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风流才子-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三字经》的作者来历争议很大,有人说是宋末,有人说是明朝。有一点,反正最早的争议时间离现在也有两百年,没有出来。以后也未必会出来了。

所以为了孩子的教育事业,石坚再次无耻了一回。

小姑娘拿来了纸笔。石坚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一共一千七百多字。石坚写完后,申义彬眼睛放光。虽然说是二百五读书人,可这点内容还是一看就明白的。这篇文章不但讲述了许多史上的事情,还教导怎样做人向善。比《千字文》少了许多玄谈,多了一份脚踏实地感觉,而且更容易看懂。

石坚实际对其中宣扬的一些愚忠愚孝内容很是反感。但相对来说《三字经》比《千字文》更浅显易懂,也容易被小孩子接受,因此三文一出,千文立退,成为国家古代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

申义彬过了好半天才说道:“石先生,功莫大矣。”

这本书传出后,将对宋朝教育事业产生多大意义,申义彬就是扳着手指头也能算出来。

可怜这个小姑娘还不知道,她过了半天才说道:“多谢这位先生了,我明天就教孩子这本书。”

想了想,又说道:“先生这字写得真好看。”

申义彬听了苦笑,岂只是好看,如果你将这几张纸卖出去,石坚亲笔写的字,再加上他亲手著的新书,如果你一家不求奢侈的生活,这一辈子衣食算是无忧了。但不能说。

石坚一看天色不早,于是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足有十几两重,说道:“这位姑娘,你们前来南荒,着实不易。在下家境富足,这点银两是在下的一点心意。”

别看小姑娘长得花儿一样,可石坚眼睛尖,一眼看出来这个小姑娘荆布素裙,可裙子都脱色了,不知穿了多少年。看来家里面情况不太好。

小姑娘不肯收,可心里面很想很想。自己弟弟还小,母亲生病,看病得花钱。

石坚这点表情怎能看不出来,笑了笑就离开了。但临走时向这个船家女手勾了勾,这是学着她刚才的手势的。

这个船家女自然乐意。本来在船上看这个俏郎君映像就不错,现在出手豪气,最关健还写得一手好字。究竟好与不好,实际上人之初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人之初。她自己也得了人家的好处。

带着弟弟跑了出来。问道:“客官,有什么事啊?”

石坚说道:“我们初到贵地,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客栈,如果有麻烦姑娘带我们去一下。”

这个小姑娘自然同意。她还说道:“客官,正好,晚上我带你去看芦笙舞、对歌。”

“芦笙舞、对歌?”石坚茫然地问道:“难道你们寨子里遇到什么节日了?”

问完后,石坚猛然想起一件事。这个民族的历法与通用的历法不一样,也将一年分成十二个月与四季,但把农历九月作为岁首,每年十二月下旬到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到十月),每逢亥日,各地依传统分批过节。要分七批,在古代更是分成九批才能过完,历四十九天,也是世界上时间最长的节日。不知道现在是过七批还是九批,但现在还能看到末尾。

他再次说道:“借端?”

这个小姑娘才咯咯笑起来,说道:“对啊,客官在宋朝的京城也听说过?”

石坚心里我那是在京城听说过,是在电脑上看到的。石坚说道:“好啊。”

既然来了,看看这个端节是怎么回事吧。

然后又问道:“那位教书的小姐是怎么回事?”

这个船家女向四周看了一下,小声地将事情告诉了他。

那个孟老夫子来到寨子里教书已经半年时间了。可前段时间看到洞主向他们收税,不知怎么了,他上去说不应当收税。最后发生了一点冲突,还有这位老先生又向洞主讨要桌子椅子还有书,又没有要到。一怒之下,说他要到京城打官司。然后真地离开了,临走时还让他的女儿紫依代替他暂且教一下学生。

