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内总管-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子,今天的行程是不是取消!”卫大同在一旁提醒道。
“恩,看来今天走不成了,明天一早出发。”王承恩又象想到什么事情一般,继续道:“叫林知府给我在南京城收寻书法临摹高手,一定要在日中前给我带人来,要不,他的知府甭做了!”
“是!”卫大同赶忙应了一声,迅速离开驿站。
不到盏茶时间,卫大同带着满头大汗的林知府和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匆匆而来。
“下官给王公公请安!”林知府带着书生一起朝王承恩行礼。
“人带来吗?”王承恩道。
“带来了,带来了!”林知府将书生介绍给王承恩,王承恩命人准备好笔墨纸砚准备好牛皮纸信封,拿出钱谦益原来那首情诗,递给书生道:“能模仿这笔迹吗?”
“在下能模仿个九成九。”书生自信的道。
“呦呵——人才呀!”王承恩笑道:“你即刻模仿,若是我满意,银子大大的有!”王承恩说罢,将要求告诉那书生,书生接过武监递来的牛皮纸信封,在上面工整的模仿出五个字‘柳如是——王缄’,然后再接过情诗也提上王承恩的名字。
王承恩手拿书生模仿过的信封和情诗,肉眼那看得出来,顿时叹道:“人才呀!公子贵姓?”
“在下方以智。”书生道。
“好个方以智,随意随我办事吗?”王承恩笑道。
“在下求之不得。”说罢,方以智朝王承恩躬身一礼。
“哈哈!卫大同,让他回家中收拾妥当,明日我们便去上海!”
王承恩看着卫大同和方以智走远,脑中突然想到了什么,猛然一惊——方以智明末大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明末四公子”之一,先不说方以智的著作《通雅》和《物理小识》,单就凭借方以智的诗王承恩就知道方以智是什么样的人!
——“繁霜如雪孤南征,莫道能无故国情。斥抱揄方始大笑,牵牛负轭总虚名。凌云久动江湖气,杖剑时成风雨声。海内只今信寥落,龙眠山下有狂生。”
金大侠武侠著作《鹿鼎记》中所称的天地会创始人是陈近南,可是具历史考证天地会的创始人、第一任总舵主就是这个方以智!
卷二 上海滩
→第046章 … 善有善报←
柳如是手拿王承恩伪造钱谦益的‘情诗’,首先看到信封,眉毛都邹到了一起,摇头感叹道:“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钱先生,书法竟如此不济!”
柳如是用葱指撕开信封的封口,抽出信来,一看之下,娇躯轻颤,花容失色,满脸羞红,呸了一口:“不要脸!”
唉!钱谦益这个谦廉君子碰到王承恩这个阴险小人,注定要倒霉!
※※※※
王承恩一身便装,手里还拿个纸扇,反正这家伙以前拍戏的时候也琢磨过古代公子哥的造型,扮演个风流傥荡的公子哥儿那也是惟妙惟肖,难不到王承恩。
容容看着王承恩的装扮,啧啧有声,调笑道:“承恩穿着儒士服,比穿那宦官官服可好看多了!”
“是吗?哈哈——”王承恩大笑,随即,连随从都没带,一个人朝楼外楼而去。
位处烟花之地的楼中楼,依秦淮河畔而立,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白天秦淮河畔的青楼妓院还没开,外地商旅顾客、公子聚会全会在这楼中楼集中。白天喝喝小酒,看看婀娜的秦淮河,晚上抱抱秦淮河畔妓院画舫内的姑娘,到是神仙也羡慕的日子。
王承恩进到楼中楼,也不知道柳如是坐的是那张桌子,只得一桌一桌酒客的查看,从一楼走到二楼都没找到柳如是。
店小二看到王承恩左顾右盼,匆忙过来打躬道:“公子,是否与友人相约好了?”
王承恩左右寻不到柳如是,随手打赏了一锭碎银子给店小二,道:“给本公子找个临窗的位置。”
“好列——”店小二殷勤地帮王承恩找酒桌,待到王承恩坐下,奉上茶,继续问道:“公子需要点什么吗?”
