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行-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卒来到大堂里后。就看到一名年约四旬,身穿一身二品武将服饰的粗豪的中年人坐在大堂正中的首位上,凌厉的目光向他看了过来,这名中年人就是如今金陵的实际掌控者,“平贼将军”左良玉。在他的身边坐着他的大儿子左于亮和二儿子左于青。

这名士卒赶紧快步上前大声禀报道:“启禀将军大人,京城传来了驿报,请您过目。”

说完,这名士卒解下了身后背着的小包裹,双手高举过头顶。

这时。立刻就有一名军士接过了包裹,然后交给了左良玉。

左良玉接过包裹,挥手让前面的士卒让他出去,随即解开后拿出了驿报看了起来,只是他越看脸上的神色就迅速变换了起来,似惊似喜,似青似红,看起来十分的精彩。

看道左良玉脸上不断变换的神色,坐在他左边的左于亮急忙问道,“父亲,朝廷不是早就撤裁了驿站了吗,怎么又有驿报过来了呢?”

左良玉没有回答,默默的看完了驿报后他才说道:“朝廷出大事了!”

说完,他将手中的驿报随手交给了右边二儿子左于青。

看到此情此景,左于亮心中不禁有些气恼,父亲对于老二也太过偏爱了,要知道他才是长子呢,只是长期以来对于父亲的惧怕,使得左于亮习惯性的将即将出口的话咽了下来。

很快,左于青也看完了这份驿报,他的脸上也浮现出了和左良玉相同的神色,长长的吁了一声,说了一句和左良玉相同的话,“朝廷出大事了!”

“到底是什么事!”

一旁的左于亮急了,终于忍不住喊了起来。

左于青转过头来对左于亮笑道:“大哥,朝廷出大事了,皇上要禅位了!”

“禅位?”左于亮愣了愣,只觉得头部一阵发麻的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呆呆的问道:“皇上要禅位给谁?”

“就是那个庞刚!”这回是左良玉回答了他的问题,“这份驿报里说,李自成围攻了京畿,眼看危在旦夕之际,幸得庞刚率军赶到,先是全歼了贼寇二十万大军,后来又将贼酋李自成给杀死,将我大明匪患铲除。而皇上感念自己无德无能,为了天下百姓,特将皇位禅让于那庞刚。”

说到这里,左良玉嘴边浮现出一丝嘲讽的笑容,冷笑道:“呵呵……禅让啊,这可是上千年来都从未有过的大事啊,没想到当今皇上还有这般心胸?”

“呵呵,这不过是那庞刚的一块遮羞布罢了。”一旁的左于青也冷笑了起来,“正好,既然大明没有了,那咱们在江南就再也没有人能阻止咱们父子的大业了,父亲大人,依孩儿愚见,此刻正是您大展宏图之机,没有了朝廷的制约和名份,咱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江南揽入咱们的怀里。只要能将江南数省收入咱们囊中,再苦心经营上数年,咱们就可以打着勤王的旗号挥师北上,只要将那庞刚打败,咱们左家也未必不能坐上紫禁城里的那个位子!”

左于青的话充满了诱惑,它就像一个火种,将左家父子心底的野心给点燃了起来,进而变成熊熊的烈火……

PS:不好意思,今天回娘家了,六点才回到家里,匆匆码了一章出来,请大家见谅!

第四百九十一章 拔钉子

听了左于青的话后,左良玉原本就充满了萌动的野心更加的蠢蠢欲动了,他红着眼睛试探着问道:“青儿,咱们左家也能坐上那个位子吗?”

“当然可以!”左于青肯定的说:“父亲,想那明太祖原本也不过是布衣出身,幼时甚至还做过和尚,他尚且能坐天下,咱们为什么不可以?父亲您此刻坐拥十万大军,整个江南的官员都要看您的脸色。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咱们已经有了天下近三至四成的钱财,有了这些银子,咱们做什么不行,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一统江南甚至天下!”

