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风流才子-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坚再次点头,如果论厚道,确实赵祯乃是千古第一帝王。当然,只是厚道上来讲的,与文治武功没有关系。

赵祯再次转过头来,向石坚王曾他们问道:“朕想封赏一些昔日小国的后人。”

他指的就是南唐、后蜀、钱越、南汉这些被宋朝平灭的后人。现在除了钱惟演外,其他国主的后人现在都已湮灭,不知道哪里去了。

其实在他封赏李楠的时候,几个大臣就看出了他有这个心意。王曾说道:“此举也可。只是爵位已烂。”

他指的不是异姓王公候,而是赵氏子孙,现在赵氏枝繁叶茂,不知道多少王孙,从赵匡胤登基后,这才只过去七十年。如果常久下去,将会出现一千个或者一万个王候,就是养活这批人,国家就会承担一批巨大的开支。别看一个郡主,以后的子女还得封爵,儿子封候,女儿封县主,再伯与乡主。一代代繁衍下去,国家将养活许多人,而且还要将他们养得好好的。

因为事关石坚自己利益,石坚没有发言。吕夷简在一旁沉思了一会儿:“也无不可。每代择一忠厚之人,继承爵位。其他人勿得再开枝散叶。”

他说的意思,可以特事特办,以后只准一人继承封号,以示朝廷优厚,当然不能再找象李织和李继迁那样的人,因此有了一个忠厚二字。

“准。”赵祯说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然后说道:“各位先回去吧。朕到石爱卿家中看一下皇妹。”

这是私事了,这几个大臣各自乘轿回家。赵祯与石坚则回到了石府,其时,已经到了二更了,但街上还是很繁华。赵祯同样也看得兴致勃勃。石坚已经通过家里给他的书信看到,赵祯经常来到他家看望他这个大侄子,石檠。但石坚现在却怀疑,是不是他在宫里也呆得闷得慌,借这口出来散心的。

回到了家中,一起迎了出来。只有兴平郁郁不乐的样子,这一次耶律焘蓉的出走或者失踪,让她的心情复杂。如果是耶律焘蓉刻意作为,这是欺骗了她的感情,如果不是刻意所为,那么也让她担心。但还有一个意外的客人,那就是元俨。

比起兴平来,元俨的内心更纠葛。

拜见赵祯之后,元俨说道:“我需要祥细的情况。”

一直以来,几乎所有人对李织的经历一知半解,现在石坚抓获了大部份的天理教骨干,通过审讯,也得到许多消息。当然散在各个卷宗里,有些零乱。即使整理,也要等到京城再次会理之后。

对于这个李织,同样赵祯也感到好奇,怎么一个好好的女人有这么大的野心。

石坚说道:“这个李织的来历,七年前,我与薛大人审理井尸一案中就查出此人。但那个案件其实没有审理完毕,一是当时李织生死未卜,二就是有一个疑点,那就是刺客之事。那些刺客培养起来,非是短短几年就能完成的。而天理教的时间成立不长。这个谜底一直没有揭开。直到现在,才能说是基本上水落石出。”

“其实在李织没有长大之前,就有一些人对朝廷不满,其中有一个人就甘林,就因为父亲受过李煜的恩惠,因此,他借助了自己父亲留下来的一些财产,与一些人组织了一些死士。这才是真正的天理教的原形。后来李织接手她的父亲李重承的事业,继续带着手下从事商业。如果事情到此,也就告一段落。其实不然,早在李重承在世时,甘林这些人就找出李重承,可李重承害怕,并没有答应。而且他还怕这些人对他不利,将另一个女儿送在别处寄养。”

说到这里,他一指李楠。其实心中叹息,说到底,还是大航海给这些人带来大量财产,以及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但他不能说。

“但李重承以为事情已经过去,可没有想到甘林等人还继续盯着他的家庭。虽然他会行商,但对这些政治层面上的事情理解得不够透彻。这些人一开始确实对李家忠心,同时也需要一面大旗。”

赵祯与无俨点头。李煜虽然昏庸软弱,但对百姓还算不错。因此江南许多百姓对他怀有好感。而且如果想造反,必须要大旗来愚弄百姓。就是陈胜吴广当年还拿着扶苏的旗子造反的。而且他们也同样装神弄鬼举事的,但没有天理教这么厉害。可两种人情况也不一样。陈胜那是天下百姓真正过不下去。可李织只是为了自己的野心。还有历史上的另一个人方腊,固然宋徽宗逼得百姓生活艰难,可离到汉末与唐末那种百姓没有办法渡日的情况还很远。

石坚前世史载受造反有理的影响,对其大加赞歌。其实这对夫妇本身就是一个神棍,平时骗了许多百姓的钱。而且有可能还是一个财主,并不是长工。或者他丧心病狂,发泄税务增重后的怒气。然后逼良民为兵,不加入就死,比李织还要厉害。前后破六州五十四县,而且还是宋朝最富裕的州县,导致两百万百姓死亡。当他败退时,他掳来的妇女逃出来。因为衣服全部剥了,让他们取乐,所以裸奔,由汤岩、桷岭八十五里相望。这得多少妇女?十万人?二十万人?或者是五十万?

