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风流才子-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晏又让赵祯下放到了西京,但他与石坚关系很好。亲自来到城外迎接石坚。两个一边说着话,一边走到这个茶馆。这是石坚有意为之。在他没有接到李宸妃之前,什么人不能说,否则李宸妃就会有危险。这是一着妙棋,隐忍到今天才发作,他不想出现任何差错。

老晏也不知道。石坚对西京也很熟悉,陪他走走吧。

可他突然看到石坚来到这个茶馆前面后,跪了下来。

连晏殊也愣住了。石坚下跪?石坚现在是首相,当朝一品大员,难道皇上来到了西京,这不可能啊。

然后他看到一个妇人亦喜亦忧地徐步走了出来。

他就听到石坚说道:“臣使太后受辱了。”

这时候观看的百姓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听到了这一声,就如同一声炸雷一样响起。太后?什么意思?

第622章 投名状

但晏殊反应很快。

虽然因为他迫于刘娥的势力,这一段时间与刘娥说话的语气有些软弱,最后让小皇上再次调回西京。但他毕竟是从京城中而来,已经得知刘娥并不是赵祯的亲生母亲,而赵祯的亲生母亲是以前在宫中并不出名的一个小宫女。

不过这件事已成了一个公案,生者还生,死者已死。两个太后都已经死去了。可现在石坚突然喊出一声太后,他立即回味过来。这一次很反常。首先是赵祯一直没有给那个死去的李宸妃任何一个名份,更没有让她与刘太后一道陪葬。然后石坚从五台山归京,也会从西京经过,但这一次石坚行动也很反常。居然带着两千士兵来到城中。虽然刚刚皇上遇到刺客,但都知道失踪的火炮只有一门。石坚本人也经常在战场上厮杀,没有必要这么小题大作,草木皆兵。

晏殊又想到那个死去的“李宸妃”,当时这个案件有许多疑点的地方。可最后不了了之。至于石坚是如何将李宸妃从永定陵弄到西京的,还有那个死去的人是谁?晏殊不会傻到去询问的地步。

这些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好。

在他决定行动之前,再一次看了一下这个妇人。看脸形,小皇帝晏殊熟得不能再熟了。虽然小皇上认为自己投靠刘太后,将自己下放了,让他感到委屈。不看则罢,一看很像。其实宋真宗就是一个矮胖子,刘娥年轻时长相不俗,可是一个方脸。但与刘娥不同,与真宗不同,赵祯脸形稍微长方形一点。

不但赵祯,就是赵堇,也因为石坚的山寨版,对礼法马虎,晏殊到石府也见过多次。

这对兄妹俩的脸形与这个妇人很相似。

只是妇人儿过得似乎不好,才四十几岁人,两边的鬓角都带着几根白头发,眉角处也刻了几道深深的皱纹。当然了,连儿子都不能相认,最后都让刘太后发配到永定陵。现在是石坚用了李代桃僵,将她弄出来了。否则历史上这个李宸妃是死于刘娥的毒手当中,毕竟宋朝的几个君主都是有名的化学大师,经常喜欢搞下毒的把戏。还是死于正常的原因,也是不正常的,怎么说,那是活活郁闷死的。

现在儿子好不容易摆脱了太后的阴影,有了出头的日子,又出了这趟大事。这个妇人心情肯定低落。

老晏同志还不知道,如果在历史上现在这个李宸妃刚刚死去。也是很奇怪,正好这时候老太太身体不是很好,李宸妃也恰巧死在她前面。不能不让石坚怀疑。

而且李宸妃注定要先死去。想一想,让刘太后压制了这么多年了,一旦没有死,让赵祯找到了,以后李宸妃心中产生了怨愤,刘家的人会怎么样?但人一死,也就一了百了。

想通了,老晏反应也快,虽然这个妇人穿着布衣荆裙,那也不行。至于没有名号,皇上的亲生母亲,连太后都不能称呼?