说到这里,左于青原本消瘦的脸庞罕见的泛起了红潮,他挥舞着手臂道:“父亲,咱们有兵有粮,为什么还要屈居于人下,现在崇祯既然不想做这个皇帝,您为什么不做?”

听着左于青的话,左良玉的眼里也闪过异样的光芒,一种叫做野心的东西在他的心中不断的膨胀着。

而位于左良玉一旁的左于亮更是两眼放光,他立刻就想到,若是父亲当了皇帝,自己作为长子,将来岂不是能继承皇位么?

想到这里,左于亮的心也开始萌动起来,他赶紧说道:“是啊,父亲大人,您还在等什么呢?现在那洪承畴还被那大周水师拖在济宁不能动弹,眼下放眼整个江南还有谁能与您抗衡!”

看着两个儿子都在鼓动自己自立门户,左良玉哈哈笑了起来:“难得青儿亮儿对一件事如此心齐,那为父还有何话可说的,既然如此,那咱们就搏一搏,看看这天下到底是谁的!”

“好!”

看到左良玉终于下定了决心,左于青和左于亮也齐齐站了起来,齐声喝道:“孩儿愿为父亲效犬马之劳,共图大业!”

“哈哈哈……”

父子三人同时大笑了起来,过了一会。笑毕后,左于青才沉着脸说道:“父亲大人,既然咱们已定下志向,咱们明日就先铲除洪承畴留在咱们身边的钉子,咱们明日就这么这么做……”

随着左于青的声音响起,一股淡淡的杀气从守备府的大堂里传了出来……

崇祯十三年八月初五深夜

金陵西郊城外有一座硕大的军营,虽然此刻已是深夜,但这所军营里却不时看到一队队全副盔甲的士卒手持刀枪在军营中巡视。看起来甚是戒备森严。

一顶大大的帐篷屹立在军营正中央,一个消瘦的身影正聚精会神的看着一份情报,这是一名年约四旬的中年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嘴角长了颗豆大黑痣,面向有些阴森的他此刻神情透露着一股说不出的阴沉,他正是被洪承畴依为心腹的幕僚丁群。

良久,丁群才慢慢抬起了头叹息道:“山雨欲来风满楼,左良玉终于要动手了吗?”

丁群想了想,拿起书案上的狼毫。沾了墨汁后迅速写了几句话后就折了几下放进一个信封里,随后他立即低声喝道:“来人啊!”

“到!”

随着丁群的声音,一名身着鸳鸯战袄的军士立即掀开了帐篷走了进来。只见他大步来到丁群面前沉声道:“敢问丁师爷有何吩咐!”

丁群盯着这名军士沉声问道:“洪三通,你立即拿着这封信,立刻出发,前往济宁,亲手将这封书信交予洪督师,并告诉他,金陵之事刻不容缓,请他立即回师铲除奸佞,十万火急!”

说完。丁群将这封书信交到了这名军士的手里。

这名军士郑重的接过书信后正色道:“请丁师爷放心,小的就是拼了性命也要将这封书信亲手交到洪督师手中。”说完,这名军士立即转身出了大帐。

待到这名军士出去后,丁群又大声喊道:“来人啊,速速去请林总兵和杜总兵来大帐议事。就说有紧急军情,请他们速速前来……”

第二天,天色蒙蒙亮了起来,军营内的军士已然全部起身,一队队军士在军营内照例进行着操练。丁群和两名面色粗豪的武将正站在操场旁的看台上默默的看着军士们进行操演,虽然他们都只是默默的看着,但他们的脸上却仿佛都带着一股淡淡的忧虑。

“报……”

这时,一个拖着长长口音的声音由远到近的传到了众人的耳中,紧接着,一名手持长枪的军士跑到了看台前,望着看台上的众人大声说道:“启禀诸位大人,左将军领着大队人马来到的大营外,并要求咱们大开营门让他们进来,小人不敢做主,请诸位大人定夺!”

