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内总管-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班花,放学后窜到校门口看下课的美女,都干了什么事呀!而现在这个坐在龙椅上的十七岁少年,已经是管理一个国家的君主了,可是他毕竟才十七岁。自己是不是急于挽救危明,政策铺得太快,而忽略了崇祯只是一个十七岁少年。

退而求其次吧!只要拿下上海,只要上海!

王承恩朝崇祯跪下,朗声道:“皇上,奴才对大明之心可照日月,奴才对大明之情可悍天地。奴才只需要一个试点,若成功了,皇上再开也无妨!”

“皇上,安国公此言绝非虚假,臣之‘工商皆本’却正是……”一旁的倪元璐也跟着王承恩朝崇祯跪道,正要说出‘工商皆本’是王承恩的主意,给王承恩眼神急忙制止住,忙改口道:“却正是臣与钱大人合编出来的。”

“哼!对外通商口岸岂可乱开,我天朝官员更不能与外邦蛮夷交易,若是如此实损我天朝之尊!皇上请三思呀!”狡猾的温体仁那里看不出王承恩那么忤逆祖制的策略,也能得到东林党大臣的支持,这二者关系一目了然!看着崇祯作难的神色,这个时候不反对王承恩和东林党人,更待何时!

“皇上,若没有安国公机敏,如何能查处宫中藏银?安国公对皇上确实是忠心一片呢!”都把东林党人的命运与王承恩绑在了一起,钱谦益若是这个时候退缩,王承恩也许没什么,可是东林党人就麻烦了。王承恩脑袋里的奇策、妙思,钱谦益可是见识过的,何况,王承恩略微施点小计就端掉了一个从一品的礼部右侍郎,如此手段钱谦益那敢违逆王承恩的意思以身犯险!

崇祯叹了口气,站起身,对跪在地上的王承恩道:“王爱卿,你需要一个试点,那朕就给你泉州,你可要好好经营,莫辜负了朕的心意!”

温体仁刚想反驳钱谦益,生生给崇祯的言语拦下,事已成定局!

“皇上的心意奴才明白,奴才不要泉州,也不要明州,奴才要上海!”王承恩抬起头,正视着崇祯的双眼。

“你要上海!”崇祯一惊,那可是个满布荒无、沙滩的小县城呀!要不是上海的布匹、棉纺业很出名,崇祯都对这个小县城没有任何印象!

“奴才就要上海!”王承恩眼睛正视着崇祯的双眼。崇祯看着王承恩双眼中的自信、豪气,心中一颤,心有所动,突然心头疑虑顿去,高笑道:“为了王爱卿的‘国势昌隆、海内无敌’!朕就给你上海,朕知道你会成功!”

“谢主隆恩!”王承恩叩首,心中喜不自禁。

“边关急报——”正在王承恩始放下悬着的心,崇祯准备宣布退朝的当口,一名锦衣卫在殿外叫道。

什么!——在大殿内的所有人都是一惊!

锦衣卫疾步走入大殿,朝龙椅上的崇祯跪道:“禀告皇上,宁远兵变!”

卷一 京城风云

→第035章 … 袁崇焕复出(1)←

“宁远兵变!”

崇祯听到这四个字唰的一声从龙椅上站起身子,朝跪倒在地的锦衣卫再问了一遍:“你说什么?”

“宁远守军因四个月缺饷兵变!”

崇祯脸色苍白如雪愣愣的站在龙椅旁……

宁远兵变,反映出当时明朝官军的脆弱。就体制而言,官军士兵主要是招募而来。明初的那种卫所制度及其兵源征募的办法,此时已名存实亡。既然是招募,则兵员素质首先就得不到保证。在当时,只有没办法的人才会去当兵,而且绝大多数人是冲着兵饷去的。这些兵,管得好就是朝廷的官军,一旦管得不好,那差不多就是盗贼。朝廷4个月不发饷,他们能不闹事吗?

“皇上,现下是解决宁远兵变事急。”钱益谦小心地提醒一脸呆滞的崇祯。崇祯听到钱谦益的之言回过神,坐回龙椅上,这银子有了,崇祯到不是担心军饷的问题,他是担心这样的军队还驻守在边关,国门如何不失!崇祯叹道:“昔日大明关门防敌,今日且防兵!”