老晏一撩官服,跪了下来,山呼:“太后,臣参见。”

呼啦一下子,全部跪了下来。只是老百姓不知道啊,现在都知道了,皇上母亲另有其人,可皇上的母亲怎么流落到西京,做了茶馆的老板娘。估计所有知情的人,一个不会说的,但不会妨碍老百姓的想像。

以后数天之内,各个版本都有,但有一点,比戏剧里的狸猫换太子,还要神奇。

至于那些到过这个茶馆店喝过茶的茶客,那是一个个眉飞色舞。他们有可能喝过太后亲自泡的茶。还别说,真有这回事。赵虎那敢让她动手,但这个妇人本来出身就不是很好,在宫里也只是一个侍候人的小宫女。也是因为刘娥为了高兴,让真宗陪她做了几回,做完了立即穿衣服下床,这还不算,还要站在一边为他们服务,打打洗脸洗脚水,扇扇小扇子,递毛巾什么的。

因此她也没有感到自己多高贵,坚持要做事。可怜赵虎这些年过得,提心吊胆不说,还要担心自己失礼。

李宸妃将石坚拉起来,说:“贤婿,不必多礼。”

身份暴露出,不能再呆在小茶馆里了。就是李宸坚持也不行,老晏也没有这个胆子,就不是会出事,让皇上老娘来伺候人,估计小皇上脾气再好,也跑到西京,一脚将他踢到两湾大陆了。

立即动用所有衙役,还有禁军,连同石坚带来的军队,将李宸妃送到西京的皇宫。

但石坚这回再次逾制,将军队也开了进去。现在小皇上母子没有相认,什么事情都能发生。不来到这个时代不知道,朝堂是那么地黑暗。这还是最贤明的朝廷之一,如果换成明清,有才华也没有用。再有才华,在朝堂也不那么容易立足的。

一边派出快马向京城通报消息。石坚写了一封密奏,对皇上说了,当时他拜祭先帝时,看到永定陵守卫有些松驰,又怕刘太后不愿意,所以冒着杀头的罪名,将李宸妃迁出来。恕臣罪。

这是一个过场,什么怕刘太后不愿意,是怕刘太后对李宸妃动杀心。

小皇上自然明白石坚苦心,母子相见啊。今天小皇帝,真个真高兴。连礼仪院那一班老家伙也不敢说,再说下去,说不定牵连出什么?大家最好都不知道,只是在想用什么礼仪将李宸妃,现在还没有封号,还是宸妃的名号,将她从西京迎回来。

这是在小皇上寝宫里召开的小会议。小皇上现在还是不能起床,伤了,而且伤得很重,现在没有恢复元气。但侥幸一条生命终于没有大碍了。

小皇上差点爬起床,说:“朕亲自前去迎接。”

元俨将拐仗在地上重重磕了一下,说:“皇上,你有孝心不错。可以国事为重,天下百姓还指望你将伤势养好。来治理天下,不要胡闹了。”

小皇上吐了吐舌头,但脸上表情还是跃跃欲试。

范仲淹再次进谏:“皇上,这么多年过去了,皇上请忍耐几天。”

话音刚了,包拯蔡齐一起走上前,想要进谏。这就是直臣的坏处,不管皇帝是什么心情,做错了就要说。

小皇上摆了摆手说道:“不要说了,朕听你们安排。”

这才将他们的话塞在嘴里。

那就安排吧。

虽然相信石坚不会在这样大事上胡闹,但手续也要过一下。首先是辨认是真的李宸妃还是假的李宸妃,所有与李宸妃熟悉的太监宫女,一起到了西京,还有辨认不行,还得询问。问一下,李宸妃,皇上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堇公主是什么时候出生的?身上有什么记号,还有皇宫里一些秘辛,这些秘辛秘到什么地步呢?连石坚都不知道,因为人是石坚找到的。