“下去吧,需要什么我自会叫你。”
※※※※
伶人坊后院,匆匆出来两条一身儒士装扮的人影,这二人却正是女扮男装的柳如是和她的贴身侍女小翠。
“小姐,那王公子排场可大了,好多官军和捕快保护着他呢,他人很不错呢,又和蔼,奴婢没费什么劲就见到他了。”小翠一边走一边给柳如是介绍早上找王承恩时的情景,看来卫大同打赏那五十两银子,确实起到了不少作用,让小翠一路走一路恭维王承恩。
“你这丫头今天怎么这么多话!”柳如是没好气的白了一眼小翠,跟在柳如是身旁的小翠吐吐舌头,再不敢吱声了。
二人匆匆来到楼外楼,在一楼并没发现王承恩,上到二楼来,小翠眼尖,一眼就看到依窗而坐的王承恩正出神地看着窗外的秦淮河。
“王公子——”小翠叫道。
王承恩听到呼声,回过神,只见一身男装的柳如是带着小翠就站在自己桌前,先是一呆,然后忙起身行礼笑道:“在下见过柳儒士。”——‘柳儒士’是钱谦益这老牛给柳如是的戏称,想不到王承恩先说了出来。
要是钱谦益知道‘柳儒士’的名号给王承恩先剽窃过来,再封了出去,会不会气歪鼻子。
柳如是一听,还以为王承恩直接叫她名字呢,俏脸微窘,嗔道:“我与小翠出来极不方便,王公子且不可提我原名。”
王承恩当然知道柳如是出来极不方便的原因,要不也不用女扮男装来见王承恩。
王承恩笑道:“君子曰儒,学以多曰士。”
柳如是听到王承恩的话,娇躯一颤:“王公子太过跨赞如是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王承恩装腔作势念完诗句,感叹道:“好妙的‘如是’!”
本来柳如是的名字就取自这首诗词中的‘如是’,及少人知道,听到王承恩这一语双关的话,任柳如是是男人恭维话千锤百练的人,也是满脸红晕,一时间娇羞无限,看得王承恩心指大动。
“王公子,您也知道小姐名字的来由?”小翠口快,再次给柳如是白了一眼,再不敢出声。
“奴家邀请王公子,心中还有疑问请教,不知王公子可否赐教?”柳如是。
“姑娘但说无妨,看在下能否解姑娘心中疑惑。”
柳如是浅笑,站起身,看着窗台外的秦淮河念道:“人去也,人去凤城西。细雨湿将红袖意,新芜深与翠眉低,蝴蝶最迷离。这是奴家心中有感,新作的一句词,王公子能否帮奴家出下一句?”
王承恩一惊,这柳才女,考他来了——这是柳如是所作《梦江南-怀人》中的其一!
怎么办?作词,王承恩不懂;作诗,王承恩更不懂——没办法,剽窃才是硬道理!既然柳如是是新作的第一句词,那么后面的应该还没想到吧?王承恩决定赌一把!
“人去也,人去鹭鹚洲。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罗幕早惊秋。”
柳如是一呆,随即欣喜道:“好词!公子的文才既让如是汗颜,又让如是仰慕!”
王承恩心下嘿嘿傻乐,看来这把他是赌对了,随即面上不动声色谦虚道:“柳姑娘过讲,在下在柳儒士面前班门弄斧而已,雕虫小技难入柳姑娘的法眼。”
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所作《梦江南-怀人》,这词一共有九句。柳如是现下只想出一句,而王承恩念的是第二句。也难怪柳如是惊叹王承恩的‘才华’,诗词本来就是妙手偶得的东西,特别是古代诗词硬强迫自己也是想不出来的,谁知道王承恩这家伙张口就来。
王承恩正想着是不是再来第三句,震震这柳如是,乘胜追击让柳如是对自己仰慕再扩大扩大。可转念一想,一下倒太多诗词出来难保柳如是不生疑,那就得不偿失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妞要一回一回的泡,都急不得!
王承恩肚里正翻着坏水,思量着怎么逐步蚕食柳才女的心。柳如是朝着窗户外面,脸色越来越难看,似看到什么事情,让柳如是一脸的凄凉莫名!
王承恩睹到柳如是的脸色一惊,赶忙凑过脑袋,朝窗外一看,只见一个衣裳破烂满身泥垢,脏拉吧唧的十来岁小丫头,跪在楼外楼外面。脏丫头的身边躺着一个中年妇女,已经是奄奄一息,跟尸体一般。
王承恩心中一动,这柳如是少年时身世也是极凄楚,若是自己收养这丫头,难不保让柳如是心里对自己的印象更好,在柳如是面前显示爱心的好机会岂能白白流失!
