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还不赶紧将真相告诉族人,以免族人恐慌,否则动摇军心,这个责任,你可是背不起的。你这边速速将真相告诉族人,随便跟我发到明令,让我率兵攻打辽阳,将辽阳再给夺回来就是。
代善见范文程连声称赞,说道:“先生,难道你也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法子吗?”
“大贝勒,此时此刻,这或许是最好的法子了。老汗王死者已矣,留下的不过是一具尸体,如果将到手的地盘和利益拱手相让,怕是大汗在九泉之下也不会高兴的。老汗王一心为了振兴女真,现在正是我女真如日中天,大展宏图的时候,要是为了区区一副空皮囊,就将老汗王的社稷,拱手让人,老汗王也是不会甘心的。大贝勒,六贝勒的意见,无疑是最好的了,我想大汗在知道之后,也绝对不会再责难大贝勒。要知道,大贝勒已经宣布那座陵墓是疑冢,尸体不是老汗王的,刚刚稳定民心与军心,如果大汗要因此处置大贝勒,那不就是承认老汗王的尸体真的被明军夺走了,稳定下来的人心和军心,也会因此而再生动荡。大汗英明睿智,是绝不会因小失大的。”范文程说到最后,微微一笑,看着代善说道:“大贝勒,您就按照六贝勒的办法做吧,绝不会有事。”
第041章 破城
这就这一天,盛京城的城内城外,张贴了这样一张告示,明军率军滋扰石头嘴山的福陵,想要掠夺天命汗的遗体,可惜他们没有得逞,因为陵墓里的尸体,并非真正的天命汗和大妃的尸体,而是假的。真正的尸体,葬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人滋扰。军民人等放心,天命汗和大妃的尸体,现在还妥善地葬在隐秘之处,外界无人知晓。
女真族人已经有不少听说明军攻入石头嘴山的福陵,将努尔哈赤和大妃的尸体掠走,现在看了告示,一个个是欢欣鼓舞,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多谢上天庇佑,神灵保佑,大汗英明,没有让天命汗的尸体被人侮辱!”
区区一张告示,就将恐慌的阴云全部赶走,一切都烟消云散。与此同时,代善再让人快马入关,给皇太极送信,把这里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天聪汗。并按照多尔衮的意思,发了一道手令,命令多尔衮率兵攻打辽阳。
多尔衮留豪格率领人马,暂时驻守锦州,自己与多铎率兵,赶往辽阳。
多尔衮的正白旗在辽河让苏克萨哈败了七个牛录,再经过辽中一战,也有一定的损失,但和多铎的镶白旗加到一块,还是有一万人的。
兵马赶往辽阳,不日来到西门。他和多铎分兵两路,一路在西门屯扎,一路在南门屯扎,但却没有立刻攻城。不仅当日没有攻城,到了第二天,也没有发起攻击。
没去攻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自己就那一万人,城内毛文龙的部队比他都多,还有大炮什么的,上去攻城,和找死有什么区别。想要围城,人马也不够,再者说,在东门那边就是太子河,河上有毛文龙的战船,东门外的地方,不是城上大炮的射程范围,就是河上战船的射程范围,到那去扎营,和找打有什么区别。
所以,多尔衮根本不打,意图就是困着你,等你没有粮草了,自然会走。
城内的毛文龙见鞑子兵在城外驻扎,既不攻打,也不派人前来谈判,心中难免疑虑起来。鞑子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好吧,你不急,我也不急,你不是想和我比耐心么,那老子奉陪。毛文龙也是不动,安安稳稳地住在城内,看对手能玩出什么花样。当然,毛岛主早已经派人,将夺取辽阳和掠取努尔哈赤尸体的捷报,派人送到山海关。捷报之上,写有自己进入鞑子腹地之后,一些的遭遇和动向。
不提这边,先说毛文龙报捷的奏折送到山海关之时,熊廷弼刚逃回来不两天。如此惨败,又丢了锦州,熊大人都恨不得自杀殉国了。这两天,他一直在想,毛文龙现在怎么样,难道他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出兵袭取赫图阿拉么?要是去了的话,有没有被灭掉,要是没有的话,辽中那里怎么会冒出这么多鞑子?