这边小皇上心里急得火烧火燎,那边礼仪院,还有太常寺等相关的官员是有条不紊地做准备工作。这是大事,一点也不能马虎。足足准备了三天,大队人员才浩浩荡荡地离开京城。

这才是第一步,确认,确认好了,一部份人留下来,服侍李宸妃。一部份人回来。得要商议了,给李宸妃什么封号,还有用什么样的礼仪。这才是正常的操作程序。

小皇上看到如此麻烦,眉头都皱了起来。

这只是表面上的操手,背里更多的暗流涌动。换了太后了,可以说,官员是按照手续去办。其实到了这地步已经没有人怀疑李宸妃是假的了。但想在这事上捞到足够的好处很难,特别那个石头,最恨的就是这种事。现在人在石头手上。但有办法啊,李家有人在京城。于是李宸妃的娘家这几天府门口,那是车水马龙,登门的人是络绎不绝。

还有宫里,这些妃嫔们也派了许多人出去打听,李宸妃有什么爱好,以后进了皇宫好拍马屁。

石坚在西京听了这些消息,摇了摇头,并不生气。这是人之常情,象《红楼梦》里写的元妃省亲,特别修了大观园。那还不是皇后,况且这是皇上的亲生母亲。

这几天为了保护李宸妃的安全,他也不敢离开西京,到街上询问民情。只是听到现在朝廷百姓生活很不好,究竟不好到了什么地步,他没有亲眼所见。

还有,陪着李宸妃说说话,说说小皇帝与公主小时候的故事。也不需要避什么嫌,丈母娘嘛,还是正派的。

李宸妃还在担心赵祯的安全,石坚安慰,连邸报都拿出来,让她看。现在伤势在好转,没有事了。

七八天后,石坚才在西京见到大批的使者,好热闹。不过这些人对石坚都很尊重,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想扳倒石坚,除非将皇帝刺死。否则以他们的感情,还有这一次守复了幽云十六州的功劳,马上就成为了朝堂上的砥柱中流,那个敢得罪?况且还有帮皇帝找回生母的功劳。

一个个观看询问,其实有许多太监宫女一看到李宸妃就认识了。虽然老了,可大模样还能改变多少?询问时的语气更是小心翼翼,省怕让李宸妃着恼。

还好,李宸妃本来出身不是很好,加上在这茶馆里看到许多贫困百姓,脾气好。再加上马上就能看到儿子,连女儿也在往这边赶,心情好,一一做了回答。

这些宫人才长出了一口气。他们现在不是担心李宸妃是假的,而是担心这个新主子性格不好,他们以后在宫里就会受罪。一看,这个李宸妃就象杨太后一样,一个个很开心。

确认完毕了。

一个个跪下来。那不跪还行么?这是天子的母亲,等于是天下所有人的母亲。

快马立即向京城飞驰,为皇上报喜去了。还有,也向正在后面赶过来的赵堇报喜。

且不说小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是什么样的心情。

这时候石坚接到了一封信。是夏竦写来的。信上说:昔年余负刘太后所托,与石相公数次争于朝堂之上,实非情愿。后幡然醒悟,然心中常为悔恨。望相公以朝堂为重,宽恕子乔所为。

石坚将这封信拿给了申义彬观看。

经过了吕夷简的事情后,石坚是不会再相信,夏竦这样的人真的能改邪归正了。

申义彬将信看完后,问道:“石大人,你准备怎样对待这个人呢?”

石坚笑了笑,他说了一段故事。也就是《水浒传》上用人头做投名状的故事。这是后世小说家之言,而且也存在着对朝廷的不满。如果是其他人石坚可不敢说,还不知道在上面做出什么文章。

但申义彬的人品,不用怀疑。同样因为不喜看经义,他与石坚一样,也是典型的山寨版,缺少对朝廷的尊重。可是申义彬还是不明白,这与这个投名状有什么关系?

