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之风流才子-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真有可能。别看一旦经济恢复,国家财政一年收入近三亿贯。可放在以前,真宗会乐得睡觉都笑醒了。或者寇准就是睡在他寝殿门口进谏也不管用,朕这么多钱,修一座小道宫的什么,你还要反对?
但石坚为相,他钱来得快,去得也快。眨眼功夫,在他的安排下,国库里的钱去了一半了。当然,也有好处,河北河东三路百姓对朝廷那是真心拥戴。连刘娥与赵祯都立了生祠。这一次石坚自觉,所有意思都挂着刘娥的招牌。特别将刘娥那个馒头,弄得天下皆知。搞得刘娥都不好意思,说:“石爱卿,你就别向其他人再说了。”
但老太太心里那个美。
怎么办呢?这些事情都要刘娥支持,得让老太太高兴。
特别老太太听到立生祠之事,睡在病床上,都有点害羞:“哎呀,这些百姓,哀家乃是天下之母,这样做是应当的,怎么就立了生祠?”
其实乐得慌。
而且因为朝廷大笔大笔的钱投入下去,三路的重建也带动了许多产业。眼看这三路的经济再次兴旺起来。不能不说,钱,不是一个坏东西。
可是朝中大臣看到国库里的钱再次一天天空下去,心里面又发慌了。现在用钱的地方更多,而且等到明年秋后,所有的地方才能真正恢复,这个钱还是不够用。
石坚说道:“因此这一次我与申大人,还有一些将士,制订了一个围魏救赵的办法。”
他将计划说出。
“而且同样是一个十字,一从南向北,一从东向西,都经海路,分别从占城交趾登陆。然后在升龙汇合。这时候兵力留下一部分在升龙,其他两路继续进军。然后将回来的侵略者装进口袋。”
说着他找来一张更细的地图,在交趾的红河与沱江之间画了一个圆圈。也就是说,最后的战役将在哪里展开。
然后继续说道:“因此侵略者的撤退,还有他们的蹂躏,许多生活在叛区的洞人想念朝廷的好处,早就派了人联系狄将军,要求朝廷出兵。同时还有我们汉人,因此平叛不是很难。随着,狄将军分兵两路,一路是南下,将包围圈压缩,将撤回的侵略者一举歼灭。一路西进。同时种大人也将带着士兵南下。还有夏大人将从西南进入。”
说到这里,他迟疑了一会儿,才说道:“这一路因为有吐蕃兵,战斗力极强。而且我还派了尹洙大人与周美将军前去支援。应当是进入叛区最强的一支。但如果朝廷有事,可能将夏大人调回,这是大材小用。如果不调回,请他务必听从周美与尹洙的建议。”
听到这句话时,吕夷简表情有些不自然,这一点与石坚当初写信给他相似。石坚也弹劾过他一次,后来也没有追究。但石坚也让吕夷简吓怕了。因此才有此言。至于大材小用,那是反话,说到底是对夏竦的不信任。
“准!”赵祯也怕。夏竦那一次在西北大败,他还记忆犹新。
石坚才放下一颗心。这一路最强,兵力最多,可因为夏竦的存在,也是石坚最不放心的一路。别看现在除了这一处,其他许多地方都有叛党还在生存,但大环境没有了,以后也只是成为官府里的钦犯,基本上没有第二条道路等着他们。
石坚继续说道:“这是计划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占领,南方虽然天气炎热,可有许多肥沃的耕地,一年三熟,而且离我们大宋本土很近。除了这些,还有各种矿藏,香料,宝石。但因为丛林密集,当地人不开化,很难管理。因此臣建议,将所有的居民迁移。第二步开始就是从交趾与占城开始。现在南洋各岛,还有两湾大陆,以及大洋岛都需要劳力。但第一批百姓,不能动,他们将会带到广南西路到梓州路的南方一带,修路。”
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说:“南方叛叛服服,虽然没有契丹乌古的严重,可也是朝廷头痛的事。其实说到底,还是条件艰苦,还有地形复杂,朝廷来不及调动军队有关。只要修了路,一是带动地方的经济,二是有了路,以后这些地方的出产就可以运回来。三是有了路,朝廷可以迅速调集大军,这将对某些极少数生洞的震摄。”
但在这里修路,如果是宋朝百姓,基本不可能。一是天气炎热,百姓吃不消。如果找当地人,那是不可能,特别是某些还没有开化的洞人,那是逼着他们造反。但朝廷不缺钱,如果有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从南方俘获的俘虏,那么这个问题将得到解决。至于会死多少人,石坚可不管了。本来这个计划就是十分血腥。想想,将这些人从原地逼出来,将会有百姓反抗。一旦反抗就会有镇压,那么将有许多百姓死亡。可现在也是他们自找的。
“同时,这需要三路大军做到一点。那就是逼。将正在叛乱的洞人,往南方逼!”