正在猜想的时候,毛文龙的捷报送到,看了捷报,熊廷弼终于明白了,鞑子根本就没去打毛文龙,纯属战略性放弃,把全部兵力,都瞄准自己这边了,才造成自己的惨败。毛文龙现在夺了辽阳,如果说锦州还在,自己的兵马还在,这无疑是重大的利好,可是现在,锦州没了,辽阳好比孤城,守是守不住的,丢失只是早晚问题,好在毛文龙有水师,想要顺着太子河逃跑,还是没有问题的。另外,毛文龙偷袭盛京,围魏救赵,竟然误打误撞掠走了努尔哈赤的尸体,这可是个重大的收获,凭借这个收获,完全有资格和鞑子谈判,收复失地。一头取胜,一头战败,也可算是将功抵过吧。
熊廷弼将捷报和败报一起送往京师,不过老家伙还是藏了个心眼,让人先送到女婿杨奕山那里,请女婿看过之后,心中有数,再呈递上去。
也就仗着熊廷弼藏了这么一个心眼,那才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折子到了北京,杨奕山看了岳丈的奏折,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将折子上的内容给改了。
杨奕山是怎么改的呢,他是将岳父的主攻,改成牵制、佯攻,将毛文龙的策应,改成主攻。也就是说,他们这次进军的目的,其实不是以熊廷弼为主,而是以毛文龙为主,意图就是夺回失地辽阳,进而偷袭盛京。他们的计划成功了,虽然没有夺下盛京,但却抛了努尔哈赤的坟冢,并狠狠打击了女真人的士气。唯一的遗憾是,被鞑子钻了一个空子,夺走了锦州。
女婿帮着把折子改完,模仿着老爷子的笔迹,签上名字,然后呈了上去。
再说皇太极兵围顺平县,连续攻了七天,七天下来,没有村进,每一拨攻击,都被打了下来。岳托,济尔哈朗都在劝说皇太极,不要在执着这一个小城和为阿敏报仇了,应该迅速扩大战果,朝北京开进。
当时皇太极却没有答应,他现在憋了一口恶气,一心想把顺平县给攻开。阿敏死在这里,这里还只是一座小县城,要是无法攻破城池,给阿敏报仇,士气受损是一方面,明朝内部其他的县城看到,会以为八旗勇士只会骑马,对于攻城是一点法子也没有,到时都争相效仿,拼死抵抗,我女真还怎么抢劫。
而且,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看出城内的明军守城所依仗的,只是火。当时现在,城内纵火的次数明显减少,想来火药和火油都不充裕了,只要自己再加上一把劲,再攻上两天,一定能将顺平县攻克。
在他的执意坚持下,岳托和济尔哈朗也无话可说,继续率军攻城。他们的方法还是老样子,驱赶大明百姓充当炮灰,对于这个方法,鞑子是屡试不爽。即便攻不上去,也能消耗不少城内的守城资源。
城内的情况,正如皇太极所料,火药和火油,就剩下最后一点了,顶多还能用个两三次,城内不少百姓的房子,也都拆了,用拆来的石头,向下猛砸。
这一天,皇太极一改往日只攻一两个城门的打法,下令四门一起发起攻击。南门和西门,还是老套路,驱赶百姓攻城,东门和北门,根本没有调百姓过去,只是让堵在那里的鞑子兵,直接发起进攻。因为,皇太极也担心,押解百姓过去的话,肯定会让城上有所准备,还不如打他们一个突然袭击,或许效果更好。
事实证明皇太极的这个做法是极为英明的,东门和北门突然发起进攻,果然令城上的守军措手不及。这些天来,皇太极一直在南门和西门发起进攻,有的时候,甚至白天黑夜轮流打,令守城的官兵是疲惫不堪。卢象升为缓解压力,从北门和东门抽调了一部分士兵,过来轮换。当时为了避免让北门和东门的敌人看出这边空虚,专门从城内征调了一部分百姓,换上官兵的衣服,帮忙在上面虚张声势。
