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宋Ⅱ·权柄1-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有这种禁令? 他想了想,笑道:〃高丽使者金德寿曾屡次求书,今竟在西湖学院乐不思蜀了。朝廷对高丽一向另眼相待,想来卖给高丽《九经》、子、史等书,必会恩准。市舶司事繁任重,元长似不必为此小事伤神。〃
◇欢◇迎访◇问◇。◇
第14节:第一章 身世之谜(14)
蔡京揣摸石越之意,倒似颇有放纵之意,连忙答应。彭简也咀嚼着这番对话,不由得看了石越一眼,通判一职,本有监视知州之意……实际上宋朝州郡政务,究竟是由知州做主还是同通判做主,完全是因人而异,他彭简不过是倒霉,碰上了一个位高权重,还勤于政务的知州,所以才于杭州政务几乎等同于看客一般,但若是石越公然违背朝廷法令……彭简不由想起家里吕惠卿那封充满暗示的书信。不过,对于高层的权力斗争,彭简还是有点投鼠忌器,他并非傻瓜,亦不愿被人当枪使。
石越却根本没有理会彭简,对众人笑道:〃七十万贯,除去本钱之外,补足盐茶之税,绰绰有余了。某已向朝廷给蔡元长、薛世显请功,皇上特旨,蔡、薛二人本官各两转,赐绯,以为奖励。〃
众人立时啧啧称羡。所谓〃两转〃,就是本官升两级。连升两级,已让人羡慕,而皇帝特旨、赐绯,则更是极为难得的恩宠。蔡京、薛奕都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拜谢。
石越又道:〃于有功之臣,朝廷向来不吝爵赏。众位当自勉之。〃座中顿时一片附和之声,他偏过头,对薛奕道:〃世显,明春出海,你有何建议?〃
薛奕正感恩戴德之时,忙道:〃夏、冬二季在港操练水手,春、秋二季出海经商,正是以军养军之道。下官以为,往高丽、倭国的航线,往返数次之后,已算是熟门熟路。自不能放弃,然而末将以为,这两国国穷民贫,贸易之量有限。若还似今年这般,则是涸泽而渔,非长久之道。然,节流不若开源,明春之后,下官请自领一队,前往大人著作中所说的南洋诸国,开拓新的航线,但高丽、倭国这边苦于无得力之人主持,水手若无人节制,难免上岸滋事,甫富贵虽晓夷语,能经商,却少威严,且无朝廷之令,亦不能让其领军。〃
石越疑道:〃船队中的船长,竟无一个可用之才?〃
〃彼辈领一只船尚可,若要率领船队,代表朝廷与海夷交涉,却是不成。〃
〃此事再议吧。〃石越心里也明白,人才的确是可遇而不可求。
薛奕又道:〃此外官船水手挟带私货屡禁不绝,下官与蔡元长商议,以为既然禁之不绝,不如干脆允许水手携带定量私货,亦得提高水手士气。还要请大人示下。〃
石越道:〃这等小事,你们两个决定便可。〃他说完,正要继续处理公务,便见管家急匆匆跑进来,禀道:〃大人,有圣旨!〃
众人不由一怔,忙一齐站起,石越整整衣冠,大声喝道:〃开中门接旨!〃
赵顼一脸愠色。
吕惠卿低着头,装作没有看见赵顼的脸色,继续转述接见刘忱、吕大忠的情形,韩绛满脸尴尬,怨恨地望着吕惠卿。
刘忱、吕大忠回到汴京,席不遐暖,便被召至两府问事。
二人先至枢府,见了枢使吴充、副枢使蔡挺等人,汇报过情况后,吴、蔡等人亦不问二人意见,便点汤送客。二人又到了中书,结果中书诸相问了出使谈判经过后,韩绛、王珪、冯京都口口声声〃不宜轻启战端〃,惟有吕惠卿一人闭口不肯表态。刘忱据理力争,以为黄嵬山以北至古长城的土地,代州都有档案,枢府亦有存档,本是宋朝土地,绝无割让之理。结果反被一心想做太平宰相的韩绛训斥,还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中书诸相一味的怕事求和,听到吕大忠与刘忱怒不可遏,二人在中书省当场发作,吕大忠对着韩绛冷笑,道:〃相公好一个〃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辽人派个使者来我汴京,便可索我五百里之地,数百万贯赔款;若是魏王耶律伊逊亲来,岂非要给他关南之地!〃刘忱更是尖刻,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反正关南之地,乃周世宗所恢复,给辽人又有何妨!只不过下官既为使者,纵死不敢奉诏!诸位相公先请皇上收我使节,再去欲取先予吧!〃二人将中书诸相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竟扬长而去。韩绛等人可以说是颜面扫地。
