又哪里瞒得了我们。”

玉儿口舌犀利,赵强被说的脸上暗自发热,他想既然俪儿是满清的奸细,那自己假太监的身份清廷也早就知道了,不仅这些,这次清廷之所以成功的将自己虏获,也是因为吃准了自己对陈圆圆的一片痴心,看来清廷从很早就开始布置了,自己的一切情况,他们都了如指掌。想到这些,赵强不禁有点恼羞成怒,愤然说道:“你们用这么卑鄙的手段把我抓来,既然想请教治国之道,那我告诉你们,你们最好的出路就是赶紧退回关外,还我汉人的江山,不然汉人群起抗之,只会多生杀戮。”

玉儿正色说道:“我满清八旗流血留汗打下来的疆土怎会轻易放弃!我们正准备同南明朝廷讲和,南北划江而治,就是为了罢兵息争,少生杀戮,让天下百姓休养生息。”

多尔衮在旁冷笑一声说道:“赵强,我们对你一直优礼有加,那是皇上和太后的恩德,如今你是我大清的阶下囚,还在这里逞什么威风,你如果跪地投降,我保你一世的荣华富贵,否则,哼哼!”

赵强也冷哼一声说道:“多尔衮,让我投降你是别想了,要么你一刀将我杀了,要么你放我回去,我们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真的打败了我,我再降不迟。你们用着些卑鄙无耻的下三滥手段把我抓了,算什么英雄。”

“你!我杀了你!”多尔衮一拍桌案,站起身来,宫门口的侍卫听见殿里的动静呼啦一声冲了进来。

玉儿断喝一声:“谁让你们上来的,下去!”然后冲范文程说道:“范先生先把赵先生带下去安置吧,可不得委屈了先生。”

范文程躬身答道:“微臣遵旨。”然后引着赵强出了西暖阁。

赵强离开文华殿,多尔衮依旧怒气不止,愤恨的说道:“这个小太监真是可恶,屡次坏我大事,要不是他作梗,我大清早就一统天下了。”

玉儿柔声劝解道:“摄政王请息怒,这赵强乃汉人的领袖,率众抵御我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今被我们擒住,再也不能作耗了,再说留着他也对我们有利,我们可以对外宣称他已经降了大清,这样汉人们群龙无首,定然会分化瓦解,我大清一统天下指日可待。摄政王,您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呀?”

玉儿这番话多尔衮深以为然,刚才不过是气话罢了。如今大清定鼎中原,在北方各省施行仁政全部都是皇太极当年制定的方略,一年下来成效显著,清廷打算先稳住北方几省,再伺机南侵统一天下,玉儿提的这些想法也是多尔衮正打算施行的。赵强被擒,太平军很快就会被瓦解,而张献忠、左良玉、卢象升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对手。

他起身昂然说道:“太后说的是,如今赵强被囚,我大清一统江山已无阻碍,我看不必再缩手缩脚的,我打算起兵三路,横扫南方,一统天下,完成先皇的遗愿。”

玉儿说道:“这恐怕太急了些吧,北方初定,民心不稳,还需要休养生息,我军兵员粮饷不足,难以支撑这么大规模的战争,还请摄政王三思。”

“这——”多尔衮迟疑一下说道:“恕在下直言,当年我朝在关外贫瘠苦寒之地,兵饷比现在还少,而我八旗却能横扫北方,靠的是旗奴制度,每次战争虏获的人口、财物都归八旗所有,靠这个,我们八旗将士才作战奋勇,所向披靡,而军需物资也都是靠缴获补充。现如今我们施行轻徭薄赋的制度,为的是收汉人之心,但是汉人造反依旧层出不穷,而我八旗子弟却越来越没有斗志,这样下去恐怕难以完成统一的大业,所以我打算恢复旗奴制度,这样兵员粮饷就都不成问题了。”