结果鞑子兵这一打过来,正规军和百姓的差距立刻就显露出来了,鞑子扛着云梯,举着盾牌,向上攻击,普通百姓,放火铳不行,射箭也不行,顶多就是拿石头往下砸。原本这两个城门的火药和火油配发的就不多,因为另外两门吃紧,也先后调走了,没有火来阻拦敌人,光靠大石头和开水、滚油是不行的,几拨下来,烧水和烧油就跟不上节奏了,城墙实在太矮了,顶住了几轮石头,玩命的鞑子兵终于有冲上城池的了。
城上要都是正规军,起码能够爬上来的些许鞑子给灭掉,当时百姓就不同了,看到眼睛都红了的鞑子兵,吓得直哆嗦,被几刀砍下了,就杀出一块空档,掩护着鞑子兵陆续上城。
北门这边,冲上城池的鞑子兵越来越多,通禀的梅勒额真立刻派人向皇太极报信,请求增援,城内的守军也是马上向卢象升请求增援。
不过,都不用等皇太极和卢象升出兵增援,没过多一会,鞑子兵就已经基本上控制了北门,守城的百姓,被吓得是蜂拥而逃,使得正规军也立不住阵脚,跟着向城下逃窜。鞑子兵顺着楼梯下城,当他们想要打开城门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城门洞早被封死了,大石头、沙包,堆得是满满当当。
开不开城门,骑兵就无法进来,毕竟马是不会爬云梯的。城上只能继续掩护后续的官兵向城上冲。北门的鞑子兵,已经憋了好几天了,天天只是待命,养精蓄锐,今天终于有机会发挥,还不得狠狠的大杀一番。
他们上城之后,也不下城池了,顺着城墙,直接朝东门方向杀去。
东门那边,本来勉强能够守住,怎奈北门这边,先失守了,鞑子兵这一顺着城墙涌过来,马上就乱套了。助守城池的百姓,吓得是屁滚尿流,仓惶往城下跑,这使得城下攻城的鞑子,顺利地冲了上来,两下的鞑子兵汇合,那还哪能挡得住。潮水般的鞑子兵很快又占领了东门,他们这回也不下城了,顺着城墙又往南门冲去。
第042章 英雄所见略同
鞑子兵先后攻占北门和东门的城楼,转而攻向南门。
卢象升亲自在南门督战,看到东门那边,鞑子兵冲来,连忙指挥士兵阻拦。然而这个时候,想要阻拦,也是拦不住的,敌众我寡,大厦将倾,岂是些许人就能阻拦的。
天雄军确实英勇,别看在城上扼守了这么多天,但在卢大人的指挥下,没有一个逃跑的,都是拼着性命,上前阻挡。步下交战,不比马上,鞑子没有马,和卢象升的士兵比起来,也差不了许多,你一刀、我一枪,大家都是一条命,死伤比例基本上是一比一。
和鞑子兵相比,平地交战,天雄军似乎还占据着优势,因为他们自知必死,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能赚一个,所以是各个拼命。
在南城之上,双方整整激战了一个多时辰,鞑子始终难越雷池半步。但随着双方的消耗,卢象升这边已经再没有继续跟进的士兵,这才将阵地一点一点的丢失。拼到最后,连卢象升都亲自提着佩剑上前厮杀。
卢象升的武功不弱,他一连杀死了十几名鞑子兵,可涌过来的鞑子兵,和从城下冲上来的鞑子兵是越来越多,回天无力的他,不由得叹息一声,将手中宝剑,横到脖颈之上,血溅五步。
鞑子踏着卢象升的尸体,攻陷了顺平县城。他们没有留下一个活口,是见人就杀,将整个顺平县屠杀个一干二净。
