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种田之童养媳-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邱炜鸣和邱炜轩一个体弱一个多病,练功能强身健体,邱振晔教他们的时候也不放松,邱誉宁在一旁看只觉得好玩儿,拍着手咯咯地笑。

第112章 后娘难当

杨初月听说这边的名医和珍贵的药材多;请孙参军夫人荐一个大夫来给邱炜鸣和邱炜轩治病;要不然天一冷就有得他们受。这边山里多人参;有时候进山就能挖到,故而药材铺里的人参也比京城的便宜,还有其他对身体有好处的药材;倒可以多买一些回来给他们补一补。

孙夫人荐了一名华大夫来,他给邱炜鸣和邱炜轩诊过脉后说邱炜鸣先天就身体不好,加上他小时候中过毒身体更弱,要想完全根治怕是不行,只能用药慢慢养。邱炜轩的病是后天的,就是小时候缺乏调理,所以看着瘦弱。华大夫还说邱炜轩小时候在冰天雪地里冻过;冻伤了骨头,也无法根治,冻伤也会在冬天发作。

“大夫,两个孩子的病当真治不好?我听说练功能强身健体,让他们练五禽戏之类的会不会有效?”杨初月问道。

华大夫挨个看他们的脸色,说:“会有效,但无法根治。两位少爷本就身体弱,若能练功强健体魄也好。”

邱振晔和杨初月又问了好些问题,彻底摸清了两个儿子的病后亲自送华大夫出门,杨初月命人去药铺买了人参等药回来熬给他们两个喝。

邱炜轩端着药碗偷偷问邱炜鸣:“大哥,你说母亲会不会在药里面下毒?”

邱炜鸣端着药碗把药喝了,说:“不会,她是好人。”

邱炜轩犹豫着不敢喝:“我看着不像,说不定她面上慈善心里恶毒。”

“不要把所有人想得那么不堪,想想你在丰莱镇的时候。别忘了你的身份,她要害也是害我不是你。爹还在校场那边,我先去了。”邱炜鸣把空药碗放进托盘里出了门。他的记性极好,就算是两三岁的事他也记得。要说当年桂仪还对他好过,也在他的膳食里下慢性毒药。杨初月为了她的两个儿子,或许会做出比桂仪更阴损的事来,不过他选择暂时相信杨初月。

邱炜轩看着药碗里黑乎乎的药汁,刚才邱炜鸣提醒他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他才想起自己只是小妾生的儿子,对嫡母杨氏没什么威胁。邱炜鸣的母亲虽然也死了,但他毕竟是嫡长子,比杨氏的两个儿子地位高上了许多。杨氏为了自己的儿子,首先要铲除的是邱炜鸣这个身份地位最高的嫡子,他的确是想多了。

他对生母桂仪知道得极少,只知道她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忠毅侯府被抄过家一次,当年知根知底的旧仆已经死得差不多了。听说他娘当年也极得爹的喜欢,也许爹不会把他像寻常家的庶子那样对待。杨氏虽然现在对他们好,但他却觉得那是杨氏装出来了。确定药里没毒后,邱炜鸣把药喝了,他必须把身体养好,只有身体好了,他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北方的夏天来得比南方晚,到五月中旬,地里的新鲜玉米才能扳回家吃。这边的民风开放,对妇女的约束没京城那边严,崇岭城里的夫人们常三五个一起骑马或坐马车乡下农家买最新鲜的菜。

孙夫人等四位夫人邀杨初月一起到乡下摘鲜玉米,杨初月让邱素雪跟着一起去,除了出门看看外,还能见一见诸位夫人长长见识。路上女人们说家长里短的事,无非就是我家的死鬼昨天又喝醉了回来发酒疯,或者家里的婆婆难伺候,儿女又犯了错不听管教。

看到邱素雪安静的坐在一边,马将军夫人夸道:“总兵夫人家的闺女就是乖巧,文文静静的,一看就知道是个有规矩有教养的女儿,哪像我家那个,性子野又跳脱,整天就知道出门玩儿,这每年骑马废掉的靴子衣裳都有好多。”