说着他画出一条直线,直指大理。然后说道:“跟着我们将路修到彩云之南。”
赵祯正听得乐呵,可听到这句话,差点儿将茶杯从手中掉了下去。
彩云之南,是出于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据大夏(今阿富汗)有从身毒(今印度)运来、蜀地出产的柞布和筇杖断定,其间必有道路可行,即后来的蜀身毒道。汉武帝一听派使到西南夷(今云南及邻近地区)四处寻求道路。其中的一批使臣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到达滇池地区居留一年多的时间,在“滇”部落的首领尝羌的帮助下寻找西去的道路,后在今祥云县西境九鼎山和红崖坡一带受到“昆明”等部落的阻挠,望昆明池(今洱海)和彩云而返。是为“彩云南现”的典故。
后来汉武帝做梦时,梦到了彩云南现,至于是真梦到还是假梦到,天知道!于是派兵打败滇王,从那以后云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但在宋朝情况不一样。当时赵匡胤为了不加强中原的百姓负担。看到大渡河以西山恋密布,生活贫苦,一是难治,二是纳入宋朝版图容易,但以后国家得不到收入,反而为此倒贴经济。得不偿失。于是将大斧子一丢。以西的地方朕不要了。
这也开始注定了宋朝的政策,内治内敛。我不扩张,但对百姓好。事实上北宋整个发展方向也是这个方向。而且拿广南西路来说,也是一个鸡胁之地,国家果真如赵匡胤所说,得不偿失。因此交趾后来出兵广西,朝廷好久才出兵平压。
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
真要说起来,现在的交趾与宋朝的依附关系,都胜过了大理与宋朝的依附关系。
现在修路修到大理去?大理同意么?这有违太祖的遗旨啊。
不但赵祯就是其他几个人,除了梅道嘉那是草根出身,无所谓,都脸上变色。一旦宋朝入侵大理,那个风波可就大了。
吕夷简上前奏道:“不可。太祖有命,大渡河之西之地,朝廷不征。”
真是不征,后来历史上侬智高逃到大理后,如果朝廷出兵大理,大理一定会将侬智高送回来。但侬智高呆到老死,也安然无事。因为宋朝不征。
张耆虽然没有说话,可眼神也是同意吕夷简之言。盛度亦是,只是这一次石坚没有找他麻烦,他也放了一个人情与石坚。大家相互尊重嘛。而且现在也杠不过石坚。
至于薛奎、王曾同亲眼里都有了疑虑。
石坚将他们表情看在眼里,脸上一笑。他说道:“我是修路,也不是征讨。”
几个人再次摇头,那有修路不经人家同意,修到人家国家里?不过石坚似乎有话,看他怎样将这个理扳过来。或者他这样做有什么用意?
第547章 三个问题
石坚还是说道:“因为大量叛军逃入大理,我们大宋必须将这群叛军剿灭,这是为了我们大宋好,也是为了大理好。因为道路以山区为主,路途遥远,行军困难,所以才修建马路。但是大理如果来降,那是他们的事。”
还是这句话,我们是来修马路的,不是来打你们大理的主意。但现在马路都修到人家地盘上,还有因为监督,派出大量军队显悠着。大理不惊慌失措才怪。再通过一些敲敲打打的。这是在逼人家投降宋朝。
其实大理对宋朝不错。因为它的地形处于一种封闭的环境,许多时候必须要仰仗宋朝,因此多次派出使者来宋朝。同时宋朝也派出使者,向大理段家封王。它以是一个以释儒治国的国家,以儒为治,以释为心。因此许多皇帝都喜欢出家。象现在的皇帝段素真,几年后就出家了,让孙子段素兴为帝的。至于那个段正明还在五十年才做皇帝,被权臣高升泰篡位逼到寺庙里做了和尚的。后来高升泰在皇位上呆得也不长,一年就死了,嘱咐其子将皇位再次交给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
应当来说,段家对百姓总体算不错,没有暴敛。这也因为它不需要承担庞大的军事开支。如果宋朝真出兵,想要消灭它,非常容易。而且石坚这种做法,虽然有些无赖,可也算偷机取巧。否则无法面对宋太祖的祖训。
只是王曾担心地说道:“只怕一不好管理,二太穷困,朝廷以后会有很重的负担。”