阿敏死了,要是不用这些人的尸体来陪葬,那天聪汗实在没脸见人了。不过这顺平县这里,皇太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算上当初阿敏死的人马,总共牺牲了将近八千人。
这么大的死伤,这在和鞑子的交锋史上,可为空前。皇太极在杀光顺平县城的内所有人后,下令抢劫了一天,将城内能带走的财物,全部带走,随后一把火将城内烧了个一干二净。
该去北京了,到北京抢上一番,让大明知道知道,我们女真的厉害。
休整一日,皇太极发兵,直扑北京。
从顺平到北京,也就二百五十里左右,皇太极照旧分兵两路,他派济尔哈朗接替阿敏的镶蓝旗旗主职位,率领镶蓝旗的人马为先锋,一路烧杀抢掠。
经过顺平一战,北京周边各县,已经是心惊胆寒,见鞑子到来,无不闻风逃窜,毫无半点抵抗之心。济尔哈朗连克徐水县、定兴县、固安县,一直打到北京城边的大兴县。
其实现在,赶到北京勤王的兵马已经不少了,有赵率教率领的一万人马,左良玉、曹文诏率领的一万五千人马,秦良玉率领的四千人马,以及从山东、山西赶来的两三万人马,再加上北京城的守备人马和禁军,数量已经比鞑子还要多上许多。
但这些兵马自从来到北京,就全都驻扎在周边各地,谁也不想先和鞑子动手。当然,也是不敢。卢象升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谁单独上去和鞑子死磕,那就是一个死,合在一处一起打,却没有一个领军的统帅,大家伙的级别都差不多,还互不统属,谁指挥谁呀。
没有一个愿意和鞑子打的,朝廷也不想从城内派兵去和鞑子打,以免战败,再把北京城丢了,这样可好,济尔哈朗的几千人,出入好似无人之境,先后掠夺了大批财物和百姓。
这一日,济尔哈朗杀到大兴县,毕竟是天子脚下,本城的县令是不敢逃走了,骨气勇气,带着城内的士兵和百姓,站到城上,倘若鞑子攻城,他们就拼死一战。
济尔哈朗还是拿出了老办法,驱民攻城,可在城内守军和百姓的英勇抵抗下,被打了回去。这个世界,你越是软弱,强盗的气焰就越是嚣张。你若是强硬,抢到就会畏缩。济尔哈朗手头的人马不多,当初镶蓝旗已经损伤不少,他也担心为了攻打一个县城,再造成严重损失。毕竟前面就是北京,后面皇太极的主力据此还有一段距离,万一北京城的大军杀出来,给自己包了饺子可怎么办?自己能跑得了,可掠来的战俘和财物怎么办?
小心起见,济尔哈朗没有继续攻打,在天快黑的时候,他率军离开县城,去了不远的孙村乡驻扎。这里早被鞑子洗劫了一遍,村子里几乎成了废墟,济尔哈朗下令安营扎寨,兵马就在此等候皇太极的到来。
只过了一天,皇太极的主力兵马就赶到这里,他并没有下令去攻打大兴县,而是摆出一副友好的架势,派遣使臣,前往北京城。
自古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对于女真使者的到来,大明朝还是洞开城门,请使者进来,由礼部接洽,询问使者此次前来,是什么意思。
使者开门见山地答道:“我是奉大金天聪汗之命,前来与大明谈判,这是我家大汗的文书,还请交给大明皇帝。我家大汗的意思是,想仿朝鲜例,成为大明朝的附属国,年年纳贡,岁岁称臣,两国友好,互通贸易。”
使者带来的文书,很快被送进内阁,别看内阁之内,岳党和齐楚浙三党一向都是互相拆台,但在这件事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不准。
区区蛮夷,还想自成王国,与我大明建立邦交,简直是痴人说梦。