听了这话,丁群默默的叹了口气对左右两名武将冷笑道:“林总兵、杜总兵,我丁某人没有哄骗你们吧?不过既然左良玉毅然决定动手,那咱们就按原来商议的章程办事吧。”

这两名武将相视了一眼,其中年长的那名缓缓点头道:“果然如丁赞画所料,左良玉真的动手了,他一天没有将咱们西郊大营收入囊中,他是一天不会死心的。”

左边那位年长的武将也点了点头:“丁师爷,既然洪督师在离开之前曾有言让我二人暂时听命与你,我二人自然会遵循洪督师的将领,这点请您尽管放心好了。”

“嗯,这就好。”丁群满意的点点头朗声道:“那咱们就去会会那位来者不善的左良玉大人好了。”

“谨遵丁师爷之命!”

二人齐齐应了一声后,就自动的跟在丁群的身后,三人在一大群士卒的拥立下来到大营的门口。

大营的门口是用厚实的圆木,并以粗大的铁钉打造而成,分外的坚固,而在大营两旁还撒许多的三角钉,并挖有绊马索、陷阱等东西,从理论上来说,若无冲城车进行冲撞,除非大营里的人自己开门将他们放出来,否则休想进入这座大营。

这时,大营外传来了一阵喧哗声。远远的听到这个声音后,丁群的眉头更加皱了起来。

来到军营口,登上了放置在后面的一个土坡的凭栏,丁群就看到左良玉站在了距离营寨约莫两百步的门口,他的两个儿子护卫在他的身旁,在他们的身后则是密密麻麻的士卒。

今天的左良玉父子三人全都顶盔带甲全副武装,他们父子三人正紧盯着营寨门口,看到丁群出现在凭栏上时。左良玉大声喝道:“前面可是丁师爷?”

“正是!”

丁群毫不示弱的回答,“洪督师远赴京城勤王,临行前命左将军留守金陵,不知今日左将军率领大军来此所为何来?”

左良玉的脸上闪过一丝怒色,大声说道:“丁师爷,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想必皇上宣布禅位之事你已然知晓了吧?洪督师远赴京城勤王,现在生死不知,而江南也不可一日无主。今日本官率大军前来就是要接管这座西郊大营的。丁师爷,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你与身边的林总兵和杜总兵若是投靠本官。本官包你的荣华富贵,若是不从的话就休怪本官不客气了!”

说到这里时,左良玉声色俱厉,脸上也浮现出了一丝丝的杀机。

“哈哈哈……”

丁群大声笑了起来,他指着左良玉轻蔑的说道:“左良玉啊左良玉,你这个乱臣贼子终于露出马脚来了吧!当初洪督师在之时,就看出你素有反意,因此特令我和林杜两位总兵屯兵于此,为的就是看住你。今日你终于露出马脚了吧!”

“哼!”听了丁群的话后,左良玉不禁有些恼羞成怒的说道:“好你个个丁群,原本本官还爱惜你是个人才,可既然你敬酒不吃,那就修怪本官对你不客气了。”

这时。左良玉身边的左于亮也怂恿道:“父亲,您还等什么,既然这狗屁师爷不识抬举,咱们就打他娘的,孩儿就不信。凭他西大营区区两万人马能挡得住咱们五万大军不成!”

听了左于青的话后,左良玉也就不在犹豫了,他立即转身向后退了下去,很快左良玉就被身后的士卒们拥立着不见了踪影,随即一群群士卒推着一个个沉重的东西来到了大营前,丁群等人定眼一看,原来竟然是一门门的火炮。

丁群的身边的杜总兵脸色微微一变道:“好家伙,左良玉父子可真毒啊,竟然连火炮都搬出来了,真的不念往日袍泽之谊吗?”

丁群冷笑一声道:“哼,为了紫禁城里的那把椅子,左老贼什么事情是做不出来的。不过轮到火炮,难道就只许他们有么洪督师留给咱们的火炮也不少呢!”

说到这里,丁群向后大声喊了一声道:“苏游击,接下来就看你炮营的了!”

一声闷声从丁群的身后传来,“丁师爷,您就瞧好吧!”