石坚摇头:“没有那一个地方必须要穷困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理有无数资源,可以开发。只是管理有点难度。”
对于这个地方他有一种偏爱,本来潜意识地就将它当作中国的一部份,但政策必须有所松动。他沉思了一会儿,才看着赵祯,说道:“其实不难,善待段家就行。”
因为宋朝对异姓王表面上很好,连李煜要自焚,也让曹彬劝阻了。可人家也进了京,得让人家有一个善终吧,几乎就没有一个异姓王平安活到老的。如果一个两个还可以解释,难道那么多异姓都是这样?有的还连后代都基本断绝。
赵祯小脸儿一红。这是他爷爷的事。虽然他出生时,他那位爷爷宋太宗就死了十几年。对于这段历史他也比什么人都清楚。但不能说。过了一会儿,他叹气道:“如果他真要归顺,朕保他善终。”
只有说到这地步,再说下去,那就是大宋不光彩的事了。
可是赵祯又来了精神,问道:“那个段家的人不是很厉害吗?有一阳指,六脉神剑。”
一阳指,六脉神剑?什么东东?王曾一起看着石坚,还以为是一种新式武器。不过这个六脉神剑还真有的象激光枪的味道,如果它真有的话。
石坚挠挠头,明白,这是赵堇看到刘娥生病了,跑到宫里来看望刘娥,顺便为她解个闷儿,将自己说的一些故事,讲给刘娥听,赵祯自然跟着也沾了一点光。对于这些故事,现在的人具定会有巨大的吸引力。实际上武侠小说,它本来就是一种浪漫主义小说的一种。就象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一样。无所谓雅俗。格调就是高雅,格调不好就是高雅文学也是低下的文学。
“那是小说。”石坚刚一说完,看到王曾他们一起看着自己,不妙,一起要关注此事了。他到哪里再抄第四部名著来,也没有时间抄。他说道:“是故事。”
然后向王曾他们一摊手说道:“如果你们想看的话,过段时间就能看到,寄居在我府上的那位卢仙子,正在将它们整理。我们还是谈正事吧。”
说到这里,他忽然说道:“皇上,能不能来顿饭。”
也只有他能象皇上要饭吃了。
古时在大臣谈论国事时,不准吃饭的。御宴也是指特殊的节日。那一次石坚在喝粥,那纯是刘娥听了石坚禀报的那些事,气大臣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宋徽宗刚执政时,那时候还算是英明的。一个大臣与他谈论国事,从早上到晚上。小徽同志饿得头晕眼花,不耐烦了,说朕饿了,有事明儿说。这个大臣还没有等他站起来,这个大臣一把将他袖子抓住,说你别走,我们还没有说完。小徽于是挣扎,还真饿了,他还年青。于是一拉袖子破了。他急了,你有话好好说,将朕衣服撕碎了象什么话。这大臣说,陛下不惜衣服撕碎,做臣子的宁愿粉身碎骨报答陛下。徽宗大为感动,说有这样的好臣子,朕无忧也。他命令侍从把这件破衣服好好收藏起来,将来用做表彰正直有节操的大臣。不过,宋徽宗当看到蔡京写的字后,就开始敲响了宋朝覆灭的响钟。最少一开始,他的作为不亚于宋真宗。其实对宋朝来说,能达到宋真宗这样的皇帝,守成足矣。
不过现在看这架势,都明白了,石坚还有许多事情要禀报。当然,离开京城这么多天,作为宰相,回来后一定会有许多事务要处理。
吃完了饭,继续商议。石坚只做了大致的安排,如何细致地落实下去,还有派那个使者前往这些部族,前一次那就试探,这一次是正式谈判。而且还不能正大光明地前去,必须要精明能干。否则还没有到达人家哪里,让契丹逮到了,到时候双方下不了台。
将这些事情落实下去,赵祯才问道:“那么第三步计划呢?”
石坚回答道:“第三步计划就是将所有这一片地方的百姓迁移走。”
他手在地图上画着,一直画到雅鲁藏布江,也就是现在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为止。天竺他没有动手,这不是开疆柘土,而是一边吃一边消化,才能真正将这些领土归于宋朝之下。否则那是浪费国家的钱,几仗打下来,宋朝也完了。而且现在无论两湾大陆,南洋各岛,或者是大洋岛,都急需要劳力,这一批百姓来得正是时候。
可是赵祯又部道:“但将他们全部迁移了,这地方的土地哪来的百姓耕种?”