“皇上,这军饷虽然可以补发,可是兵变却不能姑息。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臣以为,只有遣派良将方可保得边关不失!”温体仁道。

“温爱卿言之有理,朝中大臣谁人有如此能耐,为朕分忧?”崇祯这一声反问,问得群臣皆不敢出声。

钱益谦步出朝臣队列躬身朝崇祯道:“有一人或可当此重任!当年,努尔哈赤就是被这人的红衣大炮打伤,不治而死。因而,后金早已和此人结下了仇恨。这人也是后金最恨的人、最怕的人——袁崇焕。”

王承恩听到袁崇焕的名字,心下暗叹,明末的冤大头要复出了!这也是后世关于明末争议最多的人物,王承恩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见见这袁崇焕。

一经提醒,崇祯突然想起被革职的袁崇焕这个曾经辽东巡抚,叹了口气道:“北部边关一直是朕的心病,这都是给皇太级给逼的,宣朕旨意,速宣袁崇焕进京!”

※※※※

宁远兵变——忙着推行自己策略的王承恩一想到宁远兵变,总觉得自己的改革策略虽然进展得很顺利,可是却少了点什么东西。

早朝退后,崇祯将新内阁大臣全招到了御书房议事,王承恩独自在皇宫里瞎溜达,想着自己的心事,这后宫的事早就不用王承恩这个大内总管亲自动手了,所以王承恩没事就在宫里溜达,看看美女倒是不错的享受。

“禀报王公公,皇上宣的外夷传教士汤若望在宫外候着,这皇上正在御书房与大臣们商量事情,小的不知道是让这外夷传教士在宫外呆着,还是带进宫,特来请示王公公意思?”一个小太监躬着身子疾步走到王承恩身边禀报道。

“汤若望!”王承恩听了小太监的言语一呆,突然明白自己还少了什么,指望这些明朝的官军对抗后金,王承恩从来没作过这种妄想。王承恩现在少的就是一直属于自己的军队,那种象PLA一般有着钢铁意志的军队。这个德国老外可是个人才呀!王承恩若要培养自己的军队,王承恩就缺少不了汤若望这样的人才!

王承恩朝小太监道:“让他进来。不!还是我自己去接!”说罢,王承恩朝着宫外疾步而去,小太监赶忙跟上王承恩。小太监心中纳闷,这长毛外夷怎么让王承恩这个大内总官那么看中,非要自己亲自去接!

中国出版的最早的一部介绍西方光学理论和望远镜技术的启蒙著作就是这德国老外汤若望所著。汤若望后来又受明朝之命以西法督造战炮,并口述有关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由焦勗整理成《火攻挚要》二卷和《火攻秘要》一卷,为当时介绍西洋火枪技术的权威著作。

王承恩急忙步出宫外,当值的锦衣卫见到是王承恩赶忙行礼。王承恩仔细打量着站在宫外的一个蓝眼睛高鼻子一嘴大胡子的老外,身穿一身西方传教士的服装,年纪与王承恩相仿。这老外见到王承恩一愣,然后突然朝王承恩行了个西方礼节,躬身用别扭的中国话道:“您好!亲爱的大明朝国王陛下……”

“咳……”王承恩一听,这还了得,乱认皇帝在明朝可是杀头之罪呀!王承恩手忙脚乱地赶忙打断这老外没轻没重的说下去:“在下王承恩,是这皇宫里的太监,并不是什么国王。”

“王承恩太监,您好!我是来自德国耶稣教会传教士,我叫汤若望,见到您真是我的荣幸!”说罢,汤若望朝王承恩又鞠了一躬。

“喔——耶稣较会!我可是个虔诚的教徒,主赐予我生命,主赐予我食物,主赐予我漂亮妞,赞美真主……”王承恩是什么虔诚的教徒,淫教更适合他!王承恩说这番话本是想跟身为传教士的汤若望拉拉关系,谁知道,见到人才心里激动,一时口快‘真主’都冒出来了。

“真主!?”汤若望膛目结舌看着王承恩。

“呃……是天主,天主,哈哈!”王承恩打着哈哈掩饰自己的窘状,热情的拉过还有些没缓过劲地汤若望道:“GO!我带你进皇宫!”

