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行-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献策沉默了半响,才道:“话虽如此,可岂不闻知易行难呼!”

“再难也要有人做劝诫闯王,否则要咱们这些臣子来干什么,!”李岩斩钉绝铁的说道:“宋兄你看,咱们还没攻破北京城呢,就有人怂恿着闯王准备登机的事了,难道连缓几天都不行么?还是这个位子这么诱人,让人这么的迫不及待。再者说了,明朝九边之地尚有精锐十数万,他们此刻虽然都在观望,但闯王已经自认为其必然会归顺咱们,真是可笑之至!”

“嘘……李公子慎言!”饶是宋献策行走江湖这么多年,胆子已经练得非同一般,乍听此言也吓得捂住了李岩的嘴巴,又观看了左右后才低声道:“你不想活了,须知祸从口出患从口入,你小点声!”

看着宋献策紧张的面容,李岩轻叹一声就不说话了……

这时,远处传来了李自成的声音,“李公子,宋军师,快过来,孤找你们正有事呢!”

“哦,来了!”宋献策赶紧拉着李岩向李自成处走去。

李自成的兴致显然很好,看到两人过来后,对宋献策笑道:“宋军师,昨日你说待到北京城下时,这些事,你要向孤奏明你的意见。现在,你快说吧。”

宋献策说道:“闯王,倘若如贫道所卜,今日攻下外城,明日若能破内城,臣认为应于卯时二刻从钓鱼台鸣炮启驾,巴时三刻进紫禁城,午未之间在宫中受随驾来京的百官朝贺。”

李自成问:“听说从钓鱼台进阜成门,有一条笔直的东西大街可到皇城。我们骑马进皇城,需要两个时辰么?

“是的,闯王。您进北京,与进西安时情况不同。闯王如今虽未举行登极大典,实际却已经如同大顺朝开国之君,必须沿路警跸,仪仗前导,群臣扈从,缓辔徐行。而且,闯王不是走阜成门进城,而是从德胜门进城,再由德胜门向南……”

李自成觉得奇怪:“为什么放着近路不走,要绕道走德胜门进城?”

宋献策说:“德胜门在北京城的乾方,乾为人君之象。陛下,北京为明之京师,得北京即得天下,故陛下从乾方入城,方是大吉。《易经》上说得明白,启东与林泉必都记得。”他望一望牛金星和李岩,随即背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尤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此系孔圣人之言,著于《易经》之《彖辞》,皆言人君初得天下之事。所以微臣敬谨建议,请陛下不必走阜成门近路,以绕道走德胜门入城为宜。”

李自成虽然对宋献策的这些话是蛤蟆跳井噗通(不懂),但既然宋献策这个精通易经的人都这么说了,想必也不会错到哪里,于是点头说道:“好,就依军士所言,不过咱们得先将这个外城门攻下来才行,捷轩,这是就看你的了!”

早就等得不耐烦的刘宗敏大声道:“闯王,咱老刘早就等着您下令了,来人,开炮攻城!”

很快,在隆隆的炮声中,大顺军开始对北京城发动了进攻……

第四百七十五章 来到

隆隆的炮声在北京城外响起,将城墙上的守军们吓得魂飞魄散。

此时,偌大的北京城依旧在城头的守军只有临时征集来的青壮和一些老弱官兵,人数也不过七八千人,散布在数十里的城墙上实在是少得可怜,平均起来一个人要守三个垛口,就这样稀少的人还是看在每日有三个大饼的份上才找来的,否则估计连一个人都不会上城墙。

因此,当红夷大炮响起的时候,那些为了三个烧饼才守城的青壮兵丁们第一时间就扔下了手中的兵器跑下了城墙,任凭少数军官在后面叫骂都没有回头,看到这样的情形,城外的大顺军趁机纷纷架起了云梯开始攻城。

看着一发发的炮弹击中了城墙,伴随着无数的大顺军将士向城头进攻,李自成看得是非常欣慰看,他笑着对众将道:“诸位,看来这火炮确实是很管用的,今后咱们也要多多的铸造火炮才行。”