洞主就在渡山拦住了他。于是他从北边大山试图翻过去,另找道路。

但到了牛头山,说到这里,这个船家女一指北方那座大山,只是夜色已临,石坚看到众山苍茫,看不到那座牛头山什么样子。这位先生到了牛头山,就掉到山下的悬崖下边,摔死了。可是寨子里许多人说这件事有些古怪,那边的山道也不陡峭,老夫子是尊称,才四十几岁的人,身体不强壮,但也不至于走路这么不小心,掉下悬崖。

后来朝廷官府听到此事,一个大人带了许多士兵来了。也没有查出来。但这个大人看到了紫依以后,说是要纳她做夫人。紫依不同意,后来这个大人又上门说了一次。双方还吵了起来。

石坚沉思起来。关于收税之事,朝廷是下了圣旨不让官员收税。可对于这些羁縻州来说是一纸空文,本来朝廷用的以夷制夷的方案,虽然各部也有官职,还有少量的薪俸,可不同于中原,朝廷要拨下大量开支。想要这些羁縻州也免税,是不可能的。这大概是那位老夫子迂气发作。

不过这件事也是一个警钟,以后对待这些羁縻州的政策也要改变了。不要搞得连两湾大陆还不如。

但这笔教育款项是有人吞没了。是谁呢?洞主?还是朝廷官员。

天高皇帝远,一般大臣根本不想来这些偏远,有时候官员犯下错误,就是下放到这些地方。因此官员大多良莠不齐,其中莠肯定多于良。加上他们骨子里也看不起这些百姓。于是矛盾积压下去,反过来这些地方的百姓生活过得极苦,有时候矛盾激化起来,变成了起义。为什么纵观宋朝一代,可以说是百姓生活条件是最好的,中原相对来说相安无事,可边远地区小型起义不断?也是这个原因。就象西夏立国,可以说对宋朝的打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与开始与宋朝官员欺压党项人也不无关系。否则李继迁那有那么大的号召力?

这个问题也要解决啊。

本以为赵守节落网,加上现在朝中君臣开明,宋朝进入了正常的轨道。自己的责任越来越轻了。可需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这不是支持边远地方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转变所有社会精英对少数民族的看法。只有将这些少数民族真正当作一家人了,才能主动去融合他们。最后朝廷内外才会相安无事。

可现在叫朝中士大夫们,把这些獠、蛮、蕃、夷、狄等,当作一家人?看看这些字旁边那么多的反犬旁吧。

鞋子走在石板上,发出踏踏的声音。

石坚问道:“你知道那位大人叫什么名字?”

小姑娘茫茫然地摇摇头。不知道,这些人都是高高在上,怎可能让她们这些小人物知道名字。

石坚想了想,这件事还是从那个孟紫依姑娘嘴里得知吧。顺便也将他前来的一件事解决了,不然看看这些大山,东边一个坝子住着几十户人家,西边一个坝子住着上百户人家,这个寨子还算是大寨子,石坚估量着也不过三百来户,小寨子呢?到哪里找?

石坚来到客栈住了下来。

让他惊喜地看到,他居然吃到了火锅。

其实这也不是火锅,而是这个民族的特色。吃饭时有一种酸汤,有辣酸(辣椒制成)、毛辣酸(西红柿制成)、鱼酸(鱼虾制成)、臭酸(猪、牛骨熬制而成)等多种。其中以辣酸为最常用。辣酸用新鲜红辣椒加工制成。其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红辣椒淘洗干净,加水用磨子磨成浆,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稀饭),放入泡菜坛中密封,经发酵,即成美味酸汤。食用时,把白菜、青菜、嫩竹笋、大叶韭菜、广菜等各种蔬菜煮熟,舀适当酸放入,煮开即可。以糊辣椒面、盐巴并舀一点菜汤调成蘸水,吃菜时要就着蘸水吃,其味鲜美,极为开胃。一大锅酸汤加蘸水几乎就是每日不变的菜肴。即使偶有豆腐、肉或鱼,也习惯加入菜中,煮成一锅沾蘸水吃。