杨初月指着邱素雪说:“马夫人也别夸她了,小孩子不经夸的。我不在的时候都是老夫人教的,老夫人规矩最好最全,她也学得好。要说性格,没什么是十全十美的,安静的有安静的好,活泼外向的也有它的好处,我想马小姐要真有一天安静了,你还不习惯。”

“唉,我们着地方偏,人也粗,家里的姑娘也养得不糙。哪有京城的小姐们好?以后还得向杨夫人请教才是。”刘副将夫人说。

“素雪的规矩是府上的秦嬷嬷教的,诸位夫人若不嫌弃,倒可以让秦嬷嬷教一教。”杨初月说。

孙夫人拍手应道:“那就好了,以后要多麻烦杨夫人了。”

到了乡间,杨初月戴了帷帽,免得玉米叶子划伤了脸颊,“你也戴上,摘的时候要小心。”杨初月帮邱素雪戴上说。

邱素雪到辽州后第一次出门,杨初月摘玉米的时候紧跟在她身后。杨初月在玉米垅间挑挑选选摘了一背篓,“有多少个了?”杨初月扳下一个大苞米放进背篓里问背背篓的小倩说。

“有二十来个了。”小倩清楚的记得杨初月放进背篓里玉米的个数。

“你先把这些放到马车上去,我还选一些,让府上每个人都尝尝鲜。”杨初月继续在玉米笼里挑选。等有了足够的玉米,杨初月走出玉米田脱了身上的纱衣和帷帽。付了银子给主人,带着邱素雪继续散步。

邱素雪在家鲜少出门,在丰莱镇也常被约束着,这次能出门显得十分雀跃,看到田间地头的风景也觉得新鲜,一边走路一边四处张望,一路上都问杨初月什么时候再出来一次。

“以后还有机会出门,你别担心。”杨初月帮邱素雪理了理发髻说。

湖边有打鱼的渔船正满载而归,杨初月看到新捞上来的鱼新鲜,买了两尾大鱼回去:“晚上做豆豉鱼吃。”杨初月还买了一个木盆把那两尾活鱼养上。

晚上杨初月从坛子里拿出自己做的豆豉来,素雪闻到豆豉的香味后说道:“好香。”

“你把煮好的玉米送到炜鸣他们的院子里去,厨房油烟重,你先出去。”杨初月已经麻利的处理好了两尾鱼准备做晚饭。

夏末秋初,杨初月跟着出门看农民收庄稼。北方地平,地里多种春小麦,稍微热一些的地方才种稻子,看到地里金黄一片,杨初月想起了在丰莱镇种田的时候。听说秋收过后辽州的大小官员会到猎场打猎,各家的家眷妇孺也可以去那里。

杨初月笑说要跟着邱振晔学骑射,邱振晔玩笑的拒绝:“你还是在家的好,那些血腥的就不用学了。”

到了打猎那日,邱振晔把两个大的孩子带出门和崇岭的官员们一起外出打猎,杨初月在宅子里选制冬衣的料子。出门三天,下人们抬回了老虎豹子等大型动物,此外还有狐狸野貂梅花鹿等。杨初月知道辽州多这些东西,没想到邱振晔会猎回这么多来。

邱振晔振奋地说道:“把毛皮都剥下来。”

跟在他身后的文澹高兴地说道:“夫人,你不知道多少大人都夸侯爷的身手好箭法出神入化,那几天看着侯爷把马将军都比下去了。”

邱振晔笑着骂了文澹一句:“你现在倒会拍马屁了。”文澹笑着接了弓箭放到库房那边。

跟着他回来的两个小的也是一脸雀跃,比在总兵府的时候精神了许多。杨初月想是不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少爷公子在四四方方的大院子里憋久了没事做,就整天用算计来打发时间。其实公子哥们还好,小姐夫人们就容易心里扭曲,上次邱素雪出门一趟多高兴。其实也不难想到这边的夫人小姐们看着心态好面上没阴郁之色的原因。

“等毛皮晒干洗净后,你做几身冬衣给母亲寄回去。顺带写一封家书回去报平安免得她老人家担心。再送一些给同僚们,剩下的你给几个孩子做一身衣裳。这几天在外面跑得一身汗,你帮我备热水。”邱振晔说。