众将听到这里,都将目光移到了刚和宋献策过来的李岩身上,因为这些火炮都是李岩组织工匠铸造的,花费了不下十多万的银两和上百名工匠,立时一年多才铸造出来的三十多门火炮。李岩却是神态平和,毫无自傲之色,缓缓摇头道:“诸位将军的夸奖却是令学生惭愧啊,由于没有高明的能工巧匠,这些咱们辛苦铸造的火炮不但要比伪明和满清自己铸造的火炮要差,跟山东的火炮更是没法比,咱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啊。”

刘宗敏大笑道:“那也不错了,须知咱们以前还是义军之时,虽然缴获了不少明军火炮,但全都因为太重而无法携带,只能尽数丢弃,这些火炮都是到了陕西后李公子遍寻工匠一门门铸造出来的,否则咱们哪来的火炮用啊。”

刘宗敏对李岩的印象很是不错,闻言就夸奖了起来。只是刘宗敏虽然出言赞扬李岩,周围的众将领却无一人出言附和,一时间场面有些诡异起来。

默默观察的宋献策看到刘宗敏赞不绝口的夸奖李岩的功劳,知道刘宗敏这是在为李岩撑腰呢,近段时间以来,李自成对李岩已经有些不满了,以至于众将都在有意无意的回避他,这点李岩手下的河南营感受尤其最深。

顾名思义。河南营里的大部分士卒都是由河南人氏组成,他们对于同为河南人的李岩非常敬佩,对他自然也非常拥戴,因此李自成虽然对李岩有些不满,但还不敢立即下令取缔由李岩亲自组建的河南营,但每个月分配给河南营的补给却开始慢慢减少,这同时也加剧的河南营的人马对闯王的不满。

而刘宗敏此时却出言赞扬李岩,这就是表示要挺他的意思了,只是刘宗敏出言赞扬李岩。周围的众将领却无一人出言附和,一时间场面有些诡异起来。

最后还是李自成意识到了场面的诡异,这才哈哈笑了起来。对众人说道:“对啊,还是捷轩说得对,咱们能有这些火炮还是李公子的功劳呢,诸位可要记住,待近天或明日进了紫禁城大伙可要多敬李公子几杯。”

李自成这么一说,众人这才纷纷对李岩拱手赞扬,如此滑稽的场面也直看得宋献策暗自皱眉,而牛金星则是从眼里掠过了一缕淡淡的嫉妒和杀机一闪而过,但宋献策行走江湖二十余载。学的就是察言观色的本事,牛金星的这缕杀机虽然掩饰得很好,但依然没能逃过宋献策的眼睛。

“这还没取得天下呢,咱们自己人就想着起哄了,大顺军真的能夺得天下吗?”这一刻。宋献策不禁对未来产生了一丝忧虑。

突然,城头上发出了一阵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宋献策循声望去,原来是大顺军的士卒们已经攀登上了城头,正像赶羊般驱逐着城头上的守军。很快,城头的少量守军不是被驱逐就是被杀死,而剩下的大部分人则纷纷跪地投降。

“城破了……城破了!”

一阵阵欢呼声在北京城的内外响了起来。

“好好……”

李自成和众将高兴得手舞足蹈,没想到才过去不到一个时辰,坚固雄伟的外城就被攻下了,既然连外城都攻下了,离攻下内城还远吗?

“众位!”这时,李自成浑厚的声音响了起来,“外城已破,大家都随孤入城吧,只要再攻下内城,这天下既要改姓了!”此时的李自成骑在他的乌龙驹上,身上金黄色的盔甲在初升的日光下闪闪发光,一时间气势逼人,看得众人都惊呆了。

“闯王万岁!”

不知是谁,率先喊起了口号,随即十多万大军全都高呼了起来,铺天盖地的人群都在向一个人朝拜,就连刘宗敏等人也不例外,李自成就骑在高大的马背上,恍若一尊天神。

看着周围尽数向自己拜服的众将士,李自成只感到一股强烈的气势涌入心头,他豪气干云的一挥手大喝道:“将士们,全体入城!”