“这样恐怕不行,施行仁政是先皇制定的方略,不可更改,再说汉人是我们的几十倍,一旦被逼急了,如何得了。就是打下了天下,也治理不了。”玉儿说道。

玉儿抬出先皇,多尔衮也不好直接反驳,只好说道:“此事我自会斟酌,太后不必挂心。我不日即将重返前线,朝中诸事还请太后多多担当,还有,那小太监诡计多端,他行迹已经暴露,说不定太平军会大举营救,还要多加提防。”

玉儿说道:“摄政王尽管放心,家中之事我会善加料理,赵强那里也决不会出差错。”

却说赵强,由范文程陪着被押到紫禁城西南角的一个废弃的院落,赵强久居大内,知道这里明廷幽禁被黜皇妃的所在,已经被封弃了多年。玉儿之所以选择这里关押赵强,一方面是因为这里安全,另一方面是希望自己能就近笼络赵强,以期赵强能为自己出谋划策。赵强到了院里,见陈圆圆和兰汀正坐在院中石凳上,旁边还立着几个宫女和太监,看来清廷对自己是要软禁,而不是强行关押。

他和范文程到了内堂,侍女给上了茶,范文程说道:“赵大人,太后吩咐,让安排大人和二位小姐在这里暂居,一切用度由内库供奉,这里的宫人也任由王爷使唤,只是不得出了这院门,还请大人体谅。”

赵强心中无奈,只好拱手说道:“好说,让范先生费心了,也请回复你家太后,赵某领情。”

顿了一下,赵强接着问道:“范先生,我想知道你们到底想如何处置我呀?”

范文程说道:“谈不上处置,我们当然希望大人能与我们大清合作,辅佐我主创建太平江山,以大人之能,位列宰辅,封王封侯那是肯定的。”

赵强苦笑一声说道:“算了吧,我有什么能耐呀,还不是忠奸不辨,被你们给算计了吗!要说你们把我抓来这事做的可真是天衣无缝,你们派到我身边的卧底也是深藏不露呀!要说才能,我比你可差远了。”

范文程不无得意的答道:“呵呵,大人实在是过奖了,范某哪里有这等算计。不瞒大人,这一切都是我太宗皇帝生前就筹划好的。我太宗皇帝知道汉人多,凭满清八旗一味的征杀是不能征服的,所以他老人家早就筹划组织了一批忠贞有为的少年加以培养和教育,然后安排他们长期潜伏到中原各地,伺机为大清出力,我们称之为‘死士’!我大清之所以能屡战屡胜,离不开这些死士的暗中襄助。我儿王彭和俪儿姑娘是这些死士中的佼佼者,之所以把他们安排到大人身边,也是因为先皇认为您是我大清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

赵强默默点头,心道:“皇太极这人真是英杰,为了统一大业处心积虑,费尽了心力,多少年前就算计好了这一天。”他疑惑的问道:“那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你们的死士都已经安排到了我的身边,要杀我可以说机会很多,当初把我杀了也就是了,为什么拖延至今,还费这么大劲把我抓来呢?”

范文程说道:“先皇一直爱惜你是个人才,说你们乃是志同道合的人,临终之时还因为不能和你联手共建太平天下而抱憾。皇太后后来接掌这批死士,也是一直不忍心加害你。不仅如此,其实我儿王彭和俪儿他们也为你的抱负所感,对你爱戴有加,不忍对你下手,要知道,这批人乃是先皇亲自训导出来的,他们的理想与你的创建太平教的思想如出一辙,要不是你与我大清为敌,那他们何尝不是您的死士呢!”

范文程悠悠的叙说,赵强却听的神游物外,他仿佛又看到站在地图前面那个胸怀天下,指点江山的皇太极,又看到那个柔顺娴静、巧笑嫣然的俪儿,不由得百感交集,竟不由自主的流下了眼泪。

范文程仿佛能体会赵强的心情,也在旁边唏嘘不已。

送走了范文程,赵强回到堂屋,圆圆和兰汀从屏风后面出来,她们二人在后面听了赵强和范文程的对话,也是心情复杂泪流满面,圆圆说道:“原道俪儿是清廷的奸细,心中恼恨,却也是个苦命的人,她这是何苦呢。”