王承恩是打定了心思一定要将汤若望收罗到自己旗下,这样的火炮专家,这样的人才,王承恩可是清楚知道汤若望地价值的。套用一句里的经典台词,大明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

“各位爱卿以为如何?”崇祯在御书房里看着他的新内阁大臣。

“各军所欠军饷,接近三百万白银之数。皇上,速拨饷银才能稳固大明边防呀!”

“臣以为,军饷要给,可是领军哗变的人也得严惩,若不如此,大明就算是有多少银子都不够边军兵变的。”温体仁道。

“温爱卿所言极是!”崇祯停顿了一下继续道:“钱爱卿,请袁崇焕复出,就由你去负责,迅速叫他进京。”

“臣领旨!”

“倪爱卿,从工商业中谋取赋税的法子,你现在就开始办,朕会全力支持你的‘工商皆本’。”崇祯看着七位内阁大臣叹了一口气,继续道:“王公公的官办对外贸易试点,你们也需要全力支持,都别给朕阴奉阳为打马虎眼。他虽是个太监,却比你们更能为朕分忧!唉!可惜了,怎么是个太监!”

卷一 京城风云

→第036章 … 袁崇焕复出(2)←

王承恩这几日都没闲着,他要在去上海前将京城的一切事务都安置妥当。丁离因为时常跟着王承恩办事,行事比较机灵,王承恩将丁离留在了京城,方便朝廷有什么大事发生好在第一时间通知到在上海的王承恩。刚搬进府邸时,王承嘱咐丁离养那群两百只鸽子,就是用来飞鸽传书的。

王承恩决定带走容容和卫大同,顺便带三百武监,让在京城不敢出来透气的容容到上海这个没人认识贵妃的地方去吹吹海风。带上卫大同自然是保护他王承恩的,没办法,王承恩怕死,自从上次在黑吃黑的时候用了那只短单发鸟铳后,总是心里不塌实,这把鸟铳后世把这种枪叫火绳枪,开枪前还要用火绳点燃枪膛内的黑火药,实在是麻烦,要是有刺客,火绳还没点燃就给人抹了脖子了。

顺便安排好了周通,这家伙最近在王承恩的点拨下,已经将一家周记猪肉铺子在京城开成了四家,周通在京城的人脉关系又好,瞬间五家猪肉铺子就在京城立了足,当初周通还当王承恩说笑呢,这下他有点相信王承恩的话了,不过王承恩到是不已为然,说周通这五家铺子只是全国连锁商铺中九牛一毛般的进步。

王承恩在去上海前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需要做,他要从崇祯手里挖走汤若望。历史上崇祯三年崇祯才开始启用汤若望的才能,而且刚开始汤若望只是编写一些历法之类的书籍,汤若望进宫本是崇祯请到宫廷中传教的。王承恩等不了三年了,他现在就要充分利用汤若望的才能,因为袁崇焕的复出,让王承恩觉得时间紧迫,他要准备大干一场!

四日后,王承恩刚从皇宫回到府邸,正跟容容调调情、说说俏皮话,一个武监匆忙进来禀告王承恩道:“公公,外面礼部侍郎钱大人带着一个人求见!”

“带着一个人?”王承恩听到武太禀告,心中一动,钱谦益在三天前就已经奉崇祯旨意前往袁崇焕的家乡请袁崇焕复出,这个时候也应该是返回的时间了,带着一个人来求见?莫不是袁崇焕!

王承恩暗骂了一句,钱谦益难怪斗不过温体仁,这人怎么连解崇祯的畏忌都看不出来呀!

崇祯是韬光养晦十几年才端掉魏忠贤领导的阉党,这阉党不仅仅是太监,而且还有朝臣、封疆大吏,虽然崇祯恨大臣们结党营私,可是崇祯最恨的还是象魏忠贤那样的太监勾结拥有兵权的封疆大吏!这钱谦益带着崇祯这指定的蓟辽军事指挥官,来拜访自己这个崇祯面前的红人、司礼监掌印太监、大内总管,这不是给政敌机会弹劾钱谦益、袁崇焕和他王承恩的机会吗?