◇欢◇迎访◇问◇BOOK。◇
第15节:第一章 身世之谜(15)
听到吕惠卿转叙刘忱那可以说是极为无礼的话,赵顼苍白的脸孔瞬间变成通红,好不容易才没有立时发作,只问道:〃辽使的态度如何?〃
因为这是枢府的事情,吴充忙回道:〃辽使甚是无礼,萧禧甚至说,若无结论,他便不回辽国,是战是和,全由我朝决定。〃任凭韩绛、冯京等人拼命使着眼色,吴充也自低着头,全当没有看见。
〃浑账!〃赵顼的怒气终于不抑制地暴发了,〃那便告诉他,他们要战,朕便和他们打一仗!朕受够了!朕要亲征北伐!〃
崇政殿中,顿时死寂般的沉默,只有赵顼的咆哮声在殿中回荡。
〃刘忱、吕大忠便是慷慨的大丈夫?他们这是讥刺朕甚至比不上周世宗!契丹人咄咄逼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传诏,召回王韶!召回王韶!〃
哗地一声,崇政殿中跪倒黑压压地一片。韩绛连声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北伐之举,万万不可!便是辽使不恭,陛下决意断交,也只需诏大臣议边防,亲征北伐,不可不慎!请陛下先息雷霆之怒,三思而后行!〃
〃请陛下息怒,三思而后行!〃众人也跟着一齐劝道。
赵顼望着跪拜在地上的大臣们,心里忽然莫名的生出一种极度抑郁的感觉,他突然想起石越、王安石,若这两个人在,又会怎么样呢……北伐,北伐,那也只一时气愤之言罢了。良久,赵顼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敕枢府议边防战守之策!王韶为枢密副使,即日回京,熙河军事暂由高遵裕代署。韩维翰林学士。章惇为知制诰兼判军器监。〃
皇帝一口气连下数诏,韩维是韩绛的弟弟,按例韩绛本当拒绝,但他抬头看到皇帝的脸色,竟是不敢说半个〃不〃字。嘴唇张了半天,终于吐出一句话来:〃遵旨!〃
赵顼面无表情的抛下他的两府大臣们,朝着殿外走去。〃起驾……〃一片喧哗之声在崇政殿中响起。在踏出崇政殿的那一刻,赵顼忽然咬了咬牙,沉声道:〃遣使者问富弼、王安石、石越、文彦博、曾公亮、司马光、范纯仁边防之策!〃
朱雀门附近的夜市,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南朝繁华,真令人称羡。〃萧禧感慨道。
为了防止辽使刺探国情,刘忱与萧禧、萧佑丹一直寸步不离,他听萧禧感叹,笑着指着前面一家酒楼,道:〃那家店子的沙糖冰雪冷丸子,味道最佳,二位可要尝尝?〃
萧禧望了萧佑丹一眼,见他点头,便笑道:〃那真是大有口福了。〃
刘忱笑着引二人进了店,除沙糖冰雪冷丸子外,又顺手点了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野狐肉等几样下酒之菜,要了几壶黄酒,三人竟是在夜市上对酌起来。
萧禧待菜上来,便迫不及待地夹了一粒沙糖冰雪冷丸子,放入嘴中,闭着眼睛细细咀嚼品味,半晌,方赞道:〃果然美味。〃
刘忱劝了二人一杯酒,又给自己满了一杯,举杯一饮而尽,叹道:〃今日能与二位在此饮酒,全赖两朝通好七十余年,至今未绝,他日一旦断交,便为寇仇,那是誓不两立之局了。〃
萧禧与萧佑丹不禁一怔,不料刘忱突然说起这些话来。二人这些日子与刘忱朝夕相对,都很佩服刘忱的风骨才学,虽是各为其国,亦有点惺惺相惜。萧佑丹是契丹第一智士,此情此景,顿时让他想起庆历时富弼使辽,辽国接待他的使者竟然对富弼惺惺相惜,帮助他促使辽国退兵的故事,心中暗暗警惕。
萧禧却没这多心机,只问道:〃南朝真要为区区数十里之地,自绝两国欢好?〃
刘忱正要说话,忽听到街中有人呦喝:〃卖报、卖报,《新义报》最新报道……枢密副使王大将军奉诏回京……朝廷诏准高丽使者来京进贡……《汴京新闻》专题报道,通商高丽百利无害……〃
BOOK。←红←桥书←吧←
第16节:第一章 身世之谜(16)
萧佑丹脸色一沉……难道南朝皇帝真的不惜一战?高丽为何在此时遣使入贡?
