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孤家寡人-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当时谁也没想到,平安州那种完全不怎么适合骑兵冲锋的地方,会成为胡族入侵的目标。平安州最初不过是因为那边是沟通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道,后来又广植草木,形成了大片的树林,有效阻挡了大批胡族南下,你当朝廷诸公是傻瓜,让一个异姓王时代掌握着一支强军啊!
结果,就是这种地方,胡族却堂而皇之地过来了,究竟是胡族脑袋坏掉了,还是他们有了别的什么打算,这都是个大问题。
承庆帝同样对九边发出了命令,命人时刻关注草原胡族的动向,另外,又命另外六个边镇主动出击,深入草原,扫荡胡族,这次承庆帝是火大了,草原这几年来一直看着挺安静的,很少有南下的,结果一下子就来了这么个大动静,承庆帝哪有不恼火的道理!跟徒景年一样,他直接将九边的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么多年了,草原上肯定不是突然打中原主意的,之前定有动静,结果一点消息都没听到,这不是坑爹嘛!
金暄那边这回是使了老鼻子的力气了,金家在这边经营日久,人脉也广,那些经常来这边的商人,自然都是跟金暄打过交道的,金暄也是个狠人,直接找来了滞留在平安州的商人,问他们收购各种战略物资,当然,价钱上嘛,自然不会高,那些商人还不敢不从,之前有一个想要讨价还价,金暄压根不顾这家伙到底有没有后台,后台是谁,直接扣了一个勾结胡族,想要出卖平安州的帽子,直接将人给砍了,脑袋就悬在外面的旗杆上,一下子将一众商人唬得胆战心惊,立马配合地将自己原本打算大赚一笔的货物贱卖给了金暄。
另外,就是临时征召各个商队的护卫保镖,这些人一直跟着商队走南闯北,遇到一些小股的山贼水匪什么的,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论起战斗力来,绝对完胜平安州这边绝大多是的边军。金暄许了他们很难拒绝的条件,那就是可以给他们一个官身,说实话,也就是虚衔而已,每年不知道多少人会花钱捐一个虚职,又不用去衙门,甚至连俸禄也几乎没有,但是,哪怕只是个虚衔的官身,也足够糊弄不少人了,回家之后,也是一方乡绅了。这些护卫做的是刀口舔血的勾当,虽然挣钱不少,但是,危险性也很大,如今却是有机会赢得一个官身,那哪有不努力效命的道理。
当然,对于西宁王府而言,所谓的官身,其实就是西宁王府可以合法拥有的侍卫的名额,以前西宁王府这个编制从来没满过,自个手底下就一大堆由国家掏钱的大头兵,干嘛还要自己养一批护卫,反正用谁不是用呢!这回算是发了狠,拿这个来收买人心了!
金暄一番折腾,反正是不要本钱一般,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敌阵里头扔,纯粹是拿钱欺负人了!胡人这边驱赶奴隶填埋护城河,架设云梯攻城,那边城头上就敢将大包的生石灰扔到护城河里头,在熟石灰生成的那段时间里头,足够烫死烫伤一批人了,来不及找石头,木头上被浇上火油,直接用投石车砸出去,临时胡乱打造的箭头在粪坑里面泡一泡,直接找了一堆弓箭手站在城头上往上抛射,大多数胡族身上可是没有皮甲的,这玩意只要擦破了皮,就等着破伤风感染吧……
