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另类书僮-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风还是嘿嘿一笑:“皇上,臣自以为参过的官员都是些无关痛痒的人物,至于朝中现在的真正的实权派,以及臣以为将来必然对我朝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官员,可是一个都不曾触及啊。那些草包官员,臣得罪了也就得罪了,到时候裴度牛僧孺这帮老家伙,说不得还要对微臣感激不尽呢!”

李昂一想也对,杜风参的人是不少,可是好像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看来这小子是谋划已久啊……李昂不禁感到有些欣慰,杜风为他考虑的的确足够长远了,登基之前的事儿就不说了,登基之后,杜风所做的任何事,现在看起来好像都跟削弱宦官的力量,以及如何复兴皇室有关。

想到这儿,李昂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温情,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微微颔首看着杜风。

“臣是个主战派,现在拥兵自重很有些不把朝廷放在眼中的节度使无非是蜀中的几个,再加上河北三镇,其中蜀中诸镇臣以为不足为虑,真要想灭了他们随时也就是皇上一句话的事儿。而河北三镇才是真正的隐患,他们处于中原之外不远,却犹在关内,实属得陇望蜀之势啊,若是他们三家节度使联合起来,即便是伐入关中也不是太难的事情。”说到这里,杜风又卖了个关子……

第二卷 小试牛刀 第一百四十三章 用人类的方式交流
“你快说,少卖关子,怎么那么讨厌啊?”

好嘛,李昂也顾不上自己皇上的架子了,又像是从前杜风刚刚认识他的时候,是个孩子一般了。

杜风哈哈一笑,大概也觉得这样的李昂比较有趣:“所以,臣以为,一旦等到时机成熟,臣必然牢牢的站在李德裕一边,力主一战。至于牛僧孺和李宗闵,皇上不必担心。之所以臣提议皇上提拔李宗闵而不是牛僧孺,倒不是因为牛僧孺比李宗闵弱势,反倒是因为实际上李宗闵隐隐的却是以牛僧孺为马首是瞻。这也是臣当初建议皇上将臣的族兄杜牧放置在牛僧孺身边的原因……”

李昂一听,好家伙,这小子的确脑子够用啊,原来当初我问他杜牧怎么安排的时候,他已经在琢磨这事儿了?可是,李昂也有些不明白,把杜牧丢在牛僧孺身边跟这个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至少到现在他还没有理清楚。

“杜牧跟牛僧孺之间又有什么关联?”

杜风得意的一笑,心说这个我就没办法跟你说了,那是因为从正史上知道的,牛僧孺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特别照顾杜牧,很有点儿把他当儿子看的样子。若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杜牧也不会遭到李德裕的排挤,一辈子都很郁闷了。有时候杜风想起这事儿的时候,也实在有点儿怀疑,怀疑牛僧孺这老家伙是不是有点儿同性恋的倾向。爱上杜牧了,所以才对他百般照顾,实在是让人有点儿想不通。

这其实也可以算作是李昂已经很充分地估量了杜风的深思熟虑,却依旧没有想到,杜风实际上从还没有认识自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了许多的事情,包括让杜牧和李德裕搞好关系等等,都是足以改变历史进程而埋下的伏笔。

“牛僧孺跟臣族兄杜牧的父亲 ̄ ̄杜从郁 ̄ ̄关系一贯不错,所以对族兄也是百般照顾,可是。早些年臣和族兄在润州的时候,跟李德裕的关系也处的很好。”

“这个好是个什么程度?”李昂多嘴一问。

杜风一下子就想到了李小语。这嘴角不禁也扬起了一丝微笑:“嘿嘿,李德裕的女儿迟早是我家夫人……”

李昂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好一个杜风杜子游啊,你倒是财色兼收啊!”