兰汀也说道:“当初我曾羡慕俪儿命好,可以每天陪在叔父身侧,却原来是为了这个。不过我看俪儿对叔父是情深义重,发自真心,不然她也不会徇情而亡,这么想来,我一点也不怪她了。”

赵强面色愁苦叹了口气,说道:“唉!都是我赵强无能,让你们为我无端受累,身涉险地。”

圆圆说道:“公子空急无用,不如先安下心来,李大人他们定会想办法营救,我们静待时机就是。”

兰汀也宽慰道:“叔父不必太过忧心,田大人、尚将军他们都是久历疆场之人,太平军中也人才济济,定会自主发展,不至于涣散的。”

赵强担忧的说道:“我还真是担心他们来救我,这里是皇宫大内,戒备森严,清廷肯定已经在这里设下陷阱,弟兄们来救我,恐怕是自投罗网呀!”赵强无奈的摊摊手,接着说道:“走一步看一步吧,也只能如此了。”

就这样,赵强耐着性子在这里安顿下来,每日同圆圆和兰汀弹琴唱曲,日子倒也悠闲,只是心中总惦记着外面的局势,常常感到不安,他试图向这里进出的宫人口中打探一些消息,但这些宫人一律守口如瓶,什么也问不出来。他不知道,在他被囚禁的这些日子里,天下的局势已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第八十八章受冤屈痛遭世人弃

清廷利用赵强被俘的事情作足了文章。他们一方面在全国各地张贴告示,散发传单,公告赵强已经投降了满清,清廷已经封赵强为西南王;还让各地的潜伏人员散布谣言,说赵强在太平教中的权力被李刚、尚大勇他们篡夺,一怒之下投降了满清;还有谣言说赵强早就做了清廷的奸细,当年就是他抢走了陈圆圆,又嫁祸给李自成,才逼迫吴三桂投降的清军;也有谣言是说陈圆圆是清廷的卧底,李自成、吴三桂都是败落在她的手上,这次赵强投奔满清也是被陈圆圆的美色所诱惑,一时间谣言四起,世人议论纷纷,有信的、有不信的、也有疑惑不解的,但是汉人抗清的领袖到了满人那里却是不争的事实。清廷还模仿赵强的笔迹和语气给各级太平军的将领官员们以及南明朝廷的官员写信,让他们放弃抵抗,投降清军。

赵强在太平军内部和民间的威望甚高,他的失踪给太平军内部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不少教众心灰意冷,选择了逃避,各地都有教众和官员退出太平军。南明小朝廷一直对太平军的发展壮大心存顾忌,加上满清已经提出要和他们议和,此时也抓住这个借口,下令限制太平军的发展,各地的督抚也纷纷同太平军划清界限,开始限制境内太平教的发展,连卢象升和张晓东也对外声明同赵强没有瓜葛,南方的抗清阵营四分五裂,太平军陷入孤立,士气低落,战斗力急剧下降。

清军则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突然分三路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一路攻打四川的张献忠,进逼贵州,一路进逼襄阳,威胁华中数省、一路由山东起兵,攻打江苏,直接威胁南明小朝廷的首都南京。

这年九月,清军西路军攻占四川,张献忠兵败自杀;十月清军突破明军的长江防线,将左良玉编练的南明新军击溃,一路南下,占领南京;十月清军重兵猛攻襄阳,一个月后,襄阳陷落,山西营全军覆没,卢象升兵败自杀。两个月后,太平军在湖州大败,后撤到云南广西,武昌陷落,湖北全境落入清军的魔爪。

此次清军南下的战役由多尔衮亲自指挥,他在满清的贵族们的支持下,公然违抗皇太后的旨意,暗地里恢复旗奴制度,为了鼓舞士气,解决粮饷的供应,多尔衮命令前线将领就地解决兵员和粮饷问题,改变了以往不许扰民的宗旨,这等于为八旗兵劫掠百姓开了口子。八旗兵本就嗜杀成性,得到了上官的默许以后,如同闻到血腥的苍蝇一般,变的更加疯狂,每占一地都要大肆的烧杀抢掠,遇到抵抗强烈的城镇,攻占以后还将城中杀的鸡犬不留,以示惩戒。清军的残忍行径一方面激起了各地百姓的激烈反抗,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以皇太后为首的一批朝廷大臣,尤其是汉臣们的强烈不安。皇太后以皇上的名义几次对前线的八旗将士下谕旨,申斥残暴杀害汉人的行为,但是那些骄兵悍将们有摄政王多尔衮撑腰,根本不把未成年的皇帝放在眼里,依旧我行我素,暴行逾演逾烈!