如此这么一来,平安州竟是真的足足支持了四天,下头那些胡族已经躁动起来,他们并非一个部族,算是胡族的联军,里头有鞑靼,有瓦剌,还有一些蒙古人,本来只不过是打着打劫一下平安州的想法过来的,这些年中原愈发繁华了,但是边军却没有松懈,也就是平安州这边,不少胡人都是来过的,这边说什么精兵强将,那也就是糊弄没见过的人,一直以来武备松弛,偏偏这边实在是太有钱,每日里这边中转的各种货物不知凡几,自然不缺胡人急需的粮草铁器盐巴还有茶砖,这些人这么多年被打怕了,因此想找个软柿子捏,于是,费了不少力气,才算是穿过了附近的林区,另外,带的人也不算多,各个部族多的出个两三万,少的出个五六千,凑了十五六万人。
刚到的时候,出其不意抢劫了那边的交易市场,算是大赚了一笔,但是谁会把大量的粮草之类的东西,弄到市场里面去啊,那边也没那么大仓库,而且人来人往的,也不安全啊!以前就有小股的马贼跑过来抢劫过,大家早就有过教训了!因此无非是找人先把价钱谈拢了,然后再找个地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甚至一些实力强大的商队还提供送货服务。因此,在交易市场那边,抢到的好东西很多,能吃能喝的东西却不多,给诸多部族一分就更少了,这几天下来,粮食也差不多快到底了,偏偏平安州还在坚持,看样子,再坚持个三两天不成问题,到时候,总不能宰杀战马吧!要知道,为了穿越山林区,这些人可没带什么牛羊,不过是带了一大堆晒好的肉干充作干粮,如今剩的也差不多了,尤其是一些较小的部族,这会儿已经开始打退堂鼓。
胡族里面为了是继续攻打平安州,还是干脆绕过平安州,先找些别的地方洗劫一番,补充一些物资开始吵闹,另一边,距离最近的甘肃镇的兵马已经在甘肃总兵胡长天的率领下赶到了。
胡长天也是勋贵出身,不过祖上是半路从龙的,开国之后就捞了个伯爵的位置,结果胡长天的祖父又犯了个错,差点没把爵位给折腾没了,然后从胡长天的父亲开始,就在为了复兴家族而努力,胡长天的父亲最高做到了副将,便在一次深入草原的战斗中,被流矢射中,最终不治身亡,胡长天在他父亲的基础上,又更进了一步,如今不到四十岁,就做到了甘肃总兵的位置上,而且因为军功,也得以封爵,被封为一等子爵。
这回难得遇上胡人犯边,哪怕对西宁郡王瞧不上眼,胡长天还是对这个战功很是眼热,因此,一接到兵部下发的调兵文书,立马就点齐了兵马,几乎是日夜兼程而来,第一个赶到了平安州,在城外埋锅造饭,休整了一番,便直接下令继续出发。他根本就没入城,直接就从城外绕了过去,向着正分成一*攻城的胡族军队冲去。
在相对狭窄的地方,其实很难发挥人数的优势,虽说胡族为了制造粗糙的攻城器械,砍掉了城外不少树木,但是,这么多年的努力下,平安州外依旧是郁郁葱葱,以至于,胡族的军营不得不变成了一种长条状,这会儿排兵列阵同样如此。因此,尽管胡长天只有五万人,不过是胡人的三分之一的数量,就敢直接冲锋,因为,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他们根本不会遇上太多的敌人。
城墙上正在努力往敌阵里头砸各种乱七八糟东西的时候,有眼尖地看到一股兵马冲进了敌阵,虽说没看明白是谁的旗号,不过还是大喜过望,大声呼喊起来:“援兵来啦!援兵来啦!”
一直在附近督战的金暄听到消息,也上了城头,远远一看,自然看到了胡长天的旗号,心里嘀咕了一番,却也是松了一口气,这下好了,总算不用紧张了。胡长天这厮是有名的牲口,这么多年来镇守甘肃,战功很是卓著,只不过因为多半是小打小闹,军功折算下来就缩水了不少,饶是如此,还连跳了不少级,得了子爵的爵位,这年头可不是开国那会儿爵位大放送的时候了,弄个爵位可不容易,可见胡长天军功如何了!
