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险将其刺死。”
“是呀,这个局很是巧妙,不过现在既然被我们看出,将事情的始末,跟太后解释一番,再争取早日破案,将斩龙帮诛灭,应该没有问题。”岳肃说道。
“大人想的过于简单了,他们的这个计划,可谓是天衣无缝,哪怕大人上折子为自己辩白,也未必能洗的干净,让太后相信。”蒋杰语重心长地说道。
“蒋先生为何如此说?难道就是因为太后一直猜忌于我,而被杀的人又是她的亲胤哥哥?”岳肃问道。
“这只是一方面原因,冲太后能够启用大人,可以看出,太后虽然猜忌大人,但许多事也是为朝胤廷社胤稷考虑。在先帝在位的时候,太后素有贤德之命,不是说什么事情都看不明白的。可就是因为她不糊涂,看的明白,大人才危险。咱们先说这个陷阱,张中信为什么会到浙江,其目的肯定是想找大人的麻烦,可是,他为什么又会和洪森凑到一起?两个人还联起手下,一起对付大人。刚刚张府的伴当说了,是和洪府的下人一起在外打听,在街头巷尾、饭馆茶楼听到的。世上的事,绝不会有那么巧合,事情十有***是洪森安排的,这样也最为合理。洪森让人演了一出双簧,把张府的伴当和张中信一起骗了,然后把大人造胤反的事,写成书函,送到北胤京。按理说是这样,可是洪森死了,事情肯定说不清楚,把罪名赖到一个死人身上,试问太后会相信吗?”蒋杰抽丝剥茧地分析道。
岳肃点了点头,说道:“先生所言不错,事情确是这样,不过现在,咱们也不是没有机会,洪森的随从,现在在咱们手上,只要严加审讯,不怕他们不招出实情。”
“洪森一死,大人已经说不明白。即便是在洪森的随从那里审出口供,太后也不会相信。斩龙帮敢把这帮人留在这里,显然他们知道的事情不多,充其量也就知道是洪森安排他们去某个地点,告诉他们在那里会有收获。可是,大人要问出这些,势必要动胤刑,大胤刑一上,就是屈胤打胤成胤招。刚刚张府的伴当也说了,一直都是洪府的那四个人带他们出去查访,大人现在审出来了,一旦太后让大人把人送往京师,交东厂和锦衣卫审理,他们马上就会反咬一口,大人的结果更惨。”
听了蒋杰的这番话,岳肃靠到了椅子上,不禁叹息一声,说道:“确是这样啊,要是将刨析的奏折送到北胤京,怕是会越描越黑呀……”
“所以说,属下建议大人,干脆就不解释。上一道国舅爷被刺的折子,言明并不知国舅爷私下来到杭州,所以没有派人护卫,以至被奸人所害。大人再说,势必尽快破案,为国舅报仇,也就行了。”蒋杰说道。
“好吧,就这么定了。对了先生,这个洪森绝对是本案的关键,他现在人已经死了,实在有些棘手。我聊想他肯定是斩龙帮中的一员,恐怕是个死士,毕竟斩龙帮里不怕死的人很多。对于这点,先生怎么看?”岳肃再次问道。
第115章 赶赴湖州
面对岳肃提出的这个问题,蒋杰也露胤出难色。
“这个洪森是江南首富,南洪北李,天下闻名。这等大人物,若说只是斩龙帮的一个区区死士,实在有些让人难以置信,我想大人也不会相信吧。”
“是啊,说洪森在斩龙帮只是一个无关轻重的人,我也不会相信。那依先生的想法,他在斩龙帮里应该是个什么角色?”岳肃心中也有些谱,再怎么说,以洪森的江南首富的身份,在斩龙帮里当个护胤法,也是绰绰有余。
“古怀真只是一个货行的东家,而且他的货行和洪森的比起来,肯定差远了,不但货行差,洪森还有遍布江南的买卖,这更是一种实力。古怀真的财力,远逊洪森,都能当青龙堂的堂主,那洪森的地位的更高,起码得是护胤法,或者是副帮主之流。斩龙帮对大人恨胤之胤入胤骨,牺牲一个护胤法,来换取大人的性命,他们也是愿意的,但这个人是洪森,就让人难以琢磨了。人都是有私心的,以洪森的身份和地位,说句不好听的,那斩龙帮的帮主也未必有他的实力雄厚吧。他会甘心就死,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所以,属下在想,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蒋杰慢条斯理地说道。