杨初月帮邱振晔脱了外衣,换上家常服饰。看着地上血淋淋的死物,说:“我这就去。”也不知道他们这一去猎了多少回来,她要说一句不杀生,估计邱振晔又要说她妇人之仁。杨初月备好了热水让邱振晔洗澡,叫邱炜鸣兄弟两个换一身衣裳好吃饭。她听小倩说连邱炜鸣那样沉默的人都在议论这次打猎的事。

“让他们出门看看也好,待在这一方天地里,容易心胸狭窄。”杨初月也高兴,以后他们要跟着邱振晔出门多看一看,开阔一下心胸,也许以后的日子不会那么难过。

邱振晔说,为表孝心,送回京城的毛皮衣裳得由杨初月亲自做。杨初月选了最好的毛皮出来,给邱老夫人做了衣裳。邱振晔选了一些北方的特产和着衣裳装进行李箱内一并送回了京城。送了一些毛皮给邱振晔的同僚和手下,剩下的拿来给几个孩子做衣裳。

北方冬天来得早,各房各屋都烧了地龙烧了炕,邱炜鸣和邱炜轩两兄弟畏寒怕冷,杨初月吩咐下人把最厚实的冬衣送到他们那里去,地龙和炕都烧得最热。在辽州的第一年,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平静。

邱炜霆满周岁后身体好了些,他和邱誉宁的性格迥异,喜静乖巧,偶尔搞一些意想不到的小动作,她见了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杨初月抱着他想,这孩子长大后该不会成为一个城府深的人吧。

刚过了年,京城就来信了。是柳四娘托人写来的,说杨宝弟出了事,她和杨老三没辙,要杨初月回京一趟。信是邱振晔拿到的,也是邱振晔告诉杨初月杨家人要她回去的。杨初月拿着邱振晔递过来的信问道:“宝弟到底出了什么事,非要我回去不可?”

邱振晔的人回来说杨宝弟看上了五品侍中梁挚的女儿,想娶她为妻,无奈人家不同意,宁愿把姑娘嫁给尚书大人做妾也不愿把女儿嫁给杨宝弟。“还不是为了岳父岳母宝贝儿子的婚事,你家宝弟对梁大人家的女儿一见钟情,在梁府门前求亲要娶人家的姑娘。还说什么娶不到人家的姑娘就要一头撞死,你说你弟弟无赖不?他除了一张脸可以看外还有什么拿得出手,也难怪梁大人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杨初月倒吸一口凉气,展开信细细的看,柳四娘信上把杨宝弟的一系列行为陈述的仔仔细细。

第113章 宝弟的婚事

从杨宝弟第一次见梁家小姐;怎样对梁家小姐穷追猛打;说梁老爷怎样不讲情理,就算他们搬出皇帝和忠毅侯府来也不顶用。然后杨宝弟非梁家小姐不娶,什么一哭二闹三上吊;在家里闹得不可开交;他们拿杨宝弟没办法,只能写信来让杨初月回京帮忙解决。“难得我家眼高于顶的宝弟有心仪的姑娘了。”杨初月拿着信无奈地笑了笑。

“的确很难得。”邱振晔讽刺地说道。

杨初月把信放到抽屉里,问邱振晔说,“我这次要不要回京看一看,”

“回去看看也好,给他一个教训。我是一方总兵不能随意离开;你可以回去。我会派人送你回京;早去早回。记住,别因为你那不成器的弟弟和偏心的爹娘做错事。回京的时候记得替我问候母亲。”邱振晔说。

杨初月收拾了行囊没几天就回了京城,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到了京城门口。早就得到杨初月要回京的消息,杨老三和杨宝弟就到城门口来迎接。

杨初月掀开车帘并不下马车,说道:“宝弟的事也不急于这一时半刻,容我先回侯府向老夫人请安后再说。”

杨老三不能阻止杨初月回侯府见老夫人,只能让她先离开。杨初月回到侯府后,让下人把她的行李和邱振晔孝敬邱老夫人的东西抬进了侯府,自己先去老夫人的上房请安。邱老夫人现在改吃素,一心向佛,见到杨初月后问了邱振晔和四个孙子的情况:“都说辽州贫苦,振晔在那边可好?炜鸣他们还习惯吧。”

