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种田之童养媳-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四娘回到家里,将锄头和背篓放在门外,杨十九飞快的跑进门去,看到那位穿着贵气的贵人正端坐着,一双精明的眼睛正用挑选货物一样的眼睛打量她。杨十九害怕看到贵人的眼睛,局促得低头看地上的泥土,一双手不停的绕指。虽然心里害怕,但她还是忍不住用眼角的余光去看那位端坐着的贵人。
韩启家的又把刚才对杨老三说的话对柳四娘说了一遍,柳四娘是个明白人,在田里杨初月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明白了,她也知道这位侯府夫人的婢女来的意思。她虽然想得明白,但思想觉悟不高,也没多想其中的由头就对杨老三说:“这事我同意,当家的你的意见呢?”
杨老三本来还有些犹豫,但见柳四娘都同意了,忙着点头,说:“贵人,我和我媳妇儿都同意。我有两个闺女,你选哪一个?”
韩启家的已经仔细想看过两个贫家女,杨十九还行,就是太小家子气,杨初月稳重,但太静过于沉稳,少爷一定不喜欢,不过这样的性子不会惹事。于是说道:“你们同意就好,不过还要看你家姑娘的八字是不是和少爷的八字相配。如果不介意的话,就说一说两个姑娘的生辰八字吧。”
杨老三说杨十九是甲寅年六月十九生寅时的,杨初月是丙辰年四月十六戌时生的。东方先生说邱家少爷命里缺水,按这家姑娘的命格来算,杨初月正好适合。
他还说杨初月是富贵命,但一生波折不断,不过都能逢凶化吉,最后苦尽甘来,享尽儿孙福。听到东方先生这么说,韩启家的就定下杨初月了,说回去禀告夫人,两天后来接人,她会带一笔不菲的聘金来,杨家家境不好,就不用给杨初月备嫁妆之类的东西,只让柳四娘给她换一身干净衣裳就行。
杨家夫妻要留韩启家的用午饭,韩启家的推辞说要回去给夫人复命,就不多留了。回风莱镇的路上,韩启家的问东方先生说:“东方先生,你觉得杨家那五丫头怎样?”
东方先生一生为无数人算过命,也看过各种形形色·色的人,说:“我看那丫头是个极稳重可靠的,进退有理,宠辱不惊,不像个没见识的乡下丫头。”
韩启家的心里嘀咕,什么不像个乡下丫头,她本来就是个穷苦人家的乡下丫头片子,比起邱府上的三等丫头都还差得远。想到自家嫡出的金贵的大公子配这样一个连丫鬟都不如的乡下姑娘,不禁为她家大公子鸣不平。不过东方先生说,要救大公子的命,还得靠这丫头来冲一冲喜,想起东方先生说那丫头有富贵命,又问道:“那丫头的命当真好?”
东方先生习惯性的捋着胡子,说:“也不是特别好,就和京城那些富贵家里的小姐夫人们差不多,还有一点就是旺夫罢了,并没什么特别之处。”
韩启家的还以为杨家的五姑娘有什么特别之处,原来也不过如此。这世界的的奇人多了,命格好的人也多了,没来的让一个穷僻壤的乡下丫头得了,她能去伺候大公子已经是她天大的福气了。
回到府上,韩启家的把今天的事说了,“奴婢看那丫头还好,性子安静不跳脱,模样还看得过去,八字和少爷也相配。东方先生说她是的知进退的姑娘,奴婢觉得东方先生看人不会错,应该不会像府上那些狐媚子做一些阴损之事。”
邱夫人眉头紧锁,说:“虽然我也觉得委屈了振晔,但到现在也只能如此了。我现在也不指望老爷能够回心转意,只盼着振晔能好起来。我能指望的也只有他和晴然了。”