过了一会,西郊大营前出现了这么一幕景象,两方的人马纷纷架设火炮,无论是大将军炮还是红夷大炮都有,而且双方都穿着相同的服饰和盔甲,原本应该是共同抵御外辱的军队此刻都把手中的兵器对准了对方。

不知是过了多久,一声恍若从九霄云外的声音传了过来。

“放!”

“轰轰轰……”

炮声几乎是同时响起,双方的阵地上,数十门火炮的炮口几乎是同时喷出了火舌,一股股白烟腾空而起,一枚枚肉眼看不见的弹丸挣脱了炮膛的束缚飞向了空中,划出了一道道漂亮的弧线落入了对方的阵营。

“啪啪啪……”

接二连三的弹丸落在了西郊大营的炮营阵地上,有的弹丸落在空地上,有的弹丸落入了士卒聚集的地方,不幸被弹丸碰到的士卒不约而同的发出了一声声惨叫,弹丸滚过的地方留下了一路的血迹。

一枚弹丸更是落在炮营的炮架上,将这门火炮砸了个稀巴烂,木制炮架被重达十斤的弹丸砸得木屑纷飞,四处飞溅的木屑刺向的四周,有的士卒就是被这些木屑刺中了面门后倒在地上发出了惊人的惨呼声,一时间,炮营有些微微骚动起来,周围的士卒都有些惧怕的望向了那门被砸坏的火炮,生恐这倒霉的事也落到自己的身上。

“你们这些混蛋,还不快点装填弹丸火药赶紧还击。难道等本官替你们来做么?”

看到这样的情形,在后面督战的苏游击恼火的提起了手中的马鞭,劈头劈脑的抽在了几名行动迟缓的炮手身上,勒令他们赶紧还击。

在苏游击的督促下,炮营的炮手们也咬着牙努力的还击着,双方你来我往打得好不热闹。

在距离火炮射程之外的一块高地上,左良玉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有些郁闷的说道:“真是没想到。西郊大营里竟然还有火炮,看来洪承畴这个老匹夫临走时还留了一手啊!”

此时的左良玉很是有些郁闷,他原本以为,凭借着自己四处搜集来的数十门火炮,只要对着西郊大营一阵轰击,必然可以轰破他们的寨门,然后凭借着自己大军数量上的优势一举全歼里面的守军。可没想到西郊大营竟然毫不示弱的同样搬出了火炮和自己玩起了对轰。

眼看着自己的火炮在和对方的炮战中一门门的损毁,左良玉的心在不停地抽搐,这些火炮可是他好不容易才积攒起来的家当啊。要是今朝尽毁,他非得心疼死不可。

一直在一旁注意观察左良玉脸色的左于青看出了他的心思,赶紧上前一步劝道:“父亲大人。只要能全歼里面的炮营,咱们就可以让将士们尽情的攻击了,若是顺利灭了洪老匹夫留在咱们眼中的钉子,日后咱们想要多少火炮没有!”

“也是!”左良玉转念一想,只要能消灭这颗洪承畴留下的钉子,放眼江南还有谁敢拦自己的道路?炮营没有怕什么,只要有银子害怕没有火炮么,再造就是了。

想到这里,左良玉也顾不上心疼这里的火炮。转身对身后的传令兵道:“赶紧命令炮营,给本官开炮,将那西郊大营给我轰平!”

隆隆的炮声一直持续了半个时辰,将西郊大营最后一门火炮摧毁后,左良玉的炮营也只剩下了聊聊三四们红夷大炮。而这几门红夷大炮也因为连续发射,并被炮手用冷水强行降温而出现了裂痕,眼看是要报废了。

对于炮营的损失左良玉也顾不上心疼,看到对方再也没有火炮发射过来后,他狂吼着大声喝道:“来人!给老子全面进攻!冲进去。杀光他们!”

随着左良玉的命令,无数身着红色鸳鸯战袄的士卒在军官的督促下蜂拥着向军营冲了过去。

面对着蜂拥而来的士卒,西郊军营的木墙上突然站起来了一排排的弓箭手,他们或是手持长弓,闪着寒光的箭镞对准了前面正向他们涌来的士卒。

“放!”