“嘿嘿……我收地也不是一个李小姐的色,不过咱们先不说这个。牛僧孺本就对臣地族兄照顾有加,现在族兄在牛僧孺手下为官,他必然是对族兄更为信任。可是,臣的族兄臣是知道地,他在政见上却跟牛僧孺格格不入。反倒是跟牛僧孺的对头李德裕几乎完全相同,这也是臣等能跟李德裕的关系搞得还不错的原因。等臣回头迎娶了李德裕的女儿,臣就是李德裕的东床快婿了,而这头臣的族兄跟牛僧孺地关系又十分好,即便是臣到时候没有十足把握让牛僧孺改变主意支持臣的政见,怕是也有个八九分的把握。如此一来。朝中的多数大臣必然就是支持讨伐河北三镇节度使的,而一旦需要征伐,就需要用到大军。朝廷能够随时调动的大军似乎不多吧?”

李昂这时候明白了,眼中冒出了精光,他喜形于色地说到:“你的意思是说到时候群臣尽皆上表要求我讨伐河北三镇,我就可以应大臣之请而要求王守澄等人出兵……?”

杜风满意的点了点头,心说这个李昂还不是个笨蛋。

“皇上圣明,一下子就把臣地小小心思说出来了!”

这一记黯然销魂马屁,拍的李昂不禁有点儿飘飘然。他这会儿是想不到的,杜风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要是他再猜不出,那就是头猪,根本不配当人,更不用说当皇上了。

“藉此,我就可以趁势极力的削弱王守澄等人的力量,使得他们在朝中成为一种孤立之状……可是,不对啊,要是王守澄不肯出兵怎么办?”

杜风心里暗骂:靠,你当王守澄是皇上啊?大哥,我叫你大哥行不行,用人类的方式思考,王守澄就算再怎么位高权重,他也只是个太监啊,就算他是东方不败,也没办法跟满朝文武抗衡吧?况且大臣们又不是要他交出兵权,只是要他带兵讨伐啊!

“咳咳,皇上,王守澄毕竟还是我大唐的官员,再怎么也不敢公开逆反的,十万神策军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不过是有点儿亲信罢了,只要臣暗中护住皇上安全,王守澄就是再如何嚣张猖狂,也总不能让那些神策军谋反吧?臣等集合了全朝大臣的力量,不愁他不派兵。”

李昂这才点了点头,算是赞同了杜风的说法。

“然后呢?”

杜风一摊双手:“然后……呃,臣还没想好呢,到时候再说吧。就这点儿事情,估计没个大半年都安排不下来,弄不好还得一两年的时间。”杜风伸了个懒腰:“呃,臣累了,皇上,您也累了吧?要不咱摆驾回宫?”

李昂虽然有点儿意犹未尽,但是转念一想,也是,杜风能想到这份上已经不容易了,再想下去他真该就是神仙了。于是也只能意犹未尽的点了点头,说了一句:“嗯,我也有些累了,御兄,不如咱们一起回宫吧,晚上我陪御兄一起用膳。”

杜风很郁闷,这什么叫做陪他用膳啊?明明是杜风陪李昂吃饭么,他***当皇上就是好,让人陪他吃饭,还搞得好像那个人很光荣很荣幸似的。

但是没办法,谁叫人家是皇上呢,杜风只能弯腰低头拜下:“臣谢皇上恩赐。”

各自上了轿子之后,李昂突然就觉得有点儿不对,刚才光顾着听杜风说话了,而他这个计划也的确安排的很深,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李昂总觉得杜风有点儿说书的味道。幸好唐朝的时候还没有说评书或者是讲单口相声的,否则李昂非要认为杜风是个说相声的人才不可。

在李昂下旨让李德裕回京之前,杜风先写了一封长信,安排了八百里加急送去扬州。

收信人是李德裕。

信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只有一句话是有用的,那就是提前告诉了李德裕他将被调回长安,并且出任中书省侍郎同平章事,轶正三品。之所以这封信会那么长,完全是杜风卖弄文采,整了几乎一万多字的废话,无非是些从前在润州和扬州的时候承蒙李德裕照顾等等等等,又有些恭喜他的话语,反正是把这个人情卖出去了。