说起邱老爷,韩启家的也无限伤感,安慰邱夫人说:“夫人,老爷只是一时糊涂,等老爷想清楚了就好了。”
邱夫人说起她丈夫,哭得生泪具下:“一时糊涂?只怕是一世糊涂。他被凝湘那个狐狸精迷得团团转,还为她宠妾灭妻,毒害亲儿亲女。要不是这样,我怎会带着振晔和晴然躲到这个又穷又愚昧的地方来?我这是做了什么孽,才嫁了这么个糊涂是非不分的丈夫?我可怜的晔儿和然儿,都是为娘不中用连累了你们。”邱夫人越哭越厉害,最后竟是嚎啕大哭。
听到哭声的邱晴然扶着虚弱的身子出门来,劝邱夫人说:“娘,您别哭了,当心哭坏了身子。”
邱夫人的泪水止不住,搂着女儿一起哭。邱晴然想起在侯府那些生不如死的日子,也跟着一起哭。韩启家的见了也用手绢摸泪,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杨初月成了丰莱镇上最富有人家家里的童养媳,虽然不是卖女儿,但情境也差不多了,不过比起杨小雨和杨初七的境况要好上许多倍好。
韩启家的说来领走杨初月那天会带一大笔聘金过来,希望他们夫妻两拿着拿笔钱改善一下家里的情况,另外,邱家聘杨初月为童养媳一事不要伸张,该保密时还得保密。
第23章 乡里乡亲们
杨老三和柳四娘听后不住的点头,并保证不把杨初月成为邱家童养媳这事说出去。等到韩启家的走了过后,他们俩就思量着用这笔钱把买金镯子欠下的钱还了,然后把房子修上一修,往家里置一些家具,然后扯几尺布给几个孩子做一身新衣裳,买上几亩水田,最后买几百斤粮食放在家里。
杨老三夫妻两的脸上均是喜气洋洋的,杨十九则一脸不平的坐在一旁,双手搁在腿上撑着头,看着杨初月的眼神满是嫉妒之色,同是一个爹娘,为什么自己就没那样的运气?那个算命的先生还说杨初月有富贵命,也是,给富贵人家当童养媳长大以后就富贵了。想起自己以后还得在乡下过苦日子,心里更不服气了。
一时间,杨十九坐在那里想着,杨初月跟她一样的出身,以后谁富贵谁好过还不一定。也许杨初月以后还不如她呢?杨十九诽腹一番后就躲到被窝里睡觉了。
杨初月端着木盆去井边打水洗衣裳,杨兴年冲过凉后也在那里洗衣裳。看到杨初月一副淡然和不乐意的样子,问道:“这可是好事,你看起来好像不高兴。”
杨初月用捣衣棒捶打衣裳,说:“四姐不高兴我可以理解,但你好像也不怎么高兴。”
杨兴年干笑了一声,说:“怎么不高兴,你去邱家,邱家夫人会给爹和娘一大笔聘金,以后家里的日子就好过了。也不用担心吃不饱了,我如何不高兴?”
杨初月听了不说话,是啊,她去了邱家,可以为自己的家换回一大笔银子,何乐而不为呢?以后杨家可以用拿笔钱好好过上几年了,至少在最近几年内,他们不会挨饿。
韩启家的说邱家在京城是大家,而那位大公子是府上的嫡长子,以后要继承家业。虽然现在邱夫人被逼到乡下来了,但也说不定她们一家会回京城去。邱夫人这样的贵妇,一定很瞧不起她这样出身的儿媳,也许等她长大了就放她出府也不一定,杨初月苦笑着安慰自己。但将来的事谁又说得清楚?邱家这趟浑水她去淌定了。“你说得也对,但将来的事,不会像你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杨初月说。
杨兴年沉默了一阵,说:“是啊,将来没有定数,谁又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去邱家之后,你要保重,我能说的也只有这些了。”
也许去邱家是个她改变命运的机会,无论那个机会会给她带来什么样改变,她都必须走下去。
