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内总管-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主隆恩!”王承恩当即跪谢。五千两对于崇祯这个抠门皇帝来说,可是很大笔钱了!当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国库空虚,入不敷出,才造成了崇祯抠门的性格。

没钱,连皇帝都难死!

※※※※

魏府确实够大!

王承恩带着丁离花了半天时间在现在自己的府邸查看了一圈,最后回到原来魏忠贤的卧室,王承恩很反感卧室里的东西,让他想起魏忠贤临死时那张扭曲、可怖的脸。王承恩朝丁离道:“把原来魏忠贤的一切东西都给我撤了,特别是家具,还有记得换家具的时候,一定不能超过二百两的支出!”

“是!”

丁离对王承恩交代的事永远不过问为什么,不过他对王承恩的交代也有些奇怪,都赚了一票的王承恩怎么还那么‘抠门’给整个府邸置办家具不能超过二百两!

王承恩是盘算着如何财不可外漏,明朝大臣的嘴和崇祯的眼睛,不可不防!行事低调才能活得滋润,何况,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了去了!

“将那些武监安顿在俯里。”王承恩随即又想到什么一般,对丁离道:“给我弄二百子活奔乱跳的活鸽子养在府邸里!”

“奴才明白!”丁离正要转身出去办王承恩交代的事情,王承恩拦下他继续道:“丁离,以后别在我面前自称奴才,在没有外人的时候,叫我大哥我会比较高兴。给自己支一万两银子,再帮我给卫公公和周通各送一万两银子过去!”

就算在看着那群武监自相残杀血肉模糊的场面,丁离都没动一下容,现在却因为王承恩的话面色闪过一丝诧异!随即,朝王承恩一弓身道:“是大哥!”

王承恩看着丁离带着几个武监匆匆而去,转身出到院子外,在院子里来回跺步想着他的心事。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他必须整理一下脑袋中留存着的崇祯明末的历史资料,以便想出斗倒魏忠贤以后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走。

攘外先安内,先解决京中之事才是最中要的。不未雨绸缪的话,如何应对这风雨飘摇中的大明江山!

※※※※

王承恩回到宫中就做了两件事。自己亲自到宫中存放太监割下来‘宝贝’的存放处,亲自做了自己的伪‘宝贝’,防范于未然。二是让容妃‘死’了!这是他急需要解决的事情。

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的!王承恩若是还在宫中跟容妃胡天胡地,总有一天被崇祯察觉到,而且崇祯不仅仅在朝中换大臣,而且在宫中也开始换用自己的亲信太监,容妃的身边陌生的太监和宫女已经开始越来越多了。

所以,王承恩在容妃商量过后,让慈宁宫中失了一场火,等太监们救灭火,在慈宁宫的废墟里找到‘容妃’的时候,已经烧得面目全飞。

而真正的容妃,现在应该叫容容,在慈宁宫失火的时候,让卫大同这个武林高手给背了出来。现在的容容,正在未来的大内总管府邸里吆五喝六的指挥着武监们清理府邸,安置家具,俨然一个未来大内总管府邸管家婆的形象!

卷一 京城风云

→第024章 … 东林浪子←

崇祯元年,陕西的农民起义,并没有影响到崇祯这个新皇帝的中新危明之志,而这个时候的京城,在朝野中却出现了三件大事儿。第一件事,魏忠贤畏罪‘自杀’,崇祯帝下诏,在朝野中尽除魏忠贤之党羽,新内阁大臣位置空闲,被魏忠贤在野期间打压的东林党人寻机而动,一朝天子一朝臣,东林党人这次是铆足了劲争夺内阁大臣的位置,权势真的很吸引人!

第二件事,紫禁城慈宁宫给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净,容妃给烧得面目全非。崇祯念容妃生前贤良淑德,将容妃的尸体安葬在天启帝陵旁边,不知道天启地下有知这容妃是假的,真的正在跟姘头快活,不知道会不会气活过来!