石坚菀尔一笑,指了指陈州的方向,说道:“想要投靠我,行,得拿出诚意来。”

第623章 第一刀

和王曾相比,吕夷简的才能不但在吏治上要胜过一筹,同时他的手段更要胜过一筹。

王曾等人进入朝政后,是从上往下梳理,首先倡议提拨几个正直的大臣,进入朝堂上重要的位置,然后就不管了。可是吕夷简却是从下往上梳理。朝堂上的大臣除非将他逼急了,否则不会动。当然这个不会动,是你的位置不能排在他前面。然后提拨基础官员。

进入朝堂后一年多时间里,他从京城到地方,几乎都布满了他的亲信。为什么王曾进入朝堂后束手无策,上行而不达,叫他怎么办?这种情况直到老太太驾崩,才有所改善。可前段时间,小皇上遇刺,一些下级官员再次跳出来。

石坚马上打掉的首先就是这些官员,将吕夷简的势力全部拨空。不过,这只是石坚的一个想法,究竟那些官员是吕派的,除了跳出来的那些人外,其他的人脸上也没有写着一个吕字。

申义彬一听就明白了,石坚意思是挑起夏竦与吕夷简的内斗。这个内斗不是指让夏竦将吕夷简抓进大牢,如果没有反罪,不要说夏竦,就是赵祯与石坚,也没有权利将吕夷简投进监狱或者处死。他是让夏竦协助石坚将吕夷简这些爪牙清空。没有了这些爪牙,吕夷简以后还能折腾什么?

如果夏竦同意了,那么吕夷简与夏竦这个仇就结大了。如果连这个也不同意,谈什么后幡然醒悟。

这就是石坚所说的投名状。逼得夏竦真正来一次表态。

申义彬说了一声:“妙。”

好办法啊。现在吕夷简在陈州,石坚特地去陈州找吕夷简麻烦,就会有人谈论石坚的肚量。其实吕夷简听到李宸妃的事后,也感到侥幸,幸好自己到了陈州,否则呆在西京,这几天石坚还不定用什么为难自己。

夏竦让刘蛾来了一个不可贬。这也是假扯。真宗临死前三个顾命大臣,丁谓斩死,曹利用逼死,冯拯病死。但眼下还不好动,至少这三两年内,动了后人家会谈论小皇上。

在这种情况下,不如让他们来个狗咬狗,反正这两个人都不是省事的主。

可是石坚再次叹道:“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是一天子禽避开孔子,将子贡拉到一边所问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每到一个国家,都要打听人家的政治,这是想做人家的官?还是想提一点建议啊?”

子贡是孔夫子的著名学生,特别是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祖国鲁国,以一个国民身份到了吴越游说,可以说吴越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他有着很大的功劳。他答道:“我们的老师是以温、良、恭、俭、让来见称的。有什么好处不是你所想像的,把别人推开自己抢过来做。他总是谦让给人家,实在是推不开,才勉为其难。就是老师要求官,也与别人不同吧。”

这是从侧面回答他的学弟,也是《论语》中著名的一段话。而其中的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全体根源。石坚说这一句话时也是叹息自己为了对付这群牛鬼蛇神,他的行为也脱于正,而偏于诡,自己离君子这一称呼也越走越远了。

申义彬过了好半天也没有言语,在众位谋臣将士中,申义彬跟随石坚的时间很长,也是最了解他的人之一。这位石坚性格温文儒雅,可现在逼迫他每天勾心斗角,恐怕这才是他最不快乐的事。

过了半天他才说道:“石大人,你也说过,治国以王道化之,霸道令畏之。所以震卦才说,震来虢虢,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申义彬意思是适当的辅以霸道的手段,震竦一些小人的不法行为,反而是好事。别看雷声来了隆隆的,老百姓害怕了。可过后笑声不断。是大吉之卦。

石坚笑了笑,其实他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人本来就是一种自私自利的高级动物,只是因为智慧的关系,知道合作了才会最后在自然界生存下去,然后才产生道德。但本性还脱不了进化论。如果向夏竦丁谓这样的人,说说孔夫子的几句话,他们就感化才是怪事。或者有可能他们谈论起来圣人之言,别人还未必及得上。