偏偏便在此时,又听旁边有人隐隐约约说道:〃故韩侍中临终前荐司马君实、范尧夫、石子明三位大人……〃
萧佑丹心中一凛,假意向刘忱问道:〃听闻故韩侍中故世之前,荐司马、范、石三位,不知在大人看来,三人之中,以谁最贤?〃
〃这三位之学问品行,非在下所能评判。〃刘忱不假思索的答道。
萧佑丹见刘忱没有否认韩琦推荐三人,心里不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了。〃石越!石越……〃萧佑丹在心里暗暗计算着。
不仅萧佑丹不希望石越进入宋朝决策层,在宋廷中,抱这种想法的人也大有人在。
〃听说皇上下诏问元老重臣边防之计,富弼自韩琦之后,又向皇上推荐石越,相公不可不防!〃邓绾似只巴儿狗似地跟在吕惠卿身后,吕惠卿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自顾自地逗着笼中的鹦鹉。〃石越此人,阴险狡诈,虚伪矫情,真是个活王莽。当今皇上最信任的人是谁?是相公么?恕在下直言,皇上对相公的信任,还不及皇上对王安石的信任!而皇上对王安石的信任,绝对不会高过对石越的信任!〃邓绾提到石越的名字时,便不由自主地咬着牙,仿佛要把那两人字咬碎一般。
吕惠卿的手忽然停了一下,他想起冬至郊祭之时,为了试探皇帝心意,他故意援引郊祀赦例,荐王安石为节度使。不料立时被皇帝训斥:〃王安石并非因罪去职,何故用赦复官?〃 皇帝心中,对王安石依然有很深的感情。这个邓绾,说得倒并没有错。
邓绾知道吕惠卿已被说动,又道:〃为相公计,要固宠,一是要斥王安石、石越于朝廷之外,时日一久,什么样的恩信都会淡忘;一是要在皇上身边有人,能影响皇上,当年王介甫用的就是此策!〃
吕惠卿缓缓转过身来,看了邓绾两眼,忽然笑道:〃邓文约,你以为我和你一样么?皇上是英明之主,王安石与我有师徒之谊,石越是朝廷栋梁,为了争宠固权,你就劝我去陷害自己的老师、朝廷大臣,欺骗皇上。你看错人了。〃
邓绾再料不到吕惠卿大义凛然的说出这番话来,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相公,我、我……〃
〃你回去吧,以后做人做事,持心要正。〃吕惠卿沉下脸来,训斥道。
邓绾还想再说什么,吕惠卿已背转身去,不再理他,只得垂头丧气的告辞而去。邓绾才出门,吕升卿便从屏风后面闪了出来,笑道:〃大哥,为何要把邓文约给赶走?〃
吕惠卿头也不回,逗弄着鹦鹉,不去理他。
吕升卿道:〃一只哑巴鹦鹉,有什么好玩的?〃
〃但哑巴鹦鹉绝不会出卖你!如邓文约那种人小人,若引之为心腹,将来只须有个好价钱,他便能毫不犹豫地卖了你。〃
吕升卿似懂非懂的望着吕惠卿。
〃可惜我不该把陈履善派到地方上去,否则……〃吕惠卿叹了口气,又问道:〃和你交情最好,学问也最好的朋友,是谁?〃
吕升卿愣了一下,回道:〃是沈季长。〃
〃沈季长?王安石的妹婿?〃吕惠卿皱了皱眉。
〃对,就是他。〃