内阁刚要言辞回绝,不想这就这一刻,有一份奏折呈了上来,说是蓟辽总督熊廷弼送来的。
熊廷弼这些天,也算是倒了霉,不久前刚被监军太监告了一桩,说他擅自出兵,攻打女真。跟着又被袁崇焕参了一本,说熊廷弼不听劝阻,冒然出兵,且不与监军商量,倘此战落败,则宁锦防线危矣。
奏折虽然呈上来,可因为鞑子已经打到直隶,谁又有功夫搭理,再加上岳党官员帮忙压着,也就大事化小了。
现在熊廷弼送来折子,那肯定是事关辽东战局,阁臣们也想看看,到底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要是打赢了的话,夺下盛京,这一下可好了。
结果打开奏折一看,上面的内容是胜负各半,夺下辽阳,丢了锦州,不过却抢走了努尔哈赤的尸体。一座半座城池,不算什么,可现在挖了努尔哈赤的陵墓,得到他的遗体,那对大明朝来说,可是空前的。
你皇太极不是要谈判么,那好呀,你老爹的尸体现在在我们这里,看你打算怎么谈。若是想换回你父汗的尸体,就把眼下夺得的东西和人质,以及关外大明的土地,全部交出来,滚回你的赫图阿拉。
明朝的官员,突然觉得自己的腰杆特别硬,马上组成谈判小组,与皇太极派来的使者,展开谈判。两下刚一碰面,皇太极的使者就展露出强硬的一面,可他们没有想到,大明朝的官员更横,直接表示,你们辽东已经乱了,你们老汗王的尸体都被我们抢了,还有什么资格跟我们谈判。识相的,赶紧滚回去告诉皇太极,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这里不是你们想来就能来的地方。
使者听说老汗王的尸体被大明夺走了,也是吓了一跳,赶紧出了北京城,报知皇太极。不过他们倒是存了个心眼,没敢回营之后,就四处散播,只是单独禀报了皇太极。
皇太极听了这个消息,是大惊失色,他明白父汗的尸体被夺,后果是何等严重。要是现在告诉三军,估计现在就得军心大乱。
不过皇太极终究是皇太极,他的智商绝对不会像阿济格他们那样。沉思了一会,就马上说道:“石头嘴山的福陵,并非老汗王的陵寝,不过是疑冢,里面的尸体,也不是老汗王的,这就是怕有人骚扰老汗王,也故意布置的。没有想到,就因为如此布置,才没有让我父汗在九泉之下,不得安宁。你现在再跑一趟北京城,告诉他们,那尸体不是我父汗的,想要我们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那是休想。如果大明愿意答应我们的条件,那是最好不过,本汗一定会信守承诺,不再滋扰大明,可若是大明不识时务,那咱们就走着瞧!”
多尔衮想出了这条计策,皇太极也想出了这条计策。活着的人,是不能被一个死人要挟的。再者说,父汗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怎能因此败掉,哪怕父汗九泉之下知道此事,也会认同我的做法吧。
使者马上又跑了回去,向明朝表示,你们得到的那具尸体,并非我们老汗王的,只是一个替身。想要以此要挟我们,简直是妄想。承不承认我们是你的附属国,现在就痛快的给个话吧。
大明朝的谈判小组听到女真使者这么说,也有些懵了,当时他们知道,让大明承认金国的合法地位,那是绝不可能的,于是,再一次断言拒绝。
双方不欢而散,使者离开北京,皇太极见大明不答应他们的要求,心头火起,当即下令,手下的兵马继续给我抢。就在北京城外,给我使劲的折腾!