看上去象是火锅,其实与火锅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本来历史上这个时候辣酸也没有出现,但因为辣椒的引进,现在西南地方有许多地方种植。这里山区多,人们住在小坝子或者盆地里,因为四周大山的隔阻,天气闷热,辣椒发汗,很快流行起来。

石坚吃到的正是启蒙版辣酸。

再加上这个民族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烤制米酒。作为客栈,拿出来的米酒肯定是上等佳酿。一口饮下去,甜甜绵绵的,石坚都怀疑自己在喝什么奶茶之类的饮料了。

一口米酒,一口辣汤,石坚连呼过瘾。

只是申义彬一脸愁容。本来石坚这一次前来南方,申义彬也是支持的。石坚这一次带领十万大军南下,同时从幽云十六州调出八万大军。在离开京城的时候,皇上还下了一封檄文,斥责天竺诸国乘机占领宋朝的土地,望天竺诸国自动向朝廷请罪,否则大军即日征伐。

看出来了,这是宋朝卖地卖出了好处,又将视线转向了天竺了。

其实幽云十六州的八万大军转向到了更北的地方,种植培育粮食,还有适宜寒冷地带的天气,以及练军。只是从海上走的,契丹人无法得知。这是为了向契丹以及各部表态,你们不要瞎想八想了,我们宋朝对你们那些苦寒之地不感兴趣。于其与你们手上夺食,不如抢占南方更富饶的地方。

相信看到这一现象,等过了春后,草原上本来更加恶化的矛盾,少了宋朝这一顾虑,马上就又要热闹了。

这就是石坚所说的向南计划。

然而并不是但是这一点。大理到现在鱼不动虾不跳。很难受。我不理你们大宋了,你要修路就修路,要驻军就驻军,反正我们也不反抗,不臣服。你们大宋有一条祖训在哪里,看你们大宋怎么办?

石坚这一次前去的主要目的就是大理。你不动,逼着你动。挑起宋军与当地居民,还有军队发生一些小的矛盾,然后大军进入大理城。逼迫大理真正投降。大理一降,南边诸洞将失去一个重要的根据地,只要相应的福利政策下去,南方可以平息。

当然,这是石坚所想像的,实际上下边执行的官员可不是那么回事。

然后大军进入蒲甘地区,做一些模拟训练,还有环境训练。正好现在即将进入冬天,南方天气闷热减轻,士兵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天竺打肯定是要打的,但在放在明年夏末。这是因为在蒲甘将要修建一个船厂,以及种植大量粮食。不然从南海兜了一个大圈子,就是用海船运输,成本也会提高许多。要么从大理进入南方,就是修了道路,用小车子推,这个后勤供给消耗更吃不消。这个战争打得不划算。

原先的驻军则有一个任务,南方还有一些小岛国,石坚说了这些岛国看着心烦,让他们消失吧。

大臣一起笑了起来,这些岛国大多数与宋朝不相交涉,怎么看着心烦了。想吞就吞吧,不要找借口。其实石坚心里面还真反感,但原因他不敢说。

可让申义彬想不通的是石坚为什么亲自前来?

其实只要幽云路八万大军一撤,剩下军队数量减少,表面形成不了对北方的威压,战略目的就达到了。

为贺媛?

虽然这一次抓捕,再一次抓住了许多逃脱的邪教教徒。并且有一个教徒曾经押送过贺媛与李悫,只是到达抚水州后这个教徒害怕了,不愿离开家乡,逃了回来。后来天理教灭亡,这个教徒再次被守节的手下找出。不得不为赵守节卖命。这一次被抓住了,想要活命,将这个消息供出。

可这过去了两年多时间,贺媛也不知被他们转移到什么地方了。现在再到抚水州来找,也找不到了。

即使找,石坚这一行前来能找到什么?不如派出大量探子寻找还妥当一点。

这除了证明石坚关心家人,还能证明什么?