前线的八旗兵到处劫掠财物,收获颇丰,在京城的满清王公贵族们看着眼红,他们联名给多尔衮写信,强烈要求朝廷能准许他们在北方几省以圈地的办法来扩大领地和旗奴数量,以弥补在长年战争中造成的亏耗。多尔衮为了笼络八旗旗主和王公贵族,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指示户部将北方各省比较肥沃的田地划分给八旗旗主和贵族们,一时间圈地之风迅速在北方各省刮起来,大片田地被满人强行霸占,很多汉人被赶出家园,流离失所或者沦为旗奴,刚刚平静了两年的中原各省又急剧动荡起来。

多尔衮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背离了皇太极当初定下的基本国策,皇太后玉儿恨的咬牙切齿,但又奈何不了他,皇帝年纪尚小,还没有亲政,朝政都在多尔衮手中把持,各地的官员也都是由他任命,大清的兵权全部掌握在他手中,连同京师直隶的旗营也是多尔衮的亲信担任统领。玉儿跟随皇太极多年,已经深谙治国之道,她知道如果这样下去,大清即使打下了江山也会是千疮百孔,根本就无法治理,满清的结局或许会比崇祯的下场还惨,这个烂摊子幼小的皇帝是根本就收拾不了的。而多尔衮这么做,其实是通过战争来向自己示威,来要挟皇帝退位!情急之下,皇太后想起了赵强,如果赵强能够归顺,那就可以在朝中制衡多尔衮,如果赵强不肯降,那索性将他放了,让他在野,也一样能牵制多尔衮。

第八十九章受冤屈痛遭世人弃(二)

对外面发生的这一切,赵强一无所知,他被圈禁在院子里已经近半年的时间了,整天无所事事,他心里牵挂着太平军将士们的安危,心中时常忐忑不安,终日抑郁,好在他当年在塔山装病有过类似的经历,这次还有陈圆圆和兰汀陪伴在身边,总算挺了过来。

这一天,他正在院中的水池里钓鱼,圆圆和兰汀左右陪伴着,只听院门一响,见洪承畴从外面一步三摇的进来了,赵强心里一动,这半年的时间里,除了这里伺候的宫人外,没有一个外人前来拜访,如今洪承畴前来,说明外面的局势发生了变化,他按捺住心中的惊异,装出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继续钓他的鱼。洪承畴是降清的汉臣,本来不愿来见赵强,这次是受了皇太后的委托前来劝降的。他硬着头皮踱到赵强身侧,行礼说道:“王爷真是好兴致,身陷囫囵,还能如此悠闲,真有姜太公之风呀。”

赵强假意刚看见洪承畴的样子,说道:“唉呦,这不是洪大人吗,今天怎么得空到我这里来了。”

洪承畴笑道:“老朽今日是奉旨前来拜望王爷,不然,以王爷之尊,我也进不来这个院子。呵呵。”

“嘿嘿,我什么时候又成了王爷了,既然这样,那咱们进屋里叙话吧。”赵强起身,将洪承畴让到屋里,兰汀给他们上了茶,同圆圆一起退到了屏风后面。

洪承畴说道:“王爷,在下这次来,是奉旨劝说王爷归降大清。太后和皇上对大人的才具一直赞誉有加,真心希望王爷出山,辅佐幼主。”