第三件事,崇祯面前的红人,司礼监掌印太监、东厂新都督王承恩的京城府邸正式落成。让大臣们大跌眼镜的是,这位新的大内总管府邸竟然寒蝉得家徒四壁,不过到是收留了很多先皇的太监,可见这新的大内总管心肠不是一般的好。

闲话少说。

王府落成,这些个被崇祯大清洗行动吓得三魂失了六魄的大臣们,开始寻思着为了自己头上的钨砂,考虑是不是去巴结崇祯面前的红人王承恩,包括那些蠢蠢欲动的东林党人也有此想法。王府还没落成,很多大臣们都已经开始在拼命打探这位大内总管有些什么嗜好,可是越打探越是一头雾水,他们得到的信息微呼其微。

王承恩知道,崇祯经过魏忠贤事件以后最恨的就是宦官与朝臣相互勾结。新府邸落成,王承恩为了避免是非,可没敢邀请那些大臣,更何况,王承恩这个假太监,出入宫中的时间不长,除了知道倪元璐这个七品小吏以外,这些朝臣他根本就不认识也不知道,不过倪元璐现在已经官至翰林修编!

新府邸落成,又赚了一票,又把美人给劫了出来,满心欢喜地王承恩领着容容,叫了周通和丁离几个人在新府邸里小聚庆祝一下,卫大同因为还挂着御善房太监的职,出宫麻烦,只有他没来!

正在四人谈笑间,一个武监急匆匆步入屋内,朝王承恩弓身禀报道:“禀报王公公,府门外礼部侍郎钱谦益求见!“

“钱谦益!”王承恩听到这名字一震,唰的一下站直身子,暗道这人怎么来了?

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东南文人领袖,人称“东林浪子”的钱谦益!这家伙在清灭明时,口口声声要殉国,待到国亡时,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劝他投河成大节,而且是陪他一起跳。钱谦益竟然说水太凉了,以后再说,最后他还是投降了满清!

王承恩到是不怎么记得这钱谦益,他是记得秦淮八艳里最有气节的美女柳如是,自然知道美女柳如是与钱谦益的一些事情。谁叫王承恩没穿越前,把历朝历代的美女资料都记了个一清二楚,作为一个有文化的淫民,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历史常识!

“让他在前厅候着!”王承恩决定见见这践踏美女柳如是爱国情操的‘大才子’!

“是!”

容容看着王承恩邹着眉毛,知道王承恩定是有什么事情,要不听到钱谦益的名字,怎么一下就愁眉不展的。随即,容容遣退周通、丁离二人,靠在王承恩身上,幽幽而道:“承恩,是不是有什么事?”

“容容,若我一定要在这暗流涌动的大明朝堂逆流而上,如何?”王承恩凝视着窗外。

“妾身不知道承恩所虑,妾身只知道承恩若是做个平头老百姓,妾身就做个贤良妇人;若是承恩一定要做一个魏忠贤,那妾身就做一个奉圣夫人客氏!”

王承恩听及容容此言,心头一震,心中疑虑顿去,朝容容笑道:“天启帝那个蠢蛋,如此贤惠的老婆,他竟然愿意去做木匠!给我王承恩白捡个好老婆!”

“哼!又贫嘴!”容容笑骂。

※※※※

王承恩匆匆来到前厅,定眼望去,厅里坐着一个风流涕党地中年儒士,一身素装却怎么也掩饰不了骨子里的不凡。王承恩心中暗赞,果然是深得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青睐的东南文人领袖钱谦益!

正在王承恩暗赞钱谦益,钱谦益却发现了王承恩。钱谦益停下正欲举茶杯喝茶的动作,起身给王承恩行了个儒家礼节,笑道:“鄙人见过王公公,想不到王公公如此年轻却掌控司礼监掌印太监、东厂都督两个要职,真是英雄出少年呀!”

“东南文人领袖,礼部侍郎钱大人也是名不虚传,风骨鲠正,让鄙人心下敬佩!哈哈”

“王公公,此言折煞鄙人了!哈哈!”

这两人一见面就互相恭维上了,官场嘛,就是互相打哈哈。王承恩却是心头冷笑,无事不登三宝殿,钱谦益本就是有事而来,王承恩就不信他会一直会跟自己耗!