石坚摇头说:“不是朝廷耕种,而是卖。让商人自己折腾,朝廷不参预,否则有可能得不到利,反而引发动荡。”
如果朝廷经营,地是不指望钱了,还要动援百姓前去开垦,也许旨意是鼓励百姓前去,但是下边官员不这样想。这也是包括杨炎那种意识超出了一千多年两税法,后来变成了夏税秋税的两税法的原因。王安石变法失败也是这个原因,都是错误地估计了下边官员的执行能力。因此让百姓自己去做,反而更好。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石坚迁民的主要目标。因为这里森林茂盛,容易躲藏,有一些地方开始有了国家意识,因此他们必然会反抗。而且剿还不好剿,往森林里一躲,什么也找不到。当年连老美都吃了大亏,最后停战的原因就是这个。因此那天石坚特地与申义彬赵蓉商议了这个游击战的破法。
只有将百姓全部迁走了。然后变成商人的地盘,他们与这些叛军或者叫义军联系,再提供他们援助?脑子也没有坏。这些叛军也就是失去了当地百姓的支持,这才是游击战主要根本之一。或者他们参风露宿?吃些野果子,再来个九阳神功?扯。到时候就象现在宋朝内腹的一些叛党,很快就会被消灭。
而且朝廷税务照收,还节省了大量的官员,同时商人也因为低税与少了制肘,皆大欢喜。这种模式,已经在南洋各岛上出现。其实石坚这种方法,还是欧洲那种总督制的翻版,唯一不同的是,不惜成本,让百姓流动,让他们失去根,这样以后不会出现民族独立现象。还有一个,就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管理。
也就是政权军权在官府手中,甚至提供军队保护他们。商人自己有独立的经营权,还有少量的私人武装。
这一点石坚没有解释,在座的几个人都知道。然后他说道:“还有另外的原因,这个需要一段时间,正好各个商人回转过元气,而且矿藏也开始盈利,到时候可以筹款。”
不然这些商人还没有消化过来,就是拍卖,他们也拿不出钱来。其实石坚这种做法,也等于变向地刺激经济发展。大量的投入,本来就拉动了资金。然后再大量地变出钱来。钱一直在流动,但产业却在不断地翻大。结果商人的资产增大,百姓也富裕起来。
当然这种模式,也适用于现在宋朝,因为有产业来变卖。否则放在那个朝代也不适宜,朝廷想卖都卖不起来,将百姓土地卖给商人?马上造反了。还有谁能知道这地下有什么矿藏?
然后是带动巨大的税收。
其实户部使已经统计出来,今年虽然因为各地出现叛乱情况,可因为大洋岛的开发。税收不增反涨,很可能会超过三亿贯。如果原来大家还很高兴,可现在因为石坚大手大脚花惯,也麻木了。
“还有至于这些地方的奴隶来源。”石坚一指日本,这个国家现在百姓就不少了,好几百万人,有的用。但石坚只是画了平安京以南的地方。为什么?现在还得让他们将人养着,否则往哪里放,以后用人的地方还很多。如果一旦蒸汽火车研发成功,要许多奴隶,到时候哪里找去。
赵祯一听石坚解释,喜不自禁,这玩意儿不知听到石坚说了多少遍了。应当快成功了吧。还别说,大体上的技术已经攻克下来,但许多局部,还没有成功。不但是蒸汽机,还有轴承的技术。别看这种火车很原始,可对于现在的宋朝不亚于非洲人造航空飞船。困难重重。
但边王曙都皱起眉头。圣人啊,皇上是圣上,石坚是小圣人,可在他们身上一点孔夫子的影子都找不到了,满口说利。不过这两个主都是为了百姓好,想谏都没有办法谏。
这些军队结束作战后,将全部集中到北方去。不过那要很长时间。其实经过这一整,南洋也没有几个国家了,用石坚的话,那以后留着权当练兵吧。这些地方与天竺气候差不多,如果想出兵天竺,都是一个绝佳的练兵场所。而且经过宋朝这么一弄,剩下的几个小国家也没有人再敢轻举妄动了。
这是军事的安排,实际上要结束这所有的战斗,要很长时间。以后的事也无法安排。必须静看时机。石坚才说到国事。首先就是银行。当时银行的目的,一是帮助商人保管,二是将交子信誉打开,三是放贷。也就是赢利。这次除了遭到抢掠的大量银行外,其他的银行果真在赢利。但失去了另一个目的。就是救助贫苦百姓。
