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种田之童养媳-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儿。
对此,吃过哑巴亏的人都在暗地里说杨老三一家不厚道,现在真正成了邱家的亲家,就开始拿乔托大自以为是了。
杨老爹夫妻和杨大一家知道杨初月是被冤枉的过后,齐齐的上门来哭诉,说当时要和老三一家断绝关系是迫不得已之事,还希望杨老三一家不要放在心上,以后还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以后得了好就别忘了杨家院子里的父母兄弟。
杨老三已被他爹和大哥上次的做法弄得心寒,这套说辞,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柳四娘说:“爹,虽然上次的事是个误会,但你们和大哥的做法和说法实在让人心寒,别说当家的听了心都死了,连我这个外乡来的听了也觉得心寒,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父母兄弟,为了不被牵连,连断绝父子关系和兄弟关系这事都说得出口。现在五妹偷东西的事已经澄清了,我们一家也不用背黑锅了。您们和我们家从前是什么样子,以后也是什么样子吧。”
杨老爹扇了柳四娘一耳光,大声嚷道:“你个外乡来的胆敢破坏我们一家的关系,看我不休了你!”
杨老三知道他爹娘兄弟来的目的,说道:“爹,娘,大哥,你们不要怪四娘,四娘是我媳妇,休不休她我说了算。上次你们到我家来说的做的,我不放在心上很难。但我们毕竟是一家人,你们还是我的父母兄弟。不过我已经分出来了,以后就各过各的,谁也不要管谁。”
杨大不悦地说:“老三,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啥子叫各过各的,难道爹娘和我一家有难,你还不帮了?”
杨老三抽着叶子烟,吐了一个烟圈,说道:“我的意思是,以后个人家过自家的日子,谁也不要干涉谁。都是亲戚,有个难处什么的该帮就帮,实在帮不了的,就算了。不过我先说了,上次五妹的五十两聘金已经花光了,我给了爹娘棺材本,给钱了让永平娶媳妇儿的钱,给了芹姐儿办嫁妆的钱,还给钱救济了初七一家,借了一些给乡亲们。照现在来看,那些借出去的钱是收不回来了,我不打算撕破脸去收银子。”
“现在我家已经没钱了,所有花销用的钱还得自己重新挣。不要以为五妹又去了邱家,邱家就会给我家银子。邱家的银子姓邱,不姓杨。五妹到人家家里不是当媳妇,是当丫鬟。我家修房子的钱,是上次四娘和五妹做军衣得了五两银子,另五两银子,是兴年和我到山里猎了一头野猪和两只野羊卖了得到的,和邱家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从今以后,爹娘和大哥再来问着我们要钱,我给不出了。我家现在除了房子没什么别的好东西,没什么油水分给你们。爹娘和大哥要说的话也说完了,请回去吧,我要上坡锄草了。”
杨老爹听了杨老三一席绝情的话,气得上气不接下气,指着杨老三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你……你这个……不孝子……”
杨大一家见着确实没有油水可揩,愤愤地指着杨老三的人和房子大骂,骂了一阵还不解气,又狠狠地踩了几脚杨老三家门前的野草才回去。
柳四娘先发制人,只要家里没活儿做,就挨家挨户的到乡亲们的家里去坐着聊天,说自己家的不容易,解释清楚杨初月不是到邱家当媳妇,只是个丫鬟,从前都是他们痴心妄想,结果弄出这么多事来。