而温体仁那头老狐狸怕是已经察觉到王承恩与东林党大臣的关系了,此时钱谦益带着袁崇焕来拜访王承恩,那不是正好给温体仁机会收拾王承恩和东林党吗?

王承恩小声的附在武监耳朵边耳语吩咐几句,吩咐完后道:“去吧!”

“小的明白!”武监躬身朝府邸大门而去。

“承恩,是有什么事吗?”一旁的容容待武监离开,双臂绕在王承恩腰腹上继续道:“妾身久居宫中,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权术、手段,若是承恩有什么事情为难定告诉妾身,让妾身出出主意,好不好嘛?”

王承恩闻及容容此言语,心中一荡,故作为难道:“我现在就有件为难的事情?”

“什么事情?”容容果然上当,她那逃得过电影学院表演系学生的演技!

“嘿嘿!我为难的是去办事情呢,还是跟容容——”

“啊——”容容突觉不妙,王承恩已经将不过百斤的容容横抱在怀中,一边朝卧室走还一边道:“让钱谦益、袁崇焕那两傻子候着,本总管赶赶时间,先跟容容及时行乐!”

※※※※

钱谦益、袁崇焕正等得不耐烦,看门的武监匆匆而来。

“公公在。但他吩咐小的向钱大人、袁大人谢罪。”武监鞠了一躬继续道,“王公公说了,在钱大人、袁大人入宫晋见皇上之前,他不敢与袁大人相见,以免惹人猜忌。”见钱谦益、袁崇焕二人失望的样子,武监又深深一揖,说:“务请二位大人见谅!”

“免了。王公公小心谨慎,在下十分佩服。”袁崇焕不待钱谦益说话,从怀中掏出一个银包,说:“一点小意思,公公留着喝茶。”武监慌忙推辞,连声说:“小的万万不敢。”

袁崇焕奇怪:“咦,以前我进见魏忠贤时,都有进门规矩的嘛。”武监垂着眼说:“王公公可不是魏公公。再说,王公公也改了规矩。新规矩是,谁敢收进门银子,左手收的砍左手,右手收的砍右手!”

钱谦益在一旁笑道:“崇焕,这王公公可不是魏忠贤之流,你处久了就知道了!”

袁崇焕心中惊讶,他还真不相信还有不吃腥的猫!只见看门武监低头盯着双脚,袁崇焕心中一动,立刻弯腰做整靴状,顺手将那个银包儿塞进了武监的靴子里。看门武监笑嘻嘻地连声说:“谢袁大人,谢袁大人……”

一旁看着这一切的钱谦益膛目结舌,好象遭了一记闷棍。

武监的头低得更深,附在袁崇焕耳边低语道:“小的劝袁大人和钱大人别在外头转悠了,要转悠得去城西回春来茶馆,不过转悠的时间可能要长那么一点点!”

“谢谢公公提醒!”袁崇焕小声致谢。

钱谦益看袁崇焕得到王承恩的消息,凑过身子小声问道:“什么地方?”

“回春来茶馆!”

※※※※

钱谦益、袁崇焕二人急忙赶到城西回春来茶馆,从一楼找到二楼那见王承恩的身影,袁崇焕朝钱谦益抱怨道:“这王公公将你我遣来城西回春来茶馆,人却不在,唉!钱兄给鄙人描述的王公公就是如此不守信诺之人吗?”

钱谦益听到袁崇焕的抱怨之言,摇头道:“崇焕,你若见到此人,了解此人的想法绝对会疑为天人,我跟你说再多你也不会相信,只能等你见到王公公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袁崇焕无奈,突然想起那王府看门武监的话要自己‘转悠的时间长一点’,心中一动,朝钱谦益道:“在这茶馆等吧!”

两人找了个临窗的桌子坐下,就这么边聊时局边等候王承恩。钱谦益、袁崇焕却不知道,此时的王承恩正拼命的‘办事’,而且他办事的时间还有点长……

卷一 京城风云

→第037章 … 袁崇焕复出(3)←

钱谦益、袁崇焕二人在回春来茶馆等了老半天,也没见王承恩到来。袁崇焕叹道:“钱兄,这王公公是不是忽悠你我二人,怎么这么老半天了还不见人影!”