“嗖嗖嗖……”

无数支箭镞划着弧线飞向了远方,落在了前方密密麻麻的士卒头上,许多士卒纷纷中箭倒地,但更多的士卒则是在身后军官的命令下不停的向前冲了过来,一时间,这座大营里杀声震天血流成河……

就在左良玉和丁群双方打生打死的时候,匆匆往回赶的洪承畴的船队已然来到了扬州府附近。

江面上不时扬起的船帆和打渔的渔船,八月的天气和景致是美丽的,也是文人墨客抒情的好时候,但此时的洪承畴却没有什么心情来做这些往日他十分喜欢的雅事。

此时他的心已经全部被金陵和京城发生的事给全部吸引过去了。

将目光从远处收了回来,洪承畴默默的转过了身子,却看到曹化淳这个白发苍苍的太监正站在他的身后,手中拿着一封书信。曹化淳看到洪承畴转过身来后将书信递给了他,轻声说道:“洪大人,这是东厂派人送来的京城最新的消息!”

“从京城送来的消息?”

洪承畴惊讶的看了看曹化淳,这位对崇祯很是忠心的太监这几日仿佛老了十岁似的,原本保养得不错的脸色也变得苍白起来,额头也多了一些皱纹。不过时至今日,他这位东厂都督竟然还能接到京城送出来的消息,可见他在京城里还是有一些能量的。

接过了书信,洪承畴看了看,原本就愁眉苦脸色他脸上更难看了。

“宣府总兵杨国柱宣布响应皇上禅位决定,准备派遣使者前来京城道贺,并尊那庞刚为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关宁总兵祖大寿对皇上禅位决定没有任何表态……山西总兵王朴私下派出使者至京城道贺……”

“砰……”

一声响声传来,洪承畴的拳头砸在了身边的木栏上,面色赤红的他气愤的骂道:“这些无君无父的逆贼,现在就开始向庞刚抛媚眼了,他们以为庞刚坐了天下后能有他们的好果子吃吗?”

良久,一旁的曹化淳才幽幽的说道:“洪督师,为今之计只要靠我们自己了,赶紧命令船队加快速度返回金陵吧!”

第四百九十二章 取国号

对于庞刚,洪承畴的内心是很复杂的,此时他的心里是既佩服又害怕,庞刚在山东崛起之后,无数人都对他进行了研究,洪承畴也不例外,可他越是研究就越是惊讶和钦佩,钦佩的是庞刚能在青州赤手空拳的打下这么大的基业,而且庞刚的势力越来越庞大,占据了五省之的他,可以说已经是目前大明最为庞大的势力了。

更糟糕的是庞刚已经对紫禁城的那个位子发起了冲击,眼看就要在京城举行禅位大典了,洪承畴可以肯定,若是让那庞刚在京城站稳脚跟,用不了五年,占据了名份大义的他必然能荡平整个天下,而他洪承畴届时又将何去何从呢?是以,洪承畴此时虽然对庞刚大骂不已,但他的内心其实是很彷徨的。

洪承畴大骂了几句后就不说话了,他看着江面上的景致默默不语,中午的骄阳照射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的十分好看,但此刻他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心情来欣赏这个景致。

“洪大人……”

一声犹如九霄云外传来的声音传入了他的耳朵里。

“嗯……”洪承畴疑惑的回头望了一眼,原来是曹化淳在叫他。

洪承畴努力平复了心情后问道:“曹公公,什么事?”

曹化淳看着洪承畴,低声问道,“洪大人,您说九边的将领真的会向那庞刚效忠么?”