赵强希望能从洪承畴口中知道外面局势的变化,所以不置可否的笑笑,并不急于表态。

那洪承畴接着说道:“清军这半年来横扫江南各省,南明朝廷逃到福建,转眼就要败亡,卢象升和张献忠都已经兵败而亡,太平军也是四分五裂,困守在云南和广西,也是指日就会被清军攻破,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所以我劝王爷能顺势而动,归降大清。”

赵强听到洪承畴一番叙说,已经对外面局势的变化有了大概的了解,不由心急如焚,脸色越发的苍白,冲口说道:“既然大势已定,还要我何用,你去告诉你的满清主子,我赵强不想贪图什么荣华富贵,决不会做汉奸走狗。”

洪承畴脸上一红,低声说道:“王爷风骨老朽佩服,不过老朽还是希望王爷能够答应归降。不瞒王爷,此番南下,清军异常暴虐,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各省百姓苦不堪言,不仅如此,满清八旗在北方各省施行圈地政策,弄的百姓流离失所。我之所以希望王爷归降,是希望王爷能出面说服太平军旧部放弃抵抗,免得几省百姓再遭刀兵之苦呀。我虽然已经降清,但也是汉人,如何忍心看到汉人百姓受此大难呀。”

赵强听说清军残暴,气的一拍桌案站了起来,怒道:“我早就说过,鞑子不是好东西,什么仁政、什么太平盛世都是骗人的鬼话!你做了满清的走狗,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汉人!”

洪承畴脸皮再厚也有点挂不住了,也起身叹了口气说道:“王爷责的是,不过我这都是让崇祯那昏君给逼的,你想想我当年在锦州的情形,要么投降,要么十数万官兵连同几十万锦州百姓活活饿死,要是换了你,你会作何选择。大明气数已尽,而能统御天下者,只有大清,此是天道,人力难以挽回,所以我劝大人三思。”

赵强跌坐在椅子上,冲洪承畴摆了摆手,洪承畴见赵强态度坚决,只好悻悻的走了。

赵强从洪承畴口中听到的都是噩耗,他心里象火烤着一般难受,坐立不安,干着急没有办法,圆圆和兰汀在旁也无从劝起,只能陪着他一起发愁。

第二天晚上,范文程突然来访,还带来一桌酒菜,到了屋里,赵强见状,心里不由得一紧,心道:“完了,看来清廷劝降不成要害老子,这酒菜八成是临死前给我送行的,和原来东厂的规矩一样。”赵强觉得死到临头了,心头不禁突突乱跳,觉得自己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死了太过冤枉,一时竟犹豫是不是干脆降了算了,但他随即又想到,如果自己降了,那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就是身边的圆圆和兰汀也会瞧不起自己,跟自己分道扬镳,那样的话还不如死了呢,但愿呆会儿的毒酒够厉害,让自己走的干脆点,免得这么耗着难受。

赵强心中忐忑不安的想着,仆人已经在桌上摆好了酒菜,那范文程招呼道:“王爷,请入坐吧,这是皇上赏的御膳,让我给你送行。”

赵强心里一沉,暗道:“果然是送行酒!”

圆圆和兰汀在旁边见赵强神色不善,也感觉不妙,不由得揪起了心。

那范文程端起酒杯,冲赵强说道:“王爷,这些日子范某照顾不周,多有怠慢,还望王爷海涵,这杯酒就算是范某赔罪了。”说完干了第一杯。

赵强黯然说道:“嘿嘿,算了吧,你这么做也是为主尽忠,放心,到了那边我不会怪你的。”说完一扬脖儿也干了。

范文程接着端起第二杯酒,郑重说道:“王爷可能已经知道了,那多尔衮擅自恢复了旗奴旧制,放纵八旗兵丁为害汉民,而且准许八旗旗主圈地乱政,这么做完全违背了先皇的遗愿,太后以及朝中的文武大臣都是深恶痛绝。可如今多尔衮把持着军政大权,私党遍布朝野,皇帝年幼没有亲政,太后也奈何不了他。所以太后深悔当初将王爷抓到北京之举。这杯酒是替太后敬王爷。”