王承恩站起身,不顾一旁的柳如是惊讶,大步走下楼来,步出楼外楼。王承恩这才看清楚小丫头身边竟然有块卖身葬母的招牌,上面的字体到是蛮娟秀,料想这小丫头也学过点书法。这脏西西的丫头脸上乌黑一片,只留有两条泪痕露出肉色,楚楚可怜地样子让王承恩心下一叹,问道:“小姑娘,愿意不愿意跟哥哥走。”
小丫头警觉的看着王承恩,用泣历地声音倔强道:“你……你得先葬了我娘!”
这时候,柳如是也带着自己侍女小翠下了楼,站在王承恩身侧,看着王承恩。王承恩看到柳如是就站在身侧,更不能退缩了。
“我答应你,马上就好好安葬你娘。”王承恩朝小丫头拼命挤出一个笑脸,装成善良人士。
小丫头终于放松了警惕,朝王承恩磕了三个响头,王承恩一愣,赶忙阻止道:“快起来!快起来!小姑娘,你姓什么?今年多大了?”
小丫头坚持磕完三个头,站起瘦弱得可怜的小身体,朝王承恩道:“我姓董,名小宛,今年十三岁,大哥哥若是安葬好我娘,小宛一定做牛做马报答大哥哥!”说罢,又要磕头,给一旁的柳如是拦了下。
此时的王承恩惊到了极点,现下身体里正翻江蹈海,仿佛一下赤条条地站在冰雪之中,恶寒到了极点——董小宛秦淮八艳之一,又称“针神曲圣”,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
这娘的老天怎么了!——王承恩哀叹一声,这也太离谱了吧,随便施施爱心,装装善良人士竟然碰到了董小宛!
卷二 上海滩
→第047章 … 雀过拔毛←
反正王承恩跟柳如是的‘约会’给这半路杀出来的,同是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给彻底破坏掉了。王承恩本来想拿下柳如是,那想阴差阳错之下收了董小宛,不知道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大帅哥冒辟疆以后会不会跟他王承恩拼命。
不过王承恩敢指着自己良心发誓,他绝对没有推倒未成年少女的兴趣。不管是泡还是收养,反正是救了一个了。若是王承恩不收养董小宛,不知道她会不会就此走上歌妓的道路,然后与冒辟疆相识,最后积劳而死?
王承恩在与柳如是作别的时候,抽出剽窃而来的情诗匆匆塞到柳如是的手中,柳如是看着王承恩的身影欲言又止。
王承恩必须先安顿好难民一般的董小宛。
王承恩随手抱起地上的尸体,这一举动让两个女人眼睛一亮,一个是柳如是,一个是董小宛。王承恩领着董小宛回到驿站,命人将董小宛的母亲好好安葬,按下如何埋葬董小宛的娘亲、董小宛与自己娘亲阴阳两隔的伤心事不表。
容容看着董小宛那满是污垢的脸,因为与泪液混杂在一起,简直成了一副水墨山水画,心疼得命人准备好热水亲自将董小宛洗干净,当容容用水洗掉董小宛脸上的污垢以后,一张粉嫩俊俏的小脸一时间也让同是美女的容容都看呆了。
待到王承恩看着容容带着清洗得一干二净换过容容衣服的董小宛出来,猛吞了一口口水,心中哀叹道,贼老天,怎么给他王承恩送个只有十三岁的‘小萝莉’,这不是诱惑他禽兽不如嘛!
※※※※
王承恩要走的消息,一时间在南京府官员中不经而走,众南京府官员都在思量着怎么给这位崇祯面前的红人、朝中颇有影响力的太监送上点南京‘特产’。
人生在世,不外呼权势、女人、银子。
我们这位崇祯面前的红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大内总管王承恩同志还差权势嘛?
女人呢?开玩笑,太监没JJ怎么推倒?
——看来只有送银子了!
“李大人送来白银一万两、罗大人送来白银一万二千两……林大人送来二万两……总数二十三万六千两。”卫大同念着礼单。
武监们正在将一封封、一箱箱的银子集中存放好。王承恩看着这些银子,心中恼怒到了极点:“这些个贪官!当老子是乞丐吗?”
王承恩继续道:“卫大同!”
“在!”
“告诉这林平之,老子不满意,丫就等着被‘廉政公署’查!”王承恩狞笑着,心头坏水上涌,反正这些官儿的油水全是来源于民脂民膏,不刮白不刮,就算南京城头飞过一只苍蝇,王承恩都要它掉下二两油水出来!
“是!”卫大同应了一声带着几个武监去传达王承恩意思去了。
半响过后,南京府官员们跟卫大同身后颤颤巍巍的来到驿站,见到煞气腾腾的王承恩脚下发虚,直接朝王承恩跪到在地,哀呼:“下官等见过王公公!”