果然,两人互相恭维过后,钱谦益看看左右侍侯两人的武监,欲言又止。王承恩那能不明白钱谦益的意思,挥手遣退武监,面带微笑等着钱谦益开口。

“王公公,能不能借一步说话!”钱谦益眼中还有难色。

王承恩端起茶杯,也许是太烫,拼命哈着气,直到觉得冷了,凑到嘴边‘呼啦’唆了一大口,然后巴眨两下嘴巴,整个一副土财主、爆发户的形象,让钱谦益这个大儒士看得直邹眉,心里暗道,怎么这崇祯帝面前的红人比魏忠贤(据说魏忠贤年轻时是乡间恶霸)还没品!

王承恩才不管自己动作恶俗不恶俗,继续‘呼啦’‘呼啦’唆茶,纯属耽误时间,他就不信有事的钱谦益,能耗过没事的自己。明代的文人非常臭屁,王承恩为了以后能让这些臭屁的又怕死的明代文人,拉过来自己这边,就得磨磨他们的意志!

钱谦益心中是气恼到了极点,可是有事相求与王承恩,又不得不忍了下来!

崇祯刚清理完朝堂里的魏忠贤之党羽,内阁需要从组,这点王承恩是知道的。在知道作为东林党人领袖的钱谦益来了以后,王承恩料到这钱谦益就是为这件事情而来,很有可能东林党人就是要跟他王承恩这个崇祯面前的红人结成某种关系,然后在内阁从组的时候,让王承恩能帮忙。王承恩之前也想过自己要不要跟这朝堂中的大臣结成一系,如此,可是犯了崇祯的禁忌了。可是容容那一番话让王承恩决定冒一次险(崇祯非常恨大臣结私党),他一个人挽救危明觉得很是吃力。

到底是选择东林党人,还是选择其他呢?

钱谦益终于忍不住了,正待开口,只见一个武监磕门在门外道:“禀王公公,门外礼部尚书温体仁、礼部右侍郎周大人求见!”

“周延儒、温体仁!这二人怎么来了?”钱谦益的脸色唰白一片,看向王承恩的目光全是哀求的成分。

历史上周延儒、温体仁是钱谦益的死对头,王承恩怎么不明白钱谦益此时的反应!

“来人!将钱大人带到隔壁屋,将两个杯子撤掉!”

两个武监一个将两个茶杯撤走,一个领着钱谦益到隔壁偏厅。钱谦益在起身离开那一瞬间朝王承恩一抱拳:“谢王公公!”随即,跟随武监朝隔壁偏厅而去。

钱谦益、周延儒、温体仁,崇祯年间的名臣都到齐了!王承恩摇头苦笑:“让门外的二位大人进来!”

卷一 京城风云

→第025章 … 很奸 很阴险←

“周大人、温大人,鄙人有礼了!”王承恩依旧打着哈哈,这群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大臣现在都跟赶集一般全涌到王承恩的府邸,不用想,都是为了内阁的事而来,需要王承恩这个崇祯面前的新贵支持!

“王公公,恭贺乔迁之喜!我和周大人对王公公的威名可是如雷灌耳呀!”温体仁果然够圆滑,这个家伙没有在大清洗的时候被革掉,足见这温体仁跟历史一样,在什么时期都能左右逢源!

当然,周延儒这个礼部右侍郎,大体也是温体仁之流,要不这两人也不可能是一丘之貉。

三人落坐,王承恩命武监奉上茶。

“王公公,这最近朝廷可是出了件大事情!这……”周延儒欲钓起王承恩的兴趣。

“这朝廷里的大事,鄙人这个太监那能过问,周大人,莫谈国事、莫谈国事!免得皇上知道我这个内臣与各二位大人谈论朝廷的事,又把鄙人这太监归结于阉党之流,那鄙人的脑袋可就不保了!”

周延儒被王承恩一番话生生堵住了嘴,一时间做声不得,求助般看向温体仁。温体仁一笑,举头四望啧啧有声:“王公公这新府邸真是节俭,当为众臣典范呢!”