〃既如此,我就向皇上推荐沈季长与你为崇政殿说书。皇上聪明好学,你的学问应付不了,两个一起,若有疑难,或可由沈季长替你回答,遮掩一二。〃吕惠卿道,当年王安石为相,就是把他安排在崇政殿说书的位置上,来代替王安石影响皇帝;但是如今他的周围,除了陈元凤外,已找不出一个像样的人材安排在那个位置上了。
〃太好了!〃吕升卿不禁喜上眉梢,崇政殿说书是一个极受人尊敬的位置。
BOOK。←虹←桥书←吧←
第17节:第一章 身世之谜(17)
〃好什么好,多少人在那个位置上被皇帝问得汗流浃背,你以为那是个好呆的位置么?〃吕惠卿训斥道。
吕升卿不敢回嘴,忙转换话题,道:〃大哥,朝廷对辽国的战和,究竟是个什么章程?〃
吕惠卿横了他一眼,冷冷道:〃你关心这个做什么?〃
〃大哥,你忘了,石越向皇上提出那个什么法子后,我家在河北买了一座矿山,亲戚中在那边或合股,或自己出钱买矿山的都不少,万一打起仗来,岂不什么都完了?〃吕升卿讪讪笑道。
〃求田问舍,胸无大志!〃吕惠卿忍不住骂道,顿了一会,才道:〃朝廷元老上书,或主战或主和,纷纷不决。蔡挺、王韶、富弼和石越主张对辽人强硬,一面修战备一面谈判。司马光、王安石之辈,皆支持和议……〃
〃那太好了!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主和,那定是打不起来了。依我说那几百里无主之地,有什么好争的。〃吕升卿笑道,心中放下一块大石头。
〃你知道什么?!见识还不如邓绾!〃吕惠卿对这个弟弟,真是失望之极。鼠目寸光!若两府没有一个有份量的人主张强硬立场,那朝野之中那些主张强硬的〃清流〃们,必会自觉不自觉的去寻找一个有份量的代言人,当今天下,这个代言人除了石越还会是谁?到时石越进中书,可真的要成众望所归了。
〃我不会让这种局面出现的。〃吕惠卿轻轻地对那只哑巴鹦鹉说道。
好不容易被激起了一丝豪气的赵顼,在王安石、司马光、范纯仁异口同声反对开战的奏疏之前,彻底动摇了。王安石与司马光,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在那一个世代的大臣之中,是赵顼心中最信服的臣子,这一点,也许连赵顼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除了武臣之外,没几个人支持打仗。〃赵顼似乎在喃喃自语。
新任的知制诰兼判军器监章惇低着头,答非所问地说道:〃陛下,苏辙、唐棣、陈元凤、蔡卞以及沈括等人之前一直负责着军器监改革,今已初见成效。标准化生产逐步推行,改良弩机也试制成功,若要说到军器的准备,现在唯一缺少的就是钱。弓、弩、箭、震天雷、霹雳投弹等军器成本高昂,是一笔不菲的开销。陛下若给臣足够的钱,臣与苏辙合作,两年之内,臣便能让王师装备精良!〃
〃两年?那也还要两年!〃赵顼立时就听出了章惇的言外之意,这是在委婉的劝他,不要急于开战,再等一等。
〃武臣想建功立业,自然不怕打仗。国家战和之策,臣妄言,似不应当以武臣的意见为主。其实富弼、石越,也并没有主张与辽国开战,他们不过是认定辽人是虚张声势,不敢开战,所以才主张以强硬对强硬。〃章惇又说道。