金暄可没有出城接应的觉悟,这么多天折腾下来,城上伤亡虽然不算太多,却也已经非常疲惫,这会儿见有援军过来,第一反应不是士气大振,觉得可以出城反攻了,而是怀着一种终于解脱了的心情,一个个连兵器都要抓不稳,一屁股坐了下来,一脸心有余悸的模样。
当然胡长天也不乐意有人来抢功,平安州这边的兵卒那种素质,不添乱就不错了。胡族那边也是一阵骚乱,顾不得管那些攻城的人了,先应对胡长天这边再说吧!一些原本就有了退意的小部族首领瞧见不妙,竟是直接卷了一些财物,直接带着人先跑了,胡长天身边几个亲兵眼尖,一看就大声用蒙语呼喊起来,只道是有部族先逃跑了,一下子,军心大乱。
第60章
胡长天正打得兴起;陕西镇的人也到了,见状,哪有不痛打落水狗的道理,因此;连休息一下都不曾,直接从另一个方向冲进了已经有些乱七八糟的战阵中。胡族联军可谓是大败亏输,狼狈逃窜,被胡长天他们跟在后面追击了上百里;死伤无数,连几个部族的首脑都被俘虏。
承庆帝还没到长安,捷报就已经传了过来;这场大战来得猝不及防;结束得也很快,没有上头的命令,胡长天他们也不敢深入草原追击,只得率军回程,直接去了平安州。
金暄之前觉得松了一口气,结果回过头来,两天里头来了十五万大军,固然真正参战的只有十万,但是来晚了你也不能怪他们跑得不够快啊!朝廷虽说给了军饷,但是作为被救援的平安州,哪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好歹得劳军吧,偏偏之前为了守城,好多东西都砸出去了,金暄心疼得直滴血,那些可不光是府库的钱,好多也是自个的钱啊!
因此,金暄又是跑去找那些大商人,逼着他们同意自愿劳军,捐献了大批的粮食美酒还有牛羊之类的东西出来,犒劳将士们,但是,有品级的军官,金暄自然是要带着平安州本地的官员一起请的,等到一切搞定,等待朝廷封赏的间隙里头,金暄盘算了一下这些日子的损失,恨不得捶胸顿足,将那些胡人都扒皮充草,才能解他心头之恨。
而承庆帝回京的路上得到了捷报,这边在讨论给将士们封赏的时候,那边又有人争执起来,主要是为了如何报复胡人的问题,多半文臣倾向于对草原部族关闭互市,原因是深入草原,给后勤的压力很大,朝廷先是奉承庆帝南巡,就花了不少钱,之前那一仗,三个边镇出动兵马,另外六个边镇也出动了人马,对附近的部落进行袭击,总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粮草辎重的消耗自然是朝廷出,阵亡的人要抚恤,受伤难以继续从军的人要安置,加上事后的封赏,零零总总几百万两银子扔进去了,再深入草原大打一场,不说风险如何,单说要花的代价,就足以将当年的税赋大半折腾进去,难道接下来的几个月大家吃糠咽菜吗?
再说了,文官阶层其实也不乐意武将再立功劳,本来承庆帝对勋贵就比较优容了,这也怪当年肃王势头不够,却是先得了军方的支持,文官后来想要捧臭脚,却晚了,于是承庆帝上台之后,自然对勋贵更加亲密,对文官却显得比较凉薄了。本来大家想着,天下太平了,没什么仗可打,不少有见识的勋贵人家都打算让子孙转行,不去参军,而是参加科举了,又有不少人家出了不少纨绔子弟,日后不过是寻花问柳,混吃等死之辈,不足为惧,哪知道,草原几个被打得四分五裂的胡族,居然吃了雄心豹子胆,居然上门找打来了,若是承庆帝想要将草原再次打散一番的话,岂不是又要冒出一大批的武将出来!若真是如此,文官的话语权自然是大大降低了,因此,他们自然要想办法阻止承庆帝的念头了。
承庆帝这会儿还不是什么刚愎自用的人,琢磨了一番,草原本就辽阔,而且到了那里,不光容易迷失方向,饮水什么的都是问题,而且真要将草原那些胡族再次打怕了,起码要动用五六十万大军,谁让胡族一般全民皆兵呢!而且最好要都是骑兵,要不然,机动性不够,打过去人家都要跑光了!