而且当时还做了补充。乡霸村霸者不贷,这些人连某些低层官员都避让三分,贷给他们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有严重不良爱好者不贷,如喜欢嫖娼、赌博,多少钱下去也是一个无底洞。非正常困难者不贷,明明家中没有困难,却要跑来编造一套理由,说自己有困难,将钱放了高利贷,谋取其中的差价,或者其他事例。同时为了避免无赖不还,制订了一条制度,就是银行有权对贷款到期,家中有钱不还者,没收其财产。
这些条例也大多数是吕夷简带着大臣制订的。石坚看后也无话可说。人家吕夷简也不真是一无是处,当然如果没有本事,也不会让石坚看中。
这种性质与王安石的青苗法有些内似。但王安石的青苗法做得更彻底,特别用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剥夺了大量商人的利益。再向百姓放贷,使百姓不受高利贷的剥削,百姓受福,朝廷得利。
可为什么失败?一时各种势力,特别宋朝许多商人本身就是大家族,有许多人家都有官员,他们的利益受损。二是执行的是官员,能会操作出来什么好结果,大量的贪污。结果朝廷的利益没有得到,百姓还因为下面官员的各种变向的操作,受损。所以司马光说,青苗之法,人们负债,官府无得。
其实石坚当时回想这段历史时,他就考虑过各个方面的利益。不能参预买卖,招惑太多反对,反而钱进了硕鼠的口袋。而现在有可能妨碍了一些高利贷商人。但问题不严重。因为现在即使银行也在放贷,但需要的钱缺口太大,因此还有向私人借款。当然想获得那种利滚利,就不谈了。二是这种借贷可以说十有二三归还不了。特别是那些生了重病的家庭,如贺媛的幼年,到哪里还去?这是一种人道行为。连那些商人都不好意思开这个口反对。但一旦这种思想观念落实下去。以后借款就会成为主流,成为农民或者商人救急的主要门路,也将那种残暴的利滚利高利贷消失于历史。这是一种徐而渐进的过程。
但这次天理教叛乱,为什么有许多百姓参加。石坚问过许多叛军原因。有一条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家中遇到急事时,向银行求助。可银行的官员并没有答应。实际上石坚也翻看了银行的帐目,没有看到几家银行有向贫民放过贷款的项目。
如果不是这些百姓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怎么会有那么多百姓被天理教收买。事实上朝廷是好心的,这一点就是石坚不主持朝政,也知道国家每年拿出许多钱来,安抚灾民,赡养老寡。这一点历史上很少有朝代做到。
石坚将这事情说出后,众人的脸色都感到沉重。为利是好的,可现在无论是赵祯还是石坚,连自命清高的王曾、薛奎还有王曙都被拉下水去,但这是为民谋利。不惜丢这个声名。朝廷也不再乎少数不能归还的钱,能有多少?大多数是救个急,秋后一收就还了。真正不能归还的不会占到二三成。这样全国下来,最多五十万户,那已经是一个赅人的比例。一年五十万,十年五百万,这也不可能。宋朝总共才多少户?那么一户十贯,这对于百姓,特别是那些穷苦百姓来说,简单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也不过五百万贯。
要知道,石坚这一次为了将那个罚字落实下去,两个州城百姓,加上吕夷简的花费,都有这个数字多。这还不算后期对江南的各种安抚费用。
再看河北河东三路,那用费是以千万贯计算,往下砸,而且不是一笔,至今都花了一亿多贯。不然怎可能许多人家为刘娥、赵祯立生祠。这种花费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但石坚说,你们尽管花,只要不到自己口袋,我帮你们挣,于是花吧。花得一个个大臣脸上有的变色,有的放光,有的疑虑,有的兴奋,还没有花过这么多钱过。什么表情都有。
特别是刚才,又是土地又是矿的,不用说,又有几亿贯进帐到手了。还愁什么?可为了这一点小钱,将民心流失,得不偿失。
赵祯问道:“怎么办?”
盛度小心地说道:“或者强行摊派?”