“闯王有令,入城!”

“闯王有令,入城!”

李自成的命令被一层层的传到了众将士的耳中,一队队的人马蜂拥着向九个城门涌去,看着滚滚洪流般的众将士,李自成大笑着对众将道:“诸位,咱们也入城吧!”

说完,李自成一夹马肚子,手中的马鞭在空中舞出了一个响亮的鞭花,发出了“啪”的一声脆响,率先向西门奔去,在他的身后则是数十名御营亲军的士兵。

牛金星一看,也连忙对众人道:“好了诸位,咱们也赶紧进城吧!”说完,不待众人回答,就跟了上去,众人一看,只得也策马追了过去……

“疙瘩疙瘩……”

一连串急促而低沉的马蹄声从北方传来,很快数十名战马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十多名骑兵正骑在这些战马上向这个方向疾驰而来,来到了一个山坳后,他们的速度逐渐缓慢了下来,他们的身影也渐渐清晰起来。

这是一群骑兵全都穿着一身灰褐色的皮甲,腰间挂着各式各样的兵器,刀、剑、斧头等兵器都有。虽然兵器杂乱,但从外表看,这些兵器都擦拭保养得很好,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寒光,而在他们的背后,都背着一根长长的火铳。

一名看起来大约三十岁左右的骑兵把手一举,十多名骑兵见状立即停了下来,正当周遭的骑兵不解的看着那名骑兵后时。这名为首的骑兵紧盯着前面的山坡后慎重的说道:“兄弟们都打起精神来,这几日咱们有好些兄弟都没有回去,估计是被人给撂倒了,因此李公子这才将咱们派了出来探查原因,大伙都要记住,咱们都是李公子一手带出来的,就算是豁出了性命也要把李公子的差事办好,也要让那些瞧不起咱们的人看看,河南营出来的人没有孬种!”

这名头目的模样人话音刚落。周围的十余骑都纷纷道:“廖头你放心好了,咱们河南营的探哨是大顺军最棒的,李公子连刚装备的自来火铳都给咱们配备上了。若是遇上敌人咱们一准就将他们给料理了。”

“但愿如此吧。”这名被称为廖头的头目却甚是凝重的摇了摇头,“不知为什么,到了这里,我总有股不安的感觉,仿佛有双眼睛在盯着咱们似的。”

廖头的话说出口后,周围的骑兵脸色开始凝重起来,或许对于一般人来说,感觉什么的那只是个笑话,也只有那些多愁善感的娘们会相信。但对于他们这些常常在刀口上舔血的探哨来说,这些直觉不管怎么荒谬,最好还是要相信它为好,因为说不定这种莫名其妙的直觉什么时候就能救你一命。

因此,当这名廖头的话一出口。周围的骑兵就很自觉的向周围分散开来,前后左右至少有十多步的距离。

就这样,他们慢慢的向山坳那边摸了过去,当他们转过了山坳那道弯时,为首的那名探哨脸色忽的变得苍白起来。整个人都僵直了一会,好一会才将手指向了前方,手臂也因为其主人的惊慌而抖个不停。

“王天柱,你小子看到什么了?”跟在他后面五六步远的姓廖的头目跟了上来沉声问了一声,随即他的视线也转了过来,就这样,一副将他们几乎吓出声的景象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在山坳的拐弯处,就是一片大大空地,一个大大的军营就驻扎在那里,铺天盖地的军营充盈着他们的视线,黑色的旗帜在军营四处飘荡,无数身穿黑盔黑甲的士卒在军营里和周围不住巡视,一股杀气从军营里传了出来,而且让他们感到骇然的是这片军营仿佛是没有尽头似的,漫山遍野到处都是。

“那……那是大周军!”

姓廖的头目一看就认出了那是大周军的旗帜,饶是他自诩见多识广、胆色过人,也差点吓得魂飞魄散。震惊过后,他回头厉声低声喝道:“现在啥都别说了,立即回去禀报李公子,大周军就在咱们的身侧,请李公子立即禀报闯王做好防备,快…全体返回!”