王承恩对于银子的欲望很强、很直接,冷哼一声道:“哼——都当我这个太监是乞丐呢!”
“下官不敢——”群官冷汗直冒,这崇祯身边的红人,不伺候好了自己的钨砂还要不要了?
“林知府,你说说,我是乞丐吗?”王承恩朝着跪倒在地的林知府首先发难。
“下官不敢——”林知府的脑袋都快磕到地上了,他当然明白王承恩话里的意思,继续道:“下官还有两万两——”
王承恩直接坐在太师椅上翘着二郎腿,冷哼道:“还有两万两?哼哼——”
“不——不,下官还有四万两。”林知府已经开始肉疼了。
“林知府,你这知府做了几年了?”
“三年。”林知府疑惑,不知道王承恩怎么问他这个问题。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嘿嘿,这句话说得好呀!”王承恩坐在太师椅上摇着二郎腿。
林知府那不知道王承恩话里的意思,他是差点昏厥掉,十万两呀!可是王承恩都开口了,他能不给吗?不给就等着钨砂不保,到时候那找地方捞银子去?
“下官……下官还有八万两。”林知府一边抹汗一边哆嗦道。
“恩,不错,回去拿银子吧。”王承恩继续道:“来两人,陪同林知府一同回去,八万两不是林知府一个人能拿得动的。”
跪倒在地的林知府,直接给两个武监架起来就走。
王承恩看着林知府远去,笑眯眯地看着还跪在地上的群官道:“下一个!”
※※※※
柳如是撕开王承恩在走前塞给她的信,展开信笺,只见一首诗在上面:
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
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
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这首诗本来是钱谦益所作,写给柳如是的情诗,那想到王承恩动了手脚,现在成了王承恩的。
柳如是读罢这首情诗,不由得娇躯一颤,看到落款,叹道:“王承恩!”
不知道什么时候侍女小翠蹑手蹑脚来到柳如是身边,垫起脚尖看着柳如是手中的信笺。侍女小翠自幼跟着柳如是,在柳如是的熏陶下自然也懂得一点怎么看诗词。
“‘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哇!这王公子对小姐有意思咧!”
小翠在旁咋呼,将发呆的柳如是惊醒过来。柳如是听到小翠的话,好似被人道破心思一般俏脸绯红,嗔道:“你这死丫头,看我今儿不撕烂你的嘴!”
※※※※
当夜无话,次日王承恩起了个大早,出到驿站外面活动活动胫骨,却看到小翠匆忙而来。
“小翠?”王承恩道。
“王公子?我正找你有事儿呢。小姐叫我把这个交给你。”小翠从怀中掏出信来递给王承恩继续道:“小姐说了,今日日中楼中楼老位置相见。”
“啊——!”
“你不愿意呀!?”
“不是不是!在下到是很想复约,可惜在下有事务在身,不得不离开南京……”
王承恩话才说了一半,小翠惊道:“你要走?”
“即刻就起程,希望小翠姐代在下给你家小姐道个别!”王承恩说罢,掏出一锭五十两的银子放在小翠怀中,嬉笑道:“还请小翠姐笑纳。”
小翠看着大银锭,叹道:“要不是看你还蛮大方的,本姑娘才不帮你传话咧!你要走了,都没人陪小姐对诗词了,唉!不过,你这是要去那里呀?”
“上海县!”
卷二 上海滩
→第048章 … 不毛之地←
“他,真去上海了吗!”
柳如是听到侍女小翠的回答,叹了口气,看着窗户外秦淮河上画舫荡起的凌波,愣愣的发呆,随口念道王承恩剽窃她的词:“人去也,人去鹭鹚洲。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罗幕早惊秋。”
“小姐……”侍女小翠有点担心柳如是。
柳如是苦笑自言道:“也许他也跟李公子一般,终究逃不过世俗礼法之束缚。”
“小姐,奴婢看王公子不是那样的人。”拿人的手软,吃人的嘴短,拿了王承恩一百两,小翠不帮王承恩说话才怪了。
柳如是对小翠的话不至可否,凝视着秦淮河,心中一动,念道:“人去也,人去画楼中。不是尾涎人散漫,何须红粉玉玲珑。端有夜来风。”
这《梦江南-怀人》的其三,就这么出来了——也许,柳如是心中泛起情思,也是创作的源泉吧!