申义彬很反对石坚这样做,特别是这一次孤军深入。只是这一行十几个人,进入蛮荒之地,太不安全了。

而且朝中吕夷简与夏竦这两个小人还在朝中,这一来一去,又得好几个月,什么事情都能发生。

可是他不知道,石坚就希望什么事情都发生。虽然他将李宸妃请到宫中,可李宸妃老实惯了,那个郭皇后还是如同历史上一样的嚣张。这个历史的惯性还在。

石坚就赌这一把,一下子将这两个人扳倒。不然夏竦有遗旨,动弹不得。可这个小人留在朝中是坏事。至于吕夷简,能不能真的变好?很难说。而且因为他,石坚多牺牲了许多将士,这个仇恨,石坚一定要为他们报的。

可是他在京城,因为畏惧他,这个历史的惯性将会失去效果。

所以石坚乘机离开。这个原因他那一个也没有说,说出来妖异,而且其心可诛。

其实石坚现在是为朝廷铺路了。

契丹就象秋后的蚂蚱,长不了。因此,离他离开宋朝的时间并不多了。他必须要为宋朝拨出所有的隐患。

石坚说道:“申先生,不用担心。现在我暂且呆在这里,看一看事情的情况。不会动的。你不是派了古初回去喊军队前来了吗?”

申义彬苦笑说:“石大人,希望你记住你这句话就行。你一人安危事小,可关系到天下许多百姓的幸福。不为你着想,也要为天下百姓着想。”

正说着,小姑娘再次跑过来,喊他们看对山歌。

石坚说了声好啊。

站了起来,跟着她来到另一个山坡上,这是这周围山寨选择的端坡。月亮在天空中又圆又亮。但四下里点了无数的火把,更是来了无数的青年男女。石坚到来时,对歌开始了,笙歌呜咽,铜锣热火朝天。更有许多青年男女开始对唱。

这个抚水蛮民歌可以说是在南方各个民族中形式最多样的一个。有双歌、单歌、蔸歌、调歌、诘歌,尤以蔸歌堪称民歌奇葩,说唱结合,内容丰富,音调独具一格。时而还夹杂着少女幽默的责问,让小伙子脸红了起来,四下里响起一片笑声。

如果宋朝许多大臣前来此地,一定会说不成体统,可石坚看得津津有味。这可是正宗的民族风情。

这个俏丽的船家女也引来许多小伙子在她身边用情歌求爱。

石坚还是笑咪咪地看着。

可这个小姑娘一个也没有回唱。过了好一会儿才问道:“这个官客,你真的不会唱山歌吗?”

石坚一乐,真不会,就是唱也是几曲信天游,还有走西口,与这南方的山歌是两样的形式。况且现在普通话还没有流行,石坚坐在这里纯是看一个热闹,有许多山歌他听都听不懂。

小姑娘又问道:“你有妻子了吗?”

石坚看着她,心想你问我这个做什么?难道你看上我了?不会这么火辣吧。可这些南方的少女还真有可能这么火辣。

石坚又想起了另一件事,下盅。

他脸上起了汗水。古代对南方记载很少,多是稀奇古怪的事。

他小心地问道:“你们这里有没有人会下盅?”

小姑娘好奇地问道:“什么叫盅啊?”

连申义彬也一头水雾,这个名词还是第一次听说过。

石坚猛然想到,也许现在这外蛮人们还没有用这个名词吧。不会该怎样向她解释这种东西呢?

第667章 有救

石坚想了想说:“就是养了一些毒虫,让它们一起蚕杀。最后剩下的那一条就是蛊。”

“咯咯,你说的是蛊哦。”小姑娘响起银铃般的笑声,石坚注意到她这个蛊拖了一点音,与汉人说的蛊发音有点不同。小姑娘说道:“有啊,我们寨子就是一个蛊婆婆。”