〃但王安石与司马光都以为不必激怒辽人,辽人生性蛮不讲理,万一恼羞成怒,反坏国事。文彦博、曾公亮等人,也说要争取谈判解决争端为上策。〃赵顼犹疑道。
章惇眼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的神色,欠身笑道:〃陛下是觉得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曾公亮懂辽务,还是富弼、石越通辽务?〃
〃这……〃
〃石越姑且不论,富弼在昭陵时主持北面防务,出使北朝,此老的意见,微臣以为,陛下应当重视。石越自侍奉陛下以来,几乎是算无遗策,臣的愚见,石越的建议,陛下不可以等闲视之。〃
一直站在旁边侍候的李向安猛的听见章惇竟然偏向石越,不由暗暗称奇。章惇奉旨招抚荆湖,可以算是王安石新党中的重要人物,王安石倒台之后,章惇不助吕惠卿、蔡确、曾布等人也就罢了,居然倾向于石越,李向安虽然见惯了权诈之术,也觉得匪夷所思。不过以李向安的见识,自然也无法理解章惇这种人的心理,更不会懂得何谓政治投机?在新党排位战中靠后的章惇,自有他自己的考虑。
※BOOK。※虹※桥书※吧※
第18节:第一章 身世之谜(18)
赵顼听章惇的话,觉得颇有道理,正要说话,一个内侍走了过来,叩首禀道:〃陛下,吕惠卿求见。〃
〃宣。〃
内侍答应着退去,不一会,吕惠卿便在内侍的指引下走了过来,参拜之后,赵顼便道:〃朕方才与章惇论及北事,卿以为要当如何应付?〃
吕惠卿用眼角瞥了一眼章惇,笑道:〃臣以为,天下之物,什么都割让得,就是国土割让不得!〃
吕惠卿小心看了看赵顼的神色,又正色道:〃昔日匈奴有冒顿单于,为强邻所迫,强邻索以美女财货,冒顿皆如其所欲,而当其索要荒土之时,冒顿竟斩许割地之臣,断然拒绝,引兵开战,终成霸业。冒顿,不过一胡虏,尚知土地人民为国之根本,虽荒野之地尺寸之微,不可与人,陛下不可不察。〃
赵顼沉吟道:〃此事朕已知之。不过勾践亦曾有卧薪尝胆之日,大臣们多以国力不足、战备未修,反对开战。〃
吕惠卿笑道:〃陛下可知箭在弦上不能不发之理?当年景帝平七国之乱,何曾准备充分?澶渊之役时,又何曾准备充分了?况且臣之主张,也不是要立即绝关市,拒使者,伐燕云。臣是主张断然拒绝辽使的无理要求,同时内修战备,以防万一。〃
自契丹启衅以来,赵顼几乎每日都要接见两府大臣,商议对策。吕惠卿之意见,他原也问过,当时吕惠卿亦是说过国土不可割让的话,只是他那时回答得极为委婉,远不如今日之坚定明快。赵顼用吕惠卿,看重的原只是他在内政上的才能,于外事上并无寄望,因此也不曾放在心上。其后政事堂以首相韩绛为首,屡次奏对,在此事上亦无分歧,无非是让他学勾践。这番吕惠卿的对答,实是大出赵顼意料。
吕惠卿又道:〃得陇望蜀,人心苦不知足。今日若轻易许了契丹,日后索求无厌,中国更无宁日。还望陛下三思。〃