柳四娘不厌其烦的去说,说着说着还流眼泪,哭诉一家子过得有多不容易,说自家现在过得有多苦。当了一回祥林嫂的柳四娘把近来发生的事传得整个桐安村都知道了。她的眼睛哭肿了,目的也达到了,现在整个桐安村的人都知道杨初月不是邱家的童养媳,只是邱家的丫鬟。
知道杨老三家没钱后,都不上杨老三家借钱找杨老三帮忙了。杨老爹一家知道这事后,对待杨老三的态度回到最开始地瞧不起,再也不管他们一家子。得了清静后的杨老三一家,开始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日子。
杨初月回到邱家,和邱振晔立下双方协定,两人井水不犯河水,邱振晔读书习武,准备明年进京赶考,杨初月在邱家,跟着韩启家的学习算账管家,以及其余的一些女子应学的东西。等到邱振晔回到京城后,给杨初月一笔银子,到时候让杨初月回杨家。
两人约定,同在一个屋檐下,双方绝不出现在对方的眼里碍对方的眼。邱振晔在纸上写好约定内容,杨初月看了看,说:“这些条件我同意,也能做到。希望大公子明年科举考试高中回到京城报仇。”说着,用大拇指蘸了红墨水,在协定的末尾按了一个红手印。
“你倒是爽快。”邱振晔收起自己那份协定。
杨初月拿过自己那份,说道:“我不贪心,将来不会狮子大开口,你只要给银子就成,其余的我一概不要。”杨初月是个非常实际的人,也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对这种要求,适可而止就好。
金镯子那事,众人只道杨初月是被冤枉的,她们看杨初月的神色改观了些。杨初月再次回到邱家,采取的策略不再是消极躲避,做任何事都主动积极,除了和邱振晔有关的一切外。
没有后台的女人,无论在任何时候必须自强,必须振作才不会被人瞧不起。杨初月在邱家做的事杂,洒扫做吃食浆洗之类的杂活儿也做,帮邱晴然研磨收拾屋子之类的事也做。
因为韩启家的忙于应付凝湘姨娘找到丰莱镇上,所以她甚少伺候夫人。这活儿落到碧云头上,杨初月便被派去伺候邱晴然。
邱晴然严格按照邱夫人的要求学习,琴棋书画,无一不学。杨初月总觉得那些陶冶情操的东西自己学来无用,所以学了些实际的,读书写字她学,女红这类可以赚外快的学得尤其勤快。
邱晴然在学习之余常和杨初月说话,发现她也不是那么无趣沉闷,至少杨初月会讲笑话会说一些她没听过的故事给她听。
邱晴然是侯府小姐,不可能和一个丫鬟互称姐妹,她顶多和杨初月两人的主仆情谊高于平凡的主仆罢了。
杨老三和柳四娘变得比从前识时务多了,也不常问着杨初月要钱。要过好日子,还得靠自己,他们夫妻两人现在总算明白这个道理了。
邱振晔近一年都在书房中勤学苦读,在跟着东方先生学做学问之时,还同时跟着武林高手卫弼学功夫,力求文武双全。
邱家在丰莱镇上的日子过得安宁乐呵,这里虽然闭塞落后,但不失为一个养老安家之所。东方先生常向邱夫人回禀邱振晔的学业进度,说明年进京赶考不成问题。
邱夫人说:“先生虽然这样说,但还得好生准备着,振晔虽聪明,但总是目空一切掉以轻心,先生你得多多提醒他不可粗心大意。”
东方先生说:“这点老夫知道,请夫人放心。”邱夫人对东方先生说了好些客套话,东方先生客套完了回书房继续授课。过年之时,邱宅一起吃年夜饭,邱夫人难得让整座宅子里的人坐在一张大桌子上吃饭。
邱振晔比起半年前看起来更稳重,眉宇间的倨傲冷漠的神色依旧未变,只不过他变得更圆滑,懂得收敛自己的情绪。
饭桌上的客套话无非就是长辈们叮嘱邱振晔要好好考试,争取回到京城之类的。邱振晔说的话无非就是定不负母亲以及师傅的嘱托,会好好准备科考,一血先前受过的耻辱,让邱夫人扬眉吐气。