后两天杨初月照旧干活儿,也没当自己有什么特别。倒是杨家院子的人听到丰莱镇最富有的人家聘杨初月当童养媳,一时间都到挤到杨老三的四面漏风的破土屋里,连着二伯一家也来了。
不过二伯一家的话不多,二伯脸上堆满了笑,就说了几句恭喜的话。杨家院子的人都争着抢着要和杨老三夫妇说话,二伯有些话还没到嘴边,就被凑上来说话的人挤到一边凉快去了。
杨初月不知道这事是怎么传出去的,反正还不到一个下午,整个桐安村的村民都知道了这事,都一窝蜂的到杨老三家来。有道贺的人,有来看热闹的人,有不服气来说酸话的人。
杨老爹夫妇也提了红蛋来道喜,一夜间杨老三这个最不受宠的儿子变成他们眼里最有出息最能干的一个。杨老爹和杨陈氏用力挤开围着杨初月的人,一双枯瘦的手死死的拉着杨初月的干瘦的小手说长道短。
杨老爹和杨陈氏你一句我一句的拉着杨初月说话,说到了邱家以后,要想着在乡下过苦日子的爷爷奶奶。要多救济着桐安村杨家院子的爷爷奶奶和大伯一家人,不要忘了本。
杨陈氏说邱家有好多好东西,她一辈子都没见过金银钗,没见过丝绸,没见过一件好东西,到了邱家后,一定要多帮她稍东西回来,让她也穿戴好些出去显摆一番,也让她年老后脸上有光等等说了一大堆话。
杨初月很想说几句反驳的话,但杨陈氏和杨老爹根本不给她说话的机会,自顾自的唠叨个没完。杨初月听得不耐烦了,心想邱家将来要不要她这个贫穷人家出身的儿媳还说不一定,现在家里的人就开始算计着从邱家拿好东西回来帮衬着了,真是太异想天开了。
杨大和王金镯也腆着脸,扭扭捏捏的到了杨老三家,先诚恳的道了歉,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自己家有多不容易,说自己家有多困难,只差没给杨老三和柳四娘跪下了。
杨老三说他知道杨大一家的难处,过去的事不会再计较了。杨大欣喜的说他就知道杨老三心肠好,一家人哪有隔夜仇?然后就说到杨初月身上,感慨的说:“五妹有好出路了,以后当了侯府夫人可不要忘了大伯一家,还有家里的两个堂哥,如果以后有什么好出路,一定要帮着两个堂哥,要多多提拔多照顾着他们。”乡下人说话爽直,从不拐弯抹角,杨大就是其中的典型。
杨刘氏善交际,用她一贯活络的心思以及好口才拉着杨初月说道:“五妹啊,我知道你还在为我大嫂的事过意不去。但那事都过去那么久了,幺叔和幺娘都答应不计较了,你也别往心里去啊。现在咱们都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读书先生不都说什么‘同甘共苦’吗?以后你要得到好的了,也别忘了给家里的人分一杯啊。你知道我大哥还有我家家里穷没银子,什么都缺,以后要有什么了,都给家里带一些回来啊,我大哥和我家什么也不嫌弃。”杨刘氏说话比她公公更简明直接。
杨初月冷眼看着到自家来的人,用一贯沉默的沉默面对这些不请自来的上门巴结的乡亲,不说一句话。现在一切都没定数,全部的人都开始巴结了,开始拉关系讨好她了。这还只是开始,就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古话真是一点儿都不假,但那也得等到她得道了之后再说。
王金镯见她不说话,以为她不答应,就赶忙把杨刘氏挤开,拉着杨初月的手急切的说道:“五妹啊,你啷个不说话咧,你赶快答应啊?快啊!快点儿啊!”
杨初月还是不说话,安静的坐着听他们七嘴八舌的说话。王金镯心里焦急,催了杨初月一遍又一遍,“五妹,你倒是说句话啊!成哑巴了啊!你快说啊!”