赵强一心想着自己就要死了,魂不守舍的什么也听不进去,反正范文程喝一杯,他就跟着喝一杯,不一会儿的工夫竟然喝的酩酊大醉。

范文程见赵强喝醉了,对外吩咐了一声,门外进来几个侍卫,将赵强架到门外的轿子上,圆圆和兰汀也一同跟进了轿子。

第二天早晨赵强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却不是宫中的那个宅子了,他坐起身来,四下打量,发现自己居然已经回到了原先在棋盘街的那个宅子里了。他以为自己在做梦,使劲揉揉眼睛,没错,自己不仅没死,还出了皇宫了。门口的老仆听到动静,赶步进来,到了赵强跟前说道:“老爷,您醒了。”

赵强见那老仆还是当初留在府中看宅子的那个老赵,不由问道:“我怎么到了这儿了,圆圆和兰汀呢?”

那老仆回道:“老爷,您昨天好象喝多了,几个人用轿子将您抬回来,安置在床上就走了,还给您留下五百两银子和一个包裹。哦,有两个小姐跟您一块回来的,现在里间歇息着呢。”

这时候,圆圆和兰汀也闻声从里间出来了,赵强被眼前的变故弄糊涂了,他疑惑的说道:“这是怎么回事呀?难道清廷换到这里来关押我吗。”他冲老仆说道:“老赵,你快到门口看看,有多少人在把守着。”

老仆说道:“回老爷,门口没有人,我刚打扫完大门口,一个人也没见。”

“哦!这么说清廷把我放了!为什么呀?”赵强呆呆的坐在那里,回想着昨天同范文程喝酒时的情景,但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范文程都说过些什么了。

赵强定下心来,冲老仆问道:“老赵,我被清廷关押了半年,如今外面的情形如何呀?”

老赵面现犹豫之色,踟躇着说道:“啊,我终日不出府门,对外面的情形也不大知晓,只是、只是听说,老爷当了大清的西南王爷,还有就是清兵已经占了南京和湖北,好象南明的皇上已经驾崩了。”

“哦,还有什么?”赵强追问道。

“还有,还有,世面上都传言说老爷您是被一个叫陈圆圆的狐狸精给迷惑了,这才投了大清,当了这个、这个汉奸了。”老赵支吾着说道。

“胡说八道!”赵强闻听气的腾的站起来,老赵吓的扑通跪在地上,失声说道:“老爷恕罪,小的只是道听途说来的,当不得真,小的知道老爷决不会当什么汉奸,这中间肯定是误传了。”

赵强现在明白了,满清之所以放了自己,是因为自己已经名声扫地,已经成了千夫所指的汉奸,再也无力号令群雄率众抗清了。想到这些,赵强气的脸色铁青,恨恨的骂道:“靼子这手可太毒了!”

他深深的叹了口气,颓然坐在床上。那老赵起身冲赵强行礼说道:“老爷,我受您的托付看护这个院子,现在您回来了,我也算有了交代,现在房子交给您,我打算回乡下老家去了。”

赵强说道:“诶,老赵你别着急,我在这里呆个一两天还得走,你就等两天,我走了以后,你把宅子卖了,这钱就当给你的养老钱吧。”

老赵闻听,跪倒说道:“这怎么行呢,老爷正在难中,正是需用钱的时候,小人岁数大了,也帮不上什么了,怎能再要老爷的钱呢。”

赵强轻叹一声说道:“唉,我这难用钱也解不了,你在我府辛苦这么多年,这点养老钱还是该得的,你就不要推拒了。”

“哎,小的谢老爷大恩。”老赵起身,千恩万谢的出去了。

那圆圆一心都在赵强身上,也不理会老赵提及自己是狐狸精的话头,她见赵强气恼,赶紧抚慰说道:“公子不必焦虑,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世人迟早会明白的。”

兰汀也在旁劝道:“叔父不必心急,我们此番出来,赶紧找到尚将军他们,解释明白也就是了。”

赵强颓然说道:“如今情势,我怎么解释都是多余的,芸芸众生那么多张嘴,说什么的都有,又哪里解释的清楚呀!再说现在外面的情况不明,清廷这么轻易放我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