第一次不分主仆的坐在一起年夜饭,王大娘连大婶和文澹几个显得十分拘束,邱夫人说了几句,饭桌上的气氛才变得松缓了些。邱夫人给每个人都给了丰厚的红包,杨初月得了十两银子,杨初月道了谢,请夫人准许,让她明天回家一趟。
杨初月拿了些银子在镇上买了些肉食、白面粉、零嘴和几尺好布回桐安村。柳四娘见到杨初月提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回来,欢喜的上前来帮她接住。
“娘,我买了些肉和白面回来,今晚包饺子吃吧。还有这些新布,给你和爹还有大哥四姐小弟做一身新衣裳。”
柳四娘提了提猪肉,足足有十斤重,还有那三种颜色不同的布,做了几身衣裳后还有剩的。杨老三正在煮稀饭,见到杨初月买了这么多东西回家,也笑得合不拢嘴。
杨初月剩下的六两银子交给柳四娘,让她管着,等到过了年后到镇上买些棉花回来做两床新被子、买三张新床,那三张木板床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了。
杨初月给了杨十九和杨宝弟零嘴解馋,姐弟两个一人抓了一大把花生瓜子就躲到一旁吃去了。杨初月从布包里取出四书,交到杨兴年手上,说:“我买了些书回来,大哥你拿去看吧。还有这些纸和笔,先练着。你上学堂一事,我会想办法。”
杨兴年接过崭新的书本,眼睛都看直了:“多谢。”
“这些年你为这个家做了不少事,算是我报答你的。明年春闱,邱大公子就要进京赶考了,我猜他十有八·九都会高中,夫人和小姐都会回京。邱大公子保证过,会给我们家一下便利,到时候你就可以到镇上的私塾去上学。关于读书这事,我会和爹娘说。”杨初月说。
杨兴年抱着书本和纸笔,说:“五妹,真的太谢谢你了。”
杨初月摆摆手,说:“现在还不用,等以后再说吧。你先看书,我去帮娘做饭。”
第43章 邱夫人回京
杨初月在杨家待了三天就回镇上;邱振晔在书房为春闱做最后的准备。卫弼东方先生和文澹跟着邱振晔进京赶考,邱夫人留在宅子里等消息。为了儿子能高中;邱夫人没少拜文曲星和观音菩萨。
杨初月把绣架搬到荼靡花树下;端了两张凳子出来,和邱晴然坐在树下绣吉祥富贵图。主仆两人穿针引线;一句一句的聊着:“若我大哥考上了,我们一家就得回京城了。”邱晴然正在绣牡丹花上的花蝴蝶。
杨初月换了另一种碧绿的丝线;接着绣牡丹花下的嫩叶子,听到邱晴然说回京城的事,杨初月随口说道:“回京城好啊,京城天子脚下;怎样都比丰莱镇强。”
邱晴然绣换上黑丝线;绣蝴蝶的触须,“京城有京城的好处,乡下有乡下的好处。我总觉得活在京城太累,年龄大些了就得跟着长辈们出门交际,在京城那些贵妇小姐们之间周旋。在内宅,还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过日子,一个疏忽被谁算计了都不知道。”
杨初月不是宅斗高手,也没那么高深的计谋在那些贵妇小姐们之间算计。对于邱晴然说的那番话,她也只是笑了笑:“京城贵妇小姐们之间不都这样吗?比亲爹兄弟的官职,比吃比穿用度,无论如何也得分个高下。若不这般,在内宅活着的夫人小姐们还不得闷死。”
邱晴然听后哑然失笑,若不比这些的话,待在京城还有什么乐子可言呢?邱晴然绣好花蝴蝶,问杨初月说:“如果我们回了京城,你去不去?”
“我?”杨初月摇了摇头,“我啊,还是留在丰莱镇,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田过日子吧。京城是天子脚下,地方大规矩多,我一个乡下没见识的村女,去了还不闹笑话?”