还是柳四娘出来给杨初月解围,说道:“五妹一向都不怎么说话,她胆子小,估计被吓到了。她是个心善的孩子,将来发达了一定不会忘了大家,大嫂你就放心。这孩子虽然不说话,但心里都明白着呢。”王金镯只得收回了死死拉住杨初月的手。
晚上柳四娘烧了一大锅水让杨初月洗澡,还从村里的族老家借了一块香胰子来,让杨初月把全身上下都洗干净。杨初月最整齐的一件衣裳还是前年做的新衣,因为一直在家干活,她担心把衣裳穿坏了,就一直放在木箱子的最下面没穿,现在正好穿着去镇里。
去镇上那天,来送杨初月的人很多,甚至超出了杨初月的想象,也许整个桐安村的人都来了,杨初月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苦笑一声。这都什么事啊?想到她还一事无成的时候就背上了这么大的包袱,以后哪怕走一步都很难。她一个贫家出生的女儿,本就走不了多远,现在有这些人拖后腿,以后只怕寸步难行。
韩启家的来接杨初月,被杨老三家里三层外三层围着的人吓了一跳,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她不是告诫过杨老三夫妇,此事不要伸张吗?现在弄得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韩启家的脸皱得比苦瓜的褶子还多。一个孔武有力的家丁开出一条路来,韩启家的才能进杨老三家的门。
在几十个乡民的注视下,韩启家的忍着一肚子气的走进杨老三家的大门,把被人层层围住被家里长辈拉着没完没了叮嘱的杨初月拉了出来。
杨老爹还舍不得放开杨初月的手,说了一句:“到邱家以后别忘了乡下的爷爷奶奶,记得常带东西回来看我和你奶奶啊。”
韩启家的听了皱紧了眉头,只见杨初月一副沉默的样子,一句话也不说。韩启家的对杨老三夫妻说:“进屋里去,把门关上我有话说。”
杨老三和柳四娘两人脸上均是喜色,等着韩启家的给那一大笔聘金,压根没看到韩启家的脸色不好看。
韩启家的冷冷的说道:“我说杨家当家的,当时不是告诉过你们不要伸张吗?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
杨老三还在兀自欢喜,说:“乡下人都这样,一家有喜家家相送。现在我闺女嫁了户好人家,他们自然要来道贺了。我也是桐安村的人,总不能拒绝乡亲们的好意嘛。”
韩启家的一脸都是乌云,这事如果伸张出去,保不定会被京城的那个狐狸精知道,还不知到时候会弄出什么幺蛾子来。
第24章 初到邱家
像邱家这样的大家,养个童养媳根本就是耻辱,如果不是情势所逼,夫人才不会聘一个乡下姑娘为媳妇。大公子那么聪明俊秀的一个人,在京城里那也是风流俊杰,这个丫头给他提鞋都不配。
韩启家的清了清嗓子,说:“这事我先不说了,但你们以后不要没事就到府上来找五姑娘,让她拿府上的东西给你们,要是被夫人和我知道了,就把你家姑娘还回来!还告诉你们一句,府上的东西值钱,就算把你们家所有的东西卖了,也买不回一件上好的银质首饰。杨家当家的,我另外再说一句,若是一家的男人有本事,就不该靠闺女来支撑这个家。你若是个真男人就该明白我这句话的意思。邱家和杨家是两户人家,邱家不是杨家能高攀的,若以后你们以邱家的名义作威作福,邱家可不会管你们。”
杨老三和柳四娘面面相觑,韩启家的把话说死了,当着他们的面泼了一盆冷水。韩启家的看到这对贫贱夫妻脸上僵硬的笑容,已然知道自己刚才说的那番话起了作用。对付这种无知的乡下亲戚,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话实话,直接给予打击。
“这是夫人给你们姑娘的聘礼,有五十两银子。拿去好好过日子,够你们家花上好一阵子了。”韩启家的从怀里掏出一个布袋。