这么一来,需要耗费的钱粮就不是什么小数字了,偏偏得不到足够的利益,之前胡族异动的原因已经有人报上来了,草原大旱,原本放牧的牛羊数量已经大幅度缩水了,中原最近几年也没什么大工程,弄了胡族回来做奴隶也没用,至于统治草原的问题,还是算了吧,当年唐朝疆域倒是挺大的,弄了一大堆的都护府,节度使,到头来,直接被这些尾大不掉的节度使给折腾完了!要是草原能变成耕地也就罢了,偏偏还不行,这么一来,除了渴望军功的武将,大多数人也捞不到什么好处!承庆帝琢磨了一番,干脆直接命人起草诏书,叫鸿胪寺派人出使草原几大部族,申饬他们一番便是了!想到这里,承庆帝自个也有些兴味索然了。
这也是这次胡族压根没给中原造成多大的损失,所以朝廷上下都比较宽容,至于那些倒霉的被抢走了货物的商人,又有几个人去体谅他们的想法呢!何况,跑到边境上做买卖本来就是风险很大的事情,不过这次损失比较严重而已。能在边境上做买卖的多半是大商人,本钱充足,背景深厚,损失了一笔,下次找补回来也容易。
反正已经得到了消息,徒景年又写信过来请承庆帝拟旨对有功的将士进行封赏,承庆帝也就不那么着急了,之前几乎是日夜兼程回京,如今却放缓了脚步,原本也紧张异常的文武大臣也放松了下来,开始在承庆帝面前,为了封赏的事情几乎是锱铢必较。
文臣希望压一压武将的气焰,武将这边恨不得将事情捅破了天,直接血洗草原才好呢!有这等近乎灭国的功劳,起码也能封个侯爵吧!承庆帝对武将也颇为大方,说不得,还能再出一两个国公呢!因此,一个个眼珠子都红了,在那边将胡人说得猪狗不如,又说到前元的事情,总之就是,这些胡人不可信,一旦让他们有了喘息的机会,就会随时反咬汉人一口,因此,必须给他们一场严厉的教训,起码叫他们几十年都别想恢复元气!
一大堆勋贵在那里言辞凿凿,原本就对不能给胡族一次深刻教训感到有些遗憾的承庆帝又有些动摇了起来。
于是,整个回京的途中,就充斥着文武双方的唾沫横飞,别以为武将就不会耍嘴皮子,反正一旦落了下风,就将前朝那些事情拎出来讲,比如说,唐朝那会儿如何厚待诸多异族,将许多胡族将领当做心腹委以重任,结果呢,平常看着忠厚老实,翻起脸来比谁都快,再说,胡族一旦得势,又如何如何,两宋被几个胡族逼得几百年喘不过气来,最终还被蒙古人灭了国;前元对汉人如何如何酷烈,几乎要杀得汉人亡族灭种……文官也不甘示弱,也是拿着历史翻来覆去说,汉武帝当年何等英雄的人物,将匈奴赶到了漠北,多少年都得向汉室称臣,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汉朝百年积累的财富尽数付与流水,不知多少将士葬身草原,中原因为过高的赋税,一度没落,从盛世直接跌了下来。胡族本就是逐水草而居,而且他们对草原地形非常了解,一旦不敌,就可远遁千里,你就算一时打败了他们又如何,难道还能将汉人移民到那里去?草原根本不适合汉人定居,汉族在那边几乎无法立足,若是不管,用不了多久,又有别的牧民会占据那里,没准对中原更具恶意。
两边反正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根本就不管什么封赏不封赏的事情了,天天在承庆帝面前掐架,弄得承庆帝烦不胜烦,一生气,直接全部拍了下去,一方面拟旨封赏诸多将士,根据战功,要么升官,要么封爵,要么赏赐钱帛,像胡长天,这次终于如愿得偿,得回了祖上的伯爵之位,被封为安平伯,其母其妻都得了诰命,另外金银丝帛之类的赏赐反而是次要的了!陕西镇这次来援的总兵牛继祖也得了赏赐,他本是镇国公府出身,不过早就分家出来了,如今这次也得了个骑都尉的爵位。
西宁王府这次也是因祸得福,得以将王位再承袭一代,也就是他儿子将来继承到的爵位还是现在的郡王爵位,不需要降爵了,这让金暄喜出望外,要知道,丢了王位不仅仅是爵位的下降,还意味着,平安州这边不能被金家独享了,到时候,朝廷肯定也要削去金家在平安州的权柄,命人过来分权,如此一来,金家还能再在平安州经营三四十年,这让金暄不由真心实意地高呼皇恩浩荡,连自己这些日子以来损失了多少钱财都不打算报上去,找朝廷报销了!