洪承畴沉吟了一下,微微点了点头:“据本官估计,这个可能很大,九边不同于咱们江南,九边的军饷粮草全靠内地供给,即便是九边某位将领想要自立为王也没有那条件。

若是庞刚荣登大宝后下令截断他们的粮草军饷的供给,九边官兵就会不战自溃。届时,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或是向庞刚宣誓效忠,或是向满清投诚。绝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听了洪承畴的话后,曹化淳也沉默了,他低声叹息道:“咱家幼时家境寒微,于十二岁入宫。承蒙司礼太监王安公公赏识,得以读书识字,明大义。后入信王府陪伴当时尚是信王的当今圣上,天启初年,王公公被魏忠贤害死。咱家也被驱逐出宫,发配到留都金陵待罪,直到今上登基后才被召还,委以重任,曾历任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今上对咱家有知遇之恩,因此咱家即便是粉身碎骨也难报今上的大恩大德,因此咱家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要给自己留什么退路。咱家这么说,你能明白咱家的意思么?”

曹化淳的话说得不急不缓,洪承畴听得很清楚。这分明是曹化淳看出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犹豫,在警告和敲打自己呢。

听了曹化淳的话,洪承畴只是轻轻一笑就不言语了。对于曹化淳的忠心他自然是钦佩的,但对于某些东西的看法两个人却是绝对不一样的。

就在两人相对无语的时候,后面传来了噔噔噔的脚步声,一名身穿红色盔甲的军官大步从后面走了过来大声禀报道:“启禀洪督师,曹公公,适才前方过来了一条小船,上面的人说是您的亲兵洪三通。奉了丁师爷之命有要事禀报。”

“丁群派人找本官?”

洪承畴心里一惊,洪三通是自己安排在丁群身边的亲兵,此时丁群派他前来找自己绝对是有要事,他赶紧说道:“快快把人请进来!”

很快,一名风尘仆仆的亲兵就出现在洪承畴的面前。这名亲兵一来到跟前,一看到洪承畴就哭道:“督师,金陵出大事了,那……那左良玉要造反了!”

“轰……”

洪三通的话犹如晴天霹雳般砸在了众人的心头,曹化淳的身子情不自禁的晃了几晃。最后失声问道:“左良玉要造反了?”

洪三通神色悲呛的说道:“正是,昨天夜里,丁师爷就收到了内线的情报,左良玉已经调集了五万大军要对咱们的西郊大营动手了。”

洪承畴咬着牙低声喝道:“左良玉,若是西郊大营有何损伤,本官跟你没完!”

看着咬牙切齿的洪承畴,一旁的曹化淳却是有些尴尬,将左良玉留在金陵制衡洪承畴是他的主意,现在这颗制衡的棋子不但没有发挥作用,反倒是反咬了他一口。

虽然洪承畴并没有说什么,但曹化淳还是觉得脸上有些火辣辣的,这个左良玉竟然如此胆大妄为,不听号令也就算了,现在竟然公然围攻西郊大营,这不是扯旗造反么?

想到这里,曹化淳就有些不敢面对洪承畴的目光。

周围死一般的寂静,良久,洪承畴才冷笑一声后说道:“好了,诸位也不必难过,本官对于此时也有所防范并做了部署。想那那左良玉即便要攻陷西郊大营也没那么容易,只要咱们能及时赶回去,本官就不信那贼子还能翻上天不成!”

看到洪承畴自信满满的样子,一旁众人心中也回过神来,曹化淳也从尴尬中摆脱出来,大声说道:“对啊,洪大人说得有理,那西郊大营咱家也去过,确实称得上是戒备森严,想那左良玉即便是调集五万大军,想要轻易攻下西郊大营也绝非那么容易。只要咱们能及时赶回去,将左良玉包饺子也不是不可能的。”

洪三通也出言赞同道:“曹公公言之有理,只要咱们能及时赶回去,未必不能将那左良玉擒拿以正国法!”