杜风自然不会提到李德裕这回调回长安是由于自己的一番话,但是李德裕也不傻,在皇上的圣旨还没到的时候,杜风的信就来了,而且紧接着,他就见到了长安派来的送圣旨的官员,圣旨的内容自然是跟杜风说的一模一样,这就不由得李德裕不仔细想想这之间的关联了。

况且,李德裕消息那么灵通的人,怎么可能接不到长安传来的关于杜风现在在朝中颇受重用的消息?他早就知道了杜风被太皇太后郭氏收为御皇孙干殿下的消息,这下杜风突然莫名其妙的来了一封恭喜自己的信,明摆着是告诉他:你这回之所以会被调回长安,都是因为我的关系。李德裕明白,他回去长安之后,怕是第一件事不是进宫谢恩,而是要去杜风那儿跟这个奇迹般的家伙沟通沟通。

李小语知道这件事之后,暗暗高兴,当然是因为知道自己很快就能回到长安见到那朝思暮想的情郎了,又如何可能不高兴呢?

杜风写这封信其实也隐隐有这样的意思,早点儿让李德裕知道自己即将回朝,并且官拜相位,也就早点儿让李小语明白,很快他们俩就能见面了。

随后,杜风又给杜牧写了一封信,嘘寒问暖之后就让杜牧一定要跟牛僧孺把关系搞得更好一些,然后让他帮忙去叫那个该死的小胡治赶紧回长安了,这小家伙有点儿乐不思蜀,大概是因为在润州生活轻松,不用回来读书练功,自然能赖在那儿就赖在那儿了!

得到了杜牧那边的回信,说是胡治已经动身回长安的消息之后,杜风不禁觉得有点儿对不起胡治……

第二卷 小试牛刀 第一百四十四章 宰相上门
为什么杜风会有觉得对不起胡治的地方呢?

那是因为,胡治现在不过是十四岁有余十五岁不到的孩子,等到杜风要用他的时候,估计也不满十六岁。十六岁的年纪,就要他经历那么大的风浪,杜风这心里,也有些不忍……

如若只是风浪倒也罢了,可是,杜风要交给胡治的任务,基本上就是要他杀人的,十六岁啊,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是花季,多数人都还只是刚刚初中毕业,这种年纪就要拿着刀剑去杀人……

想到这个,杜风不禁就觉得对于胡治他有些愧疚。

可是,不让胡治去,又能让谁去呢?这件事必须让一个极端能够信任的人去做,而且,其一身武艺还必须非常高,目前为止,杜风身边能用到的人,又有这个能力的,也就只有胡治一人了。找一个跟胡治身手相若的人不难,难的是这个人要让杜风完全的信任。

没办法,也只能委屈这个孩子了,不过这样也好,他迟早是要指挥千军万马封为一代名将的,早点儿经历这样的事情,也许对他也是好事吧!

杜风也只能这样去宽慰自己了……

其实,杜风也有点儿多余,他忽略了古人和现代人的差别。

古人十六岁,基本上就被认为是成年人了,十五六岁上阵杀敌冲锋陷阵的人多了去了,多少名将都是十五六岁就从军了。并且建功立业崭露头角,胡治这个年纪也算不得太小。

杜风这就是关心则乱,他毕竟心疼这个孩子!

转眼间,这就到了年关了,而李德裕一家也赶在年关之前,回到了长安城。

站在长安城正南的明德门门外地城墙之下,李德裕不禁就仰头看了看这一别两年多的长安城头,旗子还是那个旗子,城墙头上也没什么变化,依旧是几队巡逻的士兵。手里端着几百年不变的长矛,头里是一个腰挎朴刀的火长(相当于现在不对里的班长。手底下是十个兵),正领着他们沿着城墙来回走动。

大概是看到李德裕的马车。这车上的标号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个当官儿的,这个火长立刻就整了一下腰间的挎刀,右手一挥,就带着那队士兵往城墙地楼梯口走了下来。

从偏门出来之后,那个火长先是很尊敬的施了一礼,然后问道:“请问这是哪位大人回城了?”