后宫,或者是种马?

而且全部不让她们穿衣服,有创意。

因此这些人不能用常理来讲解他们造反的目的。而且还讴歌他瓦解了宋朝,瓦解宋朝,请问这些先生们,有什么好处,或者让女真人入侵中原是好事?

“然后这些人利用她的血脉,将江南的许多海客聚集在一起,对于后来加入的多数海客来说,这是一种纯自保的行为,也没有在意,而且还怕我们朝廷会迫害李织。主动替她隐瞒身份。因此朝廷并没有得知。”

当时朝廷对航海是拭目以待,而且从内心深处根本看不起。你发财了我们收税,你破产了我们也不管。其实一开始从齐心合力,到得利后引起无数的纷争,朝廷也许听到了,但根本就没有特地去注意。

“其实这是甘林借这个势刻意成立这种松散的组织,并且扶持李织掌握更多的权利,培养她的野心。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朝廷没有注意此事,可是朝中有一个人注意了此事,主动与李织联系。就这样在这两方势力的影响教导下,李织走上了一条没有回头的道路。然后这个组织开始变味,一些反抗的人也让他们杀害。”

当时许多人出事。而且无法找到,大海茫茫,经常会遇到沉船事故。谁会注意这些人的莫明失踪。其实后来石坚主持的五等商人,就查出了许多商人杀人越货的事。没有查出来的更多。不过石坚也不想追究,否则对航海打击面更大。

“后来李织进京。其实到现在我们都以为她是故意接近八王爷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当时她进京的目的就是为了进宫。”

听到此处,元俨与赵祯全部勃然变色。如果让这个有手腕的女人进京,迷惑了宋真宗。刘娥也未必是她的对手,后患远超过武则天。因为好歹她还有儿子,可李织一个儿子也没有。她会将权利顺利交给赵祯,这根本不可能。而且有那个王爷的帮助,她接近真宗的把握很大。

“可她却让王爷看到了,于是她自作聪明地改变了主意。因为先帝岁数已高,皇上年幼,她想劝说王爷等到先帝驾崩之后,取代皇上的位置。这样减少了风险。”石坚没有说,因为那时候真宗身体不好,恐怕美女就在眼前,他也未必动心:“而且我的几位舅兄才智差了一点。”

元俨脸上也是愧然。确实他的几个儿子不是差了一点,而是太差了。

“因此拼年纪,最后她还可能拿到大权。”那意思就是元俨死的时候,她也不过四五十岁,而且因为与百官接触,权利交接起来简单。比如武则天,或者刘娥。这一种做法比她后来的造反稳妥得多。

“但可惜的是,她试探了数次,王爷对朝廷忠心耿耿。而且王爷机警,于是不敢再试探了。又开始了另外的打算。然后就是以后发生的故事。在我没有抓捕她之前,她用了一个心腹的丫环,代替她自焚。其实她已经逃走了。然后就到了这一次江南之乱,但这时候,她与一干天理教的老人发生了争执。甘林他们主张立即撤走,怕我将他们一网打尽。但这时候她被权利或者野心将眼睛蒙上了。没有同意,还要支持着留在江南,等到夏收结束再一次迷惑百姓的心。然后用一些不相干的叛军与我们朝廷的军队作战。这样好对江南百姓有一个交待,而且因为作战,使朝廷与百姓的仇恨增加。”

这个赵祯与元俨都知道,这也是石坚从容布十字的原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后她终于因为这个野心,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而且因为甘林等人的劝阻,让她产生了一些想法。那就是甘林现在因为大事将要失败,所以想夺她的权了。于是对他们开始迫害。这使甘林他们这些人很失望。这就是为什么有后来义士刺杀李织,营救李楠的事了。”

第550章 那个更重要

说到这里石坚不得不要提起几年前那件尴尬的事。如果这个李悫真是自己的儿子,必须要对他负责。他继续说道:“这件事还要从七年之前提起。那时我生了病,于是请了她来帮我治病。”