徒景年在京中也松了口气,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参与军国大事,而且是作为决策者的身份,若是此次失利,他这个太子在别人眼中的评价就会大为下降,承庆帝也会觉得,既然你什么都不懂,干嘛随便就越过我下命令。现在就不一样了,他决策正确,胡族不曾越过边境半步,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仓惶北逃。这就是一个很拿得出手的资历了,哪怕上头也打着承庆帝的名号,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里面有徒景年的功劳,有了这方面的功劳,徒景年在勋贵中,也有了一定的名声,将来哪怕承庆帝对他不满,也得考虑一下那些勋贵的想法。
当然了,此事也有正反两面,哪怕说是事急从权,但是,徒景年这次行使的权力无意已经触及到了承庆帝的皇权,哪怕他有监国之权,日后若是承庆帝觉得不爽,这次的事情,将会给承庆帝更多的不满。
不过,事已至此,多想也无益了,徒景年看着下面送过来的折子,说承庆帝明天应该就会到京城,连忙振作了精神,吩咐下面准备起来,第二天随他出城百里,迎接圣驾。
第61章
决定好了第二天郊迎百里;徒景年一晚上也没怎么睡好;心里存了一大堆的心思。
徒景年已经听说了之前的勋贵文官之间的冲突;心里也有些矛盾,不得不说,不少勋贵确实在堕/落;原因有很多,比较重要的是教育;勋贵家庭当家的人前些年一般在外打仗或者是镇守;儿女交给妻子教育,养于妇人之手;生在内阁之中,养出什么样的人也就可想而知了;加上外界的诱/惑也比较大;勋贵之家其实没什么意外的话,一般不会缺钱,开国那会儿,勋贵们一般都是头一个冲进城的,不知道搜刮了多少好东西,开国后,又分了爵田,自家也有了产业,下面也有诸多佃户投效,只要不瞎折腾,自然不会有什么经济上的问题。有钱有闲,自然容易养出不思上进的纨绔子弟来,这也罢了,纨绔子弟不可怕,但是纨绔子弟若是有背景,有权力,却又没多少敬畏之心,那就很可怕了,他们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说实话,朝廷花钱养着这些纨绔并非不行,俸禄什么的,真不是什么大数字,一个县城的赋税,差不多就能给大半的高等勋贵发俸禄了,可问题是,这些人你不可能是光养着,叫人家有饭吃就行了啊,人家也是有追求的!哪怕是贾赦那样,喜欢古玩美人的,也会因为几把古扇,叫贾雨村投其所好,以至于石呆子断送了性命!更别说王熙凤那样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做不出来,总不能叫皇帝念着他们祖上的功绩,天天跟在他们后头擦屁股吧!
承庆帝对勋贵的宽容程度远远胜过对文官,一来,他当年的伴读就是出自勋贵之家,勋贵之家在他的夺嫡之路上也帮了不少忙,二来,他打心眼里不信任读书人的操守,觉得唯有勋贵才能与皇室同进退。不能说这个想法是错的,只不过,勋贵看起来可靠,但是难道不也是在挖朝廷的墙角吗?
当然,这会儿这样的情况并不明显,老一辈的人大抵还在,这会儿战事也不多,一般常常待在家里,对儿孙看得还比较严。
徒景年也懒得多想,辗转反侧一番,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全福就过来了,站在床头,轻声呼道:“殿下,该起了!”