看到众人的士气都被自己调动起来,洪承畴满意的点点头,只要众人没有丧失信心,自己就有把握领着两万将士重返金陵,将那左良玉连根拔起,只要将江南掌控在手里,自己便有了和庞刚抗衡的本钱,届时嘛……想到这里,洪承畴看了看身边的曹化淳,眼里闪动着一丝异样的光芒……

自打李自成授首后,二十万大顺军要么战死要么做了俘虏,只有极少数人逃了出去,七月下旬,庞刚就命令宾士乾领着他的第四军团来到了前往陕西,剿灭陕西的残余部队。并下令河南的李仙风派出人马进行策应,由于陕西的兵马几乎全都被李自成带到了北京,因此宾士乾和李岩并没有花费多大的功夫就收复了陕西全境,这件事也意味着,以李自成为首的流寇势力已经大部被歼,只剩下张献忠还在四川苟延残喘。

而作为大明两百多年的首都,北京城里的老少爷们自有一番别的地方上的人们所没有的傲气和优越感,处于天子脚下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也是特别的敏感。而最近京城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他们有了充足的谈资。

李自成的流寇被歼灭,庞刚率领的四万大军入驻北京城,这些林林种种的事情都是北京城里的老少爷们从未经历过的,虽然此刻京城的物资供应还没有回复到以往的水准,但也在一日一日的加大了供应量,北京城里的民心也渐渐安定了下来。

狮子胡同里的周老板今天的茶楼又是宾朋满座,无论是一楼的大厅还是二楼的雅座都坐满了人,一碗碗的大碗茶里都倒满了茶水,桌子上摆放着瓜子花生。

一个个茶客坐在凳子上喝得满头大汗。手中的蒲团扇摇得啪啪作响,嘴里还不断的吹嘘着。

一个胖乎乎的胖子端起大碗茶喝了一大口后随手擦了擦嘴角的茶末星子大声问道:“诶诶……我说老少爷们,大伙都说说。这大明的天难道就这么变了?难道皇上真的要禅位给庞刚那个山东佬?”

听了这个胖子的话后,众人齐齐的给了他一个白眼,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汉笑道:“我说周胖子,你这话也就在现在,要放在前个月,顺天府的官差大哥非得过来请你吃官司不可!”

周胖子却不服气,梗着脖子说道:“李镖头,你还别吓唬我,现在北京城的风向可是变了。大明的官老爷现在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现在一个二个都窝在家里抱着他们的老婆瑟瑟发抖呢,哪里还顾得上咱们。”

周胖子的话惹起了众人一阵大笑,狮子胡同里的人都属于底层的人员,对于往日只会欺压百姓的大明官员们早就看不惯了。周胖子虽然说话耿直,但这话确实是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历来坐在主位,已至不惑之年的孙秀才捋须说道:“哎……古语有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看来大明的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既然皇上已然发出了禅位的诏书,那么这件事就已经是不可逆转了,看来这个天下今后就要变颜色啰!”

说到这里,旁边就有人好奇的问道:“孙秀才,您老人家读的书多,也见多识广,那您给咱大伙说说,这新朝成立之后那得叫啥名号啊?难道国号就叫大周吗?那咱们日后岂不是成了大周国?”

这句话却是瘙到了孙秀才的痒处,孙秀才虽然这辈子只是一个秀才的功名,而且京城也是一个进士满地走,举人不如狗的地方,但在这狮子胡同里,孙秀才的学问却是最高的。往日胡同里但凡有个婚丧嫁娶,生儿子之类的事情,必然少不了要劳动孙秀才,这么多年下来也养成了孙秀才好显摆的习惯。

现在听到有人请教自己这个国家大事,孙秀才的老毛病不禁又犯了起来,只见他捋了捋自己的胡须,想了好一会才缓缓的说道:“诸位,这国号一事事关重大,岂是我这个老头所能搀和的啊,不过嘛刚才小李子问的也有一定的道理,老朽以为,若是用周来定国号着实是不太好,毕竟以往已经有过大周这个国号了,今上若是再用这个国号话虽然也不是不可以,但终究是不太吉利。

况且老头我可是听说了,为了国号一事,这些日子朝廷里已经是吵翻了天,那些投靠了新主子的大臣们现在为了向新主子表功,正一个个的拼命给那位献年号呢。”

孙秀才的话刚说完,周围就有人说话了,“我呸,那些当官的还以为现在是在前朝呐,定年号这种大事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