这件事元俨与赵祯都隐约可知。石坚与她有瓜葛很可能就是这次治病开始的。

“其实她在没有变成这个样子之前,是一个很澹泊的人。如果说有隐士风格,我在我们大宋只从她一人身上看到。”石坚也看到了许多隐士,但都是沽名钓誉之辈。或者真有隐士,可他没有碰到。至于张无梦,那是一心向道,不叫隐。

“而且心地不错。她的姐姐也对她下令,借在帮我治病的时候将我刺杀。可她却选择了一条相反的道路,虽然利用药物与针炙将我进入半麻醉状态,可她却强行与。”后面的话他没有说了。

但赵祯接过了话题:“强奸了。”

说罢几个人都大笑起来。这是石坚一生最尴尬的事情之一,到现在才肯吐出,不但在一旁坐听的赵堇,就是连元俨也乐得呵呵直笑。

石坚也没有办法,丑媳妇总归要见公婆的,这件事遮掩,不是一个办法,不如适当的公开出来。他继续说道:“其实当时她有一个想法,就是因为她姐姐想要创造大业,利用药物强行使自己失去生育能力,但李家总要后人继承的。她本人的医术就很高明,因此想借这次机会,有一个后代,来缓和我与她姐姐的关系。后来她与李织就搭成了一个协议,让那个可能是我儿子的李悫改姓李,条件就是不得刺杀我。当然这种说法,是大多数人的猜测,究竟是谁的孩子,只有她们姐妹知道。”

虽然基本上确定下来,可不能不有其他的意外。这也是石坚最苦恼的地方。

“其实她本来只是过着一种闲淡的生活,这也是她父亲的本意。可是后来让她姐姐逼出来。但她还把自己这种想法,也放在李织身上。这才发生了悲剧。”说到这里,他看了一下兴平公主,她与李织的类型差不多,都想以一己之身化解两国恩怨,这都是一种很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

“然后李织为了培养李悫,于是强行将李楠关押起来,而且一关就是数年,在这种刺激下,她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众人听罢都是一声叹息。

“当时我从大洋岛回来后,他们就做了两手打算,一是继续与契丹联手,看能不能侥幸成功。第二就是失败,因此将我的另一名小妾贺媛与李悫转移出去。可惜这件事也没有下落,只有三个人经手,一是李织,二是李织身边的那个心腹宋齐,第三就是甘林。于是又出现了其他的故事。甘林对于李织的固执,很失望。但现在因为有了李悫。在这种失望的情绪下,他就产生另一种想法,李织并不是很重要,反而因为她的疯狂妨碍了天理教以后的正常发展。当然也不排除他们这些人在李织排挤之下,对李织产生了怨恨。可一个关健就是现在李织已经掌握了天理教的大权,他们说话没有人听。”

“于是他们就想除掉李织与她的一群心腹。重新将天理教来拨向他们认为的正确方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李织必须得死。正常方法,就是向朝廷举报,可连他们都不知道朝廷有什么样的官员被天理教收买,这样反过来还会将他们暴露出来。因此,他们绕了一个大圈子。这个甘林当初为了培养刺客,曾用化名在民间行走,与一些武人的关系很好。在没有揭开他的面目之前,许多武人对他很尊重。他下了一份请柬,邀请了一些武人来。将他们分成两拨,一群刺杀李织,一群劫狱,就是不成功,也会将我惊动。使我在一怒之下,立即出兵。将李织击杀!”

说到这里他看着众人的神色不解,解释道:“当然我还是要出兵的,只是那时候我在京城先是商会,后是协助朝廷整顿官吏,然后裁军。他也看不出来我什么时候才会进军江南。如果时间拖得太长,让更多的邪教重要人物撤走,不便他们控制邪教。因此想逼我早一点出兵,不给李织他们时间,将他们一网打尽。”

“可是。”赵祯迟疑地说出了两个字。

石坚知道他要说什么,说道:“皇上,不要怀疑。对于普通人只是他们手中的道具,这一点不用我来解释。可其他的人,既然不能听从他们这几人的指挥,何必管他们死活。其实南逃的那一批人,才是他们真正的心腹。”

石坚看到赵祯面色慎重起来,说道:“皇上不用担心,经过这两次叛乱,百姓已经知道了叛乱带来的坏处,这也是我一手用罚,一手用抚的道理。即使他们想再来闹事,规模也不会很大。而且北方。”