这里要解释一下,像是李德裕这种级别地官员。出城进城的时候是要开启正门地,而通常的时候,除非是盛大的一些节日,否则城门的正门都是关着的,来往的人都是从偏门进出。所以官员的马车上按照要求是要有特殊地记号的,这就可以使得各地把守城门的士兵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见到的是什么级别的官员。是否应该开启正门。

还有一个要交待地,那就是非朝中的官员进长安城,都是要有皇上的圣旨才行。否则就是私自进京算是有意刺王杀驾,那是满门抄斩地罪过。所以这个火长一看到是个三品官员进京,就赶忙下去问是哪家的官儿。

李德裕从马车后头走到了前边来,微微一抱拳,算是回了个礼:“这位火长大人,某乃奉旨回京的李德裕……”

对方一听,回头看了看身边的一个文书,那人赶忙翻开手里的本子逐行查找,一看,果然有个叫做李德裕的官员值当奉旨回京,便微微的一点头。

李德裕手一挥,手下的随从立刻把手续交给那个火长,火长接过,翻开看了两眼,确认了这的确是盖有吏部大印的文书,赶忙跪倒:“小人不知大人回京,请大人恕罪。”

李德裕淡淡一笑:“火长大人也是忠于职守,应当如此。不如就此放行吧?”

火长听了,赶忙冲着身后几个士兵说了一句:“还不赶紧大开城门请李大人进去?”

如此这般,李德裕才进了长安城。

进去之后,他也没什么心思上马车了,只是让马车先行,送李小语和李德裕的夫人先回李府,自己则慢慢的在朱雀大街上溜达,看看三年来这长安城有没有什么变化。

没多久,他就穿过了整条朱雀大街,进了皇城,由经朱雀门穿过太常寺,就进了尚书省。

到吏部交了文书,算是应了任,谢绝了吏部众官员的邀请,李德裕也就又沿着朱雀大街走到了安仁坊。

其实李德裕原本是想要到东市西市都去看看的,但是想了想,觉得还是先去杜府找找杜风比较好。于是才去了安仁坊。

来到了杜府门口,李德裕看了看,这杜府还是杜府,只是住在里边的人不同了,而且里边的人的身份也大相径庭,李德裕不由得摇头笑了笑,心说这里头的小老爷虽然也就是个轶正四品下的官儿,但是却拿捏着朝中大部分朝臣的名门,自己这次能回到长安,恐怕也是这位小老爷的功劳啊。还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想想两年多前,还当这个杜风是个可以任意呼来喝去的小书僮,可是现在,人家大概齐还是个书僮,只是变成了皇上的书僮,变成了这大唐朝的书僮,可就不是什么人都能呼来喝去的咯!

“请问,你家杜大人可在家啊?”李德裕轻轻的叩响了门上的铜环,等到门房出来之后,一抱拳问道。

那个门房见李德裕周身虽然穿着朴素,不过是件普通的衫子,可是那气势却着实不浅,也不敢乱说话,上下打量了一番之后,客气的问道:“我家少爷在里边,请问这位大人是哪位?”

门房就是这样,若是换了个什么都不是的人,恐怕他就是乜着眼睛嘴里说着“去去去”就给人撵走了,可是看到李德裕这样的,就不由得自己客气了起来。这也算是门房的一个本事,门外的人穿的如何倒是其次,看到你没什么气势,就算穿的都是绫罗绸缎,估计也没睁眼瞧你的,可是看到李德裕这种气势很强的,就知道此人绝对不是可以随意欺侮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态度。

李德裕微微一笑:“烦劳告知杜大人,就说新任回京的中书省侍郎同平章事李德裕求见。”

那门房一听差点儿没吓趴下,心说还好刚才挺客气的,否则人家一句话,我家少爷也不见得保得住我。中书省侍郎啊,还平章事,那就是宰相了(唐中后期凡宰相必然要冠以平章事的名,但凡有了平章事的称呼的,就自然是宰相了),比我家少爷官儿还大呢……心中不由暗叫好险。

于是一脸的阿谀奉承:“原来是李大人,您稍候,小的这就给您禀报去……”说完,转身就往里跑,看着李德裕不禁也笑了起来。

门房进去之后,大呼小叫的就到了书房,杜风今儿也是没什么事儿,就早早的回来了,正坐在书房里看书呢。

“少爷,少爷,门外有个宰相说是来求见了!”