杨初月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希望杨老三和柳四娘能听进去:“爹娘,你们拿着这些银子好好过日子。我晓得乡亲们以后会找上门,但该拒绝就得拒绝,他们那些事,我们帮不上忙。”
杨老三的眼睛盯上那个布袋子就移不开眼睛了,很想上前抢过来,五十两,他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银子。还是柳四娘镇定些,她听懂了韩启家的和杨初月说的话,多少清醒了几分,见到杨老三那副这辈子都没见过银子的样子,急忙拉住了他,对韩启家的恭敬的说道:“贵人,我知道了。”
韩启家的看了柳四娘一眼,心想这个还有些自知之明,就把装着银子的布袋子交到柳四娘手里:“你收好了,可别被人拿走了。姑娘我领走了,只要你们不来寻事,姑娘老实听话的话,夫人不会亏待她。”这个地方韩启家的一刻一不想多留,领着杨初月就急急的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离开。
杨初月走了,杨老爹夫妇以及杨大一家还想和杨初月说几句话,不过被那名孔武有力的家丁挡住不让他们继续啰嗦个没完。
韩启家的牵着杨初月急匆匆的走了一段路才放开她的手,然后有些厌弃的看了看她,自己走在前面不想再管她。
想必这位夫人的贴身婢女已经很厌恶她了,还没进邱家的门就那般张扬,弄得村里的乡亲都知道了。其实杨初月也不知道她成为邱家童养媳的事会传得那么快,这乡里的人呐,就是爱看热闹图个新鲜。一见到有什么稀罕事就大老远的跑过来,也不知道图个什么?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农村人民改变不了的性子。
当年她在乡下外婆家也一样,那时她考上了大学,效果同今天也差不了多少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有人看到她就说她有出息,说以后工资怎么怎么高,要是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可以去找她之类的。乡下的亲戚一上门来道贺,说了一些类似的话。杨初月当时如实说了自己的想法,然后来道贺的亲戚们就不高兴了,说不就开个玩笑吗?你还当真了,还是大学生,连个玩笑都开不起。
杨初月那时就无语了,再听到类似的话她再也不说一句话。她是个较真的人,开不起这样被拆穿了就是玩笑话、没反驳就是承诺的玩笑。
类似的话她听了很多,她那时很想说考上大学没什么了不起,不过就比普通的打工人多了一个好听的名头而已。她现在的心情也同当年考上大学的心情一样,苦笑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无奈,富贵人家的童养媳,有什么了不起。
从桐安村到丰莱镇都是小路,要想坐马车还得走另一条较远的路才行。韩启家的领着杨初月走另一条路,大路上有一辆马车,杨初月等韩启家的上了马车后自己才跟上去。
这辆马车很普通,一点儿也没富贵人家那种气派和奢华之风。马夫驾着马车不疾不徐的往丰莱镇走,韩启家的趁着还有好几个时辰才到邱府,就把邱府里的规矩大致说了一下:“夫人在京城是大家闺秀,后来嫁了一户显贵的人家。夫人现在虽然不在京城,到了乡下府里的规矩也很严,为了让你以后少犯错,所以你到邱府后先跟着我学规矩。”
“记住,在府上不要有好奇心,有些事不是你该知道的。还有,不要自作聪明,夫人喜欢老实规矩的人。我知道你家里穷,但你不要把乡下那番做派带到邱府,我看你是个老实规矩的姑娘,到府上别被富贵迷了眼使什么坏心眼。你是邱家嫡出公子的童养媳,得有一个正经姑娘该有的样子。”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虽然是邱家的童养媳,但你不能让你的家人以邱家的名义作威作福,否则夫人会把你撵出去。我今天对你爹娘说的那番话不是说来吓唬你的。公子现在病重,身边有人伺候,你不用靠得太近。”