想要使国家强大,就必须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包括与这些小人争斗。想要平安无事,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他性格温和,经常游走在黑暗里,有些不甘心罢了。

因此石坚回了一封信,信上说:“前者已往,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今日之计,乃奸邪之辈充斥朝堂多时。若正朝纲,奸邪之辈不除,妄然而。望君助余。”

我不怪你了,但你得拿出一点表现出来,不要空嘴说白话。给夏竦自己为难去。

这边信在向夏竦手上传递。京城那边炸了营了。这一回证实了李宸妃是真实的,而且赵祯也得知了生母的以前生活。那是在床上哭得死去活来。老母亲啊,活得都没有石坚家中的一个小丫头滋润。哭完了再次闹着要来西京。

大臣们磕了半天的头,小包都将头磕破了,才将他平息下来。

最后还得商议礼仪。这回小皇上发火了,如果不快点,朕可不管了,自己一个人走到西京去。

礼仪院那些老臣全不吭声了,你一个人走去?现在你还能走得动几里路么?不过加快了议程。最后让元俨为首,加上王曾等百官,以及李家一些亲戚,再加上仪仗队,几千号人浩浩荡荡地向西京开去。随行还带着两道圣旨,封李宸妃为庄懿皇太后,连为李宸妃掩护这么多年的赵虎也封为保忠候,牛卫将军。也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但在小皇帝前面见到亲生母亲的是赵堇。石坚的几个妻妾也在跟着后面赶往京城,特别是申义彬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连赵蓉也担心不已。只是她们的速度很慢。后来石坚转向到了五台山,赵蓉是什么人,立即明白了皇帝没有事了。因此再次折向五台山,跟着石坚后面跑。然后听到皇太后的事。

赵蓉也让石坚雷倒了。这么多年,石坚在她面前竟然一个字也没有提过。好本事,找到石坚后一定要和他论这个理来。

赵堇先是愣住了。她还在戴着孝。刘太后是她的母亲,不管她们之间的感情如何,母亲死了,这个孝是要戴的。可一转眼亲生母亲换了一个人了。难怪,她对自己这一对兄妹不好,更是屡次为难。至于自己相公,那就更不要说了。

其实赵堇这是主观的想法。老太太也不是很想与石坚过意不去。功高震主,自古君王都很忌惮这件事。这是刘娥,如果是吕雉,早就将石坚杀死。而且老太太对他们兄妹虽然未必有亲生母亲那样关心,但总体来说,也尽到了作母亲的职责。

然后通过一些渠道,渐渐地就听到自己这个母亲的一些故事。其实也是传说的成份为多,这一路上都传疯了。什么样的谣传都有,可以说轰动了天下,连契丹人都为之侧目。但这些说法与事实真相相去甚远。只有一点,李宸妃以前做过刘娥的侍婢,吃过很多苦楚。还有一点,刘娥不让他们母子相认的。这是接近事情真相的。

赵堇现在也是做娘的,世间莫大的痛苦,还有不让母子相认来得深切么?

从隆德府听到这个消息后,赵堇就是一路哭着,赶到西京的。

母女俩见了面,是抱头大哭,赵堇小脸儿都哭白了,李宸妃同样也不是很好,脸上都泛起了潮红。石坚一看不好啊,这两个人身体都不好,赵堇这几年跟着自己东跑跑西跑跑,还稍微好一点。李宸妃虽然脱离了深宫,可在西京怕人认出来,也如同做牢一样,呆在楼上一步也不敢迈出。只是因为有了盼头,才比历史上的身体略好一点。

这不能乐极生悲了,发生什么意外。于是说道:“堇公主,你先让你母亲休息一下吧。”

李宸妃却说道:“贤婿,没有关系,你让我们母女说说话。”