老实说,这辈子除了小时候,徒景年真没睡过几日懒觉,每天生物钟都比较规律,早早起床,当然,也比上辈子睡得早,毕竟,这年头没有电灯,蜡烛再好,还是有烟气的,也不够明亮,干不了多少事情。这会儿徒景年听得全福的声音,依旧眯着眼睛,长呼了一口气,然后伸出了一只手,全福连忙将拧好的温热的毛巾递到徒景年手里,徒景年拿着敷在脸上敷了一会儿,渐渐清醒了,然后便直接坐了起来,几个宫女太监已经拿着脸盆、皂盒、面脂、口杯、还有已经挤好了牙膏的玉质牙刷,在一边等着伺候。
徒景年习以为常地在这些人的伺候下洗漱完毕,梳好了头发,因为他还没有加冠,因此不过是用簪子将头发束起,又有些郁闷地命人拿来礼服穿上,虽说天气不热了,但是礼服很是沉重,穿这玩意出门,显然很耗费力气。
徒景年用过了简单的早膳,便带着留守的诸多官员,一大早便出了城门,沿着官道行走了上百里,好迎接圣驾。
好在他们到得不算晚,到达的时候,圣驾还没到,因此便安心在那边等候,当然,等待的时间也不好过,大家都是一大早就爬起来,担心遇到生理问题,在家也不敢多用什么汤汤水水的东西,哪怕可以骑马坐马车跟着过来,但是到了这里,也早就饿了,又不能公然弄点什么吃的,只得拿了原本放在荷包里或者是马车夹层里面的点心凑活着填填肚子。
等到足有一个多时辰,终于派出去看圣驾到了哪里的侍卫骑着马回来了,表示圣驾将至,大家做好准备跪迎了。
承庆帝听说徒景年带人郊迎百里,不由吃了一惊,百里可不是什么小数字,要不是铺了水泥路,寻常的马一天也就差不多走个一两百里而已,郊迎百里,可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事情,何况这会儿人都到了,想必出来也很早,因此不由叹道:“何必这般辛劳!”
边上臣子却是齐声道:“圣上,这是太子殿下的孝心啊!”
承庆帝也是被捧得龙心大悦,想到近两个月没见爱子,不由也催促道:“叫他们加快速度!”
曹安平自然答应了下来,出去吩咐众人加快速度,反正如今道路平坦,马车行走起来并不费太多力气,很快,车队的速度都提了上来。
徒景年远远地就看到了扬起的烟尘,当下整了整衣服,就等着圣驾接近跪迎了。这一点实在比较郁闷,徒景年如今是储君,但是,面对承庆帝,跪拜这种事情还是少不了的,好在这么多年下来,也算是习惯了,而且需要他跪拜的时候也的确不多!
圣驾已经出现在了视线里面,徒景年直接领着留守京城的一众官员跪拜下来,很快听到了太监传话的声音:“圣上有旨,众卿平身!”
然后曹安平亲自小跑着过来,说道:“太子殿下,圣上让你到车上叙话!”
徒景年点了点头,含笑道:“劳烦曹总管了!”
曹安平谄笑道:“殿下言重了!”徒景年对他们这些太监并无太多歧视之意,平常也不会对他们呼来喝去,曹安平也得了东宫不少好处,对徒景年也很是尊敬。曹安平虽说不是从小在承庆帝身边伺候的,但是这么多年对承庆帝也颇为了解,知道承庆帝对徒景年这个嫡长子的看重,因此,哪怕他们在诸多内阁大臣面前也敢拿大,在徒景年面前却比较老实。
徒景年很快到了御辇前,曹安平上去回了话,便出来请徒景年进去,承庆帝见徒景年一身金黄色的礼服,卓然而立,气度俨然,不由心中大慰,见徒景年利落地给自个行礼,忙上前拉了徒景年起来,徒景年坚持行了一礼,才顺着承庆帝的力道起身,满脸都是孺慕之色:“数月不见父皇,儿臣想念的紧,见父皇气色安好,儿臣总算是放心了!”
“你这孩子!”承庆帝拉着徒景年在自己一侧坐了下来,仔细打量了一番,才板着脸道,“怎么才这么长时间,看着就瘦了,你身边那些奴婢,不知道好好照顾你吗?”