“公子病好了会跟着东方先生读书长学问,府上有位会武的大家会教公子拳脚功夫,公子以后会很忙,你别到公子面前晃,免得公子分心。府上还有位小姐,你的好生伺候着。记住,夫人、公子和小姐都是你的主子,你得用心服侍,知道了吗?”杨初月用力的点头,表示她记住了。
韩启家的看杨初月的性子不温不火,也不像是很爱出风头的那种,只希望她到邱府后也如现在这般规矩。
杨初月虽然没听过邱家的名头,但从韩启家的语气和做派来看,邱家应该是个世家或者在京城地位很高的人家,邱家不想惹上杨家这个穷亲戚,就嘱托她告诉杨家人,不要以邱家的亲戚自居。
她名义上是邱家公子的童养媳,实际上不过是个冲喜的,等到公子好了,也别想靠近公子,她和邱公子的身份悬殊,以后也只能是邱家的丫鬟。
韩启家的说别被富贵迷了眼,要老实规矩,是想告诉她到了邱府不要小偷小摸,也不要拿邱府的东西去救济杨家,下场就是被撵出邱家。
杨初月坐在马车内默默的消化韩启家的说的那番话,明白她到邱府冲喜过后也是个摆设,不要想着高攀邱公子,老实规矩要紧,只要不要有不该有的心思,她的日子会好过。车到山前必有路,以后的路慢慢来吧,一步一步总会走好。
想起离家时的情境,杨初月无奈的摇头。她可以规矩,不知道杨家人会不会规矩。还有邱夫人送来的那笔聘金,她有预感,那笔钱会很快花出去。但她现在已经身不在杨家了,也没能力去管杨家的事。未来不知道多少年都要在邱府待着。
卯时,马车到了丰莱镇。韩启家的领着杨初月进了邱府在镇上的宅子。这座宅子和四周的房子看起来无什么差别,占地也没镇上的人说的那么夸张,不过这座宅子处处彰显的达官贵人那种低调的华丽。
宅子是典型的南方建筑,高高的房檐和高高的墙,院子里有狭长的天井,花坛里种了好些花卉,现在是春天,那株荼靡花开得正艳,树下花架子上的蔷薇花丛里蜂围蝶绕,淡蓝色的绣球花静静的开在一旁,紫红色的蜀葵花节节高升的盛开,但这些美丽的春景,在偌大的宅子里显得不合时宜,更衬得这座宅子了无生气。
宅子里并没多少人,杨初月一路走进来只看到一个扫院子的中年婆子,一个守在正房门前等待夫人吩咐的婆子就没人了,整个宅子里一个看守大门的家丁也没有。
低着头跟着韩启家的到了邱夫人的正房,韩启家的恭敬说道:“夫人,奴婢把杨家姑娘领回来了。”
杨初月听到一个略显疲惫和娇弱声音说道:“锦贞回来了,快把那孩子领进来给我瞧瞧。”
韩启家的领着杨初月进了主屋,这件屋子布置得不怎么亮堂,四处都暗沉沉的,摆放的家具饰物都是年代很久的东西了,看起来十分陈旧。杨初月跪下向邱夫人磕头,说:“见过夫人。”
邱夫人身边有个端茶递水的年轻丫环,她服侍邱夫人用过茶后就退下。邱夫人的声音虚弱无力:“抬起头来让我看看。”
杨初月抬起头,看到一个艳而不媚的端庄美妇,她虽然上了年纪,肤色有些暗淡发干,但丝毫不影响她的美貌,只是邱夫人脸上苍白得像一张白纸,一双眼圈也黑黑的,双手干枯瘦弱,整人也无精打采的。杨初月惊讶这位夫人的脸色,她是受了什么样的苦才会变成这般模样?这样一位风韵犹存的美妇怎会带着一双儿女躲到乡下来?杨初月想起韩启家的在路上的叮嘱,她不敢多想邱夫人的遭遇。
第25章 邱宅内众生
邱夫人温和说道:“我看这孩子挺好,就把后罩房最好的那间屋子收拾出来让她住吧。这两月让她跟着你学规矩,学好了再来回禀。振晔还在养病,就不见她了。你领着她下去吧。”
匆匆的见过邱夫人一面后,杨初月就跟着韩启家的到了后罩房。这间屋子中规中矩,但比起杨老三家的破屋已经好上了许多倍。不多会儿来了一个婆子给杨初月量尺寸,说要给她做嫁衣,顺带多做几身衣裳,在邱家不能穿得太寒酸。
杨初月穿着她那件旧衣裳在府上住了几天,韩启家的教了她几天的规矩,包括走路说话端茶送水,囊括了方方面面。杨初月上辈子就是乖学生,虽然天赋不高,但胜在勤奋。