王承恩心头冷笑。知道点明末崇祯历史的他,那不知道温体仁是什么人物,就算钱谦益胆小,他最少还有些实干。可是温体仁,却是为人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专门排除异己,无能耐的奸险之徒,若是与这样的人合作,王承恩自觉中新明朝就别指望了,等着李自成来抹他脖子吧!

这样一权衡利弊,王承恩决定赌一把,与还有些实干的东林党人合作,辅助钱谦益进内阁!何况,为了大明江山,他以后还要依仗东林党人保一个人——那就是同是东林党人、明末第一冤臣袁崇焕!

“众臣典范!这个词可不能用在鄙人这太监身上,哈哈!”王承恩依旧打哈哈,他要看看温体仁这个家伙到底圆滑到什么程度。而周延儒这个人王承恩一点不担心,在历史上周延儒这人虽然能对崇祯察颜观色,可这人有个毛病,就是做什么事情比较张扬,容易落人口实。

“王公公过虑了,保皇上登基,诛杀阉党,没有王公公,如何能成!王公公当受此荣,我跟周大人,还合计着给皇上上个奏折,褒奖王公公的忠勇呢!”

王承恩心中一惊!这个温体仁不简单呀!竟然能通过崇祯对自己的信任,然后结合进期京城发生的事情,推敲出王承恩间接推动了崇祯登基、扳到魏忠贤是因为自己的缘故!

“温大人、周大人的来意直说无妨,无须给鄙人这个太监戴高帽子!”

“王公公难道不知道在下与周大人的来意?哈哈!”温体仁大笑,笑得很暧昧。

“哈哈——”王承恩暗骂了声老狐狸,这温体仁话里意思他怎么能不明白。

“王公公,实不相瞒在下与温大人造访正是……”周延儒口快,正想将话挑明,给温体仁这个老狐狸给拦下:“周大人,王公公这般的人物,那能想不到你我二人的来意!”

随即,温体仁朝一直皮笑肉不笑的王承恩,一抱圈:“王公公,多有打扰,在下与周大人的来意还请王公公考虑,在下和周大人便告辞了。”

“呦!这茶都没喝完呢!两位大人不再多坐片刻吗?”

“公务繁忙,告辞!”说罢,温体仁起身离座,领着周延儒与王承恩作别,王承恩目送温体仁、周延儒二人离去,看着温体仁远去的身影嘿嘿冷笑:“这个老狐狸!”

温体仁与周延儒行至远处,周延儒策马赶上温体仁一抱拳道:“温大人,这太监尽跟我们打马虎眼,你却怎么拦下我,不让我说出来意,揣摩这太监的意思呢!”

温体仁朝周延儒一声冷笑:“这王公公可是头老狐狸,他早就猜到我们来意了!这个太监,就算这次内阁从组站在我们一边,以后也是个很难驾御的人物!”

※※※※

王承恩径直走进了偏厅,看着钱谦益正在偏厅里焦躁不安的来回跺步。其实这前厅隔壁的偏厅能听到前厅里的谈话声,这温体仁、周延儒二人与王承恩的谈话,钱谦益可是听了个一清二楚。虽然白温、周二人没说来意,可是内阁从组时期,不用猜测就明他们两的来意,钱谦益如何不急!

“王公公——”钱谦益看着王承恩走进厅里,欲言又止。

“钱大人,若是鄙人支持钱大人入阁,那就犯了皇上臣子不能结党的禁忌,鄙人的脑袋可就不保了!”王承恩脸上挂着微笑,完全没有‘脑袋不保’的顾虑。

“王公公何以得出此言?”闻及此言,钱谦益心中疑惑。

王承恩笑而不答,转而突然问钱谦益道:“鄙人能让钱大人入阁,还能让钱大人稳坐首辅的位置,前提是钱大人必须按照鄙人的意思去行事!”

王承恩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钱谦益怎么能不明白王承恩话里意思?当下,有点被欢喜冲昏了脑袋的钱谦益朝王承恩一弓身,道:“钱谦益愿按王公公主意行事!”

“钱大人,鄙人只不过是教你些入阁拜相的方法,对于钱大人怎么为官,鄙人这个太监一概不管,只不过有些大事儿需要钱大人与鄙人站在一边!”