第043章 司马乔禹
见大明朝不答应自己成为他的附属国,皇太极心中很是恼怒,下令手下,在北京城周边,继续打死骚扰,不停地抢劫。
本来么,皇太极率这么多人马入关,目的就是来抢的,当时攻打北京城,却压根没有想过。自己的攻城能力,他还是清楚的,北京城这么高,让自己拿什么攻。当初只是攻打一个顺平小县,都折损了那么多人马,更何况北京。估计都死光了,也攻不下来。至于一统天下,皇太极更是没有想过,他现在的最大的目标,就是让大明朝承认他的合法地位。
他的人马,在北京周边四处抢掠,打劫乡镇,出入是肆无忌惮。大明的将领,倒也并非全是孬种,赵率教、左良玉、曹文诏、秦良玉都是好样的,但这四位的人马,加在一处,还没有鞑子人多,有心野战,怎奈敌众我寡,这要是硬拼,还不都得死光了。
北京城里的,似乎只想守住城池,丝毫没有和鞑子动手的打算,只要北京不丢,也就行了。没有给各部将领下令出击的,从山东等地赶来勤王的将领,自是心中高兴,说句老实话,真的是不敢和鞑子打呀。
鞑子在北京城外,折腾了能有将近十天,几乎抢遍了所有乡镇,所获甚是丰盛。见抢的差不多了,皇太极也不想再在这里逗留,因为在前两天,他收到代善送来的书信,说毛文龙偷袭盛京,将老爹的遗体给抢走了,毛文龙漫天要价,大汗您又不在,我只好找多尔衮商量,多尔衮为了稳定军心,建议我对外宣称,石头嘴上的陵墓是父汗的疑冢,里面的尸体,也不是父汗的。现在该怎么办?大汗您回来定夺吧。
多尔衮的做法,和自己不谋而合,大家都是为了女真的利益,谁也不能再说什么,就当真的是疑冢吧。
皇太极下令收兵,返回辽东。
来的时候,可以说是来去如风,速度极快,但走的时候,实在是不能这么说了。带着那么多财物和人口,跑都跑不起来。
女真人走了,带着二十多万大明的百姓,数不清的财物,但他并没有走来时的路,带着这么多人口和财物,再从山西走,万一再遇到太原那位仁兄,实在有点危险。女真人也是欺软怕硬的。他这回是要往哪里走呢,答案是张家口。
北京的西北方向就是张家口,距离不过三百里,一路之上,也就是有几个小县城,县城能打就打,打不了就把城外的乡镇给抢了,在北京城外都没遇到一丁点的抵抗,更别说是这里了。
以现在鞑子兵的速度,想到张家口,起码也需要五六天的时间。张家口是长城要道,专门拱卫京师的,在那里有七千守军,坐镇的将领是一员副将。既是长城隘口,城防自然是不必说了,以七千人马守关,如果拼死守卫,鞑子兵虽有几万,也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
当时,鞑子在关内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在北京城外都大摇大摆的抢了一圈,那就更别说是这只有七千人马的张家口了。守关副将,得报鞑子兵朝这里行来,吓得差点没背过气去。
按理说,这个时候,他应该马上去集合兵马,做战前动员工作,可他并没有这么去做,而是叫人备轿。武将备轿,说起来很稀奇,一般武将都是骑马,可这位老兄,实在是个异类。
田记货行,张家口的八大货行之一。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家货行,原因在于这里是出关要道,从张家口出去之后,就是蒙古人的地盘,做塞外的买卖,远比在内地做买卖来的实惠。这八家货行,几乎控制着张家口的全部贸易往来,将各种物资卖到女真、蒙古是他们最常坐的买卖。
张家口的副将姓田,名字叫做田秀,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田记货行大老板田生兰的侄子。他能当上张家口的副将,全靠叔叔的花钱运作,所以,八大货行运输货物出关,他也一向是睁眼闭眼。
眼下鞑子马上要打来了,田秀自知以自己的本事,是挡不住鞑子的,不过他知道,叔叔田生兰和鞑子经常做买卖,有较为亲密的关系,这才专程跑到叔叔这里求救。
一到货行,货行的前台掌柜也认识他,马上上前打招呼,“田将军,您来了呀。快快里面前,我们东家今早就吩咐了,让小的在此候着,要是将军到来,就赶紧把将军请进去。”