邱晴然苦笑着摇头,杨初月哪是害怕闹笑话,分明是害怕她大哥。杨初月是个极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配不上她那高傲的大哥,所以宁愿留在丰莱镇不愿进京。
在邱宅内等了三个月,文澹急匆匆的从京城赶回来,把京城最近的消息带了回来。邱振晔不负众望,在殿试之时,被当今皇帝选为探花。
“夫人,您不知道当时是个什么情形,皇上亲自考了公子好多试题,公子都对答如流。皇上当即大喜,钦点公子为探花。皇上得知公子还是忠毅侯府的大公子后,更是欢喜,说当今天下侯门的少爷公子们几乎都是世袭祖上的官职,或者靠着裙带关系当官,像大公子这样凭着真才实学走仕途的太少见,当即给了大公子一个从六品的官,还在京城给大公子造了一座宅子。夫人,往年就算是状元也很少一次就当上了从六品官,这是皇上赏识咱家大少爷啊。”
听文澹眉飞色舞的说了一阵,邱夫人双手合十,念了好几声“阿弥陀佛”:“我儿总算有出息了。”
文澹忍下激动的心情,继续回禀京城里发生的事:“夫人,大公子在私下里面见皇上的时候,把侯府里的事都告诉皇上了。皇上听后大怒,派了监察御史到侯府查府上那些事。因为凝湘姨娘当年是叛臣之女,又在府上翻云覆雨的,做尽了阴损之事。她那些事被抖了出来,已经被关进天牢,等着秋后处斩。”
“侯爷被皇上叫进宫训斥了一番,让侯爷好生整顿家门和门风。当年送凝香姨娘给侯爷的杜相被痛斥了一番。皇上还下令,夺了凝香姨娘生的轩公子侯府继承人的权力,并下旨,让凝香姨娘生的两个公子不得写入家谱,素小姐不得嫁与朝中五品及以上的官员为正妻。否则,他们的下场就和凝湘姨娘一样。夫人,您忍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少爷现在正在京城打点,整顿好京城的一切后,少爷就会派人来接您和小姐进京。”
邱夫人一扫往日的阴霾,脸上溢满了笑。杨初月站在一旁接受这个好消息,希望邱振晔不要忘了当初说过的话。
邱家上下脸上的喜悦之色一个多于一个,只是邱晴然有些喜忧参半,回到京城,也许不会像从前那样了吧。邱家有喜事,当即放了一串鞭炮,还挂红表示庆祝。
王大娘又做了一桌子好酒好菜,让全家上下都粘粘喜气。邱夫人心情大好,晚上多吃了几口菜,果酒多饮了几杯,还吃了小半碗饭。
现在邱宅上下都忙着收拾行李,只等邱振晔派人来接她们进京。没过几日,邱振晔派人送新来,说三天后来接她们的人马就到,邱夫人拿着邱振晔亲手写的信笑得合不拢嘴。
邱振晔给杨初月的信是晚上送到她手上的。邱振晔依照当初的承诺,在京城的永诚钱庄给她存了五千两银子,那笔银子可随她支取。关于杨初月是去是留的问题,邱振晔说随杨初月拿主意。若要留在邱家,无论是京城或是丰莱镇都行。
在信封里,杨初月拿出永诚钱庄的票据一张,五千两银子,她可以拿着这笔钱做好多事。京城,她不会去,纵使她再怎么有野心,也不能一步登天,她还得领着一家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
杨初月现在仍是邱家的童养媳,邱夫人深以为不能带着杨初月上京城去,否则很掉探花郎的面子。所幸杨初月识时务,主动提出原留在丰莱镇帮着夫人守房子看田地。
“若夫人在京城住得烦腻了,还可到乡下来散散心,我正好可以接应您。”杨初月说道。
邱晴然坐在邱夫人身边,说道:“娘,我看初月的主意挺好,若咱们以后想到乡下住一段时间,正好不用麻烦。不如我们就把房子和地留着,让她帮咱们看着,每年地里的出息还可送进京尝个新鲜。”
邱夫人连忙点头:“这样也好,你就留在宅子里吧。”
最后的协定是,宅子交由杨初月看着,地里的出息六·四分成,杨初月每年可拿四分出息,那些粮食随她怎么弄。
王大娘和连大婶对邱夫人说,她们老了,不想再进京城的是非漩涡里,她们两个无儿无女的,就想着留在乡下养老。