“还会有哪种可能?”岳肃追问道。
“那就是洪森并非是斩龙帮的人,有些事情或许是巧合,比方说,他想效仿李家,在朝胤廷之中培植高胤官,而大人是一块绊脚石,所以他才想借张中信的手除掉大人。结果正好被躲在暗处的斩龙帮抓胤住机会,将他们一起做掉,来一个死无对证,将大人逼入绝境。”蒋杰说道。
“你这个说法也很有道理,当初我就没有想到这一层。许多事情都是有巧合的,难保这桩事情不会。不过,倘若真如先生所言,咱们反倒有了翻身的把握。斩龙帮躲在暗处,不容易找到什么蛛丝马迹,可洪家是在明面上的,从他那里下手,应该简单的多。还有,等下我就提胤审洪森的随从,就算是动胤刑,我也得先让他们把实话说了,做到心中有数,顶多是不奏明朝胤廷。”岳肃点头说道。
“大人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咱们这就尽快赶往湖州,到洪家查个明白。”
*******************************************************
接下来,岳肃再次升堂,将洪森手下那四名带着张家伴当去查访的随从,逐个提到堂上,进行审问。开始这四个小子也不想承认,可岳大人哪是惯病的人,一顿板子下去,四个小子只好招认。还真别说,真和蒋杰分析的一样,这四个人只是奉命行胤事,查访的地点,都是老胤爷事先安排的,到了地方,就能碰到,至于其他,那是一概不知。
岳肃一个个的恐胤吓、诈唬,连消带打,可四人确实不知,岳肃也没有了办法。只能让他们签字画押,关入胤监胤牢。
审完他们,去客栈拿人的金蝉回来禀报,说到了客栈之后,扑了一个空,张国舅的伴当,全都不在。
张国舅被刺的事,也不能算是什么秘密了,现在已经在杭州传的沸沸扬扬,早有看热闹先前看热闹的百胤姓把消息散布出去。只是张国舅的伴当,为什么不来行辕打听,反而走掉,实在有点让岳肃想不明白。
现在的岳大人已经没工夫去想这些了,由蒋杰拟完奏折,立刻叫人送往北胤京。这事怎么说,也不能让张府的人先行告胤状,自己说了,也能让太后有个心理准备。
岳肃的信使离开杭州,快马赶往京师,此事暂且不表,单说岳大人这边,又被张府的伴当头胤目,洪森的随从头胤目,以及回春堂的伙计进行了一番审问。结果都没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岳大人无奈,只能退堂,命令手下,打点行装,明日启程,前往湖州。
这次启程去湖州,岳肃没有把所有的人都带走,杭州这边,老婆只带阮傲月一人,连同小黑,以备出现紧急案子。护军只带六百,余下四百留在总督行辕,由童胄、厉浩荃负责。其余金蝉、殷柱、铁虬、厉浩然、蒋杰这些人,全部跟去。李忠他们,则是暗中前往,相互照应。
几天之后,人马赶到湖州,湖州知府亲自率同城内大小官胤员,出城迎接。岳大人哪有心情跟他们应酬,何况也不是大官,客气一番,也就是了。湖州府给岳肃在城内备下临时行辕,这个行辕和杭州的相比,要小上一些,不过也足够使用。
进驻行辕,已经是申时时分,但岳肃挂念案情,马上让湖州府将洪家的人带到行辕。洪家乃是湖州地面上的财神爷,平时知府上门都得客客气气,怎奈这次是总督‘岳阎胤王’下令,加上洪森已经死了,找洪府的过来,也属正常之举,所以知府衙门的差役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洪家。