“这个自然,在下自然不会辜负王公公提携之恩。”钱谦益表态。

“第一件事情,鄙人要钱大人明天上个奏折给皇上,自揭天启二年钱大人主持浙江乡试时失察之职!”

“啊!”钱谦益一惊,目瞪口呆的看着王承恩,心中暗道,这个事情已过去那么久了,自己都忘记了,这王承恩怎么记得那么清楚!

这件事说起来还真有点冤枉了钱谦益。当时他主持的浙江乡试,确曾发生过舞弊行为,舞弊者已被惩处,主持乡试的钱谦益虽不知情,但因失察之过,也被夺俸两年。本来此事已过了好几年,世人也已淡忘。而老谋深算的温体仁此时突然重提此事,就是为了迎合崇祯帝当时肃清吏治、严惩贪官的想法,击中了要害。最后使得极有可能入阁的钱谦益给崇祯罢了官,回籍听勘!

王承恩就是知道这段历史才提醒钱谦益,免得钱谦益的对头温体仁、周延儒首先以这件事情发难钱谦益,王承恩决定站在东林党人这边,就准备来个釜底抽薪,先将钱谦益的把柄自揭出来,即可让温、周二人闭嘴,又可省了崇祯事后发觉的麻烦,就不相信自己在崇祯面前保不下钱谦益,何况,王承恩还有更厉害的招。

东南文人领袖钱谦益也不是浪得虚名,自然有些能耐,王承恩一点拨,怎么不清楚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呢!

“在下谢过王公公提点!”钱谦益会意。

“这第二件事情,鄙人还要钱大人明天再上第二个奏折,举明朝臣以权谋私、贪脏枉法的坏处及可行办法。鄙人的意思,钱大人明白吗?”王承恩笑得很暧昧,笑得象条狐狸。这招可是迎合崇祯的意思,很可能不追究钱谦益之过,反而让钱谦益在崇祯面前更能得到赏识!

钱谦益闻及王承恩此言心中一动,暗叹,厉害!果然厉害!

“这第三件事情嘛,想邀请钱大人,带鄙人拜访一位官员。”

“这个自然没问题,待王公公得空,朝中官员王公公想认识那位,在下帮忙引见就是。”

“不,现在就得见!这位官员可是能让钱大人不仅仅保官,而且入阁拜相的关键人物!”

“这人?”钱谦益面有疑色。

“倪元璐!哈哈!”王承恩大笑。

卷一 京城风云

→第026章 … ‘工商皆本’←

王承恩与钱谦益二人领着几个全身披甲的武监保护下朝京城城西倪元璐的府邸而去。钱谦益看着几个身携武器的武监,心中对王承恩府邸的下人暗暗吃惊奇 …書∧ 網。这些武监又可做仆人又可做卫士,王承恩还真会利用资源!

倪元璐的府邸却是在城西郊区,这地方正好山水缭绕景致不错。府邸简陋,篱笆做成的院子,竹制的院门,院子内一棵大树下,建着一座以杂草为顶竹子为梁的凉亭,凉亭内几张竹椅分布在竹桌四周,几间正屋立在院子的一侧。这个时候正好是生火做晚饭的时间,炊烟缭绕上腾,颇有点山水田园、独居幽幽的味道。

“这倪大人的府邸还真是雅致!”王承恩看着大书法家倪元璐如农庄的府邸,大为赞叹,果然是玩艺术的,住宅都显得那么别具一格。

“倪元璐生性淡漠名利,朝廷几次在京城城区欲给倪元璐新府邸,可是他就是不搬。他这人脾气又直,得罪的人又多,在天启年间又为魏阉所忌,要不是皇上,怕是现在还是个七品小吏。”

二人正闲聊这倪元璐,一个老仆应门,让二人进到倪府客厅,奉上茶并道:“我家老爷正在书房中有些事耽搁,在下已经告知老爷,还请两位大人稍等片刻!”

“这倪元璐,不知道来者是谁吗?竟然……”钱谦益听到老仆这话,站起身正欲数落几句倪元璐,王承恩笑道:“钱大人,莫急,你我二人还是在这里候着吧,喝茶、喝茶!”