韩启家的教她的那些东西她能记住,但不能立刻学会,初学时多问老师总错不了,杨初月有不明白或是不懂的地方,就不停的问韩启家的。韩启家的被问得有些心烦了,但看在杨初月刻苦努力的份上,又是个没什么见识的乡下丫头,就耐着性子教她。
杨初月学得有板有眼,韩启家的看了终于露出了一点笑容来。杨初月的嫁衣做好了,是大红色的。想到自己这辈子早早的就嫁了,杨初月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她上辈子作为一个年近三十的大龄剩女。
不过没有电视剧里那些凤冠霞帔,没有整个宅子都贴喜字挂红绸红灯笼,冷冷清清的不像是办喜事。韩启家的说夫人小姐还有少爷现在都病着,婚事不宜大办,加上她现在年纪还小,用不着太奢侈。更兼这婚事是为了冲喜,也不用太隆重。
杨初月上辈子加上这辈子第一次结婚,就这样草率的嫁了,心里难免有些失落。虽然她没梦想着风光大嫁,但也不用这么冷清寒碜。但眼前的事实如此,她对不能向邱家任何人抱怨诉苦。喜堂上坐着的只有邱夫人,正堂贴了一张大红色的喜字,燃着一对高烧的红烛,她那比她大了八岁的少爷相公没出现。
邱夫人说他现在病重不能起床,就让杨初月和他的衣冠拜堂。杨初月只是冲喜的童养媳,对这门本来就不公平的婚姻没多少期待,见了也没说什么。和少爷相公的衣冠拜了堂,韩启家把她领回她住的后罩房。
这间房子收拾了一下,稍微布置得有一点儿喜庆的样子。杨初月坐在床上,透过纱窗看外面冷冷清清的院子,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只怕未来的日子,比她想象中的更不好过。
天刚亮杨初月就起床了,新作的衣裳也送来了,料子普通,样式普通,但都好过在杨老三家里的一切。杨初月来这个世界八年,已经习惯了早起,这样可以睡懒觉的日子她也没抓住。敬过茶后,邱夫人吩咐了一下府上的事。
现在府上的人有:护院一人,帮忙打杂的家丁一人,扫院子做杂活儿的婆子一人,厨房做饭负责采买的婆子一人,伺候夫人小姐的丫环一人,伺候邱振晔的小厮一人,加上帮忙管家的韩启家的,一共有七个下人。
邱夫人说府上的人手不够,杨初月先跟着韩启家的学做事,每月给她半吊钱的月钱。杨初月行了福礼,表示知道了。从今以后,她也是拿工资干活儿的人了。
杨初月每天有一个时辰跟着韩启家的规矩,其余的时辰几乎都帮着宅子里的下人打杂。其实这座宅子并没外界传得那么夸张,邱夫人到丰莱镇后十分低调,除了花钱买宅子买地之外,就没别的动作。
镇上的人总喜欢夸大事实,喜欢小事化大,也许他们仗着自己是土著人,就喜欢欺负新来的居民。杨初月到邱家有一阵子,没少见到小偷,不过那些人都被那个传说很厉害的护院打出门去了。
在宅子里待了一个多月,杨初月大致了解了一下宅子里的人。邱夫人姓宴,名叫宓兰,是京城翰林院学士宴大人的嫡长女,十六岁嫁给忠毅侯府的长子后来的侯爷邱培博。
听说开头几年邱侯爷和邱夫人伉俪情深恩爱非常,先后生下了侯府的嫡长子邱振晔,三年后生下嫡女邱晴然。不过邱夫人的好日子没过几年,他们的婚姻就出现了破坏力强大的第三者——凝湘。
因为凝湘是这座宅子的忌讳,杨初月也没听到什么具体的内容。大概就是这位凝湘姨娘是邱侯爷的好友赠的妾室,她进门没多久,就把邱侯爷夫妻拆散,成功夺得了邱侯爷的宠爱,让邱侯爷做出宠妾灭妻,毒害亲儿亲女的伤天害理的事来。
邱夫人无法,只得在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拿走了自己全部的嫁妆,带着一双儿女和几个陪嫁过来的忠仆躲到这天高皇帝远的山区来。杨初月想,那位凝湘姨娘一定是个天仙美女,不然邱夫人这样的大美女怎会在容色上败给她?
杨初月还可以肯定,那位凝湘姨娘一定是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