杨初月站着恭敬回话说:“侯爷和孩子们在那边一切安好,就是炜鸣和炜轩冬天难过了些。大夫说侯爷他们的病虽无法根除,但能通过吃药练武强身健体,想来也会更好。那边除了冬天天气冷了些外,孩子们都很喜欢。老夫人无须挂心。”

邱老夫人捏着佛珠,说:“只要家宅安宁,我也能放心。你是有两个孩子的人,不要因为炜鸣不是你亲生的,炜轩和素雪时庶出的就苛待他们。待人要宽厚容忍,你该知道这个道理。”

杨初月知道邱老夫人是在提醒她,她在嫁给邱振晔的时候想过三种结果,邱振晔死,她可以帮他照顾他的老母幼儿,他要举事失败,他们留在乡下过一辈子,他要成功了,侯位由邱炜鸣继承,她的儿子另谋出路。“媳妇知道这个道理,定会好好照顾炜鸣他们。不知上次从辽州寄回来的毛皮冬衣老夫人穿着可还好?”

“好是好,但杀孽太重。我现在信佛,那些衣裳穿在身上也觉得罪过,已经烧了处理了,浪费了振晔和你的一番孝心。你从辽州回来也累了,先去休息吧。我还有经书没抄完,先回佛堂抄经书了。”

韩启家的扶了邱老夫人回佛堂,杨初月回屋洗了一身的汗去了杨家。邱振晔选的是最好的毛皮送回来,被邱老夫人一把火烧了的确可惜。但看邱老夫人现在的样子的确像诚心礼佛不问家事的,这样也好,以后不会有一个难伺候的婆婆压在她头上了,何乐而不为。

杨初月回到侯府后没多久,杨宝弟就让家里的下人来请她到杨宅去。杨初月刚下马车,他就像看到救星一样,跪在杨初月面前要她帮忙。杨初月进了杨家的宅子,坐下后喝了茶,说道:“梁家要不愿意,我回来了也没办法,总不能强迫人家是吧。”

杨宝弟跪下不停地磕头,说:“五姐,我和莞芯是两情相悦的,是梁夫人她一心想高攀,欺负莞芯是庶女,就逼她给邓尚书做妾,莞芯现在被梁夫人关在府里。弟弟这是没办法了才写信求五姐帮忙的。你要晚回来一步菀芯就毁了,五姐,求你了,再帮我一次吧。我要是娶不到菀芯为妻,我真的活不下去了。”

看杨宝弟的样子的确像动了真情,她只看了信上的只言片语,对整件事情的经过还不清楚,说道:“我刚回京,知道得不多,宝弟,你把你的事仔仔细细的说一遍。我听了也好对症下药。”

杨宝弟听后面露喜色,忙擦干眼泪说:“事情是这样的。”擦干眼泪后声情并茂的说了一番诅咒发誓的话,又把梁菀芯狠狠地夸奖一番。梁菀芯是梁府的庶女,她生下来后亲娘就死了,至于怎么死的可参见正妻和宠妾之间的斗争。梁夫人是个会做面子的人,在梁老爷面前对她极好,在私底下就撕下面具露出本性变成恶毒嫡母。除了有嫡母的打压外,还有嫡姐妹的欺压,梁菀芯在梁府被管得很严格。

杨初月听出的意思大致是在被嫡母压迫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梁莞芯没变得自私狭隘,反而任劳任怨为人贤淑善良。她是出门为梁夫人和嫡妹买栗子糕的时候遇到杨宝弟的。杨宝弟说当时梁菀芯的钱袋被小偷偷了了,然后没钱买栗子糕,他刚好路过看她哭得伤心自己掏钱给她买的。杨初月猜梁莞芯不止一次出门买东西,所以才和杨宝弟多次遇上,不然杨宝弟怎么知道梁菀芯那么多事?由此可以看出,梁莞芯在梁家的地位确实不高。

只有在商贾之家才不会把庶女当人看或者当下人用,而她一个官家庶女却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却没反抗,可想而知她逆来顺受,任劳任怨,那位梁夫人的所作所为没被京城的夫人们所不齿,一定是她的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出色。

“后来我和她熟了,她也愿意和我说话,对我没有隐瞒。那时候我说要到梁府提亲,她说她愿意,只担心爹娘不同意。后来梁夫人要逼她给邓尚书做妾,她已经为我自杀过一次,现在还在梁府养病。五姐,莞芯真的是个好姑娘,她是唯一一个看得起我又心甘情愿跟着我的大家小姐。五姐,你一定要帮帮我啊,求你了!”杨宝弟声泪俱下的说着,言辞十分肯切。

杨宝弟刚才半句话不离梁莞芯,十句话中有九句话都在夸她,也许杨宝弟这次是动真格了。但也不是杨宝弟和梁莞芯郎情妾意就能解决的,“这事要谈不成你要怎么办?”