※※※※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
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从此以后上海就一直沿用到至今。
不知道三百多年后的上海人看到现在的上海一片荒芜的样子,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反正王承恩见了四面荒芜的上海心中一阵恶寒,有点后悔了——这就是自己选择的不毛之地吗?
王承恩下了马车,他不想耽误任何时间了,他要一边走一边看看上海的地势和环境,决定先干什么。自己带来的汤若望、方以智和自己这个现代人的思维,不知道能不能给上海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子,上海县令吴承大人到。”卫大同出言打断正在思考的王承恩。
“喔——”王承恩一愣,继续道:“见见去。”
王承恩带着卫大同朝进城的车队前方走去,果然见几个官员早在一旁等候着王承恩的接见。
“下官上海县令,见过王公公!”吴县令见到王承恩带头行礼。
王承恩抱拳还礼道:“吴大人无须客气!”
王承恩看看这吴县令,到不象南京知府林平之那般阿谀,对他印象还不错。王承恩顺便扫了一眼吴县令身后的几个官员。
“王公公,请——”吴县令转身,走在王承恩身侧,带着京师车队走向上海县城的驿站。
当夜,吴县令相邀,上海县城几个官员做陪,在吴县令家中做东,为王承恩等人接风。酒席间,王承恩问道:“吴大人,在下行至县城发现县城外荒芜一片,只有临近县城才发现有田地耕作,那么一点耕地这县城的百姓吃什么?”
吴县令叹道:“不瞒王公公,上海多为渔民耕地自然就少,何况这海寇每年要洗劫上海数次,而且在秋末粮食刚成熟既开始洗劫,官军们防不胜防,那里还防得住粮食不被洗劫的,百姓们也是没办法。唉!”
“海寇!”
王承恩一惊,暗怪自己连明朝因为‘禁海’而引发的海患的忘记了。明朝的海盗不仅仅有倭寇,还有欧洲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当然还有明朝自己人,王直、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等都是。
次日,王承恩找来汤若望、方以智二人。不待王承恩说话,汤若望先开口了:“尊敬的王公公阁下,你得承诺我在上海开设教堂,否则我得回京城。”
王承恩贼笑,他最喜欢跟他谈条件的人:“不就是教堂吗?若你答应我两个条件,一年我给你盖一家教堂。”
汤若望一愣,一年盖一家教堂?这个条件对于他来说,诱惑力太大了。作为一名耶酥教会的忠诚信徒,还有什么贡献,能比盖教堂传播教义来得更虔诚!
“王公公阁下,请告诉我,我要怎么帮助你,你才会答应帮助我盖教堂。”汤若望一脸的执著。王承恩心中暗叹,玩教会的就是玩教会的,连谈条件都变成了帮助人。
“第一,我要望远镜!”
“望远镜?”汤若望自然知道这种玩具。作为1608年某个荷兰眼睛商才在无意中发明了望远镜这种玩具,1609年伽利略听说了荷兰人的发明,亲手制作了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空,之后望远镜在欧洲迅速铺开(奇。书。网…整。理。提。供),一直还没有传到明朝来。
“第二,我要你给我造枪造炮!”
汤若望有点迷糊了,造枪造炮?这王太监想造反吗?何况这些造这些东西需要工匠、需要银子的!
王承恩微笑看着汤若望,继续道:“银子不是问题,工匠我也可以叫皇上给派,我只要你将你知道的全部传授给这些工匠。”
王承恩知道若是办海上贸易,就得有强大的海军,保证海上贸易的安全,何况现在首先要建设的上海也需要一支治安部队,要不建一半给海盗洗劫一半,怕是又给打回起点。
上海县的驻军本来就少,遇到海盗的时候,指望江苏的明军兵援,上海早给海盗洗劫一空了,经济和国防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王承恩决定先出一下血,武装一只精兵,最少能保证上海在建设之初的安全问题。
王承恩最后朝汤若望道:“我给你半个时辰的考虑时间,我要这些火器也只是打击海盗而已。”
汤若望心中疑虑顿去,点头道:“我一定让王公公阁下满意!”