邱夫人一再劝阻,先说了多年的主仆情谊,再说了她们进京,自己还有重要的事要让她们帮忙,等她们上了年纪后,在京城养老也不迟。
王大娘和连大婶连忙摇头,说:“老奴谢过夫人的大恩,老奴在宴家待了十年,在邱家近十多年,年纪大了,眼睛花了,耳朵也聋了,回京只会帮倒忙添麻烦,还不如留在这好山好水的丰莱镇,一来可以帮着夫人看房子,以后夫人来镇上散心,我和连大婶也好接应着。二来可以在宅子里养老,初月还在,大家相互之间也好有个照应,还不用给夫人添麻烦,岂不两全其美。”
两位大娘留下的决心已定,邱夫人只得答应她们,并留了一大笔银子给她们三个做日常用度。在邱宅内吃了最后一顿饭,一大早,邱振晔派来的人就到了。
卫弼为了保护邱夫人的安全,跟着这队人马一起回来。几十个家丁帮着把行礼抬到马车上,邱夫人和邱晴然上了马车。
收整好后,一长队人马走出了丰莱镇。现在丰莱镇上的人都知道邱家大少爷科举考试中了探花郎,现在派人来接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上京。看到一长队人马从镇上的大街驶过,围观的人不在少数。
有些人转到邱宅所在的那条街,只见平常冷清的门庭更加冷清,只剩两个婆子和一个新留下来的看院子的老头,加上一个还没成年的杨初月。
邱夫人带着家当回京,镇上的人都猜想她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带走了,现在的邱宅不过是一座旧宅子,里边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小偷进邱家光顾了几次,什么值钱的古董家具以及真金白银都没,因此越加证实了邱宅只是一座空宅子的说法。
邱夫人走后,杨初月和王大娘连大婶并一个四十多岁哑巴家丁守着这座宅子。夫人走了,她们把所有值钱的家具和花瓶都放到地窖里藏着,换上又老又旧的老家具。
房子后面空着的地,杨初月和连大婶两个把它开垦出来种上蔬菜,哑巴家丁叫黄省,王大娘和连大婶都叫他哑巴黄,他是干活儿的一把好手,那五亩地都是他在种。
收拾好邱宅,杨初月回桐安村了一趟,把镇上的事说了,也说了邱振晔的事。关于那五千两银子的事,杨初月没告诉他们,那笔钱得自己存着计划着花。
回到家后,杨初月得知杨老爹病重,得花钱请大夫。因为杨大一家和杨老二及杨老三一家拿不出钱来,杨老爹的病一直拖着没治。
杨初月回到桐安村那晚到杨家院子里看了杨老爹一眼。昏暗的老房子内,杨老爹骨瘦如柴,躺在木床上一声又一声的呻·吟。
看到杨初月,杨老爹像看到救星一般,枯瘦的双手拉着杨初月的手不放,用苍老沙哑的声音对杨初月说:“五妹啊,你终于回来了。爷爷就晓得你是杨家最有出息的娃儿,你得救救爷爷啊。爷爷不想死啊,你快到镇上去请大夫帮爷爷治病。”
杨初月并不是个心善的人,看到杨老爹就觉得生厌。但她也不能见死不救,床上躺着的那个老人毕竟是她这一世的爷爷。杨老爹的病看起来着实严重,若不请大夫治,恐怕真的活不长了。
杨初月对杨大和杨老二和她爹说:“爷爷的病看起来很严重,现在邱家的房子空了,就让爷爷到镇上去养病吧,治好了两位伯伯和爹来接他回家。”杨大和杨老二连忙点头。
杨初月自作主张接杨老爹到镇上养病,王大娘没怪她,毕竟人命关天。两个好心的大娘把原来东方先生住的那间向阳的房子收拾出来给杨老爹住,杨初月请了镇上的大夫来给杨老爹看病。
大夫说杨老爹是久病成急,治起来有些困难,得多喝药多休养少忧虑才行。杨初月跟着大夫去抓药,回来自己守在药罐子旁边帮杨老爹熬药。
黑乎乎的药汁端到杨老爹面前,杨老爹为了活命,一把抢过咕咚咕咚的就喝了下去。接连喝了几天的药,杨老爹一心想活命,病情有了点儿气色。