杜风放下手里的书,抬头看了那个门房一眼:“不就是个宰相么,你慌个什么劲儿,我还以为是皇上来了呢。那人是谁啊?”

“说是叫……”这个门房心说,我家少爷好大的架子,宰相还没什么了不起呢?这大唐朝一共才几个宰相啊?他这边说着话,转念一想,好像不对,宰相出门哪儿有甩着两条膀子一个人来的啊?不说弄个八抬大轿前后开道,总也不至于就这么光秃秃的来了吧?于是这话音里就透着犹豫了:“少爷,那不会是个骗子吧?他甩着两条膀子一个人就来了,身边连个随从都没有……”

虽然门房还没说出李德裕的名字,但是杜风一听,心里就有数了。他也早就料到李德裕若是回了长安,到吏部交了任之后第一件事儿怕是就该是来找自己。

于是他笑了笑:“他是不是说自己叫做李德裕?”

门房满脸的惊奇,心说这少爷是不是能掐会算是个半仙儿啊?我这儿还没说他就知道是谁了,于是赶忙点头:“是是是,他说他就是叫做李德裕。”

杜风又笑了笑,站起身来:“我亲自出去迎他吧!”

说着话,双手往身后一背,这就往大门口走去。

第二卷 小试牛刀 第一百四十五章 接风洗尘
杜风说了一句亲自出门迎去,那门房有点儿奇怪了,心说刚才少爷可还矫情着好像拿人家没当回事呢,这会儿怎么要出门亲自迎接去了?看来门外的那个人官架子也不小。

他这儿胡思乱想,杜风已经走到了门口,吩咐左右下人打开了正门,满脸堆笑的就走出去了:“哎哟,原来是李大人啊,您看您这是怎么来了?也不遣个人先来打个招呼,也好让下官恭候啊……”

李德裕也知道这是客气话,人家亲自出来接了,这就算是礼数足够周全了。他微微一笑:“呵呵,杜大人言重了,今日里李某刚好回京,去了吏部交了任,走着走着就到了你这府上,想着就说来拜访拜访杜大人。”

杜风笑着侧过身子:“李大人太客气了,快快请进。”

说话间,这一老一少就走进了大门。绕过影壁穿过前厅,杜风带着李德裕就进了偏厅。分主客坐下,下人奉上热茶,也就都出去了。

“李大人前来舍下,可谓是令下官这里蓬荜生辉啊,大人请用茶。”杜风也客气一句。

李德裕端起茶盏,喝了一口之后,放下:“杜大人客气了,李某此番能够调任回京,也多亏了杜大人在皇上面前美言啊……”

这话换了个人听去之后,即便就算是那人一手促成的,多半也是客气客气。推脱一番,反正这事儿就算是心照不宣了。

可是杜风不是,他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只是觉得该如何便如何:“李大人客气,下官也只是依言直抒,李大人却有宰相之才。前些年……啊,由于……啊,离开长安,到江南任职,现在新皇甫登三宝。身边正需要有才地大臣,正好皇上问起下官的意见。下官就提了一下李大人。想从前在润州和扬州的时候,下官兄弟二人还多亏了李大人照顾啊。”

杜风虽然很少去遵照那些他觉得繁琐的礼数。但是遇到这种当面揭人短的时候,还是懂得回避的,所以说到一半,那话音就打住了一会儿。

“呵呵,一别两年,小杜公子还和从前一般神采啊!”李德裕突然就不叫杜风大人了,显然是希望私底下能够恢复点儿从前的关系。

杜风多精啊。早说了披上层毛他就是只猴儿,当即接嘴说到:“李伯父也是风采依旧啊……”

这一老一少,就不约而同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

“李伯父这今儿刚回长安,想必旅途劳顿,怎么不先回府上休息休息呢?伯母身体一向可好?我小语妹妹也还好啊?”杜风琢磨着,就把话题引到李小语身上去了。

李德裕心里一嘀咕。心说这杜风是个什么意思啊?赶自己走?不像!可是,他要不是打算赶自己走那提的什么让自己回去休息啊?这就有点儿不明白了。可是,李德裕也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稍稍再这么一多琢磨,他也就明白了几分。

莫非……这杜风对小语有意思?