“哪有瘦了!儿子这是长高了!”徒景年笑嘻嘻地站起身来,在承庆帝面前转了一圈,“父皇你瞧,儿子是不是又长个子了!”
“还真是高了不少!”承庆帝仔细一看,点了点头,“这些日子,却是辛苦你了!”
“为父皇分忧,便是辛苦,心里也高兴啊!”徒景年笑嘻嘻道,“不过,这下父皇你回来了,儿子总算可以轻松点,偷偷懒了!父皇你不知道,没有父皇这个定海神针,儿子做什么事都不敢安心啊!”
承庆帝不由笑了起来:“你这小子,还嫩得很呢,不趁着年轻多学学,将来父皇不在了,你找谁去?”
“父皇说什么呢?”徒景年也是笑嘻嘻道,“父皇长命百岁,儿子恨不得一辈子在父皇庇护下呢!只要有父皇在,儿子就算是做个纨绔,只要每日里彩衣娱亲,哄父皇高兴,也就成了!”
“就知道说傻话!”承庆帝听得高兴,徒景年没说什么万岁万万岁什么的,反而更见真心,他拍了拍徒景年的肩膀,假意呵斥道,“你要真敢做个纨绔,父皇第一个把你丢出去!”
“父皇可真是狠心!”徒景年扁了扁嘴,“看来儿子越大越不招父皇待见了,恨不得一直都是小时候呢,那时候,父皇真是恨不得将儿子捧在手心里头啊!”
徒景年这边贫嘴,逗得承庆帝哈哈大笑,也不叫徒景年回自己车上,直接叫人就在御辇里面摆膳,叫徒景年陪他一起吃。徒景年从来不客气,他本来也饿了,这会儿胃口大开,引得承庆帝也多吃了不少。而后面的马车里,德妃却拧紧了帕子,姣好的脸扭曲了一下,她刚刚命人给承庆帝送汤水点心,却被曹安平拦了下来,说圣上已经在跟太子殿下一起用膳了,德妃哪有不气恼的道理。本来她琢磨着,给承庆帝送一回汤水,好在太子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又想着打压一下一直留在宫中的皇后的面子,叫承庆帝回京头一天,就到自己宫里去,结果这么一来,自个的如意算盘就落空了。太子在圣上那里颇受看重,只怕承庆帝即便不去皇后那里,估计也是留在大明宫,还得留太子说话了!
想到因为年纪小,没有跟在自己身边一起离京的儿子徒景睿,德妃不由咬了咬嘴唇,圣上对太子的/宠/爱和看重一直不衰,对自个的儿子看着/宠/爱,但是也仅仅是/宠/爱一个小儿子罢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皇子出生,如此,自个的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呢?
德妃在那里心乱如麻,胡思乱想,寻思着怎么对付太子的时候,车队已经进了皇城,承庆帝已经叫臣子们各自回家休息,有什么事情来日大朝会再说,而内宫中,皇后也带了一干嫔妃皇子公主在宫门口等待,见得承庆帝跟徒景年一起下了车,皇后的脸也是抽搐了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又是一堆的网审,这玩意标准到底是什么啊!
第62章
皇后这些年起码心理素质被锻炼出来了;没办法;起伏实在太多了,承庆帝对徒景逸比较宽容,对她却算不上宽容,保留着她皇后的面子,却对她娘家不假辞色,反正苏均这一房,多少年了,连入宫参加大朝会、万寿节、千秋节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官职!平常通信都得偷偷摸摸的,毕竟私相授受这个罪名最是难以拿捏。
因此,到了现在;皇后虽说对大多数人还是看不顺眼,却不会当场发作了!
承庆帝一路上也累了,跟几个儿子女儿说了说话,便叫他们各自回去休息,晚上在宫中设一家宴,再行叙话。徒景年却被承庆帝直接逮到了大明宫,叫几个有子的后妃还有皇子心中酸涩不已。
皇后强忍着不满,目送着承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