王承恩对明末东林党这一政治派系总些好奇,闲来无事便问钱谦益,钱谦益也不隐瞒,全部告诉了王承恩,此时的王承恩才知道,明末不仅仅有东林党,还有依附在阉党羽翼下的齐楚浙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万历帝期间东林党首领顾宪成为东林书院撰写的一副对联,顾宪成常说:〃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志在民生,隐求乡里不讲正义,不配称为君子。”他的这些观点博得同志者的响应。

东林党人提出减轻赋役负担、发展东南地区经济等主张。他们还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等针砭时政的意见,由此可见东林党人在当时的朝野中还是比较廉洁、务实能接受新思想、新举措的一个政治团体。

二人正谈得兴起,满脸愁容的倪元璐匆匆来到客厅,似有什么大事情正困扰着他。

“下官见过钱大人。”倪元璐朝钱谦益弓了一礼,转身对王承恩脸有不屑的道:“想必这位就是王公公吧?久仰!久仰!”那语气神色中却没有半分‘久仰’的意思。倪元璐说罢也不朝王承恩见礼,自顾在一旁坐下。这倪元璐却是受魏忠贤的阉党影响,对一切太监都有极大的不满与成见。

钱谦益看到倪元璐竟然如此对待王承恩,正待出言训斥倪元璐,却给一旁的王承恩眼神制止住,钱谦益只得暗自对倪元璐摇头不止,这样的臭脾气难怪混了几年还是翰林院修编。

“钱大人,你却来得正好,下官正在思考这明日上的奏折,这关键之处却怎么也想不通。”倪元璐朝钱谦益而道,并不理会一旁的王承恩。那想王承恩听到这倪元璐上奏折,一时口快,钱谦益还没说话,王承恩却道:“倪大人的奏折意思,能否告知鄙人和钱大人?”

钱谦益早见识过王承恩的心机,闻及此言,料想王承恩定有什么打算。钱谦益笑道:“倪大人,你就说说你明日奏折的意思,让我与王公公出出主意。”

倪元璐看看王承恩,他实在搞不明白,东林党人怎么跟太监混到了一起!不过倪元璐一惯对钱谦益这个‘东林浪子’的印象不错,随即起身离座叹了口气道:“为今大明,内有匪祸,外有蛮夷窥视,连年大旱,民不聊生。皇上为了军饷,欲加重百姓赋税,这个时候加重赋税,何以安民心!下官却是准备力策皇上,这赋税加不得,可却无良策,改变现下的局面!难道天真不佑我大明!”

“倪大人,皇上这也是无奈之举。”钱谦益闻及此言也是心下难平。

这客厅中的三人,两人为崇祯加重天下百姓赋税心中不平,王承恩听到倪元璐这奏折内容却是心中一动。

崇祯年间,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开销,崇祯不仅仅将自己的内库私银全提供了军饷,甚至变卖宫中值钱的玩意儿支援军费,就连崇祯的爱妃下葬,陪葬的的物品都没几件!越穷越想不到办法,崇祯却是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恶果。面对内忧外患,财政支出的压力极其沉重,崇祯竟然采用了增加百姓税负的愚蠢政策。

“这赋税,有地方来!”王承恩语出惊人。

“王公公?莫不是说笑?”钱谦益和倪元璐两人你瞪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实在不敢相信王承恩这个太监有解决赋税的办法,那还要他们这些大臣干什么!

王承恩答非所问,笑道:“听说倪大人的书法了得,鄙人今天就恳请倪大人为鄙人做个笔录,可否?”

倪元璐看看钱谦益,钱谦益点点头,当下倪元璐叫老仆端来文房四宝伺候,钱谦益遣走老仆亲自为倪元璐磨墨,倪元璐摊好纸张,手握毛笔沾墨,只待王承恩一开口,便下笔。

“工商皆国本,然祖宗法制重农而轻工商实不可取……”

倪元璐闻及王承恩此言一愣,还是豪不忧郁的挥笔急书。钱谦益却是在旁拼命磨墨,两只耳朵竖得直直的,一时深思摇头,一时又猛然醒悟点首,看向一边思索一边说话的王承恩眼中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这到底是什么人!