说到这里他略过。因为兴平公主还在一旁听着,但赵祯与元俨都会意。马上契丹自己都顾不来了,不与他们配合,他们想乱都不乱不起来。

“可是他还低估了李织身边的力量。很快这两拨人全部让李织一起歼灭。就是那个擎英也是李织故意留下来的。她当时直觉到有可能是甘林所为,但他在邪教中的地位颇高。没有证据她也不敢将他置之于死地。于是她将擎英关押,想诱惑甘林派人营救,然后找出证据,这也是那个刺客擎英侥幸存活的道理。”其实石坚很反对这种做法,如果靠行刺就能获得成功,他当初何必要费那么大的心血,直接将元昊与张元两人刺死,西夏不就土崩瓦解了吗?

“甘林真派了一些人想营救,因为只有将他放出来,才可以有证人证明他放出去的话是可信的。但是他也直觉到这有可能是一个陷阱,因此一直迟疑没有行动。而同时他也放出一些风声,引出一些与前一两批武人有关系的江湖人士,来到歙州城。这也是那天我的护卫王朝营救时,形势那么复杂的原因。”

其实无论救出擎英,还是李楠,这个甘林“功不可没”。

然后叹了一口气,说道:“现在虽然危害不大,但这些人的存在还是如鱼鲠在喉,可知道他们去向的只有三人得知。一是李织,二是那个宋齐,但在围捕时被击毙了,三就是这个甘林,可也没有抓到。”

听到这里,李织以及天理教的经过才真正被勾划出来全部。以前只是推测,也没有现在的细致。不过这也是石坚从各种人证的供词中才得出的。

石坚说道:“还有一条,也需要李织的口供,那就是那个王爷,这个王爷据李织的手下说过,他还来到江宁与她见过面。只是行踪很小心,他们没有看到。现在这个王爷的心理,那就是成功了固然好,如果失败了他不能露面,这样也不影响他这个太平王爷。因此,我会认为他会派人对李织袭杀。灭掉这个活口供。”

“那么一定要派人将牢房看好。”元俨郑重地说道。

“我已经下令了。”但石坚说到这里,他有些迟疑。因为就是他下令了,这个王爷经营多年,只要在京城,连大炮都能弄走,况且刺杀一个犯人,这让他感到很怀疑。而且京城的硕鼠就是整顿过一批,依然很多,或者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要糖衣炮弹的打击下,有几个人能够抵挡得住?

这时,夜已深,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赵祯与元俨告辞。

第二天,石坚再次到中书办公。其实自从吕夷简回来后,手起笔落,基本上政事让他处理完毕。石坚看了看稀疏的卷宗,他不由一笑。一是吕夷简处理政事的能力确实让他敬佩,二是吕夷简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想再次树立他的权威。

争就争吧,只要不使坏主意,这种竞争,石坚还很欢迎。这也是一种良性的竞争。

但他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去往契丹的几个使者全部选出来。这些人昨天商议过了。一要年轻身体好,毕竟这一路很辛苦。二要机灵,不能暴露身份,最好肤色黑一点,如果一个面色白净的人夹杂在牧民中,肯定会引起契丹人的怀疑。三要忠烈,就是让契丹抓住了,得咬紧牙关,不能暴露此行的用意。四还要机灵,不要有很高的文化,但要嘴巴会说,就象苏仕国那样。

因此这几个人都是从低层官员中选出来的。那些部族也不知道宋朝的官职,更不会想到这样的官职是否会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还有一门好处,那就是一旦成功,他们升迁有望,这一点对于这些常期生活在低层的官员是一个机会,也将触发他们的动力。

石坚告戒了他们一些注意事项,然后还要将他们通过机速房的那些回来的探子再次训练一天,才可以上路。

接见完这批官员,石坚还要回范仲淹一封信。

这也是范仲淹刚送来的,他在奏报上说,叛区的平叛接近尾声,因此三种大军先后抽调一些将士。杨文广不日就将离开建州,到达泉州港,从哪里启程,到交趾与占城两国。同时大批武器也运到了泉州港。只是现在的叛区出现了另一种的情况。

当时石坚临离开江宁时,就嘱咐过,所有的财产将归还原来的百姓。也就是说,以前李织搞的那套均田均产,取消了。唯独有一个方面,那就是以前受害的商人,还是按照五等行事。前三等那怕他们的家人全部杀光了,也要从他们嫡系中找出传人,继续他们的血脉以及财产。但第四等除了无可争议的嫡系亲人外,如果没有了也就算了。第五等的没了就没了,不是说过,国家不保护他们任何财产。