“爷爷,你先躺着,我去帮你做吃的。”杨初月拿过干净的绢子,擦干了他嘴边的药汁。
杨老爹现在有了活命的机会,心里别提多高兴,说道:“你快去快去,我想吃肉,你给我做一顿肉吃吧。”
杨初月端着药碗出来,以杨老爹这种贪得无厌的性子,若给他吃得太好了,只怕他病好后会赖着不走。但现在病人为大,杨初月必须周全的照顾着。到镇上买了一斤半肥半瘦的五花肉和两斤土豆回来,做了一道红烧肉给他吃。
鸡蛋羹对养病之人有好处,杨初月做了一碗,还加了两大碗干饭送去。杨老爹连着几天喝药,力气恢复了不少,吃饭格外带劲儿。
一大碗红烧肉被他吃了个精光,鸡蛋羹吃得干干净净。杨初月担心他吃得太多会积食不消化,自己扶着老爷子在院子里散步。
杨老爹一边走,一边四处打量,这座房子真是好,青砖瓦房,院子那么大,房子那么好,就是家具旧了些,每天还能吃到那么多好吃的,要是后半辈子都住在这里该多好。
杨老爹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起杨初月说他的病一好,就得回乡下受苦去了,心里想着怎样拖得长久一些。杨初月每天熬药给杨老爹送过去,杨老爹总是推托药太烫,要冷上一阵子再喝。每每等到杨初月离开,杨老爹就偷偷地把药倒一半到恭桶里。
杨老爹在邱宅内住了三个月,每天吃好的喝好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比在乡下过得舒坦了上百倍。
杨初月见到杨老爹的病一直拖着没什么起色,心里觉得奇怪,按理说杨老爹的病养了三个多月,也该好了,怎么还是不见好转,难道是大夫给她开了假药或是误诊了?
杨初月到医馆去找大夫问是怎么回事,大夫坚持说自己是对症下药,他行医几十年,从没做过亏心事。杨初月把大夫再次请到家,给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渣男主……其实……他也不是彻底的坏人,在丰莱镇,最明显的就是瞧不起女主和女主的一家,因此做了栽赃陷害,让女主回家这事。
过度的39章描写得很模糊,谢谢亲们帮我指出来,所以修改了一下,加了一些情节进去,多了心理描写,亲们可以看一下。
第44章 送走那尊神
江大夫摸着杨老爹的脉搏;问杨初月说:“你有没有让老爷子喝足量的药?”
杨初月说药是她熬的,也是她端给杨老爹喝的;绝对错不了。江大夫捋着胡子说:“这就奇怪了;按理说这病在一个月前就该好了。”
江大夫新开了几副药,说吃下这些药病就该好了;并再三叮嘱杨初月,一定要让杨老爹喝药。杨初月点头;送走了大夫。煎药的时候,杨初月一直在想为什么杨老爹喝药的分量不足?
哑巴黄拦着杨初月伊伊呜呜的不知道说些什么,杨初月看他比划了半天,也不明白他要表达个什么意思。最后哑巴强领着杨初月到茅厕边;让她看杨老爹的恭桶;只见里面黑乎乎的,有股膻味的同时,还有一大股药味。
杨初月顿时明白了,原来杨老爹把药给倒了。她心里有些气,她花了那么多钱给杨老爹看病,杨老爹居然为了贪图一时享乐,就把药给倒了,想继续病着在镇上多待上几天好享清福。王大娘、连大婶和哑巴黄是邱家的多年的忠仆,在夫人面前都有几分面子,没来由的让一个外来人欺负。
杨初月熬好了药,等药没那么烫后,端到杨老爹那里,说:“爷爷,该喝药了。这药不能浪费了,因为大夫说你病重,必须得多花些银子买好药。这药两百文钱一副,你每天要喝三副,一天就是六百文钱,一个月就是十八两银子,算来你在宅子里住了三个月,就是五十四两银子。虽然夫人临走前留了一些银子,但那些银子不是我的,是王大娘、连大婶和黄大叔颐养天年的钱。我没什么钱,只得找三位长辈挪一些夫人的钱用,以后还得还给夫人。他们人虽好,但也经不起我这么个借钱的法子,我只得在江大夫那里赊你这个月喝的药。现在三位长辈手里也没什么银子,只怕以后就不能吃那么好了。”