赵顼默然不语。吕惠卿与章惇的回答,并不能帮助他下定决心,反让他更加犹豫。朝野当中,畏惧怯敌主张顺契丹所请的,慷慨激昂主张强硬拒绝的,叫嚣着北伐决一死战的,都是大有人在。如韩绛之流,一味的畏敌怯战,只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赵顼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且如吕惠卿所言,担心契丹人得寸进尺,开了头没法收场;至于兴兵北伐,那更是所谓的〃孤注一掷〃,拿社稷存亡开玩笑,赵顼自然不会采纳,他容忍这些声音的存在,不过觉得这股士气民心甚为难得;但果真如富弼、石越、吕惠卿等人所请,拒绝契丹所请,后发以制人,赵顼也觉得底气不足。章惇就说得明白,至少两年之内,宋朝没有与契丹一战的本钱。而如韩绛等所言,万一真的激怒契丹兴兵入侵,河北、河东都沦为战场,即使最终能击退契丹人,也是两败俱伤之局。宋朝的损失,也不是现在契丹所要求的这点东西所能比的。而且这会让西夏坐得渔翁之利,王韶在熙河的经营,甚至赵顼先西后北的策略,都可能毁于一旦。
皇帝不说话,吕惠卿与章惇也不便说话,二人便叉手侍立,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两天前,章惇便听说有御史弹劾韩绛,指责他之所以是怯敌避战,是因为韩家产业都在河北,害怕一旦发生战争,其家产玉石俱焚。虽然这份奏章被皇帝压了下来,但是韩绛在陕西遭败仗,居相位又碌碌无为,现今又传出这种诛心之论,韩绛的圣眷显是要到头了。章惇甚至还听到一些小道消息,说弹劾韩绛的御史是得到了吕惠卿的暗示。他又联想刚刚吕惠卿的对答,心里登时雪亮似的……只要皇帝最终没有采纳韩绛那一味畏惧求和的主张,那么依照宋朝的惯例,韩绛就要主动辞职。如果他恋栈,皇帝只要将那被压下来的奏章发给他看看……在这一刹那,章惇犹豫了一下……他现在所做的一切,岂非正好是在帮吕惠卿的忙?他用眼角瞥了吕惠卿一眼,不料吕惠卿也偷偷在看他,四目相交,一闪而过,章惇一咬牙,便打定了主意:便是被吕惠卿利用了,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他正琢磨着要怎么样向皇帝开口,却听赵顼忽然说道:〃昨日朕召见韩维,他却是个糊涂人,没甚么主张。朕在东宫时,韩维是记室参军,无论诗文时务,他都没甚主张,凡事必引王安石之见。这点毛病七八年了都不曾改过,朕问他北事,他便只知道向朕推荐石越……〃
◇欢◇迎访◇问◇BOOK。◇
第19节:第一章 身世之谜(19)
章惇心中一动,忙笑道:〃臣以为这正是韩维之长处,懂得藏拙、不妒贤忌能,单这两条,便甚为难得。臣还是那点愚见,石越非百里才,不宜久居外郡。朝廷日前已准高丽使者金德寿入京,陛下何不下诏,令石越将郡务暂时移交杭州通判处理,陪同金德寿一共赴京。待事毕之后,是留之于京师,还是回杭州,陛下尽可从长计议。〃
吕惠卿心中一凛,正要择言阻挠,却听赵顼已说道:〃韩维也是这么个主意,朕昨日已令人传旨了。〃
章惇忙颂道:〃陛下圣明。〃吕惠卿竟似嚼了一口黄莲,张了张嘴,终是什么也没有说。他却不知道,此时高丽使团早到了应天府,距汴京不过数日之程。是冯京暗中让应天府留住高丽使团,等待石越来〃陪同〃进京。
3.