说完,他立即调拨了马头准备向后返回,不得不说这些探哨的素质还是很高的,一看到前方的情况后二话不说立即就有了决定,显示出了一名探哨的优秀素质,若是按照正常情况来看的话用不了一盏茶的功夫,他们就会消失在这片山坳外。

但这时,周围不知道什么出现了数十名身穿黑色轻甲的骑兵,他们的身影慢慢的出现在这批大顺军探哨的身后约两百步后,远远望去,他们手中已经举起了一支支火铳,黑洞洞的铁管已经对准了他们。

“不好,那是大周军的火铳!”看到此情此景,早就对大周军火铳有所耳闻的廖姓头目凄厉的声音顿时响了起来,“兄弟们,全都冲过去,只有冲过去才有活路!”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说话的同时,他也一提马缰,整个人立刻就趴在了马背上,手中的马鞭用力抽在了马屁股上,战马吃痛之下长嘶一声,撒开了蹄子向前飞奔。在他的身后则是十多名大顺军的探哨和数十匹马。

“全体注意,瞄准!”

在那些探哨的前方,数十名大周军的夜不收坐在马上,手中的米尼步枪稳稳的端在手中,将那些朝着己方策马疾驰的大顺军探哨套在了简易瞄准圆环内,他们全都瞄准得很仔细,因为他们知道以现在那些大顺军的探哨飞驰而来的速度,他们只有开一枪的机会。接下来他们只能肉搏了。

一名名大顺军的夜不收从米尼步枪的圆环里看到了那些大顺军的探哨离自己已经越来越近,抛在最前面的那名探哨显然是个经验丰富的人,他整个人都紧紧贴在马背上,整个人暴露出来的面积非常小。

“放!”

“砰砰砰……”

随着一阵炒豆子般的声音响起,顿时有十多匹马前蹄一低,硕大的身体由于收不住前去的力量,在地上连续打了几个滚在止住了前进的势头,若是那匹马上有人的话,很显然。那个人已经是活不成了。

虽然数十名夜不收开了排枪,形成了弹幕,但由于对方的骑兵速度实在太快。加之经验丰富的他们在此之前已经伏低了身子,而且他们是一人三骑,因此命中他们的几率实在太小,一阵排枪过去只有几名探哨是被击中了马匹跌落下马。

看到这样的情形,为首的夜不收头目并没有感到意外,而是又喊道:“所有人拔刀,冲啊!”

随着这名头目的命令,数十名夜不收纷纷抽出了马刀,也打马向前冲去。半柱香的功夫后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那名大顺军姓廖的探哨头目静静的躺在了地上,身上插了一把马刀的他瞳孔扩散,直愣愣的瞪着天空……

距离北京一百多里外有一个叫做栗子镇的地方,这个栗子镇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平静。原本栗子镇经过多年的战乱早就不剩几个人,平日里安静得犹如鬼蜮。可今天却是人声鼎沸,战马长嘶的声音此起彼伏,不时有穿着黑衣黑甲手持火铳的人马行走在镇子里,他们就是早在前天几已经抵达的大周军。

在镇子最宽大的一间宅子里。庞刚正坐在一张临时找来的用粗制木头做成的桌子上,聚精会神的看着一张前方传来的最新战报,在庞刚的下首则坐着王志、宾士乾、程凯等一干将领。

“没想到大明竟然溃败得如此之快,十多万京营竟然一朝尽做鸟兽散,无怪乎世人皆说大明的气运已尽。”

庞刚一边看着战报,一边有些叹息的摇着头,虽然对这个早就腐朽的朝廷不抱有什么好感,以前也从史书上知道了李自成是怎么进的北京,但亲眼看到后却又是另一番心情,也不禁感慨起来。

看到庞刚似乎对明朝的下场有些可惜,大壮不禁说道:“王爷,您又何必为大明感到惋惜呢。您忘了,想当初,咱们在灵山卫的时候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了?那时候咱们连野菜都吃不饱,那时候朝廷连个屁都不放,任由咱们自生自灭,这样的朝廷您管他那么多干什么?”