石坚吓得一个机灵,他向四周看去。

传说中下这种情蛊是因为男人强势之后,母系社会解体,男人拿了猎物到邻村或者别的部落养二奶。家里的老婆没有办法,只好借用巫术,中的蛊的男子离开一定范围就会死去。

行走在湘西与贵州一带,群山环绕,苗家山寨绿水萦绕,看那些老旧的磨坊、被脚板磨得光溜溜的石头台阶、长满苔藓的木墙黑瓦、瘦的狗、脏的小孩,大河谷地上突兀耸立的巨大水车吱嘎吱嘎转动,似乎不堪重负,却顺利运转了上百年。看得久了人就痴迷了,似乎一切事物都能对人产生诱惑,让旅者的脚步滞重,只想停下来,融入缓慢的节奏里。内心深处或许还真有点期待遭遇蛊婆,自己也说不清。

山寨的炊烟袅袅升起,群山中的草木风华似乎都在“蛊惑人心”,一个苗家女子看了你一眼,也让你心动半天,旁边赫然有一位指甲长长的婆婆,你头皮发麻却也不知趋避,腿脚都不像是自己的。你喝了一碗擂茶,心里使劲在想方才奉茶者有没有弹指的小动作,脑子里却全然是空白。

恭喜了,你就中了蛊了。如果离开这个苗家女子,就赶快请大师来治疗吧,还不能请神棍,否则马上就会一命乌呼。

石坚是在看周围有没有那个老婆婆。

其实石坚多虑了。

蛊是真实存在的。但没有那么玄乎。中国历史上多次发生放蛊事件,有真有假,但肯定有真实存在的。在宋太祖手中,就亲自下令将永州(湖南零陵)养蛊的三多户人家移往穷乡僻壤,不准他们进城。十几年后,福建路奏报朝廷刑案,福建路民间常人放蛊害人。小皇帝那时候也成了大皇帝了,十分难过,然后找大夫,一个叫林士元的医生偏方治疗蛊毒十分管用,仁宗命令官员将林士元的方子与御医的方子结合到一起,颁发各路,转发民间使用。不过后来有一个林冠英专门拍这样的电影,两者是不是有血缘关系?

其实蛊是古时候人们迷信,特别是苗人所住的地方,由于医学的不发达,什么病都归于中了蛊。因此产生了一个职业——蛊婆,无蛊婆不成寨。几乎每个山寨都有一个供奉的蛊婆。这让她们有了时间专门研究蛊,也就是一些毒物。导致蛊毒越研发越精深,从最初的虫蛊演变成蛇蛊、金蚕蛊、篾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神、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十一大类,无数小类的制蛊方法。

然后一些不法之徒再用这种蛊毒去害人,最后越闹越凶。文人学士相传述,笔之翰籍。医药学者也将其中神话的一部分当真。最后让人们谈蛊色变。就象石坚这样子,甚至比石坚还要厉害。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一种比较高明的下毒方法。有些下毒方法,因为高明,还有毒物的凶厉,就是到了现代,都说不出所以然来。当然,现代这种下蛊也消声隐迹,但有没有不敢说。可下毒就要媒介,食物空气水源等等。不可能隔着几百里几千里还能将蛊毒发作。

南亚的降头术也是同理。如果象传说中那么牛,日本侵略时,只要搞到那些司令将军的生辰八字,几个降头大师在家里作作法,什么问题也解决了。连反抗都不需要。

其实蛊毒下毒时未必成功率达到百分之百,毒力也小,最多是对个体的伤害,与一些化学武器根本不能相比。只是人云亦云,造成了神秘感,使人产生畏惧。

就因为这种蛊,还有一些与中原截然不同的祭祀形式,以及这种比较开放的男女恋爱风俗,导致了中原人眼里的“言语侏离,衣服斒斓,畏鬼神,喜淫祀”的观念。又没有契丹人的强大,结果看不起了,就更加远离了。实际上表面上看起来苗人这种妖魔化自己,是保护自己,但对于融合对于他们的生活并不是有利。