洪森的府上养了不少美胤女,可洪老板并非好色之胤徒,只有两房夫人,膝下还有一个刚满十六岁的儿子,以洪老板这把年纪,儿子才十六岁,也算是老来子了。洪森的儿子叫作洪麟,听说总督大人有请,是赶紧带着府上管家,前去行辕叩见。
行辕之内见礼完毕,岳肃先让人抬出洪森的尸体,让洪麟与大管家洪昭相认。洪麟一见到父亲的尸体,是抚尸痛哭,别说是他,就连洪昭也是老泪纵横。
岳肃察言观色,明显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的哭泣绝非做作。如果说,洪昭一大把年纪,老于世故,能够装哭的话,那十六岁的洪麟,绝无此等本事。洪麟哭的真切,绝对是死了爹的表现。
现在确定洪森不是假的,岳肃也没有马上问话,让苦主先哭一会,也是无妨。洪麟哭了许久,才由洪昭劝住,然后询问岳肃,他们可否将洪森的尸体领走。
这等大案,怎么可能让他们把尸体领走,岳肃不但不准,反而随即升堂,开始审问起两个人。他先审的洪麟,让人带着洪昭到后面等候,对洪麟的问题,无非是洪森生前有什么好友,有什么仇家,和哪些人经常来往。洪麟显得少不更事,对府上的事情知之甚少,不管怎么问,也问不出什么东西来。
岳肃察言观色,确认不是做作,便叫人将他带下,传洪昭过堂。洪昭身为大管家,知道的东西果然很多,洪森经商多年,难免也有几个仇家,仇家的名字,洪昭都说的出来,只是人在何处,他却表示不知。洪森这等大老板,买卖上的朋友自然多得很,随便列举,就能说出几十个。不过经常走动,交情莫逆的,也就那么七八个,洪昭也都说出名字。
这洪昭一脸的忠厚像,岳肃虽然略加哄、炸,可也没有得到什么其他的线索。不过岳肃也没有就此罢休,接着叫人把他也带到后面,旋即叫人再去洪府,将府上的管事、帐房,但凡有职司的,一律传到堂上。
洪家在江南就算再横,可在岳肃这里都得老老实实。府上的人就算不满,也得乖乖的来到总督行辕。岳肃又对这些人逐个提胤审,他们的回答和洪昭差不了太多,只是明显没有洪昭能说出的人多,经过连番审问,岳肃是一点破绽也找不出来。难道说,洪府上的人,对洪森的事情真的不了解。
虽说他们都是知无不言,可知道的都是皮毛,对案子一点帮助也没有。比如说,岳肃问他们,洪森和哪些官胤员有来往,且时常走到,交情很深。他们的回答都是,知府大人偶尔登门拜会老胤爷,老胤爷有时也去杭州拜会浙江巡抚,和布政使大人也有过一两面之缘,但和哪个交情深,那是真的看不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岳肃一审就审到二更,见实在问不出什么东西,才将这帮人全部释放。接下来的日子,岳大人只能叫手下在湖州明察暗访,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突破口。
洪森在湖州仿佛很是低调,有钱归有钱,可从来没有大张旗鼓的做什么事情。欺男霸女的事,根本没有,不过买卖商铺,在城里倒是好几家,而且口碑都不错,公买公卖,童叟无欺。
一转眼,岳大人在湖州逗留了一个月,这一月的时间,岳肃是一点头绪也没有。他这边没有任何动静,不过他派去送奏折的信使,现在已经赶到北胤京。
岳肃的信使马不停蹄地赶路,但因为驿站大多被裁撤,没有什么地方换马,速度当然要慢。和信使一起进胤京的,还有先前给张国丈送信的伴当。
有人说,这厮不是提前走了能有十几天么,怎么能和岳肃的信使一起进胤京。原因其实很简单,国舅爷当初只告诉尽快送抵北胤京,时间上也没有什么下死令,千里迢迢的,谁会玩命赶路,所以在赶路的同时,也注意休息,这才晚了。
送信的伴当抵达北胤京之后,立刻回到国丈府,把公子爷的信交到张国纪的手中。张国纪看到之后,是心中暗喜,一个造胤反的罪名扣到岳肃头上,还不得扒了他的皮、抽胤了他的筋。岳肃啊岳肃,谁叫你当初不把我们张家放在眼里,等明天就让你瞧瞧老夫我的厉害!