“哦?”听了这话,田秀一愣,说道:“怎么?我叔叔知道我要来。”
“我们东家一向神机妙算,小的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算出将军要来。快点请进。”掌柜笑呵呵地说道。
“好吧。”
田秀跟着掌柜走到货行中进院落,在院子里有一间厢房,掌柜的在房外通禀,里面跟着传出了“请”的声音。
掌柜将房门推开,田秀跨步而入,掌柜却没有进去,只是给里面的人请了个安,便将门带上。
“叔儿……”
屋里面坐着一位六旬老者,老者身材矮小,显得十分精明,外罩一身大皮裘,显得和长相很不搭调。田秀进门就叫他叔,可见老者便是田生兰。
田生兰面带微笑,却没有站起来,很是和蔼的说道:“秀儿,你来了。叔儿等你大半天了,没想到你才来。快坐、快坐……”
“叔儿,您怎么知道我今天会来您这儿呢?”田秀纳闷地问道。
“原因很简单,女真人不是快打来了么?你是张家口的守将,叫你去阻拦女真人,如何挡得住?要是真的话,一旦兵败,便必死无疑;可若是逃跑,弃了张家口,让女真人从容离去,日后朝廷追究责任,你也是逃不掉的。左右为难,你自然是要来找叔儿帮你出主意。”田生兰笑呵呵地说道。鞑子眼看就要打到面前,别说普通的百姓,即便是富户,也是提心吊胆。可这位田老板,竟和没事人一样。
“叔儿果然是神机妙算,侄儿确是担心这个,正左右为难。叔儿,看您如此谈笑自若,肯定是有什么锦囊妙计,还请快快教侄儿。”田秀急切地说道。
“不用着急,也更不要害怕,叔儿今天在这等你,就是要教你怎么办的。女真人再过两三天不是就要来了么,到时你先率兵抵挡一阵,女真人肯定会让百姓打头阵,来一个驱民攻城,这个时候,你假装不忍伤害那些百姓,让百姓们冲到城上,百姓一上城,自然会冲破城上的守御工事,女真人也会趁机攻城,这个时候,便大势已去。你赶紧掉头逃跑,从北门出去,往西边跑,而鞑子出关之后,会往东边走,绝对碰不上你。在外面躲个一天,你再回来,这时鞑子已去,张家口还是你的。至于说战败的罪名么,自鞑子入关之后,但凡攻打的城池,有几个守住了,你守不住也是正常。朝廷里面,我也会出钱请人帮忙关照,绝不会让人有事。对了,你的家眷,今晚就送到我府上来吧,保证他们平安无事。”田生兰平淡地说道。
“叔父的计策,确是不错,当时,您的货行,以及城内的百姓……”田秀小声地说道。
“城内也没有多少百姓,多是些商户,现在这些人不都向城外逃命去了么,现在跑的就是命大,跑晚了的,只能怪他们运气不好。至于说叔父这里,自有躲避之法,不必你来担心。好了,去做你的事吧。”田生兰微笑地说道。
“好,那小侄就按叔父的吩咐行事。对了,赵监军那里,我需不需要通知一声。”田秀躬身说道。
“赵岩那边和王登库关系密切,想来家产已经转移到那边了,大战之时,他会先你一步逃走的,你不必多管。”田生兰说道。
“那侄儿明白了。”
二人又客气两句,田秀告辞离开。
确如田生兰所说,城内的商户,在今天就已经开始有向外逃跑的了,可谓是人心惶惶。田秀回到府上,等到夜里,就将老婆、小妾、孩子和所有的金银细软转移到田记货行
搬家的时候,有十几个士兵簇拥着一位二十五六岁,身披铠甲的青年将军朝这边走来。这位将军复姓司马,双名乔禹。司马乔禹是张家口的游击将军,今晚来田府,是专门找田秀商议军情的。
一来到田家所在的大街,看到这么多人搬家,司马乔禹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田将军要将家产转移,以往鞑子破关入城。这等事情,也算是人之常情,尤其是田将军这样的,平日里吃空额、喝兵血犹如家常便饭,张家口明明有守军一万五千,他却只报七千,吃了足足一半还多。家里的银子,当然也不能少了。
司马乔禹知道这些,但平日里也不说什么,他清楚的很,张家口的监军太监收了田秀不少好处,朝廷里也有大佬为田秀说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