杨老爹惊诧,想不到这药那么贵:“这是啥子药哦,两百文钱一副。”三个月五十四两银子,他这辈子半年也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杨初月耐心的给他解释,说:“这药当然是治病续命救命的药了,当然贵。爷爷,夫人留下的银子几乎给你吃药都花光了。不止药钱还有吃饭花的钱。我来算一算,你每天要吃鸡鸭鱼肉,加上各种补药,一天就得花五百文钱,加上药钱,一天就得花一两银子外加一百文钱,一个月就是三十三两,三个月就是九十九两。我没什么钱给你治病,治病的钱都是夫人的,我欠了夫人快一百两银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还得清。”对杨老爹这种爱贪小便宜的人,杨初月不打算告诉他实话,所以说那些钱都是夫人的。杨初月一脸苦逼状,似在担心怎样还邱夫人的银子。
杨老爹不相信地笑了两声:“你是邱家的媳妇,邱大少爷现在是探花了,他的银子就是你的银子,他啷个会找你还钱,你不要骗我。”
杨初月哭丧着脸,说:“爷爷啊,我只是邱家的丫鬟,哪是啥子媳妇呀?难道你还没吃够亏么?实话说了吧,这是我向夫人借银子打的欠条,你看看吧,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还有,你不要说我是邱家的媳妇。我要真是邱家的媳妇,夫人回京城的时候就会把我一起带到京城去,哪会留下我给他们看房子?”
杨老爹不识字,接过杨初月手上的欠条也看不懂,只是在想,若杨初月真的欠了邱家那么多银子,要啷个还哟?一百两银子啊,他活到六十多岁都没见过那么多银子。
想到那些钱是给他看病花出去的,杨老爹额头上的冷汗直冒,杨初月该不会让他还吧?他都六十好几的人了,还要背着一身债,后半辈子岂不活得很累?想想就说:“我看,我还是回家养病算了,那么多银子我还不起。”说着就要下床穿鞋子离开。
杨初月拦住杨老爹说:“爷爷,你现在的病还没好,万一又弄出啥子毛病了啷个办?岂不要花更多钱?你还是在这里把病养好了再回去吧,免得大伯二伯和爹说我不孝,连病都不让爷爷养好了再送他回家。这里还有一个月的药,你还是吃完了再走吧。只不过以后都没鸡鸭鱼肉吃了,伙食比以前差了,你得多担待啊。”
杨初月把杨老爹扶到床上躺着,杨老爹惴惴不安的躺下,说:“五妹啊,欠夫人那些钱要啷个还呐?我一辈子都没有那么多钱啊,而且我都这么老了,到哪里弄钱还给夫人哟?五妹呀,你得想想办法才行啊。”
杨初月一脸沉重,低头想了半天,说道:“爷爷,其实我也不晓得要怎样还夫人的银子,我想只要我们全家一起存钱,有大伯二伯和我爹在,一定会把钱还给夫人的,你先不要担心,把病养好了再说。还有,你真的不能再对王大娘他们三个发脾气了,他们是夫人也看中的老人啊。话我就说这么多了,先去做午膳了。”
杨初月走出房门,暗骂自己缺德,连这种话都说得出口。那些药确实是最贵的药,两百文钱一副,每天的鸡鸭鱼肉和各种进补的药也得花那么多钱,只不过那些银子不是向夫人借的,而是她从钱庄里取出来的。如果每天都花出去一两多银子,她有再多钱也不经花。
杨老爹知道欠了邱夫人一大笔钱,他喝的药又那么贵,心里心疼得不行,药是不能倒了,每天只能按时按量的喝药。现在每天吃的也没先前那么多肉,杨初月也没亏待杨老爹,只是把原来每天的两个荤菜换成了一个炒菜和一个汤菜,三天吃一次荤。
杨老爹吃着鸡蛋羹,想着富贵人家过的日子果然不是他能过得上的啊。他在镇上也过了三个月大鱼大肉的日子,还有人伺候,这辈子也知足了。还是等到病好后,回乡下去吧。
月底,邱宅收到从京城寄过来的一大袋子东西。王大娘打开看,全是各种京城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