那就是不贷也得贷,没有,自己儿找出。
石坚苦笑,说道:“只怕这样更忧民。”
因为还是有利息的,如果百姓不贷,难道逼着他们贷?不用付利息?需要的高兴,不需要的就同样有怨言。
王曾又说出一条建议,那就是不以利为考核银行官员政绩的标志。这样他们就不会为了银赚钱,而不象百姓发放贷款了。毕竟在不妨碍自己利益的同时,也没有那一个愿意做坏事。就是秦桧也是如此。
石坚还是摇头。这一条也不好,如果不考核这个,他们就会疏慢本职工作,追要贷款不会尽职,将会有大面积的坏帐死帐出现。到时候国家的钱流失得更多。
于是陈尧佐便说道,不如将帐面做成两本,这部份不作考勤。
石坚还是摇头,这还是不行,一旦不作考勤,天知道他们将贷款放到哪里去了?因此利率不能降。况且现在银行的利率本来就比高利贷人道得多。
无奈最后还是采取吕夷简的做法,将这部份的钱单独划分出来,不作赢利考勤,一作的话,将会出现许多逼帐的情况,或者对支付不起的百姓根本不会放贷。同时,各里正、户长和耆长(里正、户长负责课督赋税。耆长则专司逐捕盗贼,是乡村最基层官员)将所有贷款百姓情况,另备挡案,上缴各知州知县,相互监督,这样减少帐面流失。
石坚对这种方案还是不满意。虽然银行的官吏不会无聊到为这点小钱,与里正这些小官勾连,可是这些基层的官吏有时候品性更坏。但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好同意。
然后石坚说出第二件事,那就是江南各地百姓拥挤。为了吞并土地,还有许多不法现象,特别情节严重的都会逼死人命。石坚直接指出一个尖锐的问题。那就是吞并是必须的。怎么说,必须将百姓挤进城里,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进入作坊。形成粗犷的资本主义原形。没有大工业,大作坊的出现,靠在土地上发那点财,国家还是发展不起来。
对于这一点,在座的几人都点头同意。因为现在的宋朝财富来自土地的比例也越来越少。
还有一点,土地集中操作,更有效更方便。象现在有些地方土地紧缺的,田地都划成了碗大碟大,有的种水稻,有的种棉花,结果相互影响。其实石坚穿越前的农村还是这种情况。但如果集中管理,如施肥,一次性施完。灌水一次性灌完。将会节约许多不必要的时间与开支。
但这么多人往哪里安置?也许他前世不行,可在这世界里,安置的地方太多了。可百姓不愿意离开家园,认为他们与那些蛮子蕃子不一样,那是朝廷怕他们造反,才将他们打散的。
可窝在那块大的地方,一旦遭受不公,心里不平衡,这也是天理教利用的另一个方面。
因此石坚就说道,必须做他们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不一定呆在家乡就好,其实也可能到外地去。可这还有两个因素,那就是进城打工,房屋的问题。买不起房屋,因此也不愿意进城,加入作坊。还有到新大陆,没有路费,就是到了哪里,也没有本钱。其实早先有许多人发了财回来,可时间一长,也有一些不好的消息传来。
石坚就指出。朝廷必须为他们建造房屋,或者提供路费,和一些原始的本钱。让他们进城,或者开发新大陆。这也有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但这又要不少钱。几个人听了又是肉痛。
石坚解释道:“无妨,一旦国家繁荣起来,同样税务增加,这是变向地发放贷款。只是还有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就是第三个问题。因为现在的税务还有人头税在里面,进城的工人本来收入就低,加上这些人头税,生活还是很沉重。说到这里,石坚掏出一个奏折来。
但他慎重地说道:“现在只是看,可以想,但不能去做。”
第548章 税务改革
石坚拿出来历史上所有的税务改革。
孟子说过,粟米之征,布缕之征,力役之征,用其一,缓其二。意思是实行其中两征,百姓就可能饿肚子。那么三征,就更不用说了。可是后世的统治者基本都是这三征,就是宣布废了一样,也是转移到另一项。但不管怎么变,朝廷需要开支,就得征税。只是收入好了,让百姓感觉上税务少了。如果收入不好,感觉税务就重了。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征收对象的轻重不同。
其实统治者本人,也许希望轻徭薄税,可是下边的官员却不一定会执行。也许朝堂之上政策是好的,但底下官员可以找出其中的漏洞,照旧搜刮。这也是王安石变法最忽视的地方。
石坚没有敢动,他只是将历史上各种税务改革放在这张奏折上,让大家看。
首先是春秋时鲁国的“作丘甲”(按照耕地面积9顷为井,4井为邑,4邑为丘来征集甲胄),楚国的量入修赋(照调查得到的私人财力来确立缴纳军用品的数额),还有郑国子产的作丘赋。但石坚没有作品论,太远古了,也落后了,不值得论讨。
然后就是汉朝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