杨宝弟闻言,不相信地说道:“怎么可能?五姐你是忠毅侯府的夫人,还是有诰命在身的淑人,怎么会办不到?除非你不愿意帮弟弟。”

杨初月轻叹一声:“有些事不是有权有势就能办成的,这里是京城,胡来不得。再说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梁大人不同意难道就要借着侯府的权力强娶不成?”

杨宝弟刚看到的一点儿希望瞬间熄灭,跪在地上十分绝望地说:“要娶不到莞芯为妻,我就出家当和尚去!她要是死了,我就跟她一起死!”

杨宝弟说话十分决绝,杨老三和柳四娘听后都慌了神,抱着宝弟说:“宝弟,你可别想不开。天下的好姑娘不止梁家姑娘一个。你要当和尚或者死了,让我们老两口怎么办?你可是我们的命根子啊!”

三人跪在地上哭成一团,柳四娘拉着杨初月的衣角,说:“五妹,你给想个办法呀。宝弟要有个三长两短的,我也不活了。”杨老三和杨宝弟又说了同样的话,杨初月坐着不知道他们到底是真情流露还是在演戏逼她出面。

杨初月被一声又一声的嚎哭震得心烦,吼道:“你们哭够了没有!哭够了就听我说!”看到杨初月发火了,杨老三夫妻和杨宝弟都停止哭泣,看着杨初月冷冷的面容,听她有什么话说。

杨初月看向杨宝弟问道:“宝弟,你怎么知道梁家姑娘是真心喜欢你,愿意嫁给你?”

杨宝弟想起梁家姑娘一脸甜蜜:“五姐,莞芯真的是个好姑娘,你见过她后一定会喜欢她的。她为了我,为了不嫁给邓大人做妾,甘愿死也不从。”

“好,我不怀疑这些。再问你一个问题,你可知梁家问什么愿把姑娘嫁给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做妾也不愿把姑娘嫁给你做正妻的原因?”杨初月刚问完话,杨宝弟就愤愤地说道:“还不是因为邓大人是户部尚书,官位比梁家高的缘故。我还是当朝国舅,三姐是宫里的娘娘,五姐是忠毅侯府的夫人。梁大人那个没眼光的……”

“说够了吗?抱怨够了吗?”杨初月厉声打断他说。杨宝弟吓得不敢再说话。

“三姐是娘娘不假,可你还没资格以国舅爷自居!你们进京这么久了,三姐有为你某个一官半职吗?皇上除了赏了金银之外还给你什么!侯爷有提携你进官场吗?没有!终其原因就是你自己没本事!万一哪天你的靠山倒了,岂不会牵连梁家?你要有本事,人家就不会不愿意把庶女嫁给你!”杨初月丝毫不给杨宝弟留情面,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别以为自己在京城有一个铺子就了不起,梁家根本就瞧不上,当官的最瞧不起的就是商人。还有,侯爷就算能帮你在京城站稳脚跟,能帮你在京城过日子?人家为了闺女的长远打算,也不会把女儿嫁给一个只知道靠群带关系的男人。再看看你这样子,为了个女人就寻死觅活的,还威胁说什么娶不到人家的姑娘就要死要出家当和尚!你就这点儿出息!你有没有想过辛辛苦苦把你养大的爹娘!你要真有本事,就自己去挣一番事业出来让梁大人对你刮目相看!我要是梁大人也不愿把庶女嫁给一个没出息的男人!”杨初月痛骂杨宝弟说。当年她就看不惯杨宝弟仗着爹娘的宠爱游手好闲,现在这个关键时候痛斥杨宝弟,总比平常来得有效。