在宋太祖以武力征服南方各政权的震摄下,于开宝七年以其矩州先于其它诸州纳土归宋。为此,宋太祖在召见最先归附的矩州普贵时说:“予以义正邦华夏,蛮貊罔不率服,惟尔贵州,远在要荒,先王之制,要服者来贡,荒服者来享,不贡者有征伐之兵,攻讨之典”。其大意是:我以正义振兴中国,南蛮北貊无不归服,惟您(指矩州普贵)所领辖的贵州(即对矩州的爱称),虽处远荒僻壤之地,但能深明大义,最先纳土贡服。按照先王的法典,对那些还不前来归降的羁縻州,将会出兵征讨之。

这是最早的贵州来历。可是宋朝对这些地方一直不感兴趣,并没有用强大的武力使所有的各部王化。贵州各部也大多归于黔州四十九羁縻州(历史上也多有所变动。数量不一)。石坚这次以平民装束前来,就是看看其中有没有什么弊病。以夷制夷的方法是对,但必须要辅以汉人协助管理。还有必须要让中原百姓官员正视这些民族,不要再向以前那样一边看不起,一边对这些地区产生畏惧。这才是妨碍交融的最大障碍。

但在之前,千万不要中了蛊了。而且如果真有,这种养蛊的职业也必须要铲除。

石坚看了一下四周,都是青年男女在欢歌载舞,并没有看到一个老婆婆。他才松了一口气。

至少他还不认为蛊毒象香港一些鬼片所说的那样神奇,在家中作法,就象蛊头下到某人的身上。

小姑娘好奇地看着他,问:“你在看什么?”

石坚打了一个哈哈,说道:“我在看大家很热闹,以前还没有看过这样的节日。”

但心里却说道,得要注意了。也许自己过问了孟家的事后,某些人会注意。自己这一行,饮食都要小心,否则中了什么蛊,也就是什么毒物,那就好玩了。

石坚又问道:“我有一件事不明白了,刚才你说的那个孟老夫子为什么打官司?难道你们这个地方税务很重吗?我们宋朝今年可是免了老百姓一年所有的税务。”

“免去所有税务?”小姑娘感到迷茫,其实抚水蛮也不叫征税,而是敬献,献给首领财物。每年拿出大量财物粮食布帛献给首领,这也等于是变向的征税。小姑娘说道:“只要不打仗就是好事了。”

纵观抚水蛮在宋朝历史上,是一曲轰轰烈烈反抗宋朝的历史。雍熙中,侵犯宋民,掠百生畜产,朝廷让首领蒙令地担任殿直以示优柔。到了咸平年间,再为盗,只是让边臣将其赶出汉民居住的地方,还其原地。屡犯党众三十几人擒拿送到京城。皇上责问。回答说:“我们是不开化的小民,因为饥寒所迫,才做出这样的事。”宋真宗不但没有怪罪,还送了大量财物给他们,让他们回乡。后来蒙氏一看,有好处,派了蒙汉诚三人来朝,又获得了大量好处回去。

到了祥符六年,蒙但契来挈来归,安于桂林,但九年再次成寇。这一次与宜州知州董元己压迫有关系,被曹克明镇压。蒙承贵穷蹙,再次请降,朝廷允可,蒙承贵北望称万岁。然而过了数年后,蒙肚再次背叛朝廷,以后如宋真宗所言。宋朝大军一镇压就投降,不镇压就作叛。朝廷也无可奈何。

在黔州下属几十个羁縻州中,抚水蛮并不是最强大的一支之一,也不是著名的西南七蕃。可作乱的次数最多,都引起了史学家的注意。

这也是石坚这一次前来的用意。倒底看看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抚水蛮数次叛乱。固然其中有一些宋朝官员做出了一些不法之事,可大多数原因是他们自己为寇。而且在他的映像中后世的水族是一个十分友好的民族。再说条件,虽然不是很好,可在都柳江上游,有三条支流从抚水州经过,应当只要勤劳一点,百姓糊口还是不成问题的。