自己的女儿,这是一晃二十多年,才是第一次敝开心扉谈话。现在不要说石坚,就是宋朝唯一的一个元老老王爷前来,也不能将她们分开。

石坚没有办法,立即吩咐宫女为李宸妃揉背活血,就怕一激动血脉堵塞,出事情。然后再次吩咐,请来御医,站在一旁,准备抢救。连他自己也不敢离开半步,就站在一旁观察。

俩个人说一会哭一会,好不容易才恢复了正常。石坚这才离开,他找到赵蓉她们,当然面对赵蓉的埋怨,石坚只好道歉,赵蓉也没有深究。毕竟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现在揭开内幕还好一点,如果刘娥在世时,事情捅开了,刘娥都能用这件事将石坚处死。

只是石坚奇怪,他看到兴平公主没有一道前来,他问道:“兴平公主呢?难道她回到契丹去了?”

赵蓉沉默了一会才说道:“她坚持要出家,我们苦劝也没有用。没有办法,只好让她在幽州洪云寺出家为尼了。不过我派了士兵对她暗中做了保护。”

石坚也是沉默。那一天耶律焘蓉与兴平公主谈了好一会儿,其实不用听,石坚也猜出耶律焘蓉说了什么。兴平公主跟了自己,有可能让契丹有文章可做。这一点石坚也不怕,反正他是虱子多了不怕痒。还有就是以后为契丹人多争取一些权利。

可是她到底承受不了心理上的压力,最后选择了出世这条道路。

最后石坚说道:“既然她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让她走下去吧。”

发生了这么多事,石坚的血也冷了下去了。

晚上赵堇回来,石坚将家中的几个女人全部喊在一起。他说了一个故事,也就是李宸妃的故事。说完后心肠最软的李慧说道:“刘太后心太狠了。”

石坚微微一笑说道:“太狠?这就是强都为尊的道理。以前契丹占了我们宋朝幽云十六州,多次入侵我们宋朝,掳掠百姓与财物。可是我们还在恭恭敬敬地送岁币。为什么,因为实力不如人而已。现在呢?虽然我给了他们一点好处,但他们乖乖将幽云十六州交给我们。也是因为实力不如我们的原因。象太后这种事,在许多大户人家还在继续上演。嫡系子弟花天酒地,庶出子弟连长工也不如。因此,我再三让你们平等相处。虽然我没有本事使天下这样的惨剧不在发生。可我也不希望在我家中以后发生这样的事情。”

一席话说得几个女子都低下头去沉思。

只是卢菽云与梦姑灵姑有些兴奋。因为今天晚上石坚也将她们喊了过来,这意味着什么?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几天过去了。这时候到了十一月的中旬末期,黄河的边缘地带已经结了一层薄冰。朝廷的大队人马第二次来到西京。

经过了一段漫长,让石坚都无法忍耐的礼仪之后,李宸妃,也就是现在的李太后终于踏上了赴京的道路。这一行,礼仪院这一班大臣考虑细密,连回去的路上都选择了水路。

就是要考虑从旱路,必须经过永定陵。那么因为宋真宗陵墓所在,李宸妃必然要前去跪拜。可是刘蛾的灵柩也在永定陵,只是没有下葬。到时候李宸妃是拜还是不拜。拜,李宸妃未必愿意,而且这一拜,也就意味着李宸妃将会比刘娥的名份低。如果不拜,李宸妃本来是刘娥的侍婢,就会失礼。

不如走水路,这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虽然现在黄河有着一些浮冰,可因为这一行全部用的铁甲船,最大限度保证了安全。同时京城下达了各道圣旨,从西京到京城的黄河两岸禁航,而且布满了各路大军。现在说一只苍蝇飞不到黄河上,那是夸张,可一个人想要平安地进入黄河,难度比登珠穆朗玛峰肯定会大一点。

石坚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只要凤驾平安抵达了京城,一切势力也就不会在上面使什么阴谋诡计了,李太后也就保证了安全。