听了大壮的话,宾士乾却是有些尴尬,当初庞刚来到灵山卫的时候,他虽然只是百户,但生活的水准比起庞刚和大壮不知好了多少,说起来他和那个死鬼千户贺正南副千户赵大显一样,都属于剥削阶层,像大壮庞刚这样的穷军户自然不会被他看在眼里。但一晃五年过去,昔日的穷屌丝摇身一变,竟然有望登上九五之尊,昔日大壮、王志这些原本被他看不起的人此刻却成了庞刚的心腹,这件事让他市场感到很是尴尬,此时听大大壮这么一说,他也有些不好意思面对王志大壮他们。

听了大壮的牢骚,庞刚只是微微一笑就不言语了,他适才并不是在为大明可惜,而是有些感慨而已,毕竟能够见证一个延续了近三百年的朝代覆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看到庞刚仿佛兴致有些不高,宾士乾站了起来说道:“王爷,既然京城里的探子已经送来了消息,那咱们是不是可以出发了,否则若是等到那些流寇攻下内城,咱们一翻合计都要落空了。”

这两天庞刚的十万大军一直驻扎在栗子镇上和周围的数十里的地方一直按兵不动,别说那些普通士兵了,就连宾士乾等一众将领都等得都有些不耐烦了。

庞刚听后不禁笑了:“好吧,本王就知道你们已经等得不耐烦了,现在所有人听命!”

“哗啦!”

所有的将领都齐齐站了起来。

“全军拔营起寨,向北京城进发,务必要在今天夜里抵达北京城!”

“谨遵王爷将领!”

第四百七十六章 危若朝露

就在庞刚向北京城急行军的时候,紫禁城内的崇祯也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坤宁宫内不停的踱步。

连日来崇祯食不下咽,夜不成寐,不但眼眶深陷,脸色灰暗,而且头昏目眩,身体难以支撑。但是亡国就在眼前,他不能倒下去对国运撒手不管,也不能到养德斋的御榻上痛睡一阵。

他本来以为自己的生命将就此了结,朱家的命运也从此断绝,但自从听到王承恩说过庞刚会率军到来后,他求生的意念又开始强烈了起来。皇位没了这不算什么,崇祯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也过了十多年的苦日子,自然知道这个龙椅是多么的烫屁股,但是为了朱家的江山他不得不苦苦支撑着,如今终于要是失去了,他的心中虽然依然有着不舍,但更多的则是一种解脱,只是在解脱的同时,也有着一股深深的失落。

天色已到了正午,正当崇祯望眼欲穿的时候,王承恩进来了,今早他奉命率领内侍和宫内仅剩的一些锦衣卫都去了内城城墙上防守,一直没有消息,崇祯早就等他回来了,现在看见大殿前在响动,抬头看见是他进来,立即问道:“大伴,如今情形如何?”

王承恩拜服在地上叹声道:“皇上,外城失守了!”

“什么?这么快!”

崇祯先是一惊,随即有些痛苦的闭上了眼睛,他没想到那么坚固的外城此刻竟然连一个上午都不到就失守了。

殿内一片寂静,周皇后和袁妃紧紧的搂着几个儿女,嘤嘤的哭了起来,但又怕触怒崇祯,因此努力抑制着自己的哭声,殿内响起了一阵低沉的悲泣声。

看到这样的情形,王承恩赶紧宽慰道:“皇上、娘娘勿慌,奴婢就是拼了老命也会守住内城,只要守到庞刚大军前来,咱们就有救了!”

崇祯长叹一声。“朕早知道外城守不住,只是没料到竟是如此不堪一击,大伴,你快快照实禀奏,逆贼进外城后什么情况?”

王承恩狠狠的道:“奴婢看见,流贼步骑兵整队人城,分住各处,另有小队骑兵在正阳门外的大街小巷。渠贼(刘宗敏}领着贼兵正大街小巷的抓捕溃逃的官兵。奴婢还看见外城中满是贼兵,大概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宁门、东便门、西便门)全开了。皇爷,既然外城已失,咱们唯一的活路就是紧守这内门了,望陛下速拿主意!”