叛区为什么短短时日里壮大,他们的功劳也不小。然后就是没有资格划分等给的小商人农民,小富户,这一类人受害面积更大,他们是构成大宋富人金字塔最稳妥的底层一类人。因此除了平时横行乡里的少数人外,其余的人一率返还财产。

还有一点,那就是被朝廷没收的一些邪教商人的财产,全部按照等级赔偿给前三类商人,还有饶池二州迁出百姓留下的房产,也最大限度安排这类商人,还有表现好的受害百姓。

虽然做法繁琐,可是刺激百姓以后遵纪守法。接下来就是安抚。不要问为什么,现在将财产划回。那是邪教划的,会作数么?还有没有追究你们参加邪教的事就不错了。但石坚怕引起更大的矛盾,还是说到等到秋收后才重新划回去。

但范仲淹在信上说,许多百姓对这种做法抵制。还有一些五等商人以及他们的后人在闹事。想想也是,李织那样聪明的人,都放不下。况且这些百姓,他们拥有过,也耕耘过。现在叫他们退还?如何甘心?况且他们只是争财产,也不是造反。

石坚写道,朝廷法律松驰已久,如果诸葛亮例。法松民不畏法,故法严,蜀国乃治。非是暴秦,汉高祖不得不用松法来悦民意。如果让他们闹将下去,加上现在没有安定,将会有可能再次酿成风暴。因此必须对于闹事者领首的人一定要处罚,同池饶二州民例。也就是要将他们迁移出去,来警告其余百姓。

不得不将他们镇压下去,使他们安定下来,以后再徐安抚。否则他们认为现在朝廷连他们造反都没有追究,固然大多数百姓感谢,可少数人胆子就大了起来。以后这地方稍有不平,就后引起后患。事实无论是王小波还是方腊,朝廷将他们平灭后数年内,小规模叛乱就没有停息过。

写完这封信,立即用快马交到范仲淹手上,这件事不能拖。然后就是物资之事,这次的物资,涉及到的方面众多,如盐铁司、户部司、度支司,还有工部、兵部等部门。总之宋朝的制度就是牵制雍肿。

如果朝廷用,石坚可以事急从权,立即调动。但这是支援契丹各部,必须要与他们协商,然后申报赵祯,经过批准后才可以将物资调出来。

因此第一天他依然很忙碌。不过让他开心的是看到了两个人到了朝廷,一是包拯,现在成了殿中侍御史里行。别看官好象变小了,可实权变大了。而且他在大洋岛的那个官好象在朝廷也没有人承认那个品级。

宋朝有一个很独立的机构,那就是御史台。在中央有御史台和谏院,在地方有路监司(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等),别称“外台”。别问他们官职,其实他们的地位十分地显赫,与他们的品级无关。御史台与二府分持纪纲,在京百司,自宰相以下,悉隶御史台纠察,号称“霜台”、“宪台”,也就是连宰相看你不顺眼,照样将你弹劾回家。历史上韩琦就这样把老好人张士逊干下去的,因此有人说台谏之权为宰相抗矣。当然这是一个特例,真正敢动宰相的御史不多。

史台官,御史中丞、御史缺员,须由天子亲擢。御史台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与二府鼎立的皇帝“耳目之司”。御史台长官名义上为御史大夫,在宋未除人,也就是没有让人担任过。实际台长为御史中丞,副贰为侍御史知杂事(元丰正名后为侍御史),其下设三院:台院,设侍御史一员;殿院,设殿中侍御史二员;察院,设监察御史六员,或称“六察”,掌分察六部及百司之事。北宋前期,以资浅者为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元丰正名,罢“里行”。本台除掌弹纠百司官吏违纪失律不如法事之外,还掌受登闻检院所上申诉案件及参与决断天下疑狱大案。从总体上说,御史台在宋代是维护皇帝专制统治的得力工具,其政治影响甚大,故有“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之说。

大黑子做这个官职,那是他的本职啊。石坚看着包拯直乐呵。让包拯莫明其妙。还有一个人就是余靖,这回了升官了,成了户部侍郎判盐铁副使。开始石坚也奇怪,可随即一想,看到了这一任命的用意。盐铁司掌管七案。一曰兵案,掌衙司军将、大将、四排岸司兵卒之名籍,及库务月帐,吉凶仪制,官吏宿直,诸州衙吏、胥吏之迁补,本司官吏功过,三部胥吏之名帐及刑狱,造船、捕盗、亡逃绝户资产、禁钱。景德二年,并度支案为刑案。二曰胄案,掌修护河渠、给造军器之名物,及军器作坊、弓弩院诸务诸季料籍。三曰商税案,四曰都盐案,五曰茶案,六曰铁案,掌金、银、铜、铁、朱砂、白矾、绿矾、石炭、锡、鼓铸。七曰设案。掌旬设节料斋钱、餐钱、羊豕、米面、薪炭、陶器等物。