第116章 择将
张国纪打算明天就拿着儿子的密信到太后那里告状。可就这个功夫,有名小厮匆匆忙忙地跑到书房。张国纪让他进来,随后问道:”张喜,有什么事呀?”
“回老爷的话,是刘素,康元他们回来了。”小厮张喜答道。
“他们不是跟着中信在杭州吗?怎么突然回来了?”张国纪随口问道。
“小的适才也问了,他们说是少爷出了事,现在着急见老爷呢?”小厮答道。
“中信出事了?”张中信倒吸一口凉气,“还不快叫他们前来见我。”
“是,老爷。”
张喜连忙跑出书房,不一会功夫,有两名汉子随同他来到书房。二人都是风尘亻丨亻丨,一脸的疲惫,显然是匆忙赶足各,没怎么休息。
一见二人进门,张国纪当即问道:“你们怎么回来了,少爷为何没有跟着回来,到底出什么事了?”
“回老爷的话,出大事了......少爷、少爷他......死了......”叫刘素的汉子,结结巴巴地说道。
“你说什么?”听了这句话,张国纪差点没从椅子上栽歪过去。
“少爷、少爷......少爷他死了......”刘素艰难地重复一遍。
“嘎......”确定自己刚刚没有听锚,张国纪再也坚持不住,登时就晕了过去。他可就这么一个儿子,还好已经有孙子,不指着他在传宗接代,可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又有几人能够扛得住。
“老爷......“见张国纪晕了过了,张喜、刘素三人吓了一跳,赶紧跑到张国纪身边,不是捶背,就是抚胸顺气,掐捏人中。
过了一会,张国纪终于悠悠醒来,刚一睁眼,就忍不住大叫一声,“我的儿啊......”紧跟着,眼泪是哗哗淌出。
“老爷......”三个人本想劝劝张国纪,说些节哀的话,可话到嘴边,是谁也不敢开口。
只能老老实实地站在旁边,看着国丈爷流泪。
张国纪哭了许久,眼泪好客易才止住。他有气无力地问道:“中信......是......怎么死的......”
“少爷......少爷是在杭州遇刺身亡......”
刘素小心地说道。
“遇刺......刺客是谁?”张国纪咬着牙问道。
“这个......”刘素说这句话时,明显有些犹豫。
“是谁!”张国纪见刘素不说,当即怒声喝道。
“刺客并没抓到......不过......从总总迹象显示......很有可能是......岳肃做的......”刘素小心地说道。
“岳肃!又是岳肃!”张国纪紧咬钢牙,差点没把自己的牙齿咬碎。“都有什么证据,证明是岳肃做的?”