但石坚也亮出了第一刀。

他代牺牲的几万将士写了一份状纸,让快马带到京城,大理寺,状告机速房的官员。这份状纸上写道:我是领皇上与太后的圣旨,前去真定府经营幽云十六州的。首先将大义写出来,当然石坚离开京城是经刘娥同意的。但那时刘娥也以为石坚是寻找退路,主动下放,没有想到他真能成功。但他进攻幽云十六州,也因为刘娥的同意,不算是逾旨。

然后写到,一些不法官员,是因为被契丹收买,还是另有居心,对我再三绊磕。契丹收买,那是不可能,这是刘娥授意,吕夷简谋划,但现在谁敢将责任推到刘娥身上,那么只好往吕夷简身上推。这一推,那么石坚会乐得嘴都合不拢,那么石坚有可能用谋反罪来定判吕夷简。就是吕夷简是当朝宰相,有了这条罪名在身,也可以将其处斩!

特别是机速房的官员,在我发动总攻之时,居然命令机速房所有探子退出河北三路与契丹。致使我们得不到准确的情报,几万将士牺牲,后来萧孝穆大军西来,也因为没有准确的情报,不能决战,从而最后选择妥协。

王曾看到这里,他不由苦笑。对于石坚的妥协用意,他是知道的,留契丹最后一口元气,让草原上的群狼继续厮杀。早几年前石坚就制订了那个群狼的厮杀战术。借此来削弱草原上各族势力,为最终一统草原打下基础。现在石坚却将责任推到机速房后来任命的官员身上。这可是七千万贯与退出的四个州城。

至于几万将士牺牲,王曾也知道。虽然缺少了情报,可当时在石坚的运筹帷幄之下,场面还占着优势。但也不能说石坚说得没有道理,因为缺少了情报,必然会多牺牲一些士兵的生命。

石坚又写到,虽然将士忠于祖国,禀承太祖太宗遗旨,浴血奋战,最后完成两个先帝的遗旨,但这几万将士鲜活的生命就因为这些官吏,牺牲在北国土地上,请朝廷还他们一个公道!

收复幽云十六州确实是宋太祖与宋太宗的一个遗旨。当年太祖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勤俭渡日,节约下大量金钱。太祖曾说过一句话,比马上我们宋人不如契丹人,但比富裕,契丹不及我们宋人。现在我朝中有了钱,可以用钱来买契丹人性命。杀契丹一人者赏一贯钱。那么因为重金悬赏,最后导致契丹人口基数减少,契丹不足为害,幽云十六州收复也是手到擒来。

然而太宗不自量力,用了这些钱直接开打了。最后两次兵败,宋朝开始恐契。太宗自己也因为征伐时受了箭伤,那时候也没有石坚的高度烈酒与红药水消毒,最后伤势发作而死。

石坚这样说,虽然戴了一个大高帽子,也不算夸张。但这大帽子一戴,机速房的那些为了巴结吕夷简的官员,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

一旦定罪,要是其他朝代,他们都能诛灭九族。就是宋朝也不行啊,几万条鲜活的生命,四州的领土,还有违反宋太祖太宗的遗旨,也只有乖乖等着砍头吧。

而且这些官员如果不甘心坐以待毙,只要招供出吕夷简什么,就是他现在陈州,也不会有好结果。

虽然石坚这一刀锋利滴血,可王曾也不好解劝。乱世必用重典。你看,前面赵祯一出现危险,就上演了多少场闹剧。为什么?宗室友子弟不争气一个方面。其次就是吕夷简提拨了大量低层官员,这些官员品性恶劣,也将整个社会风气带坏。

石坚写完了状纸,登上了船只,也要回京。可这张状纸在京城引起了轰动。明显,这才是石坚第一刀,以后还会有第二刀第三刀。许多官员终于后悔了。

第624章 第二刀

赵祯再次将重要的官员召集在寝殿。

石坚虽然状告的是机速房诸人,可机速房里有许多官员,如正卿少卿,都是朝中上得了品级的官员。而且涉及到的官员很广,不要说这案件查下去,有可能牵涉到吕夷简,就是机速房的本身也有许多官员。

如果石坚的状告成立,那么最少有几十个官员要被处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