钱谦益也有点纳闷,王承恩给他的印象可是一个机敏而又守信诺的人,要不王承恩在答应钱谦益后,全力支持东林党大臣入内阁,东林党人怎么能在这次内阁成员中占了五个席位。只不过温体仁太过狡猾心狠,才让温体仁没在周延儒受贿事件中受到牵连而进了内阁,照理说王承恩既然叫钱谦益、袁崇焕二人在城西回春来茶馆相候就应该会来的。

钱谦益、袁崇焕二人正说着王承恩,一身便装的王承恩不带随从上到回春来茶馆二楼朝钱谦益、袁崇焕二人径直走了过去。王承恩仔细打量了一眼袁崇焕,个子不高,身体也不象一般武将那样身材魁梧,整个身材都可以用单薄来形容。

王承恩不等钱谦益、袁崇焕开口,便抢先上前朝二人恭敬施礼:“实在是抱歉,抱歉,二位大人,让二位大人久等了!”

钱谦益、袁崇焕急忙还礼,钱谦益惊叹道:“王公公,您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下和袁大人到府上拜访,王公公家闭门不见,却要在下和袁大人到这里来等候,却是一等老半天。”

“惭愧,鄙人并非闭门不见,而是不敢在府上见袁大人哪!”王承恩。

“这有什么不敢见的!”钱谦益、袁崇焕二人纳闷。

见钱谦益、袁崇焕二人惊讶的样子,王承恩笑道,“二位大人哪,鄙人对二位大人说实话吧。鄙人掌握着东厂原班人马虽然能够监视朝野上下,却不知道谁在监视鄙人呦!也许,此刻就有无数个眼线藏在鄙人府外,日夜侍候在府邸外记录鄙人府邸来往访客!”

钱谦益看着王承恩道:“难道还有人敢对王公公进行监视?”

袁崇焕惊叹道:“王公公都有此顾虑,百官可想而知。”

“鄙人充其量不过是个太监,也许这茶馆中都布有密探都不可知!百官嘛,即使两人对坐,也有三个心眼。三人对坐呢,就会生出六种是非。还是少引人注意的好呀!”

钱谦益与袁崇焕互望一眼,看来这王承恩虽然比较年轻,可是对朝野的领悟比自己要透彻得多。二人朝王承恩深深一揖,请王承恩入坐,三人落坐,上茶。

王承恩道:“我大明,南有中原流寇高迎祥;北有关外后金皇太极;天灾人祸、百姓疲惫不堪;外患是满、蒙、回、藏……但每一次危机,都是机遇。大英雄每每出于乱世,正好建功立业。假如没有患乱,英雄们从哪出来呀?”

袁崇焕谨慎地说:“上有圣君,下面才会有贤将。没有圣君,有志者也只能空怀壮志,蹉跎岁月呀。”

王承恩听到袁崇焕此言,眉头一邹,心叹道,难怪崇祯会杀袁崇焕——‘上有圣君,下面才会有贤将。’强调必须要有圣明的君主,才会有贤臣,说直接一点,袁崇焕是在强调客观原因。难怪袁崇焕和钱谦益先不面圣,反而来见崇祯面前的红人王承恩。袁崇焕是想从王承恩的嘴巴里知道崇祯对他的信任程度!

王承恩微笑道:“袁大人可是在担心皇上吧?”

袁崇焕沉默,既不承认,也不否认。钱谦益尴尬的看着王承恩和袁崇焕。

“据鄙人看来,当今皇上远胜先帝,崇祯朝远胜于天启朝!”王承恩注视着袁崇焕的表情变化继续道:“当今皇上,立志要像皇太祖洪武帝那样,开天辟地,创一代盛世,做一代圣君!袁大人,皇上虽然没说,但鄙人看出来,皇上真心是要起用你。”

袁崇焕道说:“在王公公和钱大人面前我说句心里话,鄙人既盼望皇上起用,也害怕皇上起用。”

“你是怕皇上用人而不能放权,既用且疑,处处受制?”王承恩沉默片刻继续道:“我能看得出皇上的心思,甚至能听到皇上的心跳呼吸。皇上真心实意地想起用你,皇上会把你看成大明王朝的擎天柱石,皇上甚至会把大明的半壁河山――东北全境的兵马城关都交给你!”