“具体的证据虽然没有,但是......少爷在浙江那里,并没有什么仇家......这次还是微服前去,更是没有人知道。少爷到了浙江之后,先行去的湖州,后来又与洪老爷一起去的杭州,全力调查岳肃的罪证。结果打听到许多关于岳肃想要造反的消息。老爷您想,岳肃身为闽浙总督,整个杭州,肯定都是他的地盘,我们在那里打听他的事情,难保不会被他听说,以他的实力,顺藤摸瓜,想要找出少爷来,肯定不难。少爷是第一次去江南,水土不服在所难免,再加上有些操劳,身体难免吃不消。于是,洪老爷提议,带少爷去杭州神医李回春那里看病,,不想到了回春堂的诊室之后,突然冒出刺客,将少爷和洪老爷以及那位李神医全都杀了。当时我等不在那里,而是在客栈看守行李,虽然没有在场亲眼看到,但少爷被刺的事,早已传遍街头巷尾,略一打听,就能知道。我们之所以回来,还能确定是岳肃所为,是因为还有一件事,令我们起疑。”刘素开始说的时候,还有些结巴,不过越往后说,条理越是清楚。”还有什么事?你快点说,别磨磨蹭蹭的。”张国纪十分不悦地催促道。
“是,老爷。事情是这样的,少爷留我们在客栈看守行李,和我们一起的,还有李家的几名随从。由于没有什么事,我们就点了些酒菜,一边吃喝,一边等候少爷回来。不曾想,在少爷走后,大约半个多时辰的时候,有一名李府随从仓惶回来报信,说是少爷和他们老爷全都被人刺死了,并让李府的其他随从,赶紧回湖州通知家里。我等听了这话,都吓了一跳,哪里还能坐得住,也没有详加寻问,就连忙前往回春堂。我们并不知道回春堂在什么位置,沿途多番打听,才找到地方。可到了之后,就听回舂堂里的人说,岳肃已经带人来过,还把少爷和李老爷的尸体带走,并将咱们府上跟随少爷的人,一并抓走。于是,我们便打算前往岳肃的总督行辕打听消息,也是路径不熟,耽误了不少时间,可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得以逃回北京。我们刚到总督行辕的大街上,就见一批官兵从行辕出来,那个领头的,还跟街上的百姓打听我们所投宿的客栈在什么地方,我等刚好听到他的问话,马上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妥,所以没有马上到行辕寻问,而是转头赶回客栈,查看那些官兵意欲而为。结果等我们偷偷溜回客栈才 明白,他们原来是来抓我们的。当下我们几个就研究起来,该不该再去岳肃的总督行辕打探消息,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先回北京报信为好。当时我们是这么想的,他岳肃既然已经把跟在少爷身边的人带回行辕了,该打听的东西,从他们的嘴里就能打听出来,为什么还要来抓我们。即便是给我们报信,也不该出动那么多官兵,唯一的解释就是,要把我们抓回去。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很显然是不想让我们回京给老爷报信。然后他再给朝廷写奏折,还不是说什么就是什么。”
待到刘素说完,张国纪点了点头,说道:
“你说的不错,岳肃肯定是这个目的。好你个岳肃......”张国纪狠狠咬着牙关,用怒不可遏地声音说道:“你是真的打算造反呀......杀子之仇......我一定要让你血债血偿......”
说到这里,他扫了刘素、张喜三人一眼,问道:“这件事还有谁知道?”
“还有跟我们回来的几个兄弟知道,他们现在都在书房外等候。”刘素答道。
“这件事,不要对任何人提起,以免走漏风声,让岳肃的党羽知道。我这就去见夫人,等下便进宫面见太后,你们就在这个院里等候,不许随便走动。”张国纪命令道。
“是,老爷。”......张国纪立刻离开书房,前去后院见太康夫人。见到老婆之后,把儿子死了的事一说,太康夫人的反应和丈夫一样,当场就昏死过去。
张国纪赶紧和丫鬓一起把老太太弄醒,醒来之后,老太太便开始哭夭抹泪。张国纪劝了好久,才暂时将她的眼泪止住,跟着屏退下人,将儿子遇刺身死,刘素所讲的一切,原原本本地转述给她。
太康夫人一听说儿子是被岳肃害死的,眼睛登时就红了,一边含着眼泪,一边大声骂道:”好你个岳肃,你可真是欺人大甚,以往之事,我张家饮泣吞声也就罢了,你这次竟然得寸进尺,还敢谋害我儿的性命。我哪怕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让你给我儿抵命!”