石坚又问了一些问题。这个小姑娘很单纯,如果问其他一些老者,也许他们懂得更多。但石坚他们是一个外人,未必会如实回答。这一问才知道,并不是他所想像的那样,虽然在抚水州散落着一些坝子,可因为人口多,坝子所出产的粮食供应本部很困难。再加上贡献首领,百姓粮食就有些穷困。

象他们这个寨子,因为依靠着烂土河(天河),与外界有交往,用山上的出产还能获得一些援助,生活还要好一点,有的在大山里的村寨,那就要看天收了。如果老天不公,收成不好,百姓就会有小半年时间饿肚子。所以有些人不得不离开山寨作寇。

申义彬这时候在地上画了一幅地图,是夔州路与广南西路的地图。正好抚水州在夔南路的东南边缘,与广南西路交界。这样一来,两路官员容易扯皮。再往西,一些蛮部更强大,甚至还有七蕃之一罗氏,这些抚水蛮招惹不起。而往东,汉人居住的地方多了起来,先进的耕种技术,导致汉人更富裕。

其实到现在通过与小姑娘一番谈话,石坚找出了基本原因。一是交通不发达,二是各部领主的剥削,三是技术文化的落后。归根到底还是生活贫困。

对于这三个弊病,石坚也在做。如派出教书先生,和一些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农民,国家拿出钱来,让他们指导。还有马路,可不能彻底解决。一是现在修道路的代价太大,就是修了这几条马路,还是粗糙的马路,下面放一些石子,上面放一些混凝土,一压就成了。如果有重型货卡,石坚怀疑十吨货卡都走不了。但不可能让所有部族都通上马路。而且在没有汽车出现之前,就是用马车,速度与运货量很慢。

还是火车啊。只要有一条铁路,以铁路为重心,四周马路幅射,至少可以比现在的局面好。但这要多少钱?这不是平原,而几乎全是山陵。还有技术,石坚不敢想像了。不过这一次回去,自己也要参预蒸汽机的研发了。

至于各领主的问题,现在也要到了解决的时候。宁肯国家拿出一笔钱来,也要规化起来。不然以后统治的地方越大,问题越多。如果平复叛乱的成本过高,有些没有远见的大臣都可能再次放弃这些地方。

但眼下要搞清楚这个孟老夫子死亡到底是他杀还是意外。这些人是宋朝吹响民族政策的先锋,他们不但带来先进的文化,还有技术,这将使这些蛮夷百姓摆脱本来贫困生活的重要来源。对于这些人,石坚可不想他们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如果是他杀,石坚不介意在所有羁縻州吹响一次风暴。

反正现在这一次前来,他也不急,十几万大军,以适应环境为主。如果有部族敢顶风作乱,他不介意拿这些人来练兵。

小姑妨叫黄杜鹃。

小杜鹃又一次眼巴巴地问道:“阿哥,你今年多大哪?有没有结婚?”

敢情还没有死心。客官改称阿哥。

不过这时候因为营养问题,确实普通汉人比夷人高大。所以有许多苗家或者其他民族的姑娘看上汉家郎,就连小日如果不是石坚下手,也有一些女子跟船过海,与宋人交媾。而且因为这个部族女子勤劳,特别某些部族居然让女人下地干活,男人在家整天就是玩。于是一些汉家郎留了下来。

一传十,十传百,就成了一个苗女下蛊留下汉人的谣传。

石坚微笑,他说道:“杜鹃妹子,我已经有了好几位妻子了。这一次前来就是找我失踪的一个妻子,她们也是。”

石坚一指梦姑与灵姑。

小姑娘眼里一阵黯然。

石坚开导道:“你小时候有没有这个想法,大山那边的风景比这边风景好?”

小姑娘想了一下,点头。

每个儿童都有这想法,农村的孩子常常想到小河或者小山那边是什么样子,而城里的孩子常想城外是什么样子。

“你现在跟随你爹也到了许多地方了。虽然外面的景色与你家乡的景色不一样,但也有丑的地方,也有美的地方。就象人一样,外面的人未必都是好的,也有坏人,也有好人。你看,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