熙宁八年正月。汴京城万家同喜,举城欢庆。在普通的老百姓看来,大旱过去,灾民留在汴京的已经非常少,物价也渐渐平稳,一切又回到了太平盛世的模样。至于宋辽边境纷争,因为宋廷对谈判的进程严格保密,禁止报纸报道,普通的老百姓,只知道辽国的贺正旦使照旧来到汴京,大多数人都相信战争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
但事实却离此相距甚远。宋辽之间的关系,正在急剧地恶化。
先是契丹副使萧佑丹不知什么原因忽然提前回国,然后自代州传来消息,辽主对萧素十分不满,已经将其召回,令另一个枢密副使杨遵勖来主持谈判。随后,萧禧便向宋朝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宋朝在两个月内做出最后的决定。
与耶律伊逊关系密切的杨遵勖,对于挑起一场战争,没有任何顾虑。耶律伊逊利用辽主对萧素久而无功的不满,进言换上杨遵勖,其目的就是要将〃投石问路〃之策演变成双方都骑虎难下的局面,最后挑起一场宋辽之间的战争。若非耶律濬的制约,这最后通牒的时间绝不会有两个月那么长。
但宋朝君臣并不清楚辽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便如萧佑丹所嘲笑的,在契丹大军未打到黄河之前,宋朝君臣都很难下定任何决心。他们的小算盘打得太多了。
而更没有人料得到的是,一场针对石越的阴谋,正在悄悄地发酵中……
吕惠卿闭目养神,一面在心盘算着。他并不介意是战是和,那不会动摇到大宋的根本。与石越不同,当时的精英们国土观念并不强烈。不论是韩绛们,还是富弼们,他们从来都没有国土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他们的分歧,在于种族荣誉感的强弱不同,对形势判断的不同,以及各自的政治利益不同。不过吕惠卿也清楚,史官会赞美种族荣誉感更强的人,但他也无暇为此感到高兴……石越即将抵达汴京;皇帝日前突然问起王安石的幼弟王安上,若皇帝重用王安上,那无疑就是皇帝想重新起用王安石的信号,形势会更加的复杂……
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从外边传来,吕惠卿睁来眼睛,见吕升卿已经到了门外,手里捧着一叠东西,一脸兴奋。〃进来吧,又有什么事?〃吕升卿应了一声,掀开珠帘,快步走了进来,笑道:〃大喜之事!您看看这个……〃一面说着,一面将手中的东西放到吕惠卿身边的案上。〃这是何物?〃吕惠卿瞥眼望去,却是一张揭贴,还有几本小册子。小册子有一半旧得发黄,另有一半却是新印的,封面上都写着〃石氏家谱〃四字隶书。他心中一凛,打开揭贴,细细看去,不由大吃一惊。〃这是哪来的?〃
〃汴京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新的《石氏家谱》,也到处都是,倒是这份旧家谱,我费了点心思才从一个姓石的手里买回,为的是和这些新的对证一下前面的,看看是不是伪造……〃吕升卿面有得色地笑道。
BOOK。▲红桥▲书吧▲
第20节:第一章 身世之谜(20)
〃这竟是想置石越为死地!〃吕惠卿悚然道,〃这会是谁做的?〃
〃管它是谁做的,这揭贴是说石越是石敬塘之后,一份族谱造得滴水不漏,在这节骨眼,真是天赠大礼!〃
〃石敬塘之后并没什么了不起的。五代十国之后,不见得是天生的罪过,反而让石越的身份更加尊贵。〃吕惠卿指着揭贴,叹道:〃最狠最毒的乃是这一段……说石越来大宋之前,先拜会过辽国贵臣,密约复国,为辽人所拒,才来大宋;又说石越之志,非止是光复祖宗帝业,而是想建立一个括有汉唐疆土的强国,辽人识破其志,才会拒绝,不料大宋竟为所欺……天才!真是天才!石越为大宋尽心尽力,若说他私通外国,皇上如何肯信?他所作所为,哪一样不是为了大宋好?这写揭贴的看到了这关键,反说他要做曹操、王莽,如此一来,石越的尽心尽力,反倒成了他的罪证了!此人才华,不在我之下,究竟会是谁?!〃
吕升卿笑道:〃既如此,那明天我便上呈皇上,再找人参石越几本,石越定然熬不过这一关。〃
吕惠卿听到这话,霍然一惊,盯着吕升卿,见他兀自洋洋得意,不由叹了口气,道:〃万万不可!〃
吕升卿愕然道:〃为何?〃
〃此人竟是将我也算计在内了。我若出头攻击石越,人家定怀疑是我在陷害石越,他诚心让我们二虎相争!〃
〃难道,难道是王……〃吕升卿跳了起来。
吕惠卿点点头,〃十之八九便是王元泽。除了他,还有谁有这种能耐,有这种毒辣?还有谁同时忌恨我与石越?又知道我素来忌惮石越?想不到他大病之中,竟还能……仅凭这无凭无据的揭贴,皇上未必会杀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