崇祯又问道:“大伴,朕不是令你着急皇亲国戚议事,组织家丁奴仆上内城墙守敌吗?如今议得如何了?”

说到这里,王承恩不禁泪如雨下:“启禀皇爷,奴婢差内臣分头传皇上口谕。召集皇亲勋臣齐集朝阳门城楼议事。大家害怕为守城捐助饷银,都不肯奉旨前来,来到朝阳门楼的只有新乐侯刘文炳。驸马都尉巩永固,人来不齐,会议开不成,他们这两位皇亲只好哭着回府。”

“这些混蛋!”崇祯拍案而起,恨恨地说道:“这些皇亲勋臣们平日受国深恩,与国家同命相连,休戚与共,今日竟然如此,实在可恨!”

王承恩焦急的说道:“皇上。不要再指望皇亲勋臣,要赶快另拿主意,不可迟误!”

崇祯沉吟了半晌,一咬牙道:“事到如今,朕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所谓求人不如求己,大伴,你速速命人将朕的兵器拿来,朕要亲自上城墙御敌!”

“什么!”众人一听,全都吓了一跳。皇帝要亲自上城墙和贼寇拼杀?开什么玩笑,这万万不行。

大殿里所有人包括周皇后在内的人都跪下了,叩头道:“皇上三思啊,您乃一国之君,事关国家社稷,若是有个好歹那可如何是好啊,守城之事自有别人去做,您怎么亲自前往?”

崇祯悲愤的说道:“难道朕就想这样吗?现在满朝文武全都缩了起来,唯恐与朕再扯上一丝一毫的关系,就连杨嗣昌也不见了踪影,朕不亲自守城还有谁会亲自守城?”

听了崇祯的话后,众人忍不住都大哭起来,他们没想到如今的行事竟然如此不堪,竟然让堂堂一朝天子亲自上城楼守城,满朝的文武反倒是躲在自己家里瑟瑟发抖。

过了良久,周皇后才止住了泪水毅然说道:“那好,既然皇上心意已决,臣妾也不阻止皇上,毕竟君王守社稷乃是祖宗祖训,但皇上都上了城墙,臣妾等人又何惜一死,且岁皇上一同上城墙好了。”

“梓童,你这是?”崇祯很是不解的望着周皇后。

周皇后看着崇祯,泪眼迷离的说道:“既然皇上已有必死之决心,臣妾又何惜此身,不如陪着皇上一同守城好了,反正要生咱们一家人一起生,要死咱们就死在一块好了。”

看着周皇后眼中闪出罕见的坚定神情,崇祯就知道周皇后已经下定了决心了,他的心中既是酸楚又是甜蜜,最后重重的点了点头,道:“那好,反正若是内城一破咱们谁也活不了,还不如一起上城头,要死就一起死吧!朕乃一国之君,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朕决不再作他想,但恨群臣中无人从死耳!”

王承恩哽咽说:“奴婢愿意随同皇上一同上城墙,就算要死,奴婢也要死在皇上跟前!”

崇祯定睛注视王承恩的饱含热泪的眼睛,点点头,禁不住伤心呜咽。

午时三刻,崇祯带着他的一家子饱食了一餐后,领着紫禁城三百会武艺的内侍上到了内城的城头。

当崇祯一家子上到城墙,看到城墙上的守军时心都凉了一半,此时城墙上的守军都是些什么人哟,这里有青壮、有百姓,还有一些退进内城的溃兵以及御马监的内侍,这些人既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士气就更谈不上了,一个个都懒洋洋的靠在城垛口后面,有躺着的,有偷偷往外望的,总之就是一片末日的景象。

“万岁驾到。众人迎驾!”

当一声尖锐高亢的声音在城墙上响起时,城墙上的守军全都惊呆了,一名明军军官不禁骂出声来:“是哪个龟儿子乱喊,老子砍了他的脑壳。”

“啪!”