“夫人,儿子送来关于岳肃意图造反的密信,今天刚刚送到,没想到噩耗也跟着传来,看来那岳肃定是想要造反无疑。咱们也别拖了,现在就入富见女儿,把事情告诉于她,让她将岳肃满门抄斩,给我儿报仇雪恨!要是晚了,很容易被那岳肃倒打一耙!”张国纪说道。
“说的不错......说的不错......”老太太哭着说道:“咱们现在就进宫,快叫人备轿。”
这几天来,张嫣十分疲惫,主要原因还是西北的战事。流寇降了又反,反了又降。而且每一次降后再反,都会令地方兵马损失一番。
西北请求增援的折子和催饷的折子,以及战败的消息,基本上是天天都有,搞的张嫣是寝食难安,生怕把丈夫留下的江山给丢了。于是乎,一代艳后在正当华年的时候,就显得有些沧桑。
张嫣也不懂得调兵派将,不过正是因为不懂,她才没有胡乱指挥,而是任务交给内阁,让内阁来完成。可内阁由于两党争权,首辅周道登又压不住局面,所以是越来越乱,调兵派将的事,通常一议就是一天,而且还争不出个所以然来。岳党这边,举荐现任右参政,正在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的卢象升率军入陕西驰援。卢象升的兵马,有一个称号,叫作“天雄军”,很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是,岳党保举的人,齐楚浙三党是不予肯定的,他们也保举了一位官员,就是现任保定知府的孙传庭。孙传庭一直没有什么带兵经验,但是齐楚浙三党的官员是怎么发现这位猛人的,实在让人想不明白。
前往陕西增援,看起来不是什么好事,但前往陕西充任的这个位置,可着实不小,乃是陕西经略一职。这么大个官,怎能随便让给多方。他们迟迟拿不出最后的人选,可是陕西催促的折子却是连绵不断,张嫣见实在不行了,只能让邹义帮忙拍
第117章 革职查办?
此刻,邹义正在张嫣的寝宫,帮着拿主意,看看选谁到陕西当这个经略。
两党保举的官员,不管是孙传庭也好,卢象升也罢,都可谓是当世人杰。别看是文官,却天生就是领兵打仗的材料,不管邹义让哪个人当兵前去,不说扭转危局吧,起码也能对流寇造成一定的打击。
可邹义实在太过圆滑了,他本着两不得罪的心思,给太后保举了第三个人、一一兵部职方司郎中耿如杞。
关于岳党与齐楚浙三党的两家争权,张嫣是看在眼里,但她实在无法驾驭和震慑。现在保举的官员又是经略一职,不是小官,张嫣很是不想让两家牵着鼻子走,周道登指望不上,邹义又举荐了第三个人,张嫣想了一下,还是觉得应该听邹义的,于是,让邹义告诉内阁,拟旨让耿如杞升任陕西经略,率军前往陕西驰援。
耿如杞也算是忠义之人,当初魏忠贤当权之时,便不与之为伍,不过让他带兵,实在有些难为他了,别看在兵部任职,但并不懂得行军打仗。然而朝廷既然这么安排了,国家又在危难之际,耿如杞哪能不挺身而出,慷慨赴任。不过这是后话,这里暂且不表。只说邹义退下之后,张嫣也算松了一口气,心中暗想:
“这皇帝的龙椅真不是好坐的,平日里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个兵荒马乱,也真够折腾人的。想夫君当年,每日专心木工,军国大事,多赋予岳肃,倒也是井井有条。要是现在将岳肃召回来,让他全权处理,是不是很快就会平息战乱?他是夫君托孤之臣,先帝在位时,就忠心耿耿,现在即便权利大了,是不是也不会乱来。”
当张嫣遇到挫折的时候,忍不住想起岳肃。心中盘算着,要不要把岳大人给请回来。
也就这个当口,有太监前来禀报,说国丈爷与太康夫人求见。
现在天已经黑了,父母这个时候前来求见,实在令张嫣心中纳闷,有什么事,明天白日里来也就是了,这时候来做什么,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让二老等不及呢?