王成恩听到汤若望肯定的回答,含笑点头,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方以智,他对这个人的历史不是很了解,但是王承恩知道方以智是什么样的人。
方以智,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博涉多通,同时精研天文、地理、韵律、历史、农业、水工等皆学有所成,这个家伙几乎是个全才,而且为人好侠义。
方以智对新鲜事物颇为敏感,勇于接受其合理部分加以利用,有汇通中西之倾向,可视为我国早期汇通思想家之一,认为中西之学各有所长,尝言西学“详于质测而拙于言通几”,后来与汤若望的关系也不错,从汤若望身上了解很多西方学术,介绍于国人。
以此,王承恩对方以智的期待可想而知。
“方兄,这上海县还需兄台助我。”
说罢,王承恩给方以智尊重的一拜,这个礼节在古代只有后辈见长辈才用。
卷二 上海滩
→第049章 … 摩拳擦掌←
方以智一愣,赶忙上前扶住王承恩欲拜下去的身体,激动道“王公公,你这可折煞小人了,我……”
王承恩心中暗笑,当年刘备三顾茅庐骗了个诸葛亮,他王承恩今天行个隆重的礼节骗个方以智有何不可?都是收买人心,别说拜了,就算要王承恩跪也无所谓。
王承恩脸上做出眼含泪花激动地神色,道:“方兄啊,你我以兄弟相称可好?”
方以智又是一愣,他这个落魄书生何以受到过如此隆重的礼遇,而且还是崇祯面前的当红太监!
方以智激动道:“王……王兄!若要差遣方某,方某定万死不迟!”
王承恩心中简直乐翻了,这古代的才子文人也太好忽悠了,随即,王承恩一叹道:“如今圣上遣我这太监督办官方的对外贸易试点,我却苦于无人可用,一展莫愁,那想到竟让我遇上方兄,实乃上天对我的眷顾呀!”
“官办对外贸易试点?”方以智和汤若望两人一呆。
随即,王承恩把他的大体的‘对外贸易试点’设想和将上海建设成个对外贸易港口的想法大体的告诉了两人。
对外贸易出口才能拉动明朝内迅速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从旁辅助倪元璐正在实行的工商业改革,何况王承恩的最终目的是让明朝彻底撤消‘海禁’让崇祯尝到对外贸易和工商业的甜头,从而让明朝走上复兴的道路。
方以智和汤若望听完王承恩的想法和思路,惊得不知道如何开口。这两人,一个老外,一个是具备‘洋为中用’潜质的开明书生,他们在心中略加思索便全盘认同了王承恩的想法。
“王……王兄,我方某恰逢其会,参与到我大明中兴的过程中来,实乃三生有幸,别的不多说了,王兄需要我方某之处尽管开口。”方以智兴奋的道。
“哈哈——”王承恩大笑道:“方兄若有意,这上海商港,军用码头,以及上海的工商农业等上海基础建设可就全仰仗你了,你且回去列个条陈,让我看看计划,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银子,我给你解决了!”
方以智这样的落魄书生何曾有过这样大展报复的机会?方以智一身所学,不就是想要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吗?现在来了,岂能放过!
方以智朝王承恩躬身行礼,保证道:“方某定不负王兄所托!”
“好!哈哈——”王承恩大笑,总算在挽救危明的计划中迈出了那么一小步。
※※※※
王承恩在与方以智和汤若望谈完话已后,匆匆让卫大同找来吴县令和负责上海县城治安的巡检陆安。
上海县城自明朝以来一直有百户所,设巡检(九品武官)一名,预备五百人的常规上海县城治安军队。
明朝初年的卫所制明军,实行了两屯集粮的手段,卫所军粮饷充足,战斗力比较强大,但由于后期权贵官吏徇私舞弊,相互勾结出现了卫所军官私自奴役军人的普遍现象,不少军人论为佃户,大量的军人私逃,对于私逃的军人,军官也是视若无睹,因为逃的越多,他们可以克扣冒领的军饷,粮饷也就越多。
上海县城的百户所也不例外,预定人数是五百,实际上只有两百来号人,加上县城的捕快衙役勉强够三百人。战斗力自然就不必说了,光凭借三百人竟然要守卫一个经常海盗洗劫的县城,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王承恩看着卫大同查到的上海县城驻军数据,眉头都邹到了一起,冷哼道:“陆大人,你这白户所名存实亡,冒领军饷,你好大的胆子呀!”
“下官该死!”
吴县令和陆巡检一同跪了下去,王承恩一惊:“吴大人冒领军饷的又不是你?”
陆巡检匆忙道:“王公公,这事是小的干的,不关吴大人事!”
“陆安,事到如此还有何不敢说的。”吴县令叹了一声:“王公公,这百户所一直缺兵,从我上任那刻起就是如此。上海县百姓多为渔民,耕地本就无人,再加上海盗洗劫,粮从何来?这上海县几万张嘴可是一日也断不了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