这名军官刚说完,一记爆栗就打在了他的脑袋上。

“混蛋,老子宰了你!”

这名军官立刻站了起来,抽出了腰刀,想都不想的就要向来人看去。

“大胆!”

一连窜的暴喝在周围响起。紧接着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就在他的跟前响了起来,一把宝剑拦在了他的跟前,原来是一名内侍抽出了兵器拦住了他的宝剑,随即一只脚就提在这名军官的身上,差点将这名军官踢了个倒栽葱。

当这名军官怒吼着要爬起来和来人拼命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一名穿着一身明黄色的衣裳,衣裳上绣着一条条五爪金龙的中年人正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

这名军官愣了几下,脸上的汗水随即慢慢的渗出了额头,脸色也变得惨白。

“咣当!”一声。收中的腰刀掉在了地上。

他的身子摇晃了几下后这才跪倒在地上颤声道:“小人京营神武营百户杨硕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小人冒犯天颜,死罪死罪!”

“起来吧!”

崇祯奇怪的没有发怒。反而是抬手将这名叫杨硕的百户扶了起来沉声道:“起来吧,不知者无罪,朕不怪你。”

“谢皇上!”

这名叫杨硕的百户捡回了一条命,赶紧站了起来,垂手站立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崇祯扶起了杨硕后并没多说什么,而是走到了垛口后,将头探出了垛口观看前面的情形,而眼前的情况就让他这位大明天子吓了一大跳。

此时的内城外已经已经被人密密麻麻的包围了起来,到处都是穿着灰褐色盔甲的士卒。他们正忙碌的准备着,无数云梯在他们身旁摆放着,在远处还有人推着一座座沉重的东西赶了过来,崇祯看得出,那正是一门门火炮。

看着黑洞洞的炮口。崇祯的心犹如跌落如万丈深渊中,扶着垛口的身子也晃了几晃险些站不住,嘴里喃喃的说道:“难道上天不但要灭了大明江山,还要绝了朱家的传承吗?”

看到崇祯情绪有些激动,王承恩赶紧走了过去扶住崇祯的身子在他耳边低声道:“皇上勿忧。只要能坚持过今天,咱们就有救了,火炮虽然厉害,但也不能在短短半日就攻破咱们的城墙不是。”

“嗯,对啊,咱们还是有援军的!”听到这里,崇祯的心里这才好受些,他回头看着周围正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城墙上的士卒、青壮等人。虽然他没有打仗方面的经验,但这么多年的皇帝做下来的他也知道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稳定住守城士卒的军心士气。

崇祯来到刚才挥刀差点砍倒了自己的杨硕面前盯着他问道:“适才你说你是神武营的百户?”

看到皇上问自己话,杨硕正要跪下答话,却被崇祯拦住了。

“此处不是金銮殿,你尽管站着答话!”

“是!”杨硕躬身回答道:“启禀皇上,小人正是隶属京营三大营里神武营的百户。”

“神武营?”崇祯若有所思的在他身上打量了一下后才缓缓问道:“你们京营的人马不是早就溃散了么?怎么你还在这里?”

崇祯的声音并不大,但却让杨硕和他周围十几名京营士卒都恨不得将头藏到裤裆下面。

百年前号称天下第一强军的京营十多万人马,每年领着朝廷数十万的俸禄,可贼寇一来,却顿时做了鸟兽散,一个个躲在了各自的家里搂着老婆孩子瑟瑟发抖,这样的情景若是让他们的前辈看到,保准让他们气得从坟墓里跳起来。

看着前面垂着头的十多名京营官兵,崇祯心中只感到一阵悲哀,没想到当大地入侵时,包围内城竟然只能靠城内的青壮和宫里的几千名太监。

“罢了!”崇祯心灰意冷的摆了摆手,“朕就吧逼问你们为什么还在这里了,但是现在贼寇就要攻城了,你们是要留在这里和朕一块杀敌呢还是跑回你家里?”崇祯一边发问,脸上还露出了浓浓的讥讽之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