杨宝弟被杨初月训斥一通后羞愧得低下头,他原以为自己一个姐夫是皇上,一个姐夫是忠毅侯,拿出去就可以吓死人。当时在丰莱镇在莱川县时谁不羡慕他有两个这么好的姐夫?谁不说他将来富贵滔天?他也认为自己会富贵滔天,就撺掇着爹娘去京城。现在到了京城,一切都变了,让他这个乡下小子不知所措。

杨宝弟的确如杨初月说的那样,就算杨初月刚才的话说狠了,杨老三夫妻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作者有话要说:元旦节快乐, ^_^

第114章 弟弟没本事

“我刚才的话说得重了;可也是为了你好。你小时候就顽皮不服管教;长大后又争强好胜,事事都想比别人好。这世上你得不到的东西多了。你都二十二了,已经是个大人了;还像当年小时候那样;得不到就向爹娘大哭撒泼,非逼着爹娘把你喜欢的给你才满意。你怎么还那么不懂事,”杨初月变换了语气缓声说道。

“你要是个男人就拿出男人的胆量和气魄来,你看你现在的样子,我都觉得丢脸,不过你和梁家姑娘的事;我会尽力帮你解决。成或者不成;要看你和梁小姐的缘分。”杨初月先痛打杨宝弟一棒,再给他一颗糖吃。

杨宝弟先前看杨初月那么生气,还以为她不愿意帮忙,现在见到杨初月说了,高兴得又是道谢又是磕头的:“谢谢五姐帮忙,谢谢五姐。我以后一定好好赚钱养家,不再靠着两位姐夫过日子,我一定会对菀芯好的!”

杨初月阻止他继续磕头,说:“我只答应你帮你到梁家说亲,婚事还没成,你别高兴得太早。既然你把梁家姑娘说得那么好,就洗心革面好好做人,别糟蹋了那么好的姑娘。你在家好生待着,我先回侯府想想办法。”杨初月离开了杨家,在心里想要怎样到梁家提亲。

回了侯府过后,杨初月到韩启家那里打听消息。她和韩启家的在做老夫人的晚膳时提了梁家的事。

“梁家啊,在京城没什么家世。梁大人本名叫梁挚,当年只是一个乡下来的穷酸秀才,考中了二甲不知道多少名,先做了好几个地方的县太爷。他为人厚道正值,虽说不上刚正不阿,但也能说大公无私了。他做县太爷那阵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来陆续升了官,他因政绩突出就到京城当了京官。也因梁老爷不懂变通的关系,他在户部当了六七年的户部侍中也没升官。我看梁大人是没升官的希望了,他下边好几个都升了职,上头的几位可比他会专营多了,就他在原地不动。其实梁大人没得力的岳家帮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他的夫人是个乡绅的女儿,在乡里有些势力,可到了京城就不行了。说起来他的夫人也姓柳,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不清楚。”韩启家的说道。她把豆腐切成小块方形放进瓷碗了,“你打听这个做什么?”

杨初月笑了笑,勾了芡粉放在一边,说:“也没什么。我听说梁夫人要把梁府唯一的庶女送到邓尚书家做妾,还不知道是真是假。照你这么说,我又觉得那个消息不是真的。”

韩启家的恍然想起杨宝弟前些日子到梁家吃了几次闭门羹的事,说道:“我也知道你回来的原因,梁家那个庶女是个好的,只怕梁夫人不同意把她嫁给你弟弟。不是我瞧不起你家弟弟,你说杨宝弟,一无家业二与功名,就是个庶女,梁大人也不会把姑娘嫁给他。你刚才说的那事,我猜有一半是真的。梁夫人见梁大人多年都升不了官,心里也着急。不过我在京城还没听到梁大人要把庶女送给邓尚书做妾的事,也相信梁大人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来,他要真逼庶女给上锋做妾,这一世的英明就没了。”

杨初月应道,“宝弟的本事我清楚。”

“要不和老夫人提一提这事?兴许老夫人会答应。”韩启家的支招说。

杨初月把素炒豆腐乘到盘子里,问道:“成吗?老夫人现在一心向佛,已经不问俗事了。”