王承恩顿了顿,朝钱谦益说:“钱大人,今日你就做个见证,鄙人愿向袁大人保证,从今以后,鄙人愿做袁大人在朝廷中的可靠内应,鄙人愿与袁大人荣辱与共,生死同舟。共同协助皇上,中兴大明!”

钱谦益、袁崇焕二人明显给王承恩这番声泪具下的表演弄的心潮澎湃:“王公公……”

“我这个太监,该说的都说了,想说得也说了,袁大人却不必对我这个太监做任何承诺。请袁大人好好睡一觉,休息休息。有什么话,等到御前应对时,跟皇上说吧!记得且莫乱夸海口说什么五年平辽东,记得!鄙人告辞。”王承恩揖礼别过被自己一番慷慨激昂论调糊弄得激动非常地钱谦益、袁崇焕二人自顾出了茶馆。

待王承恩行到大街上确定钱谦益、袁崇焕二人没有跟上来方舒了口气,暗呸了一口自己不要脸。

没办法,王承恩天生是个扮演生、旦、净、陌、丑、忠、恶、奸的戏子,而且还是准备拯救危明的戏子!只有让袁崇焕守着北部边关不失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在上海弄点大动作出来!

※※※※

一座伸展至阳光下的平台,崇祯在此召见袁崇焕。君臣依尊卑而坐,王承恩在旁侍立。

崇祯坐在首席上亲切地对袁崇焕道:“爱卿啊,早在朕登基之前就屡屡听人说过,本朝有个读书将军专能克虏。这个‘读书将军’就是你袁崇焕,‘虏’就是关外的后金。”

袁崇焕自谦道:“秉皇上,臣读书没读好,做将军也是勉为其难。”

崇祯笑道:“爱卿做辽东巡抚时,与后金大小二十八战,几乎无一败绩,连努尔哈赤也被你的红衣大炮打伤,不治而死。你是上天赐于大明的常胜将军啊!依你之见,当前,朝廷应该如何对付后金?”

袁崇焕听道崇祯的夸赞,感激地说:“臣万不敢当。臣以为,世无常胜将军,臣与后金交兵近二十年,大约是胜负各半。只是关键性战役,臣都因为仰仗天恩,侥幸取胜了。臣还以为,后金虽然蜗居关外,但后金小而强;大明虽然坐拥天下,但此刻的大明,却是大而弱。”

崇祯赞许地看着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王承恩只在旁暗叹摇头,袁老黑呀!袁老黑!你可千万不要说什么五年平辽东的混话呀!

“臣在家中呆了些日子,每天无不苦思平夷之策。臣以为,要战胜后金,关键仍在三策:一为练兵,二为守城,三为联防。”

袁崇焕接着把他的谋略展开来诉说一遍:“后金兵们大都是游猎出身,茹毛饮血之辈,个个好勇斗狠。明军如想战胜他们,首先要练兵。第二,后金军的强项是战马,明军的强项是城关。与后金做战,要尽量避免野战,应该坚守城关,相机歼敌。第三,后金八旗来去自由,而守城者却常常坚守不动,这怎么办呢?就需要城与城之间、镇与镇之间互相联防。战时全部出战,防时全部坚守城关,概不出战!如此,才能让后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使明军觅得更多的胜机。”

崇祯高兴得仰面大笑:“哈哈哈——!这些年来,朕被后金扰得昼夜不宁,有了爱卿平夷三策,大明中兴有望。朕欢喜之至!”

袁崇焕揖首称道:“上有圣君,下才有良将。微臣这些战法,件件都要仰仗天恩哪。”

崇祯那能不明白袁崇焕话里的意思:“朕明白你的意思。袁崇焕听旨。”

袁崇焕及周围群臣跪下。

“朕令你为蓟辽总督,领兵部尚书衔,赐蟒袍玉带及尚方宝剑,统领北疆三十八万兵马及所有文武官员,并授予你临机专断及先斩后奏之权!”

袁崇焕没想到崇祯给他那么大权利,而且还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利,看来真如王承恩所言,崇祯很看中他。袁崇焕激动叩首:“臣遵旨!”