李德裕这就琢磨上了……

不过琢磨归琢磨,嘴里倒是没停下:“啊,你伯母身体还不错,跟小语先回去了,我平日里习惯了四处走动走动,倒是也不觉得累。”心里还在想着,心说这小子要是再说一句什么累不累休息不休息地我就真的赶紧地告辞走人,否则就太不识相了。

杜风微微点了点头,笑着说:“那倒也是,李伯父一向爱民如子,将这江山社稷国家政事看的比什么都重,刚回到长安,也自是该上街走走。不如这样,现在距离饭点儿还早,若是伯父不觉得累地话,贤侄便陪着李伯父到东西市走走去,想必伯父还没来得及去看看吧?”

这话倒是正说到李德裕心坎里了,他原本就想去逛逛,只是琢磨着还是先拜访杜风比较好,总不能真等到饭点儿的时候再来看人家吧?搞得好像是就打算蹭人一顿饭似的。

于是乎笑着先站了起来:“不打扰贤侄的功课吧?”

杜风哈哈大笑:“伯父您太客气了,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咱们先到东西市走走,而后小侄给你接风洗尘,把伯母和小语妹妹也都请上。”

李德裕跟在杜风后头走了出去,心里却在想着,难道这杜风对小语真有点儿意思?怎么这会儿又提到她了?

殊不知啊,杜风根本就是故意的,他也就是在暗暗的给李德裕提个醒儿,李小语跟我关系好,不是跟杜牧,你再别剃头挑子一头热了,否则真耽误好些个人了。

在东市逛了会儿,李德裕很是唏嘘地看着熟悉的长安城,心里说,扬州虽然繁华,可是比起这长安城来,还是这里让人惦记啊……

“对了,杜贤侄,我还有个问题要问你。”

“哦,伯父有事儿尽管开口。”

李德裕斟酌了很久,似乎还在犹豫究竟要不要问,杜风也不去催促,只管自己看着两旁的店铺,以及路两旁那些招摇撞骗的小摊子。居然有个家伙拿了一副破画儿,非说是东晋名家顾恺之的作品,可是隔着这么远,杜风都一眼看出那绝对不是顾恺之的画儿,原因很简单,顾恺之以点睛见长,可是画中地人像的眼睛就像是个死鱼眼似的,哪儿有一点儿顾恺之地风范。

又逛了会儿,李德裕终于还是问出了口:“贤侄啊,我刚才去吏部,听说这次与我同时调任的,还有李宗闵李大人?”

杜风笑了:“呵呵,伯父是说皇上为什么这次调了您回京,却又同时升了跟您一直素有嫌隙的李宗闵?”

李德裕心里说是,可是嘴上却不好说,讪讪的一笑:“呵呵,李大人与我倒是也没有什么嫌隙,只是彼此政见稍有不同罢了……”

杜风心说是稍有不同就见了鬼了,稍有不同你问个什么劲儿,明摆着心里头郁闷着呢,心说我好容易封了相,没想到李宗闵也跟我同朝为相,这以后还不得打起来?

可是杜风总也不能说那也是自己的主意,于是便说:“伯父,这个小侄我就说不上话了。我当初是提议说您有经纬之才,且对朝廷忠心耿耿,却是没想到皇上隔了一天,又说打算也让李宗闵调到门下省去做侍郎同平章事,这个小侄也是纳闷的紧。不过皇上自有他的打算,大概是想多听听不同的政见,也好从中取舍吧!”