“不说你嫁给侯爷这几年吧,就说你当年在丰莱镇,在京城伺候了她几年,看在这些年的情分上,老夫人也会答应的。再说先前你爹娘还上门了几次,老夫人被烦得没办法了。这回要能一次解决也是好事一桩,老夫人也能落个耳根清净。”韩启家的把做好的菜放进食盒里。

杨初月揭开甑子上的木盖,盛了一大碗软糥的米饭,“等老夫人用过晚膳后我给提一提吧。”

韩启家的撤下碗筷,杨初月说了杨宝弟的事,“京城的夫人们我了解得不多,贸然到梁府只怕不妥。老夫人您在京城多年,经常和贵妇们走动,您出面比我来得准一些。”

不得不说邱老夫人很喜欢杨初月在她面前示弱,但她被杨家那些亲戚恶心得不行,但已经摊上了,想避也避不了,“不得不说你弟弟是个无能又窝囊的,娶媳妇还得靠别人。他这样的家世,这样的出身,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姑娘多好。梁家姑娘虽是庶女,但他们两个的家世和所见所闻不同,就算现在两情相悦,难免以后有不快。”

杨初月自己骂了杨宝弟没本事,今天又从韩启家的和邱老夫人嘴里听到,可见杨宝弟真是个窝囊无能的。她上辈子没少看凤凰男的故事,明白凤凰男就算有本事也有高学历也不能避免类似门第问题,更何况杨宝弟连凤凰男都算不上。邱老夫人最清楚其中的道理,杨初月只得说道:“老夫人所言极是。”

邱老夫人见到杨初月这副模样,又絮絮叨叨的说了一会儿话,到最后了才说:“你为邱家做过不少事,我帮你去一趟梁府也没什么。先给你说一声,成不成我不能保证。”

杨初月还以为邱老夫人刚才说那么多不会答应,已经在心里盘算自己去梁府说了。现在邱老夫人答应了,不说成不成,只要老夫人先去打头阵,她去了梁家也好说话,“不管怎样,都先谢过老夫人了。”

“你是宝弟的姐姐,明天跟着一起去吧,看看梁家那姑娘。”邱老夫人说。

“行。”杨初月立刻答应说道。

杨初月一早起床收拾好了,准备跟着邱老夫人去梁家,老夫人说先让她扮成丫鬟去探探底,以后去了心里也有数。梁家的宅子不大,位于西大街,和周围的官员的宅子相比,属于中等水平。韩启家的去敲了门,说忠毅侯府的老夫人前来拜访。管家去回禀了梁夫人后出来开门,杨初月和韩启家的扶着邱老夫人进府。

梁夫人迎了出来,很恭敬的对邱老夫人行了礼:“忠毅侯的老夫人光临寒舍,真是蓬壁生辉。”

邱老夫人虚扶了梁夫人一把,说:“是我来叨扰贵府,夫人多礼了。”邱老夫人和梁夫人相携进了正堂,杨初月和韩启家的跟在后面。

杨初月刚才打量了梁夫人一眼,她是个美艳的妇人,脸上擦了厚厚的脂粉,头上戴着最闪亮的头饰,手腕上带着两个赤金镯子,身上穿着大红色的丝绸做的春衫。

进门后,邱老夫人说明了来意。梁夫人为难地说:“老夫人儿媳的弟弟能看上莞芯那丫头是她的福气,可我已经给那孩子应下了另一门亲事。做人总得有信用,我不能让莞芯脚踩两只船是不是?”

邱老夫人笑道:“不知道有冰人上门提亲,或是下聘没有?若是没有,那便不算毁婚,更别说姑娘脚踏两条船,而且我也没听到有人说梁家要嫁姑娘的事。”

梁夫人笑得十分不自然,“老夫人说得极是,菀芯那丫头的婚事之和那家在嘴上说了说。”邱老夫人又提了杨宝弟和梁莞芯的婚事,很热乎的和梁夫人说话。

作为嫡母,她确实不想梁莞芯嫁得好,但又不想把梁菀芯嫁低了对梁老爷没帮助。杨宝弟有两个位高权重的姐夫不假,但杨宝弟没本事啊,她也打听过杨宝弟进京后的情况,皇帝没给他官职的意思,忠毅侯也没多帮助他的想法,所以杨宝弟对他们家来说只是一个麻烦。而且杨家给嫁出去的女儿添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