崇祯即位之后,灭了魏忠贤,整肃朝纲,励精图治,想要重新开启一代盛世。

然而,崇祯的知识结构显然存在问题,崇祯没有能够准确抓住问题的要害。明朝的一切问题都集中在财政上。内部的贪腐、外族的入侵、农民的起义,都是因为财政失衡而引起的。就本质而言,是由于公共财政制度与政策的失衡,导致经济失衡,最终导致政治的失衡。

中国的农业文明到了明朝开始出现明显变化。随着技术进步,随着交通运输的改善,随着民间信用的迅速发展,明朝的工商业迅速发展,在江浙一带的工商业资本主义迅速萌芽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工商业成为重要的价值载体,掌握工商业就能够掌握当时的经济命脉。

遗憾的是,满怀中兴之志的崇祯看不到这一点,崇祯不知道如何控制工商业。尤其严重的是,崇祯不知道如何从工商业发展中,获得财政收入。面对内忧外患,财政支出的压力极其沉重。崇祯竟然采用了增加农民税负的愚蠢政策。

王承恩就是想让崇祯的赋税观念从传统农业转到工商业身上,这才是治本的良方!选择倪元璐上这奏折,正是因为倪元璐在‘魏阉十大罪’上给崇祯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何况,就算崇祯觉得这是‘歪策’,也不会怪罪倪元璐。而且倪元璐与‘东林浪子’的钱谦益关系还不错,倪元璐‘红了’绝对会保钱谦益。

若是钱谦益去上这奏折,要是崇祯觉得这是‘歪策’,加上钱谦益天启年间的事件,就足可以让钱谦益下狱了,王承恩不敢赌。

王承恩自己不将这‘工商皆本’上给崇祯,就是想让他非常看好的倪元璐能借这个机会能一飞冲天入内阁!这样多一个人站在钱谦益这边,自己这个太监以后要干的事才能有更多的支持者。

王承恩相信崇祯能通过这‘工商皆本’的赚钱策略,不仅仅是因为崇祯很穷,还因为崇祯这个人很能接受新思潮。王承恩曾经偶然在网络上查到明史里崇祯这样一件事情。

在一次讨论京城防御清兵的时候,崇祯赞成使用西洋人汤若望教习的火炮部队,当时大明天下最负盛名的理学家,左都御史刘宗周竟然说:“汤若望向年倡说天主邪教,蛊惑人心,堂堂中国,止用小技御敌,岂不贻笑天下!”崇祯回答:〃火器乃中国长技〃。而朝野中的士人竟也对刘宗周的凛然正气大为折服,纷纷反对崇祯的新思维新想法!

这个细节让王承恩知道,崇祯能接受新思想,而且也想那么做的!可是这些明代迂腐的文人,却生生拦着崇祯接受新东西!

要中兴危明,王承恩就要在朝廷中建立一支支持自己新思想策略的大臣队伍来影响政局,因此,他选择了当时还比较清廉正直的东林党!

一个人说什么中兴危明?那是鬼话,王承恩需要帮手,朝廷的、军队、民间的他都需要。而且王承恩还要指挥这群东林党人紧随着自己的策略走。十七年后明亡,若是政策得当,王承恩有信心在五年内扭转整个明朝的命运!

卷一 京城风云

→第027章 … 惹谁也别惹太监(1) ←

王承恩一鼓作气,将脑袋里怎么改革明末工商业增加赋税的想法全倒了出来,可惜他不是经济学家,只能想到大略的如何经营工商业,从中谋取赋税,却不怎么清楚如何实行。说完了自己想法后,对一旁听到王承恩想法而呆愣的倪元璐、钱谦益道:“二位大人,鄙人的赋税来源方式,因不知大明国情还有许多不足,实在是见笑了!”

“见笑?如此方法,将赋税转嫁到工商业上,不仅仅救了水深火热的黎民百姓,更让朝廷得到了新的赋税来源方式,王公公实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