“朕盼望你不负天恩,早日平定辽东。”

被欢喜冲昏了脑袋的袁崇焕早忘记了昨日王承恩交代的‘且莫乱夸海口’,当即道:“臣保证在五年之内平定辽东!”

此言一出,崇祯大喜过望:“五年?……好!好哇……家贫出孝子,乱世见忠臣!爱卿哪,你路途辛苦,先回去歇歇,晚上朕要大摆宴席,为爱卿洗尘。”

此言一出,侍立在旁的王承恩却大惊失色,心中暗骂袁崇焕:好你个袁老黑,交代你小子不要口出狂言,你丫还要来,这不自找死吗!

卷一 京城风云

→第038章 … 袁崇焕复出(4)←

宫道内,王承恩伴随袁崇焕行走。袁崇焕显得意气风发,王承恩却是步履沉重。王承恩道:“鄙人恭喜袁大人。今日起,除了皇上之外,袁大人便是天下第二人了。”

袁崇焕惶恐地说:“在下不敢。天下第二人,只能是您王公公。”

“鄙人不过是皇驾前的一个奴才。而袁大人所处的位置,早已盖过了鄙人了。”王承恩继续说,“袁大人,鄙人提醒你一句,袁大人的权利正是来自于皇上,皇上一句话又可以收回去!”

袁崇焕的神色已不似前,仍然故作镇静地说:“这个嘛……在下曾经就体验过了。万历朝时,万历皇上授我辽东巡抚。到了天启朝,天启皇上一句话就将我贬为废员,什么都扒干净了,奇書网只留下一颗脑袋。”

“当今皇上不是万历,也不是天启。”王承恩冷哼道:“当今皇上要收回大权时,只怕连脑袋也不会留下!”

袁崇焕面露不安,沉呤着,心中一动,问王承恩道:“王公公,莫不是在下在御前应对时候的说错了什么话?”

王承恩叹了口气,说:“袁大人的‘平夷三策’大受圣宠。但有一句话,鄙人曾经提醒过袁大人!”王承恩顿了顿,继续道:“鄙人昨日特别提醒袁大人的话,也是今日最让皇上开心的那句话——‘五年平定辽东!’”

袁崇焕一惊,方记得自然自己与钱谦益见王承恩,王承恩说过的话,顿时沉呤不语。五年平定辽东,袁崇焕自问没这个能力!

王承恩紧追不舍,又问:“皇上没有生疑,但鄙人斗胆替皇上生了点疑问。敢问袁大人,您凭什么做到五年平定辽东?”袁崇焕沉呤良久,面色微窘,终于说:“做不到……御前应对时;在下为了解皇上忧虑,为讨皇上欢心,才那么说的。在下现在也有些后悔。”

王承恩自嘲的笑笑,心中无奈,袁崇焕呀袁崇焕,胡夸会害死人的。五年平定辽东,没那个能耐还要夸海口,不是给自己埋下祸根吗?何况袁崇焕的‘平夷三策’本就是守策,如何谈什么平定辽东?

王承恩之前是想着凭借自己知道的历史,保下袁崇焕,让他多扛两年北方边关,让自己腾出手来发展经济打击内贼,那想到袁崇焕这个人硬是不听教。

王承恩送袁崇焕出了宫,回到乾清宫,只见崇祯仍在踱步叹赏,口中不断念叨:“良将良将,得一良将,胜过百万雄兵啊!袁崇焕真是忠勇之臣……是不是啊……”崇祯见王承恩入内,得意地问他。

“是!”王承恩闻及崇祯此言心头巨颤,袁崇焕那番论调让崇祯越有希望,到时候袁崇焕要出了什么茬子,崇祯的失望就会越甚!

“哈哈——”崇祯大笑,王承恩心头哭笑不得,心叹道,这袁老黑难保呀!

※※※※

当日晚上,温体仁在提灯太监引领之下,悄悄地进入乾清宫。乾清宫暖阁内,崇祯手执一封密奏心情沉重,白天因为袁崇焕的保证心中愉悦的崇祯,现在却因为手中的密奏而心情苦恼!

温体仁入内叩拜:“皇上深更半夜召见臣,臣甚为不安。”

“平身。”崇祯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