这话就有点儿挑拨之嫌了,说皇上想两边都听听,然后取舍,明摆着就是说哪边说的更有道理就听哪边的啊,那还不是让李德裕使劲儿跟李宗闵去较劲啊?

但是这本就是杜风想看到的效果,就是要让李宗闵和李德裕这俩姓李的一起在朝上整天为了不同的意见去吵吵,吵的越闹腾越好,那才好玩儿呢。就像是宋朝的时候,满朝文武只要一上朝,就在殿上当着皇上的面,像是市井小民那样吵个不停,甚至还有大骂出口的,搞得宋朝很长一段时间里,那朝会就像是菜场似的,什么声音都有。说实话,杜风还挺喜欢那样的一种场面,一是热闹,多好玩儿啊,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搞得像是泼妇似的指着对方的鼻子骂。二呢,就是为了造成这种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效果,既麻痹了王守澄那帮没有小鸡鸡的家伙,又促使更多的真实想法浮上海面,也容易让朝臣的权力慢慢的扩大。

李德裕也不想杜风会存了这样的心,只是觉得他毕竟只是个臣子而已,皇上要这样,他也没办法不是?所以也就没多说什么。

这逛来逛去,眼看着天色就暗了下来,临近饭点儿了。

杜风说话了:“伯父,您今日里刚刚回到长安,不如就由小侄做东,为伯父接风洗尘吧?”

李德裕也不好拒绝,加上心里也在想着试探试探这个杜风究竟是不是对自己的女儿有想法,于是便点了点头答应了:“那就多谢贤侄美意了……”

他这儿刚答应,杜风立刻就说:“小侄今晚就在天一阁设宴吧,伯父您可以回去收拾收拾,然后把伯母和小语妹妹一同请去,我也去安排安排。”赫,还是对人家女儿有想法……又提到李小语了!

第二卷 小试牛刀 第一百四十六章 全家都来吃白食
杜风说给李德裕接风洗尘,然后又提到了李小语,李德裕心里就更犯嘀咕了,难道这小子真的踅摸上我家女儿了?

不过杜风倒也不是纯粹的胡扯蛋,让李德裕先回府也是有道理的。

古人就是这样,吃饭有吃饭的讲究,总是要换身衣服啊,洗把脸啊什么的,特别是他们这种有身份的人,更是如此。没有说两人在路上遇见了,立刻就你拍拍我的肩膀,我搂搂你的腰,然后呼喊着说什么“走吧,一块儿整两盅去”然后就直接找个大排档炒俩菜直接喝的,总的准备准备。

李德裕听了,也就一抱拳:“如此我就先回府了,烦劳贤侄安排。”

两人说着话,彼此告别,分头该回家回家,该去天一阁安排的去天一阁。

杜风也是真舍得,直接把天一阁的二楼整个人包了,还吩咐了下人找了一队护卫守在天一阁的一楼二楼楼梯口处,整个儿把天一阁当成自己家的厨房了。

可是,他这是一来钱多的本来就花不完,他又没有沈巨那种存着满家的金银珠宝舍不得花的劲儿,在他看来,钱这种东西赚来就是花的,搁在家里一点儿用都没有。二来呢,他是为了好好的糊弄糊弄李德裕,甭管怎么说,那老东西以后都会是杜风的老丈人啊,虽然说这事儿现在到了这份上,李德裕想不同意估计也没那个胆子不同意。大不了杜风让太皇太后给自己提亲去,还怕这李德裕不给太皇太后的面子?可是毕竟那是李小语地父亲么,总是要给点儿面子的。

至于他调来一队亲卫,现在也就是跟玩儿似的,人家现在是御皇孙干殿下,虽然李昂憋着不爽没给他封个郡王什么的,但是那也足够不得了的了。御皇孙干殿下弄几个亲卫给自己守守门撑撑场面那还有什么说的?要按照他皇祖母的意思,还打算给他派一队神策军整天贴身保护他呢。

等了一会儿,也就是喝了两杯茶的工夫,李德裕就乘着轿子拖家带口的来了。不但有他的元配夫人和李小语,连儿子、小妾啊什么庶出地子女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