毕竟是父母,张嫣不好不见,当下传旨宣见。等了一会,张国纪和太康夫人来到慈宁宫,进到张嫣寝殿,是二话不说,跪地就哭。
一进来便这般架势,实在令张嫣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让宫女先行退下,然后匆匆来到父母面前,伸手搀扶。爹爹、母亲,你们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出了什么事,你们这般伤心呀...,,”女儿呀......”太康夫人一把抱住女儿,大声哭道:“你哥哥死的冤枉呀......你可要为他做主啊......”
“什么?”一听这话,张嫣大吃一惊,连忙问道:“母亲,你刚刚说什么?哥哥怎么了......”
“你哥哥被人害死了,你可一定要给他报仇呀......”太康夫人仍是大声哭泣。
“哥哥死了......”张嫣的身子不由得晃了一晃,毕竟血浓于水,张中信即便在外面有千般不是,那也是自己的亲哥哥。而且,自己小的时候,哥哥对自己也是相当疼爱。“到底是怎么回事?哥哥怎么会死的?”张嫣急切地问道。
“你哥哥是被岳肃这个奸贼害死的......”
太康夫人悲恸地哭道。
“被岳肃害死的?”张嫣登时一愣,纳闷地说道:“岳肃远在浙江,怎么会害死哥哥呢?母亲,这到底是从何说起呀?”
“你哥哥是为了帮你查出岳肃造反的证据,才亲自远赴杭州,功夫不负有心人,你哥哥终于查出岳肃想要造反的证据。可是......那岳肃在杭州只手遮天,很快就发现你哥哥,并派人将他刺死.......”太康夫人一边痛哭,一边将丈夫所说的情况,转述给女儿。
“岳肃真的要造反!”和岳肃造反的事情相比,哥哥的死明显要差上一层,再怎么说,也是儿子的江山为重。她连忙说道:“父亲,你快把哥哥送回来的信给我看。
张国纪从袖口里出去信来,交到张嫣手里,张嫣展开观瞧,上面的内容,自然是那些打听来的小道消息。不过,这封信若是在平日里送来,张嫣最多是半信半疑,绝不会把岳肃如何,谁叫家里和岳肃有仇,蓄意诬陷,也是难免。这些东西,只是猜测和留言,没有确凿的证据。可是现在放到张嫣的面前,效果就不同了,因为这是用张中信的命换来的。像哥哥这等贪生怕死的人,怎会为了陷害岳肃,而搭上自己的性命。
张嫣抓信的手,是不住的哆嗦,过了好半天,才狠狠地说道:“父亲、母亲,你们放心,女儿一定替哥哥做主,将岳肃这奸贼千刀万剐!”说到此,她冲着房门大声喊道:“来人啊!”
话音落定,就听“吱啦”一声,殿门打开,两名宫女、两名太监走了进来,“参见太后。”
“速速前去司礼监传衷家旨意,让他派东厂的人火速前往浙江,将岳肃就地革职,提押到京师问罪!”张嫣大声喊道。
“是......”宫女和太监从来没有见过太后发这般火气,连忙唯唯诺诺地答应。岳肃的名头,他们都是听说过的,眼 下太后让东厂擒拿岳肃到京师问罪,他们是十分诧异。但自己就是一个奴才,哪有问为什么的资格,赶紧离开慈宁富,前去找邹义传旨。
邹义刚刚出门之后,直接派人去找内阁首辅周道登,选谁让陕西经略的事情,让然不必找其他阁臣说明,足艮首辅说上一声,定了就是。邹义了解周道登的性格,凡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等事情是太后的意思,他自然不会反对。所以,也就是找人知会一下,然后自行司礼监,让人拟旨。
旨意拟完,邹义认为写的不错,盖上大印,也就完事。正准备离宫回家休息,便有小太监匆忙跑来,传达太后娘娘的懿旨。
一听说是擒拿岳肃,邹义也是吓了一跳,连忙问道:“太后娘娘可说是什么罪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