特别是这商税案,现在朝廷对各种商人以及各地情况了解不一。从一开始的藐视到现在石坚从他们手上一笔笔巨款往朝廷拿后,转变为慎重。可对商人了解情况的官员不多。就是他们本身或者有产业,也是让家人族人亲戚掌管,他们从不过问的。因此有时候很被动。可不能让石坚什么事都过手,他只是一个人,不是累不垮的神。因此将余靖调来。毕竟在大洋岛基本上与海客交道打得多。

还有富弼与庞籍、韩琦他们全部安排到了河北河东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不过现在三路百废俱兴,他们不到明年夏收结束前也不会回来了。

但石坚还是很高兴,朝中直臣能臣多了,可是一件好事。

到了傍晚,他才准备回家。可又让一个人拦住了。就是蔡齐。现在大学早就修好,校长的名字挂在赵祯头上。也就是进去后全是天子门生了。这件事也让赵祯与刘娥直乐呵。这件事石坚做得漂亮,虽然本应当是挂上他名字才对。可石坚不能这样做,现在他权倾天下,这么多学生都成了他的弟子了,以后朝堂上皇上还没有上朝,哗啦一下子,一大半官员向石坚行礼喊老师。这个倒底是姓赵的江山还是姓石的江山。因此石坚只有退。

但赵祯不能教他们课啊。于是找了蔡齐前来。一是他学问好,二是他品行正,三是他是报纸的负责官员之一。于是这所让赵祯命名为宋盛大学的实际长官就成了蔡齐,还有一个非官方职位,副校长。本来大臣想改成山长,象其他一些书院一样。但石坚说这是皇上任职,必须与众不同。而且本来就大学,也不是书院。其实这是石坚对山长这一名词感到抵制。

石坚疑惑地看着蔡齐,他也答应去大学,为学生们解难释疑。可他不能常去,因为也没有那时间,还要避嫌。

蔡齐就说道:“石大人,快来帮我。”

“帮我行,以后少弹劾我。”石坚在开玩笑,还别说,现在蔡齐弹劾石坚次数不少。但石坚也没有生气,人家是真心为国家弹劾的,而不是有意将自己弄下去。只是对自己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进行劝戒警告。

“别逗乐了。”蔡齐将事情经过一说。原来学院学生一起来了。当然个个脸上有光彩,天子门生嘛,还有可能接受石坚的教导。但时间一长,开始出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现在大学里的老师众多,特别是赵祯亲自做学长后,一些大儒们也羡名前来。师资力量雄厚。所授课目更复杂。有格物、经学、军事。军事就别争了,现在武人的地位低。学格物或者对格物偏好的与学经义的或者对经义偏好的学生,开始争论那个重要。

那个更重要?石坚差点雷倒。

一开始学生争执倒也罢了。可那帮老儒资历深,也从骨子里看不起格物,到现在科举还没有加这个科目进去。于是暗中支持学生。现在教格物的是石坚的学生。开始他们也没有说什么,后来事情越闹越大,他们也坐不住了。于是也支持学生起来。现在大学里学生老师分成两帮,都快成了水火不溶之势。

还来个百家争鸣,石坚听了一乐呵。这是好事。不过也得去办,否则真闹大了,反而不美。

第551章 讨要老婆

石坚说道:“明天吧。”

蔡齐急了,他好不容易等到石坚回去,现在学校里吵翻了天,这事情不能再拖了。他不同意。

石坚急了,说:“我说蔡大人,你好歹让我休息一下吧。”

那么远回来,昨天商讨了一天事务,今天又做了那么多事,而且小别胜新婚,你总得让我一家有一个短暂的欢聚时间吧。

蔡元培倔劲上来了,说:“就如石大人所说,教育乃是国家根本,国事为重。”

老蔡同志这段时间累坏了。虽然外面场上看他风光无限,现在学校里一千多名学生,表面上看都是天子门生,可实际上的掌门人却是他。光是这些弟子成材后,他将会有许多门人,跨入朝政,或者宋朝其他顶尖的行业。可他一点也不想,本职的事情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